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姓 吾氏家谱 吾姓起源 吾姓名人 吾姓的来源 吾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吾姓 吾氏家谱 吾姓起源 吾姓名人 吾姓的来源 吾姓简介,第1张

吾姓起源

吾姓,根据《路史》记载源于己姓,为夏昆吾之后。公元前2400多年前,黄帝(第一世)之第八世孙山东昆吾国(今河南濮阳)的己樊是吾姓鼻祖(见史记楚世家)。

宋建隆三年(962年),姑苏长洲县的吾渭(三国吴太子太傅吾粲公二十一世孙)随曹彬军南下,任参军,至开宝九年(976年),被敕赐为都督,实授三衢太守。吾渭系三衢(衢州市)吾氏第一世祖,生子二:长子吾渊居于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吾川,次子吾满侨居浙江省开化县石井。第十五世孙吾崇从吾川迁至棠荫(现衢江区后溪镇棠村),后分支后溪镇坝底村、衢州市区等。开化县吾氏,后分支城关、汶山、芳村杨家等,清顺治八年(1651)又分支浙江省海盐县。现今衢州吾姓有3500余人,其中衢江区2100余人,开化县1000余人。[1]

吾姓名人

吾粲

吾粲(?―245年),三国时吴大臣。字孔休,吴郡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初为小吏,后迁长史,治有名迹。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黄武初,与吕范、贺齐等以舟师拒魏将曹休,迁会稽太守。后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累迁太子太傅。赤乌中,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他坚持“嫡庶之分”,违忤孙权。后为孙霸等诬陷,下狱处死。

吾衍

吾衍(1268—1311年),又名丘衍,字子行,号竹房、贞白,开化人(民国《衢县志》载为衢县棠村人)。嗜读古书,通经史百家;熟谙音律,听击钟镈,能明辨宫商;精篆石,尤擅刻印,称“印人柱石”,印学界赞其为“起八代之衰”。鲁迅《蜕龛印存》云:“印盖始于周秦”,后世“向壁刊勒,古法荡然”,“元吾丘子行力主汉法”,“乃复见尔雅之风”。

吾绅

吾绅(1381―1441年),字叔缙,号纳斋。浙江开化县人。自小聪颖,经书过目不忘。明·建文四年(1402年),考中举人,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及第。是岁,廷策进士四百七十人,被选优秀者二十九人为翰林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唯绅年龄最小,且质伟才硕,博览群书,为文立论鲜明,言辞激励,滔滔然无所凝滞,深博皇帝朱棣的称赞。被任命参与修撰《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及《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等。

吾冔

吾冔(1431―1504年),字景端,号求乐,别号文山,浙江省开化县城关汶山村人。其父任长坦教谕时,生冔於学宫。吾冔幼有异质,敏悟过人,八岁能赋诗,达官学者以成人礼之。初学左氏春秋,求学勤奋。稍长,从外舅方泌学易经,并对易经颇为钻研。时兰溪人,南京礼部尚书枫山先生章懋来访,谈论经义,吾冔对答如流。章懋称其造诣颇深,方泌对他更是器重,将胞妹配他为妻。

吾瑞柏

吾瑞柏(1882―1967年)名粼,号劲臣,浙江省开化县城关人,系汪国香、吾建元之次子。十六岁入庠,十九岁起受聘华埠坐塾,先后四十余年,桃李芬芳,极著声望。教学颇有维新倾向,订日、月、水、火、木、金、土“七曜”课程表,每曜定课讲授,计有修身、国文、体操、音乐等内容,周而复始,有条不紊。日曜日不放假,而课程酌情减短。课本不拓除四书五经,更多采用当时教育部审定的《共和国新国文》与《新修身》。

郡望堂号

濮阳郡

坤元堂

吾姓家谱

海盐濮阳吾氏重修家谱

三衢吾氏宗谱

衢州吾氏族谱

吴氏宗谱

我家藏有民国元年修订的陆家堰吴氏(敦本堂)红面缎宗谱一本,长43公分,宽30公分,记录吴氏始祖一世待问公居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到三世由安时公赘居姑苏,到五世由柏公居鄞之丽山孟公桥之东墙里宅的宅前,到十世由显公桂公迁陆家堰十三世由净观公分支陆家堰,由宅前起<陆家堰在内>民国六年止吴氏共有二十一个分支<内有分支地名附件一份>都有共同建立的二十个一统的(二十个)排行(辈分)是:德、泽、承、先、世;诗、书、启、嗣、昆;永、祈、常、庆、泰;忠、孝、立、乾、坤;

陆家堰吴氏由净观公德字辈现临孝字辈了。

陆家堰吴氏<敦本堂>宗谱中有数幅对联,其中一幅对联是(共五十个字)。

三让流风不替,发祥于闽历仕于宋待郎正肃事业功名昭古史。

延陵旧俗维新,一迁于苏再徒于鄞宣使义郎文章书画傲南宫。

吴氏始祖待问公居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东五里的吴山。宋乾德四年授光禄卿官至礼部待郎。三世时期由安时公赘居姑苏,任平江府提刑决狱,五世时期由柏公,因宋高宗南渡居鄞之丽山丰乐乡宅前,仕至宣义郎,十三世净观公避金兀术之乱居陆家堰。

