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的现状人口2020?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张姓的现状人口2020?,第1张

作者:谢建国

一、张姓:中国第三大姓

2020年初,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公布“2019年百家姓”,其中张姓位列第3名,排在王、李之后,刘陈之前。目前,大陆张姓人口约084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7%左右,不过在海外仍有2000万张姓人口。

目前,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分布的张姓人口最多,占全国的36%左右。江苏、湖北、辽宁、广东、安徽、黑龙江的张姓人口也较多,占全国的28%左右。

具体到省市,全国张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东,约占全国张姓总人口的104%。但全国各省市中,只有上海是当地第一大姓。此外,全国张姓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是渤海湾和东北地区。

二、张姓起源于哪里?

1出自姬姓,始祖为张挥

据东汉《风俗通义》记载:“张氏,黄帝第五子挥始造弓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说文解字》:“张,施弓弦也。”

由此可知,张姓源自黄帝(姬姓)的第五个儿子挥,挥是弓箭的发明者。在黄帝那个年代,弓箭在狩猎和军事场合发挥重要作用,他的后人世代掌握弓箭制造的官职,所以他的后人便以“张”为姓。

张姓始祖张挥

也有张姓家谱认为,始祖张挥是黄帝之孙,由于发明弓箭有功,被赐予封地——张。他的后人便以封地为姓姓张。

这一支张姓的发源地位于河北清河,是张姓最早、最重要的发源地,所以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清河堂也是张姓郡望堂号中的总堂号。

2出自解姓,始祖是解张

据南宋《通志》记载:“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无可疑也。”

这是清河张氏的另一个来源。春秋的时候,晋国大夫解张,他的后人便以张为氏。秦汉之后,姓氏合一,便成为张姓。

不过有学者考证,解张并非最早的张姓始祖,因为他的祖先张仲已经姓张,生活在周宣王时期。《诗经》记载:“侯准在矣?张仲孝友。”这是中国信史记载中,第一位姓张的人。

3出自其他姓改姓张

在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其他姓氏改姓张、皇帝赐姓、少数民族改汉姓的现象。张姓也不例外,据《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至少有25种其他姓氏改姓张。

如汉武帝时期的聂壹,他的后人为了躲避家族仇恨,由聂改姓张,三国时的张辽就是其后人。三国时期云南的龙佑那酋长,被诸葛亮赐姓张,他的后人便都姓张。

此外,少数民族改汉姓也很普遍,一部分乌桓、鲜卑、匈奴、契丹归队中原王朝后,有的改为汉姓张。从唐宋到明清,有很多被汉人同化的瑶族、壮族、黎族、纳西族人改汉姓张。

三、张姓先人是怎么迁徙的?

张姓在河北清河诞生后,到西周时已扩充至山西、陕西,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上有张伯、张仲字样。到春秋战国时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也普遍出现张姓。尤其是春秋时的晋国,张姓在历史上第一次产生影响,张姓后人在晋国世代为官。

进入汉朝后,张姓开始以中原、关中两地为中心,向四周不断迁徙。尤其是距河南、陕西较近的省份,较早有张姓迁入。如西汉张良的后代,从关中迁入江苏,进入江南地区。

但更大规模的张姓人口南迁,则发生在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这三次大移民,使张姓不仅是华北大姓,在整个南方地区也是大姓。

除了南迁外,也有向其他方向迁徙的。“五胡乱华”时期,为了避免在战乱中伤亡,中原、关中的张姓先人除了南迁,也向西北迁入前凉统治的西北地区,并形成凉州大族晋昌张氏。

到隋唐时期,遇到战乱时,关中、陇西的张姓也有向西南方向迁徙的,他们先进入四川成都,然后再向云、贵、藏迁徙。从五代至辽金时期,环渤海地区的张姓先人有的迁徙进入东北,并形成大姓。而如今东北的张姓,大多是清末山东人、河北人“闯关东”的结果。

四、张姓有哪些著名人物?

