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家谱图
http://tiebabaiducom/fz=5191742&ct=335544320&lm=0&sc=0&rn=50&tn=baiduPostBrowser&word=%B2%DC%D1%A9%C7%DB&pn=0
这个是百度贴吧的
http://bbstaishaorg/attachments/31/31_3288gif
这个是网页 可以点右键另存为
一些人物关系:
金文翔,鸳鸯的哥哥。金文翔是贾母房里的买办。当他听说邢夫人要鸳鸯做贾赦之妾时,便和媳妇劝妹妹,但鸳鸯咬牙不愿意,两口子也没办法。鸳鸯自尽后,贾政等人以为她是为贾母殉葬,赏给金文翔家的一百两银子。
金文翔家的
金文翔家的,鸳鸯的嫂子。金文翔家的是贾母房里的浆洗头儿。金文翔家的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当她听了邢夫人要鸳鸯做贾赦之妾时,便喜得不得了,兴冲冲跑去劝鸳鸯,被鸳鸯抢白了一遍。鸳鸯自尽后,贾政等人以为她是为贾母殉葬,赏给金文翔家的一百两银子,金家的便喜笑颜开,全无丧妹之痛。
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王夫人的陪房。在荣国府里,周瑞家的管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丈夫周瑞管宁府地租庄子银钱的出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靠她给引的路,后因犯了事被撵了出去。
王善保家的
王善保家的,邢夫人的陪房,也是邢夫人的得力心腹人。邢夫人拾到五彩绣香囊后,就让她送给王夫人。她见园中的丫环们不大奉承她,很不自在,趁此机会便诬告晴雯,出了抄检大观园的主意。她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抄检探春房里时,对探春也动手动脚,挨了探春一巴掌。到了迎春房里,从她外孙女司棋处抄出潘又安的情书,使她恨得无地缝儿可钻。事后,邢夫人嫌她多事,打了她一顿。
林之孝
林之孝,荣府管理田房事务的。他不善言谈,女儿林红玉〈小红〉先是宝玉丫环,后成凤姐的丫环,林之孝曾劝贾环不要将丫环彩霞许配给旺儿之子,但王熙凤说已经答应了,不能改。
林之孝家的
林之孝家的,林红玉〈小红〉之母,荣府总理家事的。她和丈夫一样不善言谈,女儿小红先是宝玉丫环,后成凤姐的丫环。
傻大姐
傻大姐,贾母房内专做粗活的小丫头。她生得体肥面阔,两只大脚,做起粗活来很是爽利简捷。由于生性愚顽,一无知识,出言便使人发笑,贾母喜欢,便起名 “傻大姐”。正因为她有些弱智,去大观园玩时拾到一个五彩绣香囊,却不认得这是个春意儿,拿在手上只管瞧,才被邢夫人发现,引起了抄检大观园的轩然大波。在贾母等人实施“掉包计”时,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她说了句“宝二爷要娶宝姑娘” 的话就被人打了一个嘴巴。她觉得委屈,跑到沁芳桥边呜呜咽咽地哭,被黛玉听见,询问何故,她就一一告诉,使黛玉听后如雷轰顶,惟求速死。
芳官
芳官,原姓花,姑苏人氏,贾家买来唱戏扮正旦的。戏班解散后成了宝玉的丫环。有一次蕊官送她一些蔷薇硝,贾环见了也要,她不舍得,就把茉莉粉给了他。赵姨娘得知后,气冲冲地跑来打芳官,藕官、蕊官、葵官、豆官听见后便一齐来帮芳官。芳官聪明伶俐,王夫人却诬其为狐狸精,成天调唆宝玉而把她撵了出去,赏她乾娘给她外头找个女婿。芳官不甘心再被乾娘买卖,便跟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
龄官
龄官,贾家买来唱戏扮小旦的。长得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戏又唱得极好。元春省亲时,她的演唱得到了元春的称赞。她和贾蔷相好。一日,宝玉见她用金簪在地上一连写了几十个“蔷”字,把宝玉都看痴了。贾蔷为了使她高兴,特花了一两八钱银子买了个名为玉顶儿,会衔旗串戏的小鸟来,龄官见了说 ∶“你们家把好好儿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干这个浪事!你分明弄了来打趣形容我们……”贾蔷听后,赌神起誓说自己没想到这上头,随即将雀儿放了生。后戏班解散,她离开贾府。
藕官
藕官,贾家买来唱戏扮小生的。由于戏里常和小旦药官扮作两口儿,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假戏真做,你疼我,我爱你。药官一死,她哭得死去活来,一直不忘,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她又和蕊官好上了。戏班解散后,她成了黛玉的丫环。后王夫人把分给姑娘们的唱戏的女孩子通通撵出去,让各自的乾娘自行聘嫁。藕官不甘心让乾娘再度买卖,便与蕊官一起跟地藏庵的圆信出家去了。
赖嬷嬷
赖嬷嬷,贾府管事之一,赖大的母亲。她在贾府里属于年高而有体面的嬷嬷。她与贾母谈话时,可告罪后坐在一张小磴子上。贾母曾要她出钱凑份子为凤姐过生日时,赖嬷嬷说∶“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贾母道∶“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位虽低些,钱却比她们多,你们要和她们一例才使得。”赖嬷嬷家里也有楼房厦厅和一个十分齐整宽阔的花园。晴雯便是她儿子赖大买来伺候她的小丫头,见贾母见了晴雯喜欢,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赖嬷嬷的孙子赖尚荣在贾府的帮助下被选了出来做了知县,赖嬷嬷喜笑颜开,连摆了三日酒,头一日,便请了贾母等人。贾母高兴,带了王夫人、薛姨妈及宝玉姐妹等,在赖大家花园中坐了半日
赖尚荣
赖尚荣,赖嬷嬷的孙子。赖家本是贾家的家生奴仆,但赖尚荣一落娘胎,就被主子放了出来,成为自由人。在赖家,他过著公子哥儿的生活,从小由丫头、老婆、奶妈捧凤凰似的养著,读书写字,走仕宦之道。二十岁时,蒙贾府恩典,捐了前程。三十岁时,求了贾府,才被选了出来做了知县。在任上,大肆贪污,“手长著呢 ”,连他兄弟都说∶“我哥哥虽做了知县,他的行为,只怕也保不住怎么样呢? ”后贾府败落,贾政扶了贾母灵柩回南方,因遇著班师的兵将船只过境,河道拥挤,不能速行,算来盘缠不够,便写书一封,差人到赖尚荣任上借银五百两,但赖尚荣只给银五十两,并在回信中告了多少苦处。贾政看了大怒,即命家人立刻送还。赖尚荣接到原书银两,知道事办得不周到,又添了一百,央来人带回,帮著说些好话,来人不肯带回,撂下就走。赖尚荣心下不安,立刻修书到家,回明他父亲,叫他设法告假赎出身来。赖家一面告假,一面差人到赖尚荣任上叫他告病辞官。
吴贵媳妇
吴贵是晴雯的姑舅哥哥,老实胆小,人都叫他贵儿。吴贵媳妇人伶俐,又兼有几分姿色,看著贵儿无能,便每日打扮得十分妖娆,两只眼儿水汪汪的,招惹得赖大家人如蝇逐臭,渐渐地做出些风流勾当来。贵儿两口子住在大观园的后角门外,伺候园中买办杂差。晴雯被撵出大观园,住在吴贵家,宝玉前去探望,那媳妇又百般缠磨宝玉,把宝玉吓得怔住了,晴雯气得昏晕过去。晴雯死后,他们便催人立刻入敛,抬往城外化人厂去了。那媳妇听说晴雯死后作了花神,每日晚间便不敢出门。一天,吴贵出门回来晚了,那媳妇本有些感冒,日间吃错了药,死在炕上了。
