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公元7世纪年间的世界历史!
法国墨洛温家族/王朝
墨洛温家族在5—7世纪间统治着当今法国和德国的大部。这段时间,不但与圣杯传奇,而且与圣杯传奇的中心人物——亚瑟王的时代重合。毫无疑问,墨洛温家族是法兰克人当之无愧的统治者。他们不是“拥举推立”的国王。合法继位的王储们,在他们12岁生日的那天将自行成为国王。他们的职责不是管理国家——那些事情留给了“宫廷宰相”。他们仅仅被认为是作为代表的角色而存在,手中的权力和地位好似21世纪立宪国体中的君主。他们还被允许一夫多妻,有时也利用这种特权。
墨洛温家族的名头来自他们的祖父墨洛维(也被叫成“墨洛维奇”或“墨洛维尤”)。这个名字令人想到法语的“母亲”,以及法语和拉丁语中的“海洋”〔1〕法语中母亲为Mere,海洋为Mer,墨洛文家族的姓氏为Merovingien。〔1〕。传奇中说,墨洛维有两个生身之父。这无疑是故事编造,但也是用他的出生喻指两个王朝的联盟。根据传奇,他的母亲到海里游泳后怀了孕。海中的生物诱她生情并使她再次受孕。因此,墨洛温降生时身上流淌着两种血液:一种来自他的法兰克父亲,一个统治者;一种来自“海里的生灵”。
从那时开始,墨洛温家族便以通玄和迷信闻名于世。他们被看作是祭司国王,大致相当于埃及的法老。对信者而言,他们疗伤治病的法力甚至延展到衣袍的流苏之上——民众们认为这些饰穗具有各种特殊的治疗功效。第四章里我们将会看到,在贝朗热·索尼埃离世后,有一排悼别的人们经过他长袍覆盖的遗体时,每人都摘下了一朵流苏。据说,墨洛温族的国王身上都有胎记,形如圣殿骑士佩用的红十字,位置在心脏上方或肩胛中间。
国王希尔德里克一世是墨洛维的儿子,又是墨洛温王朝开国之主克洛维的父亲。当17世纪在比利时的阿登地区找到他的陵墓时,其中藏有的行功施法神器包括一具斩下的马头、一具金质的牛头和一个水晶球。
墨洛温家族长久使用的符形之一是蜜蜂。希尔德里克的墓内存有数以百计的金制蜜蜂。这一习俗延续了许多世纪。拿破仑在1804年接受皇位加冕时,曾明令将金蜂缀饰在他的皇袍之上。他对墨洛温家族心醉神往,派人采编他们的家谱,以便弄清王朝倒台后是否还留下后裔。郇山隐修会文卷中发现的家族谱系,就基于当时搜集到的材料。
墨洛温家族宣称,他们出自两个本源:诺亚和特洛伊。后一个源头可以解释法国为何有特鲁瓦和巴黎〔1〕巴黎的名字来自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Paris)。荷马史诗中,他勾引美女海伦而引发特洛伊战争。〔1〕这些地名。此外,根据荷马史诗,特洛伊当时住有一定数量的阿卡迪亚人。熊在阿卡迪亚被尊为圣物,而墨洛温家族的远祖——西坎波利亚的法兰克人,也对熊倍加敬奉。另一个可能的联系是:威尔士语把熊叫做“亚斯”(arth),这可以说明亚瑟王名字的出处。
当躲避匈奴侵扰的西坎波利亚人迁移到当今的法国境内时,他们已经建立了高度复杂的社会,它在罗马人手中得到发展。因此,继承他们文化的墨洛温人,也可被视为罗马帝国形式的仿效者。以墨洛温王朝为起点,法兰克文化开始繁衍昌盛。在此期间,墨洛温王朝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所铸钱币上那四支等长的十字,与为建立耶路撒冷法兰克王国的远征军所用徽标完全相同。
墨洛温各代君主中,克洛维一世大概最为著名,因为是他把罗马基督教引进了法兰西。他那信奉天主教的妻子〔2〕克罗蒂尔达,公元5世纪建国的勃艮第王齐尔佩里克之女,493年嫁给克洛维。511年丈夫死后,她进入图尔的修道院。逝世数年即封为圣徒。〔2〕,对他做此选择的激励不可轻估;但这一宗教赢得他的欢心,也可能别有缘故。
当时的基督教形式繁多。罗马教会与凯尔特教会之间,持续发生着冲突。公元496年,克洛维与圣徒雷米进行了多番秘密会见。按照达成的协议,克洛维将向罗马教会提供强力支持。作为回报,他的权力延伸到君士坦丁大帝的东罗马——其时已经毁于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手中。
这意味着一个墨洛温家族世俗控制下的新型罗马与基督教王朝,保证它的运转对罗马教会的意义难以估量。于是,克洛维在法兰西的兰斯接受了圣徒雷米的洗礼。由此而来,罗马教会不但与克洛维、也与他的子孙结盟。
克洛维满腔热忱地履行诺言。他开扩了帝国的疆土,面积相当于今日的法国和德国。他尤其想要击败西哥特人,并最终在沃耶战役中一举成功。西哥特人步步后撤,最后立足在拉泽地区的莱迪——就是日后的莱纳堡。
克洛维一世死后,他的王国按当时的传统分传给四个儿子。这样就削弱了原有的凝聚力,并给宫相们提供了获得更多权力的最佳机遇。不过,他们还必须对付后来的达戈贝特二世。
达戈贝特出生于公元651年,他的父亲也叫克洛维,卒于公元656年。此时,有人全力阻碍他继承克洛维王国的东北疆域——奥斯特拉西亚〔1〕Austrasia,现法国东北和德国东南交界区域,达戈贝特一世的领地。他于629年统治法兰克,10年间成为墨洛温家族最强盛的一代君王。死后奥斯特拉西亚分给儿子克洛维,即达戈贝特二世之父。〔1〕。当时的宫廷首相格里牟尔,趁其父离世劫走了达戈贝特。他设法使宫廷相信:首先达戈贝特已经身亡,再者克洛维曾要他格里牟尔之子继承王位。他花言巧语,连达戈贝特的母亲都信以为真。
然而,格里牟尔不能亲手杀掉达戈贝特,便把他送给了鲍迪埃主教。主教将达戈贝特流放到爱尔兰。他在那里长大成人,并在都柏林附近的斯莱恩修道院接受教育。他娶到一位凯尔特公主——玛缇尔蒂,移居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并结识了该郡的主教圣维尔弗莱德。此时,墨洛温家族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已不如克洛维时代那么紧密。
维尔弗莱德极力撮合凯尔特人与罗马教廷,致使双方于公元664年在惠特比商谈中达成共识。而维尔弗兰德似乎还意识到对达戈贝特而言的珍贵机遇——让这位奥斯特拉西亚的合法国君,作为教会的军事代表重返法兰西夺回王位。
达戈贝特的妻子卒于公元670年,维尔弗莱德抓紧动作以确保达戈贝特稳妥选择新配。她是拉泽伯爵的女儿姬赛拉,又是西哥特国王的侄女。墨洛温家族与西哥特王国的这次联姻,不但将法兰西置于同一统治之下,而且使罗马的权威居于西哥特之上。
他们在莱纳堡的圣抹大拉教堂结婚。经过两次婚姻已经有四个女儿的达戈贝特,在公元676年又添了一个儿子——斯希思伯尔四世。
在莱纳堡居住三年后,达戈贝特宣登奥斯特拉西亚的王位。他迅速着手在新王国内建立秩序,并在此过程中大量增加他的财富。
然而,他未能按照维尔弗莱德的期盼行事,而由于试图限制罗马教廷在他王国的影响而惹怒对方。通过与西哥特王朝的联姻,他又获得现在是法兰西南部的朗格多克地区。西哥特人从来无意与罗马联盟。他们偏爱持异端邪说的、认为耶稣与常人并无两样的“阿里乌派”,而达戈贝特似乎跟随他们。
于是随着财富和土地的增加,他不可避免地四处树敌。他还引发邻邦法兰克的统治者的不满,其中某些人跟达戈贝特的宫中臣僚相互勾结,对他形成危险。这些臣僚中包括了他的宫相——卖主僭位的胖子丕平。
达戈贝特的最大的那座宫殿,在阿登的斯特内城中。城郊就是我们在第二章提到的沃弗利森林,达戈贝特于公元679年12月23日前往林中打猎。当他在一棵树下酣睡时,据称他的教子奉胖子丕平之命,爬到他的身边用矛刺进他的眼窝,将他杀害。凶手回到斯特内城报信后,据说他们又将达戈贝特家族满门抄斩。罗马教廷毫无迟疑地嘉赏了这一行径。但或许出于内疚,他们又在公元872年册封达戈贝特为圣徒,将他的遗骨安葬在一处教堂的墓地之内,并将之改名为“圣达戈贝特教堂”。他们甚至给了他纪念日——12月23日,这天恰巧又是便雅悯部落的圣日。罗马教廷始终没有或是不愿说明对他封圣的理由。
