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历史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匈奴历史简介,第1张

匈奴-简介

匈奴人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坏者和野蛮人的代名词,从中可以看出欧洲人对匈奴的恐怖记忆。公元1世纪,在东方已成为“丧家之犬”的北匈奴,逐渐向西逃亡,最后深入到欧洲腹地,不仅找回了昔日的荣耀,还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大变动,从而改变了欧洲历史。

匈奴是一个或两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蒙古中心建立国家。到了后来内迁中原的匈奴人在十六国时期成立地方政权,如汉赵、北凉、胡夏等。

中国古籍中讲述的匈奴是在汉朝时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政局,《史记》、《汉书》等留下了匈奴情况的一些记载。

现代中文书籍有时也把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东、西罗马帝国的匈人(hun)译为“匈奴人”。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的事迹 有若干叙述。但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回答这一问题。认为这两个民族 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证据是北匈奴西迁和三百年后在欧洲出现的匈人时间上的吻合。两个匈奴的种族、语系,至今仍未能考证。现代考古学只透过欧亚草原和中国北方 出土的文物,了解此一(或二)古民族的历史。

匈奴-起源

据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 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 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 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 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还有人认为匈奴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可混为一谈,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战国末期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北部。

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者中并未取得统一。由于匈奴的起源问题不能解决,匈奴的族属与匈奴的语系也都成为悬案。

匈奴-历史

在匈奴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那时的部落和部族联盟的情况是“时大时小,别散分离”;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 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当时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 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等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后来的匈奴国,就是以匈奴 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14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蒙恬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阴山之北)逶迤而北, 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汉匈大战

匈奴-地理环境

匈奴在强盛的时侯,东破东胡,南并楼烦、河南王地,西击月氏与西域各国,北服丁零与西北的坚昆。范围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一带。南 沿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以阿尔泰山为界,深入中亚的咸海、黑海一带,北达贝加尔湖周边。被称之为“百蛮大国”。

以大戈壁为中心分为南、北。与现今不同的是,在漠南一带的山区,如阴山,当时尚有数量众多的树木,而平地有面积广大的草原,为匈奴人狩猎的场地。而漠北一带,地平又少树木,多大砂,生活较不易。

气候方面,冬季比夏季还长。在冬季零下20度很为普遍。霜雪在九月上旬就己下降。在乌兰巴托一带,可达零下40度以下。一年之中,植物能生长的 时间约百日左右。到夏天,平均温度虽为171度,但有时可达到343度。一日之中气温也相差很多,白天类似炎夏,夜间则类似严冬。

匈奴-经济生活

匈奴人主要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依靠的畜牧主要有马、牛、羊三种,其中又以马最为重要。在饮食当中,肉、乳品尤为普遍,有时会食用鱼类。其生活地点常随着季节转移至其他地方。

匈奴人用畜衣作衣服,他们很早就制作裤子、长靴、长袍、尖帽或风帽,无论在行重或保暖方面,都很适应当地的生活。住的地方叫穹庐,是毡帐所制的帐幕,需以木条作柱梁。并使用各种陶器及金属器。

匈奴人不仅有耕田产谷,还建有谷仓来藏谷。除在本部耕种外,在西域还有骑田。

匈奴人也十分重视商业交换,以牲畜去换取奢侈品。常与 互市交易,并将 物品转买运到西域各国并包括罗马帝国,在汉对西域通道中断之时尤为如此。

匈奴-人口

根据对冒顿纵精兵30余万围困刘邦于白登推算,以五口出一介卒,则匈奴人口应当在150万至200万之间。

附汉的南匈奴部众为四、五万人,在单于屯屠何在位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增加到户口34000,人口237300,兵力50170。

历史匈奴

都知道,匈奴是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算是华夏民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

可以说,匈奴极大的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的历史进程,这在《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近代西方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游牧民族。

