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第1张

古人对英雄有着难以形容的崇拜和亲和力,特别是那些强大而无诡计,更受人们追捧的英雄人物,因此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薛平贵、薛妮、李元霸等,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他们强大而且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毫无例外,这些人都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原型的加工,产生了艺术作品,其真实性并不可信,但是在民间的艺术性和传播性,却远远超过了官方历史上的原型人物记载,尤其是李元霸,是一个传说,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李元霸这个人。艺术作品中的李元霸,十二岁,尖嘴,窄脸颊,中间有一头金发。

戴着一顶黑金王冠,脸像鬼一样,瘦骨嶙峋,强壮有力。他的手臂像四头大象,但他比项羽勇敢。一蒲式耳的米和十斤肉。用两个锤子,每个400斤,两个锤子重800斤,有一个罐子那么大。乘云万里,天下无敌。《唐传奇》中的人物李元霸在《唐传奇》、《新唐传奇》、《瓦岗英雄传》、《隋唐传奇》等众多唐代英雄作品中屡见不鲜,其军事价值无疑一直居于首位。虽然李元霸在武力价值上排名第一,但这个人的外表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书上说他非常强大,每把锤子有400斤重。两个加起来总共800斤,他还能举起1万斤的东西,我是说,力量很大。书中关于李元霸力量价值的两个描述,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是李元霸和于文成一起举起了金狮。于文成先用一只手举起三千斤的金狮,然后李元霸走上舞台,一只手举起三千斤的金狮,两只手都举起来,握着金狮就可以自由移动,相当于他六千斤的剩余力量的价值已经足够了,这样一个强大的人,在世界上真的很少见。

李元霸力量价值的另一种描述是李元霸与于文成的战斗。当时,余文成的排名仅次于李元霸。但李元霸不顾老师袁天刚的劝告,坚持要与宇文成对抗,最后还直接把宇文成都撕成两半,宇文成都被打死了。我不得不说,李元霸的武力价值确实很高,但与武力价值相伴的不是李元霸的智慧,而是一种傲慢和无知。正是因为李元霸凭借自己的力量,认为天下无敌,连神都没有看到他的眼睛,所以最后李元霸看到了天上的闪电雷鸣,他也想用他的锤子把神击倒。于是,李元霸的悲剧降临了。他扔在桌上的那把四百斤的锤子被命中雷霆砸了一下,重重地砸在李元霸的头上。

李元霸当场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这件艺术作品的结尾,其实也包含了很多意义,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命运,有一种鲁莽的轻蔑。对于命运的无奈,从李元霸很小的时候,袁天刚就告诉李元霸要小心雷电,因为李元霸的生命可能会被雷电夺走,所以李元霸一直很怕闪电,然而,随着自己力量的增值,已经感到无敌了,于是李元霸有些迷失了自己,认为自己可以改变命运,想与雷电战斗,结果就顺从了上天的安排,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从蛮勇的角度来看,李元霸天生就有蛮勇的本领。无论从他的外表描述,还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都表明这是一种对蛮勇的蔑视,因此鞭笞后代,一个人应该对自己能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感到敬畏,而不是傲慢,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这些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这个悲剧的结局,这使得人们更加同情它,更加能够记住那些深刻的教训。如果李元霸的结局是完美的,那就失去了意义,就像一个人的生命一样。如果你没有任何困难,如果你继续开下去,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当然,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李元霸的真实历史我一开始就说过,李元霸是一个历史原型,大多数人认为,李元霸的历史原型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原型

说起隋唐那些个英雄人物,有人喜欢重义气的英雄秦琼,也有人喜欢活宝程咬金,要说隋唐英雄里头人气最旺的李元霸,为什么喜欢这位呢?因为这位天生神力,手中那对擂鼓翁金锤重达八百斤,想象一下我们这种普通人如果跟他打架,被他随手一扔岂不像扔遥器控一样方便。

