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注释,第1张

曾国藩家书原文有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

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

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

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家中事,兰姊去年生

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谨禀,即请

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曾国藩家书翻译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从闰三月十四日,在京城城门拜送父亲回家,后来共接到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里面有四弟的信,六弟的文章五首。

恭谨地得知祖父母大人身体康健强壮,家里老小都平安,诸位弟弟发奋读书,并且高兴的知道父亲离京后一路顺畅,从京城到省城,只用了三十多天,真是神速。

眼下儿子身体如常,每晚早睡,起得也早。只是不能用脑过度,过度了便头昏。所以经常静下心来让脑子不想任何事情,身心优闲以加强涵养工夫,以便谨敬的遵守父亲关于保身的训示。

九弟的功课很正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到《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读了半本,诗歌稍有进步,文章没有进步。

但也不求很快见效。看他对书的领会程度,已经有些心得,大约只是手不从心,还表达不出吧。

甲三在三月下旬已能行走,不要别人扶持,还不能说话,没有乳吃,每天一顿粥两顿饭,家妇身体也好,已有生男的喜兆,婢女仆从都与原来一样。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了状元,是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怕的世兄,同乡六个,得了四个庶常、两个知县。复试单已经在闰三月十六日寄回,现又寄呈殿试朝考的全单。

同乡的京官还是那些。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城。梅霖生病势严重,很是可虑。黎樾乔老前辈那里,父亲没有去辞行,儿子已代为致意。广东的事,四月十八日得捷报,现将抄报寄回。

儿子等在京城,自己知道谨慎从事。堂上各位老人,不必挂念。家里的事,兰姐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的事怎样成全?儿子希望大人告诉一下。

儿子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

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

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扩展资料: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

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

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参考链接:曾国藩(晚清名臣)_

如下:

原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翻译: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

原文: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翻译: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曾国藩家族家训》内容简介

主要讲述了曾国藩家族后裔人才辈出,尽管与曾国藩本人独特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为数众多的有关曾国藩及其家族研究的出版物中,尚未见有曾国藩家族家训的专辑供读者品评、探析。 

通过多方收集资料,从中节选出有参考价值的篇章,按照“训主简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进行编著。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政治家。一方面,他为清朝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他率领湘军时的南京大屠杀并不被人们所认可。

曾国藩的家庭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受曾国藩优秀思想的影响,其家族成员大多在各行各业中担任关键角色。像这样可用的人才如此之多,家庭范围如此之广,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首先,曾国藩的直系后代中,从政的官员很少。也许是因为老祖宗的政治生涯是成功的,但是因为决策失误,越是厉害的人,缺点越会被放大。也许是因为他同情祖父的遭遇,为清朝做出了贡献,但直到现在仍被保守质疑。曾的后人除了用自己的政治思想影响后代,留下自己的足迹外,大多选择下海经商或从事学术研究。曾的后人用经济为民、文化为民的作品来指导后人。在曾的后代中,出国留学的并不少见。可见当时的西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改变。无论西行之路多么艰难坎坷,在当时,都不得不承认有优秀的东西吸引着每一个爱国者去一探究竟。

在曾的家书中,寄托了他对后代的深切关怀和爱护。他教导他的孩子和后代许多做人的原则。这许多优良的品质,曾的后人大多都继承了,也算是对曾国藩最好的回报。他们以德服人的方式诠释了曾氏子孙的骄傲,维护了曾国藩的荣誉,对一切质疑进行了沉重的反击。

曾国藩的介绍

曾国藩的后人基本上继承了曾国藩的一些优良品格。他们在事业上都恪守规矩,为人正直诚实,决策谨慎,生活勤俭节约,努力工作。

民国时期,曾家后代很少从事政治生活,做官的更少。或许是受曾国藩的启发,或许是受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又或许是辛亥革命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不同。曾的后人大多选择经商设厂,确实有资本家救国的大志向。

也有一些有条件的选择出国留学。目前在中国能找到的曾的后人有几十个。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优秀的人。中国艺术院原副院长的母亲是曾国藩的曾孙女。北京双榆树小学的校长是一个很有思想,很独立的成功人士,也是曾国藩的后代。在长沙,曾、曾、曾国藩的曾孙、曾孙女一生都没有摆脱“曾”字,他们坎坷的命运也凸显了曾国藩的争议。两人后代以曾氏为荣。受曾国藩的影响,曾家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并不是特别强烈。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天堂,享受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是很严格的,家书里也提到要多学习,后人会把这个广为传播。这使得很多曾国藩后代的女性都有着出众的才能,而且素质很高,在国外发展的机会也很多。思想观念的改变,再加上生活追求的改变,也导致他们没能结婚。百年来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如今贴近历史,应该是对曾氏后人最好的回馈。

曾国藩名言引论

曾国藩作为清朝的名臣,除了功绩卓著之外,他的一些名言也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的内容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并对人们的道德修养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我们将解释其中的一些。

