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查到自己族谱?
查族谱方法:祖籍地搜集信息、通过互联网查找、图书馆。
一、祖籍地搜集信息
在现居住的家族地搜集一定资料后,在觉得不够详实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去祖籍地去走访和询问关于家族家谱信息,一些经过多次迁徙导致谱牒不全的家族往往会采用这种方法,会取得新的进展。
二、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都收藏了很多家谱,像上海图书馆收1949年前的家谱计11700种,近10万册,收藏的家谱履盖全国20个省,以浙江、安徽为最多,需要找族谱的可以去试试。
三、通过互联网查找
向家里老人多打听一些相关自己家族的事,字辈、祖籍什么的,知道这些后再找人打听或者网络查找。可以建一个博客贴吧,写上自己家族的一些简明信息,互联网上有很多热心谱牒事业、续谱的人,他们手里有很多资料,说不定会有热心网友帮你查找。
族谱的作用
族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当代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导语:有时候,历史的开头就是神话,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起源神话。相对于人类进化的漫长进程,文字的历史实在过于短暂,古人们在追求自己的民族起源的时候,常常诉之于神话,或许只是完全臆想的,又或许杂糅了人类口耳相传的历史。朝鲜半岛的民族起源神话长期存在箕子朝鲜和檀君朝鲜之争,神话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李氏朝鲜 1箕子朝鲜传说 王明珂认为「 ”族群是一些人靠着共同的祖先血缘记忆来凝聚,以此来维护及扩张共同利益,并排除他者。”箕子朝鲜的历史充满重重迷雾,箕子远走朝鲜究竟是历史还是传说,韩国学术界现在基本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但箕子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箕子是商朝贵族,敢于直谏,劝谏商纣王不要奢靡享受、荒*无度,可是纣王不听其建议,并将箕子囚禁了起来。周武王灭商后,将其释放。箕子是一名忠于商朝的贤臣,他无法接受商朝灭亡、周朝建立的现实,于是远走朝鲜。 箕子 箕子远走朝鲜的神话来源于中国。《尚书大传》中有「 ”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意思就是箕子因为不忍周朝释放了他,远走朝鲜,于是周武王便将朝鲜分封给了箕子。另外,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 ”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意思是朝鲜原为蛮夷之地,箕子到达朝鲜后教化百姓、发展耕作等等,是朝鲜的人文始祖。箕子作为一位圣人,把中国和朝鲜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箕子陵 2箕子朝鲜的历史建构和崇拜 箕子朝鲜传说的素材来源于中国文献,朝鲜半岛长期仰慕中国文化,甚至以「 ”小中华”自居,箕子朝鲜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的一脉相承,因此箕子朝鲜在古代朝鲜倍受推崇。 从统一新罗以来,箕子朝鲜逐渐被吸收进朝鲜半岛的历史建构中,朝鲜三国时期就已开始箕子崇拜,高句丽时期把箕子当神崇拜。高丽时期,传说发现了箕子墓,并修建了箕子祠进行祭祀。在中国文献中对箕子远走朝鲜仅仅寥寥几笔,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半岛关于箕子朝鲜的历史著作层出不穷,对箕子朝鲜的建国始末、世系、年表等不断加以丰富,建构起一套完整的谱系。 箕子 朝鲜王朝十分重视对箕子的祭祀。李朝太祖年间,令平壤府春秋祭祀箕子,太宗年间,将箕子祭祀定为「 ”中祀”,后来更以「 ”朝鲜始祖箕子”的称谓予以祭祀。另外,朝鲜王朝十分重视箕子庙、箕子墓、箕子碑、箕子井等与箕子有关的遗迹,对这些遗迹进行修缮、并派专人守护。 朝鲜太祖李成桂 在浓厚的箕子崇拜氛围里,朝鲜半岛上还找到了箕子的后裔。1567年,成川府使郑贤曾建议「 ”箕子后孙鲜於氏中择其稍优者,袭爵奉祀,如中国衍圣公例,俾居平壤,世食傍近一邑之税”,意思是鲜於氏是箕子的后裔,应该仿效中国孔子后裔的模式,册封官职,以示尊崇。至于为何定鲜於氏为箕子后代,据说是因为《世本八种》中有「 ”鲜於氏,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其子食采于于,因合鲜为氏焉”。1612年,平壤的箕子祠被改为崇仁殿,并定鲜於氏为箕子后裔,主持祭祀。 3檀君朝鲜的兴起和箕子朝鲜的衰落 檀君神话的最早记载出现在高丽王朝时期的《三国遗事》一书中。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天帝桓因的儿子桓雄来到人间,和一位由熊变成的女人结婚生子,他取名檀君王俭,建都于平壤城,开始称为朝鲜,后来又移都到白岳山阿斯达,享国一千五百年,到箕子被封朝鲜时,檀君迁移到了藏唐京,最后隐居到阿斯达,成为山神,活到一千九百零八岁。 