1古代张姓名人

张仪:战国时期纵横家,主张游说六国来共同事奉秦国。

张良:西汉开国元勋,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

张骞:西汉探险家,打通汉朝与西域的通道,即“丝绸之路”。

张道陵

张道陵:本名张陵,中国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张天师。

张衡:东汉天文学家、文学家,地动仪的发明者,“汉赋四大家”之一。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著有经典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医圣”。

张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战功卓著,破乌桓,败东吴。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五虎上将”之一。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先后辅佐过孙策、孙权。

张公谨:唐朝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张若虚:唐代诗人,一首《春江花月夜》名芳千古。

张九龄:唐朝宰相、诗人,有功于“开元盛世”,开通进入岭南的梅关古道。

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被后世尊为“草圣”。

张载: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有名言“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北宋画家,作品《清明上河图》。

张士诚:元末义军领袖,建立大周政权,统治江浙地区。

张居正:明朝万历首辅,力行改革,推行“一条鞭法”,提升明朝国力。

张献忠:明末义军领袖,建立大西政权,统治四川一带。

张廷玉:清朝名臣、史学家,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主修《明史》。

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推行洋务运动。

张之洞

2现代张姓名人

张作霖:奉系首领,统治东三省。曾任陆海军大元帅,北洋政府最高***。

张学良:著名爱国将领,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张大千:现代国画大师,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

张爱玲:现代作家,小说代表作《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

张恨水:现代作家,小说代表作《啼笑因缘》《金粉世家》。

张乐平:现当代漫画家,代表作《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

张闻天:革命家、理论家,宣传领域的***之一。

张爱玲

张澜: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张爱萍:开国上将。

张贤亮:当代作家,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创始人,代表作小说《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灵与肉》。

张洁:当代女作家,长篇小说《无字》《沉重的翅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

张艺谋:第五代**导演,**代表作《红高粱》《活着》《英雄》。

张瑞敏:海尔创始人。

张也: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演唱代表作《走进新时代》。

除以上名人外,还在娱乐圈的演员、歌手:张国荣、张曼玉、张学友、张惠妹、张雨生、张信哲、张国立、张丰毅、张铁林、张柏芝、张卫健、张靓颖、张含韵等。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促进了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早期洋务运动和改革的总方针。毛泽东高度评价张之洞,认为张之洞在重工业发展中不应被遗忘,这足以说明张之洞的社会地位和贡献。

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通过引进西方机器,使科学技术自力更生来寻求财富的运动。洋务运动使落后的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现代企业,使中国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张之洞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洋务运动,一是主业,二是创办新学。

1主要行业

张之洞监造了始于卢沟桥,止于武汉的鹿晗铁路,也就是现在著名的京汉铁路。铁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民生。

张之洞把武汉建成重工业基地。鲁汉铁路的成功修建实际上为重工业铺平了道路。18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钢轨厂、湖北纺织布局、煤矿等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奠定了湖北近代工业体系的基础。

第二,建立新的学校。

张之洞大力创办新式学堂,引进人才,加强了中国的师范教育力量。学生留学、出国是常事,张之洞送了无数留学生。它创办了自强学校、湖北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等。都是现在的大学的前辈,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中国的人才需求和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帅气的张之洞有什么故事?

“相帅”是对晚清名臣张之洞的称呼。张之洞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在教育方面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各个方面,培养了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政治上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主张;在工业方面,建立了一批企业,如钢厂、炮厂、煤矿和棉纺厂,以促进发展。

张之洞无论是在清朝还是现在都是一个名人,他有一个让人们对他记忆深刻的称号,那就是“项帅”。张之洞为什么叫项帅?张之洞,名叫向涛,后来被任命为总督,总督也称他为英俊,所以两者结合起来,产生了表达式相帅。

不过,项帅这个称号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是向涛的号,有的则认为是张之洞的表,记载大相径庭。究其原因,研究者认为张之洞有几个字,一个是孝,一个是向涛。第二个论据是文档作者对字体大小的看法和概念不同,导致了一些偏差。