无论是隋唐十五杰,还是隋唐十八条好汉他如果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当然没出道之前自称天下第一的另有其人,谁呢?宇文化及的儿子,天宝大将军力大无穷之宇文成都,李元霸的出道也正跟这位宇文成都有关。

时年,隋炀帝杨广在宇文化及父子的陪同下来到山西太原,古称晋阳,驻守晋阳的是当时被封为晋国公的李渊,在接待隋炀帝杨广的酒席上,李渊与宇文化及比起了儿子,宇文化及说:“我的儿子宇文成都力大无穷,武功天下第一”,李渊也不认输:“我的小儿李元霸也是武术奇才,天下第一不敢说,至今也是没有碰到过对手”。一气之下两人不约而同,异口同声的说:“不服,要不咱们比试比试,练吧练吧!”。

而是李元霸出场了,当时的李元霸年纪不过十二岁,体型精瘦,尖嘴猴腮怎么看也不是个能大家习过武的人。可是,千万不要被外在形象给蒙蔽了,当宇文成都走到李元霸旁边用手拽他的时候,发现根本拽不动,可是轮到李元霸拽宇文成都的时候,宇文成都整个人都被他提在空中甩,感觉被他放了回风筝。宇文成都不服气,比不了定力,跟你比一下硬力气,而是跑到门口搬起上千斤重的两个石狮子到大殿跑了个来回,虽然说喘了喘气,也算是力气惊人了。

再看看李元霸,人家一手拎一个,蹦蹦跳跳就进来了,到了大殿还跳会儿广场舞。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样一对比可就伤感情了老铁。只见宇文成都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紫的。宇文成都想了想竟然力气比不了,那比比武艺,出出招。

而是两人上马,李元霸使一对擂鼓翁金锤,宇文成都亮出凤翅镏金镋,结果两个回合不到,宇文成都的虎口被李元霸的擂鼓翁金锤震得流血连兵器都丢了,很是精彩,李元霸的这个出场如果非得用一个词去形容,那只能是闪亮,如果非得给这个闪亮安个期限那就是万万年。

经过较量可以看出天下第一的宇文成都与李元霸相差可不是一星半点,可见如果是要分等级层次的话,那他可能永远一个人在一个层,唉,可见无敌是多么寂寞。接下来再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的经典战役:四明山一战一个人打得十八路反王俯首称臣;紫金山一战面对185万军队,冲进去就像打苍蝇,将185万打得只剩下65万,逼得李密献上玉玺;厉害吧,不急,咱们接下来慢慢走近历史上这个传奇的人物。

当我们翻阅史册却发现无论是正史的记载,还是李渊的家谱,都没有找到李元霸这个名字,但是却发现李渊的第三个儿子叫李玄霸,比李世民小一岁,在16岁之时去世,唐高祖追封他为卫怀王,而李玄霸的这些个人资料却与《隋唐演义》里的李元霸神奇一致,那李玄霸为什么变成了李元霸了呢?

答案在这本书《说唐》 也叫《说唐全传》,后来的《隋唐演义》就是基于这本书的产物,创作于清朝,根据民间故事整理创作,当时为了避讳不让名字与皇帝名字、年号起冲突,小说家就将这玄改成了元。出生和名字基本都已经弄清楚了,那接下来的悬念就是李元霸之死,他又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传说中,在某个雨季听雷声害怕,最后乱扔兵器,结果没砸坏花花草草,却砸坏自己了吗?为什么死的时候碰巧还打雷呢?

上面提到的问题,咱们这里先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隋唐演义里李元霸的师傅袁天罡,当初李元霸学成下山师傅袁天罡就交代碰到使镏金镋的人你要躲远一点,否则就是打败他,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杀了他自己也必死无疑,那为什么李元霸天不怕地不怕偏偏怕打雷呢?

民间传说李元霸和宇文成都他们的前世大有来头,传说宇文成都是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这个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在封神演义中是纣王手下的闻太师闻仲,后来姜子牙封神这闻仲被封的就是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那么李元霸呢?李元霸使佛界神鸟金翅大鹏转世,那雷神和神鸟又有什么关系呢?