自他在圣达戈贝特教堂的安葬日始,他的墓地就成了历史上各种各样的重要人物的朝圣之地,其中包括洛兰公爵——布雍的戈弗雷的祖父。这座教堂毁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圣达戈贝特遗物大多不知去向。传留至今的惟有一具号称属于他的头骨,存放在莫恩的一座女修道院中。令人奇怪的是,事发数年后出现了一首叫做《圣达戈贝特殉教之歌》的诗,说的是达戈贝特因某种缘故献身殉教,它是在斯特内的金谷修道院发现的。
达戈贝特暗杀事件,导致墨洛温时代的终结。达戈贝特王一死,墨洛温王朝江河日下,勉力维持了不足百年的残局。然而,多位君主年幼势微,在宫相们残忍无情的野心面前无力自保。希尔德里克三世754年去世,没有子嗣,这再也清楚不过地表明王朝就此终结。
下令暗杀达格贝尔的胖子丕平,将自己的儿子——查尔斯·马尔泰〔1〕马尔泰因身为私生子,丕平死后被宫相夫人关入监狱。后逃出并重获权位,统一分裂的法兰克诸邦。他四处征战,最为人称道的是在图尔战役中,击毙占领西班牙的穆斯林酋长国王阿布达拉曼。〔1〕安插到领导者的位子。尽管丕平军功显耀而机遇就在眼前,他似乎有意避受王位,这或许出于对墨洛温家族的余敬。查尔斯·马尔泰741年去世后,他那成为希尔德里克三世宫相儿子——丕平三世,带着代表团前去谒见教皇,问道,“何人应该成为国王,是那掌握实权的人,还是名为国王而手中已无权力的人?”教皇同意丕平应为国王,就此结束了与克洛维达成的协定。希尔德里克被送进一家修道院,四年后死在那里,而丕平稳固地占居了法兰克人的王位。
丕平三世的加冕典礼于公元754年在新的法规下举行,这些法规确保国王继位要经“创立”,而不是简单的认可。新法规依据的是欺骗性的文件——《君士坦丁的捐赠》,在本书第五章论“君士坦丁大帝”中将有详论。加洛林王朝就此诞生,朝名虽然来自查尔斯·马尔泰,却被更多地联系到他的后代查理曼身上。查理曼在公元800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若在往日惟当属墨洛温国王的头衔。
加冕典礼前夕,丕平三世与墨洛温家族的一位公主成婚。根据推断,他此举想要自视合乎礼法,将墨洛温血脉顺乎道义地传承下去。查理曼的婚礼与此相似。实际上,他的忧心疑虑竟似影响到他的加冕。他执意留给公众的印象,是他羞于担当神圣罗马皇帝。仪式的安排让人感觉,查理曼事前并不知道教皇会为他加冕。他皇冠佩顶时,脸上露出**明星们接受奥斯卡奖后那矫作的惊愕状。为让这番表现增加可信性,他庄严宣告:倘若预知发生的情形,他绝对不会踏入罗马大教堂。
暗杀达戈贝特二世以背叛克洛维,是郇山隐修会和墨洛温后裔们极其痛苦的主要根源。但也似曾有人用心致力,去减轻这种痛苦。由此而来,加洛林皇族(查理曼大帝的家族成员)娶墨洛温家族的多位公主为妻,以使自己合法化。达戈贝特之子斯希思贝尔的后裔中,有法兰西南部塞普提曼尼亚犹太国的统治者——吉延·盖隆和后来十字军远征中夺取耶路撒冷的布雍的戈弗雷。到那时候,基督血脉中大卫王的一支,才复归从《圣经·旧约》时代起就名正言顺地属于他们的王位。
(1)威塞克斯王朝
House of Wessex
埃格伯特 King Egbert
埃塞尔沃夫 King Aethelwulf
埃塞尔巴德 King Aethelbald
埃塞尔伯特 King Aethelbert
埃塞尔雷德一世 King Aethelred I
阿尔弗雷德大帝 King Alfred the Great
爱德华一世 King Edward I the Elder "长王"
埃塞尔斯坦 King Athelstan
埃德蒙一世 King Edmund I
埃德雷德 King Eadred
埃德威格 King Eadwig (Edwy)
埃德加 King Edgar the Peaceable "和平王"
爱德华二世 King Edward II the Martyr "殉教王"
埃塞尔雷德二世 King Aethelred II the Unready "无头脑者"
埃德蒙二世 King Edmund II the Ironside "铁甲王"
(2)丹麦王朝
Danish Line
克努特大帝 Canute I the Great(丹麦文作Knud den Store)
哈罗德一世(哈拉尔) Harald I, Harefoot "兔足王"
克努特二世(哈德克努特) Canute II, Hardicanute/Hardeknud
(3)威塞克斯王朝
House of Wessex
爱德华三世 King Edward III the Confessor "忏悔王"
哈罗德二世 Harold Goldwin
2,英格兰君主[1066--1603]
(1)诺曼王朝
House of Norman
1066-1087 威廉一世 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1087-1100 威廉二世 King William II Rufus "红毛王"
1100-1135 亨利一世 King Henry I Well-Educated, Beauclerc "儒雅王"
1135-1154 斯蒂芬 King Stephen (布卢瓦王朝)
(2)安茹王朝
House of Anjou
1154-1189 亨利二世 King Henry II Curtmantle "短斗篷王"
1189-1199 理查一世 King Richard I Coeur de Lion "狮心王"
1199-1216 约翰 King John Lackland "无地王"
(3)金雀花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1216-1272 亨利三世 King Henry III
1272-1307 爱德华一世 King Edward
I Long Shank "长脚王"
1307-1327 爱德华二世 King Edward II
1327-1377 爱德华三世 King Edward III
1377-1399 理查二世 King Richard II
(4)兰开斯特王朝
House of Lancaster
1399-1413 亨利四世 King Henry IV
1413-1422 亨利五世 King Henry V
1422-1461, 1470-1471 亨利六世 King Henry VI
(5)约克王朝
House of York
1461-1483 爱德华四世 King Edward IV
1483 爱德华五世 King Edward V
1483-1485 理查三世 King Richard III
(6)都铎王朝
House of Tudor
1485-1509 亨利七世 King Henry VII
1509-1547 亨利八世 King Henry VIII
1547-1553 爱德华六世 King Edward VI
1553 简•格雷 Lady Jane Grey
1553-1558 玛丽一世 Queen Mary I the Bloody "血腥玛丽"
1558-1603 伊丽莎白一世 Queen Elizabeth I
3,苏格兰君主[到1603}
(1)亚尔宾王朝
House of Alpin
肯尼思一世 King Kenneth I McAlpin
唐纳德一世 King Donald I
君士坦丁一世 King Constantine I
艾德王 King Aed
