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镇的著名人物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陆家镇的著名人物,第1张

毛澄(1460—1523),字宪清,号三江。夏驾桥乡毛竹巷(今陆家镇新安村)人。明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后迁右谕德、左谕德。正德十二年(1517年)升礼部尚书。嘉靖元年(1522)议大礼与嘉靖帝不合,抗疏引疾辞官归里,次年病逝于还乡归途。赠官少保,谥文简。著有《毛文简集》二卷、《大礼奏议》一卷、《临雍录》一卷、《类稿》等。

周伦(生卒年不详),字伯明,号贞翁,今陆家镇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举进士,历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嘉靖间年八十卒,赐谥康僖公,葬菉溪之西周都坟。著有《贞翁净稿》十二卷、《西台纪闻》二卷、《医略》四卷、《奏议》二卷、《诗集》八卷。

诸世器(生卒年不详),字景筠、敬甫,号竹庄,今陆家镇人。幼年聪慧,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应南北闱试十余次不中。清乾隆壬午(1762年)南巡,献赋行召试拟进呈,后因小误作罢。后被陕西巡抚毕沅招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归里,作《菉溪志》行世。诸世器博闻强记,自编所作《亲雅堂诗钞》,后手订《退学斋集》六卷,皆未定本;惟《诗释地》八卷、《菉溪志》四卷藏于家。卒年四十九岁。

钱邦彦(1851—约1920),字彬伯、子美,号俊甫,今陆家镇北张村西古自然村人。幼时颖慧好学,博通经籍,人称饱学之士。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乙酉科江苏第一名膺选为拔贡。家刻《贡卷》一册传世。著有《拙庵诗文集》《校补顾亭林先生年谱》。1920年前曾任教于江苏省立一师。后告老返乡,未几即病故。

王文显(1886—1955),英文名JQuincey—Wong,字立山、力山,剧作家,祖籍昆山夏驾桥,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华侨家庭。1915年伦敦大学文科毕业后归国。1921年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兼代理校长。致力于戏剧教学,培养出洪琛、李健吾、曹禺、孙大雨、张骏祥等著名戏剧家。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圣约翰大学任教。上海沦陷后定居美国。著有《委曲求全》《梦里京华》《王文显剧作选》等。

陶一球(1905—1973),又名杏泉,昆山夏驾桥人,地主家庭出身。抗战前夕组织地方自卫团。1939年创建昆山地区受***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群众称之为“陶一球部队”,使菉葭地区成为***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区。先后任新四军江南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副支队长、昆山县县长、国民党昆山县蓬阆区区长、国民党蓬阆区分部书记等职务,承担提供国民党情报,掩护中共地下党员,策应解放昆山等工作。“文革”期间受迫害,含冤而逝。1980年平反。1986年恢复党籍。

徐承谟(1906—1986),字燕谋。陆家镇人。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以英语教学终其身。历任光华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员,光华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上海纺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英语教授。为人谦逊,不慕荣利,学贯中西古今,受命编订的高校英语专业四年级教本沿用数十年。工诗,尤以七律见长。钱钟书谓其诗“年逾耄耋,而齿宿意新,蕴不尽之才,徵无疆之寿”。1986年自沉于井。其弟徐承烈为选刊其诗,名《徐燕谋诗草》,包含烬余集27首、哀音集7首,怨怒集31首、异端集7首、闲情集6首、编余集141首。又搜辑诗稿全集891首。

这些“小偷”变成了官员和商人,建立了一条“商品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俯视校易搜。

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以及一些具有先进经济思想的实干家。只是在宋代,武人和商人并不被主流社会所重视,一些清廉甚至“耻于谈商”的人对商人产生了些许同情。

北宋政治家陆

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也是一位精于算计的官员和商人。他是北宋第一任城市秘书,负责城市的市场交易管理。北帝神前住的时候,政府不干预社会市场交易,这就给了开封的一些大商人可乘之机。当外国商品从远处运来时,这些大商人以低价垄断的方式购买。当时物流系统不发达,有些货物难以储存,外商买不起,只好低价出售。当市场缺货时,这些大商家就会抬高价格,牟取暴利,伤害了老百姓,扰乱了市场秩序。