包勇
包勇,甄府家奴。因甄府败落,甄家便把他推荐给贾家。包勇身长五尺有零,肩宽背阔,浓眉爆眼,磕额长髯,气色粗黑,人甚憨厚。来到贾府,包勇便想真心办事,见有人欺瞒主子,就时常不忿,偏因是新来之人,一句话也插不上,他便生气,每日吃了就睡。有一日,喝了几杯酒后到荣府街上闲逛,听人说贾雨村对贾府落井下石,便在贾雨村路过之时大骂∶“ 没良心的男女,怎么忘了我们贾家的恩了!”贾雨村见是个醉汉,也不理会就过去了。荣府里的人本来就嫌弃包勇,便将包勇喝酒闹事的话回了贾政,贾政此时正怕风波,也将包勇骂了几句,让他去看园子。包勇本是个直爽脾气,立刻收拾行李,到园中看守浇灌去了。有天夜里,一伙盗贼来园中偷盗,包勇手执木棍,奋力抵挡,打死一贼。众贼见斗他不过,只得跑了。
史府
史湘云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翠缕
翠缕,史湘云的丫环。史湘云叫她“ 缕儿”。她很幼稚,有一次史湘云和她谈论阴阳时,她无意问到人的阴阳,被史湘云斥为“下流东西”,她却不解史湘云为何斥骂她,当她说出“姑娘为阳,我就是阴”时,湘云拿著手绢掩著嘴笑起来,她也不解她为何笑得这么样。
王府
和前面的一样了~~~~~
王熙凤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 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 “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贾琏
贾琏,贾赦之子。他捐了个同知的官位,但不务正业。住在叔父贾政家里,和妻子王熙凤帮著料理荣府家务。他一味好色纵欲,女儿巧姐出天花,按迷信要夫妻分房,他一离开王熙凤就找“多姑娘儿” 鬼混。王熙凤去过生日宴会,他就把鲍二媳妇勾搭上手,见了尤二姐,又贪图其美色,骗娶为二房。父亲贾赦却夸他能干,又把自己的丫环秋桐赏给他。他和王熙凤同床异梦,也不知她背地里重利盘剥,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
这两个人前面在荣国府介绍过了
薛府
薛姨妈
薛姨妈,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王夫人是一母所生的姐妹。薛家是拥有百万之富的皇商,“护官符”上云∶“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姨妈生有儿子薛蟠,女儿薛宝钗。因丈夫早逝,她未免纵容溺爱儿子,遂使薛蟠生活奢侈,言语傲慢,老大无成。她为薛宝钗的婚事颇费心机,早早地就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 最后,她和王夫人等终于使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但终究还是“金玉成空”。
薛蟠
薛蟠,表字文龙,外号“呆霸王”,薛姨妈的儿子。因幼年丧父,寡母又纵容溺爱,终日唯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虽是皇商,却全然不知经纪世事。他骄横跋扈,倚财仗势,强买英莲〈即英莲〉为妾,喝令手下豪奴打死冯渊;他荒*无耻,喜好男色,在贾府家学里,假说上学去勾搭学生,在赖大家的酒席上,碰到柳湘莲,又动了勾引之意,被柳湘莲打了个半死。娶妻夏金桂后,又把其陪房丫头宝蟾勾搭上手。在一次去南边置货时,途经一小酒店喝酒,因堂倌换酒迟了些,就一时性起,拿起酒碗照他打去,一下子就把堂倌打死了。这次薛蟠被判了死罪,后因贾、薛两家托人和贿赂,又被放出。
薛宝钗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薛蝌
薛蝌,皇商之子,薛姨妈的侄儿。因父亲去世,母亲又患痰症,作为长子,他带著妹妹薛宝琴进京聘嫁,投奔薛姨妈。他秉性忠厚,尽力帮薛姨妈料理各项事务,也不理睬夏金桂、宝蟾的挑逗,后娶邢岫烟为妻。
薛宝琴
薛宝琴,皇商之女,小时跟父亲跑过不少地方。她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她长得十分美貌,贾母甚是喜爱,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王夫人也认她为乾女儿。她自幼读书识字,本性聪敏,在大观园里曾作《怀古绝句十首》。后嫁都中梅翰林之子。
夏金桂
夏金桂,薛蟠之妻。出身富贵皇商家庭,生得颇有姿色,也颇识几个字。因父亲早逝,又是独女,寡母对她娇养溺爱,百依百顺,遂养成横行的性情,自己尊若菩萨,他人秽如粪土。因她小名叫金桂,就不许别人口中带出“金”、“桂”二字来,凡有不小心误说出一字者,她便定要苦打重罚才罢。薛蟠打死人命被下在牢里,她又耐不住寂寞,勾引薛蝌。她极端嫉妒香菱,不时地折磨她,最后想用砒霜毒死她,但香菱侥幸躲过,夏金桂倒把自己毒死了。
香菱
香菱,薛蟠之妾,原名甄英莲,甄士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夏金桂极为嫉妒她。香菱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
宝蟾
宝蟾,夏金桂的陪房丫头。长有三分姿色,举止轻浮。薛蟠天性“得陇望蜀” ,一心想把她搞到手。夏金桂为了摆布香菱,就把宝蟾给了薛蟠。从此以后,宝蟾便把夏金桂放在脑后,夏金桂想作贱她,她便撒泼打滚,寻死觅活,无所不闹。薛蟠打死人命下到牢里,她和夏金桂又狼狈为奸,合伙勾引薛蝌,夏金桂要谋害香菱时,是宝蟾无意中救了香菱一命。
邢岫烟
邢岫烟,邢忠夫妇的女儿,邢夫人的侄女。因家道贫寒,一家人前来投奔邢夫人。邢夫人对邢岫烟并不真心疼爱,只不过为了脸面之情。邢夫人甚至要求邢岫烟把每月二两银子的月钱省下一两来给她自己的父母,使得邢岫烟只得典当衣服来维持她在大观园的开支。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知书达礼,被薛姨妈看中,央求贾母作媒说与薛蝌,后嫁给薛蝌。
莺儿
莺儿,薛宝钗的丫头。原名黄金莺,因薛宝钗嫌拗口,改叫莺儿。她甚是乖巧,薛宝钗在观看通灵宝玉,念著玉上所镌之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时,她马上想到这和**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她手特巧,擅长打络子、编花篮等,还颇懂色彩的搭配。薛宝钗嫁给宝玉后,她就成了薛宝钗的陪房丫头。
其他
刘姥姥
刘姥姥,王狗儿的岳母,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她膝下没有儿子,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女婿狗儿见儿女无人照管,便将姥姥接来,一起过活。姥姥也就一心一意,帮著女儿女婿过活。有年秋尽冬初,家中冬事未办,狗儿在家中闲得寻气恼,刘姥姥看不过,便替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到荣国府去打秋风。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一直不忘这次帮助,收获季节便送些瓜果菜蔬来谢,被贾母得知,留下做了几天客。刘姥姥朴实善良,脾气随和,被王熙凤等人捉弄也不气恼。贾府败落后,她来看望王熙凤。巧姐要被狠舅奸兄骗卖时,正巧刘姥姥又来贾府,她急中生智,让巧姐乔装改扮逃到她家去,躲过了这场灾难。
