施甸蒋氏祠堂位于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施甸蒋氏祠堂位于哪里,第1张

施甸蒋氏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蒋氏祠堂

“耶律庭前千株树,阿莽蒋氏一堂春。”这是木瓜榔村的蒋氏武略祠大门所见的两幅楹联,楹联暗示出“耶律”、“阿”、“莽”、“蒋”四姓氏之间存在的关联。蒋氏祠堂年久失修,看上去已经破败,门口的这两幅楹联因地震损坏有一半几乎不能辩识;祠堂正中挂着“武略祠”的匾额,匾额的左上写着“契丹建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之后裔太阿苏鲁任元末万户大明洪武17年任石甸长官司首任长官后封为承直郎武略将军”。由此可见,这个蒋氏祠堂是为纪念先祖阿苏鲁而立,并向外人昭示自己契丹后裔的身份,但“阿”姓又如何演变为“蒋”姓的呢?

在施甸有“汉家蒋”、“阿莽蒋”两个蒋氏,其中“阿莽蒋”自称为契丹的后裔。记者在施甸见到了对自己姓氏史颇有研究的蒋启坤先生,蒋先生告诉记者,其先父蒋蔚复曾收藏过不少族谱和家谱资料,其中《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的“青牛白马”图最能说明问题,据蒋先生的描述,该图正中是一棵高大的青松,两侧是并排的4棵小青松,大青松的左前方画有一条河,一男子骑白马奔向大青松所在的山,右前方也画有一条河,一女子骑青牛,同样奔向大青松所在的山。据孟志东等专家们的解读,山是木叶山,大青松象征的是契丹人的始祖,四棵小青松代表契丹后来的八部,两位男女意味着生育契丹的夫妇,左前方的河为土河、右前方是潢河。这个解读与史籍所载的契丹人起源传说基本相符。

从1995年开始,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国家科委联合申报了“分子考古学”课题,而云南契丹的问题成为该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课题组从有墓志为证的契丹墓葬中提取标本,并从标本中提取DNA,与此同时,课题组在保山市的后庄村、龙洞村和施甸的木瓜榔村、大竹棚村采集蒋姓人氏的血样100份,并提取DNA,通过DNA测序检测,最后的结论是,在进行分析过的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人群体中,达斡尔人具有与契丹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后裔,而云南保山、施甸的“蒋姓”人氏与达斡尔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结合历史资料判断,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由此,施甸契丹后裔的确认问题最终画上了一个0的句号。

地址:施甸县木瓜榔村

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

1,达斡尔族清代以前使用的契丹文失传,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历史较难考究。但是根据达斡尔族传说及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达斡尔族是由当地土著先民发展而来;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辽朝灭亡以后,达斡尔族的先民迁徙到黑龙江以北。

2,达斡尔民族区:1956年9月,齐齐哈尔市政府决定,将原龙江县虎尔虎拉区、达呼店区、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以及榆树屯等4个农村区合并,成立县一级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中国现有的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达斡尔民族区。

扩展资料

1,关于契丹族后裔,史学界只能推测几百万契丹人的命运大致有三种:

(1)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2)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

(3)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扩散到了全国各地。

2,史学家考究:

(1)当地的一个传说引起了民族史学家们的兴趣: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指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从此便在此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2)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

(3)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他们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而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4)根据这次测定结果,结合史料,历史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招殆尽,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作为“分子意义上的后裔”零星分布在各地。

-达斡尔族

莫洛惹松ꃀꇈꌺꌕ 波澜壮阔的历史衍变发展进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上世纪初到四十年代,地方军阀邓秀廷(丁家阿呷 ꄀꏤꀊꇢ )横行凉山近半个世纪之久,令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夙夜难安,莫洛格子挺身而出,于1927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时左右,刺杀丁家阿呷,上演了一场“荆轲刺秦王”式的悲壮一幕。此举,莫洛格子本人和莫洛家族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改变了莫洛家族的发展走向和生活轨迹;此举,莫洛惹松家族更为人所熟知,直到现在,有不少文人学者,都写文写诗赞颂莫洛格子,民间有很多有识之士和德古苏依 ꅡꈭꌟꒉ 也认为莫洛格子是刚烈人物,莫洛家族是英雄家族! 莫洛格子不仅仅是莫洛家族的英雄,也是凉山彝人的英雄!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应该铭记历史,铭记我们的英雄祖先!

注:资料上写的是“莫洛额子”、“莫勒额子”,其实,按照彝语读音,应该是 “莫洛格子ꃀꇈꈩꊪ”

一、莫洛格子家世

莫洛格子为莫洛家族中的 “阿热ꀊꌫ” 支,莫洛格子本名叫 “莫洛布都ꁰꅐ” ,又叫五惹格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前后出生,家住 凉山州喜德县博洛拉达乡阿各吉村。

上图:本文涉及到的重要地名地图

莫洛格子的家谱是: 莫洛 ꃀꇈ →阿热 ꀊꌫ →阿乃ꀉꆽ →阿多ꀉꅂ →吉初 ꏣꐍ →俄坡 ꊈꁇ →阿色 ꀋꌋ →吉说 ꐝꎰ →尔族 ꇓꍘ →比俩 ꀘꑎ →阿果 ꀊꇫ →史加 ꏂꐜ →布都 ꁰꅐ (格子 ꈩꊪ ,从莫洛到格子是13代。

