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手注意】请您为我分析此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历史高手注意】请您为我分析此题!,第1张

  北朝士族大部南渡,剩下的也受到胡人严重打击,南朝东晋后士族也衰落了。下面的两篇文章揭示了士族衰落的原因:

  一、五胡乱华时的汉民族

  在漫长的中国古历史中,曾有过长达300年的黑暗年代,那是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惨痛的可以被称为汉民族最黑暗的时代,那是被汉人称为“狄”、“夷”的北地马背民族将整个汉民族的自尊践踏得低贱到连畜生都不如的年代那是历史学者最不愿提及的历史。在被我们冠以五胡乱华而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正是这个在历史课本上,寥寥几句便带过的年代里,马背民族征服了黄河以北的中原腹地。第一次将优越感极好的汉民族驱赶着狼狈南渡,喘息度日。(几乎可以用苟延残喘的词句来形容的悲惨。)

  在这之前是我们张不离口的大汉,而最靠近的也是璀璨无比的三国时代。在这之后是伟大的隋唐。是个将中国历史推向顶峰的时代。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个黑暗得几乎残忍的年代记表----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这个词汇是个贬义大过褒义的词组。

  说到这,不得不说说当时的五胡。五胡所指的乃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匈奴最为我们所熟悉,而五胡十六国中先后有刘渊建立的赵汉帝国,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王国,赫连勃勃建立的胡夏帝国。

  鲜卑也是历史久远,西晋时期慕容廆就名震天下,慕容皝建立前燕帝国,慕容垂建立后燕帝国,慕容泓建立西燕帝国,乞伏国仁建立西秦王国,秃发乌孤建立南凉王国,慕容德建立南燕帝国。北魏帝拓拔嗣也是鲜卑族。

  氐族有李雄的成汉帝国(五胡十六国之第一建国),符健的前秦帝国(至符坚时期盛极一时),吕光的后凉王国。

  羌族有姚苌的后秦帝国(其后姚兴继位颇为兴盛)。

  而羯,几乎是凭石勒一个人的力量使得羯族并列五胡之一。

  在这之前,他们是被汉人称以未开化的蛮夷,而在此后,他们成为了为祸中国的灾星。他们所造成的屠杀是你们无法想象的。残酷到你读史,可为之止息。

  《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残留的汉人,为了免于屠杀,纷纷筑堡自卫,与胡人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人认为的“坞堡遍地都是”,当时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个。

  按鸣沙屈出土的《鸣沙石室佚书》记录:“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由此推测当时北方的汉人最多不过四百万左右,而屠杀却没有什么停止的迹象。

  我无法想象这样的局面再持续下去的话,那么对于汉民族来说到底是不是算最大的灾难。也许我们也要如同古印度人一样被灭族而被异族取代。---------不要和我把古印度人和现代印度人混为一谈。

  正是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首战以汉骑千余破胡骑数万,再战以汉军八万破众胡联军十二万,三战以汉人万余斩胡三万,又战以步卒八千敌慕容鲜卑铁骑数万十战十捷。以“杀胡令”号召汉人起兵反胡,一时间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北部、陕西的汉人都纷纷起兵。这个便是被某些人称之为"屠夫"的名声由来

  冉闵这个人最后在散人的记故燕太原王慕容恪一文中在十战十捷后,最终被十数万精骑所败,成就了其绝世名将的风采(当然,大伙看得懂的心里都有数)而后,晋书正史所载,冉闵于遏陉山成仁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直至于十二月。慕容俊惧之,遣使祭祀,追谥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即大雪过膝”。

  在现在的中国,没有任何“缺点”,几乎“完美”的岳飞,文飞祥都可轻易取消“民族英雄”称号。如果岳飞没有内部阻挠,成功“收复中原”,同样要杀很多胡人。他也会背上“种族屠杀”的罪名。而在网路上很有些同志打着民族团结的口号在招摇撞骗,而且居然力挺的人还很不是少数。而我们若加以反驳,那么一个巨大的沉重的“皇汉”的帽子便推了下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文革还没结束呢。

  我都不知道该悲哀还是该继续沉默。

  注:五胡乱华时期,汉人几近被胡人灭绝,冉闵最大功绩:赶走胡人,没有他,可以说就没有现在的汉人。因为他有两点不符合中国传统礼教伦理:一是杀光养大他的一胡族人,二是不符合民族团结的原则,杀异族人太多(可笑,那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虽然他从未杀过一个汉人,正史对他的记载却很少,且多是负面,有关他详细的资料反而是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得以记载保留。悲哀的是,他从敌人那里得到的尊敬远超过受他奋其一生保护的本族人给他的,他甚至没有从本族人得到他应得到的公正评价。如同袁崇焕,是敌人给他正名,死了那么久才从本族人中得到应有尊敬。相信历史会给冉闵一个公正的评价

  二、东晋门阀政治的腐败与孙恩、卢循起义

  曹魏时期开始形成的门阀制度,至东晋时已发展到顶点,不仅在地方阶级中有士、庶的明确划分,而且在士族之中还有侨姓和吴姓之别。士族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当时在职官之中有清、浊之分,清官只能由士族担任,庶族寒人只能做浊官。象尚书令、尚书仆射、吏部尚书、中书令等文职高官,都被士族高门所垄断。士族为了维护其社会地位和政治经济特权,不仅把持高官显位,而且严格限制庶族寒门与士族通婚。甚至士、庶之间车服异制,不得共座交往。士族为了辨别门第的高低,保持自己的特殊身分和权利,还专门撰定家谱。士族虽然矜尚门第,标榜清高,实际上却纵恣声色,无所不为。