为什么各方面都不如你的人比你成功?曾国藩的解释是:古代伟大的战争,伟大的事业,只有十分之三是人为的,十分之七是天意决定的。也就是说,人的自然资质其实是差不多的,因为我们的大脑几乎是在同一水平上发育的,虽然排除了少数。但是为什么成绩差别这么大呢?这里曾国藩用天意来解释这种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气。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应该嫉妒别人的运气,而应该靠自己不断努力,因为现在判断一个人的失败或成功还为时过早。

韬光养晦,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曾国藩教导我们,不能独享所有的福报,但也不能独揽所有的权力。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要低调,因为历代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的主体总是相对弱势的,这种现象可以用贫富来解释。穷人对富人有些仇恨。这时候富家子弟的小错误就会被放大无数倍,导致是非混淆,黑白颠倒。

所以,低调不仅是自我保护,也是维护社会安宁。什么是世故:不急不躁,先求稳,后求变;做事不动声色,精确简洁。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要想做到世故老练,面对突发情况要沉着冷静,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也要保留一些保留,随时保持神秘感和新鲜感,用知识和见识包装自己。

如何评价曾国藩的功过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他经历了清朝由盛到衰的过程,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曾国藩等人的救亡图存之心,清朝才能生存下来,不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

曾国藩虽然为清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备受争议。当然,作为历史人物,我们拒绝完全理解他们。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决定它们是好是坏。在此,我们只从他的功绩和成就来客观公正地解读曾国藩的一生。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创立的湘军纪律严明,军队素质极高,以至于打仗时势如破竹,前线也捷报频传,这与他出色的用兵方法密切相关。士兵大多受曾国藩影响。在建立自信、增强军队实力、战术和战略上都有了质的提高,这与曾国藩卓越的带兵能力有关。

打败了太平天国,阻止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代。他和湘军保证了中国的统一和生产力的恢复。

但也有人认为湘军对太平天国士兵的残暴杀戮,对南京城的惨无人道的屠杀,都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试想,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怎么有资格领导政治,掌握权力。

曾国藩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和李鸿章率先提出洋务运动的主张,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军工厂,成为我国自强不息的开端,也为日后抗击外国侵略者提供了装备保障。

但在处理天津教会事件时,曾国藩明显偏袒英法列强的行为,被很多人视为汉奸。这一事件的结束也暗示了曾国藩的政治生涯。

曾国藩虽然有一些过错,但他的历史地位在近代中国是无与伦比的,他对清朝的贡献也是空前的。

曾国藩的孙女叫什么名字?

曾国藩的孙女聂旗碧,是她一生中的传奇女子。不管她童年的个性是否丰满,她对爱情的追求始终不渝,她对梦想的追求执着,她有在她有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她的好朋友。无论如何,聂旗碧的传奇人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

聂启璧的母亲曾,是曾国藩的女儿。她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即使他们的孩子是成年人,他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长辈。可以说,聂琪碧小时候家教很严,但当她是女生的时候,她就“大胆”了,甚至敢**去看一场戏,约会。母亲无奈地说,这个她控制不了。聂琪碧在自己的爱情里也是特立独行的。在她第一次看上上海交通大学的周仁教授后,她不得不履行了这个不太合适的婚约。周仁在当时并没有突出的学术成就,只是一个穷书生。值得一提的是,宋美龄作为伴郎出席了聂旗碧的婚礼。

只要是她喜欢的东西,聂七碧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最夸张的是在大洋彼岸遇到好莱坞明星。1939年,她做了母亲,决定去美国见她的**偶像。当时看起来不太合理,但聂其璧做到了。从大洋彼岸听说这个小粉丝后,明星们纷纷拿出签名。不过,家里的聂旗碧真的是淑女。她家的一些行为当然是有规定的,连老公的饮食都要一一安排。所以饭桌上的一些小误会和争吵在所难免。但是,聂琪碧真的把老公照顾的很好。文革期间,她丈夫病重。除了照顾丈夫,聂琪碧还要应付叛军的胁迫。虽然最后丈夫没能挺过这段艰难时期,但他们的爱情坚如磐石,感动了世界。

聂绀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度过了他的一生。造反派自古以来繁琐无聊的家规,是与人性荒凉的时代相违背的。

曾国藩的座右铭简介

曾国藩的格言数不胜数,其中有几条流传最广,对每个人待人接物、修身养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待人接物上,曾国藩年轻时就一直牢记这一点。曾国藩初入官场,难免浮躁,于是向著名哲学家唐鉴求教。“静”这个词用的很形象。从此,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沉思。这些想法的时间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很多平时无法关注的细节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当处理过程中的问题时,这种方式的优势更加明显。曾国藩不急着做决定,而是静下心来反复思考,最后的结论往往令人信服。

在用兵治国上,轻用其芒是兵器,即动则伤;笨手笨脚的是藏起来的利器。曾国藩一生也受益匪浅,说不管是交朋友还是打仗,都要果断,不能有半点含糊,这样到最后才会一事无成。只有采取行动,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曾国藩在抵抗太平天国时,果断建立湘军,并逐步扩大,使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一帆风顺。

