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南泥湾》歌颂的359旅最后落户在什么地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歌曲《南泥湾》歌颂的359旅最后落户在什么地方?,第1张

歌曲《南泥湾》家喻户晓,传唱大江南北,成为老一辈人难以磨灭的记忆。创造南泥湾奇迹的就是359旅。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6军团和红军第32军、红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由陈伯钧任旅长、王震任副旅长,下辖由红6军团编成的第717团、由红军第32军等部编成的第718团,共5000余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的主力旅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359旅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随后,王震部在五台、平山(属河北省)一带发动群众,扩充部队,开辟抗日根据地,并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忻口、太原作战等。1939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增兵包围陕甘宁边区,并制造军事摩擦,第359旅由晋察冀边区调至陕甘宁边区,接替宋家川至葭县(今佳县)的黄河河防任务,旅部兼绥德警备司令部。从1940年底开始,第359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给,减轻人民负担。

1941~1943年,每年上交给边区政府1万石公粮。在大生产运动中,坚持以农为主,全面发展,先后开办纺织、皮革、造纸工厂13个,成立盐业、土产、运输等公司,开办饭店、商店、军人合作社和各种加工小作坊等,形成军民兼顾、公私兼顾、多层次的生产经营形式。在1942年2月中共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第359旅被誉为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主席题词赞誉第359旅是“发展经济的前锋”。在大生产运动中,第359旅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练兵运动,并在1943年春播和中耕后开展了整风运动,保障和推动了练兵、生产各方面任务的完成,成为歌曲《南泥湾》传诵的英雄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359旅参加中原突围、保卫延安,进军新疆,屯垦戍边,隶属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建制。1949年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1949年11月,步兵第五师在王震、徐国贤的率领下进驻新疆阿克苏、和田17个地县防区。

1953年6月,步兵第五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1954年10月,驻疆部队第二、第六军大部分,第五军全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1960年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进入塔里木盆地开垦荒芜的戈壁滩,开始屯垦戍边新征程,359旅扎根在阿拉尔。

农一师屯垦阿拉尔以后,经广大军垦战士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开垦良田120万余亩,兴建了10个农牧团场,被誉为“塞外江南”,创造了人进沙退、人造绿洲的旷世奇迹。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是农一师的光辉历程,359旅的优良传统被不断继承发扬。

如今的阿拉尔市已经成为南疆的重镇,辖4个街道、1个乡、4个镇,包括幸福路街道、 金银川路街道、青松路街道、南口街道、托喀依乡、金银川镇、沙河镇、双城镇和永宁镇,共有17个社区、8个村委会。另下辖一团、二团、三团、七团、八团、九团、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十六团等农牧团场。

此曲旋律优美、抒情,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歌颂他们把荒凉的南泥湾改造成了美丽的“江南”。

1943年,这首曲子诞生在延安,是以马可为主要创作人的团队作品。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

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扩展资料:

这首流传广泛的歌曲现在已经有多个正式出版的版本,包括由黑鸭子合唱团 以及崔健、周华健等摇滚音乐人 翻唱的版本。由于歌曲旋律非常优美婉转,非常适合用手风琴这种乐器来演绎,因而也相继出现了许多优美的手风琴独奏曲。

歌词: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江呀南。

又学习来又生产,359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南泥湾歌词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

到处呀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1943年作于延安。

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

向三五九旅在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

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

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

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

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这首流传广泛的歌曲现在已经有多个正式出版的版本,

包括由 黑鸭子合唱团 以及 崔健等摇滚音乐人 翻唱的版本。

歌曲《南泥湾》歌颂的359旅最后落户在什么地方?

歌曲《南泥湾》家喻户晓,传唱大江南北,成为老一辈人难以磨灭的记忆。创造南泥湾奇迹的就是359旅。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6...
点击下载
上一篇:曲谱的拼音下一篇:徐氏家谱字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