然而,关于匈奴的问题一直有着很多争论,因为,匈奴这个民族没有文字,所以,历史上关于匈奴的内容都来源于其它民族的史料。

由于,缺乏一定的考证,因而,在准确性上很难令人信服。正因为如此,一些关于匈奴如何崛起的问题直到今天都难以解释。但当下可以肯定的是:匈奴人是黄种人,再细分的话则是属于蒙古利亚人,使用的是阿尔泰语系。

曾经,还有一种说法称:匈奴是伊朗人,或是白种人。但是,许多学者都认为这样的说法并不正确。虽然,在《汉书》中没有记载匈奴人的体形和外貌,但是,我们却不难从其它描写中猜测,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人完全没有白种人那种深眼窝、高鼻梁、粗头发等外貌特点。

此外,在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座汉代将军霍去病的墓,墓旁就有一尊匈奴石像,呈现了一个背着弓箭躺倒在战马前的形象。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这个匈奴人虽然有很多头发和胡须,但并非像一般白人那样拥有深邃的眼睛和高高的鼻梁。相反,雕像更是呈现出明显的黄种人特点,譬如:额头突出、额骨极高、眼睛较小等等。

结合上文的观点,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匈奴是黄种人而非白种人。

那么,匈奴到底是被谁所灭呢?

关于匈奴人,我们仅仅知道,他们是以草原为家的游牧民族。季节的更替和对水源的寻找,是他们不断迁徙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而且,匈奴人尤其擅长骑马射箭,军队的作战能力极强,他们的首领被叫做“单于”。

西汉时期,匈奴人在伊稚斜单于的领导下,与汉朝作战了十余年。这期间,他们多次入侵云中和上古等地。而这样威胁大汉朝统治的行为,是汉武帝不能容忍的,于是,他决定彻底消灭匈奴以绝后患。为此,他向作战前线派去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骁勇善战的大将,也承受了极大损失,最终,才逐渐将匈奴赶走,使得匈奴被迫迁入荒无人烟的漠北之地。

公元前36年,匈奴又在西部作乱。为此,汉武帝派甘延寿、陈汤等大将率兵讨伐匈奴,这次一战功成,匈奴单于被杀。

从那时起,匈奴人可以说再不敢主动进攻中原了。

这里,我们再来说一下匈奴的分裂。

公元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死后,由于继承问题形成了“五单于争立”的斗争格局。

这五个单于分别是车犁单于、呼揭单于、屠耆单于、呼韩邪单于和乌籍单于,最终,以呼韩邪单于夺权告终。在他登基后,发现匈奴部落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坚持独立不归顺大汉,那么,更加棘手的局面将会到来。于是,他在公元前51年进入汉朝,与汉宣帝会面,表达了归顺汉朝的意愿。

传说中,匈奴人儿子娶母亲是怎么回事呢?

在匈奴中,儿子娶母亲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母亲”在此很少是亲生母亲,多数是所谓的“长辈”,如他们父亲的小妾等。这些所谓的“母亲”,甚至,可能比儿子的年龄还小。匈奴人认为,父亲去世后儿子应该赡养和保护父亲留下的女人,这是责任。但是,他们同样认为,履行责任也应该享受一些好处:“你可以陪我父亲睡觉,那为什么不跟我睡?”匈奴人的思想就是这样直接,匈奴文化本就如此。

首先现在的匈牙利人自己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匈奴人,证据之一就是匈牙利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这种和欧洲传统名在前的姓在后的完全不通附和东方民族的特点。但是就算匈牙利人有匈奴人的血统,也不能完全说他们就是匈奴人的后代,首先匈牙利民族保留的大部分文化都没有东方文明的特点,是非常西方的,其次现在匈牙利人是很纯正的白人种,已经失去了匈奴人黄种人的特性,与其说他们是匈奴人后代不如说是匈奴人失败后逐渐被欧洲人同化掉了。