市商业部的建立打破了大商人的垄断。宋神宗拿出自有的500万民间资金作为资本,在大量商品上市时以官方价格大量买入,在市场缺货时以平价卖出,打击了囤积行为,稳定了物价水平。同时,只要有财产担保,城松部就以两个百分点的低利率借钱给小商人,进一步激活了商品经济。

鲁还开辟了一些交通繁忙的街道作为“商品街”,向那些想做生意但没有信贷资金的穷人出售政府仓库里的新鲜水果、针和大脑等小商品。政府派人监督管理,收取费用。这种经济管理模式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穷人有出路,政府也有好处,两全其美。

北宋保守派代表人物文彦博

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欢这种“潮流”。有一天,文彦博大使去索国寺朝圣,看到寺前的街道上挤满了小贩。这位“守旧派”立刻皱起眉头,第二天就给宋神宗写了一封信,指责易思侮辱斯文,丢了大宋朝廷的脸。一些保守派大臣,尤其是被市商业局抢了家业的大臣,也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废除市商业局,严惩陆的罪行。由于王安石的论证和坚持,吕佳要求救国。

他是陆安世的忠实追随者,甚至为他当过“家贼”。鲁家可以说是大学者之家。他的曾祖父是北宋仁宗朝的宰相吕夷简,他的曾祖父吕公弼和吕公著也是高级官员。他们是保守的代表,尊重“祖法不变”。鲁是这个家庭的“另类”。他思想活跃,超前,非常认同王安石的政治思想。

陆公弼和吕公著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的关系也很紧张。有一次,吕公著在一次家庭会议上决定弹劾王安石。纪念碑的内容非常尖锐和机密。吕佳要求半夜摸吕公著的书房,偷了纸交给王安石。王安石知道弹劾内容后,提前做好应对,躲过一劫。事发后,陆家人痛斥陆是“小偷”,将他赶出家门。即使在他死后,也不允许他与鲁分享这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今陆家地属娄邑。

秦代,为娄县属地。

新莽始建国年间(公元9—13年),娄县改称娄治。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娄治复名娄县,陆家为其属地。至南齐,隶属不变。

梁天监六年(507年),分娄县置信义县,陆家地属信义。大同初年(535—536年)分信义县置昆山县,地属昆山。

隋开皇九年(589年),撤昆山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昆山县,地属昆山。

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地属昆山县武元乡、永安乡,沿至清末。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昆山县置新阳县,武元乡、永安乡分属新阳县和昆山县。宣统二年(1910年),建菉葭浜乡,分属昆、新两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昆山、新阳两县合并,仍名昆山县,菉葭浜乡直属昆山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县下设区,菉葭浜乡属昆山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菉葭浜乡改称菉葭浜镇,属昆山县第三区(亦称自治实验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月,菉葭浜镇改称菉葭镇,属昆山县第七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复称菉葭浜镇,属昆山县第三区;同年12月,第三区改称菉葭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撤销菉葭区,西古乡并入菉葭浜镇,菉葭浜镇为县直属镇;同年9月,菉葭浜镇改为菉葭乡,直属昆山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县下设督导区,菉葭乡属昆山县第三督导区;5月13日,菉葭解放;7月,建立人民政权,菉葭乡属蓬阆区;11月,设菉葭区,菉葭乡属菉葭区。

1950年1月,改划乡、镇,分建菉葭乡、菉葭镇,均属菉葭区。

1956年3月,合并区乡,菉葭镇、菉葭乡仍属菉葭区(蓬阆区并入);同年8月至12月,撤区并乡,分建菉葭镇、菉葭乡,均直属昆山县。

1958年4月,菉葭镇并入菉葭乡;同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菉葭乡改建为菉葭人民公社,属昆山县。

1966年4月,“菉葭”更名为“陆家”。

1983年6月,政社分设,改陆家人民公社为陆家乡,属昆山县。

1986年12月,实行镇管村体制,陆家乡改建为陆家镇,直属昆山县迄今。

1989年9月,撤销昆山县,设立县级昆山市,陆家镇属昆山市。

文章是宋末第三十代张继贤在江西贵溪县上清龙湖山石田草堂所作。“薛鑫”是南宋陆九渊在江西贵溪上清镇香山精舍聚会,讲学天山时创立的。根据天山的形状,改名为香山。它的名字叫象山翁和陆象山。“心学”和“心学”的发源地都在今天的贵溪上清镇,相距不过几公里。

