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韩姓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寻找韩姓家谱,第1张

  韩姓家谱

  韩姓家谱的内容和体例、格式,一般包括谱名、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法、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志铭、祠记、遗稿、跋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序、世系、传记、派语等。

  韩姓家谱的序的内容,一般都是写本支派之来历,有的序,不仅溯源,而且旁及有关分支分派;写先世事迹;阐明家谱的意义;修谱经过,等等。韩姓家谱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笔。

  北宋宰相韩琦于嘉佑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韩氏家谱序》,明代刘基于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阳韩氏宗谱序》,明代文学家程敏政作《南阳韩氏宗谱叙》。

  -------------------------------------------------------

  韩姓家谱文献目录

  《汾阳韩氏支谱》,1册,清韩诊敬重修,同治六年福荫堂校刊本。

  《汾阳韩氏支谱》,4卷,清韩镇岳等纂修,光绪十年恭寿堂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2册,明韩景伶编,乾隆年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明韩文等纂修,清韩殿魁等续修,咸丰七年钞本。

  《洪洞韩氏重修宗谱》,2卷,清韩有庆等纂修,嘉庆二十年刻本。

  《松江韩氏支谱》,2卷,清韩文衍重修,民国四年钞本。

  《松江韩氏文若公支宗谱》,民国十年韩绮章钞杂本。《扬州韩氏支谱》,4卷,清光绪十八年活字本。

  《延令韩氏族谱》,8卷,清韩长贵等重修,光绪十七年活字本。

  《润州韩氏家乘》,3卷,清韩复纂修,嘉庆二十年继锦堂木刻本。

  《镇江韩氏宗谱》,2卷,清韩有和主修,同治七年广德堂刊本。

  《金陵韩氏族谱录》,1册,清韩印纂修,光绪六年活字本。

  《润州大沙韩氏宗谱》,2卷,清宣统元年广德堂刻本。

  《毗陵韩氏宗谱》,原道堂活字本。

  《金埴韩氏家乘》,12卷,清韩树榀重修,光绪二年永思堂活字本。

  《锡山韩氏宗谱》,20卷,民国韩念祖等修,民国九年敦伦堂活字本。

  《春晖韩氏宗谱》,16卷,首1卷,清韩勰修,光绪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云东韩氏家谱》,5卷,清韩奕辑,嘉庆间刊本。

  《晋阳韩氏世谱》,1册,清韩学韩等辑,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本。

  《杭州韩氏谱》,3册,钞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清韩乃建重修,同治九年永思堂活字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首1卷,民国韩拜旒接修,民国四年永思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续修宗谱》,40卷,末1卷,清韩家坤主修,光绪元年重修,昼锦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家谱》,68卷,清韩殿扬等增修,宣统三年昼锦堂活字本。

  《一都韩氏家谱》,16卷,首1卷,民国韩沛金等修,民国十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宁波相韩家谱》,清昼锦堂活字本,3册。

  《宁波韩氏宗谱》,6册,民国周颂清等纂修,民国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余姚韩氏东岙支宗谱》,7卷,清韩明和修,韩明盛纂,光绪三十一年活字本。

  《咸安韩氏宗谱》,16卷,民国韩叔金等主修,韩思溶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大本堂木刻本。

  《重编羊山韩氏宗谱》,4册,民国韩迪周、韩百年重修,民国二十年昼锦堂铅印本。

  《迁东阳高阳韩氏宗谱》,6卷,民国葛树棠纂,民国十七年活字本。

  《徽州韩氏宗谱》,1册,清钞本。

  《黟北南阳韩氏宗谱》,1册,明万历二十四年钞本。

  《南阳郡韩氏族谱》,清韩家相等纂,嘉庆三年刻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修五纂修,道光二十一年南阳堂活字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文蔚等纂修,同治七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主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丁享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世谱》,1册,清韩文祯等纂修,康熙四十七年刊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嘉庆六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道光二十八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荣公支谱》,3册,清韩联俊纂修,光绪十五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南阳堂活字本。

