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人生感悟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人生感悟,第1张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曾国藩就特别重视人生的每一个早晨,他一辈子早起。“早起”不仅是其家训之一,他也容不得弟子晚起。

李鸿章天资聪颖,二十二岁时,他进京会试,以年家子身份受业曾国藩门下。那时,曾国藩发现他依仗着自己过人的才气,染有一些年轻人的毛病:早上爱睡懒觉。

在曾国藩创立湘军后,李鸿章进入湘军做了幕僚,在幕府主要负责起草文书。当年在京时,虽说曾国藩曾经让李鸿章不睡懒觉,但由于他在京的时间不是很长,这一毛病没能消除。曾国藩认为,这次说什么也要让他改掉这一习性。

因为在曾国藩看来,早点起床,不仅仅是争取了学习或工作时间,更重要的是,“一日之际在于晨”,早上该做的事做好了,开好了头,一整天都会心情愉快,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因此,曾国藩立下一个规矩:他要和身边的幕僚一起吃早饭。这可让李鸿章不得不暗暗叫苦。多年的习惯,哪能说改就改!没过多久,他便有些扛不住了。

一天早上,快要进餐了,曾国藩已坐在进膳房一张桌子边。不一会儿,幕僚们也一个个来了。膳食端上来了,大家正准备进餐,李鸿章拿眼睛瞅了一下,李鸿章没来,大声说,“各位请等一等。”说着让一位随从去叫李鸿章。

原来,这一天军营中要召开一个重要会议,许多中下级军官都要在这儿进餐。李鸿章想,吃早餐的人众多,或许老师不会注意到他,而且自己熬夜赶出的会议材料已交上去了,也就抓住这个机会睡一会儿懒觉。

当来人叫他时,李鸿章索性说:“你去告诉我老师,就说我生病了,今天早上不吃早饭了,待一会儿我按时参加会议。”那位侍从回到膳房,向统帅汇报“李鸿章病了”。曾国藩听后,对大伙儿说:“少荃不来,我们大家都不吃啊。”(李鸿章字少荃)。

这哪儿成啊!那位侍从又马上跑到李鸿章那儿,把统帅的话照实说了。李鸿章一听,吓得不轻,立即从床上爬起来。

李鸿章来到餐桌边刚坐定,曾国藩遂站了起来,拿眼扫视了一下李鸿章,用手敲了敲桌子,说:“少荃,在我这里,就一个字:诚!”说完,饭也不吃了,径直出门而去。看着老师气呼呼地走了,李鸿章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尴尬之极,难受之极。

老师的话似一季重锤猛敲在他的'心上,好久他的心中还“嗡嗡”作响。从此以后,李鸿章再也不敢睡懒觉了。

李鸿章后来组建了淮军,做了一军的统帅,他更是深深体会到早起的重要性,也懂得当年老师的一片苦心。由此,他经常跟身边人回忆说:“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多亏了老师当年在营中教我早起。”

俗话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早起,不仅精神饱满,且时间充裕,做起事来就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晚起,难免慌里慌张,忙中也容易出错,从而会影响一整天的情绪。而且,早起也是一种“即时奋起”,如闻鸡起舞,当一个人能做到朝乾夕惕时,便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

所谓恩师,不放过弟子任何一种毛病也是应有之义。自己的毛病老师“不迁就”,且对此知道感恩的人,其必定是一位出类拔萃者。

李鸿章,淮军,北洋水师,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安徽合肥人,世人称为,李中堂。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有《马关条约》、《越南条约》、《中法简明条约》

甲午一战,整个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1876年、与英国签订条约,增开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个通伤口岸。并允许英国人,进入西藏,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其中《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并且赔偿日本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 

另外《马关条约》让中国损失最大的莫过于被迫签订开放长沙、重庆、苏州、杭州。使日本人在中国耀武扬威,欺压中国人。 让全国百姓穷上加穷。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要牢记的。

**《甲午海战》反映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  弱国无外交,穷人无朋友。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虽然李鸿章也算的上是个杰出的外交家,但是的确、国力太弱。在这些列强国面前根本没有话语权,割地赔款也是必然的。因为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导致甲午战争中我国战败!