贾化
贾化,字时飞,别号雨村。他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方腮。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上任伊始,便昧著良心,全然不顾自己曾许下的“务必”将英莲“寻找回来”的诺言,任凭恩师甄士隐的女儿落下火坑。贾赦想买石呆子家的古扇,石呆子不肯,贾雨村便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问罪,把扇子抄了来,送给贾赦。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
娇杏
娇杏,甄家的丫环,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有一日掐花儿,猛抬头见窗内有陌生人感到奇怪,便回头看了一两次。这陌生人〈贾雨村〉便以为她有意于他,遂狂喜不禁,自谓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贾雨村做了县太爷后,路见娇杏,便讨来做了二房。一年后,娇杏便生了个儿子,再半年,雨村嫡妻病故,娇杏被扶作正室夫人。娇杏,谐音“侥幸”也。
封肃
封肃,甄士隐的岳父,殷实的务农人家。他甚是嫌贫爱富,见女儿、女婿家遭火灾来投奔他,心中便有些不乐。女婿拿出银子来托他置买些房地,他也半用半赚的,只给女婿一些薄田破屋。人前人后,还不时指责士隐不会过日子,只一味好吃懒做。士隐出家后,女儿及两个丫头日夜做针线以帮他度日,他还是每日抱怨。贾雨村做了县太爷,向甄家娘子讨丫头娇杏作二房,封肃便喜得眉开眼笑,巴不得奉承县太爷,便在女儿面前极力撺掇,当夜用一乘小轿把娇杏送进衙内去了。
甄费
甄费,字士隐,姑苏人氏。家中虽不甚富贵,然在当地也算是望族了。他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年过半百只有一个女儿名叫英莲。一日抱英莲上街,遇一僧一道,那一僧一见就大哭,要士隐把女儿舍给他,士隐不肯。他为人良善,曾接济寄居在葫芦庙里的穷儒贾雨村。后爱女被拐,家遭火灾,他只好带著妻子和两个丫头投奔岳丈家。岳丈嫌贫爱富,士隐又不懂生理稼穑之事,日子越过越穷。士隐贫病交攻,感到人生幻灭,一日便跟跛足道人出家去了。
甄宝玉
甄宝玉,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他生得眉清目秀,倍受祖母溺爱,取小名为“宝玉”。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如要读书,“必得两个女儿陪著,方能认得字,心上也明白”。他还常对跟著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瑞兽珍禽、奇花异草更觉希罕尊贵呢!……”父亲曾经痛打过他几次,每打得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 “妹妹”的乱叫起来。后变化颇大,他进京考功名时,与贾宝玉面谈一次。贾宝玉发现虽与他相貌一致,但话不投机。甄宝玉后考中举人。
妙玉
妙玉,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但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脏,不要了,而给宝玉喝的茶杯却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的字帖。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劫持而去。
柳湘莲
柳湘莲,原系世家子弟。他父母早丧,读书不成。他性情豪爽,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宿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他生得又美,是一个业余的戏剧演员,最喜串戏,擅演生旦风月戏文,不知他身份的人,都误作戏子一类。他和宝玉最合得来。有一次薛蟠向他调情,被他打了个半死,事后,远走他乡。尤三姐说出她择柳湘莲为夫后,贾琏巧遇柳湘莲,遂定下婚事,柳湘莲赠“鸳鸯剑”为定礼。后因听宝玉一番言论,误以为尤三姐是不乾不净之人,要索回定礼,尤三姐在退还 “鸳鸯剑”时用雌锋自尽,柳湘莲深为感动,大哭一场,掣出“鸳鸯剑”的雄锋,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随瘸腿道士出家去了。
蒋玉函
蒋玉函,忠顺亲王府里唱小旦的戏子,小名琪官。他生得妩媚温柔。宝玉和他是好友。有一日酒宴,宝玉赠他一个玉扇坠,他回赠宝玉一条大红汗巾子。他曾在紫檀堡购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准备过安静的日子,但被忠顺亲王府的人拿回。后娶袭人为妻。
冷子兴
冷子兴,周瑞家的女婿,都城中的古董商,和贾雨村是好朋友。他曾对贾雨村演说过荣国府。有一次卖古董和人打官司,便叫女儿来向荣国府讨情,周瑞家的求求凤姐就成了。
马道婆
马道婆,宝玉寄名的乾娘,是个见钱眼开,邪魔外道的混帐东西。她一面要贾母每日捐五斤油点海灯让宝玉免灾,一面又调唆赵姨娘给她钱,让她作法去暗地里算计宝玉和凤姐。后因作恶多端,被人告发,让锦衣府拿住送入刑部监,问了死罪。
智能儿
智能儿,水月庵的小尼姑。自幼在荣府走动,无人不识,也常和宝玉秦钟玩笑。长大后渐知风情,看上秦钟人物风流,秦钟也爱她妍媚。两人情投意合,在馒头庵时幽会数次,秦钟返回家后,她从水月庵私逃出来找秦钟,不意被秦钟父亲知觉,将她逐出,后不知去向
尤三姐
尤三姐,尤氏继母带来的女儿,尤二姐的妹妹。尤三姐模样儿风流标致,她又偏爱打扮得出色,自有一种万人不及的风情体态。贾珍、贾琏、贾蓉等好色之徒,对她颇为馋涎。但尤三姐不愿像姐姐那样遭人玩弄,她用泼辣作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清白。她看中柳湘莲后,就一心一意等他。但因柳湘莲误听他人传言,怀疑尤三姐也是个不乾净之人,要索回定礼,刚烈的尤三姐在奉还定礼时拔剑自刎。
秦钟