  士族不仅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在经济上也拥有庞大势力。他们竞相封锢山泽,兼并土地,建立田庄园墅,致使大量人民沦为佃客或奴婢。大地主刁逵“有田万顷,奴婢数千人”,京口附近的山泽都被他霸占;谢安家的田产,广布于会稽、吴兴、琅邪三郡。到谢混(谢安之孙)时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人手,必然使封建国家的编户虚耗,赋役的征收日益减少。成帝以后,东晋政权虽曾几次整顿户籍,检括隐户,但由于东晋的各级政权大都为士族地主所把持,效果不大。

  淝水之战期间,由于民族矛盾激化,东晋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但随着淝水之战的胜利,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对人民的剥削压迫又加剧了。主相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荆、扬之间,展开了复杂的斗争。经过一番复杂的斗争,长江中游为桓玄割据,下游的京口和江北地区为北府将刘牢之所控制。东晋朝廷的辖区,只剩下江东的会稽、临海、永嘉等八郡。朝廷剥削地区缩小,赋税兵徭全部转嫁到江东八郡的农民身上,从而促使这一地区的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当浙东地区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王恭等起兵反对司马道子之际,南渡的琅邪大姓孙泰用五斗米道组织群众,准备起事。398年(晋安帝隆安二年),孙泰因事泄被杀,其侄孙恩逃到浙东海岛,继续以五斗米道招引流亡。399年(隆安三年),司马元显征发江东诸郡免奴为客者当兵,号为“乐属”。这次兵役不仅遭到免奴为客者的强烈反抗,而且由于对自耕农民的强行征发,“东土嚣然,人不堪命”,更引起江东八郡广大农民的反对。于是酝酿已久的一场农民大起义,终于以反征役为导火线爆发了。孙恩乘此机会,率信徒百余人从海岛登陆,与起义农民汇合,先后攻占上虞、会稽等地。这时,江东八郡一些占有奴客的地主,因其利益受到损害,也乘机参加了孙恩的反晋队伍,企图从中取利。

  这次农民起义,前后有数十万群众参加,曾转战于东南广大地区,坚持斗争十二年(399-411年),最后终于失败了。

  孙恩、卢循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东晋士族门阀统治将近一个世纪以来阶级矛盾的总爆发。起义首先爆发的会稽等郡,是北方迁来的王、谢等大族和南方土著士族孔、贺、虞等氏的麇集之地,起义军冲击了士族地主的众多田园,镇压了敢于对抗的一批士族人物。经过这次打击,士族地主实际上已丧失了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不得不把权力让给以刘裕为代表的寒门地主。东晋政权因而迅速地走向衰亡。

德云社丙申年家谱记载,云字科在册人员共十三人,有网友戏称“十三太保”,他们分别是闫云达、张云雷、栾云平、孔云龙、于云霆、朱云峰(烧饼)、岳云鹏、宁云祥、李云杰、李云天、陶云圣 、张云藩、于云田。编纂家谱之前离开的云字科成员有何云伟、曹云金、刘云天,另大师兄闫云达也于2018年离开(推荐阅读闫云达为什么退出德云社,郭德纲八字回应),因德云社家谱是2016年编纂的,所以名字仍然在册。

德云社云字与鹤字区别

左一郭德纲、右一于谦、站岳云鹏、坐烧饼

郭德纲的徒弟们是按“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给字的,所以这八个字也是八科学员都是同一个辈分,相互间根据拜师入门的时间先后顺序互为师兄弟,所以云字科和鹤字科的区别在于拜师时间要早些。鹤字科的演员要称云字科的演员为师兄,不论年纪,只论拜师时间。补充一个小知识,“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可以称为云字科、鹤字科,但不能称为云字辈、鹤字辈,相声界辈分是很严格的,但是他们私下里称兄道弟那是关系熟络了,例如德云社谢金论辈分比郭德纲大一辈,但是谢金论年龄比郭德纲小,谢金在《相声有新人》中透露,郭德纲从来没喊过他师叔,台下他们是好兄弟。(推荐阅读德云社家谱)

16号下午2点多,郭德纲发文称,德云社的家谱又该修改了。因为是3年一修改,2019年正好是第三年。

既然修改家谱,那有的成员就有可能退出、清除,或者是扫地出门、逐出师门。

当然,一些新加入的徒弟也会登上德云社的家谱。

新加入的比如张番刘铨淼,这两人已经被赐字“鹤字科”。

2019年新加入德云社的成员还真不少。除了张番刘铨淼之外,还包括杨进明、刘春山、周培岩、高玉凯、王善勇、章绍伟、孔挚杰等等。

2019年有新加入德云社的,当然也有离开的,比如侯鹤廉。

作为一个拥有400多人的民间相声团体,人员有进有出都是自然现象。

但是,2019年德云社也发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较大的事件。

第一起应该就是“吴鹤臣众筹百万”事件吧。

说实话,吴鹤臣众筹百万,责任不能归因于德云社,所以批评德云社,德云社应该是属于背锅的。毕竟,众筹百万是吴鹤臣老婆自己做主在网上平台进行的,与德云社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由于吴鹤臣是郭德纲的徒弟,也是德云社的成员,媒体在批评这起事件的时候,不免会提到德云社吴鹤臣。

人民报对此的评论就写的是“德云社吴鹤臣”

而更有部分媒体和一些网友,还直接讲矛头指向了德云社,称德云社薪水低(吴鹤臣老婆自称吴鹤臣在德云社的薪水六七千),员工生病了德云社没有救助(实际上,德云社内部早前就已经捐款资助了吴鹤臣,而且吴鹤臣本身就有医保),还有一些网友称德云社的薪水差距太大

总之,尽管吴鹤臣众筹百万事件,是吴鹤臣(老婆)自己的私人行为,但同样给德云社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吴鹤臣会不会在郭德纲这次修家谱的时候被“清退”呢?!

