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氏家谱辈分怎么排?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鲁氏家谱辈分怎么排?,第1张

鲁(Lǔ )姓源出有二,一说出自姬姓,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后,以国名为氏;一说出自其他民族改姓而来。 古时的鲁国,拥有较大的封地,包括现在的山东滋县及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公元前二五六年,鲁为楚所灭,子孙被迫迁居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后此地被齐国所占,鲁姓开始在山东大地缓慢繁衍。现在大多分布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港区壮岗镇居多。1、郡望 扶风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晋移治池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北魏移治好畴(今陕西省乾县东)。 新蔡郡:即今河南省新蔡。蔡国自蔡迁此,故名。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在今天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北齐改广宁郡。 2、堂号 三异堂:源出东汉宰相鲁恭,鲁恭以德化为治,天下出现三异:“虫不入境、野鸟化为家禽、童子有仁心。” 鲁姓的主要堂号有:“琴书堂”、“扶风堂”、“敦厚堂”、“五经堂”、“孝思堂”等。 古时的鲁国,拥有较大的封地,包括现在的山东滋县及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公元前二五六年,鲁为楚所灭,子孙被迫迁居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后此地被齐国所占,鲁姓开始在山东大地缓慢繁衍。如战国末期的著名学者鲁仲连即为齐国人,后义不仕秦。秦汉之际,鲁姓开始向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关中迁徙。王莽篡权时,有扶风平陵人鲁匡在朝中任职,号为“智囊”,其子在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其孙鲁恭为东汉名相,恭之弟鲁丕任侍中高职,由于此支扶风鲁姓历代显贵,族大人众,于是形成了鲁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扶风郡。东汉中期以后,鲁姓开始向河南新蔡一带迁衍,后昌盛壮大为鲁姓新蔡郡望。并以新蔡为中心,向安徽、江苏的北部缓慢迁衍。东汉末年,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定远)人鲁肃为避战乱,举 鲁国故城家先迁曲阿,后渡江定居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其子鲁淑,孙鲁睦均为将于东吴,三家归晋后,子孙散居江南各处。西晋时,著名学者鲁胜为代郡(今山西省阳高)人,鲁褒为南阳人。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至隋唐以前,鲁姓已广布江东一带。唐代前期,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鲁姓得以平稳发展,除继续繁衍播迁于江南一带外,在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都得以发展。宋元之际,居江苏、江西、安徽、浙江一带的鲁姓为避兵火南迁入闽粤,西迁入湖广。元末起义军四起,后为争皇权互相攻伐,致使两江、两湖、两河、皖鲁之地成为杀人战场,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形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之凄凉景象。于是明初洪武年间,鲁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北京、天津、江苏、湖南等地。清中叶以前,山东鲁姓发展迅速,并随闯关东之风潮到东北谋生,亦有临海之鲁姓赴台,进而播迁海外。如今,鲁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安徽之鲁姓为多,上述两省之鲁姓约占全国汉族鲁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分布聚集地:山东省临沂市临港区壮岗镇居多。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归义乡(现属郯城镇)鲁庄村,山南头村,团山村,穆格寨村居多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西坡村 (鲁建刚) 甘肃省西和县何坝乡安家峪村居多 (鲁双喜)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起源:我苗氏先祖苗公讳畅为我苗氏族人恭称为"始世祖"始世祖自大清康熙年间由苗庄寺迁徙至泌阳西北八里安居,建庄曰"苗楼"买鲁姓三个庄土地四十余顷,至第五世,分拆而居长门居苗楼、小苗庄,次门居居老苗庄等处,至仿相传十五世左右,三百二十余年,繁衍族人一千五百余口,二百余户。因年深日久,原宗谱字辈将尽,后人起名随无谱可依,更恐后世子孙,族大分离,各地而居,来往不便、宗牌混乱、老少颠称、不成体统。因经各村众族人协商公议重修家谱。我族十一世有一人,名苗中宪,字法章,年逾八旬,愿劳重修、增补其家谱,以为后世子孙永远字牌就纹,不乱顺序,今人记载,明证流芳。

