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斌的早期辞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王宇斌的早期辞赋,第1张

· 昆仑赋◎ 天山客 2006-1-22

· 天池赋(天池一赋)◎天山客 2006-1-22

· 后天池赋(天池二赋)◎天山客 2006-1-22

· 雪莲赋(天池三赋)◎天山客 2006-1-22

· 松赋(天池四赋)◎天山客 2006-1-22

· 听涛赋◎天山客 2006-1-22

· 冬雪天池赋(天池五赋)◎天山客 2006-1-22

· 冰川赋(天池六赋)◎天山客 2006-1-22

· 小草赋(天池七赋)◎天山客 2006-1-22

· 五彩祥云赋(天池八赋)◎天山客 2006-1-22

· 草原赋◎天山客 2006-1-22

· 天地赋◎天山客 2006-1-22

· 天道赋◎天山客 2006-1-23

· 奇石赋◎天山客 2006-7-3

· 品茶赋◎天山客 2006-7-3

· 听琴赋◎天山客 2006-7-3

· 胡杨赋◎天山客 2006-7-3

。{绿野山庄序}

· 红军长征赋◎天山客 2006-7-3

· 微书画 一万余字组成画面盘古开天地 2006-7-3

· 微书赋◎天山客 2006-7-5

· 亚心赋◎天山客 2006-7-14

· 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若茗 2006-7-14

· 神六赋/续鲤鱼山赋◎天山客 2006-7-14

· 程良耀先生一哂\天山客 2006-7-14

· 世纪花园赋◎天山客 2006-7-14

· 魔鬼城赋◎天山客 2006-7-25

· 康家石门子赋◎天山客 2006-8-29

· 玉石赋◎天山客 2006-9-11

· 归来赋◎天山客 2006-12-14

· 葡萄赋◎天山客 2006-12-14

· 龙赋◎天山客 2007-3-7

辞和赋,本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辞指楚辞,赋指赋体文学;前者属诗,后者属文。不过,楚辞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特殊诗体,而赋则是半诗半文、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二者不仅在早期被混为一谈,在体式和表现手法上也的确有着继承发展的关系,因此不妨合并讨论。

“楚辞”的本义即楚地的歌辞,这是战国时屈原在楚国原本盛行的民歌和乐舞基础之上,发展改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体,因此具有浓重的南方地域特色。北宋末年黄伯思所撰《校定楚辞·自序》中有段很好的概括:“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些、只、羌、谇、蹇、纷、佗傺者,楚语也;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江、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苣、荃、药、蕙、若、、蘅者,楚物也。他皆率若此,故以‘楚’名之。”屈原之后,楚国的宋玉、唐勒、景差等,都是楚辞名家。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和刘邦都是战国时楚地人,所以流传有垓下之围“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和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等楚歌作品。刘邦建立统一的西汉王朝后,随着南北民族的融合,地域特色浓厚的楚辞,也逐渐成为历史的诗体。

“赋”这种文体,也起源于战国时代,现在可考知的最早的赋体作品,是儒家重要人物荀子所作的《赋篇》。由于包括着礼、知、云、蚕。箴、诗六个主题,因此又被称为“荀卿六赋”。所谓“赋”,在先秦两汉时代,与文学相关的主要是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侧重于创作手法,指铺陈直叙;二是指讽读方式,即徒口诵读而不人乐。传世的赋体作品,的确具有这两方面的特征,这是与传统诗歌的不同之处,大约也正是赋的得名由来。

如上所述,楚辞和赋分属不同的文学样式,但在汉人的眼里,却被看成是一种东西。最为典型地反映着这种观念的,莫过于《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中,不仅把屈原、宋玉、唐勒等人的楚辞作品,都归为“屈原赋之属”,还把楚辞和赋的创作混为一谈:“大儒孙卿(即荀况)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通“讽”),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这当然是不科学的,但倒也从某个侧面反映出楚辞对赋体文学的影响。