丽江宅前吴氏分支

民国元年时期止

共二十一个分支

1丽山宅前 2西宅金家堰 3后宅

4姜山菱池漕 5陆家堰 6墙里宅

7泥桥巷 8宁海 9山西宅

10奉化汘路下霍 11唐家桥 12松树坟头

13东河际 14杭州 15江东后街

16杨家岸 17河泊所 1廨院桥

19吴家山 20茅山斗门桥 21定海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

吴祈康

  苏氏系承昆吾 发源河南临漳

  三苏是文坛上的名人,关于苏姓的族谱,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上交代得非常清楚:“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岑胡,次曰�,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实际上,这一段苏姓姓源考据,是可以适用于天下的苏姓的,因为,《姓纂》上关于苏姓的来源,也做了同样的介绍。《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扶风、武功。汉,苏建目河内徙扶风。”

  由此可见,头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则在今河南省临漳县的西方。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是迁移到今为甘肃省的河内地方,继续繁荣滋长,以后子孙才逐渐遍布于各地,四川眉山那个光辉灿烂的苏家,自然也是从河内所迁移出来的。

  苏姓,真可以说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从3000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业,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苏从。

  苏秦,名气更加响亮,他与张仪同被称为纵横家,他提倡合纵以抗秦,结果身佩六国相印,荣宗耀祖,显赫异常。

  到了汉武帝之时,苏氏又出了一位名垂千古不朽的伟大人物,那就是三尺孩童都晓得的苏武。

  宋代的文坛,似乎是苏姓人士的天下,除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外,尚有以文章知名,宋太宗曾御笔题赠“玉堂之署”4个字的苏易简;以及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曾佐欧阳修变文格,晚年自号“沧浪翁”,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传世的一代高士苏子美(舜钦)等。

  苏姓的故事

  苏姓出自己姓。古帝颛顼孙吴回,为帝喾火正,掌民事,赐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为六族,长子樊,为昆吾族,地在今河南濮阳,为己姓。夏代的第七位后名叫槐,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之地,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苏门山),称有苏氏,有苏氏部族以苏草(即紫苏)为图腾。夏代末,有苏氏之国被灭,族人以苏为氏,四散避难。其中有一支向东南迁居于姑苏(即江苏苏州)。有一支向北迁于邺西苏城(今河北临漳西)。周灭商时,这支苏氏部族大部分又向北迁襄国的苏人亭(今河北邢台西南),后有一部分再迁苏水之滨(今河北完县境)。留在苏岭的苏族人归顺了周朝,其头领苏忿生入周朝为司寇,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建立苏国,公元前650年被北狄攻灭。还有一支苏族人南迁今湖南梅山一带,后称为梅山蛮。宋代时再南迁,少部分混入土著,成为瑶族先人的重要一支,大部分定居两广,成为南方苏姓先民。

  苏姓分布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上海

  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宝山县苏姓有100。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乡镇均有分布。南汇县主要分布在彭镇、大田、老港等乡镇。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

  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

  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广东

  潮汕地区分布有苏姓宗亲20余万,在顺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许多已迁居海外。在普宁、海丰、潮州、怀集、罗定、顺德、南雄、东莞等地均有苏氏宗亲联谊组织。南海、佛山、阳江等地也有苏氏分布。

  海南也

  苏氏宗亲,分布在儋州,文昌等地。

  广西

  藤县、梧州、岑溪、容县、北流市、平南、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苏氏宗亲多是明、清时从闽、粤两省迁来。贺县、灵川、乾江、南宁、宁明、桂平、陆川等地也有苏氏。

  云南

  昆明、苍山、石屏、嵩明也有苏氏分布。

  四川和重庆

  苏姓分布较为广泛,如双流、苍溪、巴县、内江、江津、永川、三台、自贡、成都、江油、蓬溪、合江、泸州、乐山、长寿、宗庆、广安、南川、丰都、南充、铜梁、犍为、黔江、隆昌、璧山、双流、奉节等等。仁寿的洪峰、彰加、青岗、分水等乡镇都有苏姓分布。

  湖南

  津市、攸县、平江、长沙、湘阴、宁乡、桃江、浏阳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湖北

  红安、京山有苏氏分布。

  江西

  德安、崇义、永新有苏姓分布。

  安徽

  萧县周围的苏、鲁、豫、皖地区,也有苏姓分布,他们多是唐末苏检的后代。在安徽的皖南地区,也有苏姓分布,其与浙江、江苏的苏氏分布较为接近,分属眉山派和铜山派。

  河南

  苏姓的起源地和聚集地,至少有三十余个县、市都有与苏相关的地名,如苏村、苏庄、苏营、苏阁、苏桥、岗苏、苏王、苏楼、苏木、苏所、苏堤、苏班枣、苏秦村等,它们是古今苏氏族人生活轨迹的反映。太康的苏姓分布在城郊、九岗庙等乡镇。