格子的爷爷 “阿果 ꀊꇫ 有四个儿子,人称 “阿果 ꀊꇫ 惹尔 ꌺꇖ ,意思就是“阿果四子”:

老大为“阿机 ꀊꏢ ,其后代家谱为: 阿果 ꀊꇫ →阿机 ꀊꏢ →依古 ꒉꈬ →路伍 ꇈꃶ →里达 ꆓꄿ →大日 ꄇꏜ →克且 ꈌꐂ ,这一支主要分布在 云南大理 等地;

老二为“史加 ꏂꐜ ”, 就是格子父亲,史加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莫洛格子了,“ 史加 ”这一支因格子刺杀邓秀廷而全遭覆没

老三为“做加 ꍘꐜ ,其后代家谱为: 阿果 ꀊꇫ →做加 ꍘꐜ →拉机 ꆿꏸ →尔古 ꇖꈬ →克哈 ꈌꉐ →古哈 ꈬꉐ →克布 ꈌꁬ 其后代主要分布在 越西普雄 等地;

老四为“做初 ꍘꐎ ,其后代家谱为: 阿果 ꀊꇫ →做初 ꍘꐎ →拿打 ꇂꄇ →作哈 ꊚꉐ →有古 ꑿꈬ →杨加 ꑸꐷ →曲哈 ꐎꉐ ,其后代主要分布在 凉山州越西县书古镇倮伍巴嘎、越西县中所镇和西昌礼州 等地。本文有关格子家谱及其部分生平事迹等相关内容,就是老四“做初”的后代莫洛杨加木(16代,现住西昌礼州)提供的。

仅仅从上述家谱来看,“尔族比俩”支系的“阿果惹尔”四子后代,现在已经达到17代了,当然,除上述家谱以外,有可能超过17代都有。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有限,所以,上述“阿果惹尔”四子后代家谱,每一子(支)只选择了一家后代的家谱作参考,希望相关家人们能正确理解和谅解。

莫洛格子身强力壮,平时穿一身彝族服装,戴黑头帕,平常少言寡语,吃苦耐劳,手脚勤快。通过在邓秀廷家当兵的莫色某某推荐,莫洛格子到邓秀廷家当了个弁兵(警卫员),在邓家除保管库房外,大小家务都在干,深得邓家大人小孩喜欢。听说,“格子”这个名字就是邓秀廷取的,他至少在邓家待了多年。

二、邓秀廷其人

邓秀廷,原名文富,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彝名叫 “木呷克底 ꃈꇢꈌꄸ ,但是,绝大多数彝人都称其为 “黑呷丁家惹 ꉌꈲꄀꏤꌺ ”、“丁家阿呷 ꄀꏤꀊꇢ 其祖籍一说是应天府(今南京市境内)兴化县邓家村,另一说是安徽泗县大陆口乡邓大营。明洪武四年(1371年),其远祖邓宝带兵绕道云南沿着安宁河流域北上,驻守冕宁菩萨渡,随后寓居附近的枧槽沟,逐渐子系繁衍,分居各地。后来,邓秀廷的曾祖父邓成鳌迁居甘相营(现喜德县城)附近彝汉杂居的烂坝村(现喜德县且托乡)。

邓秀廷长得又高又黑,严厉时面色铁青,嘴唇乌黑,眼露凶光,给人以威慑之感。邓八九岁时,砍柴度日;十七八岁时,改做生意,因邓精灵乖张,生意越做越活,家境亦越来越殷实;十九岁的时候,邓从烂田坝迁到甘相营居住。21岁时,当上甘相营总团(相当于现在乡镇长兼派出所所长)。小山护路期间,邓由总团升营长小山:又叫小相岭,是一座位于喜德县和越西县之间的山岭,是古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段,为当时的贸易大通道。

以上两图:位于小山(小相岭)南麓的登相营,因邓秀廷办理小山哨务期间,在此安营扎寨,所以,很多人称其为“丁家阿呷房子”、“丁家阿呷营房”

从邓秀廷办理小山哨务起,家里就开大锅饭,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开饭时,按汉官、黑彝、曲诺、一般人员、士兵不同等级,分别对待。带有马儿的,加发马料。邓自小生活在彝汉杂居区,其生活习惯,一如彝族,精通凉山各地彝语方言,对答如流,人情往来或逢年过节,都按彝族风俗习惯办事。自当营长开始,邓上身常穿军装,斜挎指挥带,肩不离披毡(擦尔瓦),有时候头包胡绉纱帕,上挽天菩萨,看起来很像一个有官职的黑彝摸样。

邓秀廷知道彝人好酒,专开一座烧房酿酒供应。来者以酒招待,大家席地而坐,边饮边谈,东拉西扯,随随便便。当彝人有酒意的时候,什么事都会讲出来,谈话内容涉及家支内情、亲疏关系及冤家矛盾时,邓秀廷就特别注意,并暗暗记下。邓秀廷没读过书,目不识丁,但本能性的直觉感极强,记忆力又特别强,事无巨细,入耳不忘,结果彝人的什么事情都瞒不了邓秀廷。所以有彝人说:“小山(小相岭)有一个麻雀飞过,邓秀廷都会知道!”或是“小山有一只老鹰飞过,邓秀廷都会知道它是公还是母”。

