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稀”在哪里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大熊猫“稀”在哪里呢?,第1张

我国是一个动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在种类繁多的动物中,有些还是举世公认的珍稀动物。要问在这些举世公认的珍稀动物中哪种动物“知名度”最高,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大熊猫。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说起大熊猫,首先要为它正名。有关资料表明,动物学界的人士于1869年才发现大熊猫,大约过了70年左右,他们才第一次捕捉到熊猫。1869年,法国的一位传教士戴维来到中国。这年3月在四川省宝兴县的一户农民家里看到一张兽皮,这张皮上只有黑白两色的毛。十余天后这位农民又捕回一只动物,这只动物的皮与那张皮完全一样,除了四肢、耳朵、眼圈周围是黑色外,其他部位的毛都是白色。戴维就确认它是熊属中的一个新种。此后不久,他在公开自己的新发现时将这种动物定名为黑白熊。

大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这种熊的标本在重庆展出,它的中文名字定为“猫熊”。展出时标本的名牌是由左往右写的,写做“猫熊”。但是当时汉字是由上往下直书,写满一行再往左写,参观者拘于习惯,于是“猫熊”就被读成了“熊猫”。此后又有一种香烟命名为“熊猫牌香烟”,对“熊猫”的称呼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约定俗成的缘故,我国的动物学家也就把它定名为“熊猫”了。又由于它形体肥大,在“熊猫”二字前面又加了个“大”字。“大熊猫”就成了“官名”。如今已经没有人再坚持叫它“大猫熊”了。

作为珍稀动物,大熊猫“稀”在哪里呢?

大熊猫独产于我国,在世界上除了我国有野生大熊猫外,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的大型动物园里饲养着一两只大熊猫,而这些被珍养在动物园中的大熊猫还都是我国作为“国礼”赠送去的。

从栖息地看,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川西北的深山密林里。此外,只有陕西、甘肃的个别县境内有零星的大熊猫了。据专家们估算,所有这些地方栖息的大熊猫,总数也只在1000只左右。

大熊猫的数量为什么这么稀少呢?这与它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相关。大熊猫性情孤独、不喜群居,喜欢独处,独来独往是它的生活习性之一。即便是雌性大熊猫在产仔后,对幼仔大约也只带领上一年左右的时间,母子也就不再结伴而居了。只有在繁殖期到来时,它们才会去寻找异性伙伴。而且大熊猫发情期极短,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年也就几天的时间,雄性、雌性大熊猫发情期不尽相同,而它的择偶性又很强,从不随意结交异性伙伴。此外,雌性大熊猫每胎只产一至二仔,而它又只具备喂养一个小仔的能力。以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使大熊猫极为稀有了。

大熊猫只栖息在我国的四川西北和秦岭南坡。因为那里是一片深山峡谷,气候湿润、温暖。冬夏平均气温差别不大,夏季平均气温在14℃左右,而冬季的平均气温不低于-6℃,年降雨量可达1700~1800毫米。随着地势由低向高生长着亚热带、温带、寒带的许多植物。一座高山,由山脚到山颠几乎四季并存。而在海拔2500~4000米的山林里,除了遮荫蔽日的浓密森林外,还夹杂有片片竹林,冷箭竹、大箭竹、拐棍竹、华桔竹等比比皆是,这就为大熊猫提供了充足的食粮和适宜的活动、栖息的场所。

大熊猫以食竹为主,而且食量惊人,一只大熊猫每天要吃掉20-30公斤竹子。但大熊猫吃得多,吸收得并不多。因为它的消化力差。一只大熊猫每天要用1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忙于进食,有时长达十六七个小时。但是它肠道短,更不像牛羊等食草动物那样有复胃,食物很快就通过消化道了。为了维持生存,它只有不停地吃。当然不停地排泄,也是它的一个特点,有时甚至边吃边拉,边走边拉,走到哪里,拉到哪里。大熊猫以食竹为主,竹笋、竹叶、竹竿都来者不拒。它也食肉,食竹鼠、羊、猪甚至羊猪的骨头都是它的美味佳肴。人们在捕猎熊猫时常常用煮熟的肉或骨头当诱饵,而大熊猫则因为贪吃而成为捕猎者的笼中物。