前单传四世,自 金含天庆 四辈,后续 忠恕立基 典常致用 八辈,本次重修续增 瑞增露润 恭厚仁义 春广潮俊 经纬泉周 一十六辈。止在公元二零零四年三月。

公元二零零一年,农历己巳年三月十二日清明节,我苗氏公议通过:立碑唱戏、续家族谱书、增续字辈。执事人员名单如左(原文为竖排文字):

编辑:中宪 鉴证:中章 恕敏 管帐:中方 现金:新坡 出纳:立贵 经手:恕川 恕刚 恕珍 新禄 基明 远祖始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五四七年,在若敖之乱中,楚国大夫伯芬因罪被杀,其子贲皇逃到晋国后,受到晋国的优待,受封于苗邑(今河南济源县西),

贲皇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苗姓是楚国王族的后代,因此,苗姓起源于楚国王族之姓。苗姓起源于芈姓。发展和演变:苗姓在浙江东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东阳望。现今苗姓大都分布在河南山东两地优以河南省台前县候庙镇苗口村人气较旺!后人有1000余人

起源主要有四:①源于芈姓,以地名命姓,始祖伯棼。据《风俗通义》、《左传》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大夫伯棼因罪被杀,其儿子贲皇逃亡到晋国,受到晋国君主的礼遇,令其食采于苗地(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南),所以又叫苗贲皇。贲皇也为晋国出了不少力。有一年,晋国和楚国在鄢陵大战,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有恐惧之心。贲皇便告诉晋君说:“楚国的精兵都在中军,只要先攻被其左右两军,再乘胜合攻中军,就可以打败楚军。”晋君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取得了胜利。晋君非常器重他。他的后代以地名为姓,遂成苗氏。因此,也有人认为,贲皇才是苗姓的始祖。②据《姓氏五书注》所载,相传上古有名医曰苗父,苗姓当始于此。④出自回族苗姓,源自明朝皇帝朱元漳的赐姓。据《赛典赤家谱》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征平西夏,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蜜(密)征调。以名为姓。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曰闪、曰者、曰白、曰苗……,”苗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海南沿海及青海等地。④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如百济(朝鲜古国)大姓有苗姓;清满洲人有苗姓,世居沈阳;拉祜族黑苦聪人阿沙普氏,汉姓为苗;今满、彝、畲、蒙古、维吾尔、东乡、回等民族均有苗姓。

始祖:苗贲皇。

迁徙:

苗贲皇的苗邑,据考就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现在该地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的遗址。苗姓最初的发源地,当然也该在个地方。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战国后期,秦国穷兵黩武,中原是其扩张的第一个目标,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苗姓上党郡望和济阴郡望。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国师苗讠斤,刘秀时代的父城(今河南宝丰)长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汉末的苗祀,尤可一提的东汉时东阿侯苗光,史书称其保全了封邑,则表示苗光子孙落籍于今山东东阿。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东阳郡。当然,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苗姓主要还是昌盛于上党、济阴二郡,如苗姓历史上唯一一位宰相苗晋卿便是上党壶关人。唐代中后期,有陕西之苗姓为避国都附近纷扰不断的战乱,迁居今甘肃、宁夏一带。两宋之际,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为主源,散布之地更广,尤其在宋赵王室偏安江南后,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需要指出的是,繁衍于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苗姓依旧名人不断,竞现于史。明初,山西苗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甘肃、江苏、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苗姓已分布于全国大多数地方,并有渡海赴台者。清中叶以后,伴随闯关东的风潮,有冀鲁豫地之苗姓入迁东三省。如今,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甘肃、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苗姓约占全国汉族苗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目前苗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五十四位。

郡望:

东阳郡 吴宝鼎元年(266)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金华。隋开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故城区有婺城之称,后历为州、路、府治和专署驻地。

堂号:

惠化堂 源自唐代潞州壶关人苗晋卿事。唐李固的《幽闲鼓吹》中,曾记苗晋卿一事。苗公落第归乡,途中遇一老人,自称知未来事。苗公于是问道:“我应举已久,有一第之分吗?”老人答道:“何止此,大有来头,只管再问。”苗公道:“我久困于贫变,但求一郡守,能够得到吗?”老人道:“更向上。”苗公问:“那么按察使呢?”老人道:“更向上。”苗公惊异,再问:“为将为相吗?”老人答道:“更向上。”苗公发怒,说:“将相更向上,难道能作天子?”老人笑道:“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苗公以为事属怪诞,惊出一头汗。后来苗公果然出将入相,唐德宗驾崩,苗公以首辅居摄政三日,应了老人“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的预言。苗氏堂号“惠化堂”由此而来。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东阳。②自立堂号:余庆等。