只要一有机会,邓秀廷便利用他记下的这些“情报”,对彝人或分化、瓦解,或威胁、收买,各个击破。一段时间内,家支、兄弟、父子、郎舅、翁婿之间互相残杀,互不信任。亲戚进门,提心吊胆,亲戚离去,才松一口气,总算又过了一关。比如在1929年,邓秀廷就指使罗红阿渣子杀掉他的亲叔叔罗红耳虎只,像这样被邓秀廷逼得至亲间相互残杀的例子不胜枚举。

邓秀廷对付对手、政见不合者和彝人的手段,主要是暗杀、挑拨离间,挑起彝人内部相互残杀。邓秀廷最毒的一招是:只要他对哪个家支、哪个人不安逸,就用银子雇凶杀人灭口。如果第一个刺客不成功,那他就派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最后将人杀死为止。通过暗杀,邓秀廷杀害了不知多少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曲木藏尧(被邓下毒致死)、蒋儒珍(被刀劈致死)、吴山(邓的结拜兄弟,后反目成仇,被邓用彝人暗杀)、肖绪三(清末最后一科举人,因骂邓“蛮不蛮,汉不汉”——当时民间对邓父有“蛮娘汉老子”之说,被邓用汉人暗杀掉)等等,至于其他被邓暗杀掉的人,不尽其数。

到底邓秀廷屠杀了多少彝人,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在岭光电(彝名“牛牛慕理”)传记《忆往昔—— 一个彝族土司的自述》中描述的岭光电和龙云的对话中可以窥见一斑:

……龙云又说:“有一件事至今还在我心里,就是我在云南的时候,准备送一点枪弹给邓秀廷,后来没有送成。”我(岭光电)说:“好啊,邓秀廷枪杀彝人不到一万也不下五千,如果你再送枪弹给他,那死在他手下的彝人就更多了。”他大吃一惊,忙问:“他(邓秀廷)不是彝族吗”“不是,是彝族他哪会忍心下手。”“啊,我原来以为他是彝族,几乎误事!”

当时,有彝族妇女歌谣是这样唱:“自从出了乌洋芋,没有一天不饱的;自从出了丁家阿呷,没有一夜不愁的”。邓秀廷听到以后,竟让唱歌谣的彝女到邓家来解释清楚。该彝女提心吊胆,抱着必死的心态到丁家阿呷家,没想到凭借自己聪明善言,巧妙化解,不但化险为夷,还意外获得邓的赏赐。当时,彝人有小孩啼哭,大人就会用丁家阿呷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就不敢再哭了。

1944年7月19日下午六时,邓秀廷病死于甘相营,时年56岁。邓自己也知道树敌太多,仇家无数,害怕死后遭报仇,就采用迷惑的手段,让别人不知道自己葬在哪里。现居北京的彝族作家冯良在《甘相营看到的景象——<喜德县>之四》一文中说的是,邓秀廷的坟墓 “原来是我县举行体育运动和群众集会的灯光球场呀。邓秀廷居然把自己的坟地安排在离家不到百米的地方。

三、刺杀丁家阿呷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彝海结盟》里面的邓秀廷够乖张暴戾、阴险毒辣了吧,其实,现实中的邓秀廷,比影视剧中的邓秀廷还狡诈、阴险、毒辣和残暴!邓秀廷的恶行在凉山可以说罄竹难书,双手沾满了彝族人的鲜血。当时的黑彝和白彝都对邓秀廷暗暗咬牙切齿,不将邓秀廷除掉,大家都是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无法清静。

在邓秀廷身边当弁兵,更是亲眼目睹邓秀廷的种种暴行的莫洛格子、祝尔铁祖(也是在邓手下当弁兵)和祝尔、瓦扎、吉尔等住在甘相营附近,最感受到邓秀廷威胁的彝族家支密谋,决心除掉邓秀廷。

以上三图:邓秀廷在甘相营的住宅,人称“邓公馆”(最后一图为俯瞰图),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时左右,邓秀廷和其母、大老婆、罗洪瓦尔等数人在甘相营的屋里(人称邓的老公馆)闲谈,弁兵们多已外出,一切都很安静。莫洛格子和祝尔铁祖两人认为时机已到,便相互暗递眼色。祝尔铁祖就去街上巡哨,莫洛格子悄悄躲到天井门侧边,举枪向屋内的邓秀廷瞄准,也许是邓秀廷命不该绝,莫洛格子正要扣动扳机之际,突然被十二、三岁的小黑彝罗洪史哈(尼别支黑彝)无意中出来看见,罗洪史哈就急忙连指带喊:“阿普(爷爷),阿普,格子!格子!”邓秀廷一怔,一看格子的枪口正对着自己,立刻侧身趴下,埋头哈腰躲过一劫,子弹从邓秀廷的肩头擦过,打在墙上折回来,打伤站在背后的邓母手臂。罗洪瓦尔急中生智,一下子将邓秀廷按倒(也有一种说法是,邓秀廷是通过机关暗道逃走的)。