奥凯德王 King Eochaid
唐纳德二世 King Donald II
君士坦丁二世 King Constantine II
(2)邓凯尔德王朝
House of Dunkeld
马尔科姆一世 King Malcolm I
英多尔夫王 King Indolf
杜夫王 King Dubh
科林王 King Cuilean
肯尼思二世 King Kenneth II
君士坦丁三世 King Constantine III
肯尼思三世 King Kenneth III
马尔科姆二世 King Malcolm II
邓肯一世 King Duncan I
麦克白 King Macbeth
卢拉赫王 King Lulach
(3)坎莫尔王朝
House of Canmore
马尔科姆三世 King Malcolm III (Canmore)
唐纳德•班 King Donald Ban
邓肯二世 King Duncan II
唐纳德•班和埃德蒙(共同执政) King Donald Ban and King Edmund
埃德加 King Edgar the Peaceable "和平王"
亚历山大一世 King Alexander the Fierce "暴躁王"
大卫一世 King David I
马尔科姆四世 King Malcolm IV the Maiden "未婚王"
威廉 King William the Lion "雄狮王"
亚历山大二世 King Alexander II
亚历山大三世 King Alexander III
玛格丽特女王 Queen Margaret (Maid of Norway)
(4)巴里奥尔王朝
House of Balliol
约翰•巴里奥尔 John Balliol
(5)布鲁斯王朝
House of Bruce
1306-1329 罗伯特一世 (罗伯特•布鲁斯) King Robert I the Bruce
1329-1371 大卫二世 King David II
(6)斯图亚特王朝
House of Stewart
1371-1390 罗伯特二世 King Robert II
1390-1406 罗伯特三世 King Robert III
1406-1437 詹姆斯一世 King James I
1437-1460 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
1460-1488 詹姆斯三世 King James III
1488-1513 詹姆斯四世 King James IV
1513-1542 詹姆斯五世 King James V
1542-1567 玛丽•斯图亚特 Queen Mary of Scots
1567-1603 詹姆斯六世 King James VI
4,英国君主[1603--]
(1)斯图亚特王朝
House of Stewart
1603-1625 詹姆斯一世 King James I
1625-1649 查理一世 King Charles I
(2)共和政府
1653-1658 奥利弗•克伦威尔,护国公
1658-1659 理查•克伦威尔,护国公
(3)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House of Stewart
1660-1685 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
1685-1688 詹姆斯二世 King James II
1689-1694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King William III and Queen Mary II
1694-1702 威廉三世 King William III
1702-1714 安妮女王 Queen Anne
(4)汉诺威王朝
House of Hannover
1714-1727 乔治一世 King George I
1727-1760 乔治二世 King George II
1760-1820 乔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
1820-1830 (1811-1820 摄政) 乔治四世 King George IV
1830-1837 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
1837-1901 维多利亚女王 Queen Victoria
(5)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House of Sachsen-Coburg-Gotha
1901-1910 爱德华七世 King Edward VII
1910-1917 乔治五世 King George V
(6)温莎王朝
The House of Windsor
1917-1936 乔治五世 King George V
1936 爱德华八世 King Edward VIII
1936-1952 乔治六世 King George VI
1952- 伊丽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一继承人: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储殿下(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子)
第二继承人:威尔士的威廉王子殿下(查尔斯王储的长子)
第三继承人:威尔士的亨利王子殿下(查尔斯王储的次子)
第四继承人: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殿下(伊丽莎白二世的次子)
第五继承人:约克的比阿特丽斯公主殿下(约克公爵的长女)
第六继承人:约克的欧吉妮公主殿下(约克公爵的次女)
第七继承人: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王子殿下(伊丽莎白二世的三子)
第八继承人:塞文子爵詹姆士 (威塞克斯伯爵的儿子)
第十继承人: 路易斯•温莎
法国墨洛温家族/王朝
墨洛温家族在5—7世纪间统治着当今法国和德国的大部。这段时间,不但与圣杯传奇,而且与圣杯传奇的中心人物——亚瑟王的时代重合。毫无疑问,墨洛温家族是法兰克人当之无愧的统治者。他们不是“拥举推立”的国王。合法继位的王储们,在他们12岁生日的那天将自行成为国王。他们的职责不是管理国家——那些事情留给了“宫廷宰相”。他们仅仅被认为是作为代表的角色而存在,手中的权力和地位好似21世纪立宪国体中的君主。他们还被允许一夫多妻,有时也利用这种特权。
墨洛温家族的名头来自他们的祖父墨洛维(也被叫成“墨洛维奇”或“墨洛维尤”)。这个名字令人想到法语的“母亲”,以及法语和拉丁语中的“海洋”〔1〕法语中母亲为Mere,海洋为Mer,墨洛文家族的姓氏为Merovingien。〔1〕。传奇中说,墨洛维有两个生身之父。这无疑是故事编造,但也是用他的出生喻指两个王朝的联盟。根据传奇,他的母亲到海里游泳后怀了孕。海中的生物诱她生情并使她再次受孕。因此,墨洛温降生时身上流淌着两种血液:一种来自他的法兰克父亲,一个统治者;一种来自“海里的生灵”。