实际上,从德云社关于吴鹤臣众筹百万的说明看,吴鹤臣其实是德云社的签约演员。

所谓的签约演员,一般有年限。如果年限到了,双方如果还愿意合作,那就可以继续谈。

如果中途一方想离开,一方想辞退,也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参考。

所以说,如果吴鹤臣真的离开了德云社,那还算不上“清退”,只能说是“退出”。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吴鹤臣的身体状况。

如果能恢复痊愈,那就有继续留在德云社的可能。如果长时间住院、治疗呢?想必德云社会有应对的解决办法。

2019年德云社新加盟了一个弟子,叫王鹤宇,他是郭德纲的口盟弟子。

不过,刚进入德云社不久,这个自称“万人迷”的王鹤宇,在德云社就成了“人人喊打”的“万人嫌”。

从8月16号,开始禁演,到现在,王鹤宇还没有被解禁。

不知道郭德纲此次修改家谱,会不会将王鹤宇扫地出门。

王鹤宇空降德云社,被郭德纲分到了七队。不知道郭德纲是不是故意这么干的,因为如果王鹤宇在其他队,可能还真的没有人能治的了他。但在七队,个个都是“要命”的主,对王鹤宇的得瑟,丝毫不容忍。

王鹤宇在七队也算是惹是生非主儿,一点也不省油。

如果说身穿“七彩LED灯”的大褂登台表演,还能容忍的话,那胡乱diss自己所在7队的成员,绝对是情商低智商不够的体现了。

王鹤宇曾在视频中diss德云女孩,还强撩女粉丝。吐槽7队的队友比如秦霄贤是靠颜值走红的,更自诩自己的相声功力比同队的人强。不仅如此,王鹤宇还被指故意刨同场师兄弟的活

真不知道刚刚加入德云社的王鹤宇哪来的这股勇气和自信。

王鹤宇的行径不仅得到了7队的砸挂、回击,德云女孩甚至高喊“请王鹤宇滚出德云社”。这也是2019年第一位被德云社粉丝高喊滚出德云社的演员。关键是,他7月1号才正式进入德云社。

短短一个半月,王鹤宇就能将自己从“万人迷”变成“万人嫌”。

估计不少德云社的粉丝都希望郭德纲在此次修家谱的时候,将王鹤宇扫地出门。

2019年德云社还有两件特别重大的事情,一个就是张云雷调侃地震灾区灾民事件。不过,就目前来看,人气超旺的张云雷依旧是德云社的金字招牌,更有可能顺位成为郭德纲新的大弟子。

再一个就是德云社“相声有新人”苏州站演出中,张番刘铨淼因为使用了不利于青少年心身健康的“气喘吁吁、衣冠不整”而涉嫌低俗表演。这起负面事件对德云社的打击也是非常非常大的。

不过从张番刘铨淼目前的表现看,应该能铁定继续留在德云社。毕竟,郭德纲对他们还是很爱护的,甚至让他们跟着岳云鹏一起在北美进行演出。

人物生平 少年聪颖

杨时少年时,聪颖好学,善作诗文,被人称“神童”。幼时读佛学,少年攻读儒学。

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得到人们称赞。杨时少时常在明溪县城东龙湖读书。十五岁时,在邵武游学有名声。二十一岁,赴礼部考试。下第,补太学生。

归乡后,在含云寺读书讲学。并作有《札记解义》《此日不再得》,年二十四,登状元徐铎榜进士。

好学明理

中进士后,授予汀州司户参军。以病为由没有赴任,专心研究理学,著《列子解》。

元丰四年,杨时被授予徐州司法。后专门投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研习理学,与游酢、伊熔、谢良佐成为程门四大弟子。

程颐说:“杨君最会得容易。”程颢也说:“自信如此,谁能御之”杨时学成回归时,程颐目送他远去,曾感慨地说:“吾道南矣!”。元符年间,学者多从佛学,但杨时只衷心理学,所以程颢叹曰:“学者皆流于夷狄矣,惟有杨谢(显道)二君长进!”两年后,杨时赴徐州上任;同年八月,他完成《庄子解》的著述。

三十三岁时,听说老师明道先生去世,设灵位并于寝门大哭,作有哀辞(并序)。后来,丁继母忧。元v五年,杨时又因父亲杨殖去世,杨时回乡守制。

再学伊川

四十一岁时杨时投于程颢的弟弟程颐门下,到洛阳伊川书院学习。他对理学已有相当造诣;但是,他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勤奋好学。他与游酢“程门立雪”的故事成为尊师重道的佳话。程颐很为他们诚心求学的精神所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授。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杨时学成后回到南方继续潜心研究和传播程氏理学。他为了弄清楚张载《西铭》之理,专门写信向程颐请教。他在二程理学和朱熹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治理水患

绍圣元年,杨时赴浏阳上任。翌年夏末初秋,浏阳县出现严重旱灾,许多农民颗粒无收,纷纷外出逃荒。杨时立即赶写《上程漕书》、《上提举议差役顾钱书》,向上反映灾情,使朝廷及时拨给赈灾粮款,将官仓三千石稻谷迅速赈济灾民,缓解了灾民的苦难。绍圣四年浏阳连降暴雨,浏阳成了“水泽之国”,大片农田被淹。杨时《上州牧书》禀报浏阳受灾情况,请求拨粮钱赈灾和减免灾民赋庸调。

政和二年杨时又赴萧山任县令。当时萧山县城周围农田易旱易涝,连年受灾。乡民曾多次要求将低田蓄水为湖,以灌农田,但都未实现。杨时到任后,认真听取乡民的意见,率百姓筑湖。湖取名“湘湖”,成湖3万7千多亩,周围80余里,可以灌溉农田14万6千8百余亩;即使大旱之年仍然有过半农田可以得到灌溉;而且“湖中多产鱼鲜,又有莼菜,可炊以疗饥”。据《萧山县志》载:“政和二年,(杨时)为邑令,经理庶务,裁决如流。以民岁苦旱,开筑湘湖,以灌九乡,至今民赖其利。祀宦祠。”

不畏权贵

崇宁五年,杨时奉敕差充对读官,转授浙江余杭县知县。奸相蔡京借口“便民”,实际上是为其母筑坟圈地。杨时不畏权贵,坚决 其害民之举;并且揭露和批评蔡京专权、暴政虐民的罪行。

