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当时给爱新觉罗家族排的家谱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乾隆皇帝当时给爱新觉罗家族排的家谱是什么?,第1张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

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载”四个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又规定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颙、旻。1825年,道光帝把“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闿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玄烨是第4代。玄烨这一支系,胤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

1937年,溥仪又增:“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脉络众所周知,但诸多细节却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溥仪生前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哪些故事更接近历史真相?晚清研究专家贾英华历时三十年采访三百多位溥仪身边人,挖掘溥仪一生人所罕知的背后故事,揭示晚清宫廷闻所未闻的历史细节,于本书首次披露诸多珍贵照片及文物,让你换个角度看溥仪。

这次沿街“乞讨”式的卖字,果真让溥仪深深意外感到了皇帝与平民的巨大落差

那天溥仪乔装之后,先后为天津各家商铺亲笔书写了几十幅书法,却所获无几。皆因正值天寒地冻的冬天,溥仪不习惯运笔,他瞧着自己写出的书法都不满意。

此前,溥仪为商铺所书写的那些落款为“青巾”的对联,大多都被撕碎扔入纸篓。第二天,溥仪来了气,派人以每幅一百大洋的高价去店铺挨家回购,哪知,仅仅才收到几幅完整的墨迹。他内心更气大了,而且气不打一处来。

溥仪为什么起了一个“青巾”的名号呢?原来这是溥仪煞费心机想出来的笔名,若仔细琢磨一下,不难发现,“青”字,是大清的“清”字去掉了左边的三点水。“巾”字,乃是皇帝的帝,去掉了上边的立字和宝盖,只剩下了一个“巾”字。

此处书法落款,实际是“清帝”二字。可惜当时没人看出内中的奥秘来。后来,当那些店主询知“青巾”就是溥仪时,都万分后悔。

不难想象,这次沿街“乞讨”式的卖字,果真让溥仪深深意外感到了皇帝与平民的巨大落差,也使溥仪受到了极为强烈的刺激。打这儿之后,他的全部心思更是用在这俩字上——“复辟”。

夏虫岂可语冰?或许在溥仪眼里,自认为乃天子贵胄。谁知时代骤变,“皇上”这个名词成了古语词典中的字眼,身价岂止一落千丈?强烈反差带来前所未有的刺激,使他一个跟头跌入“复辟”的南柯一梦,始终未醒。

溥仪三岁登基,但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我们先看看,溥仪都请过哪些老师。溥仪学习过汉文、满文、英文,这都是必修课。仅仅这三门课程,就有至少七位老师,其中汉文老师就有朱益藩、陈宝琛、徐世昌、袁励准、梁鼎芬。

朱益藩曾考过翰林的第一名,一直在教育战线工作,先后担任过湖南的主考、陕西的学政、京师大学堂的总监督。这样一位当过教育局长、大学校长的文化水平那完全没的说。他首先当过光绪的老师,教书不错,又继续给溥仪当老师。自1916年开始,直到溥仪被逐出宫,朱益藩教了溥仪8年。月薪500大洋,赏二品顶戴花翎。

从朱益藩擅长来看,他主要教授溥仪书法。朱益藩的书法造诣非常深厚,四岁学习书法,曾受过馆阁体书法的严格训练,长年学习欧、柳、赵体,可谓博采众家之长。同样是进士出身、同样是工于书法、同样是两届帝师的袁励准对溥仪也有很多传教。在他们的亲授下,溥仪的书法水平也是相当厉害。上幅溥仪的作品来看看。溥仪擅长楷书,有欧阳询的风格,还可画花鸟。

再说学习满文,作为满清政权的统治者,满文不学不行。负责教授溥仪满文的还是进士,而且是造诣颇深的东北籍老乡伊克坦。溥仪大概学习了四年的满文,不但日常口语沟通比较流利,而且写作也不是问题,甚至连满文书籍《圣谕广训》《满洲孝经》都能轻松阅读。

溥仪从12岁开始学习英语,从最基本的英文单词、口语对话,再到读英语短篇故事《伊索寓言》、《爱丽丝漫游记》等,甚至庄士敦还将中国的一些成语典故、神话传说、儒家经典翻译成英文教授给溥仪。

溥仪学习英语的时间大概有三四年。据说溥仪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还可以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有说法是,在1945年东京大审判时,溥仪完全用英文对答,根本不用同声传译。但真相不是这样的。有兴趣的朋友,可留意事美兄的另一篇文章《溥仪的英文真的流利吗?》。溥仪写英文的史料照片都还在,但英文书法好,根本不代表英文口语水平高。

溥仪也很谦虚,在特赦后填户口本时,学历一栏中,只填了“初中”。其实,这未免就太谦虚了,以溥仪的学识,文化水平远不只初中,最起码研究生还是没问题的。但如果让溥仪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大概也就是个秀才的水平,举人是绝对考不上的。

溥仪是康熙的七世孙。康熙的儿子是雍正,雍正的儿子是乾隆,乾隆的儿子是嘉庆,嘉庆的儿子是道光,道光儿子是同治,同治皇帝无后,醇亲王之子载湉,就是光绪,入继为帝;光绪无后,立三岁的亲侄子溥仪为帝,溥仪的亲生父亲、光绪的亲弟弟载沣监国。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扩展资料:

一、祖辈

1、曾祖父母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道光帝。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出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十月十六日,卒于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七日。

2、祖父母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醇贤亲王。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帝庄顺皇贵妃乌雅氏(1822年—1866年)所生,咸丰帝异母弟。

叶赫那拉·婉贞(奕譞嫡福晋):嫡祖母,慈禧太后之妹,光绪皇帝生母。

刘佳氏(奕譞侧福晋):五品典卫德庆之女。

3、嗣祖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清文宗咸丰帝。

二、生父

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1951年),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同父异母弟,生母侧福晋刘佳氏。生于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

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十一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

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

民国十七年(1928年),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溥仪

乾隆皇帝当时给爱新觉罗家族排的家谱是什么?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载”四个字为近支宗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