莫洛格子见邓秀廷已倒下,冲出来,见邓的三姨太吕世春从天井边经过,一枪将她打死在门边。莫洛格子认为邓秀廷已死,思量着这枪声一响,隐伏在城外南山沟打援的各家支彝人就会来,所以没有外逃,跳进邓家珍藏枪弹、金银、鸦片等贵重物品的碉房,将门死死抵上,以待外援。

谁知邓秀廷没有死,几分钟后,回过神来,大声喊:“抓刺客!”顿时弁兵齐集,立刻将大门关上,同时封锁四座城门,通街戒严,搜索盘查。一个彝民见状惊慌,语言对答不当,当即被砍死。一时间,甘相营鸡飞狗叫,一片混乱。

原约定隐蔽在城外南山沟打援的一伙彝人,听到枪声响,认为得手,立即潜行到城边,谁料城门已经关闭,戒备森严,无法进入。

莫洛格子进碉房后,未等到外援的彝人,又听到邓秀廷说话的声音,知道邓还活着,自己就必死无疑,但格子毫无惧色,大气凛然。据说,他在碉房内翻箱倒柜,将邓秀廷珍藏的华丽上装穿上,一边喝酒,一边大喊:“丁家阿呷,你天怒人怨,想干你(杀你)的人很多,他们不干,我今天干了!”又喊:“你们要钢洋的、要大烟的,快来拿去!”将邓氏储藏在碉房内的银元和大烟饼从窗洞往外扔,扔得遍地都是。

这碉房结构坚实,墙厚门牢,内储有枪弹,既不能用炮轰,又不能用火烧,一时间邓秀廷他们无计可施。有人出主意,搜集附近一带的农家辣椒,再烧辣椒烟熏。此时,弁兵巴且帕拉、巴久博施、博海卡拉为在邓秀廷面前“尽忠”和洗刷自己(据说,他们也参加了刺杀邓秀廷的密谋),齐说:“不用再烧辣椒了,我们三人上房!”,就抢先上到房顶,刚揭开两块瓦片,格子眼疾手快,一枪射出,将巴且帕拉的头帕打飞,吓的巴且帕拉立马滚向另一侧,双方就这样躲闪射击。莫洛格子边喝酒边射击,相持到太阳将近落山时,莫洛格子已醉,巴且帕拉从瓦缝间瞄准向下一枪,子弹从莫洛格子肩头斜穿过腰部,格子由此失去对抗能力。博海卡拉、尔基火沙(马海木牛)两人持大刀破门而入,把莫洛格子砍死(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莫洛格子在博海卡拉、尔基火沙二人破门而入之前就已经自杀,二人为了在邓秀廷面前邀功,特意在莫洛格子遗体上砍了几刀,说格子是被他们杀的),将格子遗体拉到东门河坝示众,挖出心脏切开两瓣放在石板上让太阳晒。

死里逃生的邓秀廷愤恨已极,更加凶残无比。将莫洛格子一家及有关彝民抓来,关在街头关帝庙内,严刑铐打审问,然后游街示众三天,通知周围数十里范围内的彝汉数千人前来观看。由弁兵将彝民押至东门外白杨林边,先由邓秀廷给刀斧手吴朝清(外号吴敲狗)挂红绫、赏酒、赐刀,然后开杀。前面的彝人被砍得血肉横飞,后面的妇女吓得发抖,自知难逃一劫,索性用披毡蒙住头,听其砍杀。杀后搜索,发现一女尸长裙下一个婴儿,竟然被丧尽天良地戳在刺刀上抛死。据后来统计,当天共有54人惨遭屠戮。邓还将37颗人头挂在城门示众,数日后泼上煤油将尸体烧毁。莫洛家有的人已年迈体衰,不能行动,自愿请死在家,邓秀廷竟不同意,叫抬来亲自看其自死。为此事直接、间接受牵连的达130多人,其中被残杀、吊打、服毒致死者70多人。莫洛家基本上被赶尽杀绝,有幸逃生的也改姓“曲木”隐姓埋名逃亡他乡。所以至今在喜德县一带很难见到“莫洛”一姓的彝族,有的“曲木”是原来的“莫洛”改姓过来的,叫“莫洛曲木”。邓秀廷恨屋及乌,穷凶极恶,据说有一种名叫“汶洛”的树,因名字与“莫洛”读音相近,所以这种树也遭殃,邓秀廷命令把所有的这种树连根铲除据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依乌的诗《莫洛和峨洛》中所言,这“汶洛”是指泡桐树——依乌教授诗中写的树名是“峨洛”,其实和“汶洛”是一种树。依乌老师的诗见本文末尾。

另一个和莫洛格子合谋刺杀邓秀廷的弁兵祝尔铁祖,当时在街上替莫洛格子放哨,枪声响,认为得手,随即溜出城外通知彝人打援,途中得知事败。他先是逃去两河口深山躲藏,后又躲到舅父尔哈古尔家避难,邓获密报,即派吉尔支的安家娃子阿苏尼达前去私查暗访,过不了多久,阿苏尼达将祝尔铁祖杀掉,获得邓秀廷重赏。因阿苏尼达行径为有正义感的彝人所不耻,人们贬称其为“阿苏发财”。