  商丘全县有328个姓氏中有苏姓。

  鹿邑的苏姓分布在苏湾、苏庄、葡萄架等村。

  林县的城关镇等也有苏姓分布,全县的苏姓人口为 3367人。

  长葛全县206个姓中有苏姓,主要分布在苏楼、苏庄、苏菜园、东魏庄村等地。

  洛宁、新安均有苏姓。孟津的苏姓分布在老城村等地。

  汤阴全县231个姓氏中,苏姓共777人,其中北 大街的苏姓出有不少人才。

  夏邑的477个姓氏中有苏姓,也有苏庄。扶沟的279个姓氏中有苏姓,汴寨村等有苏姓分布。

  光山槐店乡苏上湾村、朱湾村也有苏姓分布。陕县的前史村、苏村等有苏姓。淅川的180余个姓氏中有苏姓。

  鄢陵的231个姓氏中有苏姓。

  虞城的328个姓氏中有苏姓,并有回族苏姓。商水 281个姓氏中有苏姓,分布在邓城乡白蛇岗等村。

  西华249个姓氏中有苏姓。

  新县的272个姓氏中有苏姓。浚县的337个姓氏中有苏姓,人口在一千至一万人之间。禹州的白沙南街等村有苏姓分布。

  沈丘的槐店镇苏堕等村也有苏姓。西平的302个姓氏中有苏姓。安阳县的辛店乡东招贤村也有苏姓居住。延津的

  265个姓氏中有苏姓。长垣的东赵堤、邱村等也有苏姓分布。巩义、新乡、辉县、郾城、镇平、南召、信阳、孟州、荥阳、民权、睢县、潢川、获嘉等地,也有苏姓分布。

  陕西

  扶风是苏孝慈、苏蕙的故乡,在该县苏坊村、西苏村等地,均有苏姓分布。高陵、延安、武功、华县、吴旗等也有苏姓分布。

  宁夏

  吴忠县有回族苏姓。

  甘肃

  分布在靖远等县。

  山西

  陵川、洪洞、原平、安邑以及沁水的苏山村、南郭村、杏林、苏庄等均有苏姓分布。

  山东

  淄博、莱阳、济阳、烟台、宁津、寿光、蓬莱、济宁、章丘等地有苏姓分布。

  河北

  青龙的小马七彩乡青河沿等地有苏姓分布。宣化的新堡、青羊岭、郭隆庄等都有苏姓分布。清河县共有苏姓3178人,分布于全县的19个乡镇,涉及的村庄有申花庄、西垒桥、后苏、白沟驿、侯召村、大琉璃村、何庄等。宁晋有苏家庄,文安的苑口村等地均有苏姓分布。正定苏姓历史悠久,现存苏姓人口至少有1971人,分布在南关村、固营村、店上村等地。藁城、保定、高阳、晋县、满城、唐山、故城也有苏姓分布。

  北京、天津有苏姓。

  内蒙的托克托有苏姓。

  辽宁锦州、新民、海城、锦县、沈阳、辽阳、兴城、金县、朝阳有苏姓。

  吉林伊通的新家村,有苏姓居住。

  苏氏在台湾的分布 据1978年台湾官方统计资料,其各县市共有1694个姓,苏姓列第23位,人口总计达19万余人,主要分布在高雄县、台北

  县、台北市、台南县、高雄市。在乡镇、区级,依数量分别为高雄路竹、台南善化、云林北港、台北市松山区等。

  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撰的《台湾省通志》中,专列有《人民志·氏族篇》,其中保存有许多珍贵的资料。该志依据的资料为

  1953年由台湾各市县所填报的数据汇总而成。其时全省共有

  828804户。排列前10名的大姓分别为:陈、林、黄、张、李、王、吴、蔡、刘、杨。而苏姓,位列第24位,共有9646户。苏姓在台北县1399户,在宜兰县有12户,在新竹县有563户,在苗栗县有

  417户,台中县有175户,南投县有497户,彰化县有445户,嘉义县有1271户,台南县有2281户,屏东县有171户,花莲县有

  61户,澎湖县有123户。

  介绍文件

  苏姓起源

  苏姓起源有二:

  一、为出自己(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周武王时,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时,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苏国的后裔就以国名“苏”为姓,其得姓始祖为苏忿生。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苏姓则是黄帝的直系后裔。

  传说中的黄帝既是一个部落的名称,也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字。据《国语·晋语》载,黄帝和炎帝是由古老的少典氏族中分裂出的两个胞族。黄帝及其部族,最早生活在陕西黄土高原的姬水一带,因而便形成了最古老的“姬姓”。《史记·五帝本纪》在介绍黄帝时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段文字描述了黄帝作为人文始祖的聪明大智。《帝王世纪》也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黄帝,又称为“轩辕黄帝”,实际上是因为黄帝曾居住在“轩辕”这个地方,因以为名。轩辕黄帝是崇尚**的,这是因为这个部族生活在黄土高原,其赖以生存的大河便是黄河,而这一人群的皮肤又是黄颜色,这种“黄河、黄土、黄种人”的三位一体,使他们对“**”有了更多的偏好。黄、皇古字通用,由黄帝而衍变成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为最为尊贵的帝王的专称,在历史时期**更成为皇帝独有的专色,中国古代的宫廷建筑,无论是宫室、都邑、太庙,也都由黄土筑成,成为有别于其他文明的“**文明”。至于黄帝的专号“轩辕”,《说文》段注为,曲(车舟)藩车为之轩,大车谓之辕,“轩辕”实际上指为“有篷顶的大车”。据史料记载及学界研究,早期的黄帝部族是以游牧生活为重要的内容,“轩辕”大车的发明,为这种生活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运输工具,在当时的部族生活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并因此而成为黄帝及其部族的名号。另一方面,黄帝部族以龙作为图腾标志。考古发现中,龙的形象的不断变化,龙形象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实际上是黄帝部族发展壮大,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真实写照。

