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的故乡在哪里
陈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革期间,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 1968年,下放石家庄。1972年去世。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虽身居高位却仍保持着革命者和人民公仆的本色,全心全意为建设新中国而不懈奋斗。其间,他对家属适时严立家规:一切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不搞特殊,而且他首先以身作则、克己奉公,注重言传身教,形成了良好家风。
1950年春暖花开季,陈毅父母从四川老家赴沪看望阔别20多年的儿子。陈毅见到饱经风霜的父母,高兴地嘘寒问暖,让在自己家住了下来。平时陈毅和夫人张茜工作忙,数天后好不容易才抽出一个周日专门陪二老在市内观光半天。后来再无法抽身。
可父亲生性好动,时间一长就待不住了。灵机一动心生妙计,即每到周六下午他就给在上海工作的侄子打电话,请作陪游览市井风情。侄子每接到电话就向单位请半天假,还私下叫陈毅的秘书备好小车。伯侄俩约定好:“千万别让陈毅等人知道,一定保密行动。”伯侄如此一连游玩了三次。
到了第四个周六约好要海边观光时,谁知,中午时分陈毅突然给堂弟打去电话,叫他下午不要再请假耽误工作,还邀其下班后去家里吃晚饭。伯侄猜测:“秘密行动”告吹。
晚饭后,陈毅严肃认真并尽量和缓地说:“我们开个家庭会吧,有些话我不得不讲一讲……上海刚解放, 社会 治安还很乱,一批批特务都暗暗对着我来。你们瞒着我私自外出是不对的,也给保卫人员增添了麻烦。要是遇上特务对你们下毒手,我都无法给你们开追悼会啊!因为那不利于安定民心呀……”
最后,陈毅对父母坦率地提出:“你们也要遵守革命纪律……我们来个‘约法三章’好不好?一、不得随意动用公车;二、不要借用我这个市长的名义外出办事;三、没有特别的事,不要随意外出。”
陈毅的父亲听罢,一边叹息一边笑道:“我们‘遵命’就是了。只是你那第三条太厉害了!刚到这儿来实在不习惯……我在老家多自在,四川的茶馆是个最自由的天地……”
在陈毅如此“约法三章”管束下,父母在上海约住仨月余,见两口子工作太忙,不愿再增加他们的负担,又不习惯大城市生活,便实在不想再住下去了,喊着要回老家。
陈毅送别父母时,既风趣又认真地说:“你们回去了,以后随时还可以来。但这次‘约法三章’的前两条,何时何地都不能改!记住,那可是支持儿子的工作啊!”
知子莫如父,“挺”子也莫如父。陈毅的父亲自那次家庭会后,严格要求自己,从未违约过。
1954年,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从上海调至北京工作、居住。陈毅便催促父母再来逛逛京城甚至干脆一起住在北京养老更好。
不久,二老喜出望外来京并一住三年。可住久了又开始眷恋故土,加之也不习惯北方的气候和生活,1957年便第二次回四川并定居成都。
临别时陈毅想到双亲年迈,以后见面的机会不多了,不禁百感交集,依依难舍,并对二老说了许多关切的话语。最后对父母说:“别人都很尊重你们,把你们当作革命的老人。你们这次回去,我又想到三条,不知道能不能行?”父亲理解儿子,好奇地笑眯眯问道:“又有‘约法三章’?好,说给我们听听。”
陈毅和颜悦色地开口直言:“一、回川衣食住行全部自理,不惊动当地政府;二、做普通的公民,不惊动邻里;三、坚持原则,不为亲友的无理要求牵线搭桥。”
陈毅的父母听后不住地点头,齐声说道:“应该!应该!你娃就一百个放心吧!”