刺杀邓秀廷的莫洛格子,属于祝尔(黑彝)家的白彝,百姓惹祸,主子自难脱手。事情发生后,祝尔家黑彝十分害怕,出银锭托人向邓求饶说:“事情是祝尔铁祖和莫洛格子两人干的,事前家支头人确实不知。现在祝尔铁祖跑了,我们把他弟弟祝尔哈祖杀来抵命。”邓不答应。祝尔铁祖有个妹妹已嫁给罗洪家吉胡支,邓说反正她是祝尔家的人,硬逼着罗洪吉胡支把这媳妇交出,送到西昌。临行时夫妻抱头痛哭,难舍难分,在场的人都落了泪。这媳妇到西昌后,邓用毒药连随侍丫头一齐毒死。祝尔家既恨又怕,多次出牛、出银,向邓赔礼道歉,邓还是不称心。此后数年,邓或直接命令祝尔家黑彝迁走,或发给白彝枪支,造黑彝的反,黑彝被驱逐打杀后,留下的奴隶、土地均归邓管。未逃跑、驱逐的黑彝规规矩矩,小心度日。

四、后人评价

关于对莫洛格子“刺邓事件”的影响和评价,杂志《诺苏》2010年第3期《凉山的“荆轲”莫勒额子》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莫洛格子目睹邓秀廷所作所为,多少彝族死在他的屠刀下。特别可怕的是邓秀廷废除杀人抵命的彝族传统以后,人与人、家支与家支之间相互残杀,人人自危、人人自卫。

莫洛格子刺杀邓秀廷事件虽然不排除两种可能性,即一半是自己愿意为民除害,一半是受人指使而干的。但这个事件绝不是偶然发生的。莫洛格子耳闻目睹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人吃人的残酷现实,苟且偷安还不如轰轰烈烈干一件大事的英雄气质使他一夜成名,成为闻名于世的英雄。有人可能认为不排除莫洛格子多少是受了黑彝赏银的诱惑而去玩命的想法。笔者认为其主要动机是为民除害而不是几个赏银——可以说连命都不要的人还要钱有什么用呢当然如果成功了,那名利双收也是可以理解的。例如荆轲刺秦王,绝不是为了当秦王,也不是为了赏银去干的。汉族有句俗话叫“官逼民反”,哪里有暴政,哪里就有荆轲式的英雄人物出现!

天下苦秦久矣,同样,在那个时候,整个宁属地区(现凉山)亦苦邓秀廷久矣。有些冒犯了邓秀廷的黑彝,想在邓秀廷面前自尽,邓秀廷都不肯,只说一句“我先不杀你,你先回家等死吧!”于是,这些彝人痛哭流涕,生不如死,回去后精神压力太大而崩溃,过不了几天,这些人的尸首依然会被送到邓面前!可以说,那个时候,邓秀廷就是一个大魔王、屠夫!苍茫八百里大凉山,第一个敢对邓秀廷开枪,敢对残暴亮剑的就是我们的莫洛格子!更令人敬佩的是,面对刺杀失利,莫洛格子仍然没有显示出一丝懦弱,视死如归,大气凛然,这难道不就是一个大英雄吗?这就是活生生的近代大凉山彝族的荆轲!这英雄的荆轲是莫洛格子,是属于我们整个莫洛家族,亦是属于敢于反抗压迫的凉山彝族人民!我们不能以胜败论英雄,荆轲刺秦王虽然也失败了,但这丝毫不影响荆轲在后人心目中英雄的光辉形象!虽然莫洛格子本人和我们莫洛家族为刺杀事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也由此彰显了我们莫洛家族不畏强暴,英勇刚烈,敢于反抗,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除害的侠义壮举!英雄的莫洛家族由此更加名扬四方!

由此,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彝族作家、编剧、导演兼诗人于一身的依乌老师感慨赋诗:

莫洛和峨洛|依乌

邓秀廷下令

遇到莫洛家族格杀勿论

遇不到就砍光山上的峨洛

峨洛是指泡桐树 

对一个人的恨

会殃及音近的树

也只有邓秀廷能做得出来

1927年

莫洛格子刺杀邓秀廷未遂

家族后来基本上被赶尽杀绝

幸存下来的也都只有改姓曲木

隐姓埋名逃亡他乡

所以现在

每逢遇到莫洛曲木家族的人

我都会

肃然起敬

 

鸣谢:

1 莫洛杨加木:现住西昌礼州,“尔族比俩”支系“阿果惹尔”四子中最小的一支后代,16代。

2 毛安林:现住凉山州越西县河东乡宝龙村,莫洛阿热“尔族比俩”支,15代。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 《喜德县志》:1992年11月第一版;

2 杂志《诺苏》:2010年第3期《凉山的“荆轲”莫勒额子》;

3 喜德县文史资料第七辑《邓秀廷事略、四十八甲源流考》:1990年十二月资料本;

4 《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志》:2002年9月第一版;

 6《忆往昔——一个彝族土司的自述》 岭光电 著,1988年6月第一版,云南人民出版社。

没有分白彝黑彝。

彝族原本没有“黑白红”之分,只有“六祖分支”之说。四川凉山彝族总称为“诺蜀”,阿都方言区称“脸蜀”,自称为“尼”或“尼惹”。从古代历史上看,彝族社会曾分为“兹、莫、毕、格、卓”五个阶层。从近古史上看,凉山彝族社会又分“兹、诺、曲诺、阿甲、干席”等阶层。从“诺”、“曲诺”等字意表面上看,虽有“黑”、“白”之意,但根本没有现在的“黑彝、白彝”之含义。