在签订《马关条约》现场被日本刺客用子弹打伤面部。李鸿章负伤谈判,并故意表现出毫不在意的样子,日本人也稍微做了让步,减少了一亿两白银。

晚清时期,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清王朝的统治更是岌岌可危。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清政府不得不大力重用汉人大臣。在乱世争锋又被委以重任的大背景下,着实涌现出了一大批汉臣能人、名人,其中曾(曾国藩)、左(左宗棠)、胡(胡林翼)、李(李鸿章)。

虽说这老四位同为“中兴名臣”,对于清王朝甚至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所立下之功绩又各有千秋,但是他们几位在后人的口碑评价之中却不尽相同。曾国藩显然是这四位之中,被后世之人赞誉最高的一位。而胡林翼因为去世较早,所以并不太被后人熟知。左宗棠虽说赞誉评价不及曾国藩,但是也绝对是褒远大于贬。但是李鸿章,就只能算得上是毁誉参半了,也是被后人诟病最多的“名臣”。

那么,同为中兴名臣且同朝为官,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其实,这差距主要还是在“人品”。

上图_ 曾国藩(1811年-1872年)

一、先说“名”。

曾国藩为什么会享有盛誉?因为他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曾国藩一生对于“留名”一事,确实是在极力避讳,经常是做好事儿不留名,自己也不做记录,更不在信札中提及,属于“雷锋式”大公无私。

而左宗棠照比曾国藩就会在乎一些自己的名声,左与曾一样经常做一些资助之类的好事儿,但是左就更喜欢“宣扬”自己的忧国忧民。而且还有一事儿也可以看出曾、左二人对于个人声誉的在乎程度。众所周知,曾、左二人都写过很多家书、家训之类的信札,可以说里面汇聚了太多二人为人处世的智慧,如今都是我们了解史实和自我修为提升的源泉宝典。但在当时,曾国藩就明确表示,自己的信札等文字不要刊印,而左宗棠却明确对儿子说要将其书信刊印流传。虽说左宗棠是因为教育子孙后代而刊印自己书信,但其实也难免有博取名声之嫌。

至于李鸿章对待名誉,从认知上与曾、左二人就是背道而驰。李鸿章这个人做事十分现实,名声在他看来是虚头巴脑的事情,并不十分看重。可能也正因如此,李鸿章才能为其他两位不可为之事。

上图_ 曾国藩家书

二、说完“名”,再说“利”。

所谓“利”,既金钱耳。曾、左二人都是典型的禁欲主义者,尤其是曾国藩更是做到极致。曾、左二人的共同观点,金钱维持日常用度即可,并且终身恪守“不为官发财”的誓言。

此外,二人更是不愿意给子孙后代留下金钱资产。二人的人生观是,子孙如果是块料,不用留下家资遗产,一样能够吃饱饭,反之,则留有万贯家资也经不起败家。而且二人认为,家资越丰厚,越容易出纨绔子弟和败家子,这比较符合“穷苦孩子早当家”的国人信条。

李鸿章的利益观与曾、左二人截然相反,金钱的欲望那是相当之重了。与曾、左二人“不为官发财”不同,李鸿章利用自己位高权重,为自己及其家族攫取大量财富。在晚清时期,清王朝轰轰烈烈地大搞“洋务运动”,李鸿章作为发展“洋务”的主要推手之一,在众多兴办的企业中,大多是有李鸿章的股份,而且不少还是“干股”。

李鸿章本人也更是经商理财高手,典当、金融这类来钱快的暴利行业,李更是无不染指。除此之外,一些不可告人的黑色收入也不是没有,据说李鸿章还收受过俄国人的贿赂,虽说这事儿没有铁证,但也未必是空穴来风。因此,李鸿章不但比曾、左二人富有得多,而且更是当时全国一等一的富豪。