字辈:

河南睢县苗氏辈分排行:忠孝传家久,勤俭绍业远,守成克永茂,崇学方荣显,建国先立志,金光照华汉。

山东日照莒县苗氏字辈:福起溪永兴,本传世继衡。承德繁玉广,乾元亨利贞。

名人:

苗欣(?—23)西汉末新莽时人。王莽代汉,拟大伐匈奴。始建国二年(10),他被任为五威将军,与王况率兵出五原,屯于边郡。后封利苗男,天凤元年(14),任大司马。次年,左迁司命。地皇四年(23),刘歆自杀,代歆为国师。绿林军攻入长安,他与王莽俱退守宫中渐台,战败被杀。

苗海潮,隋末东南地区农民起义领袖。下邳(今江苏邳县东)人。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聚众起义,不久并入杜伏威部,在江淮一带抗击隋军。十三年,攻占永嘉(今浙江温州)。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降唐。

苗晋卿(684-765),唐大臣。字元辅,上党壶关(今山西长治)人。祖袭夔,不仕;父殆庶,官至绛州龙门丞,早卒。晋卿好学,第进士,开元七年登文辞雅丽科第二名。初调修武尉,转奉先、万年尉,迁金州刺史,入为监察御史、侍御史,历度支、兵、吏三部员外郎。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二十四年拜中书舍人,二十六年以本官兼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十九年任吏部侍郎;天宝二年出为安康郡太守,岁余转魏郡太守,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五载改河东太守,兼河东采访使。徙扶风郡太守。入为东京留守,宪部尚书。十四载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至德二载肃宗召至凤翔,拜左相;两京收复后,又改侍中。乾元二年,册为太保。卒,初谥懿献,后改谥文贞。工文善诗,王维谓其“时人以为鲍参军、谢吏部为更生云”。今存诗一首,文六篇。

苗发(-约785),唐诗人。潞州壶关(今属山西)人。宰相苗晋卿子。弱冠入仕,初为乐平县令。大历前期为朝散大夫、秘书丞,封龙门县开国男,升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又曾任驾部员外郎。工诗,与李嘉佑、李端、司空曙、卢纶、钱起、耿湋、李益、秦系等交游唱酬,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作品多佚。《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

苗授(1029-1095),北宋将领。字授之,潞州(今山西长治)人。少从胡翼之学,补国子生。以荫累迁供备库副使。从王韶取镇洮为先锋,克珂诺城,尽取河湟之地。败鬼章有功,知河州。破羌人于露骨山,俘大酋长冷鸡朴,羌族十万多帐归附,威震洮西。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徙知熙州。元丰中,攻西夏,城兰州,转战千里。元佑三年(1088)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知潞州。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庄敏。

苗履,北宋将领。潞州(今山西长治)人,苗授子。少从军,历熙、延、渭、秦四路钤辖,知镇戎军。元符初,知兰州,与姚雄合兵讨峗羌。焚其族帐而还。累进天武都指挥使卒。

苗傅(-1129),南宋将领。潞州上党(山西长治)人。高宗初以统制官护卫隆佑太后南渡。建炎三年(1129)高宗幸杭州。嫉王渊骤擢,忿宦官恣横,与刘正彦激杭军兵变。《宋史》称“苗傅不负国,止为天下除害”。杀王渊及宦官康履,迫高宗逊位三岁太子,由隆佑太后听政。勤王兵至,败流建阳被俘,与正彦同被处死。

苗再成,南宋名宦,抗元三杰之一。历官真州安抚使、濠州团练使、真州知州,慷慨有大志。德佑元年(1275年)守真州,与文天祥定计抗元。元军猛攻,誓曰:“我苗再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城陷而落入敌兵之手却英勇不屈而死。