大熊猫不仅喜欢吃竹子,也喜欢喝水,而且一喝就喝个够,肚子喝得圆滚滚的,以至喝得走不动路,迷迷糊糊地躺在地上,这就是人们说的“醉水”。但是过几个小时,它自己就会醒过来。

大熊猫长得一幅温文尔雅的样子,一般情况下,无论与食草动物或食肉动物都能和平共处,表现出友善的样子。但是当遇到自己的天敌,如黑熊、豺、豹的时候,它是决不甘心示弱的。处在发情期的雄性熊猫到了一起,一场争夺情侣的大战是必不可免的。甚至,在动物园里还发生过大熊猫伤害饲养员的事。

熊猫形体硕大,但大熊猫刚刚生下来的幼仔并不“大”,其体重仅在70-180克之间,一个有经验的饲养员竟难以单纯从形体上来断定一只雌性熊猫是否怀孕。初生的仔熊猫虽然很小,但它的生长速度并不慢,到一个月时体重达1500克,半年时则可达14公斤左右,而到一岁时更重达35公斤左右,大约5-6年,达到性成熟期,这时的体重可达100多公斤。

大熊猫因为其数量的“稀”,而显得“珍贵”,但是更重要的不只在数量“稀”,而在其品种确实“珍”。大熊猫是一种当今动物世界中留存着的极少数原始而又古老的物种,动物学界因此称它为动物中的“活化石”。据对大熊猫的化石测定,可以推断大约1200万年前大熊猫就在地球上出现了,但是体型比现在的大熊猫小,到300万年前的更新纪中期才有个头较大的大熊猫。这与当时地球上气候湿润,能给大熊猫提供丰富的食物密切相关。那时大熊猫的分布面比现在广得多。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福建、陕西、山西等地都有过大熊猫的足迹。由于气候的变迁、植被的变化,尤其是人类的农业活动,把大熊猫最终“挤”到了四川西部的一条高山狭谷之中。然而历经千万年的变化,大熊猫还是幸存下来了,除了形体的变化外,它的身体内部结构几乎没有变化,而与之同时代的巨齿虎、猛玛等早就从地球上绝迹了。“动物的活化石”的美称,对于大熊猫来说,那是当之无愧的了。正是由于大熊猫的无可比拟的珍稀,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1961年选定大熊猫作为该会的会徽标志。

大熊猫既然如此珍贵、稀有,有什么办法能使它的数量迅速增加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建立自然保护区,只能保护其不受伤害,保证其自然繁殖。然而大熊猫的自然繁殖率极低,剩下的一条路就是依靠人工繁殖了。但人工繁殖也不是易事。首先,大熊猫的人工饲养量极为有限,这就决定了可供人工授精的熊猫数量极少。此外,由于受大熊猫生理研究和人工授精技术的局限,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不高,大约在百分之十左右。即使人工授精成功,每胎最多两只。而大熊猫产仔后,仔熊猫的成活率也不足百分之五十。由此看来,大熊猫家族的繁盛,至少在目前还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我们期盼着有关专家们尽早解决这一难题。

再说说大熊猫的“家谱”问题。动物学界发现大熊猫在1869年,而我国对于大熊猫早就有所记载,只不过不叫大熊猫罢了。早在公元前1200年,《尔雅》一书中对大熊猫就有过记载,书中称其为“狨”;在《后汉书》中称其为“貊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貘屏赞》中的“貘”也就是大熊猫。唐代咸阳宫中的上林苑还饲养过大熊猫。到了宋代,又有大熊猫为貔休。然而上面这些称呼都是古代流传于民间的俗名,而不是动物界确认的学名。从亲缘上讲,大熊猫与熊有某些亲缘关系,而与猫则说不上一点亲缘关系。国外的科学家们总想从亲缘关系上将它归属于熊类或浣熊类,我国的动物学家们则从实际出发,把大熊猫单列为熊猫科,而此科仅有一属一种,这样“大熊猫”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它的正式称号。

大熊猫还有不少别名、别号。由于它独产于我国,国外有人称它为华熊;由于它以食竹为主,有人称它为竹熊;由于它我是动物中的活化石,太珍贵了毛色以白为主,有人称它为白熊;由于它白色中夹黑,有人称它为花熊;由于它与熊有亲缘关系而又有些像猫,有人称它为大猫熊,这些都是它的别名。大熊猫是一种现存的古老物种,有人就给它起了“动物的活化石”这一别号;大熊猫栖息在深山幽谷的密密竹林之中,因而又获得了“竹林隐士”的别号。