  黄帝及其部族最早的居住地在姬水,亦即陕西省岐山县一带,后采向东发展,到达中原,并在河南新郑形成政治中心。《史记》的有关注解均有“黄帝号有熊”,“有熊,河南新郑是也。”《元和郡县图志》:“郑州新郑县,本有熊之墟。”另外,陈留(今属开封)有“黄城”、杞县有“夕卜黄”、荥阳有“黄水”、封邱有“黄池”,这些都与黄帝部族的活动有关。密县的大瑰山、临汝的崆峒山、灵宝的荆山,卢氏的熊耳山等都有黄帝活动的遗迹,反映中原地区是黄帝及其部族的重要活动地区。黄帝以中原为中心,“习用干戈”、“修德振兵”、“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尤其是黄帝部族与蚩尤部族在涿鹿(今属河北)大战,取得了胜利。黄帝及其部族的军事行动,加速了传说中各部族间的融合,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南达于江、东至于海、北达燕赵的内涵相近的先进文化。

  黄帝在典章政制与经济文化上也有重要的贡献。《史记》等史书记载,黄帝“置左右太监,监于万国”。这种管理形式,应该是后世政权的雏形。黄帝的史官“仓颉作书”,“伶伦作律”、“容成造历”,“黄帝考定星历”等,黄帝时的文化成就巨大。黄帝采铜铸鼎,以玉为兵,刳木为舟,作宫室以避寒暑等。黄帝的夫人嫘祖发明了养蚕、织锦等,反映了黄帝时代的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

  传说黄帝在功成名就于荆山铸鼎后,骑龙升天。《史记·封禅书》有详细的记载,在河南灵宝,有与这则传说相关的地名与遗迹,如荆山、鼎湖、龙沟,以及黄帝庙。在陕西省黄陵县,有“桥山”,而“桥山”附近有黄帝陵,这里也就成了历代君民祭奠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圣地了。

  依照史书记载,颛顼为黄帝的孙子辈。《史记》、《帝王世纪》以及某些苏谱均有详细说明,在黄帝的25个儿子中,最早取得“姓”的名号者仅有14人,这些姓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姓,现代姓氏则是在此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氏”。黄帝正妃是采自西陵氏族的嫘祖,她为黄帝生下的两个儿子分别是青阳与昌意。昌意曾在“若水”一带的西南地区长期生活,并娶当地土著蜀山氏族的昌仆为妻,他们的儿子颛顼从小便在西南地区生活,后随氏族东迁到中原。

  颛顼既是古史传说中的英雄般的人物,也是当时统合天下的部族名号。学术界对颛顼的本意有着多种的理解。《论衡》中谈到的“颛顼戴干”,有的学者以民族志与考古发现相结合,解释其为原始部族时人们在头部佩饰器具从而形成的一种头部装饰,这种装饰使得其成为“扁形变头”。根据史书中将“颛顼”与“高阳”并称的现象,其含义为旭旭升起的太阳。而这种对自然的崇拜现象,在当时应是较为普遍的。

  颛顼及其部族东迁的过程,也是以颛顼为首的部落联盟形成的过程,也是史前部族融合发展的过程。颛顼在河南、山东、河北等黄河中下游地区活动留下有大量的遗迹。其最重要的传说是保留在《淮南子》等书中的“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的传说,两大部族的长期征战,在史书中形成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颛顼也因此而获胜,部落联盟获得了空前的扩大,并以此赢得了五帝之一的赞誉。

  颛顼的统治中心也在中原。史书记载,颛顼在河南许昌、杞县、淮阳等地居住。《左传》:“卫,颛顼之墟也,故为帝丘。”帝丘在东周时为卫国的都城,其位置在今河南濮阳附近。颛顼尽管在军事上有所作为,但他的功绩主要在宗教礼仪上。《大戴礼记》对他的功绩有十分精要的概括,称赞他是很有谋略,通晓道理的人,他的行为举止符合天意与鬼神的意志,所以说他是人与神的沟通者,他所开启的由宗教对人的控制的办法,以及对社会组织结构的改造,在当时是个进步。颛顼死后,埋葬在顿丘城外,即今河南省内黄县,据说他活了98岁,颛顼之后,其部族又分裂为若干个部落。《世本》的“帝系篇”等文献,甚至在一些“苏谱”中,也有“颛顼八子”的记载。颛顼娶邹屠氏之女生苍舒、陨鼓、祷戴、大林、龙降、廷坚、仲容、叔达等8子。颛顼又娶胜奔氏之女生子称,称生卷章,卷章又名老童。

  老童及其部族,也如他的先祖那样在中原生活,但也在关中、江淮等地区生活,其遗族后来还远迁到岭南活动。老童(卷章)的部族后又发展为重黎和吴回。

  重黎这个传说时代的人物,实际是由重与黎二个部落合并而成,重黎实际上是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的后裔逐渐裂变为“九黎”,并成为“黎民百姓”中的主体。重黎曾担任过帝喾时的“火正”。“火正”是传说时代掌管火源的职官,因为火的发明传说为祝融氏所为,因此“火正”又称为“祝融”,重黎因任“火正”,重黎也与祝融有了联系。火的发明,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火可以驱除野兽,使人类在与其他动物的争斗中处于优势;火可以熟食,食物成分的改变为人类智力的进步创造了条件;火可以用作耕种,“刀耕火种”的初期农业的兴起,是人类文化进步的标志。以看守火种,到对火神的祭祀,以至火化升天等均由祝融(火正)负责,因此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重黎受命与流落在南方的共工氏进行战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帝喾以平叛不力而杀了重黎,并让重黎的弟弟吴回袭任火正祝融之职,吴回也便有了祝融氏之称。