苗衷(1381-1460),明英宗、代宗时大学士,正统十年至景泰元年(1445-1450)任此职。字公彝,凤阳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永乐朝进士,擢翰林院编修,屡典文衡,预修实录。英宗即位,开经筵,杨士奇荐苗衷为侍读学士。正统十年(1445)以侍读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历升兵部尚书致仕。衷学术醇正,为士林推重。有《史阁记闻》、《归田录》行世。卒谥文康。

苗夔(1783-1859),清学者。字先麓,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不好制度之文,专究六书形声之学。曾得顾炎武《音学五书》,慕之弥笃。精于《说文》,认为此书多有为后人妄删或附益者,乃撰《说文声订》。治《毛诗》,以齐,鲁、韩三家相证,作《毛诗韵订》。又曾广集群经之韵,编成《说文声读表》,晚年考据金石,兼及陶器。另著《说文声读考》、《经存韵补正》、《经韵钩沉》等,均未刊。

苗沛霖(-1863),太平天国叛将。字雨三。安徽凤台人。秀才出身,原为塾师。1856年在乡办团练,与捻军作战。后势力日盛,裁留两淮钱粮税收及厘金,控制凤台周围数十州县,割据称雄。次年投靠清将胜保,后随袁甲三在宿州等地围攻捻军、官至道员。1860年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将翁同书、傅振邦、袁甲三等部清军驱逐安徽。1861年举兵抗清,被太平天国封为奏王,1862年暗中降清,诱捕英王陈玉成献胜保。旋又举兵反清。1863年,在安徽蒙城败于僧格林沁,为部下所杀。

其他苗姓名人有春秋晋谋士苗贲皇;宋大臣苗训;清诗人苗泉等。近当代苗姓名人有农学家苗春生,乡镇企业家苗锐,民族文学作者苗青,作家苗秀、苗芒、苗歌,诗人苗得雨,篮球运动员苗波等。

剑桥中国史 01 秦汉 第3章 王莽,汉之中兴,后汉

王莽的统治(公元9-23年)