大熊猫以其珍贵而稀有,获得过不少无可比拟的殊荣:在1990年举行的亚运会上,大熊猫被定为大会的吉祥物。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为了给大会增添隆重、热烈的气氛,洛杉矶市政特地向我国借了一对大熊猫,该市动物园更因此比往年多接待了100多万参观者。1978年我国赠送给日本的大熊猫“兰兰”不幸病故,一亿多人口的日本国竟有3000万人为大熊猫致哀,日本首相也在哀悼者的行列中。世界人民这样珍视大熊猫,作为大熊猫故乡的中国人,更应当无比珍爱我国所独有的国宝大熊猫。

目前,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化、生态和地球分布)进行分类,即自然分类法,将动物依次分为各种等级。

即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七个主要等级。其中种是分类所用的基本单位。每一种动物,都可以给它们在这个等级序列中冠以适当的名称和位置。

如棉蚜、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蚜科、蚜属、它的学名为Aphis

gossypii

Glover;

大熊猫,属于动物界,脊维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它的学名为Ailuropodamelanoleuca。

在上述分类等级中,科学工作者使用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分类地位,还将原有的阶元进一步细分,在上述的分类阶元之间加入另外一些阶元,以满足科学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类附元如下:

界Kingdom

门Phylum

亚门Subphylum

总纲Superclass

纲Class

亚纲Subclass

总目Superoder

目Order

亚目Suborder

总科Superfamily

科Family

亚科Subfamily

属Genus

亚属Subgenus

种Species

亚种Subspecies

动物学家依据动物进货过程中外观特征的变化及内部解剖,生理特征的变化制定了检索表,它可以反映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例如,蜘蛛、昆虫、蚯蚓、鲤鱼、眼镜蛇、青蛙、丹顶鹤和华南虎,它们之间的异同见下列检索表。

A、具有真正的脊索(脊索动物)…………………………………………………………D

没有真正的脊索(无脊椎动物)………………………………………………………………B

B、身体各节分工不明显,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动物门(蚯蚓)身体各节具有真正的分工,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C

C、有三以足和二对翅…………………………………………………………………………昆虫纲(昆虫)

有四对足,没有翅……………………………………………………………………………………蛛形纲(蜘蛛)

D、完全用鳃呼吸,以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纲(鲤鱼)

主要用肺呼吸,部分动物在生长的某个时期用鳃呼吸,以五趾形附肢运动(至少在成体时),至少在成体阶段生活在陆地上……………………E

E、变温动物……………………………………………………………………………………F

恒温动物………………………………………………………………………………………………G

F、具有中肾:大脑具原脑皮;体名受精,卵无羊膜,指(趾)端无

爪,皮肤裸露……………………………………………………………………………………两栖纲(青蛙)

具有后肾;大脑具新脑皮层;体内受精,产羊膜卵;指(趾)端

有爪,体表被覆角质鳞片………………………………………………爬行纲(眼镜蛇)

G、体表被羽,皮肤缺乏腺体;双重呼吸,具气囊,以鸣管发声;

卵生,有抚育幼雏的本能……………………………………………………鸟纲(丹顶鹤)

体名被毛,皮肤腺发达,非双重呼吸,不具气囊,以声带发

声;胎生,哺乳……………………………………………………………………哺乳纲(东北虎)

从上面的检索表中可以看出,蚯蚓、蜘蛛、昆虫三者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蜘蛛与昆虫关系更为密切;在其余的几种动物中,青蛙和蛇的关系比它与丹顶鹤和东北虎的关系更为近缘。

重庆自然博物馆在今年1月底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举办了熊猫展,这一次的活动会一直持续到4月底,不过之前会收费的熊猫展在每周三的时候都是免费的,所以想要去参观一下的小伙伴们,趁着展览还没结束并且门票免费的情况,赶紧去吧。

基础信息

时间:2019年1月29日至2019年4月28日

地点;重庆自然博物馆一楼

门票:20元

参观者请凭票入场,全价票20元,半价票10元,半价票限学生、60岁以上老年人使用,要求复核有效证件;