奸臣蔡京、童贯、朱勐、王鞴等为了迎合宋徽宗的奢侈荒*,大肆搜刮民间奇珍异宝,建龙德宫。仅朱勐主持的苏杭应奉局,用来运送奇花异石的船只就多达2400多艘。朱勐之流还乘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百姓怨声载道。杨时对他们的行径深恶痛绝。他在《余杭见闻》中,愤然写道:“今天下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州县官吏,莫不以欺诞为能事,而未有以救之!”“今天下非徒不从上令,而有司亦不自守成法。……其如法何?”他批评朝廷:“免夫之役,毒被海内,西城聚敛,东南花石,其害尤甚。前此盖尝罢之,诏墨未干,而花石供奉之舟已衔尾矣。今虽复早前令,而祸根不除,人谁信之?”

他主张“为政以德”,“爱人节用”,“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他还一再上疏恳请朝廷减轻农民赋税。

勇论朝政

宣和六年经张舜民推举,徽宗召杨时为秘书郎。

杨时上书《与执政论时事札子》,建言十件大事。他写道:“如今士大夫不敢对天下大事畅所欲言,不过是为了明哲保身而已。但他们不曾想过,天下动荡不安,岂能保全自身?”他从“慎令、茶法、盐法、转般、籴买、坑冶、边事、盗贼、择将、军制”十个方面分析朝廷一些政策的弊端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提出许多趋利避害的建议和措施。杨时提出不能只给流亡他乡之人免除赋税,还应对辛勤劳作的农民一视同仁,使他们也能得到实惠,从而信任朝廷,而不至于跟着抛弃土地,背井离乡,沦为盗贼,引起社会动荡。他主张放宽或废弃茶盐二法,以保证贸易自由,减轻百姓负担。他认为爱民就要民有常产,方可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杨时建议朝廷恢复以前做法,拨出一笔经费作为籴本,即定购粮储备金,年初预支给农民购买生产资料和维持平时生计,秋收后农民按额交粮,结算时从中扣除原发的预订金。这样,国家既能按时收粮入库,农民也从中得到便利,乐于耕种土地,不至于逃亡。但因当时奸臣当道,杨时的建议未被采纳。

力主抗金

杨时闻金军南侵,连上两疏,提出“严为守备”、“收人心为先”等建言。杨时不惧强权,公然斥责童贯:“为三路大帅,敌人侵疆,弃军以而归戮之有余罪,朝廷置之不问。故梁方平、何灌皆相继弃而遁。当正典刑以为臣子不忠之戒。”他斥责蔡京“用事二十余年蠹国害民,几危宗社,人所切齿。”建议罢黜投降派张邦昌,诛杀童贯,表现出非凡的见识和勇气。靖康元年,杨时先后任著作郎兼侍经筵、谏议大夫兼侍讲、国子监祭酒等职。时值金兵包围汴京,朝廷对战与和争论不休。

杨时抗金态度是坚决的。他提出立统帅、示纪律、一号令、攘夷狄、排和议等7项主张。他坚决反对割地求和的投降卖国政策,力主抗金,希望朝廷重用李纲等抗金重臣。可是,负责京都防务的主战派人物李纲却被罢官,激起开封军民的愤慨。陈东等太学生到宣德门前上书 。朝廷准备镇压民众。杨时挺身而出,为陈东等辩护说:“士民伏阙,诟骂大臣,发其隐慝,无所不至,出于一时忠愤,非有作乱之心,无足深罪。李邦彦首画遁逃之策,捐金割地,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虏言是听;此二人者,国人之所同弃也。”宋钦宗一意求和,依金人条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3镇。杨时上书,认为“朝廷割三镇三十州之地与之是欲助寇,而自攻也。”“河朔为朝廷重地,而三镇又河朔之要藩也,自周世宗迄太祖太宗百战要而后得之,一旦弃之,北庭使敌骑疾驱。”之后,他又上疏乞诛拥重兵坐视太原危急而不救的姚古,均未被采纳。

南宋建国后,杨时又上疏请除茶、盐二法,并且力陈对金国割地求和不可为。

致仕回乡

建炎二年,朝廷任命杨时为工部侍郎。杨时力辞不受,后改为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宵宫,赐对衣金带、紫金鱼袋。同年十一月,杨时回到镛州。建炎四年,杨时以年事已高为由请求告老。高宗封他为朝请大夫、仍龙图阁直学士,并赐他官绢200疋、白银300两,以养天年。杨时推辞说:“乞恩惠于八闽,山无米,地无租”。高宗准奏,“永为优免”。杨时回到家乡后,生活十分俭朴。吕聪在《问书册》中说:“(杨时)自京城辞官还乡后,视公(杨时)一饭,虽蔬食脆甘皆可于口,未尝有所择也;平生居处,虽敝庐优屋皆可以托宿,未尝有所羡而求安也。”

严明家风

杨时为了教育儿孙“俭以养德”,特立下这样的家规:“三餐饭蔬,不论脆甘酸苦,只要是可以吃的,就不可有所嗜好;衣服鞋帽,不论布料精细,只要合身,就不许挑挑拣拣;所处房屋,尽管简陋,只要还能居住,就应安居乐业,不要羡慕别人雕梁画栋;故山田园,先祖遗留,应该守其世业,不可增营地产,侵犯他人利益。”他还赋诗勉励儿孙:“敝裘千里北风寒,还忆箪瓢陋巷安;位重金多非所慕,直缘三釜慰亲欢。”他还谆谆告诫后学者:“富贵如浮云,苟得非所臧。贫贱岂吾羞,逐物乃自戕。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所逢义适然,未殊行与藏。”(杨时《书含云寺学者》)他晚年在故里仍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先后写成《三经义辨》、《日录辨》、《字说辨》等书。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杨时辞世,终年83岁,葬于将乐水南乌石山麓。宋朝赐“左大中大夫”,又赠“太师”“大中大夫”等封号,谥“文靖”,并在将乐龟山麓建有“龟山书院”“道南祠”,宋度宗赵构为书院题名,清圣祖玄烨题匾:“程氏正宗”。至今每年拜谒杨时陵墓的游人仍络绎不绝。