由于缺乏材料,世人只知道王莽之治的主要概况,这就是他的政策引起

很多争论和误解的原因。公元7、9、10、14年,他下令发行新面值的货币。

第一次和最后两次的发行等于降低了货币的成色。公元7年,侯和低级的贵

族必须把他们所藏的全部黄金换成低于其全部价值的钱币。公元9年,官僚

机器被改组,并且采用新官衔。公元14年,又对地方组织的名称作了变动,

郡县的名称也全部更改。①私人奴隶的买卖在公元9年被禁止。同年,政府试

图进行土地改革,根据改革规定,所有壮丁将分配到标准面积的土地。拥有

多于规定的土地的家庭要把余地分给少地的亲戚和邻居。不准出售土地。

公元10年,政府下令对酿酒、盐和铁器的交易以及对铸币和山泽地的收入实

行国家垄断。此外,政府在低价时购进,高价时售出,以稳定粮、布、丝等

必需品的市场。为此,在五个重要城市设立官仓。公元17年,政府重申了专

卖事业和稳定价格的计划。公元10年以后,对猎人、渔民、养蚕人、工匠、

专业人员和商人的收入开征什一税。最后在公元16年,政府颁布条令,规定

在歉收年官俸应比照收成情况相应减少。②

怎样解释王莽的这些政策呢?胡适提出了一种赞赏他的意见,称王莽是

社会主义者、空想家和无私的统治者,他的失败是因为这样的人过早地在中

国出现。①美国学者德效骞则接受了班固的有派性的批判。他断言王莽不过是

一个聪明的阴谋家,他依次与所有阶级为敌,于是迸发了最后使他丧命的一

切力量。②克莱德·萨金特认为,前汉气数已尽,中国需要一个王莽。但是由

于鲁莽地推行他的思想,他得罪了所有的人,引起了反抗,结果使他毁灭。③

除了胡适的浪漫主义的和非历史性的解释外,学者们一致对王莽持总的否定

态度,认为他自食其果。

这个观点的缺点是它的目光短浅。王莽的政策是在狭隘和孤立的情况下

进行研究的,当时易受历史编纂学和班固对篡位者的敌对态度的影响。为了

进行更好的剖析,人们必须站得高一些,在前汉和后汉政策的广泛的背景下

看待王莽的施政。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这些措施是否不同寻常的问题。

降低货币成色在中国历史上并非创举。武帝从公元前119年起就已采取

这个措施,甚至采用皮革钱,但并没有毁了国家。④王莽的货币政策是面值越

高的货币,重量减得越多。这就使政府更容易满足对金属的需求,还便于巨

额运送。即使新面额的钱会引起不信任,但其影响一定是有限的。占人口大

多数的农民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货币。商人和士绅们可以用小额的钱交易,

小额钱的币值和金属价值几乎是一致的,他们可以向土地投资以保护其资本。

------------------------------------------------------------------------------------------------------------------------------------------------------------------------------------------

①《汉书》中记载此事的段落特别含糊。关于官衔和名称的改变,见《汉书》卷九九中,第4103页以下、

4136页以下(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269和第341页以下)。郡县采用的名称收于《汉书》

卷二八这些单位各个条目中。

①胡适:《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王莽》,载《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分会会刊》,59(1928),第218-

230页。

②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98页以下。关于班固的意见,见《汉书》卷九九下,第4194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470页以下)。

③萨金特:《王莽》。

④见本书第10章《币制的改革》中关于王莽使用白鹿皮钱和改革的情况。

------------------------------------------------------------------------------------------------------------------------------------------------------------------------------------------

禁止私藏黄金不过是试图使王以下的汉朝贵族贫困化的一个行动。汉贵

族一旦在公元10年被贬黜,黄金又准许流通。

王莽并非第一个改变官衔或郡县名称的皇帝。公元前144年,当七国之

乱后政府改组时,前汉已采用新的官名。公元前104年,当修改历法并认为

一个新时代开始时,它再次改变官衔。①

禁止买卖私人奴隶对社会的影响甚小。这个禁令无疑可以设法逃避,所

以无论如何也在公元12年被取消了。②土地改革已被热烈地提倡了几个世纪。③

王莽的措施显然是均田制的前身;均田制后来在公元485年被北魏所采用,

唐朝继续实行到8世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王莽的土地改革虽然用意良

好,但不可行,它在公元12年也被取消。

约在公元前119年,武帝设国家盐铁专卖,随之在公元前98年,又对酿

酒业实行专卖。④对酒的专卖于公元前81年被取消,但是对盐铁的专卖,除

公元前44至前41年这几年外,一直维持到前汉垮台为止。后汉恢复了盐铁

专卖。公元前112年,铸币已成为政府的垄断事业,它一直维持到前汉结束。

后汉继续实行。在前汉和后汉时期,山泽的收入是皇帝独占的,由渔民、猎

人和樵夫缴给皇帝私囊的税组成。公元前110年法定的平价计划一直实行到

前汉结束,后汉在公元62年重新实行。除了王莽重新实行的酒类专卖这一例

外之外,可以说王莽的专卖事业与前汉和后汉的完全一样。公元22年取消一

切专卖事业的事实并不意味着它们已经失败了,而是因为在内战期间无法实

行。⑤

公元前119年,武帝已向商人和工匠征税,税率分别是他们资本的95%

和475%。虽然王莽可能向稍多的行业征税,但税赋因根据收入征收,因此

比武帝时按资本征收的税负担要轻一些。

在歉收时期减官俸的做法在王莽以前就有。这种命令可见于公元前70

年的记载(在得人心的汉宣帝时期),后汉也随之采取类似的做法。王莽不

过采用了更系统的措施罢了。①

经过这一比较,所出现的实际情况是明确无误的。王莽不是一个标新立

异者。除了土地改革和限制奴隶制的短命的尝试外,他的重大政策是前汉实

践的直接继续。这意味着班固对王莽的指责缺乏根据。这些指责是歪曲一个

人的手法,出于政治和哲学的原因,他必须被描述为无能的和道德低下的人。

班固的记载中关于王莽对待国境内外非汉族民族的政策也同样有偏见,需要

正一正视听。公元12年在今贵州的牂柯郡的土著部落杀死了汉的郡守。两年

后,即公元14年,益州郡(今云南)的土著部落造反。②班固坚决认为,由于

王莽把土著的王贬为侯,他本人引起了这场叛乱,并且他无力应付这一

------------------------------------------------------------------------------------------------------------------------------------------------------------------------------------------