从那时开始,墨洛温家族便以通玄和迷信闻名于世。他们被看作是祭司国王,大致相当于埃及的法老。对信者而言,他们疗伤治病的法力甚至延展到衣袍的流苏之上——民众们认为这些饰穗具有各种特殊的治疗功效。第四章里我们将会看到,在贝朗热·索尼埃离世后,有一排悼别的人们经过他长袍覆盖的遗体时,每人都摘下了一朵流苏。据说,墨洛温族的国王身上都有胎记,形如圣殿骑士佩用的红十字,位置在心脏上方或肩胛中间。
国王希尔德里克一世是墨洛维的儿子,又是墨洛温王朝开国之主克洛维的父亲。当17世纪在比利时的阿登地区找到他的陵墓时,其中藏有的行功施法神器包括一具斩下的马头、一具金质的牛头和一个水晶球。
墨洛温家族长久使用的符形之一是蜜蜂。希尔德里克的墓内存有数以百计的金制蜜蜂。这一习俗延续了许多世纪。拿破仑在1804年接受皇位加冕时,曾明令将金蜂缀饰在他的皇袍之上。他对墨洛温家族心醉神往,派人采编他们的家谱,以便弄清王朝倒台后是否还留下后裔。郇山隐修会文卷中发现的家族谱系,就基于当时搜集到的材料。
墨洛温家族宣称,他们出自两个本源:诺亚和特洛伊。后一个源头可以解释法国为何有特鲁瓦和巴黎〔1〕巴黎的名字来自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Paris)。荷马史诗中,他勾引美女海伦而引发特洛伊战争。〔1〕这些地名。此外,根据荷马史诗,特洛伊当时住有一定数量的阿卡迪亚人。熊在阿卡迪亚被尊为圣物,而墨洛温家族的远祖——西坎波利亚的法兰克人,也对熊倍加敬奉。另一个可能的联系是:威尔士语把熊叫做“亚斯”(arth),这可以说明亚瑟王名字的出处。
当躲避匈奴侵扰的西坎波利亚人迁移到当今的法国境内时,他们已经建立了高度复杂的社会,它在罗马人手中得到发展。因此,继承他们文化的墨洛温人,也可被视为罗马帝国形式的仿效者。以墨洛温王朝为起点,法兰克文化开始繁衍昌盛。在此期间,墨洛温王朝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所铸钱币上那四支等长的十字,与为建立耶路撒冷法兰克王国的远征军所用徽标完全相同。
墨洛温各代君主中,克洛维一世大概最为著名,因为是他把罗马基督教引进了法兰西。他那信奉天主教的妻子〔2〕克罗蒂尔达,公元5世纪建国的勃艮第王齐尔佩里克之女,493年嫁给克洛维。511年丈夫死后,她进入图尔的修道院。逝世数年即封为圣徒。〔2〕,对他做此选择的激励不可轻估;但这一宗教赢得他的欢心,也可能别有缘故。
当时的基督教形式繁多。罗马教会与凯尔特教会之间,持续发生着冲突。公元496年,克洛维与圣徒雷米进行了多番秘密会见。按照达成的协议,克洛维将向罗马教会提供强力支持。作为回报,他的权力延伸到君士坦丁大帝的东罗马——其时已经毁于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手中。
这意味着一个墨洛温家族世俗控制下的新型罗马与基督教王朝,保证它的运转对罗马教会的意义难以估量。于是,克洛维在法兰西的兰斯接受了圣徒雷米的洗礼。由此而来,罗马教会不但与克洛维、也与他的子孙结盟。
克洛维满腔热忱地履行诺言。他开扩了帝国的疆土,面积相当于今日的法国和德国。他尤其想要击败西哥特人,并最终在沃耶战役中一举成功。西哥特人步步后撤,最后立足在拉泽地区的莱迪——就是日后的莱纳堡。
克洛维一世死后,他的王国按当时的传统分传给四个儿子。这样就削弱了原有的凝聚力,并给宫相们提供了获得更多权力的最佳机遇。不过,他们还必须对付后来的达戈贝特二世。
达戈贝特出生于公元651年,他的父亲也叫克洛维,卒于公元656年。此时,有人全力阻碍他继承克洛维王国的东北疆域——奥斯特拉西亚〔1〕Austrasia,现法国东北和德国东南交界区域,达戈贝特一世的领地。他于629年统治法兰克,10年间成为墨洛温家族最强盛的一代君王。死后奥斯特拉西亚分给儿子克洛维,即达戈贝特二世之父。〔1〕。当时的宫廷首相格里牟尔,趁其父离世劫走了达戈贝特。他设法使宫廷相信:首先达戈贝特已经身亡,再者克洛维曾要他格里牟尔之子继承王位。他花言巧语,连达戈贝特的母亲都信以为真。
然而,格里牟尔不能亲手杀掉达戈贝特,便把他送给了鲍迪埃主教。主教将达戈贝特流放到爱尔兰。他在那里长大成人,并在都柏林附近的斯莱恩修道院接受教育。他娶到一位凯尔特公主——玛缇尔蒂,移居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并结识了该郡的主教圣维尔弗莱德。此时,墨洛温家族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已不如克洛维时代那么紧密。
维尔弗莱德极力撮合凯尔特人与罗马教廷,致使双方于公元664年在惠特比商谈中达成共识。而维尔弗兰德似乎还意识到对达戈贝特而言的珍贵机遇——让这位奥斯特拉西亚的合法国君,作为教会的军事代表重返法兰西夺回王位。
达戈贝特的妻子卒于公元670年,维尔弗莱德抓紧动作以确保达戈贝特稳妥选择新配。她是拉泽伯爵的女儿姬赛拉,又是西哥特国王的侄女。墨洛温家族与西哥特王国的这次联姻,不但将法兰西置于同一统治之下,而且使罗马的权威居于西哥特之上。
他们在莱纳堡的圣抹大拉教堂结婚。经过两次婚姻已经有四个女儿的达戈贝特,在公元676年又添了一个儿子——斯希思伯尔四世。
在莱纳堡居住三年后,达戈贝特宣登奥斯特拉西亚的王位。他迅速着手在新王国内建立秩序,并在此过程中大量增加他的财富。
然而,他未能按照维尔弗莱德的期盼行事,而由于试图限制罗马教廷在他王国的影响而惹怒对方。通过与西哥特王朝的联姻,他又获得现在是法兰西南部的朗格多克地区。西哥特人从来无意与罗马联盟。他们偏爱持异端邪说的、认为耶稣与常人并无两样的“阿里乌派”,而达戈贝特似乎跟随他们。
于是随着财富和土地的增加,他不可避免地四处树敌。他还引发邻邦法兰克的统治者的不满,其中某些人跟达戈贝特的宫中臣僚相互勾结,对他形成危险。这些臣僚中包括了他的宫相——卖主僭位的胖子丕平。
达戈贝特的最大的那座宫殿,在阿登的斯特内城中。城郊就是我们在第二章提到的沃弗利森林,达戈贝特于公元679年12月23日前往林中打猎。当他在一棵树下酣睡时,据称他的教子奉胖子丕平之命,爬到他的身边用矛刺进他的眼窝,将他杀害。凶手回到斯特内城报信后,据说他们又将达戈贝特家族满门抄斩。罗马教廷毫无迟疑地嘉赏了这一行径。但或许出于内疚,他们又在公元872年册封达戈贝特为圣徒,将他的遗骨安葬在一处教堂的墓地之内,并将之改名为“圣达戈贝特教堂”。他们甚至给了他纪念日——12月23日,这天恰巧又是便雅悯部落的圣日。罗马教廷始终没有或是不愿说明对他封圣的理由。
自他在圣达戈贝特教堂的安葬日始,他的墓地就成了历史上各种各样的重要人物的朝圣之地,其中包括洛兰公爵——布雍的戈弗雷的祖父。这座教堂毁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圣达戈贝特遗物大多不知去向。传留至今的惟有一具号称属于他的头骨,存放在莫恩的一座女修道院中。令人奇怪的是,事发数年后出现了一首叫做《圣达戈贝特殉教之歌》的诗,说的是达戈贝特因某种缘故献身殉教,它是在斯特内的金谷修道院发现的。
达戈贝特暗杀事件,导致墨洛温时代的终结。达戈贝特王一死,墨洛温王朝江河日下,勉力维持了不足百年的残局。然而,多位君主年幼势微,在宫相们残忍无情的野心面前无力自保。希尔德里克三世754年去世,没有子嗣,这再也清楚不过地表明王朝就此终结。
下令暗杀达格贝尔的胖子丕平,将自己的儿子——查尔斯·马尔泰〔1〕马尔泰因身为私生子,丕平死后被宫相夫人关入监狱。后逃出并重获权位,统一分裂的法兰克诸邦。他四处征战,最为人称道的是在图尔战役中,击毙占领西班牙的穆斯林酋长国王阿布达拉曼。〔1〕安插到领导者的位子。尽管丕平军功显耀而机遇就在眼前,他似乎有意避受王位,这或许出于对墨洛温家族的余敬。查尔斯·马尔泰741年去世后,他那成为希尔德里克三世宫相儿子——丕平三世,带着代表团前去谒见教皇,问道,“何人应该成为国王,是那掌握实权的人,还是名为国王而手中已无权力的人?”教皇同意丕平应为国王,就此结束了与克洛维达成的协定。希尔德里克被送进一家修道院,四年后死在那里,而丕平稳固地占居了法兰克人的王位。
