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朱元璋与元素周期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真的是这样吗?
元素周期表和朱元璋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联之处就在于元素周期表上面那一些代表那些元素的汉字是查阅朱元璋家谱得来的。元素周期表第一次被我国翻译是在明朝的时候,元素周期表上有118个元素,而这些元素大多都是跟金属有关的。
所以要找这一些能够代表这些元素的金属偏旁的汉字十分的不易,而正巧朱元璋的家谱也就是皇室,家谱上就有很多新创的五行生僻字。正好就可以拿来参考,用作元素周期表上命名元素的汉字也就从朱元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明朝的时候,皇帝最忌讳的就是重名这个问题,但是皇帝那么多加上又有很多皇子,个个都不能重名的话,那么汉字就显得十分的不够用。
所以他们取名字就需要自己去创字造字,这可把底下的文官们害惨了。这些五行生僻字都是那个时候为了取名字硬凑出来的,不仅要保证字型的美观,还要寓意美好,符合中华传统汉字的标准。虽然苦了这些文官,但是倒是给后人们创造了许多福利。
而元素周期表上的五行生僻字都大多数来自于朱元璋的家谱,朱元璋肯定也没有想到他们取名字不能重名这一规则还给命名元素周期表带来了许多便利。过道也有许多那个时候创造出来的五行生僻字,现如今已经没有经常的使用了,甚至有些已经荒废,除去了,但总归是保留了优秀的汉族文化。
化学元素周期表之所以与明朝皇子们的名字重合率高,首先得益于朱元璋创造的家谱取名字序,其次还要感谢清末时期著名科学家徐寿,为何这样说?且听羽评郡主细细道来,涨知识的时候到了。
中文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成我们都知道,初中读书时,化学老师会强行要求我们将化学元素周期表背下来,现如今很多人依然能够朗朗上口,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背的出来却很少有人全部写出来。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之所以现如今日此轻易记住,这真是徐寿的功劳,很少有人知道,在没有中文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说和看天书一般,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说创立,直到道光年间才开始传入中国。
此时有个清朝晚期的著名科学家,江苏无锡人,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他当时看到这个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同样一脸懵(夸张说法,徐寿从事翻译工作17年,专门翻译西方化学以及蒸汽机方面的书籍),他第一眼看见的周期表是这样式的。
“Ferrum,Aurum,Cuprum,Phosphorus,Bromine……”他尝试着翻译,结果这生搬硬套的翻译看起来显得更加无趣乏味,当时徐寿便有个想法,他是这样说的,如下图: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翻译太过于繁冗,还不如以音译的命名方法,就是将化学元素的英文读音中的第一音节译成汉字,作为这个元素的汉字名称,倘若首音不合则用次音,比如,对于固体元素的就用金字旁,再陪上一个与这个元素第一个音节读音相似的汉字,这样就组合成了一套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
不过在组合的过程上也是非常繁琐的,毕竟一百多种生僻的元素符号,一日,他前去查阅资料,发现一份家谱,家谱里面的名字恰好都以五行元素为偏旁,也都是一些和金属矿物相关的字。原来这是朱元璋的家谱,当初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开始为朱家的子孙后代取名立下规矩,朱元璋运用的是五行取名法,就是姓氏+辈分+五行,“五行”并非全部用金木水火土,而是这第三个字必须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
朱元璋有25个儿子和一个侄子,给每一个儿子的后代都定下辈分,辈分表如下图:
朱元璋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们,每一个人的后代都根据这20个字取名,一直轮流使用,也确实,朱元璋的后代时至今日都还是依照这个取名的,但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的汉字竟然不够用了,这些带金木水火土的字被用完了。
所以他的后代们就开始造字,比如镭、钠、镁、钴、铈、烷、烯等都是他们造出来的,而徐寿如获至宝,于是将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翻译,大多采用朱氏家谱中的带有五行偏旁的字,也就成就了现如今的中文化学元素周期表。