在说匈奴人的血统,《史记》中《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是夏朝遗民和北方其他游牧民族混血的人种(在混血中有很大量的白色人种,但是匈奴人的人种特点还是基本呈现黄种人的特点),他们的祖先是华夏民族的一员,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逐渐被华夏民族边缘化,在华夏民族其他族群都得到大的发展情况下他们进步缓慢,逐渐成为北方的一个野蛮民族,和华夏其他族群的文化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古人有过一场关于民族区分很重大很持久的辩论,这就是华夷之辨,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夷以华夏礼则华夏之,反之华夏以夷礼则夷之,就是说血统不是分辨华夷的最重要的方式,真正区分华夷的是礼,也就是生活方式 文化行为的一个综合体,从血统角度来说匈奴和汉朝时候以华夏族为主体形成的汉族实际是很亲近的,但是从文化上来说他们又是完全不同的异族,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有偶然也有必然。

至于你说对匈奴人的研究难,并不完全是因为年代久远,更多的是史料的缺乏。像古埃及历史比匈奴要远多了,五六千年以前的历史但是因为古埃及文字破以后,古埃及也就变得不在神秘。而匈奴人自己是没有文字的,他们的历史多数是传说,所以真正的难度在这,不在于久远。同样秦汉时期和匈奴血缘关系很近的汉族,因为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秦汉时期我们的历史我们自己就很清楚。这和年代久远的关系不太大。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蒙古人不是匈奴的后代,现在蒙古人身上带有匈奴人的基因特点不到5%,而且只是在一部分蒙古人身上有体现,所以他们只是有不多的混血,完全没有继承的关系,相反蒙古人身上到是有20%左右的中国人(主要是秦汉时期的中原人)的基因构成,但是我们和他们也只是混血,没有继承关系。我们来讨论蒙古族的构成不能单一的来说蒙古族是由谁发展而来的,他的发展构成比匈奴还复杂,要从中国北方民族历史发展的大背景来研究蒙古族族源这才是比较有效的途径,而不是简单说他是其他那个古民族的后裔。史书上只是很笼统的说是由鲜卑中的室韦族发展而来而鲜卑源自东胡,而东胡其实就是东夷的一部,如果你有一点历史常识你会知道东夷可以说是组成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民族,华夏民族和东夷是风俗很近的两大族群,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东夷族和我们华夏族融合形成了以后的汉族,但是还有一部分迁移到东北,形成了所谓的东胡,他们以前也是先进民族,但是因为迁移到东北改变了生活方式逐渐也是落后于中原的同族,开始成为一个北方的落后民族,但也不能说东胡就是蒙古的祖先,因为蒙古实际上他和身上有非常多的混血痕迹,只能说东胡是其中之一,这样来说,蒙古人和我们也是有很近的血缘上的关系。

还有就是你说西迁欧洲的叫北匈奴,留下来的是南匈奴,这也是不正确的,北匈奴不是到了欧洲才叫北匈奴,他是在东汉时期就分裂成了北匈奴和南匈奴,后来外戚窦宪和南匈奴夹击北匈奴一举击溃北匈奴,然后北匈奴绝大部分是投降了汉朝,他们和南匈奴都留在了汉朝,他们逐渐接受了汉文化,也正是这些已经有些汉化的匈奴人,导演了后来的五胡十六国。只有极少数的匈奴人西迁到了中东,而不是欧洲,他们至少在中东地区呆了上百年的时间才到的欧洲,等他们到欧洲的时候已经恢复了原气,给欧洲蛮族诸部以及罗马帝国带来了灭顶之灾,不过就在欧洲岌岌可危的时候匈奴王阿提拉意外的死亡,因为匈奴文化落后没有相应的继承制度,阿提拉儿子们相互攻伐争夺王位,给了欧洲人喘息机会,欧洲人组成联军一举打败了匈奴,匈奴慢慢就被其他民族同化了。