其实“黑彝”“白彝”都源自于一个血脉,而且多半是爱情的结晶。

契丹族已经消失,现在的达斡尔族和契丹族渊源很深,把契丹人视为祖先,详情请看下文: 历史上真实的契丹人到底是何等模样?曾在中华文明史上煊赫一时的大辽国经历了怎样的盛衰历程?这个创造灿烂文明的游牧民族,在王朝鼎革动荡的旋涡中,最终又流向何处? 2003年11月24日,几张貌似普通的电脑合成图吸引了全国公众关注的目光。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根据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契丹女贵族的颅骨,利用电脑三维技术,成功复原了她的颅像,并展示了逼真的复原像效果图,一度沉寂的契丹历史民族研究再获重大突破。透过闪动的屏幕,一位面容鲜活、服饰精美的契丹女子从遥远的历史深处向我们款款走来……契丹族建立大辽帝国统治北方二百一十年 契丹原是先秦时期古老民族东胡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的潢水流域。“契丹”一词源自本民族自称,含义一直众说纷纭,有“镔铁”、“刀剑”、“寒冷”等数种说法。 隋以前契丹各部一直以游牧为生,隋唐之际,契丹人组建了比较稳定的大贺氏八部联盟,有兵员43万人,总人口达到20余万。唐朝开元年间,契丹遣使入朝,玄宗封契丹首领李失活为松漠郡王。此后契丹势力迅速崛起,在同室韦、乌古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不断获胜。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即是契丹。契丹国在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从此统治我国白沟河(在今河北北部)以北的广袤土地长达210年。 辽朝广阔领土上既有契丹等游牧和渔猎民族,也有汉人和渤海人。辽朝统治者实行“一国两制”,设立北南面官,南面官仿照唐代制度,管理汉人州县。北面官则按照游牧民族的习俗治理契丹和奚族人口。契丹建国后还创制了“大”、“小”两种契丹文字,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先进因素。辽朝历代帝王皆通汉文,契丹贵族中也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诗人和画家。 公元1125年,辽朝灭亡。此前一年,辽朝宗室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契丹人北走。公元1134年,辗转迁移到中亚的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契丹人重建辽政权,史称西辽,逐渐淡出中华各族,融合为中亚各族的一部分。辽灭后,一部分契丹人融入蒙古、高丽等少数民族,其余则进入河北和山西,本民族的特点渐渐褪尽。蒙古灭金时,他们和女真人一起被蒙古统治者视作汉人。契丹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复存在。DNA测序证明达斡尔人、云南“本人”是契丹后裔 契丹族的消失让许多学者困惑,难道他们没有直系后裔繁衍至今吗?一直将契丹人视为祖先的达斡尔人和云南“本人”果真是他们的嫡系子孙吗?带者种种疑惑,记者专程采访了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刘凤翥先生,在刘老师的娓娓叙述中,历史迷雾逐渐散开……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达斡尔,本意为“耕耘者”,最早见于元末明初的文献中。乾隆年间,清廷修《钦定三史国语解》时就提出,在《辽史》中出现的“大贺氏”就是达斡尔人的祖先。在现代达斡尔语中,虽然许多词汇出自蒙语和满语,但有些词汇却为其所独有。达斡尔人称铁为“曷数”,这与《辽史》中契丹人对铁的称谓惊人的一致。 而生活在滇西的阿、莽、蒋三姓十余万“本人”,虽散居保山、大理等地,分属汉、彝、布朗、佤等民族,却都自称是契丹后裔。保山市有诸多遗迹保存着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下属的施甸县木瓜榔村蒋氏祠堂的门楹上刻着这样一副对联:“耶律庭前千树绿,莽蒋祠内一堂春”。“耶律”恰恰是辽代契丹族第一大姓。在昌宁县本人墓地里发现的一块石刻记载墓主:“原籍乃辽东人氏,后遭逢变迁,保机后裔四散奔走,……移民滇西顺宁而觅其食。” 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蒙古族研究专家陈乃雄先生曾亲临保山,详细考察了当地家谱、地方志和传说,并将326个“本人”的语词与多民族词语进行比较,发现其中100多个属于阿尔泰语系,验证了“本人”语言与达斡尔族语言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兴的分子考古学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分子考古通过提取古代各种生物的DNA,并将其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可找出其内在的遗传联系,结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社科院民族学研究所刘凤翥、陈智超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杨焕明、刘春芸教授等专家合作进行“分子考古学”课题研究时,将契丹人后裔的研究列为重要内容。课题组先从达斡尔、鄂温克、蒙古和汉族等人群中收集血样,然后南下云南保山,从“本人”中提取100份血样,又取道四川乐山,从正在那里展出的内蒙古耶律羽家族墓中出土的契丹女尸上提取了小块标本。课题组完成对契丹遗骨、达斡尔人、蒙古人、鄂伦春人、汉人和云南“本人”的DNA测序后,进行了严格的比较检测,最终得出结论,在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人群体中,达斡尔人与契丹人拥有最近的遗传关系,而云南保山施甸的“本人”与达斡尔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均为契丹人的后裔。追随女真蒙古四处征战契丹后裔流散至全国各地 金灭辽后,许多契丹人被女真人派到北部边疆,修筑抵御蒙古进攻的防御工事“金界濠”,随后就驻防在那里。金灭后,部分驻防的契丹人在战乱中向北迁移,保持了相对大而完整的族群,这一部分契丹人就是如今达斡尔人的祖先。而云南“本人”源自元代被蒙古人派遣到云南征战的契丹族人的后裔。辽亡后,一部分契丹人在辽皇室耶律秃花的统领下归附了成吉思汗。公元1254年,其孙耶律忙古代随忽必烈灭大理,并受命率部留守云南。《明史·云南土司二》中记载的施甸长官司阿苏鲁,凤溪长官司阿凤即是忙古代的第三代孙,阿苏鲁也被当代“本人”视作祖先。经过740多年的历史沧桑,如今契丹后裔在滇西不下15万人。在繁衍过程中他们和当地民族不断通婚,所以同达斡尔人相比,“本人”同契丹人的亲缘关系要稍远。