丕平三世的加冕典礼于公元754年在新的法规下举行,这些法规确保国王继位要经“创立”,而不是简单的认可。新法规依据的是欺骗性的文件——《君士坦丁的捐赠》,在本书第五章论“君士坦丁大帝”中将有详论。加洛林王朝就此诞生,朝名虽然来自查尔斯·马尔泰,却被更多地联系到他的后代查理曼身上。查理曼在公元800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若在往日惟当属墨洛温国王的头衔。
加冕典礼前夕,丕平三世与墨洛温家族的一位公主成婚。根据推断,他此举想要自视合乎礼法,将墨洛温血脉顺乎道义地传承下去。查理曼的婚礼与此相似。实际上,他的忧心疑虑竟似影响到他的加冕。他执意留给公众的印象,是他羞于担当神圣罗马皇帝。仪式的安排让人感觉,查理曼事前并不知道教皇会为他加冕。他皇冠佩顶时,脸上露出**明星们接受奥斯卡奖后那矫作的惊愕状。为让这番表现增加可信性,他庄严宣告:倘若预知发生的情形,他绝对不会踏入罗马大教堂。
暗杀达戈贝特二世以背叛克洛维,是郇山隐修会和墨洛温后裔们极其痛苦的主要根源。但也似曾有人用心致力,去减轻这种痛苦。由此而来,加洛林皇族(查理曼大帝的家族成员)娶墨洛温家族的多位公主为妻,以使自己合法化。达戈贝特之子斯希思贝尔的后裔中,有法兰西南部塞普提曼尼亚犹太国的统治者——吉延·盖隆和后来十字军远征中夺取耶路撒冷的布雍的戈弗雷。到那时候,基督血脉中大卫王的一支,才复归从《圣经·旧约》时代起就名正言顺地属于他们的王位。
谁知道斯姓族谱和斯姓历史名人,谢了,答对给分,急
并不是很清楚 只知道斯伟 我姓斯 但是因为可能是以前斯姓的儿女也各奔东西了吧 所以我从小生在上海 不住在斯宅 关於历史自然也是没有老人告诉我这些
啊对啦对啦 前段时间我爸妈出去玩 然后正好找到了斯家宅 是这么一回事 我现在是初一 然后我爸那一辈是华字辈 我这一辈应该是ting字辈 但是是哪个ting我不知道 然后斯家宅那里迁移过了 我爸妈找到的是迁移后的 那里有祖坟还有祠堂 很大 然后在浙江(我记得貌似是的)也有斯姓的 那里是千柱屋 据斯家宅的人说 千柱屋那里是祖上某一代有几个儿子 其中有一个去了千柱屋那里 然后做了大生意 于是千柱屋那里就很大
谁知道斯姓族谱和斯姓历史名人,谢了,答对给分,急!!!-百并不是很清楚 只知道斯伟 我姓斯 但是因为可能是以前斯姓的儿女也各奔东西了吧 所以我从小生在上海 不住在斯宅 关於历史自然也是没有老人告诉我这些啊对啦对啦 前段时间我爸妈出去玩 然后正好找到了斯家宅 是这么一回事 我现在是初一 然后我爸那一辈是华字辈 我这一辈应该是ting字辈 但是是哪个ting我不知道 然后斯家宅那里迁移过了 我爸妈找到的是迁移后的 那里有祖坟还有祠堂 很大 然后在浙江(我记得貌似是的)也有斯姓的 那里是千柱屋 据斯家宅的人说 千柱屋那里是祖上某一代有几个儿子 其中有一个去了千柱屋那里 然后做了大生意 于是千柱屋那里就很大。
世界著名人物名字总汇历史人物(一)古 代 贞德 但丁 居鲁士 冈比西 托勒密 阿育王 柏拉图 拉齐斯 萨拉丁 帖木儿 克洛维 哥白尼 布鲁诺 伽里略 哥伦布 奥列格 达·芬奇 汉穆拉比 释迦牟尼 列奥尼达 伯利克里 希罗多德 苏格拉底 修昔底德 查士丁尼 孝德天皇 阿维森纳 马丁·路德 塞万提斯 莎士比亚 伊凡四世 马可·波罗 大流士一世 亚里斯多德 阿倍仲麻吕 马基雅弗利 伊本·拔图塔 图特摩斯三世 君士坦丁大帝 伊丽莎白女王 托马斯·闵采尔 弗朗西斯·培根 托马斯·阿奎那 尼布甲尼撒二世 (二)近 代 卢梭 欧文 基佐 林肯 盖得 牛顿 瓦特 洪堡 歌德 雨果 伏尔泰 华盛顿 杰斐逊 巴贝夫 圣西门 傅立叶 黑格尔 魏特林 马克思 恩格斯 梅特涅 梯也尔 马志尼 加富尔 俾斯麦 尔 倍倍尔 赫尔岑 片山潜 克莱武 蒲鲁东 巴枯宁 魏德迈 考茨基 蔡特金 米勒兰 罗得斯 蒂拉克 达尔文 摩尔根 诺贝尔 爱迪生 贝多芬 裴多菲 克伦威尔 孟德斯鸠 彼得大帝 拉吉舍夫 富兰克林 玻利瓦尔 马尔萨斯 费尔巴哈 卡芬雅克 亚当·斯密 道格拉斯 维多利亚 加里波第 西乡隆盛 路易·勃朗 伊藤博文 幸德秋水 章西女王 伯恩施坦 马尔托夫 威廉二世 鲁登道夫 马克·吐温 罗伯斯庇尔 普列汉诺夫 大卫·李嘉图 路易·波拿巴 罗蒙诺索夫 列夫·托尔斯泰 拿破仑·波拿巴 杜桑·卢维杜尔 ·阿里 叶卡特琳娜二世 车尔尼雪夫斯基 威廉·李卜克内西 (三)现 代 列宁 铁托 甘地 真纳 昂山 胡佛 斯大林 布哈林 基洛夫 卢森堡 台尔曼 艾伯特 胡志明 葛兰西 凯末尔 尼赫鲁 桑地诺 张伯伦 丘吉尔 达拉第 戴高乐 希特勒 戈培尔 吉斯林 佛朗哥 托洛茨基 加米涅夫 卡德纳斯 贝拉·库恩 劳合·乔治 克里孟梭 墨索里尼 东条英机 近卫文麿 爱因斯坦 居里夫妇 冯·诺伊曼 季诺维也夫 季米特洛夫 板垣征四郎 斯维尔德洛夫 伍德罗·威尔逊 卡尔·李卜克内西 富兰克林·罗斯福。
斯姓的起源根据网同网友提供资料:斯宅,顾名思义,即“斯姓宅第”之谓。
斯宅乡有马、邢、杜、张、陈、金、周、徐、黄、斯、蔡、虞、楼等姓氏,而其中以“斯”为主姓,是当今全国斯姓的最大聚居地。诸暨现有斯姓人口约12000余人,在全市400余个姓氏中,排行第25位。
斯姓发祥地在东阳(巍山斯村),故其郡望亦为东阳郡。据载,斯本作史。
东汉建安末,史伟(196-265)自鲁国滋阳升徙至东阳后侣村。三国赤乌元年(238)三月,见狱中有非罪者,怜而释之。
吴大帝孙权以史伟谳决不平,将行大辟(死刑)。史伟之子史郭、史从泣血陈情,愿捐躯以代。
孙权深感其孝,诏赐“斯”为氏,复史伟原职,历十八载而致仕归,故斯伟(史伟)为斯氏开宗始祖。此后,自三国两晋南北朝而降,至第二十一世斯楚(716--811)者,于唐开元庚辰(740)从后侣村迁居梵德村。
第二十五世斯德遂(864-?),字友迅,从东阳梵德村迁诸暨上林,为上林三斯开宗始祖。三斯即上斯、中斯、下斯。
今仍有中斯畈名,后人作螽斯者,谐“螽斯衍庆”义也。斯氏自唐末至今已60余世,至今当已1110馀年。
毫无疑问,斯氏为诸暨姓氏构成中最早成员之一,可谓源远流长。 (斯康提供)斯氏源何而来,这个问题曾困惑着我。
的确,斯姓太少了,查中国姓氏大全,只有寥寥数字:“古三国东吴有斯敦”,一笔带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找到了家谱,上面记叙了一个让我颇感自豪的故事,才知斯姓为东吴孙权所赐: 斯氏始祖伟公,自幼聪慧勤奋,博览群书。
东汉献帝建安末年(公元219年)由鲁国嵫阳迁居东吴宁后侣村(今浙江东阳县),至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参加吴帝孙权招贤之试而名列前茅,被委以“廷尉”之职。伟公为官清正,爱民如子,造福乡里,深得百姓爱戴。
赤乌元年(公元238年)伟公察访狱吏职守,见狱中关押有枉受冤屈之百姓,遂萌恻隐匡谬之心,将狱中无辜悉数释放。不料此举触怒孙权,被治以抗旨犯上之罪,判以极刑。
事发后,其子敦、从,一同面君泣血陈情哀求,愿代父一死。吴帝孙权见状深受感动,脱口赞曰:“斯孝子也。”
遂赦伟公无罪,官复原职,并于赤乌二年九月(公元239年)诏赐伟公以斯姓,斯姓由此诞生。后伟公致仕十八年,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三岁。
斯氏家族自此在东阳繁衍生息。诸暨斯宅则为斯氏第二十五代德遂公一脉所传。