秦钟,表字鲸卿,秦邦业五十三岁时得的儿子。他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他和宝玉意气相投。秦可卿去世后,他和宝玉同时送殡至水月庵,与尼姑智能儿几次幽会缠绵,又受了些风寒,回来时便咳嗽伤风,饮食懒进。智能儿随后私自逃入府中来找秦钟,不料被秦邦业知觉,把智能儿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得老病复发,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秦钟本性怯弱,且带病未痊,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又添了许多病症,不几日也死了。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锺、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画、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宗谱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先秦重要史籍《世本》为我国家谱的开山之作,其内容系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的记录,其作用在于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等。魏晋时期,门阀势力盛行,家谱成为门阀豪族势力维持其政治经济特权的重要工具。郑樵《通志》卷25:“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因此,谱学大盛。降至明清,私家修谱盛行,成为宗族普遍关注的大事,一般是三四十年即重修一次,往往是一修再修甚至多次重修,依封建统治者的逻辑就是“笃宗族以昭雍睦”、“修族谱以联疏远”。皇家也积极修谱,称为玉碟,由宗人府具体承办。现存家谱主要是宋代以后尤其是清代的私修家谱,其体例主要是融合欧阳修、苏询二体而形成的规范化的谱式,即“首世系,次讳字,次婚姻、次子嗣,凡祖宗之德行,品望、功业、文章悉载于谱。故族递衍而不乱,祖德常佳而不朽。”(《兴化戎氏重修宗谱》序),其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
(1)谱名,有称家谱、家乘、族谱、宗谱、世谱、会谱、统谱、房谱、支谱等的不同;
(2)谱序:包括达官贵人及儒学大师等撰修的序言,用以反映本族的历史、族望、修谱简况及修谱原则等;
(3)谱论,即论述修谱的意义、原则、方法等;
(4)恩荣录,包括皇帝对家族成员中官员及家属的敕书、诰命、赐字、赐匾、赐诗、御谥文、御制碑文及地方官府的增谕文字等;
(5)遗像及像赞,载有祖先及祖中重要人物的遗像,并配诗示赞;
(6)族规家训,包括祖训、家礼、家典、家范、家戒、家规、族规、族约,是约束族人的礼仪规定,它对于族长的特殊地位、族众的行为准则、祭祀的礼仪、族产的管理等都有具体而又细致的规定;
(7)五服图,即明确族众的五服关系;
(8)世系,系家谱内容的主体,族中所有成员依照图表格式,按辈分次序进行排列,借以明确族人的代系及血缘关系等;
(9)谱系本纪,即记载族人的简单情况,如本人名字、父名、排行、字号、生卒年月日、科第、官职、妻室、葬地、子女等;
(10)命名行派,为族人命名需依一定的顺序以区别辈分,如曲阜氏依照“兴额传继广,昭宪庆繁样,会德维垂邮,钦昭念显扬”二十字命名;
(11)官迹,记载族中历代官宦名人事迹,有的还专门收集族中及第人员;
(12)传记;即族中名贤的传记材料,有行状、行实、事状、志略、忠义、孝友、贞节、寿文、贺序、墓志、序文、祭文、年诺等;
(13)先世考,考正本族的历史渊源和迁徒情况,如得姓始末、始祖、世派、迁徒地区等。 (14)名i录,记述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楼阁等
(15)祠堂,有记堂图、祀文、捐祠者姓名、祠堂规制、神位世次等;
(16)族产,如祠田、义庄、山林、房屋、田至及租佃文契;
(17)坟墓;即族人的墓地分布;
(18)艺文,收录族人的著述;
(19)领谱字号,记载家谱的编号、印谱总数、分发各房谱数及领取人名。
以民国时的家谱为例,它所构成的体例要素计有三十项:
1.谱名。2.目录 3.谱序
4.凡例5.万年历6.世源
7.世系图 8.派序 9.先祖像及赞
10.恩荣录11.宗戒12.家训
13.家戒14.坟茎15.五服图
16.宗祠17.族产18.耆旧传
19.艺文20.大事记21.历届修谱名目
22.承修名目23.提修名目24.新旧居迁地名
25.门丁数26.领谱字号27.捐输名目
28.杂记29.后记30.宗支世系。
:200711258265496jpg
此外,一些家谱还有专章记载本宗族曾经发生的大事,如与其他宗族发生的纠纷或械斗;与冒认本族的同姓所打的官司等。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是传家之宝,一般秘不示人,故领谱子孙妥善保存。每次大祭时,全族将所有现存家谱集中到祠堂查验,凡是遭到鼠咬、油渍、虫蛀、受潮霉烂的家谱,藏谱者都要受到声讨和处罚,若卖出即被作为不孝子孙逐出宗族,如《西石城风俗志》记载江南一带的世家大族“谱集,污则罚之。谱未呈验者,亦予罚。”由于家讳甚严,家谱严格遵循隐恶扬善的规定,但家谱仍是人们认识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 “汉书艺文志是秦、汉以前著述的总录,隋书经籍志是隋以前著述的总录。”那么“家谱”一名的取用应在汉至南北朝时期。所以,在《新唐书》中,以“家谱”冠名的才真正开始多起来,如“谢氏家谱”、 “薛氏家谱”、“颜氏家谱”、“李用休家谱”等。说以“家谱”为名始于宋代,是不确切的。作为家谱,本应为一直系之本家谱。但后来,绝大多数是凡同一区域内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后裔的共同谱牒统称为家谱。从历史上谱牒用名看,宗谱、族谱、家谱应是有一定区别的。
大宗小宗 古代宗法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这是周代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当时大夫、士阶层家族的始祖,一般是国君的别子,别子无权继承君位,必须分立自立一家,成为某一家支的始族,即“别子为祖”,继承始祖别子的也只能是长子、长孙、长曾孙这一系统,此谓“大宗”。《仪礼·丧服》:“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服族也,”极言大宗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之高:别子的继承人是世代不断的,故称“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别子除有长子,还有其他儿子即庶子,庶子系统属小宗,小宗仅继承其父,故称继祢者为小宗,小宗超过五世,即无丧服规定。随着世代的推移,一个宗族扩展到旁系林立时,仍然可以通过尊奉大宗的方式被约定在血缘集团之内,而不会导致零乱。上述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缘远近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叫宗法,在周代极为完善,后世或尊行大宗之法,或恪守小宗之法,都对周代的宗法制度作了变通处理。
简言之,凡同祖之裔为宗,宗人凑聚为族,按古宗法制度所制,大宗和小宗的合称为宗族。