檀君 朝鲜半岛社会对檀君朝鲜的看法,南开大学教授孙卫国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他们认同朝鲜有檀君这样一个始祖,但对于相关的细节斥之为虚妄或荒诞不经;第二,檀君仅仅是一个始祖而已,对于檀君朝鲜相关的细节一无所知;第三,檀君朝鲜被称为前朝鲜,箕子朝鲜被称为后朝鲜,檀君朝鲜的历史附于箕子朝鲜之下;第四,对檀君也进行祭祀。 当然,与箕子朝鲜崇拜相比,檀君朝鲜的崇拜等级是无法与之相比的。然而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半岛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朝鲜半岛的民族主义情绪特别强烈,一位来自中国的圣人成了朝鲜人的始祖显然是不合适的。另一方面,对日本而言,朝鲜半岛从中国的藩属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也希望能够切断中国和朝鲜的联系。 日韩合并 朝鲜半岛历史上曾经被视为绝对认同的箕子朝鲜逐渐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檀君朝鲜的复兴。 在朝鲜王朝时期,檀君朝鲜传说被儒学家视为荒诞不经的传说故事,而近代开始逐渐走上正统地位。檀君朝鲜和箕子朝鲜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来自朝鲜半岛本土,一个来自中国。朝鲜半岛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后来又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因此追求民族独立是朝鲜半岛人民的追求,显然檀君朝鲜的传说更能够凝聚朝鲜半岛人民的独立意识。在这样的氛围下,箕子朝鲜被果断抛弃。 3蓑翁说 传说虽然是传说,但是传说本身能够凝聚一个族群,就像家谱中祖先迁移传说能够凝聚一个家族一样。无论是箕子朝鲜还是檀君朝鲜,都难逃神话的性质,但是反映朝鲜半岛人民的价值取向。在仰慕中华文化的年代里,它需要箕子朝鲜联系中国和半岛的关系;在追求民族独立的年代里,檀君朝鲜朝鲜凝聚民族的独立意识。 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孙卫国《传说、历史与认同:檀君朝鲜与箕子朝鲜历史之塑造与演变》 2孙铎铭《中朝史料中对朝鲜半岛历史起源记载的比较研究》 3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 欢迎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江南蓑翁
(中国)国粹:指的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又称汉医、汉方,东瀛人称之为“皇汉医学”。中医药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慢慢开始被大多数当代中国人民所接受,同时在国际上也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渐渐开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明清的作品虽然流传很多,但里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者也大有其作。因此,对于当下艺术市场中的收藏家、收藏界来说,购买、收藏这部分作品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中国画: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悠久历史与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使线、墨、色交相辉映,达到"气运生动"的艺术效果;特色之二,为"托物喻情,画中有诗",特色之三为诗,情、画、印融为一体。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茶文化: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酒文化: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曜世界的饮食文化。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有200年历史。它的表演艺术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之一。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家谱的做法
一、拟定修家谱计划
1、版本:精装、平装、光碟、网络。
2、时间:完d成期限、工作时程。
3、预算:经费、人员。
4、范围:同宗、合族、家族。
5、工具:图表、问卷、电脑。
二、组织章程
组织委员、修谱大纲、责任分配、发凡起例。
三、筹集基金
一人负担、众人分摊、家族劝募、早请补助、公开销售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系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四、资料分析
前修旧谱、相说族谱、族谱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