  吴回在南方与共工氏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他与他的部族也因此重返中原。《路史》、《左传》均记载,在河南郑州有“祝融之墟”,其具体地点在新郑与新密附近,即西周时期郐国所在地。吴回及其部族虽然在陕西、山西、甚至东南地区生活,但最终以中原为中心,吴回死后也埋葬在“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区。

  陆终传说是吴回的儿子。根据对其名号研究,陆终是以捕食善跳动物而著称的部落,并以此作为图腾以及首领的名字。陆终及其部族也在中原一带活动,山西的平陆、河南豫北地区的“大陆”(吴泽)等便是这种活动遗迹的反映。在豫北地区的获嘉、修武、辉县交汇处的吴泽,实际上也是当年吴回曾活动过的地区,这里与颛顼故都也相去不远,并有亲族在其附近居住,因而具有较好的生活基础。

  陆终生6子,分别是樊、惠连、(竹钱)(竹坚)、会人、辔牲、季连。其中,樊封昆吾为己姓。

  先祖昆吾公

  昆吾公是苏姓的先祖,这是诸多苏谱所公认的。樊封于昆吾,又称昆吾氏。也就是说,由陆终及部族发展衍变而来的昆吾部族,其首领亦称“昆吾氏”即苏谱上的“昆吾公”。“昆吾”的字义,《夏小正》解释为:“昆,小虫。”又称,“昆者,众也。”“小虫动也。”《说文通训定声》认为,昆吾为众虫之意,吾即音的尾语。昆吾源自陆终,二者都有“众虫”之意,一方面反映二者的图腾相近;另一方面说明其部族人口众多,兴旺发达。《国语》、《史记》都记载,昆吾为“夏伯”。

  《吕氏春秋》记载有“昆吾作陶”。《说文》及其相关著作也有“昆吾者,壶之别名。”“昆吾,圜器也。”

  昆吾氏也在中原地区活动。他们的踪迹与夏人相近,如在山西传说有夏都安邑的地方,有“昆吾亭”。河南濮阳为“颛顼之墟”,这里不仅有“昆吾台”,也有“昆吾之墟”,《竹书纪年》写道:“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帝芬”,有的书中记载为“帝槐”,是夏代第8个王,属于夏代中期。

  《世本》:“苏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元和姓篡》:“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邺西苏城是也。”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苏氏出自己姓。颛顼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生樊,封于昆吾。昆吾之子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

  “有苏氏”

  “有苏氏”在商代仍有活动,其重要人物是苏妲己。《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在《国语》一书中,也有类似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史记·殷本纪》表述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有苏氏”是商代的重要部族,但与商王室的关系并不融洽;商王室讨伐“有苏氏”,掳得了美丽的妲己,而且殷纣王十分喜爱妲己的美色。

  苏国

  苏国的建立,是苏姓历史上的大事。

  西周政权建立后,周天子对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左传》成公十一年:“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杜预注解为:“苏忿生,周武王司寇苏公也,与檀伯达俱封于河内。

  关于苏国的范围。《后汉书·郡国志》云:温,故国也,苏忿生封。”《括地志》卷二,“故温城在怀州温县西三十里,汉、晋以为县,本周司寇苏忿生之邑。”温是苏国国都,位置在今河南温县西安乐寨与招贤一带。《左传》记载,春秋前期周桓王将苏国的田地给予了郑国,这些地点有“温、原、缔、樊、隰城、攒茅、向、盟、州、陉、(阝贵)、怀。”其中,温、州、陉(邢),均在今温县境内。原、樊,在今河南济源市境内。缔、向,在今河南沁阳市境内。隰城、怀,在今河南武陟县境内。盟,在今河南孟州市境内。(阝贵),在今河南焦作市郊。攒茅,有考证为攒城与茅城,均在今河南辉县市境内。以上诸邑,很难说是苏国的全境,即便如此,也包括了今济源市与焦作市的全部,今新乡市的西部,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其基本上与康叔受封的卫国为邻,也应该是当时较为重要的苏国。苏国的爵位,文献中称苏国国君,有“苏公”、“苏氏”、“苏子”、“温子”等多种称呼,尽管当时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说法,据说执行时并不严格,因此,苏国可能仅为“子”爵,其首领又任司寇,称作“苏公”

  西周时期是苏国的重要发展时期,传世的青铜器著录在《三代吉金文存》一书中,其中的《史颂鼎》有长篇铭文,记载了史颂受命视察苏国,掌握并实行苏氏之法。《三代吉金文存》收录有苏国铜器《苏公簋》,这件器物铭文不长,却记述了苏、周联姻的史实。两周时期,异姓诸侯间的联姻,是密切相互间关系的重要手段,苏女嫁与周男,一方面反映了苏国对周王室的仰慕,同时也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苏、周关系密切的标志。在三门峡虢国墓地也发现有西周晚期的苏、虢联姻的器物。虢国都上阳,位置在今三门峡市近郊,虢国虽不属于大国,但却是周文王的弟弟虢叔所封,其君主虢仲曾辅佐周夷王南征淮夷,酿成国人暴动;虢文公为周宣王时的重要卿士,在周王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门峡墓地中发现的“苏甫人”盘、匝,正是苏女远嫁虢男的反映。“苏冶妊”鼎,记载了作为苏君夫人的妊姓女子,为她的女儿远嫁他乡,而专门作器的情况。在三门峡墓地,还发现有“稣子叔”鼎、“稣貉”豆等,其铭文不长,但都可以说明,苏、虢间有着持续不断的良好关系。此外,北京图书馆收藏的《宽儿鼎》青铜铭文拓本中,记载了“苏公之孙宽儿”的历史史实,对研究苏国史,也有重要的帮助。青铜铭文中的“苏子叔”、“苏公子”,也都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苏国宗室的重要人物。