事宗礼 聚族而居是古代中国人常见的居住形式,族人常恪守的事宗礼包括:平居遇事应咨告宗祠,如祭祀、嫁女、聚妻、凶事、生子、易名、出外求学、荣归故里等。如遇族内发生吉凶大事,宗子需率全体成年男性族人赴祠禀告,祭祀先祖。祭毕合族会食。“凡所告事,宗于皆书于宗籍,大宗无后则支子以昭穆之后宗之,则宗道存,而诸义有主也。”(《续通典》卷67)
义田 又称“义庄”,指宗涝用于赈恤族内贫寒人家和奖励贞节义行的田产,始创于北宋范仲淹。范仲淹创设义庄的初始动机是:‘祖宗积德百余年始发于我,今族众皆祖宗子孙,我岂可独享富贵”(《宋人小说类编》卷一)义田大多由宗族显贵捐献而产生的,一般设有专人管理,以防族人侵渔,并且不准典卖,地权比较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族人的生活困难。故顾炎武说:设立义庄“夫惟收族之法行,而岁时有合食之思,吉凶有通财之义。”如此“不待王政之施,而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矣。”(《皇朝经世文编》卷八)清朝政权考虑到义田的巨大作用,严厉惩罚那些盗卖义田的不孝子孙,以保护宗族公产。
家讳 即家族或家庭之内的忌讳,又称“私讳,”与“国讳”相对。古人视直呼尊长姓名为大不敬,故晚辈在日常言谈和使用文字时,要回避祖、父等长辈的名字,做到“臣不言君名,子不言父名。”家讳现象,周代即以出现,汉晋逐渐盛行,至南北朝进入全盛,后世相沿,但明清时稍松。依家讳要求,外出写家信,信封上忌用父亲名字,而要用本人名字写成“某某某平安家信,”对别人说起自已的父母,亦多用“府君”、“萱堂”、“椿庭”、“家父”、“家母”一类的词代称。在行文时,如遇与长辈相同的字,则以改字、缺笔等方法加以回避,以表尊敬。如苏东坡作序,一律以“叙”代替“序”字,以避父讳“序”;司马迁父名“谈”,故他在《史记》中从未用“谈”字,家讳发展到后世已不限于文字和称呼上,如晋代桓玄父名“温”,其家中讳说“温‘,因来宾要求温酒竞至大哭,
排辈 宗族内以宗谱规定辈分用字以公开族人所处的辈分。族人在命名时(尤其是男性),名字中必须含谱定辈分用字,放于名字中间,俗称某字辈,以此作为族人相互关系的标志,防止族内人际关系发生混乱。这种规定自汉代开始,明清时期的大家族颇为盛行.如江西九江吴氏的排辈为:德里伯志盂,时添国道中,之登光宗应,茂学仁宜从。周邦新进化,富寿兆长荣,昭代闻仕启,恒慈建立洪。昌明高尚法,永守善良功,锡庆开先业,修和本大同。江西靖安钟氏的排辈为:子孙永昌,宗先福长,顺龙有庆,发荣万方。可见,排辈用字连接起来反映了强烈的血亲观念、浓厚的尊祖意识以及对于宗族繁荣昌盛的期望。
遵昭穆 是在周代确立嫡长继承制的前提下,为适应宗族组织的存在而出现的一种行辈标志制度,其盛于西周,后世则仅用昭穆表示辈分如父子的关系。其制,在确定宗族庙次和墓次时,始祖居中,父昭子穆,父穆子昭,左昭右穆,依次转换,以使在祭招、丧葬、继承和赐爵等礼仪活动中明确区分行辈,严防宗族内部的辈分发生紊乱。故<礼记·祭统》:“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大庙,则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周礼·夏官司马·司土》:“及赐爵,呼昭穆而进之。”周代设专官区分昭穆,如小史、小宗伯等。小史负有辨昭穆的责任,就是指史官应根据系世来确定王族成员的行辈。《周礼·春宫宗伯·小宗伯》特别强调小宗伯的一项职责是:“辨庙祧眨昭穆,”意即在为某位祖先建立宗庙时,朝廷的典礼官便要事先根据死者行辈标志的昭与穆,来确定其宗庙应建在宗庙群中的昭组还是穆组的位置上。这种以昭穆区分行辈的办法比较原始,在汉代被以行辈字标志行辈和方式取代。
九族 是先秦时期概括宗亲关系的一种说法,以西周为最典型,见于《左传”桓公六年》:“亲其九族”。《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百姓。”关于九族所包含的亲属范围,古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其一认为九族全系父系宗亲,即指上至高祖,经曾祖、祖、父、已身、子、孙、曾孙、直至玄孙的九代的合称;其二,认为九族亦包括异姓有服的亲属,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认为几族亦包括并姓百服的亲属,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具体分布为:父族四指五族之内为一族,父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已之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已之女子子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母族三,指母之父姓为一族,母之母姓为一族,母之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妻族二,指妻之父姓为一族,妻之母姓为一族。可见九族是一个较大的亲属团体。后世在概括宗亲关系时基本上不用九族的提法。
六亲 即六代宗亲。古代有宗族亲情到第六代为止的民间成规。<礼记·大传》:“六世亲属竭矣。”《贾谊新书》:“人之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日父,父有二子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从父而昆弟,故曰从父兄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从曾祖而昆弟,故日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为族兄弟,备于六,此之谓六亲。亲之始于一人,世之别离,分为六亲。亲戚非六则失本末之度,是故六为制而止矣,六亲有次不可相谕,相谕则宗族扰乱,不能相亲,是故先王设为昭穆三庙以禁其乱。”依此,到了第六代,即出了五服,已无亲情关系。宋代以后,以族规、义田、家训等为特征的宗族制度开始兴盛,宗族亲情被无限延伸,以激发族人的木本水源之思,但仍然注重六亲之制,只不过与六亲之外的族人可以保持较谈的宗族亲情。
谱学 自有文字出现,即有早期的人物记录。由简单的零散的记录发展到连贯系统的世系记载,由分衍世系到综合为后来的整体宗族世系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从而创造了人记录自己生平世系及血缘关系的专著,这就是谱牒。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以编撰当代姓氏人物世系为题材的籍典,有以人物世系为研究对象而创制的体例和修撰法则,从而研究它的起源、类别、功能、社会作用等,进而“演为专门之学”,这就是谱学。早期的谱学概念,主要着重于谱碟的修编、总汇、法则等方面。晋太元中贾弼撰写的《姓氏簿状》,称其为贾氏谱学,梁王僧孺在贾弼旧本的基础上,充实增补改撰为《十八州谱》,号为王氏谱学。隋唐时的《衣冠谱》、《开元谱》、《元和姓纂》、《永谱》等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唐在全国收集了大量的士族家谱,考其世系,撰编成大型的《氏族志》一百卷、二百九十三姓、计一千六百五十一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至今敦煌石室还存有《氏族志》原始写本残页。五代以后,有郑穛的《通志》著录谱序六种,另有《氏族典》、《古今姓氏书辩证》等都是有影响的谱学专著,特别须提及的北宋欧阳修与苏洵在谱学领域所创制的欧苏二体,为谱牒的修撰提供了至今不改的法则。这些古代谱学成就,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现代谱学,更着重于谱牒所涉及的历史内容而进行的学术研究与探讨,取其有史学价值和人文科学价值的精华部分,并从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地方史等方面解析历史,从而服务于现代社会。