五、寻找史料
家谱文献、世系资料、出生、过世登记证、户籍、除户登记资料、神龛祖先牌位、家庙晋主名册、祭祀公业章程、名册,墓碑文字、坟葬座落方位,讣文、疏文、功德薄,长辈口述记录,家传、年谱、纪念集,老照片、录音、录影资料,古文书、契约、证书,正史、方志,人名录、同学录,旧报纸、电话薄。
六、编辑内容
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
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七、审定内容
专家审稿、多次校稿、最后完稿。
说明:最好有学者专家参与审订,审稿时一定要仔细,可以慢一些但要保持精准。
八、印刷出版
黑白或彩色、纸本或光碟、选定印刷厂、印制若干份、设家族网站。
九、领谱典藏
办祭谱活动,族人领族谱,寄存图书馆。
如何制作家谱?
1、电脑打开Word文档。
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
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
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
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
怎么编写家谱?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
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家谱如何族谱制作?
1、电脑打开Word文档。
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
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
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
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
族谱的内容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家谱怎么做?
1、电脑打开Word文档。
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
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
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
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
家谱的作用: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当代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族谱制作方法及组成有知道的吗?
有三种制作方法:
1族内老人编纂
这个很好理解。找族内年龄比较大,对族内人员结构比较清楚地人来完善编修。
2电子书籍
想要做电子家谱通常是需要下载一个app进行家族人员信息的填写,最后自动生成为固定的家谱格式,听起来比较便捷省时,但弊端也存在。例如最主要的这两点:
电子家谱app的使用上比较复杂,修谱人大多年龄偏高,对手机功能不是很了解,研究很久研究不明白,最终还是选择了去专业家谱编印机构做传统纸质家谱。
电子家谱通常家谱格式为固定的几种,只能从其选择一种,并按照其格式要求进行填写信息,有些家庭可能不是很喜欢这些固定格式,或想要改变一些内容,都是实现不了的,最终,也是会选择专业家谱编印机构进行定制化的家谱排版。
3传统纸质家谱
听起来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但实际上传统纸质的家谱进步在细节,例如:
纸质,都知道宣纸印刷是最好的纸质保存材料,但古法宣纸制作出来很是不容易,但当今社会的进步,把宣纸的质量进行了升级,能够满足存放百年的需求。
排版,家谱排版方式可以根据家族人员需求,或信息资料的整理不同,进行排版格式的小改动,更人性化,更易于老师们的家谱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服务,修家谱不是一件快速上手的事情,而是需要专业的知识指导,才能更顺利的开展家谱编印工作,传统纸质家谱印刷公司通常会提供免费的一对一编修指导服务,例如锦秋文谱|中原鉴志谱编印中心即是如此,服务这一点,是电子家谱做不到的。
以上综合,电子家谱和纸质家谱各有优缺点,个人比较倾向传统纸质家谱,纸质家谱更加庄重,比电子家谱更有仪式感,敬重感。当然,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家谱组成部分:
1、谱名、版次录
2、编修人员名录、家族照片
3、谱序、题词
4、凡例
5、谱论
6、祖先像赞、遗像、
7、目录
8、姓氏源流
9、恩荣录、碑文
10、历代修谱名录
11、祠堂、坟茔、郡望、堂号
12、字辈
13、世系图表
14、家风、家训、家规
15、传记、艺文、家族名贤录
16、风俗礼仪
17、契约、族产
18、家族文献、杂记
19、功德榜、事迹介绍
20、领谱字号
21、附记、后记、留余录
哪里能查到自己族谱?
本文2023-10-03 18:03: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