楚辞对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体制上。楚辞以前的诗歌,风格往往是写实的,篇幅相对也比较短小。而南方的楚国“信巫鬼,重*祀”(《汉书·地理志》),民间流行的祭祀歌时常具有丰富的想像,富于浪漫情调,而且出于演唱悦神的目的,除抒情外还兼有一定的叙事性,篇幅也开始闳阔。屈原的楚辞创作深受其影响。如著名的《离骚》,驰骋幻想,八方神游,具有极为丰富的想像力和神话色彩,篇幅也因之大大加长,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个字。后来的汉赋固然没能继承屈骚的浪漫和抒情,但却在铺陈叙事方面变本而加厉,长篇巨制屡见不鲜,故而又有“大赋”之名。如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羽猎赋》、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等,时常从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各个方面大肆铺叙渲染,想象着每一方的珍奇和富庶,穷形尽相,造就出宏大的场面。

其次,楚辞汲取南方楚歌的特点,又借鉴诸子散文讲究辞藻以求动人的风格,追求文辞的芜雅绮丽,并有意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技巧,更增添了文采。如屈原《九歌·湘君》:“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思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用六句排成三组工整的对偶,流畅清丽。汉赋继承了楚辞的文辞特点而踵事增华,争相以富丽雅赡为能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虞,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倡,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的确有千态万状、层见叠出的艺术效果。

最后,楚国或曾经生活在楚地的作家,也为赋的创立或发展,做出过直接的贡献。例如荀子,虽本是赵人,但他曾适楚为兰陵令,免官后就居家兰陵,一生主要的政治和创作活动大多在楚地进行(参《战国策·楚策四》及《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因此,他最早用赋体写作,决非偶然。再如相传是屈原学生的宋玉,既是楚辞的名家,又是作赋的能手,他所创作的《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为后人广为传诵。他将此前屈原和自己楚辞创作的经验,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于写赋,在荀子原本质朴古拙的赋体基础上,发挥想象,扩大造篇,移植富丽奇艳的文采,在赋体文学方面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实为汉赋之滥觞。

著名辞赋家-张友茂先生的《中华辞赋国学统论》高度概括了中华辞赋的古代发展脉络,着重透深刻地论述了古代辞赋的10个专题:

一:起源问题:辞赋最早不是文体,“不歌而诵谓之赋”。由《诗》衍化,容纳楚辞精润,受纵横家影响。

二:性质问题:贵族体,说法片面,不足为据。整体看,属于少数翘楚寒门。左思、王绩等,志向高洁。

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对赋影响最大,打破了儒家笼罩中国传统文化的独裁。嵇康、王绩、李白是代表。

四:散赋骈赋:最早的辞赋骈散结合,至陆机出现较纯骈赋。骈赋将辞赋推向了高潮,达到了至美境界。

五:京都名篇:宋玉贾谊司马相如使辞赋独特不俗。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

六:曹阮嵇向:曹植的《洛神赋》娇美高赋。阮籍有庄子自然。《猕猴赋》惟妙惟肖。向秀仅存《思旧赋》。

七:潘江陆海:潘才似江,陆才如海。潘岳《秋兴赋》赋秋而寄志。陆机《文赋》是汉赋中的倚天剑。

八:郭鲍孔庾:郭璞系《江赋》正宗辞赋。鲍照骈偶势盛。孔稚圭将骈赋推进。庾信承六朝精至,启唐宋声。

九:龙门双王:王绩信道家颂嵇阮而鄙孔孟。《游北山赋》骈赋中的好赋。王勃《滕王阁序》凤毛麟角。

十:唐宋二李:李白系人间尤物-《大鹏赋》承庄子《逍遥游》。李清照是才女。《打马赋》学识毕现 《中华辞赋大典》(网络版),证明了中华辞赋每一个时代的辉煌---中华辞赋上启楚辞屈原、宋玉,下承民国章太炎(辞赋在“五四运动”废除古文,起了桥梁的作用),在当代载以“辞赋四杰(潘承祥、张友茂、周晓明、金学孟)”。古典辞赋、古代赋家目录:

荀况辞赋集(先秦) 屈原辞全集(先秦) 宋玉辞赋集(先秦) 唐勒辞赋集(先秦) 陆贾辞赋集(汉代) 贾谊辞赋选(汉代)

枚乘辞赋选(汉代) 严忌辞赋集(汉代) 淮南小山赋(汉代) 司马相如赋(汉代) 刘彻全集辑(汉代) 东方朔赋选(汉代)

司马迁赋集(汉代) 枚皋辞赋选(汉代) 刘向辞赋集(汉代) 班婕妤赋集(汉代) 王褒诗赋选(汉代) 扬雄辞赋选(汉代)

刘歆辞赋集(汉代) 傅毅辞赋集(汉代) 班彪辞赋选(汉代) 班固全集辑(汉代) 班昭辞赋选(汉代) 张衡全集辑(汉代)

马融辞赋集(汉代) 王延寿赋集(汉代) 赵壹辞赋选(汉代) 蔡邕全集辑(汉代) 王逸诗赋选(汉代) 祢衡辞赋选(汉代)

曹操诗全集(汉代) 曹丕全集辑(魏代) 曹植全集辑(魏代) 王粲全集辑(魏代) 陈琳全集辑(魏代) 向秀辞赋选(魏代)

潘岳全集辑(晋代) 张华全集辑(晋代) 陆机全集辑(晋代) 左思全集辑(晋代) 陶渊明全集(晋代) 王羲之赋集(晋代)

夏侯湛赋辑(晋代) 傅咸辞赋辑(晋代) 傅毅辞赋辑(晋代) 成公绥赋集(晋代) 傅玄辞赋辑(晋代) 郭璞辞赋集(晋代)

萧子晖赋集(两朝) 萧子范赋集(两朝) 萧统辞赋集(两朝) 萧纲辞赋集(两朝) 吴均辞赋集(两朝) 沈约辞赋集(两朝)

谢惠连全集(两朝) 谢灵运全集(两朝) 鲍照全集辑(两朝) 江淹全集辑(两朝) 徐陵全集辑(两朝) 庾信全集辑(两朝)

萧绎辞赋选(两朝) 薛道衡全集(隋代) 杜牧辞赋辑(唐代) 黄滔辞赋集(唐代) 徐寅辞赋集(唐代) 王勃全集辑(唐代)

骆宾王全集(唐代) 韩愈全集辑(唐代) 柳宗元全集(唐代) 苏辙辞赋集 宋辽金 范仲淹全集 宋辽金 欧阳修全集 宋辽金

苏轼全集辑 宋辽金 黄庭坚全集 宋辽金 蒲松龄赋集(清代) 汪中辞赋集(清代)

四、当代辞赋

辞赋与骈文是并存的两种文体,各自有其独具的特色和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在古代文体分类中,赋从来自成一家。在当代赋学研究著作中,辞赋并不隶属于骈文,骈文亦不被视为赋体。二者有交叉关系,那就是六朝骈赋。至于汉晋大赋和抒情小赋,唐之律赋,宋之文赋,都不宜算作骈文。 骈文与辞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从修辞看,骈文以对仗为主,辞赋以铺陈为主;从句法看,骈文以对偶句为主,辞赋以排比句为主;从音律看,骈文有时要求平仄而不求押韵,辞赋除平仄外还要求句尾押韵;从题目看,绝大多数的赋以赋命题,骈文则没有固定的文体标志;从功用看,辞赋用于描写与抒情,骈文除此二者还可议论并充当应用文。 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如果只有两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那往往是对仗或曰骈偶,而不能叫排比。排比是对仗的增加,对仗有时是排比的组成部分。辞赋以排比为主,也不乏对偶句;骈文以对偶句为主,也可用排比句。 姜书阁《骈文史论》认为“汉赋尚未成为骈体,只是骈之初始而已。”这是对的。但又主张律赋应归骈文,似欠斟酌。于景祥《唐宋骈文史》把散体赋(即文赋)的代表作《秋声赋》、《赤壁赋》等当作骈文,未免过宽。不但当代各家骈文选本没有先例,古代骈文选本亦罕见。 骈文和赋的界限,古代骈文家在写作中是意识到了的。如陆机《豪士赋》、庾信《哀江南赋》,前有序,为骈文,序之后才是赋的本体。只要读过这类文章,就不难发现其间的区别。序不押韵而赋押韵,序句参差而赋句整齐。如果说序是骈文,赋也是骈文,无视二者的界限,无论解释古代作品或是面对今天的读者恐怕都讲不清楚。