在时间上,老师张继死于1128年和1092年,陆九渊死于1192年和1139年。换句话说,不管陆九渊有多有名,已故的张继贤都不可能是陆教出来的。作为晚辈,陆九渊能不能听到并受到前任张继贤学术文章的影响,尚不清楚。因为龙虎山在这一带,清朝的大皇宫在这一带,石天府在这一带,张天师家族在这一带,当然天山的香山神社也在这一带。

这里需要先介绍一下张继贤。张继贤,本名文佳,字健然子。这个怂的9岁男孩继承了石天家族第30代石天的教导。宋徽宗收到了四个进入朝鲜的诏令。他回答并提问。他深受信奉道教的回民爱戴。他被授予许婧称号。后来被封为郑义京,应该是表达对真王的祝福。他还资助江东的曹琛在龙虎山修建上清寺。郑和三年,宋徽宗获准从寺庙升至内廷,称为“上清正一宫”。惠宗尝了尝,问:“秀丹怎么了?”张曰:“此人放荡不羁,不可耽于其师。陛下宁静,与顺同在,足矣。”惠至今痴迷炼丹,信奉道教,热衷炼丹。我给林继先写了一封信。张非但没有无动于衷,反而写了一封信劝他自重,明确说:“浮帽无情,云厚。金门、红雾、天巡;白石清泉是方宝山最好的去处。”有一次,宋徽宗写信给张继先,要他在JDCOM盖一座小房子,并给他一笔钱“拜陶”。张继贤的目的是为了清理空虚,冲淡空虚,巩固他的话作为回报。之后,他在自己的诗《心学》中写道:“北京被囚多年,唯有回谷,方得自由。流水听起来是共同语言,闲云无迹。猿猴根据松树的影子观察到鲁丹、鹤和芦苇进入渔船。你活得这么慢这么恶,红尘何必侮辱你?”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对官场的欢迎和尊重的厌恶。作为门阀领袖,他主张“法是心,而非心”。他说,“幻觉是多面的,扭曲的。使用数字和法术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他是《归山》的作者,尤其是《明代破伪赋》。《心学》年共录诗52首。康王二年,宋钦宗紧急命令他入宫,他就去了泗州天庆寺,死了。临死前,他把一把印第安剑赠给了他的叔叔张,并指点了他三十代。36岁时。此时,开封已是一片废墟,惠帝和秦煌皇城正在撤离开封。

江西省金溪县青田人陆九渊说:“贵溪、安仁、金溪是三个相邻的城市,虽然相隔几十年。”人们习惯了交往、结婚、交友、学习。例如,第28代的孙子娶了陆的女儿,生了五个孩子,这些都记录在侯的家谱中。贾和张应该是亲戚。事实上,陆九渊的表妹嫁给了石天的后代万章。83岁去世后,陆九渊亲笔书写《全宋》。文章描述了我表哥的行为,特别解释说“子明来到了他的坟墓”。在下面的房间里,我的堂兄余在那里,明尝了,就去游泳,于是他义不容辞。"

陆九渊在给王干的信中,详细描述了桂溪应天山的美景和香山改名的过程:“彭世昌,本地人,在新都贵溪西边的新德山,离我们陆家还有两间房子。”事实上,陆九渊与张天师家族的交往远比地理上的接近更为密切。例如,张守镇,一个32代的天堂老师,写了正确的话。鲁死时写了《张墓志》一封“与”的信。这封信不长。现转载如下:

赞美多年的温柔贤惠。一岁多了,已经收藏了很多次,已经能够相信所有圣贤的话了。当我听说我已经退居二线很久了,我深深地叹了口气。最近突然听说道士们不屑于从事*荡不正当的活动,为的是引诱小男孩们采取法律行动,诽谤和毁灭他们。我深感委屈。但是,左右逢源,为了实现当初的野心,保持高姿态是合适的。为什么要和这一代人比人气?所谓俗之胜者,不足以胜。所谓对世俗的否定,不足以成为否定。问与朱仙友谊的结果,不要问世俗的结果。他还听说岳吉说德清登基之初就写了辞呈,没有要求人才继承他的事务。盛有句话“毛不可试火”。这可以用庸俗、低俗、猥琐来形容。用这些词来表示损失是不合适的。愿意更深入的思考,回归简单的野心。他会来香山头,一起说主干道。这是真正的天师,不是普通的天师。

信中说:“鲁与张年少时在一起,被‘真’与‘俗’天师所信。

谁在张德清?他是第32代张的次子。由于四教宗大儿子六年出家,儿子青还很小,已经当了11年的老师。陆九渊敢于评判一个“真实的石天”和一个“平凡的石天”,欣然邀请张德清来谈谈香山头的大道。可见他在与张、的交往中,应该对张继贤的道德文章有所了解,否则也不会称之为“大道”。另一方面,鲁与朱的书信往来,则是满篇文字,却没有提到“一般的说话方式”。可以预料,鲁与张将在“大道”上产生共鸣。以上是心学和心学的地理位置和流行程度。

她精通绘画,晚年被上海中国画院聘为专业画师;她擅长戏剧,特别是在昆曲界名声斐然;她颇具文学造诣,文学作品尚佳。她,就是民国才女陆小曼。

现代画家刘海粟曾这样评价她:"诗歌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让世人惊叹的"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却一生情路坎坷,经历悲凉,接连三段失败的 情感 生活,使她的人生历尽种种磨难,可谓"半生癫狂、半生凄苦",一生曲折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是什么导致了陆小曼那离奇又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生故事?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或许我们可以从她的家庭与母亲那里找到一些答案。

陆氏一族本就是历朝历代的显赫家族,在常州樟树的陆氏宗祠里,陈列着陆小曼的照片、画作、诗文、书信、报纸报道、家谱信息等资料。

陆小曼1903年出生在上海,出身于官宦世家,她的祖父陆荣昌曾在晚清时任朝议大夫,官居四品。清咸丰年间因避"太平天国"战乱,全家迁至上海定居。

陆荣昌一生德行高尚,口碑颇佳,1916年,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陆荣昌亲笔题写匾额:"饥溺为怀"。她的夫人刘氏也获"本固枝荣"匾额。

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毕业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他还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陆定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

回国后,他在国民党政府供职,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重要职务,曾经做过财政部司长和赋税司长,后来,他还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因此,陆家家财颇丰,是当时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

陆小曼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她虽排行第五,但家中其他八个兄弟姐妹都很不幸地先后夭折,最后只留下了陆小曼这一根独苗,自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骄奢、任性之气也就难免长到了身上。

陆小曼的父亲出身富贵家族,她的母亲同样也不是等闲之辈。

实际上,陆小曼更多的性情、才情还是来自她的母亲吴曼华的遗传和培养,单是从"小曼"这个名字,我们也能看出些端倪。

吴曼华,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副宰相)吴耔禾的大女儿,她的外祖父吴光悦,曾经官居江西巡抚。生长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吴曼华,绝对称得上是民国史上的大家闺秀,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擅长诗歌文学,尤其擅长画工笔画,陆小曼从小喜欢画画,且绘画功底深厚,其实主要就是受到了她母亲的影响。

吴曼华自己就是一位大家闺秀,对唯一的孩子陆小曼更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她一直在按"名媛"的标准来培养陆小曼,在她的内心深处,抱定了一个强烈的信念,一定要将小曼培养塑造成一位"名门千金"。

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吴曼华的苦心和功夫没有白费,她做得相当成功。

陆小曼的童年是在上海度过的,小学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一种修女式、规范化的教育,再加上她天资聪慧、天赋异秉,很小的时候就棋琴书画无一不通,女红也很好。长到九岁时,全家要迁去北京,小曼也随父母去了北京,转学到北京一所校会学校"圣心学堂"读书,这是当时一所很有名气的贵族学校,那时小曼的法文已经很不错了,家里又专门给小曼请了一位老师教她英文,所以陆小曼后来成为一位精通多国语言的奇女子。