上图_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

三、最后咱们再聊聊这个“为”。

孔子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实在的,克己人欲能做到的古来没有多少人,所以个人注重些名誉,爱惜一些钱财,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品行不端,那被后人诟病也就不冤枉了。在笔者看来,李鸿章的个人品行,不但照比曾、左差距极大,甚至可以用“卑劣”这类鄙夷之词形容之。

笔者之所以对李鸿章的个人品行评价如此之低,并非因为李鸿章对待个人恩怨的睚眦必报,而是在国家大义是非面前,李却置之不顾而泄私愤、报私仇。

很多朋友都知道,曾、左二人关系并非融洽,左宗棠经常对曾国藩出言不逊。但是,曾国藩每次听到这类流言都一笑而泯之。当左宗棠征战西北之时,身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在后勤方面支持左宗棠那真是不遗余力,连傲慢一生的左宗棠,这次都不得不承认自愧不如。以国家之大义而将个人恩怨置之度外,这就是大丈夫之所为。

上图_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

反观李鸿章,为达个人目的而置国家大义于不顾的卑鄙行径并不在少数。前文提及的收受俄国人贿赂之事,虽非确定,但是俄国人将日本人取而代之,攫取南满利益,李鸿章确实是从中斡旋出了不少力。也许这个事儿可以辩解为“不损失清王朝利益”,反正不论是日还是俄,没清王朝什么事儿,尽管地盘是清王朝的。那么,置胡雪岩于死地,进而搬倒左宗棠(所谓:倒左先倒胡),那就绝对是赤裸裸的阴险。

清法战争爆发之际,左宗棠以老迈之身亲赴沙场而不在朝中。而此时胡雪岩更是为了与洋人展开丝绸商战而赌上全部身家。李鸿章利用这一契机,勾结给胡雪岩贷款的汇丰银行(就是那个支持毒瘤的银行),从商政两肋插刀,硬生生地将胡雪岩逼迫到倾家荡产。失去了“钱袋子”的左宗棠,自然不能全力应战,这也成为决定清法战争最终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最终,左宗棠与胡雪岩两人先后忧愤而死。

上图_ 印有李鸿章的钱币

李鸿章为了个人政治企图,不惜帮助外国银行,来损害自己国家的商业利益,不论怎么说,李鸿章这一行径都非常的卑劣。

所以说,“左宗棠不如曾国藩,而李鸿章不如左宗棠”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后人评价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历经百余年而长盛不衰,曾氏家族人才辈出,这和曾国藩的家教家训有着密切的关系。

曾国藩的家训如今保存在“八本堂”中,为何称为“八本堂”呢?

清咸丰十年(1860年)闰三月二十九日,曾国藩给其在家的四弟曾国潢写信,信中写道,他曾经与九弟曾国荃论治家之道,一切以其祖父曾星冈为法,大约有八个字诀。前四字为书、蔬、鱼、猪,后四字为早、扫、考、宝。

书。曾国藩对这八个字的解释:书,不可一日不读。曾国藩认为读书对人生有两个关键的作用:一是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个是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立足于社会。  无一日不读书。精神世界强大、现实世界才会强大。

曾国藩是一个“笨小孩”,传说晚上背《岳阳楼记》到深夜,窗外的小偷都听会了,曾国藩还没有背会。会试看了三次才中第。虽然天资不好,但很勤奋,每天早上坚持练习临帖半小时,每天还要读书至少一小时。在剿灭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曾国藩也不忘写信督促儿子们读书写文章,要求儿子每月要写信写文章汇报读书情况,曾国藩亲自批阅儿子的作文,并邮寄回家。

蔬,鱼,猪。对于家庭妇女,以及家庭成员,家训中习惯,不仅规定都要学习种菜,养猪,养鱼技术,每月过门的媳妇要给自己男人还有曾国藩做一双布鞋,做一身衣服,作为每月考核要求。每天坚持做针线,纺花织布。这些是要考核的。