德遂公生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73年),相传于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公20岁时游学诸暨,一日行至上林乡宋家坞日暮投宿。庄主宋家有女年方20,尚未婚嫁,自幼不语,人皆以为哑。
至德遂公敲门投宿时,突然言道:“门外有客至。”其父甚异,疑女与客有缘,遂将女许配德遂公,招其入赘。
自此斯姓在此生根,而有斯宅。 斯宅地处会稽山脉西麓,与东白湖毗邻,它经历了1100余年的发展进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斯宅现有居民12000余人,绝大部分都姓斯。村舍依山而建,林木葱翠,景色宜人。
沿山一条清流直通浣纱溪,象一条素洁的纱带飘逸在青山之间。这里是西施的故乡,溪水轻吟,山风私语,仿佛讲述着古时西施浣纱的故事;青山绿水仿佛西施永驻的笑颜,引人遐思。
美丽动人的传说滋润着这里古老的民风和秀丽的山水,日子随着溪水流来又流走,源远流长,无休无止。
请问一下,(斯),姓氏的详细来源斯姓的发祥地原在东阳,历史上原先是没有“斯”这个姓的,它出自“史”姓。据史料载,东汉建安末年,斯姓先祖史伟从鲁国滋阳调至东阳后侣村做官,见到狱中有许多遭受不白之冤的犯人,非常同情就释放了他们,当时吴大帝孙权大怒,认为史伟不遵守法令,擅自释放罪犯,要宣判史伟死刑。史伟的两个儿子史郭、史从泣血陈情,愿捐躯代父行刑,孙权为他们的孝心深深感动,于是下诏赐他们为“斯”姓,并恢复了史伟原职,因此斯伟(史伟)可以说是斯氏的开宗始祖。此后,斯姓家族在唐朝开元年间又从东阳的后侣村迁居到梵德村,最后在唐僖中和年间迁居到了诸暨上林。因为上林姓斯的人多了,久而久之,上林被人称作“斯姓宅第”,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斯宅。诸暨的斯宅以“斯”为主姓,堪称当今全国斯姓的最大聚居地。诸暨的斯姓从唐朝末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余世,时间跨度长达1110多年,是诸暨姓氏构成中最早的成员之一,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能问具体一点么 什么叫做“其他的”?
斯姓是什么族斯姓源出有五(徐斯年): 1、根据的是《荀子·解蔽》中的一段文字:“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恶其心而乱其行。”
有“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研究中心专家”称:夏王桀蔽于斯观,后人即以此地名为氏。 按《荀子·解蔽》[唐]杨倞注云:“末喜桀妃。
斯观未闻。韩侍郎云:'斯'或当为'斟'。
'斟观',夏同姓国,其国君当时为桀佞臣也。”可见,对于“斯观”究竟是地名还是人名? 究竟应作“斯观”还是“斟观”? 古代权威注家早有异说,这条记载也就难以作为斯氏起源的力证了。
2、见于《资治通鋻》胡三省注:蜀之西南夷种,遂以为姓。 手头无《通鉴》可以核对,但可推知胡氏之说本诸《史记·西南夷传》:“自隽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笮都最大。”
[唐]张守节《正义》注云:“'徙'音'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则载:相如略定西夷之后,归附诸君中有“斯榆”。
[唐]司马贞《索隐》注云:“斯,郑氏音曳。张揖云'斯俞,国也'。
案:今斯读如字,《益部耆旧传》谓之'斯臾'。《华阳国志·邛都县》有四部,斯臾一也。”
总之,上述古籍记载了西汉以来西南少数民族的某一个部落(同时也被记载为“国”名或地名),当代学者一般认为属于彝族(也有认为属于氐、羌族的),它在古籍中常被写作“斯”、“徙”或“叟”,这应该是用同音汉字分别记写少数民族语言的同一个音而出现的差异。 也就是说,这个部族在古代汉语著作中既被写作“斯族”,也被写作“徙族”或“叟族”;至于现今斯姓是否由此而来,从“证据链”的完整性考察,似乎是有所欠缺的。
3、见诸1980年版《中国人名大辞典》之附录《姓氏考略》:“斯 蜀之西南夷种,遂以为姓。见《通鋻》胡注。
望出东阳、渤海。”这一说法把第二种说法和《斯氏宗谱》的说法捏合在一起,又为斯氏增加了一个郡望——渤海,但是并未阐明西南夷之斯氏何时、如何迁移至东阳、渤海(经查,以渤海为郡望者有一訾氏而不见斯氏,不知是否因音而误)。
又,该书正文收有斯从、斯敦、斯学三位斯姓人物,斯从即《三国志》所载者(详后);斯敦即《斯氏宗谱》所载者;斯学为明代诗僧,未着籍贯。 按该书体例,同姓名者当汇于一条之下,然而既着斯敦“上书泣血”,以身代父之事,却又未在斯从条下汇着另一斯从,不知缘于疏漏,抑或别有所见。
4、十几年前我在一部笔记里见到的(可惜书名记不起来了,当时也未作摘录),略谓某朝有某 族裔,为避族诛之祸,改以原姓最后一个音si即“斯”为姓,是为斯氏之始。 这条记载中的“避祸改姓”说与《斯氏宗谱》里的“赦罪赐姓”说有相似之处;如果没有记错,所记避祸之地为“扬州”,与“东阳”有一音相同。
此说会不会是《宗谱》所载内容的传讹呢? 应不排除有此可能。 5、见《三国志·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吏,守剡长。 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
齐闻大怒,便立斩从。从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
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 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下略) 按建安元年为西元196年,比《宗谱》所载孙权“赐姓”的赤乌二年(239)要早四十多年,至于贺齐诛斯从的时间,则还要更早一些。
这倒是一条力证——证明在东阳斯氏受姓之前,剡地已经先有斯姓了。 凑巧的是:东阳史伟(或施伟)的长子亦名从,鉴于年代存在差异,只能认为此斯从非彼斯从。
维至先生为斯民小学百年校庆纪念集所撰《得山水之气,走治学研究的道路》一文,即引据上述史料,称“斯姓的祖先是山越人”(按《三国志》原文曰“山越所附”,据此断定斯从即系山越人,我以为从文法上讲是有点问题的)。 有趣的是,他老先生也未提“赐姓”一说,据我猜测,不外出乎两个原因:或则他亦未见过《宗谱》,并且不知赐姓之说;或则他虽见过、知道,但却有意不予引用——历史学家对谱牒所载史实的可信度,往往有所保留。
综上所述,若无其他有力证据,应该可以排除东阳斯氏(亦即斯宅斯氏)与西南少数民族具有血缘联系,因为根据我见到的东阳方面间接资料,史伟原居滋阳(今山东兖州),其父名浩,曾任东汉仆射。 其族原居京兆(亦系郡望),后分派于滋阳。
所以,这个宗族应该是与“西南夷”扯不上关系的。 但是,由《三国志》的上述记载必然导出以下问题:剡之斯从究竟是否山越人? 其族是否业已灭绝? 若未灭绝,现今哪些斯姓族群是其后代? ……由《通鋻》胡注等记载又必然导出以下问题:蜀西南夷之斯氏后裔何在?渤海斯氏之后世又在何地,与上述诸斯之关系如何? ……这可能是斯氏文化研究领域难度最大的一组课题。