主要功绩

思想上 ,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他的著述颇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杨时还用《华严宗》、《易经》的内容来阐述他的哲学思想,并用孔孟的《大学》、《中庸》、《孟子》中“格物致知”诚“形色”、“天性”等概念来丰富、扩充自己的思想。对“理一分殊”“明镜”等学说有新的创见,还在自然观上,吸收了张载“气”的唯物主义学说。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罗从彦、李侗、朱熹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我国的古代哲学,特别是思辨哲学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流传到国外,在南朝鲜、日本的影响很大。

政治上 ,他在担任地方官吏时,所到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不忘”。在虔州任司法时(1098年),秉公办案,刚正不阿;在浏阳任知县时(1093年),积极上书朝廷,反映实情,赈济灾民;在余杭任知县时(1106年),顶住奸相蔡京借口“便民”实为其母筑坟的害民之举,在萧山任知县时(1112年)修筑湘湖,蓄水灌田。后人建祠堂、描画像祭祀他。杨时在朝廷任职时,不畏权势,据理直言,所言多卓有见识,所行不乏爱国之举。他以“弃军而归”“帅臣失败”为由,对贪生怕死的童贯“明正典刑”,他还上疏斥责奸相蔡京等人聚敛“花石纲”,以为此举有“误国之罪”,“其害尤甚”,要求朝廷废除之,并坚决反对割地求和的投降卖国政策,力主抗金,挽留抗金名将李纲,但杨时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愿明诏有司,条具祖宗之法,著为纲目……”甚至认为奸相蔡京所作所为是“继神宗为名,实扶王安石以图身利”,“今日之祸,安石启之”,要求“追夺(安石)王爵,毁去配享之像”,这表现了杨时复古、保守的一面。

人物评价

朱熹:孔颜道脉,程子箴规,先生之德,百世所师。

宋高宗:言正而行端,德闳而学粹。网罗百家,驰骋千古。辨邪说以正人心,推圣学以明大义。而陈疏义,足以扶国本于当时;注释经义,足以开来学于后世。

冯梦得:天地生儒自有真,先年五百坠文星。若非推步知端的,孰识龟山是降灵。

李纲:儒林仪表,国家栋梁,风云翰墨,锦绣文章,驾长虹于寥廓,听鸣凤于高岗。

文天祥:维我先生,天立作傅。七岁能诗、八岁能赋。五星聚奎,鼻祖为祖。毁弃三经,和议排阻。邹鲁鸿传,道南有补。

罗Z:剑水澄泓,龟山岌 O壬毓秀,金声玉色,南来道统,日月垂光。令仪令德,山高水长

董必武:东林讲学继龟山,高顾声名旧史传。景仰昔贤风节者,瞻楹履阈学弥坚。

个人作品 著作

《礼记解义》、《列子解》、《史论》、《周易解义》、《三经义辩》、《解字说》、《二程粹言》、《龟山集》

志铭

《父埴行述》《杨母朱氏墓志》《杨氏家谱序》《杨希旦文集序》

书信

《与许高老》《答傅子i》《与李提刑》

记文

《杨道真君洞记》《资圣院记》《含云寺真祠遗像记》《求仁斋记》

诗词

《离家作二首》《席上别蔡安礼》《含云寺书事六绝句》《重经乌石铺》《游玉华洞》

文学记载

《宋史三百三十四杨时传》元脱脱

《杨龟山先生行状》宋吕本中

《龟山先生墓志铭》宋胡安国

《龟山先生文靖杨公年谱》宋黄去疾

《文靖杨龟山先生年谱》清毛念恃

轶事典故

程门立雪

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你回家了)我的学说就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立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一同(跟从程颢)学习的人。之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此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家庭成员

父亲 :杨埴。

母亲 :陈氏。 继母 :廖氏

弟弟 :杨曦

妻子 :余氏

儿子 :杨迪、杨迥、杨通、杨适、杨造。

后世纪念

在闽北延平区水南街道玉地村,有杨龟山祠和杨时纪念馆。当地杨时后裔至今珍藏着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清圣祖玄烨帝赐御书“程氏正宗”祠额,1984年经北京故宫博物院鉴定,确认为传世真迹。

龟山故里始建于宋,后毁于火,仅存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所建明溪龙湖棂星门石牌坊、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建的德星坊石碑及“杨龟山故里”、“德配天地”、“倡道东南”等石碑和匾额。

作为一个被领养的孩子,发现自己的亲生父母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敏感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仔细地考虑自己的情况和感受,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对于我个人来说,如果我发现自己是被领养的,我会首先与我的养父母谈论这个问题,了解他们的意愿和看法。如果我的养父母愿意支持我去寻找亲生父母,我会开始搜寻亲生父母的线索,通过社交媒体、家谱、公共记录等方式来寻找。

我认为,对于一个被领养的孩子来说,了解自己的身世和根源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份和历史,并有助于我建立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此外,如果我的亲生父母仍然在世并愿意与我接触,我希望能够建立联系,以了解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然而,我也明白这可能是一个情感复杂和困难的过程。如果我的亲生父母不愿意与我接触,或者接触后关系并不融洽,这可能会对我产生负面影响,让我感到失落和心碎。因此,我会在做决定之前,认真权衡利弊,确保我做出的决定是最好的。

总之,作为一个被领养的孩子,发现自己的亲生父母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我认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感受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重要的是要尊重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并与周围的人保持坦诚和透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伦理政治型,以宗法、伦常为中心,以保证统治的稳定为目的。它突出表现为丧失自我以达到同社会的和谐统一,以求得社会的平衡与稳定,中国传统中的"我"或"人"是封建政治伦理规范中的人,也是政治伦常所允许存在的人。Vi