民间说元始天尊觉得当年闻太师死得太冤,向玉皇大帝提议,想让他下界做个皇帝。可如来佛祖却不同意,他认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脾气暴躁,认为他当了皇帝肯定生灵涂炭,于是派金翅大鹏鸟转世去阻挡,而是就有了宇文化及称帝,称帝之后后面就会将帝位传给宇文成都,可是李元霸却把宇文成都给弄死了,于是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的帝王梦就破灭了,等回到了天宫就用雷把李元霸给劈死了,也算是报了仇了。说到这里莫非这就是所谓的前世今生天注定,一切都在冥冥中。

岳飞和李元霸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联系,因为他们是不同时代的人物,姓氏也各不相同。岳飞是宋朝时的抗金英雄,李元霸则是隋唐时期排名第一的英雄好汉,他们唯一有联系的地方,就是传说中他们二人都是金翅大鹏转世,只不过这都是过去的民间传说,没有留下现实依据。

金翅大鹏雕

说起这金翅大鹏,那可是相当的厉害,据说他是混沌初开之时凤凰生下来的,是妖兽中祖宗级别的人物。此妖神通广大,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就够厉害了,可他扇一次翅膀就是9万里,扇两下翅膀就把悟空远远甩在后面了,要追上悟空更是轻而易举,而且他连如来佛祖都没放在眼里。后来金翅大鹏被收服的时候,更是集合了如来、燃灯和弥勒三佛齐现,再加上两大菩萨和五百罗汉、三千揭谛相助,才总算收服了大鹏鸟。

岳飞

岳飞之所以被传说为金翅大鹏鸟转世,主要跟他出生时的奇异现象有关。根据岳飞家里流传的家谱和古代典籍记载,岳飞母亲在生他之前做了一个怪梦,梦醒后生岳飞的时候,从遥远的空中飞来一只大鸟,外形像鹄,它一直在房顶盘旋鸣叫着,直到岳飞生下来之后才不见了。根据这一事件,家人才给岳飞起了“岳飞字鹏举”这个名字。

李元霸

李元霸是隋唐时期18位英雄好汉之首,其战斗力毫无疑问的第一,打遍天下无敌手,只有排名第二的银甲银锤裴元庆才能接下他两三锤。正因为李元霸神勇无比、力大无穷,才被人们传说为金翅大鹏鸟被贬下界转世而来,据说他尖嘴猴腮、身材瘦弱矮小像一个病猫,却偏偏天生神力,一餐还能吃下10斤肉和一斗米,最后他怒火中把手里的金瓜锤扔到天上“打天”,结果被掉下来的金瓜锤砸坏了自己的脑袋一命呜呼。

 历史上李元霸的真实身份是唐高祖李渊第三个儿子,真名叫李玄霸,关于他的死因扑朔迷离,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编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通过查阅史料,编者总结死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一、被雷劈死

  历史上李元霸的真实姓名叫李玄霸,是唐高祖李渊第三个儿子,后人避讳清朝康熙皇帝的“玄烨“之名,就把他的名字改成了李元霸。《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记载: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通过这句话了解到,在真实的历史上,李元霸十六岁就已经去世,什么也没有做。

  据《瓦岗英雄传》记载:李元霸是隋唐时期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虽然长得瘦弱,但是掌中能拿起一对重八百多斤的八棱紫金锤,胯下有一座骑名曰追风白点万里云。在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李元霸打上三个回合,可见李元霸的厉害,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啊。这样一名超级无敌的英勇战将却在消灭瓦岗班师的路途之中,遇上了雷雨,李元霸好不痛快,两只手举起大锤向天骂去,结果却不幸被雷劈死。