清代及台湾有些骈文选本往往兼收骈赋,那属于“从宽处理”。如同清代古文选本以散文为主也往往收少量骈文及散体赋一样。这表明古今选家文体概念有时可以适当放宽而不拘泥,并不能证明骈文、散文和赋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古人若主张“从严处理”,骈文亦可不收赋,如王志坚《四六法海》、李兆洛《骈体文钞》、陈均《唐骈体文钞》等是。

辞赋学·辞赋研究概述·元明赋论

元代统治者轻视诗赋,因此,研究诗赋的人也少,值得一提的只有祝尧的《古赋辨体》。

《古赋辨体》是一部辞赋总集,也是一部重要的辞赋理论著作。此书对赋学之贡献有:

第一,祝尧本着“欲因时代之高下而论其述作之不同”,将赋的发展分为楚辞、两汉、三国六朝、唐、宋五体,在辨体之时,简要评述了历代赋的源流演变,评论了历代的赋家赋作,相当于为读者提供了一部赋文学发展简史,为探索辞赋发展的沿革及规律作出了贡献。

第二,提出了“情”作为赋的审美标准。他说:“诗人所赋,因以吟咏情性也。骚人所赋,有古诗之义者,亦以其发乎情也。”他指出作赋要情、辞、理兼顾,但中心是情。只要“合乎情”,就会“其辞也丽,其理也则”,自然合乎“风比雅兴颂诸义”。他以此为尺度,批评汉赋已是“若情若理有不暇及”,三国六朝赋是“彼于其情,直外焉而已矣”,唐宋律赋更是“有辞无情,义亡体失”,所以“益远于古”。赋要吟咏情性,这是对辞赋艺术本质与审美特征认识的质的飞跃,是辞赋创作经验的新的理论概括,是宋人骚赋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总结,在赋史上有重要意义。

第三,探讨了辞赋的源流,提出了新的见解。他把辞赋分为楚辞、古赋、俳赋、律赋、文赋五体。楚辞以兮字为读,是吸收了楚狂《凤兮歌》与孺子《沧浪歌》之类楚地民歌的特点,是在楚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最有见地的伟大发现,为探求屈赋的渊源开拓了新的领域。他还指出:“赋之问答体其源自《卜居》、《渔父》篇来,厥后宋玉辈述之,至汉此体遂盛。”这种赋“首尾是文,中间乃赋,世传既久,变而又变,其中间之赋以铺张为靡而专于词者,则流为齐梁唐初之俳体;其首尾之文以议论为便而专于理者,则流为唐末及宋之文体” (卷三《子虚赋序说》)。这也简明地说明了散体大赋的源流演进之迹,给后世学者以巨大的启示。

第四,祝尧对三国六朝赋、唐赋宋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大有不屑一顾之概,因而对辞赋创作和研究主张“祖骚而宗汉”。这是元代科举考试以古赋命题不考律赋的产物,为后世否定六朝唐宋赋开了先声,影响是巨大的。