在吴曼华和陆定的精心培养下,陆小曼精通多国语言,多才多艺,绘画、舞蹈等都很擅长。17岁时,经学校的推荐,她有机会进入到外交部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19岁时就已经在北京外交界小有名气了。

因此,人们称她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并不为过。

鲜花、掌声、舞池、美酒、金钱……这些虚荣物质的东西可以说是陪伴着陆小曼长大的。从小在金钱消费方面就没有过任何的束缚和烦恼,她尤其崇尚自由浪漫、无拘无束的生活。而这样奔放无羁、非常自我的性格与价值观也直接定格了陆小曼一生的"悲苦基调"。

陆小曼的第一段婚姻,完全是由父母来安排的。在父母的要求下,她嫁给了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年轻军官王赓,这个年轻人可以用"年轻帅气、前途无量"来形容,他是万人追捧的乘龙快婿,太多的名门望族都希望把女儿嫁给他 陆定夫妇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

可惜,这个人们眼中最佳女婿,却完全不是陆小曼的"菜",两人终究不是一类人。他丝毫没有浪漫的情调,只知道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不知道怎样哄老婆开心,与喜欢追求激情人生、享受生活、自由浪漫的陆小曼"格格不入""三观不合"。所以,没过多久,二人的感情就濒临破裂,很快,这段婚姻最终以陆小曼的移情别恋而宣告结束。

为了追求爱情,陆小曼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非议,毅然决然地嫁给了有妇之夫徐志摩。然而,命运弄人,她梦想中的理想情人,却没有给她带来期望中的幸福。

在与徐志摩结婚之后,她还是过着奢侈放任的生活,迷恋着灯红酒绿的社交场,频繁出入各种交际场所。

还有一个很重要悲剧缘起,是她与王赓离婚前怀上了王赓的孩子,为了能顺利离婚,她强行做了人流手术,却为日后生活埋下了一个祸根。手术并不成功,术后身体大不如前,不但让她失去了生育能力,还需要长期服用药物。

结婚后,徐志摩为了满足陆小曼依然如故的巨大开支,每天得焦头烂额,到处东奔西跑,讲课挣钱,可陆小曼开销太大,家里还是入不敷出。徐志摩也会抱怨,他曾在写给陆小曼的一封信中写到:"老爷是一只牛,他的唯一用处是做工赚钱。"

按说徐家和陆家都是大户人家,二人婚后完全可以得到家里的资助。然而,王赓是陆定夫妇千挑万选的好女婿,他们始终对女儿的出轨行为无法认同、深以为耻,不会给予陆小曼任何经济支持,再后来,陆定夫妇宣告破产,此时家道中落的陆定夫妇也没有能力再资助陆小曼了;徐志摩的家人,又只承认张幼仪(徐志摩前妻)这一个儿媳妇,也拒绝给徐陆二人生活上提供资助。

婚后短短五年,徐志摩就意外离世,陆小曼又与家境一般且并未离婚的翁瑞午纠缠到一起,过起了饱受争议、长达三十年的同居生活。后因不堪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陆小曼只能靠长期食用鸦片来缓解痛苦。

翁瑞午死后,长年不工作、穷困潦倒的陆小曼不得不再次拿起画笔来维系生活,但生活还是非常清苦,去世时家里连一件完好的新衣都没有,还是翁瑞午的朋友送来一件新衣服,才把陆小曼入殓安葬。

"一代才女"陆小曼含着"金钥匙"长大,临走却是这样的悲凉处境,真可谓"人算不如天算"。

可以说,为了女儿陆小曼的幸福人生,母亲吴曼华一生都在为她精心谋划。

在吴曼华和丈夫的安排下,19岁的陆小曼便与当时赫赫有名的高富帅军官王赓成婚。如果剧情能按最初的设想进展下去,陆小曼的一生注定和母亲一样"富贵、安稳"。但在徐志摩出现后,吴曼华为陆小曼安排的一切,被彻底打乱了

吴曼华一直不能接受女儿对婚姻的背叛,她的强烈反对让陆小曼非常苦恼。陆小曼只得请出大文豪胡适做"中间人",劝说吴曼华接受徐志摩这个新女婿。

吴曼华最终还是同意两人结婚,但这位母亲却提出了两个意味深长的要求:第一、要请梁启超证婚;第二、要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