其实在我们眼里可能认为并没有多厉害,然而在世界人眼里,他们是的确佩服中国文字的,且不说如此,当时徐寿创造完成后,日本听闻,第一时间派学者前来学习,然后引回日本使用。
综上,也就是人们为何会认为朱元璋的皇子们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高的原因,但要理解的是,朱元璋无心插柳在前,徐寿在后。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重八老兄了,此老兄堪称“元素周期表之父”:
朱元璋得了天下后,为朱家子孙取名字定了很多规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五行取名法,其命名的规律是:朱姓+辈分+五行,其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带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
他的下一辈有25个儿子加一个侄子,就给每一家都定了一份二十字的辈分表,比如太子家里就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一家一份就这二十个字,一辈接着一辈轮流用,用完了再回转着用。
而第三个字则是要求按照五行相生的关系采用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的字,如他的儿子都是木字旁的名字,如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到了孙子辈就是是火字旁的字,如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等。每个皇族的名字只有一个是用来区别其他人的字,偏旁部首还必须一样,而且每五代偏旁部首就要轮回一次。
重八兄的初衷是很好的,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朱家的后代的繁殖能力,子孙后代每一代人口都会呈几何增长,一开始还能用通用常见的字,可是很快,悲剧了,朱家子孙发现字都不够用了。
怎么办?只能翻找各种古籍,什么生僻字、异体字、通假字都搜罗了个遍,还不行,就只有造字了。
这之后,就有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如镭、钠、镁、钴、铈、烷、烯等等。这些字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元素周期表。
而化学周期表直到1896年才由徐寿引进中国,当时并没有能对应的汉字。为了能翻译好这些元素,达到形声兼备,这个老哥翻看各种古籍寻找灵感。一不小就找到了朱氏家谱,这一个可不得了,这不再合适不过了吗。
于是,徐寿就将明朝家谱命名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只能说是朱元璋老兄及其子孙发明和创造了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字在前,后人借鉴和抄袭了他们的名字在后,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种巧合。
第一代太祖朱元璋
第二代惠帝朱允炆,乃朱元璋长孙
第三代太宗(成祖)朱棣,乃朱元璋四子(庶出),朱允炆之叔
第四代仁宗朱高炽,乃朱棣长子
第五代宣宗朱瞻基,乃朱高炽长子
第六代英宗朱祁镇,乃朱瞻基长子
第七代代宗朱祁钰,乃朱瞻基次子(庶出),朱祁镇之弟(后英宗复位,代宗被废)
第八代宪宗朱见深,乃朱祁镇长子(庶出),朱祁钰从子
第九代孝宗朱祐樘,乃朱见深三子(庶出)
第十代武宗朱厚照,乃朱祐樘长子(武宗无嗣,乃由旁支皇室选择朱厚熜入继大统)
第十一代世宗朱厚熜,乃朱见深四子兴献王朱祐杬(庶出)之嫡长子,朱祐樘从子,朱厚照从弟
第十二代穆宗朱载垕,乃朱厚熜三子(庶出)
第十三代神宗朱翊钧,乃朱载垕三子(庶出)
第十四代光宗朱常洛,乃朱翊钧长子
第十五代熹宗朱由校,乃朱常洛长子(庶出)(熹宗死后无嗣,乃诏令五弟信王朱由检入继大统)
第十六代毅宗(思宗)朱由检,乃朱常洛五子(庶出)(毅宗死后,明朝覆灭,宗室乃于南方割据)
第十七代安宗(质宗)朱由崧,乃朱翊钧三子福恭王朱常洵(庶出)嫡子,朱由校从弟,朱由检从兄(安宗被清军所俘,群臣乃先后拥立鲁王朱以海,韩王朱本铉监国,郑芝龙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
第十八代绍宗朱聿键,乃朱元璋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庶出)八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长孙,朱由检族叔(绍宗死后,福建群臣拥立朱聿鐭,然而一月就被清军灭亡,乃拥立桂王朱由榔)
第十九代昭宗朱由榔,乃朱翊钧七子桂端王朱常瀛(庶出)四子(昭宗死后,明朝再无皇帝,1684年康熙攻占台湾后,最后一个监国投海自尽,明朝遂彻底灭亡)
有人说,朱元璋与元素周期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真的是这样吗?
本文2023-10-03 17:46: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