  《诗经·小雅》记载了苏公与暴公的史实,“苏公作是诗以绝之”。《世本》云:“暴辛公作埙,苏成公作篪(chi,持)。苏成公,平王时诸侯也。”篪是一种乐器,“管乐十孔,长尺一寸,吹孔有觜(嘴),如酸枣。”

  春秋时期,奴隶主贵族的礼乐制度发生了动摇,周天子的神圣地位也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平王东迁洛邑,苏国与周都仅一河之隔,苏国成为王畿之地,其相互间的矛盾也大大加剧了。

  苏国与列国间的矛盾,首先来自于郑国。郑国是西周时期最后被周天子册封的诸侯国,郑国的始君姬友,是周宣王的同父异母兄弟,初封在西周王畿地区的关中,“犬戎之乱”后,郑武公协助周平王东迁,并在王畿重建郑国。郑国受封的地方,原来也有一些小国,郑先后灭掉郐、虢等8个小国,在中原拥有一席之地,成为在中原有一定影响的强国。郑国势力的扩大,无形影响了周王宗室的利益,周郑交恶,并互以太子为质。平王病逝,在郑为质的太子孤因哀伤过度,不幸身亡,其子嗣位,是为桓王。桓王对郑国称霸,心有余悸,在朝中对郑不恭,引起郑国朝臣的不满,他们力主挑战王权,以观其行。这一天,郑国大将祭足率领郑国军队白玉门津渡过黄河,以向苏国借粮遭到拒绝为由,强行收割苏国已成熟的小麦,并运回郑国。其后,又到王城附近公然强抢周王宗室的稻禾。可见,在诸侯称霸的时代,苏国作为周王的亲信国,但却受到伤害。周天子并令卫、陈、蔡

网上购买或窗口购买。

网上购买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宝、携程等APP购票,比较方便,也可以直接去车站窗口购买。

高铁车票是指可以乘坐高速铁路列车的票务凭证。火车票一般为红色,高铁票一般为蓝色。

1苏州园林比较多,不过非本地人来说,风情大同小异。来苏州旅游逛园林,逛1-2个足矣,别把大好时光都花在园林里——除非你有深厚的园林情结。如果是爱好摄影的就有福了,苏州园林处处是景,特别是早上和下午四点左右,光影下的交织,画中有画,景中有景!

  

  2苏州市民和领取暂住证够半年的,可以去买园林卡。很划算。100多元一张卡,可以玩100次。其实玩两次就足够出本了。

  

  3从苏州坐飞机,一般去上海虹桥或浦东。干将路乐桥附近有机场大巴来回苏州和上海。但要提前买票,且不支持电话订票,否则很可能耽搁你赶飞机。去虹桥机场更方便的方式是乘高铁或动车,半小时左右抵达。

  

  4上下班时间,古城区——基本就是四环之内——到处都很拥堵。建议出门游荡的朋友不要再“轧闹猛”,避开特殊尖峰时刻。

  

  5十全街依然还是苏州酒吧一条街,不过小酒吧居多。阊胥路运河边一带大型酒吧更有气势。

  

  6自助游爱好者兼有小资情结的,到苏州一定要买《苏州手绘骑行地图》。小咖啡馆小书店一般都有卖。

  

  7十全街北边隔着一条河,滚绣坊、吴衙场一代新开了了不少小咖啡馆小书店,很有意思。大有百花齐放之姿态。历史“悠久”一点的啡舍,以“专业”闻名的SOLO,还有摇滚文艺青年扎堆的“异托邦”均在期间。

  

  8到苏州除了园林,博物馆一定要去看一看。贝聿铭设计的博物馆本身就是件作品。何况人家还不收门票。

  

  9如果要看**,园区一般去科文,市区新区一般去金逸。科文硬件条件比较好,IMax-3D有得看,金逸会员卡平时都能5折购票,且全国连锁,相当人性化。最近去的比较多的是嘉禾。硬件个人感觉已经超过科文。主要是每个厅都很大。视觉冲击更强。

  

  10文艺青年要看小剧场,一般去科文。

  

  11观前街几乎已经失去苏州文化特色,非要游览,走一遍就可以,反正都是运动店和假名牌店,还有金店。

  

  12高级一点的大型商场,市区有美罗、泰华,园区有天虹、久光,新区有美罗、泉屋。名牌购物瘾发作可以去放血。

  

  13潮流小店扎堆,廉价的可以看观前小商品城,稍微精品点的可以看观前摩漫城和埃及园,还有十全街。

  

  14平江路越来越有“文化气息”,咖啡馆、茶馆、书店、杂货店鳞次栉比。小资必到。

  

  15私人美术馆,有当代(郭巷,近园区)、雨村(市区)、艺术桥(平江路)等,只是艺术展览普及度还不是很高。

16要买苏绣产品,可以到苏州镇湖,产品原产地,还可以看绣娘现场操作,价格也比市内实惠不少。

  

  17婚纱影楼几乎全部集中在市区景德路,摄影工作室很多在养育巷和景德路交叉口附近一带。

  