①《汉书》卷十九上关于官员的各个条目提供了变动的详细情况。

②《汉书》卷九九中,第4130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24-325页);韦慕庭:《西

汉的奴隶制》(芝加哥,1943),第457页。

③关于西汉限制土地的情况,见本书第10章《农村社会结构》;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

267页。

④见本书第10章《国家专营和商业控制》。

①关于各种官俸,见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剑桥,1980),第125页以下。

②《汉书》卷九九中;第4139、4230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25、348页)。

------------------------------------------------------------------------------------------------------------------------------------------------------------------------------------------

危急的局面。实际上,西南的动荡在中国人征服那个地区时就已经开始了。

武帝为了建设一条通往缅甸的商路,在公元前111年把贵州地区并入帝国,

公元前109年接着又并入了云南。但中国人还没有强大得足以摧毁部落

组织,被迫承认地方的酋长。土著们在公元前105年、前84至前82年和前

27年几次起来反抗。显然公元12年的骚乱和公元14年的起事是这类事件的

一部分,而不是对王莽丧失理智的政策的反应。此外,他成功地处理了公元

14年的起事。虽然《汉书》忽视了这个事实,但《后汉书·西南夷》却记载

王莽任命了益州的新郡守,此人逐步平定了这块领土。①

在北方,中国与匈奴大帝国毗邻,后者是统治今外蒙古和内蒙古的部落

联合体。在公元前51年以前,中国人和匈奴的关系通常是敌对的,但在那一

年双方缔结了和约。呼韩邪单于--两个对立的匈奴单于之一--采取了前所未

有的行动,亲自访问长安,当时中国的君主明智地把他作为平等的人对待。②

他在公元前49年和前33年又进行了访问,他的继承者在公元前25年和前1年

前来汉廷。王莽被指责破坏了这些友好关系。

在古史记载中,自公元前51年起的一切事件都被说成是对匈奴的屈服。

近代的学者也持这一观点。班固不能承认中国皇帝和一个异族统治者之间的

平等关系。他不能摆脱他自己一套程式化的词汇和信仰,即中国的文化优越

性意味着它在道德方面处于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天子则高居于顶点。这

只能使他把外国统治者的来访描述为臣民对其君主的朝拜。的确,中国的皇

帝没有回访,匈奴送来人质,而中国人则没有。③但是,如果把感情和历史编

写手法的因素搁置一边,就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人并未控制住匈奴。出现一

段和平和恢复时期应该说对匈奴是合适的。他们一度停止了袭扰,并称他们

的行动是“保护中国的边境”。他们从中国皇帝接受了大量礼物,只要愿意,

他们随时能重启战祸。④就中国人来说,他们了解军事解决的代价是高昂的,

也许是不可能的,权宜之计才是上策。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在最后一次访问汉廷时,得到了汉帝后宫的五名

宫女。其中的王昭君深受匈奴统治者的宠爱,生下两个儿子。①似乎只有其中

的伊屠智牙师活了下来。当呼韩邪在公元前31年死亡时,王昭君得到了中国

皇帝的准许,遵循匈奴的习俗,成为下一个单于之妻。在新的婚姻中,她生

了两个女儿,其中之一名云。

王莽在公元2年召回云,把她安置在王太皇太后的随从中。她北返时成

了一个为中国利益战斗的坚定分子。她的夫丈是著名的匈奴贵族,也主张与

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总之,在匈奴中已存在一个亲汉的集团,其中云、

她的夫丈,大概还有她的异父兄长伊屠智牙师是积极分子。可以推断,匈奴

中的保守分子以严重的猜疑心注视着主和派的计谋,并且试图促使与中国决

裂,来抵消主和派的影响。在位的单于恰好是一个保守分子。当王莽在公元

------------------------------------------------------------------------------------------------------------------------------------------------------------------------------------------

①《后汉书》卷八六,第2846页;见本书第6章《西南》。

②见本书第6章《匈奴》;第2章《外交事务》。

③关于中国公主嫁给外国统治者而实际上构成人质制的和亲的观点,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公元前125