二老返乡后,托人在兴隆巷一个大院里租了两间私房,像普通百姓一样悄无声息住下,一住好几年。除部分亲友外,谁也不知道这里住着陈毅父母,连成都部队和成都市委领导也无人知晓。直到1959年周恩来路过成都,向时任成都部队司令员贺炳炎问起陈毅父母情况时,大家才知悉此事。
同样,陈毅也拒绝岳父受“优待”或被特殊关照。张茜是汉阳人,其父新中国成立前在汉口打工,一直住于破旧小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张执一得悉后,交代办公厅行政处为老人找一住处,交际处先将其接到招待所暂住,找到房后再搬。
身为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得知后,立即打电话给张执一,向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和张执一对老人的关心表示感谢,“但是我不能领情,不能说陈毅的岳父就应该特殊照顾,千万做不得,我陈毅不能搞特殊化,请莫害我去作检讨啊。”在陈毅一再坚持下,老人一直住在原简陋小屋。
新中国成立初期,岳父从武汉来沪后,也在陈家住了下来。住了一阵子后,陈毅考虑到影响不好,心想:现在刚刚解放,还在实行供给制,吃、穿和用的等干部的生活费,好多都由国家统一供给,家里多一人,势必会平白无故给国家增添负担,岳父长住,国家就要增加支出……这不是明摆着个人无端占了国家便宜吗?不行,我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不能带这个头!还是动员岳父早些回去好。
于是,陈毅把这看似不近人情的想法讲给张茜:“我们现在还是实行供给制,吃的、用的都有规定。你父亲住久了,要影响国家收入的,还是让他回去吧!”张茜觉得丈夫说得有道理,点头赞同。
当陈毅把这一想法说出来后,岳父一开始很不理解:陈毅是上海市的市长、野战军的司令员,自己在上海住几天吃几顿饭有啥关系?多住几天都不行吗?!于是,岳父有点气愤:“女婿当了市长,这么大的官,我吃几顿饭就要把我赶走,太无情无义了。”
两口子就一同做老人的思想工作。经陈毅诚恳耐心地动员说服,岳父心情缓和些,明白了***同国民党确实不一样。
陈毅见岳父心情好转了许多,接着说:“我知道您老人家是爱护、支持我们的,我带头把工作做好,上海市人民才高兴。我不能以身作则,己不正岂能正人?工作做不好,您老人家脸上也无光啊!”陈毅的一席话,把岳父说得连连点头称是。至此,岳父完全想通了。
翌日,陈毅的岳父高高兴兴回老家去了。直到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陈毅才派人把他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陈毅的一言一行给子女们以深刻的教育。陈毅要求父母和岳父不搞特殊的这些言行举止,以活生生的颇具说服力的言传身教,使子女们对***为人民谋利益的这一宗旨认识得更清楚了。
陈毅不仅对父母关爱之际不忘叮嘱其克己奉公,而且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他时常告诫子女不要忘了父辈创业的艰难,“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他不允许子女们享受任何特殊的照顾。
为此,在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时陈毅就对家人“约法三章”:一、穿土布衣,大孩子穿了再轮给小的孩子穿;二、不坐公家的小 汽车 ;三、办任何事都要严格按制度来。
在生活上,陈毅要求孩子们不当纨绔子弟,从小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而且身体力行,以身垂范。他要求子女“老大新,老二旧,老三补,老四破”。他家几个孩子的衣服总是大的穿了小的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三陈晓鲁岁数虽小可个子长得快,衣服轮到他穿时往往不仅破旧而且显得很不合身。有一次,他用手摸着盖不住腿肚子的裤子跟陈毅的秘书说:“叔叔,我就穿这么短的衣服过年吗?”孩子们平时上学和普通孩子一样,即使是风雪交加的数九寒冬,也都是骑自行车去学校,从未乘坐陈毅使用的小 汽车 。有一年,京城青年盛行滑冰,孩子们吵着要买滑冰鞋,陈毅给陈昊苏写信说:“冰鞋你兄弟三人可以各买一双。姗姗还小,明年再买。”
陈毅与父母、子女的数次“约法三章”,忠诚实践了他“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的闪光箴言,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大公无私、廉洁自律的高风亮节。
(作者:孟红《人民周刊》2020年第20期)
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他们变成了老眼昏花,动作迟缓,手脚不灵便,思维迟钝,没有记性,说过的话以为不说,重重复复,唠唠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岁的小孩。说话时,他们会突然想不起要说什么,甚至极可能最后连要做什么,都一并忘记;他们会重复又重复教过我们的故事和儿歌,沉醉在那些和我们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中!他们会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有时还会感到孤独寂寞,痴痴呆望远处。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们应该想到儿时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父母不厌其烦为我们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我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每天教我们背儿歌,还要绞尽脑汁,去回答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古怪问题。当时,父母做这些多么的耐心,多么的温柔,总觉得有了我们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
朋友,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学学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文革期间,陈毅、谭震林等人与四人帮斗争,被对方划为“二月逆流”。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逝世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5月27日是中国上海解放的70周年值得纪念。5月20日,“同心向党,共绣国旗”活动在上海恒源祥大厦里面开始。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粟裕大将之子粟戎生与国家级非遗“上海绒绣”国家级传承人李蔷,在上海用“上海绒绣”的独特方式,共绣祖国五星红旗。
据陈忠伟介绍,1949年6月2日,上海解放刚刚满了一周后,恒源祥的创始人沈莱舟参加了新上海首任市长陈毅在外滩中国银行4楼大厅举行的“产业界人士座谈会”,大家听完陈市长关于发展新上海的政策后,沈莱舟当即决定,将储存在香港的20万磅毛条运回上海,要在新中国开办恒源祥自己新的工厂。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同一天,沈莱舟创办的新厂——恒丰毛纺厂发行股票。恒丰厂生产的绒线以“红福”为商标,沈莱舟在1950年1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将第一斤红福牌绒线赠送给了陈毅市长。
陈中伟说,恒源祥集团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纺织服装集团,但恒源祥集团却从未忘记这一红色的记忆。今年是上海解放7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恒源祥集团发起了一系列“绣国旗”的活动,邀请新四军将领后代和集团青年用绒线绣国旗,这意味着以新的方式纪念历史,珍惜现在,开拓未来。
贺老总的家境最好,出身于湘西桑植一个望族,但到了贺老总这一代,家境没落了。少年时代的贺老总迫于生计,只读过几年私塾就辍学跑马帮了。所以,贺老总应该是十大元帅中学历最低的,拿到现在的话,基本相当于初中没毕业的水平。
陈毅的故乡在哪里
本文2023-10-03 12:05: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