以族谱、祠堂、族长三者为核心,以族田为手段,形成宋明以来的宗族制度的族权,至清发展到极盛。谱系文化注重族权同政权的结合,族权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中国大一统的封建家长制宗法政权成了世界上最专制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传统使中国不是人民的国家,而只是一家一姓一人的国家。封建皇帝视天下为自己家庭里的私产,他们"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也'。"vii

但是,这种家庭式的专制政权经常扭曲了民族的性格,使人民数千年来不知民主为何物,甚至没有一点人身自由的要求,只知道为维护家长制的封建统治尽忠尽孝。古代四大发明的技术和科学思想传到西方,可以大量增殖西方资本家手中的财富和竞争力,而科学技术在中国却一点也不能增殖封建贵族官僚手中的权势。

古代小农经济的基础

小农经济形式是一种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经济形式,以单个家庭为基础来组织生产,始终是其不变的特点。这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地主制经济相结合,形成古代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由于处于自然经济阶段,它必然是分散的、孤立的和彼此互不关心的,有很强的自给性与生产技术经验上的保守封闭性。而正是这种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形式,一直以来成为我们社会的基本经济要素。

家族为生产组织的基本单位

首先,为了有效地长期照顾生长缓慢的农作物和胜任需要庞大劳力的耕作与生产,必须以家庭为单位,因为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任何人都难以单独务农为生。在这种经济形态下,家庭的重要性超过个人,家庭成为维持个人生存的主要工具。

在小农经济形态下,一家生计主要来自农耕,而农耕又是壮年男子的事,于是重男轻女的观念也就自然地形成了。

此外,由于家长握有较大的经济权力,其地位极为尊严因为他通常是主要劳动力,不仅是仅有的少量生产资料的支配者,而且是全部生产经营管理的指挥者,以及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传授者,这必然使家长在家庭中握有绝对权威。

这种经济组织和制度的负面效应

社区结构上血缘与地缘的合一,有着本能的反商品性。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都是这样附着在小片土地上周而复始地精耕细作,直到现代,手工生产的小农业仍然是中国的一个基本社会存在。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经济状况仍然比较落后。在许多地方,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落后性特征,即经济结构的超稳定性、经济关系的超封闭性、经济发展的超缓慢性和经济行为的被支配性。虽然实行生产责任制多年,但是还没有完全打破自然经济的模式,农业还是以手工劳动为主。尽管这种小农业一度采取了集体生产方式,但手工操作和基本上自产自销的状态并未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直接制约了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落后。可以说,我国至今仍未全然摆脱小农经济的固有轨道,而这正是宗族政治文化仍时有反复的重要原因。

http://wwwcapital-marketscn/zt/wmlt080127-8-4html

集团企业最早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高阶形式,一般是指通过资本投入、管理控制或家族关联等多种关联方式形成的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单位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有机联络即家谱的企业法人群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集团企业发展非常迅猛,截至2005年末,全国大型集团企业已达2845家,总资产超过20万亿元。在集团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竞相营销和积极拓展各类集团客户,开展战略合作,对集团的信贷投放不断增加,集团信用风险也不断暴露,银行在众多集团风险案件中遭受了重大资金损失和声誉损失。近期,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修改后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并再次预警集团客户资金链断裂风险。可见,国内银行加强集团风险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一、加快经营战略转型,形成业务特色和比较优势 国内银行要避免“羊群效应”的负面影响,必须尽快形成业务特色和比较优势,依靠业务特色获得可持续发展。第一,加快经营战略转型步伐。资产业务加快转向零售贷款、 信用卡、贸易融资业务,逐步降低企业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降低大企业大集团贷款在企业贷款中的比重;对于集团客户,应主动调整营销策略,以贷款产品为基础,积极发展现金管理、 企业年金、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特色产品,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而与集团形成相对稳固的合作关系,获取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第二,加快实施行业聚焦与信贷组合管理。行业聚焦与组合管理是商业银行预防行业风险和集团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手段,行业、客户、地区、业务是信贷组合的重要维度。国内银行要以客户信用评级、债项评级、RAROC等为基础手段,从全行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实施行业聚焦研究和股东价值导向的信贷组合管理,分享国民经济的发展成果。第三,加强资产业务创新。基于国内银行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加强资产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国内银行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客户财务管理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集团客户的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和资金统一结算、风险统一控制的内在要求,开发更多的金融工具和服务产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型银行”,避免只有传统信贷产品的被动局面。 二、健全集团风险管理机制,优化集团客户风险管理流程 搞好集团客户风险管理,必须建立配套的风险管理机制,国内银行要以集团统一授信工作为起点,尽快健全集团风险管理机制。首先,建立统一集中的集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总行对集团客户的集中管理与统一控制,拉直集团风险的报告路径。在总、分行设定集团风险管理团队,由具有丰富经验的风险经理担当。跨国、跨省 区、跨分行的集团客户由总行进行集中管理,分行内跨支行的集团客户由分行统一管理。直接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调查、信用评级、统一授信、授信操作、贷后检查、五级分类、风险监控、风险预警、不良催收等全部信贷活动。其次,明确集团风险的管理主线和工具。管理主线就是要弄清关联关系、关联交易与关联互保,解决资讯不对称;管理工具就是要充分发挥信用评级、风险限额、用途监控的作用。第三,完善利益分配和协调管理机制。在集团风险管理中,应按照“风险、收益和成本相匹配”的原则协调主办行与协办行的利益分配。凡是由总行集中管理、分行具体经办业务的集团客户,分行按业务量和风险度获取收益、承担经济资本、计提拨备外,应按照授信比例承担总行管理成本。第四,优化集团客户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过程本质上是资讯管理。集团管理始于单户管理,但又有别于单户管理,其风险具有系统性、隐蔽性、破坏性强的特点,所以,集团风险管理流程应特别突出资讯收集、额度监控、贷后管理、资讯维护等环节。