谱法 所谓谱法,是按一定的规则制度、体例进行编撰谱牒的方法。这个方法,其要点就是怎样完整、准确、明了、有序地记载族人世系及其有关事项。从广义上讲,一部完整规范的谱牒,应涵盖该族历史、源流世系、人物、事件、业绩、迁徒、族规等内容。自宋起,编撰谱牒有两法,即欧体和苏体,也称欧式和苏式。
支谱 顾名思义,支是主干之外的分支,意属为同祖之下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谓支谱,就非常明确了它的谱牒定位,即局限在该祖之下的一个独特分支。形成或成为“支谱”的因素往往也是因分衍、择业、迁徒等原因,游离在原宗地所发展而成的,所以冠以“支谱”,它本身就表明了它属某宗之下的一个分支。支谱仍属于族谱范畴。
家乘 家乘,原意为以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录。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山谷晚年作日录,题曰家乘。”家乘属于家谱的范畴,因此后有少量的家谱也冠用家乘。家乘是从“史乘”袭用而来。虽然冠用家乘的不太多,但对谱碟的称谓单位则多有使用“乘”,是谱牒定量的又一别称。谱中有如:“以上大乘,每乘拾八本。”这里所谓的大乘非指佛教“大乘”之意。乘,本为春秋时晋国的史籍名,以后引申到载史之类的书,可称“史乘”。因此将谱列入史类称乘,大乘即本族总谱和门谱的合称,如“每乘拾八本”,即这部完整的谱碟共十八本/
中华贾氏家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家族。悠悠三千年,沧桑多变迁。血源于黄帝而高远,姓得于周武①而宏大。根基博厚,繁衍昌达;英才辈出,标炳史册;功照千秋,夺目灿烂。
(一)中华贾姓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分布
古代贾姓历史人物,与其他人口数量接近的姓氏比较,所出人才等次很高,历史影响大,可谓出类拔萃。愈深入研究我贾氏家族发展史,就愈震撼,愈激动,愈自豪!
古代重要贾姓历史人物,首推贾公明,为第一任贾国国王。贾国传位三百四十余年,共计十一世。次推贾季,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太师,又是著名的儒将统帅,对晋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进入西汉时代,在河南洛阳,贾氏家族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贾谊。他被毛泽东誉为“英俊天才”,他受到历朝历代史学家、政治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
东汉有两颗星星分外璀灿,那就是出生于南阳郡冠军县的勇武绝伦的将军、政治家贾复和出生于陕西咸阳的古文经大学者、历史家、天文学家贾逵。
三国时期,甘肃武威贾氏家族出现了一个堪与张良②、陈平③比肩的谋略家、政治家贾诩,被历史家陈寿评价为“算无遗策”。而曹魏至西晋,与前面贾逵同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贾逵和其儿子、西晋重臣贾充以及皇后贾南风,这三代人,都是著名历史人物。东晋产生了佛学家、哲学家惠远,俗姓贾,出生于古雁门楼烦(今山西境内),他创造了佛教 “净土宗”派。
北魏山东寿光诞生了一颗科学巨星贾思勰,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是伟大农学家,他被当代国家教育选入教材。还有与贾思勰的同辈份的学者、政治家贾思伯、贾思同。
到了唐代,出了一大批学者、文学家、政治家,如学者贾公彦,诗人兼政治家贾曾、贾至父子,宰相贾耽、贾餗。唐代人物中,最耀眼的是河北涿州著名诗人贾岛。在文学艺术领域,贾岛和贾谊代表了贾姓人的最高成就。
宋朝的贾姓人物也十分醒目,北宋有被今天选入教科书的大数学家贾宪,有神童后来成为政治家的贾黄中,有恒居政治管理高位的大学者贾昌朝,有四川著名道学家贾善翔;南宋则有浙江天台著名抗金统帅贾涉,宰相贾似道,有历官北宋徽宗、钦宗、南宋高宗三朝的吴兴状元贾安宅。
金国有英浩之气冲盈、学问深厚的河北通县政治家贾少冲、贾益父子。
元代的贾姓人物格外突出,出现了一大批将军,如镇国上将军贾辅与开国元帅贾文备,贾辅、贾文备父子都是儒将。还有贾塔剌浑以及连续多代的贾昔剌将才世家。更有福建才女贾蓬莱,浙江著名女诗人贾云华,父子政治家贾居贞、贾钧,数学家贾亨,政治家、历史家、水利科学家贾鲁。
明朝有山东文学家贾仲明、贾凫西,有河南新郑政治家、大学士贾咏,有山东峄县的政治家、大文学贾三近。特别是贾三近,今人考证他是《金瓶梅》的作者。
到了清朝,有清初大司马、兵部尚书、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建设的贾汉复,著名画家贾铉,有超乎寻常大勇的大学士山东黄县人贾桢。江苏出现了以贾国维为代表的高邮贾氏家族人才群。
贾姓历史人物的出现集中在几个区域。与人口分布成正比,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相应产生的历史名人或人才也较多,反之则少。总的看来,数千年历史以来,贾姓历史人物主要分布在西北、中原、华北、江浙、江西、福建、四川等地。长江以北为最多,长江以南较少。河北及北京市为贾姓历史人物、人才产生最多的地区。具体有以下若干个集中区域:
一是山西。此地为贾姓人发源地,自然也是贾姓人物、人才比较多的地方。因为人丁兴旺,形成了代表郡望——临汾郡。该郡位于今山西临汾。除前面提到的贾公明、贾季是此地人而外,还产生了春秋晋国时的贾国大夫贾南屏、晋惠公夫人贾君、将军贾华、政治家贾辛等人物,西晋贾充家族居住地也离临汾很近。东晋中华家谱学始创人贾弼之、清初著名画家贾铉就是临汾人。东晋佛学大师惠远、元代水利科学家贾鲁、明朝兵部左侍郎贾仁元也是山西人。
二是河北、北京。早在战国时就有将军贾偃和著名商人贾舍人。唐代有学者贾琼,著名地理学家、政治家贾耽,状元贾稜,著名诗人贾岛,五代著名历史学家贾纬,宋代贾黄中、贾昌朝,北宋名将贾逵,金朝的贾少冲、贾益父子,元代活跃于军事、政治领域的贾姓人,大都是河北人,如贾辅、贾文备父子,贾居贞、贾钧父子,贾塔剌浑将军家族和贾昔剌将军家族,都是河北、北京市地区人。其代表郡望是长乐郡,地点在今河北冀县。