早起。曾国藩认为人要养成早起的习惯,不仅是早起能给人带来朝气和活力,还能为学习提供时间。要求下属同样早起。然后一起吃早餐。一次李鸿章想睡懒觉,就对手下说,自己有病不能起床,曾国藩对手下人说,少荃没有来,我们先不要吃饭,大家一起等等他。

手下人回去对李鸿章一说,吓得李鸿章赶紧穿上衣服跑去请罪。曾国藩说道,少荃,做人要诚啊。然后拂袖而去,吓得李鸿章再不敢贪睡了。

扫。黎明即起,要亲自动手打扫卫生。不仅有住室卫生,还有思想上的卫生。曾国藩常反思自己的过错,通过日记形式反思。对待下属,他总是“扬善于厅堂,规过于密室”。

考。指的是要对祖先经常祭奠,要恭敬。

宝。对待乡邻,有升迁,升学,孩子满月,结婚,乔迁之喜,一定上门道喜恭贺。邻居有老人过寿,更要亲自登门拜寿。家有病人,要赠送补品,时常探望。邻居家如有丧事或者出现不幸之事,要常去谈话抚慰。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基础。

曾国藩把家庭开会的地方称为“八本堂”。提醒家人牢记“八字家训”,所以曾家数百年保持昌盛不衰,与此有直接关系。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耕读传家,五代以上。道德传家,可以十代以上”。我们要在家庭中树立家规意识,传承良好家风家训,让家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让良好家风在社会中传播发扬。

合肥地区李姓,非同宗,各自为族至少有十来个之多,李鸿章家族李氏本出自许氏,清初,同邑李心庄无后,便将许光照四子过继为子取名李慎所,李慎所为李鸿章家族先世。

李鸿章家族婚配李姓不在少数,李鸿章母亲来自于肥东梁园李氏宗族,李鸿章三弟李鹤章元配夫人为长岗李氏。长岗位于合肥瑶海区隆岗二十埠。李鸿章家族婚配之家独无许氏。

合肥乡人称李鸿章家族“许、李”一家,其实这个李氏专指李心庄宗族,那么李心庄又是李姓何宗何族?现查无资料。根据本人所掌握情况分析李心庄最有可能与合肥尚龙公李氏为同宗同族。理由是李鸿章家族祖居合肥磨店,李心庄住磨店东边不远,而这里正是尚龙公李氏家族集中祖居地,遗憾的是尚龙公李氏宗族谱牒藏於寺不幸火焚,致使清道光前许多家族信史丢失,无法进一步确定;其二李鸿章大哥李瀚章为尚龙公李氏家谱作序,强调其家族与尚龙公李氏家族多代戚谊,“许李一家”。他所以这样说应该是有其缘由的,可能内含李心庄关系。

本人提供以上线索,可供史家深入研究。

曾国藩作为千古第一完人,不管后世褒贬如何不一致,但也只是对事而已,包括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启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处理天津教案等事,事情本来就很复杂,出现不同观点很正常。

但后人对曾国藩的为人、修身、治家却是出奇的一致赞誉。曾国藩作为一个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普通笨小子,却能经过一生的自我修行与磨练,成长为一代大儒、将帅、堂相,他这种个人努力和拼搏的经历和经验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所以,作为传承儒家精神的理学大师,仅就增国而言,我认为主要是通过“亲身实践”来影响和感化身边的人,进而实现在精神层面管控他们。如果细心研究就能发现,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等晚清名臣里面,都是文人,很少有纯武官出身的,这些人都是经过儒家思想熏陶过的。

在曾国藩一步步从普通京官成长为掌管东南四省军务的地方大员时,他用自己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理念来管理自己的学生、幕僚、手下将领以及亲手创立的湘军集团。