治国平天下,要善公堂,治私室。曾国藩的湘军取得巨大成功后,开始注重对亲信的培养。他的几个弟弟都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其中骆六哥最受曾国藩的青睐,所以想把自己带兵的经验传授给六哥。知道其他几个弟弟的脾气,只要受到奖励,曾国藩都会得到发自内心的奖励,但是过多的奖励会导致怠慢,所以有缺点的时候,曾国藩选择私下交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曾国藩看中的人大多在中心,他站在最后。

曾国藩的后人

曾国藩的后人基本继承了曾国藩的一些优良品格,他们都在事业上遵守规矩,在为人处事上老实诚信,在决断事务时谨慎,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工作上勤奋刻苦。

曾国藩后人

民国时期,曾家的后代便很少从事政治生活,当官的更是少之又少,也许是受了曾国藩的启示,也许是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又或是辛亥革命对传统文化不一样的见解,曾的后代,大多选择从商办厂,着实有资本家救国的远大抱负。

还有部分有条件的选择出国留学。目前国内能找到的曾的后代,大约有几十位,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不乏成就显著的人,原中国艺术学院副院长的母亲就是曾国藩的曾孙女。北京双榆树小学的校长,是一位非常有思想,有主见的成功人士,他也是曾国藩的后代。

在长沙,曾宪华、曾宪琪,曾国藩的曾孙,曾孙女一生都没有摆脱“曾”字,两人坎坷的命运也凸显出曾国藩这位人物的争议性。而两人的后代则是将曾姓当作荣耀,受曾国藩影响,曾家人对权和钱的追求并没有特别强烈,他们固守着自己的乐土,享受着生活,丝毫不被影响。

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非常严格,在家书中也提到,应该多做学问,后人更是将这一点发扬广发,这使得曾国藩后代中的女性也不乏拥有杰出才华的,她们素质很高,在国外发展的机会也很多,思想观念的改变,加之人生追求开始发生变化后,也就导致了她们与婚姻的无缘。

在这一百多年里,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现在能做到接近历史,应该是对曾家子孙最好的回馈。

曾国藩儿子

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曾纪泽是曾国藩的次子,他曾经担任过清朝驻英国法国大使,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小时候的曾国藩受的教育就同龄人更为严苛,当时洋务运动兴盛,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留洋学习的浪潮,曾纪泽背负起事业救国的抱负,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西方的道路。光绪五年,巴西想要和中国建交,曾纪泽建议朝廷同意,得到广泛认可,次年因为崇厚与俄国签订卖国条约,割让了中国北方,中俄边境的部分土地,曾纪泽被派到俄国,并与俄商议领土归属问题。

在历时2年五十多次的会面后,收回了部分领土。中法战争期间,曾纪泽第一个站出来抗议,与法国人争辩毫不示弱,为中国人树立了榜样,就算身患重病,曾纪泽依旧坚守岗位,与法国人斗争到底。光绪十二年,曾纪泽回到祖国的怀抱,北洋水师的创立也有曾纪泽的一份功劳,加强了我回国的海军实力,在应对外国侵略者我们能有自己的军队保卫祖国和河山。

曾纪泽留洋学习的日子一点都不敢松懈,他研究了英国的海军实力为什么如何强大,他深入学习近代的海军史,为中国海军力量注入新生力量。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走出国门,向外国学习的知识分子,曾纪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在增强我国军事储备实力等诸多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方方面面,给我国清末时期的动荡不稳定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我国洋务运动以及思想改造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曾国藩女儿

曾纪芬是曾国藩的么女,曾国藩虽然是礼部尚书,但是曾家人生活依旧十分清苦。所以,对于自己的女儿,曾国藩从来不会特别偏爱,不过也是着实没有经济实力培养,所以从小曾纪芬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如此艰苦的条件却也造就了日后曾纪芬的高尚品德,曾纪芬在出嫁的时候,凭借从小养成的勤俭持家的美德,毫无大**娇生惯养的坏习惯,她将丈夫侍奉得好好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自己的有效的家规,和邻居间的关系也处理的十分得当。

曾纪芬一直都记得父亲交给自己的东西,勤俭二字更是视作箴言。曾纪芬的确将这一点好好的传承下来了,每届大寿的时候,她都让子女不要送贵重的礼物。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异常严格,相信这和父亲所要表达的是一样的想法。为了让孩子们长大了在社会上能有所作为,她教育子女凡事都要往大处想,这样才能做大事,把目光放长远些才能有所斩获,才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他的儿子,聂云台长大后,就在经营商业上取得大成功,不仅开办了银行,还开发矿产,成为上海当时的大财团。

晚年的曾纪芬更是将父亲的修生养性的方法利用到极致,每天吃素,饭后散步,睡前的热水泡脚,不让情绪决定自己的行为,一直到九十一岁的高龄,还保持着神志清醒的状态,完全没有一般老年人表现出的诸多症状。

曾纪芬一生敬仰他的父亲,高超的书法水品也是得到父亲的真传,据说当时的上海,人们都以能得到她的书法作品而荣。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曾国藩家书原文有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