  二、被自己的锤子砸死

  在《说唐演义全传》中记载:李元霸即李玄霸,为避讳康熙(玄烨)名,在小说中改玄为元。李元霸力大无穷,所向披靡。在他与宇文成都交战随即杀死宇文成都回师之后,心情大悦,把手里的一双大锤向天抛去,结果遭遇不幸,锤子正好落到他的头上把他砸死。在小说第四十二回“元霸雷轰归神位,咬金斧劈老君堂”上也说:当时的赵王李元霸回到潼关,驸马柴绍前来接应他,二个人相遇,一起沿着一条路回去。但这是刮起了大风,雷电交加。轰隆隆的雷声打元霸头好是不爽,仿佛就要从李元霸的头上劈过来一样。李元霸雷霆大怒,双手举锤指着天大喊:“呔!你天为何这般可恶,照少爷的头响也!”说完之后,就把锤往空中这么一抛,还抬头一看锤子,一支四百多斤重的大锤掉下来,咚~,砸在了李元霸的脸上,李元霸翻身从马上跌下来,一代初唐霸王就这一命呜呼了。

  三、被鱼俱罗用计杀死

  在《兴唐传》中我们看到了李元霸死亡的另一种说法:说他当时杀死宇文成都之后,不料被宇文成都的师父鱼俱罗施计杀害。这种说法,编者认为是有点糊涂的。宇文成都的师父鱼俱罗当时已经是个年近90的老头子了,怎么可能这么高明这么有能耐;还有就是这个结局死得太假,没有诗意化,落入俗窠,不能够去承载一个霸王的结局。

  但是历史是需要每一个人去尊重的,历史上真实的李元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其实历史上的李元霸根本就是虚拟的,他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他的那些英雄事迹都是被虚构出来的,他为什么这么出名,是因为他一直被评书艺人说道,一直在评书艺人的口中代代相传,活在《说唐》冰冷的书纸上。但是他虽是虚构但是确实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就是李渊的第三个儿子李玄霸:早就死了,没有后代,被追封为卫王。李玄霸虽然也是早死,但是却真的没有评书中的李元霸那样辉煌,那样勇猛。

义门李氏,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的后代。

他的父亲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母亲是母仪贞观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太子同母弟,高宗同母兄。

他一生荣宠,享尽万般父爱,受到的种种逾矩宠爱,屡屡招徕朝臣的侧目,就连史官都不得不心生感慨。

他的记载,在各卷唐史中举之无尽列之不竭,虽曾因夺嫡遭贬,然而不出四年又重获进封,在唐史上独属一例。

他,就是濮王李泰。

《旧唐书》:“魏王泰宠冠诸王。”

《魏郑公谏录》:“魏王,文德皇后所生,太宗特所宠异。”

《贞观政要》:“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

《唐会要》:“泰为太宗所爱,礼秩如嫡。”

《新唐书》:“王为陛下爱子。”

《资治通鉴》:“魏王泰有宠于上。”

翻开各卷与唐朝有关的史料,处处可见唐太宗这位爱子的身影。而“陛下爱子”这样的说辞,究竟只是史官随口一提的泛泛之谈,还是发自内心的由衷感慨?

其实透过白纸黑字分明的史书,答案已经尽在其中了。即便是透过千年前的泛黄书卷,我们依然能够深深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即便那位父亲,是高高在上的大唐天子天可汗。

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与王妃长孙氏的次子李泰呱呱坠地。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

同年,甫一出生的李泰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

次年,李泰进封卫王,又被授予上柱国。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而不是从一品的嗣卫王)以继李元霸之后,这对李世民父子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贞观二年,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扬州刺史,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不仅不之官,封地更是多达22州!至于同时受封的蜀王李恪,封地也就只有区区8州而已。

贞观五年,李泰在任扬州大都督的同时,又兼领了左武候大将军一职,却并不之官。

贞观六年,李泰受封鄜州大都督及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余官如故,仍旧并不之官。

贞观八年,李泰不仅仍旧没按照惯例前往封地,还在遥领鄜州大都督及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兼领左武候大将军的同时,又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职。而雍州是什么地方,雍州牧又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雍州即指京兆府,也就是大唐王都所辖之地,所以雍州牧就是掌管西京长安的长官。如此拉风的官职,就被唐太宗这么轻描淡写地封给了自己的爱子。