还有一个具体问题,很希望掌握斯氏宗谱的先生们,根据《宗谱》写一篇文章,作出阐释:东阳的斯从,好像活了66岁(据斯民小学百年校庆纪念集所收斯施云先生文——他根据的也是《宗谱》)。 《宗谱》若以斯敦为始祖,那么是如何安排他的位置的? 他的后世情况又如何? 。
上官仪是哪位历史人物上官仪(约608年一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家于江都,是初唐宫廷作家,齐梁余风的代表诗人。
贞观初年(627年),进士及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他经常参加宫中的宴会,还曾经参与《晋书》的编撰工作。
唐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私宴未尝不预。 唐高宗即位后,上官仪任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上官仪为人刚直肯谏,因建议高宗废武则天,遂遭武氏嫉恨。麟德元年(664年),武后与废太子梁王李忠通谋,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同时被处死,籍没其家,他的孙女上官婉儿后为唐中宗李显妃娱。
唐中宗李显 即位时,才得以平冤,被追赠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以国礼改葬。 肖像被列入凌烟阁,牌号是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弘文馆学士、楚国公。
上官仪生长于南方寺院中,因此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宫体诗影响,“文并绮艳”。他擅长五言诗,格律工整,内容大多是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形式上也追求程式化。
词藻华丽,绮错婉媚。 但因其位 高权重,时人多仿效之,形成流行一时的一种诗体,世称上官体。
他又归纳六朝以后的诗歌对偶方法,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 倾向,但他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入朝洛堤步月》是上官仪较好的代表作。
而《八咏应制》则是典型的宫体诗。 《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
姓雷的历史名人有哪些雷义:东汉尚书侍郎,与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雷焕:晋代天文学家传说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
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后果于丰城牢狱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乐 师,以精通琵琶闻名当时的朝 野。安禄山攻入长安时,雷海青 在其宴会上掷乐器于地且痛哭, 被安禄山肢解示众。
王维有诗咏 其事。雷发达:明末清初建筑工 匠,字明所,江西建昌(今永修) 人。
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 筑均为雷氏设计,被誉为“样式 雷”。雷锋:湖南长沙简家塘(今属望城)人,1962年8月15 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 题词“向雷 学习” 发表,自此雷锋事迹、精神遍传 海内外。
墨洛温家族在5—7世纪间统治着当今法国和德国的大部。这段时间,不但与圣杯传奇,而且与圣杯传奇的中心人物——亚瑟王的时代重合。毫无疑问,墨洛温家族是法兰克人当之无愧的统治者。他们不是“拥举推立”的国王。合法继位的王储们,在他们12岁生日的那天将自行成为国王。他们的职责不是管理国家——那些事情留给了“宫廷宰相”。他们仅仅被认为是作为代表的角色而存在,手中的权力和地位好似21世纪立宪国体中的君主。他们还被允许一夫多妻,有时也利用这种特权。
墨洛温家族的名头来自他们的祖父墨洛维(也被叫成“墨洛维奇”或“墨洛维尤”)。这个名字令人想到法语的“母亲”,以及法语和拉丁语中的“海洋”〔1〕法语中母亲为Mere,海洋为Mer,墨洛文家族的姓氏为Merovingien。〔1〕。传奇中说,墨洛维有两个生身之父。这无疑是故事编造,但也是用他的出生喻指两个王朝的联盟。根据传奇,他的母亲到海里游泳后怀了孕。海中的生物诱她生情并使她再次受孕。因此,墨洛温降生时身上流淌着两种血液:一种来自他的法兰克父亲,一个统治者;一种来自“海里的生灵”。
从那时开始,墨洛温家族便以通玄和迷信闻名于世。他们被看作是祭司国王,大致相当于埃及的法老。对信者而言,他们疗伤治病的法力甚至延展到衣袍的流苏之上——民众们认为这些饰穗具有各种特殊的治疗功效。第四章里我们将会看到,在贝朗热·索尼埃离世后,有一排悼别的人们经过他长袍覆盖的遗体时,每人都摘下了一朵流苏。据说,墨洛温族的国王身上都有胎记,形如圣殿骑士佩用的红十字,位置在心脏上方或肩胛中间。
国王希尔德里克一世是墨洛维的儿子,又是墨洛温王朝开国之主克洛维的父亲。当17世纪在比利时的阿登地区找到他的陵墓时,其中藏有的行功施法神器包括一具斩下的马头、一具金质的牛头和一个水晶球。
墨洛温家族长久使用的符形之一是蜜蜂。希尔德里克的墓内存有数以百计的金制蜜蜂。这一习俗延续了许多世纪。拿破仑在1804年接受皇位加冕时,曾明令将金蜂缀饰在他的皇袍之上。他对墨洛温家族心醉神往,派人采编他们的家谱,以便弄清王朝倒台后是否还留下后裔。郇山隐修会文卷中发现的家族谱系,就基于当时搜集到的材料。
墨洛温家族宣称,他们出自两个本源:诺亚和特洛伊。后一个源头可以解释法国为何有特鲁瓦和巴黎〔1〕巴黎的名字来自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Paris)。荷马史诗中,他勾引美女海伦而引发特洛伊战争。〔1〕这些地名。此外,根据荷马史诗,特洛伊当时住有一定数量的阿卡迪亚人。熊在阿卡迪亚被尊为圣物,而墨洛温家族的远祖——西坎波利亚的法兰克人,也对熊倍加敬奉。另一个可能的联系是:威尔士语把熊叫做“亚斯”(arth),这可以说明亚瑟王名字的出处。
当躲避匈奴侵扰的西坎波利亚人迁移到当今的法国境内时,他们已经建立了高度复杂的社会,它在罗马人手中得到发展。因此,继承他们文化的墨洛温人,也可被视为罗马帝国形式的仿效者。以墨洛温王朝为起点,法兰克文化开始繁衍昌盛。在此期间,墨洛温王朝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所铸钱币上那四支等长的十字,与为建立耶路撒冷法兰克王国的远征军所用徽标完全相同。
墨洛温各代君主中,克洛维一世大概最为著名,因为是他把罗马基督教引进了法兰西。他那信奉天主教的妻子〔2〕克罗蒂尔达,公元5世纪建国的勃艮第王齐尔佩里克之女,493年嫁给克洛维。511年丈夫死后,她进入图尔的修道院。逝世数年即封为圣徒。〔2〕,对他做此选择的激励不可轻估;但这一宗教赢得他的欢心,也可能别有缘故。
当时的基督教形式繁多。罗马教会与凯尔特教会之间,持续发生着冲突。公元496年,克洛维与圣徒雷米进行了多番秘密会见。按照达成的协议,克洛维将向罗马教会提供强力支持。作为回报,他的权力延伸到君士坦丁大帝的东罗马——其时已经毁于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手中。