三、加强关联交易和关联行为分析,建立集团客户发现机制 切实弄清集团的关联关系,有效掌握关联交易的实质和影响,才能从根本上搞好集团风险管理。首先,要加强贷前调查,提高调查水平,严把集团客户关联关系关。除了完成单户企业的信贷调查和信用评级外,还应深入调查集团的股权架构、主要行业状况、市场份额、银行融资和区域分布情况,弄清集团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正确列出集团家谱,客观地提出集团信贷调查报告。在客户评级中,关联客户评级应不高于集团公司评级。如协办行发现集团某一子公司有特殊风险,应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主办行,并对子公司评级作相应调整。其次,积极探索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的识别方法。通过集团业务经营和资金往来的关联程度、公司标识的统一程度以及集团成员对外投资和接受投资等情况,了解和掌握集团的家谱和管理方式。注重从控制投资、被控制被投资关系、交易往来及定价政策发现关联关系。对于没有表面控制关系的,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确定关联关系,有共同的所有者、控制者、管理层的企业也应视同集团管理。加强关联互保分析,分析关联互保的背景、总量和结构,确定关联互保的风险程度。第三,建立集团客户发现生成机制。一定程度上,集团客户的发现机制是银行集团风险管理的先导。国内银行应建立集团资讯集中维护机制,改变目前的分散方式,具体可以由基层行提供集团客户资讯,总、分行设集团风险经理集中录入。 四、科学设定集团风险限额,防止过度授信发生 要有效避免过度授信“垒大户”,国内银行必须强化理性竞争、审慎授信的风险观念,加强同业交流与合作,探索有效的方法,科学设定和管理集团风险限额。第一,建立集团风险限额确定机制。集团风险限额必须与其经营规模、财务状况、负债结构与现金流量相匹配。如根据信用评级和债项结构确定风险限额;根据集团主营收入、净利润、现金流状况确定风险限额;根据集团净资产、负债率和负债结构确定风险限额,以及综合各种方法进行确定。其次,区别设定和使用集团风险限额。对于紧密型集团,要集中授信、分散使用,先以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集团净资产规模和年度营业收入规模、经营性现金流量、负债结构及对应的偿债能力,确定集团风险限额。然后再考虑集团内单一客户的独立偿债能力、贷款串用风险、关联担保能力风险以及风险的传染性,审慎确定集团内主要成员的风险限额。对于松散型集团,则要分散授信、汇总管理。先分别测算集团成员企业的最高授信额度,再汇总测算集团整体的风险限额。第三,完善分支行和客户经理的绩效 考核机制。减少贷款规模在考核中的占比,突出风险价值导向考核,通过考核机制的完善,促进理性、审慎风险文化落地生根,促进主办行、协办行积极参与集团风险全过程。 五、强化信贷资金用途管理与还款来源监测 首先,密切关注集团投资行为。银行贷款应主要支援集团核心业务、核心专案、核心资产的流动资金需要,避免与高成长、高资本运作、处于高投资期的集团发生授信业务;突出支援平稳增长、专注主业、适度投资的集团,坚持流动资金不用于集团专案投资与并购支出。贷款发放后,要及时进行资金用途和流向管理,掌握集团核心现金流,确保第一还款来源的充分性。其次,要合理安排集团的资产业务品种。品种安排必须与集团真实需求相匹配,中长期贷款对应专案建设或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避免短贷长占。对流动资金贷款进行分类管理,区分铺底性和临时性的需求。第三,贷款用途纳入合同条款管理。设定预防性条款,如资讯披露与告知、资产转让限制、财务比例限制、关联交易限制、利润分配、交叉违约等条款,确保集团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第四,加强集团账户资金流监测分析。将银行的信贷系统与会计系统进行对接,通过技术手段监测集团账户资金进出,跟踪信贷资金流向,监测其是否按合同使用,分析其真实还款来源。对存在异动流向的,及时采取措施。 六、加强集团客户风险预警和贷后管理,完善IT支援系统 有效避免集团信用风险“见光死”,必须加强风险预警和贷后管理,并借助IT系统支援。一是加快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特别是集团风险预警。国内银行要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开发风险预警模型,建设集团风险资料库,通过关键指标提前预警风险,及时做好风险评价,建立不良集团“黑名单”制度,前移风险管理措施。将集团的经营性现金流、关联公司账户资金进出作为财务预警重点;将关联资讯、关联交易和关联担保作为非财务预警重点。二是充实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强化集团贷后管理。集团的风险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落实风险预警要靠到位的贷后管理,这就需要一批专业人才,将集团作为“一个债务人”进行集中管理,严密监控集团的重大体制变化、经营财务状况、重大投资活动、核心资产变动、社会与法律活动,严密监控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活动、大额资金往来、资本市场举措,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等。针对集团客户不同的信用评级和债项评级,采取不同的贷后检查频率和检查方式,并将检查发现的重大变化情况及时录入信贷系统。三是完善集团风险管理资讯系统。系统应包括集团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关联担保等资讯,以及集团风险管理中生成的评级资讯、调查报告、检查报告、风险预警等资讯,至少应实现以下目标:随时可列出每个集团所属企业清单,可以展示集团“家谱”;随时可给出每个集团所属企业在银行的每笔贷款;可以给每个集团所有企业设定最高信用限额。

修缮祠堂的意义

修缮祠堂的意义,华夏五千年,在这悠久的历史里,有很多的人的家族里都会有祖辈们传承下来的东西是让我们铭记的,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以下是关于修缮祠堂的意义。

修缮祠堂的意义1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漂泊多远,游子们最是关心的,甚至是魂牵梦绕都是这样的一句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的根在何处。”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凝聚力。