  18日报有《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要了解苏州民生,可以报摊买来看看(报摊日报一般没得卖)。当然,上苏州新闻网直接看电子版更省心,还省银子。

  

  19除了平江路,山塘街是外来游客常去走的一条古街,且靠近虎丘。

  

  20苏帮菜,推荐协和,就在凤凰街,价钱公道,只是正式宴请的话显得寒碜。吴门人家名声在外,狮子林附近,菜很地道,园林式的环境很好,如遇雨天,坐在水边的包厢里,开窗看着雨打芭蕉,心情大好。老板是位女能人,如果遇上,还会如数家珍地讲述苏州菜的贵族血统,店里的老厨师都曾为各国***做菜。另外,园区、新区、市区都有松鹤楼分店,苏帮菜做得很地道,外地客人必点松鼠桂鱼。

  

  21苏州昆曲是一大特色。周日下午可以去平江路旁边的昆曲博物馆听。票价十来块,还赠茶一杯。喜欢的话,在里面还提供昆剧扮相拍摄服务,很赞。

  

  22苏州评弹很有名,就是苏州年轻人不太听了。可以到观前街附近的品芳茶楼和光裕书场去领略滋味。

  

  23大型超市,园区有欧尚,市区有家乐福,还有民族品牌大润发、华润(其实物品的齐全程度和服务很多地方已经做得比外来和尚好)。日常采购认准大超市。

  

  24虎丘婚纱名气很响。200元一件的已经可以凑活穿,2000元一件的也不在少数。虎丘婚纱已经不是劣质的代名词。

  

  25苏州周边的古镇,木渎、周庄、同里都可以去玩玩。木渎园林最多也最繁华,周庄名气最响,同里生活味道最浓。

  

  26要上木渎灵岩山,不要走东门,那里收门票25元,只是摆放了一些盆景。上山走后山,是完全免费的,不要从灵岩山馆进去。上山后,可以去吃有名的素面,花门票一元,进到寺庙里,旁边有斋面管,据说30多年以来,面馆的陈设都没变,走位老师傅一直在那里工作,面的味道没变,只有价格变化,现在是15元一碗。

  

  27除了住经济酒店,青年旅馆有不少。历史最悠久的是十全街附近相王弄的,不过历史原因,味道不是最佳。后起之秀如雨后春笋。浮生四季、明堂、桃花坞等都很有味道。山塘街上的有几家不错,干净复古,设施也新,枕河安眠,才200元左右。

  

  28苏州的道路基本都是横平竖直,对于路痴来说也很好认。

  

  29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的“国家级”合作项目,意义非凡。人说这是小新加坡。

  

  30苏州的人民路南北向,干将路东西向,都很长很长。两条马路相交,把苏州城切成了4块。

  

  31冬天苏州人喜欢去藏书吃全羊。春秋时节,喜欢去东山、西山吃太湖农家菜(银鱼、莼菜、白鱼等都很时鲜)。

  

  32苏州市区的公交站台都是仿古建筑,外来游客很新奇。

  

  33西山不叫西山了,现在名字改成了金庭(镇)。

  

  34苏州现存大规模的Shoppingmall有两个,园区的时代广场和新区的绿宝广场。

  

  35苏州园区新开的印象城值得一逛,除了有ZARA,H&M等多家苏州唯一的欧美平价专卖店,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也是我最喜欢去的商场。

  

  36金鸡湖的夜景很漂亮,尤其是李公堤。堤上几乎都是餐饮店,不过消费也不便宜。

  

  37金鸡湖路(不是金鸡湖大道)和星汉街交界扣附近一片餐饮,户外桌椅,别有风味。

  

  38金鸡湖路和金鸡湖大道不是同一条路。金鸡湖大道以前叫机场路(当然是通往上海的方向)。

  

  39必胜客、星巴克、KFC、麦记在苏州很强大,不过好人小吃、老娘舅、东吴面馆、绿杨馄饨也很受欢迎。

  

  40要吃苏州面,认准同德兴。用餐环境好过其他苏州面条3倍。有专人服务。汤头不是用味精勾兑的。就是价格稍微贵一点。

  

  41临顿路上(观前街口子往北)的哑巴生煎经常要排队,不过一般10分钟就能轮到了。他们家吃生煎就好,面条很难吃。

  

  42每天早上在路边遍地开花的“一百早餐”不建议吃。很卫生,也便宜,就是口味不咋滴(偶尔肉粽做得还满香的)。

  

  43鸡脚小店“祥鑫”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吃下。桂花圆子、水果圆子、鸡脚等点单率超高。

  

  44如果临时要买SD卡、摄像机等,市区可以去友通数码港(干将路和观前各一个)和文化宫领华数码城。人在新区的话,有赛格。人在园区的话,时代广场商圈有电器广场。

  

  45十全街、平江路逛腻了,社区广场很有逛。锦华苑、玲珑大厦等都能碰到有意思的小店。园区的“邻里中心”已经有了小气候,也是园区“特产”之一。

  

  46公交车68路以前是苏州唯一的双层巴士,1块钱可以坐20公里左右,超划算。现在园区也有双层观光巴士。

  

  47苏州摩天轮出名了。120米高度。就在园区时代广场边上。

  

  48金鸡湖上的游艇可以租用,会议、婚礼都可以用,很有特色。当然乘船去金鸡湖上没啥意思的桃花岛,也可以成为情侣的甜蜜之旅。

  

  49枇杷时节,东山、西山路边的枇杷如果不是小小的滚圆的,很可能是外地枇杷。橘子也同样如此。杨梅也是。

  