至公元23年的早期阶段,附鲁惟一的导言》(莱顿,1979),第60页以下。

④关于中国人给匈奴礼物的规模,见余英时:《汉代的贸易和扩张:中夷经济关系结构研究》,第46页以

下,及本书第6章《匈奴》。

①《汉书》卷九四下,第3806页以下。

------------------------------------------------------------------------------------------------------------------------------------------------------------------------------------------

9年登基时,他面临的就是这种形势。②

班固声称,匈奴之重启战祸是因为王莽“贬”了单于。“贬”是一个不

必要的无礼行动,虽然此举无疑得到了儒家的热烈支持。除了少数例外,中

国人对外国人态度的名声是很不好的。公元前1年,哀帝以极为不得体的态

度对待同一个单于;公元41年,后汉的开国皇帝对有影响的莎车王的态度甚

至更为粗暴。③王莽不过按照传统方式行事罢了。但他无权管辖匈奴,不能随

意贬黜他们的单于。这件事不可能是一场战争的真正原因;充其量,它为保

守分子提供了一个借口。

王莽机智而有效地对付了匈奴的新的好战行为:他既坚定,又使用了灵

活的外交手腕。公元10至11年冬,他下令动员30万人。这次动员据推测给

边境地区带来了困苦,一直被指责为好大喜功的无效行动。只要更细致地阅

读文献,就能清楚地看出王莽的行动是迅速和应付自如的。①30万人不是在

一地而是在北部边境沿线的12个地方征集的。因此,对边境人口的破坏性影

响被保持在最低限度。相比之下,武帝曾在公元前133年在一地征集过30万人,

却未遭到班固的奚落。王莽的炫耀武力足以强制推行他的外交政策,而军队

则从未出动。这可以从匈奴不敢贸然对中国发起大进攻的事实中得到证明。

在外交战线方面,王莽试图支持匈奴中的主和派。自呼韩邪单于死后,

单于王位的继承按照辈分和长幼进行。每一代,前单于之子都是继位者,顺

序从兄至弟或堂兄弟。在战争重新爆发时,继位者是在位单于的异母兄弟和

亲华派成员咸。他得到了王莽的财政支持,在公元11年称孝单于,这样正合

原来的打算,加剧了匈奴的不和。虽然咸不得不向他的异母兄长投降,但他

强大得足以不受惩罚,并且继续为单于王位继承人。②

当匈奴继续进行虽然是小规模的侵袭时,王莽在公元12年下令把在长安

当人质的匈奴王子处死。③王莽为此一直受到谴责,虽然他是根据自己的权利

行事的。人质制是在报复的原则基础上形成的,后汉的开国皇帝在公元32年

也毫不迟疑地处决了一个显贵的人质。

咸于公元13年登上单于王位,主和派随之掌权。④他在公元48年死后,

局势又起了变化,因为他的兄弟兼继承者是一个保守分子。当时,伊屠智牙

师是他的一代中唯一在世的单于王位继承人,新单于把他杀害,这成了保守

分子和亲华派之间紧张关系的重要迹象。但是,除了公元19年的侵袭外,没

有重新爆发战争。中国人的边防要塞完好无损,王莽的军队能够经受匈奴的

压力。此外,王莽再次转向外交。云公主带全家已来长安,据认为是因为他

们担心遇害,王莽立她丈夫为孝单于。后者不久死去,这对中国来说是不幸

的,王莽的统治就这样在他与匈奴的对峙中结束。云再也没有回到北方,她

------------------------------------------------------------------------------------------------------------------------------------------------------------------------------------------

②关于王莽与匈奴的关系,见《汉书》卷九四下,第3820页以下。

③关于公元前1年的事件,见《汉书》卷十一,第344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7页);

卷九四下,第3817页。关于公元41年的事件,见《后汉书》卷八八,第2923页以下。

①《汉书》卷九九中,第4121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04页以下);卷九四下,第

3824页。

②《汉书》卷九九中,第4126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16页)。

③《汉书》卷九九中,第4128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19页)。

④《汉书》卷九四下,第3828页。

------------------------------------------------------------------------------------------------------------------------------------------------------------------------------------------