第五,在《外录》中,祝尧将骚、辞、文、操、歌都作为古赋的别体,还说:“若夫赋中有文体者,反不若此等文为可入于赋体云。”这也是创见。它扩大了赋的外延,为辞赋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祝尧《古赋辨体》确是赋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明初文风是元代文儒结合文风的延续,赋论也完全是承袭祝尧的理论。如吴讷《文章辨体》辨赋分楚、两汉、三国六朝、唐、宋、元、明七个时期,论前五个时期的赋的序说完全抄录《古赋辨体》。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讥其“大抵剽掇旧文,未能有所发明”,成就不大。

明代赋论是随着复古与反复古斗争的展开而深化的。辞赋的研究与创作是复古派与反复古派论争的重要方面。

复古派赋论最有影响的是李梦阳提出的“唐无赋”,“汉无骚”,叫人“究心骚赋于汉唐之上”(《空同集·潜虬山人记》)。他们十分推重楚辞与汉赋:“屈氏之骚,骚之圣也;长卿之赋,赋之圣也”(王世贞《艺苑卮言》)。但也不废六朝,否定的只是唐宋律赋与文赋。王世贞就肯定李梦阳的赋能“上拟屈宋,下及六朝”,肯定“潘左诸赋”,“令韩柳操觚,必至夺色” (《艺苑卮言》)。

与复古派理论相近的还有胡应麟与徐师曾。

胡应麟《诗薮》除《杂编》卷一集中考证了先秦两汉赋的存逸之外,还在《内编》卷一辨别了骚与赋的不同:“骚与赋语句无甚相远,体裁则大不同:骚复杂无伦,赋整蔚有序;骚以含蓄深婉为尚,赋以夸张宏巨为工”,提出“骚盛于楚,衰于汉而亡于魏;赋盛于汉,衰于魏而亡于唐”。于是高度评价了楚骚汉赋:“屈宋诸篇,虽遒深宏肆,然语皆平典”,宋玉赋“皆妙绝古今,汉人赋冠绝古今”(引文皆见《诗薮·内篇》卷一)。可见其与复古派的理论主张完全一致。

徐师曾《文体明辨》论赋,探讨赋的源流演变,强调“吟咏情性”,“发乎情,止乎礼义”,推崇楚辞汉赋,贬抑三国六朝和唐宋赋,与祝尧《古赋辨体》,与复古派的“唐无赋”,“汉无骚”也是一脉相承的。

复古派的赋论,虽无系统的著作,但在当时影响极大,对后世也影响深远。自是,尊汉赋,贬斥三国六朝唐宋赋的赋论占着上风。虽不断有人起而反对,但时至今日,言骚必称楚,言赋必称汉者,仍大有人在。

与复古派赋论相对立的有反复古派。反复古派包括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他们大都不擅长作赋,亦无系统的赋学著作,连散见的言论也比较少。较著名的只有袁宏道的《与江进之书》。袁氏指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赋总是由繁晦乱艰变为简明整和流丽痛快,因此,“古不可优,今不可劣”。他讥笑复古派的赋是“将经史海篇字眼尽意抄誊,谬谓复古,不亦大可笑哉!”这个批评虽不符合复古派的创作实际,但他反对因袭则是正确的。