  《淄川韩氏世谱》,4册,清韩瀛州等修,光绪十三年刻本。

  《淄川韩氏邑乘》,5卷,首1卷,民国韩振铭续辑,民国七年刻本。

  《栖霞韩氏谱书》,清韩元英纂,光绪二十六年钞本。

  《临沭韩氏宗谱》,钞本。

  《武汉韩氏宗谱》,清韩洪蔗、韩国海总理兼纂修,光绪三十三年韩氏南阳堂活字本。

  《花山韩氏宗谱》,民国韩继海等采辑,民国三十六年昼锦堂阖族同刊活字本。

  《新洲韩氏宗谱》,民国韩溶等续修,民国三十四年木刻本。

  《韩氏南渡支谱》,3册,清韩学志撰,道光十五年刻本。

  《云湖韩氏四修族谱》,19卷,首1卷,清韩朝瀛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

  《长沙韩氏支谱》,12册,清韩文龙等纂修,同治六年南阳堂木刻本。

  《长沙韩氏支谱》,6卷,民国韩开锡纂修,民国九年南阳堂刻本。

  《紫泥韩氏族谱》,1册,清韩勉兹编,咸丰九年钞本。

  《宣汉韩氏宗谱》,1卷,民国韩艳如修,民国元年木刻本。

  《合州南阳郡韩氏支谱》,1卷,民国韩氏宗祠编,民国间十四世裔孙忠槐钞本。

  《礼县韩氏家谱》,清稿本。

  《庄浪韩氏世系源流》,4卷,民国唐维翰纂修,民国十七年钞本。

  《韩氏宗谱》,23卷,首1卷,末1卷,清韩寰康等修,乾隆五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韩氏宗谱》,12卷,民国韩国霖等纂辑,民国二年有怀堂活字本。

  《韩氏族谱》,4册,明韩士鳌纂辑,钞本。

  -------------------------------------------------------

  韩姓字辈派语

  《相韩谱》载,宋室南渡前,宋忠献王韩琦创订的8世派语为:

  玉 彦 口 胄,乡 卿 立 甫。

  《义桥谱》载,宋中散大夫韩休卿所订萧山韩氏8世派语为:

  心 之 言 可,山 问 日 世。

  《越韩谱》载,明刑部尚书韩邦问为绍兴韩姓所订16世派语为:

  人 淳 禾 溥,金 信 水 贞,火 明 土 永,木 茂 竹 承。

  《相州韩氏文献》载,民国十三年(1924年),经南北宗族会同集议,订32世派语,咨明内务部备案并通咨宗族占籍省分行政长官,同时转行族属繁衍县分,俾资遵守。32字为:

  一 本 大 宗,子 孙 千 载,一 修 寸 念,门 尚 中 行,

  示 以 文 为,工 其 力 作,曰 惟 、 善,卜 兆 方 长。

  《春晖谱》,所载当地韩姓20世派语为:

  学 以 全 为 范,衷 其,填 是 举,作 求 躬 昉 迪,遵 集 受 敷 宜。

  《云湖谱》,为本宗原定5字,后又增加20字,实定为25派:

  学 应 辵 知 金,世 映 兴 朝 久,

  家 承 建 业 传,作 忠 培 远 泽,

  笃 孝 绍 先 贤。

  《紫泥谱》载本支韩姓派字为10字:

  元 受 祖 宗 善,德 福 庆 昌 隆。

  《麻阳姓氏》载全县韩姓派语15字:

  友 文 迁 通 上,启 朝 正 天 子, 宗 景 志 永 仲。

  派语的用法及其规律

  凡逢字辈的单数,则取其为人名的偏旁,人名取单名;凡逢字辈的双数,则取其独立而人人名,人名取双名。如第一组“玉彦口胄”等8字,韩琦兄弟逢字辈单数“玉”字,故人名都以“玉”字为偏旁,取单名,如韩琦、韩琚、韩碹。忠献王韩琦的子侄,逢字辈双嫩“彦”字,故皆取“彦”字独立人人名,起双名,如韩琦有五子,名忠彦、端彦、纯彦、粹彦、嘉彦;他的侄子有考彦、方彦等。第三字“口”,系单数,故取其为偏旁,单名,如韩治、韩浩、韩邕等。第四字“胄”,系双数,故取“胄”字独立,双名,如韩肖胄、韩膺胄、韩仁胄、韩保胄、韩述胄等。余此类推。

  派语的使用方法,还有一种情况,即人数较少又处偏远之地的支族,其派语不是用完若干字,又另起新的派字,而是采用周而复始的办法。如湖南麻阳县栗坪乡的韩姓,就是以“友文逊通上,启朝正天子,宗景志永仲”这15字,轮转使用下去。

  派语的社会功能

  派语的功能与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区分同姓同系人的辈分。如果没有字派,而仅仅只知道年龄,就很难判断同姓者某某的辈分,因为有的人年龄大反而辈分小,有的人年龄小反而辈分在前,这就会辈分不分,尊卑难辨。有了派语,在同姓交际的过程中,互通派字,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等等关系,就一清二楚了,才不致于产生辈分世次的混乱。《相州韩氏文献》的一段话,很清楚地说明了派语的这种功能:“相韩本支得与圣贤孔、颜、曾、孟诸氏后裔同,能世次毫不紊乱,实赖有此命名、宗派维系所致也。”