宗祠是是一个家族的精神中心、信仰中心、祭拜典仪、会议联谊、一切活动的中心所在、我们的精神信仰所在。宗祠文化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一向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外国人,一切不友好的外国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缺乏信仰,缺乏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是短命的。我认为我们中华民族是不缺信仰的,是有坚定信仰的民族。

我们的信仰不是神、不是鬼、不是耶稣、不是释迦摩尼,是实实在在的人,是我们的祖先,正因为这种信仰,使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延续数千年从来都没有间断,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可以和我们的国家相比,和我们的民族相比。5000年香火不断,5000年蔓延生息,5000年自立于世界之林。

宗祠成为一个家族传承的核心集聚地,代表一种信仰、一种传承、一种文化。

祠堂具有凝聚宗族、祭祀、联宗与收宗、推广文教以及文化职能(公益性)等功能。在祠堂宗亲聚会议事,饮水思源,缅怀祖先业绩,颂扬祖先恩德,思祖之情融于佳酿,崇祖观念进一步得到强化。

过去祠堂多为办学、学校之用途。如解放前和建国初期,安徽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赵家祠堂就是一个从小学到中学的'完全学校。

旧时,宗族管理日常管理中,修族谱也是宗族管理重要任务。修族谱,记录宗族中的所有男女人丁目录,做到综文献,溯源流,知根本,辨主支,明世系,秩昭穆,述宗风,敦亲情,扬先德,志现状。

正如孙中山论族谱所述:“《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展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民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加以利用。”“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家。”

如今,我们从祠堂内的堂匾、对联以及历代宗亲的世系表和家乘族谱等,可以了解到该族姓人和后人,了解族姓的产生、发展,以及筚路蓝缕的艰苦历程。

修缮祠堂的意义2

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士大夫不得建宗庙。到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倡家族祠堂,即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四龛祠堂。

在中国传统的儒教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项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人人皆有的姓氏,以血缘文化形式记录着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并以不断的连续性,强大的凝聚力,对民族融合,国家统一发挥着特殊作用。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宗祠文化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祠文化的保护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宗祠文化的研究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兴趣。那么修缮宗祠自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

随着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海外中华儿女认祖归宗的期盼,大量古宗祠被复兴,族谱被续写,海外华侨华裔则不断翻新旧宗祠,团结家门。

可以说,宗祠建筑是文化空间的重要类型,宗祠建筑不单只是凸显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美,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装饰的艺术美,祠堂楹联、匾额等蕴含中国传统祭祀礼俗与道德伦理的社会美,更是具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属性。当下的宗祠早已没有了过去宗法制度的负面影响,更多是寻根问祖、祭拜祖先、勉励后人、互帮互助等积极效应。

正是因为越来越多海外侨胞以及本土人民寻根问祖,才会让修缮祠堂逐渐多了起来,但保护祠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算修缮好的祠堂,还会面临天灾人祸,就如2019年的巴黎圣母院一样,被火灾毁坏。

因此,将宗祠数字化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手段,宗祠的数字化保护成果是实现宗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保存手段的途径之一。

利用现今的技术实现宗祠保护,不单只是保护了宗祠,还传播了宗祠文化。

2020年初的疫情,也让全国各地的艺术馆、博物馆等科普重镇被迫闭馆,甚至各大高校毕业展也转向了线上开展。相比线下科普场所的惨淡,线上2000余项展览却欣欣向荣,百花齐放。360度全息影像、AI、5G+VR等多媒介技术通过互联网架起观众与馆内的桥梁,也推动着传统陈列展示向多元互动展示的转变。

VR宗祠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宗祠文化,而VR宗祠可以让身在远方的宗亲也参观到自己的祠堂,和其他宗亲交流、了解。

甚至可以开发结合中国宗祠文化定制的宗祠趣味知识游戏,线上祭祀H5和设计潮流的文创产品,用年轻的视角让宗祠建筑活起来,重塑生机,为用户构建一个符合新中式审美的生活场景。

无论是修缮宗祠还是编修族谱,都是在为自己的姓氏文化作出了一分力,为传播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修缮祠堂的意义3

一、祠堂的由来

祠堂起源与始祖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汉代正式出现祠堂的名称。

宗族通过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来体现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则,显示宗族至尊的特权。祠堂也就成为宗族祭祀的圣地,它象征着宗族的团结。也有人祠堂理解为死去祖先的家,神灵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阴灵的场所。

凡祀帝王先师的祠宗庙,而祀公侯、先贤的称为祠,这些宗祠均为官庙公祠。只有宗族为先祖所建的祠庙,才是通常真正意义上的祠堂。

每姓必建祠堂,必安显祖,名门大族还建多处祠堂。如:杨、顾、朱、王等姓氏,又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别。较多的祠堂附近,就是他们的祠田、祠产。

二、祠堂的构成和分布

(一)祠堂建筑:它是全族祭祀的场所,是用来对族众进行尊祖敬宗为主题的礼仪宣教的所在,重在精神上教化族人。

(二)祠田族产,是全族的公产,大多由族内各界人士募捐义赠,也有的是族内某人的遗产或贤达受封爵、赏赐田产的一部分,祠田多寡不一,无锡地区有些宗族富甲一方,祠田广达数千亩之多,它主要用途之一是用来赈灾恤族、救济本族贫苦族人,它是古代社会福利保障的一种初级形式,重在从物质经济上团聚族人。

(三)宗谱、家谱、家乘等谱牒文献的编修。宗谱最直接反映该宗族及其成员的历史,它是通过对该宗族的祠堂组织、职能机构、血缘、世系、祭祀活动、宗规家训、宗族田产、恤义学等基本内容,作多方面的完整历史记载,使同族人明根论辈重在维系族众的血缘联系。

【历史高手注意】请您为我分析此题!

  北朝士族大部南渡,剩下的也受到胡人严重打击,南朝东晋后士族也衰落了。下面的两篇文章揭示了士族衰落的原因:  一、五胡乱华时的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