13米以下儿童在家长陪护下免票参观,残疾人、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票参观

介绍

展览面积约1600平方米,以“熊猫大事件”“揭秘大熊猫”“大熊猫演化”和“保护大熊猫”为线索,以现生大熊猫标本和不同演化时期的化石为依据,融合艺术和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复原熊猫的家谱宗族,展示熊猫发现与研究、保护与文化等内容,讲述大熊猫与人类同行800万年的故事。

特展厅门口,手捧翠竹的塑化大熊猫“新妮儿”开门迎客,它于2016年因患十二指肠梗阻离世。仔细观察“新妮儿”,还可以看到它因输液,前肢部分毛发被剃掉后裸露的皮肤。据讲解员解析,这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生命奥秘博物馆精心制作的世界首套大熊猫塑化标本。塑化标本无毒无味,不会有传统标本常有的福尔马林味儿,还可以展示内部结构。在特展厅里,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它的皮毛,还能观察它的骨骼和内脏。

展厅内以实物展品为主,使用精密展柜陈列贵重标本,在化石珍品室,你可以看到完整度接近70%的巴氏大熊猫骨架化石。此外,展厅还配套了生境模拟、多媒体三维影像、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活跃展览气氛,为游人带来立体的、灵动的、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这些利用数字化技术,扫描化石并复原其完整形态,3D打印的古熊猫骨架、头骨等展品,复原度极高,这是科技进步带给人们的全新体验!”指着展厅内熊猫多媒体三维影像,年逾古稀的87岁老人、时任重庆自然博物馆首席科学家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先生激动地表示,这些熊猫三维影像制作得非常棒!据悉,这是由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亲任监制,由重庆自然博物馆首席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周宗凯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观展游客呈现的一份特礼,极大地提高了本次展览的科技、艺术含量。

“博物馆举办大熊猫主题不仅是为了追溯历史事件,纪念大熊猫的科学发现,更是为了宣传中国保护研究大熊猫取得的卓越成就。”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表示,展出活动结束后,还将在国内巡展并向境外推广。

在随后进行的“专家面对面”座谈环节中,行业大咖们围绕展览策划,现代标本制作技术,古动物科学复原,大熊猫保护与研究等话题进行交流发言。相关学校及教育机构代表围绕馆校共建、研学活动与科普教育等话题分享经验与心得。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幸军,北碚区副区长刘永,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副主任钟冰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大连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隋鸿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重庆自然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展览科学顾问黄万波,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院长、教授周宗凯以及荷兰驻重庆总领事馆副馆长陈俊逸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免费时间

重庆自然博物馆推出了《熊猫时代》特展“周三免费日”活动,一直持续到4月28日,每周三都可以免费看“熊猫展”哦。

周三免费日活动参与方式,在《熊猫时代——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特展展览期间,每逢周三将实行免费参观,前来现场的观众只需关注重庆自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入场。

近亲繁殖现象在保护大熊猫的人工繁殖初期时是无法避免的,但如今随着熊猫数量慢慢变多,管理逐渐规范,我们已经在避免近亲繁殖了

大熊猫刚刚被发现的那段时间里,数量十分稀少。因为野生大熊猫的繁殖能力非常低,野生雌性很难受孕,所以大熊猫被列为濒危物种,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这些年来的不断努力下,大熊猫的数量已经在逐渐变多了,从濒危物种逐渐逐渐变为了”易危物种“,这与人工授精繁殖是离不开的。

使野生大熊猫交配的困难是出了名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一年里,雄性大熊猫的繁殖有效期是六个月或更长,然而雌性大熊猫的发情期只有一至三天。另外,由于雌性大熊猫的交配期很短,雄性大熊猫恰好能在那几天与雌性大熊猫相遇更是需要长途跋涉的,所以此行想要受孕非常困难。为了保护大熊猫,我们只好进行人工授精。

如今,圈养大熊猫的管理已走向规范化,已经建立了所有圈养大熊猫自己的谱系。通俗地说,谱系就是一个家谱,它清楚记载着每只编号大熊猫个体的来龙去脉,这不仅包括它的来源地、出生、死亡时间、雌雄性别、父母和后代的情况,而且还包括该只大熊猫饲养地的转移时间及具体地点、外形特征和繁殖情况等等。