贞观十年,李泰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余官如故。然而唐太宗不仅舍不得爱子离开自己去封地,甚至还一度下诏想让心爱的儿子搬进武德殿居住。武德殿是什么地方?那是极为靠近东宫的宫室,魏征便曾说过“今武德殿近储后焉”“在东宫之西”,其地理位置之重可以见一斑。更何况想想当年的李元吉就是住在武德殿与李建成互通有无的,再想想唐玄宗即位之初便是在武德殿听政的,也就怪不得魏征要极力谏止此事了。

不过唐太宗因为疼爱儿子而做出的种种出格举动,并没有因为大臣们的极力劝谏而就此作罢。

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泰“腰腹洪大”,不过唐太宗见到爱子如此圆滚滚的模样,担心的却不是太胖的话会影响身材,而是觉得儿子这样上朝参拜的时候一定会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别准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所。

又因为李泰爱好文学,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任其引召学士,后来与李泰共同编撰《括地志》的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人,便是在此时招纳的。

至于“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大名鼎鼎的芙蓉园,也正是唐太宗赐给爱子的。不仅如此,唐太宗还将东都洛阳中尽占了惠训坊一坊之地的大宅一并给了李泰,而李泰于此处为池、池与洛河之间修建的堤岸,正是日后堪称“都城之盛”的魏王池与魏王堤二景。

魏王池与魏王堤,李泰因父亲的宠爱而得,而如此胜景,又因魏王李泰而驰名于世。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韩愈便曾在《东都遇春》一诗中写道:“有船魏王池,往往纵孤泳。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白居易的《魏王堤》《魏堤有怀》等数首诗作中,吟咏的正是魏王堤之景;韦庄的《菩萨蛮》《中渡晚眺》等诗词中,随处可见魏王池、魏王堤的身影;刘禹锡于此处泛舟时亦曾说过:“川色晴犹远,乌声暮欲栖。唯馀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贞观十二年,虞世南病逝,唐太宗悲恸非常,于是手敕给爱子李泰说:“虞世南和我,犹如一体。我有了小的过失,他一定会犯颜而谏。如今他不在了,我的痛惜哪里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呢!”

贞观十三年,王珪逝世,唐太宗为此悼惜了很长时间,又下诏令李泰亲率百官亲往临哭。唐太宗曾令礼部尚书王珪做李泰的老师,李泰见到王珪也从不以亲王身份自居,不仅见师以礼,拜答如礼,还主动向王珪请教忠孝之道。见自己的儿子如此崇师问道,唐太宗大喜,说:“我儿以后可以不犯过错了。”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亲临李泰在延康坊的府邸,并因此特别赦免了雍州及长安死罪以下的罪犯,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赋,还赏了魏王府的官员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东西。说到这只青雀的府邸,早在还没有正式搬进来入住之前,便因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进谏。而唐太宗照旧是对岑文本的上疏夸奖赏赐了一番,却唯独不见对李泰的行为有任何的不乐意与制止。

更甚至有一次,有人告诉唐太宗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对李泰不够尊重,结果唐太宗一听自己心爱的儿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话不说,立马把那些大臣召进宫来严词质问一番。房玄龄等人被吓得是不敢说话,唯有魏征梗着脖子据理力争。最后唐太宗承认自己是因为对李泰的私爱而忘公了,然而事后对这只青雀的宠爱依然是该怎么来还是怎么来,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贞观十五年,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劝谏。结果唐太宗是乐呵呵地表示赞同他的观点,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等于是变相地维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

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辛卯,李泰发愿为母亲长孙皇后所造的龙门山三龛落成,唐太宗亲自前往,大阅于伊阙。而伊阙佛龛之碑上的《三龛记》则是由岑文本撰文、“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书写。字画奇伟,名垂千古,既可见李泰对母亲长孙皇后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见唐太宗父子对此佛龛之重视。