而他周围的人也的确看到了曾国藩自己亲身实践了这些理念,就好比打仗的时候将军一马当先领头在前面冲锋,手下的士兵们一看将军都不怕死,我们还怕啥,自然打仗也就拼命。

同样,曾国藩手下的人一看曾国藩如此努力、践行圣人理念,自然对曾国藩的行为、命令非常遵从,所以,曾国藩才是真正管理人才的大师。他的学生李鸿章也是类似的方式,作为曾国藩亲自指定的传人,李鸿章后期也非常好的传承了曾国藩的御人理念。

绝版李鸿章 《绝版李鸿章》收集了百年前英美报刊上刊登的有关李鸿章的铜版画、照片百余幅,并摘编了当时的报道和评论,其中绝大部分为首次在中国面世。李鸿章是晚清帝国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他曾数度出洋考察,而且总揽清朝外交,跟外国人交道最多,百年前的一次次近距离接触,留下了李鸿章不为中国人所知的形象、生活细节以及趣闻轶事,让我们仿佛走近历史,走近李鸿章身边,看到了他真实的侧影。

《曾国藩传》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 

左宗棠评传

左宗棠,湖南省湘阳县人。他自幼随祖父和父亲学习儒家经传,十九岁求学于湖南名儒贺熙龄,一年后乡试中榜,后投身仕途,官居兵部郎中、闽浙总督、两江总督等职。他严守御“外患”与除 “内忧”的忠君爱民思想,精心求学,积极探求“上慰宸辰,下安百姓,振刷纲纪,济时匡世”的途径,先后参与和指挥了围剿太平军、陕甘捻军及收复新疆等一系列战役,并推动了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在他的一生中,既有精忠报国、抵御外侮的积极一面,又有镇压农民运动的消极一面。但无论如何,他都应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张之洞传》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清代清流派重臣、洋务派重要首领张之洞的一生。全书分:早年经世志、学官开风气、京师入清流、治晋留风范等十七章。

第一篇:识己篇,修身齐家

一、从笨小孩到一代大儒

梁上君子背出《岳阳楼记》,而曾国藩一晚上还是没有背出来。

背书背过不弟弟,记得老师背伞的事情,靖港水军吃败仗就要自尽。说明曾国藩天赋不高,智商不高,很多缺点。

二、纳妾风波与人生信仰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晚清重臣。

曾嘲笑左看小妾洗脚:看如夫人洗脚。左回敬:赐同进士出身。

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你只要对得起自己良心,自己的信仰,你就能扛得住他人的议论和指责。

左给曾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后人评述湘军三个核心人物:曾国藩会做人;左宗棠会做事,李鸿章会做官。

知己篇:修身齐家

三、无一日不读书

曾国藩23岁考上秀才,比其父早了20年,信心大增,赴京城备考,第一次落榜,恰好皇太后60大寿,增加恩科一次,曾用半年盘缠准备考试,又落榜了。只好回家,从江浙,走长江回家。到江苏稚宁县易作梅县令借了100两银子,结果在南京买了《二十三史》精装版,花光了100两。父亲曾麟书没有责怪,只要求好好看书。曾国藩真的每天看数十页,读完了。爷爷曾星冈也提倡“耕读传家”。

曾国藩“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又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解读:立志和立身。科学研究,心脏病与受教育程度相关。“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何读书:1、读经典;2、一书不尽,不读新书。3、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苏东坡: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曾:不可一日不读书。

一个人在精神的世界里强大,才会在现实的世界里强大。

四、贫穷的富豪

“吾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馕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

曾国藩去世后,二儿子曾纪鸿生大病,没钱治病,哥哥在国外,估计也没用余钱,后来左宗棠捐助。但九弟曾国荃贪财,好杀戮,看来成人后再教育是很难的事情。

但凡把钱看得重于一切的人,他个人品质一定有问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古语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王安石,“只吃眼前菜”