  50苏州乐园很适合全家出游(尤其是有15岁以下小朋友的家庭)。人家口号是“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

  

  51苏州的公园路、民治路、五卅路在一起,味道特别好,尤其是夏天。那叫一个典型的苏州小路美。两旁有树。而且这里包围了一个“大公园”(市民公园,尽管面积其实不大)。

  

  52民治路上有苏州独一无二的人文书店“蓝色书屋”,对于苏州文化青年的意义,相当于南京的“先锋书店”之于南京文化。

  

  53苏州有两个教育大片区。城南的石湖附近的教育园和苏州城东南的独墅湖高教区。

  

  54莫邪路旁相门后庄的肉松饭卷很好吃,不过要认准“牌子”。

  

  55相门后庄桥底下卖碟的阿姨很N,卖很多文艺片,也看美剧。在独墅湖还开了分店。

  

  56苏州有名的广东菜馆没几家。顾亭酒家的广东早茶超有名。周末经常人满为患。润记的广东菜不怎么好吃。

  

  57胥城大厦的早面很不错,老苏州都有很多人起早摸过去,就为吃晚双浇苏式面。

  

  58金逸影院是没有厕纸的,科文的厕所很干净。高下立分。哈哈。

  

  59苏州的公共厕所不少,而且免费,不少厕所很干净。好坏全赖清洁阿姨或阿叔。

  

  60苏州电视台的收视率超高。因为有线电视(如今基本都改为了24元一个月的机顶盒)可以收到的节目很少很烂,我们不得不看苏州台。如果想看更多节目,建议安装电信的iTV,节目不少,而且看电视可以避开广告。就是有些小区信号可能不是太流畅。

  

  61《苏州杂志》很经典,喜欢故纸堆的朋友来苏州,可以去书报亭买一本。很便宜。而且没有广告!苏州文人再小,还是值得尊重。在这样的时代。

  

  62信佛的朋友,在苏州要吃素菜,观前有滴水斋,10元一个菜,很清雅。新区园区有本草人生,推荐自助餐,很丰富。

  

  63越来越多苏州人喜欢吃辣,川菜馆在苏州很火爆。巴蜀传香、天府之乐等都是人气超旺的。湖北菜做得比较地道的是天利思,湖北人开的,从30平米的小餐馆开始,现在在苏州有四家店,四大招牌菜必点。

  

  64苏州有麦德龙超市,购买一些特殊食材和酒店用品,可以先来这里看一看。长江路(苏州乐园)一路往北。但最好借个会员卡再去。另外,驾车前往比较方便。友情提醒:对个人来讲,产品价格不便宜,或者说性价比不高。但超市提供的是增值税发票,对于可以退税的公司来讲,就很合适。

  

  65快速印刷有一部分集中在锦帆路,也有24小时服务的,对于有DIY精神的朋友来说,很方便。价格也很公道。

  

  66夜宵,市区景德路吴趋坊、南园路南园桥南、盘门三景北(85度C那)、苏福路大润发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67过期杂志店在十梓街农行西30米和三香路桐泾桥下西北角均有。城市画报、YOHO潮流志、1626、Milk、时尚系列、瑞丽系列等较新刊常有。

  

  68购买健康绿色食品,找苏州国际农产品展销中心,送人自用均可。最近在白塔东路和胥江路上都开了分店。不过注意分辨,其中有些产品比较绿色,但也有添加剂的。

  

  69特色的台湾高山有机茶,在园区星汉街的左岸明珠酒店的伯仕恩堂茶道里,东方美人,文山包种,梨山乌龙,阿里山乌龙,甚至极品大禹岭都有。

70苏州休闲游,可以选择去太湖上的小岛住一晚,三山岛比较有名,吃三顿住一晚还包棋牌卡拉OK,才一百元一人,临太湖,遇上瓜果成熟期,还能采摘。

71苏州特色小吃,比较受欢迎的有苏式……汤包,在凤凰街有家店做得很地道。还值得尝的是鲜肉月饼,用鲜肉做馅,配上苏式月饼的饼皮,可以一口一个,味道很不错,长发是创始者,做得最好,常常要排队等出锅。

72苏州特色建筑有4处不得不看的教堂,分别是园区独墅湖大教堂,新区狮山堂,市区使徒堂和三香堂,周日去更为热闹!

73苏州是一个和国际接轨的二线城市,外国人随处可见,主要集中在园区一带,韩国人主要集中在星港街一带,日本人主要集中在新区商业街一带。

74苏州比邻上海,时尚的气息主要集中在石路和观前等几个大商业圈。在石路大润发17楼有个四季色彩形象设计工作室,里面活跃着一群苏州一流的形象设计师,她们以帮助她人为时代赋予她们的使命,每天专注于色彩世界。那里可以喝喝咖啡,听听音乐,聊聊天,免费美美指甲,推荐去座座!

75苏州有国际学校6处,园区有SSIS,德威和苏州新加坡外国语学校,新区有苏外,西山有伊顿,相城有外国语,一半是国人办的,一半是政府招商引资时,为了留住外籍人才邀请国外的学校来办学的。

吾姓 吾氏家谱 吾姓起源 吾姓名人 吾姓的来源 吾姓简介

吾姓起源 吾姓,根据《路史》记载源于己姓,为夏昆吾之后。公元前2400多年前,黄帝(第一世)之第八世孙山东昆吾国(今河南濮阳)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