而唐太宗不仅对这只青雀是百般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不说,甚至不过短短一日见不到他,就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如此鸿雁往返数次。就连李泰的长子李欣,也因为父亲的原因“特为太宗所爱”,受到了唐太宗的特别宠爱,四岁的时候便被接进宫中抚养。

也或许正所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吧,李欣小小年纪就非常乖巧伶俐,长孙皇后问他刚来这里住的可还习惯,他立马拱着一双小手说道:“孙儿有幸住在皇宫里,已经很开心了。”长孙皇后听了既惊讶又高兴,不仅亲自为他取名为“欣”,还把这个孙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养育。李欣也因此得以常常和年岁相仿的小叔叔李治一同玩耍,叔侄二人感情非同一般,所以李欣作为濮王的继承人,直至弱冠之年才离开京城去了自己的封地。

唐太宗对李泰这种种逾越礼制的宠爱,就连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宠异如此”。也正因为这样无尽的溺爱让李泰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把亲哥哥承乾拉下了马自己就能登上储君之位了,所以李泰最终还是选择踏上了一条注定无法回头的路。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而唐太宗一见圆滚滚的青雀投进自己的怀中,立马心就软了,再一听这样的保证,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于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果断地立了李治为太子。

不过太子易立,如何处置李泰这个自己曾经万般溺爱的儿子,唐太宗是操碎了心。最后,唐太宗不得不在废黜李泰的诏书中沉痛地说道:“魏王李泰,是我极为心爱的儿子,我对这个儿子实所钟心。此子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敏伶俐,又十分爱好文学,我对他的宠爱是那么的不同寻常……然而我不能让后世子孙认为皇位是可以通过谋划得到的,所以将魏王李泰降为东莱郡王。”

李泰是如此伤了自己父亲的心,然而唐太宗却仍舍不得对自己的爱子如何责备,依然对这只青雀挂念不已。

就在李泰被贬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唐太宗将他重新进封为濮王。不仅如此,唐太宗还拿着李泰的上表对周围的大臣说:“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心中有多记挂他,你们也是知道的。但也只能忍痛割爱,这也是保全他们三个兄弟的两全之法。”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是年李治即位。李治即位后对自己的哥哥也是优待异常,“车服羞膳,特加优异”。只是没过几年,李泰还是郁郁而逝。

永徽三年十二月癸巳,濮王李泰薨。

唐高宗对哥哥的逝世十分伤心,特别以最隆重的丧葬规格来为李泰举哀——不仅将其追赠为太尉与雍州牧,谥曰恭,还为之辍朝,又下令“班剑卌人,羽葆鼓吹,赙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赐东园秘器,葬事官给,务从优厚”,并特意请了法藏禅师来为哥哥的往生祈福。

而纵观李泰的一生,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虽然地位略亚于哥哥李承乾,不过受到的宠溺却是不输年幼的弟弟李治。更重要的是,李泰本人堪称是才华横溢,史载其“聪敏绝伦”,因为他不仅对文学十分精通,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

根据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李泰有两枚书画鉴赏印,分之为“龟”、“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骏图》亦是因为李泰才得以流传下来。

李泰主编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创立的新的地理书体裁也为唐宋总志体例开了先河。李泰逝世后还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文集至今已经失传了。

由李泰这一生所留下的大量史料,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身为大唐天子天可汗,纵然有着世上最耀眼的身份,然而作为一名父亲,唐太宗也只如寻常人一般,会为了疼爱儿子而做出种种不合规矩的举动,会为了教育儿子而煞费苦心,会为了儿子犯下的过错而痛心,更会为了同时保全三个心爱的嫡子而绞尽脑汁。