吴曼华为什么会提这两个要求?从表面看,似乎只是证婚人和结婚场地的事,不很重要。然而仔细一推敲会发现:这两个要求远没有那么简单!足以见得吴曼华的良苦用心与智慧。

我们先看第一个要求,梁启超是王赓和徐志摩共同的老师,如果他同意证婚,就意味着"他认同了这门婚事",既然连如此有身份、有地位的梁启超都认同这门婚事,也就堵住了世人的嘴,其他人自然也无权再指责女儿了。

再来看第二个要求,吴曼华选择北海公园,因为那里是皇家园林。实际是要求徐志摩给女儿举办一场最盛大的婚礼、给女儿一个最大的承诺。吴曼华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徐志摩一考验,也是要为女儿争取到必须要有的"身价"。

所以,从吴曼华提的两个要求,足见她的智慧与心机,既是她和对女儿的爱 ,也是一次工于心计的"盘算"。1926年10月3日,陆小曼与徐志摩在北海公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梁启超为他们做了证婚人。

陆小曼第一场婚姻就是由吴曼华精心策划的,在女儿第二次婚姻中,她继续当起了导演,又一次用尽气力想为女儿争得幸福。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两人婚后的第五年,徐志摩为了赶赴前女友林徽因的一场演讲,意外坠机死亡,陆小曼终究没有得到那份幸福由此,陆小曼的人生从28岁开始便跌入了低谷,一蹶不振,在与翁瑞午30年的同居生活中,依旧饱受指责、清苦悲切,此时的吴曼华已经再没有力气为女儿"盘算"了。

吴曼华为了能给女儿陆小曼一个幸福人生,为她精心筹划,苦心盘算了一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终究没能让一身才情、享有万般宠爱的女儿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其中的苦辣心酸,耐人寻味。

作者:玲珑

1、“陆家嘴”指的是:明朝著名学者陆深。

2、浦东陆家嘴,是展示上海发展的窗口,也是今日上海之地标。“陆家嘴”这一地名,来源于明朝著名学者陆深。陆深(1477-1544年),上海县人,号俨山。年少聪明,24岁中第一名举人,28岁中二甲第一名进士(即传胪),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等。明嘉靖三年(1524年),陆深在黄浦江边一嘴角之地造屋,建“后乐园”、“俨山精舍”等为隐居之地。陆去世后,又奉敕葬于后乐园旁。嘴角之地因陆深的故园和墓葬,便有了陆家嘴这一地名。

3、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抵御倭寇的侵扰,上海县组织筑起了上海城墙。筑城中,深明大义的“后乐园”女主人、陆深夫人梅氏毅然决定,捐田五百亩,另出金二千两,拆房数千楹,所得全部用于助筑县城的小东门。后人为了纪念陆深夫人的义举,称小东门为“夫人门”。

1843年,上海港开埠。自1853年(咸丰三年)英商在塘桥建浦东第一座外商码头开始,洋商快速争抢噬渗浦东沿江土地。至1867年(同治六年),其昌栈到陆家嘴以及塘桥一带,已建了不少仓库、船坞和码头。至20世纪初,以陆家嘴为重点,从庆宁寺至白莲泾沿江,已是码头、船坞、工厂林立,沿江几无隙地。

陆家嘴地区由于集中了大量工厂,成为产业工人队伍人数最多、最为集中、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不仅是浦东工人阶级队伍的发源地,也是上海工人阶级队伍的发源地之一。

1921年7月20日,位于陆家嘴地区的浦东英美烟厂新老两厂8000多工人为抗议洋监工虐待工人,举行同盟罢工。当时,正值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得知消息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立即派李启汉到浦东领导罢工斗争。经过20多天的斗争,罢工取得了胜利。这次罢工斗争,是中国***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载入了党的史册。

汉 hàn 1、会意。从水难(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the Hanshui River] 汉, 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徐偃王处 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2672

陆家镇的著名人物

毛澄(1460—1523),字宪清,号三江。夏驾桥乡毛竹巷(今陆家镇新安村)人。明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后迁右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