相信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对“契丹”并不陌生,乔峰在大宋长大,但实际上他是契丹人,而契丹族建立的大辽与宋朝水火不容,也因此注定了乔峰悲惨的一生。

当初辽朝在北方建立强大的政权,军事力量和地区影响力都很强,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以及东欧一些国家甚至将辽国视为中国的代表。在辽国的全盛时期,国土面积达到489万平方公里,人口近900万,而辽国被金国灭亡后,这近千万的契丹人却莫名消失了,他们去哪了呢?

就在人们还为之疑惑的时候,云南施甸县传出惊人消息,人们在一块古老的墓碑上发现了消失800年的契丹文,当地蒋姓村民还自称是契丹后裔。专家听闻这一消息后,立即前往希望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当地一个叫蒋文治的村民告诉专家,这个墓的墓主就是他们契丹人的祖先阿苏鲁,随后并拿出一本家谱,家谱上说最早的老祖就是耶律阿保机。专家对此深感疑惑,辽国的根据地在北方,契丹人如何会远迁来到云南呢?这位村民所说的是不是真的?

于是,专家开始查找史料,终于在《元史》等资料中发现,辽灭亡后,很大一部分契丹人投奔蒙古,有些随忽必烈远征云南,被分到云南做官,最后在这里繁衍生息,因此说云南存在许多契丹后裔是有可能的。

这里的蒋姓村民还解释道,原本他们的契丹祖先姓“阿”,就像阿苏鲁一样。后来为了躲避战乱,契丹后裔隐姓埋名改姓“莽”,在明朝莽姓民众得到认可,后来又被赐姓“蒋、杨、李”。

最后,在专家的多方考证下,证实云南施甸县的“蒋姓”、“杨姓”、“李姓”村民的确是契丹后裔,这个消失了800多年的契丹民族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令众多考古学者激动不已!