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记录在该个体的谱系编号里,直至记录下该个体的死亡时间及地点。根据大熊猫谱系,可以查明大熊猫个体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在婚配时避免近亲繁殖。

朝鲜中央动物园,以前叫平壤动物园,位于平壤近郊的大城山麓,离市中心约8公里。

去平壤 旅游 ,如果和导游申请,她会很爽快地带你去这里游览,原因很简单,导游妹子比你玩得还开心。

这里,是平壤人心目中的最佳 旅游 地,普通人家把来这里游览一次,当做好生活的内容之一。据说每天都有数千名游客前来游玩。

从一定角度来看,平壤动物园也是可圈可点的。

它落成于1959年4月,是随着平壤大规模的新建设一起诞生的,当年规划面积达到270公顷,在世界上也是能数得上了。目前,我们能参观的动物园明显面积没这么大,估计也是城市发展的结果吧。

朝鲜山林多、海河多,因此朝鲜虎、驴等丛林动物和水里各种鱼类就多,朝鲜人分门别类捉来放到动物园,品种琳琅满目。大体分为水鸟池、水族馆、猛兽舍、爬虫馆、小猴馆、夜游动物馆等专门展馆。

狗馆是这里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朝鲜人喜欢吃狗肉,但人们来这里,却是来欣赏狗可爱的另一面。

除了当地动物外,平壤动物园里的外国动物主要靠与外国动物园交换购置,以及外国政府、民间团体的赠送,如蒙古马、非洲河马、越南大象等等。

在一些动物栖息的大笼子外面,朝鲜人还特别悬挂了一个小牌子,介绍了动物名称、习性,以及哪里赠送等信息,让很多当时市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动物园讲解员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在这些交流或者赠送的动物中,中国赠的最有代表性。

平壤动物园刚刚开园不久的1959年7月,我们就送给朝鲜105只动物,包括非洲狮、华南虎、天鹅、珍珠鸡等。

1960年,赠送了126只(尾)动物。

1961年,在收到赠送的一只华南虎后,朝鲜动物园又给北京动物园发函,要求交换动物,并列了一个长长的名单。这一次,由于数量太大,北京动物园花了大力气,直到一年后才筹集完成。共14种375只(尾),包括金钱豹、食蟹猴、美洲野牛、猩猩、鸸鹋、鹈鹕等。

在接受赠送动物的时候,平壤动物园也回赠了一些动物。

赠送大熊猫给平壤动物园有两次:

一次是在1965年,编号为070、071,一公和一母。同时赠送的还有河马、扬子鳄等动物。

第二次是在1971年,赠送的名叫零零、三星,是一公一母。

关于大熊猫的情况,我们在1973年朝鲜出版的《平壤动物园》画册上曾经看到过照片,不过很奇怪的是,当地导游却说没有见过大熊猫。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介绍国宝大熊猫的作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介绍国宝大熊猫的作文1

 我喜欢的动物有许许多多,有小狗、老虎、猴子……但我最喜欢的动物就属熊猫了。

 大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哺乳动物,它的耳朵黑黑的,长在头顶上,显得特别引人注目。眼睛小巧玲珑的,周围有些花纹,就跟黑眼圈似的,身体是黑白相间的。形状跟熊差不多,但是要略小一些。四肢也是黑的,而且铿锵有力,可爱极了。

 中国最早的熊猫是吃肉的,由于历史的变化,熊猫也发生的变化,变得喜欢吃竹子起来。熊猫喜欢吃的竹子可多了,有冷箭竹、八月竹、石竹、筇竹、大叶筇竹……它每天吃掉十二到三十八公斤的竹子,比兔子的食量大很多。它可以在十分钟内将一根竹子吃完。这么惊人的速度,怎么能不让人佩服呢?

 熊猫不但有着惊人的吃饭速度,而且它还是中国的国宝呢!熊猫在地球上生活八百万年,所以被人们称为活化石。熊猫平均寿命是二十五年,当母熊猫要繁殖时,它会找一个天然岩洞,里面有母熊猫精心铺垫的树枝和干草,舒适极了!已知中国有一千五百九十余只,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所以人们要行动起来,不要再让它们受到伤害了。

 这么可爱的熊猫,怎么不让人发出对它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呢?