三是山东。到山东生存的贾姓人较早,最迟在战国时就开始了。如贾国被晋武公灭后,上大夫贾南屏就逃到了齐国(今山东),还有齐庄王时的贾竖是庄王的近侍,还有贾举是齐庄王的卫士。北魏贾思勰、贾思伯、贾思同三兄弟、唐代著名廉臣贾敦颐、贾敦实兄弟、北宋进士贾同、金朝史学家贾铉、明代文学家贾仲明、贾三近、清代贾桢都是山东人。
四是河南。西汉政治家贾山、贾谊,东汉古文经学家贾护、将军及政治家贾复,大名士贾彪,唐代政治家贾言忠、贾曾、贾至祖孙三代,唐代宰相贾餗,宋代状元贾黯,明代御史贾继春,明朝大学士贾咏,清代诗人贾开宗等都是河南人。河南贾姓形成了代表郡望洛阳郡。
五是甘肃。该省武威郡是贾姓人的代表郡望。三国时著名人物贾诩,前秦开国皇帝苻健的中书令贾玄硕,北魏学者、政治家贾彝,医官贾粲,清代四川绵竹知州贾文召等都是甘肃武威等地人。
六是福建。五代时有贾郁,为闽王王审知的著名廉臣,元代有音乐家贾虚中及诗人贾蓬莱,清代有著名海军教育家贾凝喜。
七是江苏浙江。一是浙江天台的贾似道家族和浙江吴兴的贾安宅家族,二是江苏高邮的贾国维家族。这几个点形成了江南贾氏人才集中群。
八是四川。北宋有蓬安道学家贾善翔,南宋三台县进士、抗元英雄贾子坤,清代广汉著名书法家贾承暮和渠县的翰林学士贾秉钟。
九是江西。宋代有居住在铅山东南的进士、诗人贾遵祖。江西高安市畲山贾家村,明清两代,这个村落科举考试,中秀才以上的有120余人,其中进士8人,举人9人,做官最高者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十是湖北。清代有均州城人贾洪诏,曾任云南巡抚。
(二)中华贾姓历史人物的主要特征
中华民族由众多家族组成。不少家族之间,其精神气质,性格特征,行为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杨姓、薛姓多出将才,钟姓多出艺术家,邱姓人多出学者,司马家族和班姓家族多出历史家。经过比较分析,我以为贾姓人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之一:贾姓人是一个文化家族。从笔者查阅到的三百余位贾姓历史人物看,有知识、有文化的达到98%以上。并且,绝大部分历史人物文化修养很高。也许有人会说,能够流传后世的肯定是文化人。但是,有两点是其他许多家族是不可比的,第一是为官者80%以上都是学者。有文化的不一定是学者,能考上进士甚至状元的也不一定是学者。所谓学者,是指一个人对某些学术领域有长期爱好,有专门的研究和造诣,著书立说。第二是在将帅历史人物中,学者型将军占了绝大部分。如贾姓人第二得姓始祖贾季、东汉开国功臣贾复、三国时曹魏的贾逵、元代开国功臣贾文备等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儒将。是什么原因促使贾姓人成为一个文化家族呢?我以为主要原因有两条:第一是源于根基深厚的文化传统。贾姓本姓姬,是周文王的后裔。而周文王不仅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更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创造了《周易》,这部古老的著作,至今还令人手不释卷。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文武兼备,是姬姓家族中在政治上最后衰落的一支,而贾姓人得姓于唐叔虞的最小的儿子贾公明。群体遗传学证明,人的血性气质可以直接传给后代,并在精神和行为方式上给后代以间接影响。第二是贾姓人形成了重视教育的传统。历史上有两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个是说东汉的贾逵,家里很穷,没有钱上学或请老师,可是贾逵却成为一代鸿儒和皇帝重用的大臣。他是怎么学到知识文化的呢?是“隔篱偷学”来的。即是说,隔壁篱笆内有老师教学生读书,贾逵在外面偷听。就这样熟悉了《四书五经》乃至诸子百家。第二个故事是说北宋的贾玭教育儿子贾黄中,每天都把书搬到贾黄中身边比高低,意思是读的书叠起来和身高差不多了,那工夫就做得很不错了。贾玭的教育方式创造了典故“著作等身”。这两个故事,不仅证明了贾姓人对教育的重视,还在教育的过程中创造了方法。贾谊的父亲也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典型,贾谊很年轻的时候就已学富五车,而且拜了多个名师,所以贾谊既是大儒,又兼通道家和法家以及时政经济之学。
特征之二:贾姓历史人物非常拔尖。这一点,很多姓氏不能比,很值得贾姓人骄傲。如贾谊的政论文可称历史上的巅峰之作,至今尚无人超越;水利科学方面,贾姓出了两个大人物,一个是西汉的贾让,一个是元代的贾鲁;东汉贾复在战场上“有折冲千里之威”的将军之勇和政治才能,在“二十八宿”中排列前茅;贾逵奠定了古文经学的地位,重新让古文经学大放光彩,贾逵在天文学和历史学上也有重要贡献;三国贾诩的谋略在历史上十分突出,众所周知;西晋贾充、贾南风父女有过人的政治智慧;东晋慧远是早期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东晋贾弼之为中国家谱学鼻祖。而家谱和国史、地方志是我国历史的三大支柱;北魏贾思勰为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他在《齐民要术》中的不少农科知识现在还在使用;贾眈不仅仅是唐代著名政治家,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地理学家;唐代诗人贾岛诗风独特,他和大文豪韩愈创作的“推敲”一词流传千古;贾昌朝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学者,他逝世后,皇帝御书墓碑:“大儒元老。”贾似道为南宋著名宰相;明代著名廉臣、能臣、受到皇帝非常欣赏的二品大员贾俊,还有著名文学家贾三近;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清朝贾桢在天安门城楼上表现出的大勇举世罕见。由于上述人物出类拔萃,所以不少被选入当代国家教材,以供学生学习。
特征之三:贾姓历史人物的知识文化结构很具复合性。集多种知识文化于一身,成为“立体”的人才。只有博厚敦实,方能根深叶茂。也就是古人说的“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贾姓人有许多既“渊”又“博”的人才。如贾谊既是思想家、政治家,还是历史家、文学家。他的《鵩鸟赋》充满了辩证哲学思想,他的《过秦论》、《治安策》是实事求是哲学的最好标本;三国时的贾逵,既是军事家,还是优秀政治家,曹操高度评价他治理地方卓越成绩;贾充不仅是名重西晋的政治家,又是文学家和法学家,特别是他制定法律化繁为简,执行方便有效,得到皇帝嘉奖;北魏贾思伯、贾思同兄弟,既是政治家,又是当时朝中最著名学者。贾思伯还“工草隶,善辞赋,文苑儒宗,遐迩归属。”21岁开始出仕朝廷,很受孝文帝的赏识,常随从征伐,孝文帝临终时执笔代写遗诏。唐代贾言忠、贾曾、贾至祖孙三代既见长于政治,又在文学、诗歌方面卓有建树;元代国史检讨贾虚中除了为官之外,还擅长诗词和善于绘画;明代贾咏既是政治家,又是大学者,连皇帝也做诗赞赏。贾咏80大寿,皇帝赐羊、酒等物,并在大十字街立“天恩存问”石坊一座。可见贾咏在皇帝心中的学术地位之高;清初贾汉复,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都有深厚素养。