农村人一般都有自姓门的谱系的,若远地迁入现居地失谱的稀姓外姓人家,须找早初迁入本地的第一祖的坟,其墓碑上刻有由哪迁来的记载,知自姓由哪迁来就可返原籍寻谱了。

第一迁入人很重要,谱系上仅记录有他的名字,他以下各辈代没记录的,不然不失谱的。失谱的人家都是第一迁出人没返老家汇报过,否则不可能失谱的。

所以失谱者知祖上原籍地,还须持祖名字,返原籍,报第一迁出的祖名,才可查到。失第一迁出人的名应查不到了。第一迁入现居地的那位,已是自现居地本姓的祖了。

只不过自姓门里历代子孙的名字内范其固定字的,当知迁入的前原籍地的,虽不知笫一迁入人名字,因范字,在原籍谱系上仍可推断出谱系列名位置的。这是认祖归宗者再续谱的方式,有的断几百年仍可续补上的。但无范字又不知第一迁入现居地人名的,则查不成了,也续不上了。只有自重新自立谱系与传下去了。

失谱的多是城里人,入城里居住的人都是天南地北迁入或官方调入的人,杂姓混居处。甚至逃荒流浪进入的,只不过官方任命及调入的较固定,再是从商者来去明出处。

即便城里人原本知自原籍地址,死后也墓地立碑刻记。但换执政官及战争后,城周边几十里荒废一片,削平坟头弄碎碑或行政官不许此坟园存在,等等不定因素,追踪不成了。

因此城里人无第一迁入人口述祖籍地传承的,都找不回本门姓谱系,只有自独立再建了。

若有口述传承的人家,可返原籍查谱与上述农村同的。

谱系,凡定居一处没动过的人家,只一祖,再分各宗续谱,从而一祖庙,多宗祠式的,人口分布于祖庙周边几十里范围的。

只有迁出者,到新居地定居不再迁,子孙众辈众多后,转成祖,再分支出宗,再续谱系,返原籍汇编的,成为分支支系而另列一系了。从而本谱的祖在总谱上为宗,此为续上祖谱了。

再向上续是族谱,现存族谱有氏族式的,只不过更多的仅是世族式。

因此全列出呈:

氏谱,族谱,世谱,姓谱,祖谱,宗谱,门谱,家族谱,家谱,本家家谱。

如,黄帝呈:黄种人种下姬水种族内的一支轩辕丘一带的民族人群下的,轩辕氏分支的黄帝部落人群。而现存谱系仅达轩辕氏族处,再向下记谱式的。因此失人种与种族,仅略有民族,几乎全氏族与以下式了。

氏族各分支在周朝未期与春秋时期才分支姓族来的,这就是以封地为国的国姓。如秦国的秦人。

秦人是整氏族,而秦始皇一支为主攴脉,其他归侧分支脉,主侧支脉才达姓族上。所以姓起源于春秋时段。

满族八大姓是满族传统姓氏的重要代表,它们承载着满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这八大姓分别是:赫舍里氏、赫图阿拉氏、赫图阿拉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在满族社会中,这八大姓被视为尊贵的姓氏,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和地位。

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起源于满洲的一个部落。根据史书记载,赫舍里氏的始祖是一位勇敢善战的将军,他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赫舍里氏。赫舍里氏的后代世代传承,成为满族社会的重要力量。

如果你是一位满族后裔,想要确认自己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查找家谱

首先,你需要查找家谱。家谱是满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记录了家族的起源和发展。如果你的家族有保存完整的家谱,那么你很有可能是赫舍里氏的后裔。

步骤二:寻求族人协助

如果你没有家谱或者家谱不完整,可以寻求族人的协助。和其他满族人交流,了解他们的家族起源和姓氏,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你可以参加满族的聚会或者活动,结识更多的族人。

步骤三:进行族谱研究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确定你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可以进行族谱研究。找到一些专门研究满族家谱的学者或者机构,寻求他们的帮助。他们可能会通过对你的姓氏、家族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为你提供一些线索。

结尾

通过以上步骤,你有望确认自己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满族八大姓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满族人民的历史和传统。无论你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满族的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传承。

寻找韩姓家谱

  韩姓家谱  韩姓家谱的内容和体例、格式,一般包括谱名、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法、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