都说天家无亲情,而唐太宗的确可以对别的皇子说一番“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这样冠名堂皇的话,然后将这些皇子打发去封地以“绝觊觎之心”,却因私爱而将对太子之位最有威胁的李泰、李治留在身边不让其之藩;唐太宗也可以对别的皇子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儿子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们财物,却在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的东西甚至比太子还要多;唐太宗同样可以在别的皇子谋反时对他说出“往是吾子,今为国雠”这样大义凛然的话,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其赐死,却惟独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承乾、李泰、李治时会有种种不舍,为了保全他们的性命而绞尽脑汁。

唐太宗这些犹如世间任何一位寻常父亲疼爱儿子的举动,却时常招徕魏征、岑文本等人一篇接一篇的上疏,就连褚遂良最后也不得不感慨道:“今天之所以会有夺嫡的事情发生,正是陛下你没有节制的宠爱造成的!”

而李泰也正是在这万千父爱中一时迷失了方向,选择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又如何不教人怅惘痛惜!

李渊有几个子女?

(一)说为:唐高祖李渊有22个儿子

1 太子 李建成 窦皇后

2 秦王 李世民 窦皇后 唐太宗

3 卫王 李玄霸 窦皇后

(李元霸就是李玄霸,清朝整理唐书,避讳康熙玄烨的玄字,改为元所以在很多书中看到称李元霸是李渊第三子,16岁死至于是不是说唐等小说及文献中说的那么勇武,多认为虚构,其虚构原形结合了李渊四子李元吉的形象特征及勇武特征,也由第三子被改为了第四子)

4 巢王 李元吉 窦皇后

5 楚王 李智云 万贵妃

6 荆王 李元景 莫嫔

7 汉王 李元昌 孙嫔

8 酆王 李元享 尹德妃

9 周王 李元方 张氏

10徐王 李元礼 郭婕妤

11韩王 李元嘉 宇文昭仪

12彭王 李元则 王才人

13郑王 李元懿 张宝村

14霍王 李元轨 张美人

15虢王 李 凤 杨美人

16道王 李元庆 刘婕妤

17邓王 李元俗 崔嫔

18舒王 李元名 小杨嫔

19鲁王 李灵夔 宇文昭仪

20江王 李元祥 杨嫔

21密王 李元晓 鲁才人

22滕王 李元婴 柳宝林(南昌滕王阁始建者)

(二)根据《新唐书》记载:唐高祖李渊共有四子十九女。

长子: 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

次子: 李世民,即唐太宗,在玄武门事变中诛杀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后李渊让位于他,遂登基即位,开创“贞观之治”。

三子:李元霸,16岁(一说14岁)早夭。(隋唐演义只是虚构的小说,拜托!)

四子: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

这四子皆为李渊的原配窦氏(隋朝大将窦毅之女)所生。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肯定也有其妃子所生。他的女儿正史中均无详细记载,其中比较出名的是房陵公主和平阳公主。

长沙公主,下嫁冯少师。

襄阳公主,下嫁窦诞。

平阳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绍。(赫赫有名的娘子军头领,军功累累。公元623年,平阳公主因伤而薨,唐高祖诏命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

高密公主,下嫁长孙孝政,又嫁段纶。

长广公主,始封桂阳。下嫁赵慈景。更嫁杨师道。

长沙公主,始封万春。下嫁豆卢宽子怀让。

房陵公主,始封永嘉。下嫁窦奉节,又嫁贺兰僧伽。(此人较为*乱)

九江公主,下嫁执失思力。

庐陵公主,下嫁乔师望,为同州刺史。

南昌公主,下嫁苏勖。

安平公主,下嫁杨思敬。

淮南公主,下嫁封道言。

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礼。

衡阳公主,下嫁阿史那社尔。

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

临海公主,下嫁裴律师。

馆陶公主,下嫁崔宣庆。

安定公主,始封千金。下嫁温挺。挺死,又嫁郑敬玄。

常乐公主,下嫁赵瑰。

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

古人对英雄有着难以形容的崇拜和亲和力,特别是那些强大而无诡计,更受人们追捧的英雄人物,因此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薛平贵、薛妮、李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