Amura

阿穆喇

Ayan gioro

阿颜觉罗

Asuri

阿苏礼

Aha gioro

阿哈觉罗

Akjan

阿克占

Aisin

爱新

Borjigin

博尔济金

Borjigit

博尔济吉特

Borgiyun

博尔济永

Bayot

巴耀特

Bayara

巴雅喇

Boheri

博赫礼罗马拼音

读 音

Be

Bugirgen

布济尔根

Besut

博苏特

Biru

毕禄

Buyaci

布雅齐

Bohori

博和哩

Busai

布赛

Bulca

布尔查

Busa

布萨

Buhi

布什

Bira

必喇

Botis

博提斯

Borjik

博尔济克

Baige

拜格

Besu

伯苏

Bari

巴哩

Carala

查喇拉

Cakcin

查克勤

C'ygiya

持嘉

Cemgun

彻木衮

Cui

Daigiya

岱佳

Donggo

董鄂

Dunggiya

佟佳

Dagiya

达佳

Dorgun

多尔鲧

Dedure

德笃勒

Dukta

都克塔

Duktari

都克塔哩

Elge

鄂尔格

Esuri

额苏哩

Ertut

额尔图待

Fuca

富察

Feimo

费莫

Feimu

费穆

Fuimo

富宜莫

Foimo

费摩

Fiya

费雅

Fujuri

富珠哩

Guuwalgiya

瓜勒佳

Gioro

觉罗

Giorca

觉尔察

Gioro hala

觉罗哈喇

Giorcan

觉尔禅

Gejile

格济勒

Guuwalca

瓜尔查

Gorlo

郭尔洛

Gorolos

郭罗洛斯

Gorolo

郭罗洛

Gorlos

郭尔洛斯

Giranggi warka

济朗吉瓦尔喀

Gerun gioro

格伦觉罗

Gin

Gioroi

觉罗宜

Gorben

郭尔本

Gocir

郭齐尔

Giri

吉利

Gour

顾尔

Gijile

吉济勒

Guwanggiyara

光嘉喇

Heseri

赫舍哩

Hitara

喜塔喇

Hunggoco

弘敖绰

Hunggo

弘敖

Hoiho

何依和

Hurhasu

和尔哈舒罗马拼音

读 音

Hasara

哈萨喇

Hulhu

胡尔呼

Hukshahari

呼克沙哈礼

Hunggiri

弘吉利

Hinggiyan

兴颜

Hus'hari

呼思哈礼

Hinggiya

兴佳

Han

Hurha

呼尔哈

Hunglo

弘罗

Hoggo

洪果

Huya

呼雅

Huilo

辉罗

Menu

赫舒

Ilara

依喇拉

Itari

宜喇礼

Iorkuule

由尔库勒

Iokuri

由库礼

Ingen gioro

依尔根觉罗

Irgen baturu

依尔根巴图鲁

Ituma

依图玛

Ira

依喇

Joogiya

赵佳

Jalari

札喇理

Jakuta

札库塔

Janggiya

章佳

Jurgen

朱尔根

Jangci

章齐

Jerde

哲尔得

Jathe

札特赫

Jas'huuri

札思呼里

Jebe

哲博

Jugiya

珠嘉

Jusu

诸苏

Jinggeri

景格礼

Jaruca

札鲁查

Julgen

珠勒根

Juge

珠格

Juru

珠噜

Jot

卓特

Jodomu

卓多穆

Ki

Kerde

克尔德

Kuyala

库雅喇

Kocili

科奇礼

Karla

喀尔喇

Kardasu

喀尔达舒

Kubulu

库布鲁

Ligiya

李佳

Laibu

赖布

Ledi

勒第

Lumburi

卢布礼

Lei

Lakuule

喇库勒

Lubui

卢布宜

Magiya

玛佳

Monggori

孟敖礼

Mu

Murcan

穆尔禅

Monggo

蒙古

Monggoso

孟敖索

Meng

Menggoro

孟敖劳

Murca

穆尔查

Muljire

穆尔吉勒

Manja

满札罗马拼音

读 音

Morci

莫尔齐

Monggoro

蒙敖劳

Muyan

穆廷

Niohuru

钮祜禄

Nara

纳喇

Ningguta

宁古塔

Nimaca

尼玛查

Namduru

那木都禄

Namdulu

那木都鲁

Nikiri

尼奇礼

Nisha

尼沙

Ningguda

宁古达

Niowanggiya

钮望佳

Noyan

诺延

Nahata

纳哈塔

Nimaha

尼玛哈

Nata

纳塔

Naya

纳雅

Namdolu

纳木都鲁

Omoto

鄂莫托

Ojo

鄂卓

Oji

鄂吉

Oyo

鄂岳

Oto

鄂托

Oho

鄂诺

Oro

鄂啰

Suumuru

舒穆噜

Sakda

萨克达

Suusuugioro

舒舒觉罗

Siringioro

西林觉罗

Sioheri

萧贺礼

Sartu

萨尔图

Semira

色弥喇

Sikteri

西克特礼

Saca

萨察

Samargi

萨玛尔吉

Sakdaholo

萨克达和乐

Sanggiya

尚佳

Sitara

西他喇

Sunggiya

松佳

Sugiya

苏佳

Samara

萨马喇

Suigiya

绥佳

Sikteli

西克特礼

Sakca

萨克查

Socoro

索绰络

Socara

索查喇

Sahajiri

萨哈吉利

Socor

索绰尔

Saimire

赛弥勒

Sorgi

索尔吉

Sogiya

索佳

Sorgiya

索尔佳

Sigiya

实佳

Saimire

赛密哷

Surtu

舒尔图

Seheri

色赫哩

Sadara

沙达喇

Suru

舒噜

Sikda

舒克达

Tatara

塔塔喇

Tunggiya

佟佳

Tajagiorca

塔札觉尔查

Tokoro

托科罗

Tsanggiya

昌佳

Tomo

托莫罗马拼音

读 音

Tamja

谭札

Tooli

陶立

Taicuru

泰储禄

Tuseri

冈色礼

Tangguu

唐古

Tanggu

唐固

Tomu

托穆

Tuktan

冈克坦

Tunggi

通吉

Tumen

图们

Tolote

托罗特

Taicuru

台楚噜

Untahe

温特赫

Ujala

乌札拉

Urgucan

乌尔古禅

Unuhucin

吴努呼勤

Usin

乌新

Ulu

乌鲁

Usu

乌苏

Uya

乌雅

Undu

温都

Urguca

乌尔古查

Ujakuu

乌扎库

Unggiot

温觉忒

Uncehen

温彻恒

Unggirgin

翁济尔金

Ujakuu

沃扎库

Urda

乌尔达

Ukuri

乌库哩

Ulingga

乌凌阿

Uksun

乌克逊

Usujan

乌苏占

Usila

乌实拉

Use

乌色

Wanggiya

完颜

Weikutu

卫库图

Wei

Weigute

韦古特

Were

沃哷

Wase

斡色

Wangjab

旺札卜

Wali

斡里

Yonoto

岳诺托

Yanja

延扎

Yanggiya

杨佳

Yeher

叶赫尔

Yanji

颜吉

Yukuri

于库礼

Yunde

允德

Yur

裕尔

Yasu

雅苏

施甸蒋氏祠堂位于哪里

施甸蒋氏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蒋氏祠堂“耶律庭前千株树,阿莽蒋氏一堂春。”这是木瓜榔村的蒋氏武略祠大门所见的两幅楹联,楹联暗示出“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