东胡从严格意义上他已经不存在了现在,东胡后来分裂为鲜卑和乌桓,乌桓最后被曹操击溃,很多就退出了历史舞台,鲜卑后来在五胡十六国里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北魏北周都是鲜卑政权,后来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也是一个鲜卑化的汉族人,唐朝统治者也有鲜卑血统,李渊的母亲就是鲜卑人独孤氏,但是后来慢慢鲜卑主体逐步汉化成为汉族的一份子,还有一部分也就是你说的室韦族慢慢和其他北方民族混合形成后来的蒙古,蒙古不能算是正统的东胡系,实际上东胡很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蒙古人和鲜卑的亲近程度其实很低,比汉族和蒙古族都未必更近。你老师说的大部分还靠谱,也有些就有点不靠谱

看到“赤髯碧眼”的瞬间我就想起了苏轼的《书韩干二马》

“赤髯碧眼老鲜卑,回策如萦独善骑。赭白紫骝俱绝世,马中岳湛有妍姿。”

所以你的祖先很有可能是“鲜卑族”人。

鲜卑族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

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扰边境,鲜卑才作为民族实体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后,鲜卑族逐渐摆脱其控制。85年和87年,鲜卑两次攻打匈奴,反抗压迫。91年,受到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族趁机占据蒙古草原。

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率部统一鲜卑各部,檀石槐死后,鲜卑陷入分裂。三世纪前叶,轲比能重新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但轲比能死后,各部落又开始独立发展。在此期间,鲜卑同中央王朝时和时战。

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建立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国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