这意味着一个墨洛温家族世俗控制下的新型罗马与基督教王朝,保证它的运转对罗马教会的意义难以估量。于是,克洛维在法兰西的兰斯接受了圣徒雷米的洗礼。由此而来,罗马教会不但与克洛维、也与他的子孙结盟。
克洛维满腔热忱地履行诺言。他开扩了帝国的疆土,面积相当于今日的法国和德国。他尤其想要击败西哥特人,并最终在沃耶战役中一举成功。西哥特人步步后撤,最后立足在拉泽地区的莱迪——就是日后的莱纳堡。
克洛维一世死后,他的王国按当时的传统分传给四个儿子。这样就削弱了原有的凝聚力,并给宫相们提供了获得更多权力的最佳机遇。不过,他们还必须对付后来的达戈贝特二世。
达戈贝特出生于公元651年,他的父亲也叫克洛维,卒于公元656年。此时,有人全力阻碍他继承克洛维王国的东北疆域——奥斯特拉西亚〔1〕Austrasia,现法国东北和德国东南交界区域,达戈贝特一世的领地。他于629年统治法兰克,10年间成为墨洛温家族最强盛的一代君王。死后奥斯特拉西亚分给儿子克洛维,即达戈贝特二世之父。〔1〕。当时的宫廷首相格里牟尔,趁其父离世劫走了达戈贝特。他设法使宫廷相信:首先达戈贝特已经身亡,再者克洛维曾要他格里牟尔之子继承王位。他花言巧语,连达戈贝特的母亲都信以为真。
然而,格里牟尔不能亲手杀掉达戈贝特,便把他送给了鲍迪埃主教。主教将达戈贝特流放到爱尔兰。他在那里长大成人,并在都柏林附近的斯莱恩修道院接受教育。他娶到一位凯尔特公主——玛缇尔蒂,移居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并结识了该郡的主教圣维尔弗莱德。此时,墨洛温家族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已不如克洛维时代那么紧密。
维尔弗莱德极力撮合凯尔特人与罗马教廷,致使双方于公元664年在惠特比商谈中达成共识。而维尔弗兰德似乎还意识到对达戈贝特而言的珍贵机遇——让这位奥斯特拉西亚的合法国君,作为教会的军事代表重返法兰西夺回王位。
达戈贝特的妻子卒于公元670年,维尔弗莱德抓紧动作以确保达戈贝特稳妥选择新配。她是拉泽伯爵的女儿姬赛拉,又是西哥特国王的侄女。墨洛温家族与西哥特王国的这次联姻,不但将法兰西置于同一统治之下,而且使罗马的权威居于西哥特之上。
他们在莱纳堡的圣抹大拉教堂结婚。经过两次婚姻已经有四个女儿的达戈贝特,在公元676年又添了一个儿子——斯希思伯尔四世。
在莱纳堡居住三年后,达戈贝特宣登奥斯特拉西亚的王位。他迅速着手在新王国内建立秩序,并在此过程中大量增加他的财富。
然而,他未能按照维尔弗莱德的期盼行事,而由于试图限制罗马教廷在他王国的影响而惹怒对方。通过与西哥特王朝的联姻,他又获得现在是法兰西南部的朗格多克地区。西哥特人从来无意与罗马联盟。他们偏爱持异端邪说的、认为耶稣与常人并无两样的“阿里乌派”,而达戈贝特似乎跟随他们。
于是随着财富和土地的增加,他不可避免地四处树敌。他还引发邻邦法兰克的统治者的不满,其中某些人跟达戈贝特的宫中臣僚相互勾结,对他形成危险。这些臣僚中包括了他的宫相——卖主僭位的胖子丕平。
达戈贝特的最大的那座宫殿,在阿登的斯特内城中。城郊就是我们在第二章提到的沃弗利森林,达戈贝特于公元679年12月23日前往林中打猎。当他在一棵树下酣睡时,据称他的教子奉胖子丕平之命,爬到他的身边用矛刺进他的眼窝,将他杀害。凶手回到斯特内城报信后,据说他们又将达戈贝特家族满门抄斩。罗马教廷毫无迟疑地嘉赏了这一行径。但或许出于内疚,他们又在公元872年册封达戈贝特为圣徒,将他的遗骨安葬在一处教堂的墓地之内,并将之改名为“圣达戈贝特教堂”。他们甚至给了他纪念日——12月23日,这天恰巧又是便雅悯部落的圣日。罗马教廷始终没有或是不愿说明对他封圣的理由。
自他在圣达戈贝特教堂的安葬日始,他的墓地就成了历史上各种各样的重要人物的朝圣之地,其中包括洛兰公爵——布雍的戈弗雷的祖父。这座教堂毁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圣达戈贝特遗物大多不知去向。传留至今的惟有一具号称属于他的头骨,存放在莫恩的一座女修道院中。令人奇怪的是,事发数年后出现了一首叫做《圣达戈贝特殉教之歌》的诗,说的是达戈贝特因某种缘故献身殉教,它是在斯特内的金谷修道院发现的。
达戈贝特暗杀事件,导致墨洛温时代的终结。达戈贝特
王一死,墨洛温王朝江河日下,勉力维持了不足百年的残局。然而,多位君主年幼势微,在宫相们残忍无情的野心面前无力自保。希尔德里克三世754年去世,没有子嗣,这再也清楚不过地表明王朝就此终结。
下令暗杀达格贝尔的胖子丕平,将自己的儿子——查尔斯·马尔泰〔1〕马尔泰因身为私生子,丕平死后被宫相夫人关入监狱。后逃出并重获权位,统一分裂的法兰克诸邦。他四处征战,最为人称道的是在图尔战役中,击毙占领西班牙的穆斯林酋长国王阿布达拉曼。〔1〕安插到领导者的位子。尽管丕平军功显耀而机遇就在眼前,他似乎有意避受王位,这或许出于对墨洛温家族的余敬。查尔斯·马尔泰741年去世后,他那成为希尔德里克三世宫相儿子——丕平三世,带着代表团前去谒见教皇,问道,“何人应该成为国王,是那掌握实权的人,还是名为国王而手中已无权力的人?”教皇同意丕平应为国王,就此结束了与克洛维达成的协定。希尔德里克被送进一家修道院,四年后死在那里,而丕平稳固地占居了法兰克人的王位。
丕平三世的加冕典礼于公元754年在新的法规下举行,这些法规确保国王继位要经“创立”,而不是简单的认可。新法规依据的是欺骗性的文件——《君士坦丁的捐赠》,在本书第五章论“君士坦丁大帝”中将有详论。加洛林王朝就此诞生,朝名虽然来自查尔斯·马尔泰,却被更多地联系到他的后代查理曼身上。查理曼在公元800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若在往日惟当属墨洛温国王的头衔。
加冕典礼前夕,丕平三世与墨洛温家族的一位公主成婚。根据推断,他此举想要自视合乎礼法,将墨洛温血脉顺乎道义地传承下去。查理曼的婚礼与此相似。实际上,他的忧心疑虑竟似影响到他的加冕。他执意留给公众的印象,是他羞于担当神圣罗马皇帝。仪式的安排让人感觉,查理曼事前并不知道教皇会为他加冕。他皇冠佩顶时,脸上露出**明星们接受奥斯卡奖后那矫作的惊愕状。为让这番表现增加可信性,他庄严宣告:倘若预知发生的情形,他绝对不会踏入罗马大教堂。
暗杀达戈贝特二世以背叛克洛维,是郇山隐修会和墨洛温后裔们极其痛苦的主要根源。但也似曾有人用心致力,去减轻这种痛苦。由此而来,加洛林皇族(查理曼大帝的家族成员)娶墨洛温家族的多位公主为妻,以使自己合法化。达戈贝特之子斯希思贝尔的后裔中,有法兰西南部塞普提曼尼亚犹太国的统治者——吉延·盖隆和后来十字军远征中夺取耶路撒冷的布雍的戈弗雷。到那时候,基督血脉中大卫王的一支,才复归从《圣经·旧约》时代起就名正言顺地属于他们的王位。
法国墨洛温家族/王朝
墨洛温家族在5—7世纪间统治着当今法国和德国的大部。这段时间,不但与圣杯传奇,而且与圣杯传奇的中心人物——亚瑟王的时代重合。毫无疑问,墨洛温家族是法兰克人当之无愧的统治者。他们不是“拥举推立”的国王。合法继位的王储们,在他们12岁生日的那天将自行成为国王。他们的职责不是管理国家——那些事情留给了“宫廷宰相”。他们仅仅被认为是作为代表的角色而存在,手中的权力和地位好似21世纪立宪国体中的君主
求公元7世纪年间的世界历史!
本文2023-10-03 13:29: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