介绍国宝大熊猫的作文2

 大家好!我叫“猫熊”。有人会问:“不是叫”熊猫“吗?”其实呀,我最初的名字就叫猫熊,以前写的字是从右往左读的,只不过人们读反了,而熊猫却成了大家普遍接受的名字。

 我的身体胖嘟嘟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我有着圆圆的脸,大大的黑眼圈,这可不是熬夜形成的,我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睡觉呢!

 我最喜欢吃竹子,可我却是食肉目的。因为我最初是吃肉的,现在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只是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

 我被人们称作“活化石”,因为在8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大熊猫了。我不畏严寒,也不怕潮湿。

 我善于爬树,也爱玩耍。我的性格很温顺,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我呢!

 我是中国的国宝,小朋友们,下次来看我的时候,记得给我带竹子哦!

介绍国宝大熊猫的作文3

 在我的家乡卧龙,山是那么绿,水是那么清,竹子是那么的翠绿。在那里,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叫“熊猫基地”,里面生长着许多可爱的熊猫。它的样子十分可爱,它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它的黑眼圈像大墨镜,身体白白的,四肢黑黑的。

 它是一个调皮蛋,吃竹子的时候双手抱着竹子,抱得特别紧,吃饱以后,有的捉迷藏,还有的在地上滚来滚去,小的熊猫特别贪吃,有一次,我拿一根长长的竹子放在它鼻子前,那时候它还在睡觉,我全神贯注地盯着它,它闻到味道,一下来了精神,我拉着竹子,小的熊猫就跟在竹子后面追,我正给妈妈说:“妈妈,快看啦!”我转过身来,呀!竹子跑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被小家伙吃掉了,它还说:“小朋友,我还没吃饱呢,你能再给我一根竹子吗?”我真拿它没办法,只好再给它一根,小熊猫吃得可开心啦!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熊猫宝宝!

大哥 你算是找对人了 在下以前回答过这个问题 告诉你啊

只限于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南坪、松潘、茂汶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县、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庆、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潘文石,1988;马国瑶,1988;胡锦矗,1985)。 生境与习性 大熊猫栖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生活习性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胡锦矗等,1985)。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于4月发情。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野外雌雄性比约为1:1(梁齐慧,1993;魏辅文,1994)。

至危因素

1、森林采伐。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万公顷。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 km2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近30多年来,陕、甘、川三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倍增,已达43万余人,大型森工企业自1950-1985年共达27个(不含县属伐木场),采伐的森林核实面积为42万多公顷,年均伐木面积为2万多公顷,致使栖息地由70年代初31,450km2,经过15年后,已锐减至13,92152km2,减少面积达1752848km2,占原栖息地的56%,并造成6个伐区内熊猫消失,10个伐区内仅残存极少数熊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胡锦矗,1993);

2、捕捉过多。如在解放前汶川县草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时收购捕捉活体达20多只(猎杀者在外),致使那里的大熊猫种群,迄今已逾50余年,数量仍然很少,尚未恢复。又如宝兴县从1963年迄今,仅在一个县内,捕捉的大熊猫就达113只以上。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从野外捕捉的熊猫已超过240只到国内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宝兴110余只,平武60余只,致使这两个县种群结构被破坏,数量大幅度下降(胡锦矗,1993)。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大量捕捉,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几十年才能恢复;

3、近些年来,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尚时有发生;

4、大熊猫种群分布在25个以上岛状隔离的生境中。这些隔离的生境区大小为205km2(30-2384km范围),其中大多数(67%)的面积少于350km2(Kleiman et al,1991)。这种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岛状"成员将消失。据潘文石等(1988)对秦岭熊猫种群的遗传分析,那里有200余只大熊猫,可构成一个约90只的繁殖群体,其世代杂合率递减率为054%,经过12代后即140年后,每个成员都将有1/8的基因相同,相当于表(堂)兄妹的亲缘关系;

5、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死亡达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胡锦矗,1993);

6、在大熊猫栖息地存在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也是威胁之一(Kleiman et al,1991)。