五、曾三戒

公元1838年,28岁曾国藩考上进士,在翰林院,父亲来京后回去,给三个忠告:节欲、节劳、节饮食。曾下决心:不为圣贤,即为禽兽。

倭仁老师的办法:记日记;慎独。效果不大,照样看美女,没用。

倭老师的老师,唐鉴给的方法“静”。“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

曾国藩如醍醐灌顶,具体操作就是-静坐。双不双盘不重要,只要做到静坐的形式就好了。不主张死静和假静。主张“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可谓之静极。曾国藩尝到了静坐的好处,那些浮夸毛病渐渐远去,写出“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除了静坐,曾国藩还认识到,临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静。家训有一句话“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即一个人临事淡定、冷静、从容,不要问他看过多少书,上过多少学,这个人一定是有学问的人。

静下来,曾国藩看清楚了,要成就人生必须克服两个字,什么呢?

六、最败人的两个字

“最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

七、“八宝饭”与“八本堂”

做四川主考官,得1000多两银子,寄回家里,以600两位家中完债,400两馈赠戚族。几个弟弟不同意。知道家里欠债1000多,改为28分。

“子弟之贤否,六分于天性,四分于家教”。家庭是每个人的根据地。

“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有和气”。

八、打脱牙,和血吞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九、养活一团春意思

新郎官突然忍无可忍,隔壁对妈妈喊“妈,你这个不懂事的媳妇,吱吱嘎嘎,纺个不停,根本睡不了觉,你去把儿媳妇的纺车砸了吧?

曾国藩听到了没有教训儿子,想也不想,对着外面喊,“老婆,如果要砸,就把你那部纺车先砸了吧。我也睡不着呢!” 

后来曾国藩讲这个笑话给幕僚听,大家都笑死了,只有曾国藩不笑。

“男人有情趣方不俗,女人有志趣才高雅”。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有趣才有生机,有趣才有活力,有趣更生智慧”。

曾国藩落款不是“顿首”“辑首”,而是“一笑”,“一粲”。

十、我和我周旋

号“涤生”,这个号位了戒烟专门起的。“初戒吃烟,有如失乳彷徨”。

拜唐老师后,32岁,默默把最心爱的银烟壶砸了。写下“日课12条”

“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第二篇:立人达人

十一、可以不识字,不能不识人

王安石行动力极强,家里装潢,直接拿毛笔在墙上写字“不求最官,只求做事”。变法提出三不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立马惹恼了几个文人:司马光、苏轼、苏辙、程家二兄弟。这几个人都不是小人,都是胸怀天下的人,本来可以是变法的支持者,结果吵得不可开交,长达百年的北宋文人之争,精英人才在吵闹中消耗殆尽。

“越是英雄,越应该懂得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

“只要有用人之心,识人之能,人才自然会聚集过来的”

十二、神奇的相面术

曾国藩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十三、找棵大树好乘凉

穆彰阿帮忙改名,子城-曾国藩。皇帝召见,圣训对答如流。连升10级。

“近其人,远其事”,

十四、曾员工和他的老板们

叫板的痛苦。

十五、黄金搭档

曾左不和。曾左双簧。

十六、三顾茅庐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清末水师统帅,人称“雪帅”。梅姑故事。

“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十七、用人四部曲

塔齐布穿草鞋。

1、广收;2、慎用;3、勤教;4、严绳。两种人剔除,一种是表现欲过强,一种是大才但性格偏激的。

十八、知识就是力量

十九、打虎亲兄弟

从一个兄弟都不用,办团练,到依赖几个兄弟,甚至帮助曾国荃带领湘军打下南京,这是用人的变化。

二十、挥泪斩马谡

李元度,第二个马谡

二十一、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李鸿章,三进三出

因为觉得好,所以把文章抄下来了,不是自己的文章,只是喜欢,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一起探讨曾国藩家训,谢谢!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人生感悟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曾国藩就特别重视人生的每一个早晨,他一辈子早起。“早起”不仅是其家训之一,他也容不得弟子晚起。 李鸿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