特征之四:贾姓最杰出的人物集中在政治、军事、学术三个领域。很多政治人物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军事方面,出现一大批文化型将军,尤其是元朝,贾姓将军人物的诞生达到了高峰。贾姓历史人物在学术方面卓有成效,特别是东汉贾逵、唐代贾公言、北宋贾昌朝,明代贾咏,清代贾桢,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儒。相对而言,在艺术方面有不少人才,但进入一流的不多,仅贾谊、贾岛、贾应宠(贾凫西)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特征之五:贾姓历史人物具有中庸的美德。大多性格温和,气质内敛,忠诚笃厚,心性仁淳,恭宽敏惠,处世智慧,内方外圆,义气刚直,为官廉洁,尚德依法,慈善悯人。守成而不泥古,创新注意谨慎,稳健行事,中气充盈,底蕴深厚,具有典型的儒家操守。贾姓人发展数千年来,没有领头的造反人物,没有大奸大恶之人和处世极端之徒。这种文化精神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源于家族传统教育的作用。这种气质好的一面是有益于生存,很适合在和平年景发展;不好的一面是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更缺乏冒险精神。明清以来,贾姓人物的产生似有衰颓之势,是不是因为少了些创新和冒险文化精神呢?值得深入探讨。
(三)中华贾姓人物对祖国历史的影响
在社会的变革发展中,人是决定的因素。西周以降,贾姓人发奋拼搏,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演变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治影响令人瞩目。从西汉到清代,有许多贾姓人活跃于政治舞台,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留下了后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迹。以下几个历史时段,贾姓人的作用值得浓墨重彩。
汉代贾姓人的政治影响大放光彩。西汉有贾山、贾谊、贾让、贾寿,东汉有贾复、贾宗、贾逵。在政治观念上,贾山与贾谊互为呼应,贾山向汉文帝上书《至言》以秦国灭亡的教训言治乱之道,贾谊则撰写《过秦论》,提醒文帝不要重蹈秦国的覆辙。特别是贾谊的《治安策》为千古不朽大文章。该论的中心问题是巩固封建中央集权,解决地方势力膨胀和中央对抗,最终导致国家动乱分裂的问题。封建制始于秦朝,而秦朝到西汉初年的时间相当短暂,处于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没有集权的经验,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这个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可以说,贾谊是重视这个重大问题的最早的政治家。贾谊文章中的观点,主要是建议皇帝要控制各诸侯王的势力,以防止恶性膨胀到对抗中央政权。虽然,贾谊的观点提出后因为当时的政治形势没有得到立即实行,但办法总是要先于实际操作。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贾谊提出的措施得到了汉景帝的积极运用。事实上,贾谊加强中央集权的理论不仅对西汉有作用,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都会从中得到启示。贾复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他先领军攻取河北、平乱河南而后大战河北真定,转而锋芒指向更始皇帝,破邺城、攻洛阳、战赤眉军等多次战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光武帝统一全国后,封贾复为胶东侯,食邑六县,在封侯诸将中为最多。刘秀实行“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的政策,贾复自动解除军职,与高密侯邓禹④率先倡导儒学,“阖门养威重,受《易经》,知大义。”当时,功臣朱佑⑤等推荐贾复“宜为宰相”,光武帝严格执行“功臣不用”的政策,未同意朱佑等人的推荐,可是仍允许贾复、邓禹和李通⑥三人参与国家大政,贾复在功臣中恩宠最深。
三国、西晋贾姓人的影响格外突出。大谋略家贾诩在官渡之战前劝张绣归降曹操。后来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以及曹操继承人的确定皆有贾诩之谋。贾诩为曹魏统一长江以北地区、对抗蜀、吴立下了卓著功勋。更为可贵的是,贾诩不居功,不张扬,这种儒家的处世风格对后来贾氏族人具有良好影响。今人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和贾诩同为曹操大臣的贾逵,文治和军事才能都非常出众,他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成为当时朝廷大臣学习的楷模,受到很多政治家和历史家的高度赞扬。西晋贾氏家族十分显赫,与贾诩和贾逵奠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贾逵的儿子贾充,为西晋开国功臣,后来久居相位。贾充在帮助司马氏政治集团战胜曹魏政治集团、平定多次重大叛乱、治理国政立下了重大功勋,对当时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贾充“雅长法理”,对后世法制建设创造很好的经验。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对西晋的历史影响更加巨大,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由于司马衷是个十分孱弱的白痴皇帝,贾南风为了使朝政大权不至旁落,效法历史上的太后执政。客观地看,贾南风有相当的权术水平,在开始执政的近十年中,在贾诩之孙贾模等大臣的帮助下,政局是基本稳定的,后来,由于司马家族不甘心贾南风控制朝权,发动政变,导致西晋国家发生崩溃性政治大动乱(“八王之乱”)以至于灭亡。历史上,后人对贾南风有过于苛刻的指责,其实,对很多历史人物都难以作对与错的定论,在封建政治社会中,夺取政治最高权力完全是不择手段,谁胜利了,谁就对真理具有解释权,所谓“成则王侯败则贼”,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科技影响十分突出。中国古代,贾姓人诞生了多个科学巨匠,在整个中华民族中都非常醒目。水利科学方面,西汉末年的贾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治理黄河水泛的科学家,他针对汉代
红楼梦家谱图
本文2023-10-03 17:08:4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