总之,明代赋论虽未出现过专著,但复古派与反复古派的一些论述,把后世争执的一些重大问题都提出来了,给后世赋论家以极大的启发。

人物简介

庄忌西汉道家、文学家。因避汉明帝刘庄讳,又称严忌。吴(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曾为梁孝王门客,主要活动年代在西汉文、景之世。与枚乘、司马相如同时。景帝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严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悦之”(《汉书·司马相如传》)。严忌在思想上倾向老庄,提出退身穷处、除累返真的人生哲学。认定现实生活混浊黑暗、一无是处。首先是感到生不逢时,往者不可为据,来者不抱希望;其次是感到进退维谷,毫无办法:道路壅塞不通,江河宽广无梁,不能凌波径度,又无羽翼高翔,亲朋凋落,饥馑绝粮,车弊马困,寸步难行;再次是感到世道险恶,党同伐异,妒贤忌能,无法施展任何聪明才智。在这种情况下,便幻想超尘绝俗、长生成仙。他写道:“务光自投于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于水渚。……下垂钓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与赤松而结友兮,比王侨而为耦。使枭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后。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哀时命》)希望与传说中的仙人赤松、王侨、山神枭杨结友居处。认为鸟只有高翔于云端才能避免捕捉,蛟龙只有潜于深渊才能避免网罗,入只有隐退才能避免祸患。他说:“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宁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同上)断定社会生活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对立的,从而主张超脱现实,返回自然的本性即所谓“反(返)真形”。他说:“概尘垢之狂攘兮,除秽累而反(返)真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时厌饫而不用兮,且隐伏而远身。聊窜端而匿迹兮,噗寂默而无声。独便t骨惘而烦毒兮,焉发愤而纾情时暖暖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同上)除累返真,隐身匿迹,无声无名,这就是庄忌在老庄思想指导下所得出的人生哲学的基本结论。其著作有《哀时命》.收入《楚辞》,并辑于《全汉文》卷一九。

代表作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24篇,今仅存 《哀时命 》

文学贡献

庄忌,吴(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与枚乘同时。曾先后为吴王刘濞与梁孝王刘武门客,世称庄夫子。《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四篇,但大多不存,只留《楚辞》所收的《哀时命》一篇。

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哀时命》是 (庄)忌哀屈原受性忠贞,不遭明君而遇暗世,斐然作辞,叹而述之,故曰' 哀时命' 也。 这种看法并不确切。实际上 时 即当今, 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 此 予就是自己,并非指屈原。这从篇中援引古代贤士高风亮节的 子胥死而成义兮,屈原沉于汨罗。虽体解其不变兮,岂忠信之可化· 中,可以清楚看出。因此,庄忌此作,是在哀伤自己虽然 志怦怦而内直兮,履绳墨而不颇。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 但是却生不逢时,颠沛流离,一直沉于下僚,不过寄贵族篱下作清客,无由施展才智,以致 老冉冉而逮之 ,白白虚度时光的人生际遇。因此,他对当时社会美丑不辨、贤愚不分, 璋杂于甑兮,陇廉与孟弁宫 , 释管、晏而任臧获兮,何权衡之能权! 的不正常、不健康、不合理的现实深感不满,故而 志憾恨而不逞兮,抒中情而属诗。 强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当时很多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内心苦闷和抗争。这样的内容题材又是汉初骚体赋最适于表现的,所以《哀时命》大体上完全模拟《离骚》的形式,尽管在艺术上没有多少创新的意向,然而在感情的宣泄上毕竟较真切、沉实,非一般无病 者所能比。

籍贯争议

对于庄忌的籍贯,历来说认不一。一说他是会稽吴县人(江苏苏州),另一说他是由拳人(浙江嘉兴)。据《史记·邹阳传》:“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卷八三)序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注:忌,会稽人。查《汉书·地理志》:“会稽郡,秦置。高帝六年为荆国,十二年更名吴。”(卷二八上)会稽郡有二十六个县,其中包括吴县(今苏州)和由拳(今嘉兴)。史书中只称他为“吴人”,这个“吴”可能是汉高祖刘邦将会稽郡更名为吴的一郡之泛称,也可能专指“吴县”(苏州)。像传对于这一争议给出了解释:“庄忌,汉由拳(古嘉兴)人。史书有列庄氏为会稽吴人者,盖当时吴地奄有浙西诸县。”就是说庄忌是嘉兴人,古人因为吴地当时包括浙西诸县,所以将庄忌列为会稽吴人。

王宇斌的早期辞赋

· 昆仑赋◎ 天山客 2006-1-22· 天池赋(天池一赋)◎天山客 2006-1-22· 后天池赋(天池二赋)◎天山客 2006-1-22· 雪莲赋(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