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鲜卑、契丹、匈奴这些曾显赫一时的民族,在历史长河里,早已经消亡。 用消亡或许不太确切,准确来说,这些民族如今都已融入进了其他民族,主要当然是汉族。 他们的后裔,现在确实还分布在中华大地上,小院从头来捋一捋这几个民族的兴亡。 先说说游牧民族的老祖宗——匈奴。 匈奴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在史料中,它曾经与其他几国军队联合攻秦,这时候,匈奴还是个松散的联盟,由许多游牧部落组成。在中原看来,他们都是匈奴人,在他们自己看来,匈奴只是外人对自己的称呼,我们可都有自己的部落,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不下数十个,其中较大一些的有:屠各、荤粥、丁零、林胡、楼烦等等。 不过发展到了战国末期,匈奴就真正成了一家子,对中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各国不得不开始修建长城,防止匈奴三天两头来打劫。 即便如此,也挡不住匈奴的不断入侵与蚕食,各家子也没办法,战国时期的仗实在打不完,没有多余力量对付匈奴。 这种情况,到了秦始皇统一后才得到改变,他派蒙恬北伐,收复了被侵占的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回了漠北。 不过秦始皇一死,匈奴就在头曼单于的带领下卷土重来,河套再次被占领,并且匈奴越来越不得了,击败了另外两大游牧民族——月氏和东胡,已经开始形成大型帝国。 所以刘邦亲征匈奴,都被包围在白登,差点提前领盒饭。 这时候匈奴控制的地区,大致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比汉高祖的地盘要大多了。 接下来到了汉武大帝出场,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吊打匈奴,收复了大片失地,匈奴认怂,被迫西迁,不久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南下归附汉朝,此后汉朝要对付的,实际上就是留在漠北的北匈奴。 东汉王朝继续暴击北匈奴,北匈奴内部本来就不太平,还有蝗灾助阵,连吃几个打败仗,损失人口几十万,只得继续往西逃跑,这一时期,汉军的主帅是名将窦宪。 逃到乌孙国附近,这地方在哪里呢,找了张图示意一下,这已经是西域极西了。 这还不够,汉朝继续进行打击,北匈奴继续西撤,进入中亚草原,此后就失去了记载。 许多人认为,欧洲人谈之色变,被称为「 ”上帝之鞭”的匈人领袖阿提拉率领的部众,就是西迁的北匈奴,不过这点在史学界还没有得到公认。 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到了东汉末年,也不安分起来,逐渐恢复了独立地位。 南北朝时期,南匈奴单于更是占据了并州,开创了霸业,也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这个时期,刘渊建立的前赵疆域如下图: 这是匈奴最后的辉煌,前赵灭亡后,匈奴再也没能崛起,曾经称霸一时的匈奴,此后在历史上消失,主体融合进了汉族。 匈奴的后裔,广泛分布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和福建等地。 比如位于江苏苏州的金氏,位于福建福安市赛岐镇宅里村的金氏,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赫连氏,位于安徽省皖南东至县南溪古寨金氏,甘肃省兰州市榆中金崖镇金氏,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后路金村金氏,山东省文登市丛氏等,传说皆为匈奴金日䃅的后裔。 再来讲鲜卑。 鲜卑的始祖来自古西伯利亚,现在一般认为是东胡或山戎的后裔。 讲到鲜卑,还是要讲到匈奴。鲜卑的祖先东胡就是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到鲜卑山,由此得名。那时候,鲜卑的主要活动范围相当于如今的内蒙古东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鲜卑长期被匈奴压制,隶属于匈奴,直到窦宪击破被匈奴后,蒙古高原出现了真空,鲜卑才有了崛起的空间,特别是汉末另一个游牧部落乌桓被曹操讨伐后衰落,鲜卑就成了老大,许多原本匈奴控制下的部落,都自称为鲜卑。 西晋至东晋这段时期是鲜卑的高光时期。 他们分为三大支部。 其中的慕容部在历史上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燕国,难怪《天龙八部》中慕容复还矢志不渝想要光复燕国。 宇文部则建立了北周,拓跋部建立了代国、北魏、东魏、西魏等国家。 西鲜卑的吐谷浑部则雄踞青海、甘肃、新疆南部、四川西部,直到663年被吐蕃攻灭。 此外还有西秦、南凉等小政权,在那段时间里,鲜卑活跃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许多地区。 这些国家一一被灭亡后,鲜卑再也没能翻身,主体并入汉族,其余演化为柔然等其他草原部落。 在现代,锡伯族被认为是鲜卑后裔,他们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和新疆 尔自治区,有大约19万人。 另外,广东鹤山县宵乡的3000多源氏族人被认为是鲜卑秃发氏后人。 还有大名鼎鼎的契丹。 这是正儿八经建立了较大的王朝,称霸亚洲,和中原政权鼎立上百年的厉害角色。 他们打哪儿来的呢,其实还是来自于鲜卑、匈奴等部落。 他们的祖先,有逃到辽河上游的柔然一部,也有东鲜卑宇文部落中的迭刺部,此外不少散落在草原的原本属于匈奴的部落,也为契丹贡献了不少人口。 所以契丹到了唐末才逐渐崛起,在雄主耶律阿保机的统治下建立辽国,并延续长达200多年。 辽国的疆域,那是相当的大,被称为幅员万里,具体可以看下面这张图,可以说名副其实,强盛时是当时东亚和中亚第一强国。 辽国被金国灭亡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又在西北建立了西辽,延续了87年,最后被蒙元所灭。从此,契丹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也消失了。 契丹灭国后,后裔大多融入了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汉族、蒙古族、满族等。 也有保留了族群的,在中亚,哈萨克人的中玉兹乃蛮部有契丹遗民,吉尔吉斯人中也有契丹部落。 在中国,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一带的达斡尔族被认为是契丹的直系后裔,他们有大约13万人。 在云南被称为「 ”本人”的族群,根据家谱记载,也是随蒙古军队出征而留在当地的契丹后裔。

匈奴历史简介

匈奴-简介 匈奴人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坏者和野蛮人的代名词,从中可以看出欧洲人对匈奴的恐怖记忆。公元1世纪,在东方已成为“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