自然历史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它究竟是属于熊科,或象小熊猫一样接近浣熊科,还是自成一种?最近的DNA分析表明,大熊猫属于熊科,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食物特性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

圈养及社会行为

"繁殖困难"被作为新闻标题来描述大熊猫的繁殖状况。但是,野外的研究表明虽然大熊猫在圈养状态下寿命更长,但野外的繁殖成功率更高。在野外,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交配的季节在春季三至五月份,通常不超过2-4天。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圈养种群中,孪生的情况较多。分娩之前,雌性个体寻找空树的根部和洞穴生产。它在这种庇护所里和附近要呆上三个月,用它宽大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大熊猫的幼崽出生时非常小,通常只有100-200克,大概只有母熊重量的1/900。在大熊猫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母熊猫会把幼仔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这并不意味它丢弃幼仔,而是养育幼仔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幼仔在12个月左右开始吃竹子,但是在此之前,它们完全依赖于母亲。野外的幼仔死亡率比圈养要低,约40%左右(潘文石等,正在编印)。

在秦岭地区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繁殖率大概是0654幼仔/雌性/每年(潘文石等,正在编印),与北美棕熊的一些自然种群类似(Stringham1990)。

大熊猫是独居动物,每个成体的巢域明确,雄性个体的巢域通常很大,接近30平方公里,一般和多个雌性个体的巢域重叠。当雄性大熊猫在同一巢域相遇时,如发情期在雌性熊猫周围,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等级,为争偶会导致争斗。占优势的雄性个体有和雌性交配的优先权,但其它雄性也还有机会。雌性个体在3-4岁时性成熟,雄性个体5岁左右。年轻的雄性个体在等级中位置较低,到7-8岁时才有机会交配。雌性个体从4岁到20岁,通常每2-3年产仔一次。虽然大熊猫唯一的家庭结构只存在母兽和不到一岁半的幼仔之间,大熊猫之间也会通过声音和气味经常交流,即使不是在发情期。大熊猫幼仔在一岁左右断奶,并一直和母亲在一起到一岁半左右,直至母亲再次怀孕。如果母兽未怀孕,幼仔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两岁半,这时母亲将它赶走。独立之后,大多数的幼仔在母亲的附近居住,另一些,尤其是雌性,会远离出生地生活。大熊猫的行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圈养大熊猫可以存活30年或更长,但野生大熊猫的寿命通常只在20年左右。

历史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的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

零零柒老爸为您回答,为防止有的人将我的回答复制黏贴

目前分布

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左右,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余只,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AAAZPA Communique,1993)。大熊猫的净生殖率为10672,种群增长缓慢(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1977;毕凤洲等,1989)。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大熊猫的栖息地集中在六个独立的山系:陕西的秦岭山脉,甘肃和四川的岷山山脉,四川的邛崃,大小相岭和凉山山脉。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的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Reid and Gong 1999)。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5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目前秦岭大熊猫的数量有273只。在秦岭山区,在黑白色大熊猫中发现过棕色大熊猫。

苏铁俗称“铁树”,一说是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故而名之。苏铁雌雄异株,花形各异,花期6-8月。其实苏铁是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和种子,没有花这一生殖器官,所以,苏铁的花是它的种子。

苏铁作药材以叶、根、花及种子入药,四季可采根、叶,夏季采花,秋冬采种子,晒干。叶收敛止血,解毒止痛;花理气止痛,益肾固精;种子平肝,降血压; 根祛风活络,补肾。但苏铁种子和茎顶部树心有毒,用时宜慎。

苏铁的基因组较大,结构复杂,为科学研究工作增添不少难度。现存最原始种子植物中,仅苏铁分支一直缺少完整的基因组图谱。本次研究在苏铁溯源认祖、重建家谱上意义重大,研究人员推断现存裸子植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可能经历了一次古老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

本次研究发现苏铁的性别决定相关基因,揭示了苏铁性别决定的遗传机制,此次研究在苏铁种子储存蛋白中发现的营养功能、抗菌功能等,也都预示着苏铁为生态保护、人类生活与 健康 带来更多可能性。

大熊猫“稀”在哪里呢?

我国是一个动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在种类繁多的动物中,有些还是举世公认的珍稀动物。要问在这些举世公认的珍稀动物中哪种动物“知名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