留在中国的朝廷,于公元23年在那里与王莽一起遇难。

王莽以同样的机敏处理在中亚出现的问题。公元13年,焉耆起事,并杀

死了中国的西域都护;狭义地说,西域是一块包括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绿洲

的领土。公元16年,一支中国远征军遭到伏击,但没有被全歼。它攻打焉耆,

屠杀了它的一部分居民,才返回中国。班固声称,从此以后便与西域断绝了

往来。①此说不确。他这里的历史记载与他书中的其他部分相矛盾,因为他在

别处叙述了西域的新都护在塔里木盆地自立的情况。焉耆受到了惩罚,北部

的一条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城镇都没有脱离中国。西域在王莽死后的内战时期

才丧失,班固出于历史编纂学的原因,却把这个事上推到“篡位者”的统治

时期。②

在与羌人和朝鲜人的关系方面,王莽也是成功的。在西面,他把中国的

领土扩大到青海。在东面,他在公元12年轻易地打败了高句丽。③尽管班固

只是作了暗示,但王莽在对待所有非华夏民族的政策方面,的确表现出他突

出的才能。

概括地说,王莽不是班固所述的那个无能、狡猾、伪善和妄自尊大的蠢

人。这些都是老一套的和不公正的指责。从积极的一面衡量,王莽是机智而

能干的。他无疑受自已经历的影响,不愿把自已帝王的权力下放给他人,并

且严密地注视着他的官员的表现。他严厉得竟迫使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孙子

和一个侄子因犯法而自尽。这与汉代诸帝纵容其亲族相比,应受到称赞。他

有广泛的爱好。公元5年他就古典经籍、语文学和其他题目召开的会议,其

重要性完全可与公元前51年的石渠阁的讨论和公元79至80年的白虎观的讨

论相比。①公元16年,王莽命太医解剖一个被处决的人,以便研究他的内脏

和动脉并找出治病的方法。公元19年,王莽召集骁勇善战的人。其中一人曾

造了两翼,飞行了数百步才落地。据推测他是从御用庭园中一座高达百米的

塔上起飞的。从消极的一方面衡量,王莽是一个过分地依赖古文学派经典的

有点迂腐气的儒生。②他不喜听批评意见,并且象当时所有的皇帝那样,有迷

信思想。

难以说清王莽是哪一类人。在提倡古文学派和对待奴隶制和土地改革的

态度方面,他是改造派。在依赖国家专卖事业稳定价格和推行法律方面,他

是时新派。王莽不是革命空想家,而是一个在治理中国时其作为很象在他之

前的汉代诸帝的务实主义者。

如果士绅对王莽有任何不满,这种情绪也不是明显的。就班固所知,从

公元10至20年甚至没有一起反对他的阴谋。没有试图暗杀他的行动,可是

—————————————————————————————————

①《汉书》卷九九中,第4136、4156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33、336页)。关于焉耆,见

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77页注588。

②关于公元16至23年任都护的李崇,见《汉书》卷九六下,第3927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

196页)。

③《汉书》卷九九中,第4130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25页以下)。

①关于这些会议,见本书第2章《思想文化背景》和第14章《学派的发展和官学》及《后汉时期的官学》。

②关于这些试验,见《汉书》卷九九中,第4145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82页)。关

于飞行的尝试,见李约瑟:《中国科技史》第4卷第2部分,第587-588页。关于古文学派,见张朝孙(音):

《白虎通:白虎观中的全面讨论》(莱顿,1949、1952)第1卷,第137页以下;本书第14章《五经》。

—————————————————————————————————

甚至连汉武帝也几乎在公元88前年被人谋杀。①所有的证据证明,实际上全

体官员都支持王莽,只是在广泛的农民骚乱导致官军彻底战败时,对他的支

持才消失。如果王莽对这种骚乱负责,那将是对他统治的一个致命的控诉。

但他不负此责。王莽的垮台是由于几次黄河改道的重大积累的影响,这是非

人力所能防止的灾难。②

—————————————————————————————————

①《汉书》卷六,第211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2卷,第118页);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

机和冲突》,第48页。

②见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卷,第145页以下。

鲁氏家谱辈分怎么排?

鲁(Lǔ )姓源出有二,一说出自姬姓,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后,以国名为氏;一说出自其他民族改姓而来。 古时的鲁国,拥有较大的封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