《张文襄公传家遗墨》年有记载,向涛早年为张之洞所用,故常称、项帅、张项帅,也有人称其为。

但是,无论张之洞的名字是什么,他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香帅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名字,一个成功的象征。

张之洞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张之洞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湖北变成了一个工业生产区,而且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学校,建成了现在的教育模式和办学模式。他也是一名知识分子。13岁之前,他学习了四书五经等多部儒家经典,也学习了经济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他还自学了一本军事经典,比如《孙子兵法》。大一点的时候,张之洞去参加科举考试。先是以秀才身份参加县考,后又以秀才身份参加省考。之后开始仕途,在翰林院任职。所以,张之洞是一个有学问、有才华的人。

张之洞的文学作品也很丰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_轩语》、《书目答问》、《读宋史》等。张之洞在1875年写了这部作品。此外,还有诗歌作品《_轩语》,以及作品《广雅堂诗集》和《读宋史》。

其中《九曲亭》比较知名。在这本书中,张之洞提出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近代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劝学篇》作者提出,要想学好知识,首先要打好基础,先稳扎稳打地学习中国的经学,再开始学习西学,从中学习有用的知识,然后消化,这样才能学得更好。

这是一部图书编纂书,收录了231册张之洞的著作和手稿,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著作。

张之洞孙女张厚粲简介

张之洞的孙女名叫张厚粲,她的第一个孙女张厚粲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张厚粲,1927年生于河北南皮。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再也没有见过她的爷爷。她的父亲是张之洞的第十三子张。张曾任天津市市长。

张厚粲是心理学家。她于1948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她选择留校当老师。现在她是心理学专家。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和学校委员会成员。不仅如此,她还是国务院参事,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自从张厚粲接触心理学以来,他就深深地扎根于这个领域。他从事心理学已经50多年了。他不仅从事这方面的教学,还研究心理学、人类认知、心理测量学等领域。

张厚粲具有开拓精神。1982年,他成功地将心理学引入中国,在“汉字识别”、“认知风格”等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心理学的创始人。

不仅如此,张厚粲还主编了《劝学篇》教材,首次开设了“心理测量”课程。基于这一理论,他进行了一些编纂工作。张厚粲对心理学的贡献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张厚粲也在努力为教育改革而努力。

张厚粲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等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心理学人才,他的名字被载入《世界名人录》。

张之洞后人的现状如何?

张之洞有13个儿子,有的后来结婚生子,延续了张家的香火。张之洞是清代洋务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也是晚清名臣。他在教育和重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之洞死于1909年,那么他死后的后代怎么样了?

儿子:张权,后来结婚,有两个女儿,名叫张尊炎和张尊龄。

儿子:张,有一女,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儿子:张厚毅,张厚英,现任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司工程师。

儿子:张厚梅,在美国发展多年,计算机工程师。

曾孙:他叫张发合,一直在台湾省发展。

张之洞的后代活跃在各行各业,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00多年前,张之洞大力推行新政,发展工业,兴办教育学校,实行新军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修建铁路,加强市政建设,发展商业。张之洞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但他不仅推动了武汉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在张之洞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主办方邀请了张之洞的第一个孙女、张之洞创办的烟火厂的第一任负责人许的后代参加。

第一个孙女张厚说,她从未见过她的祖父。是张的女儿。张之洞死时,张还是个9岁的男孩。现在这个9岁男孩的女儿们已经82岁了。张厚一直从事心理学研究,是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担任过国务院参事、国际心理学院副院长等多个职务。

讲述张之洞的传奇故事。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人物,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多被人称道,尤其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而且

一:张之洞三无可争辩

在张之洞的遗嘱中,有三不争:不与俗人争利;2不可与文士争名;第三,不要无谓地争闲。

不要和俗人争利。俗人在乎的无非是利益。这波人为了利益可以斤斤计较,小利都不会放过,更别说大利了。有很多人忘义。

不要与文士争论。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最在乎的却是面子和名声。谁要是不给他面子,破坏他的名声,那就娱乐他。

不争论是非,喜欢惹事的人,就算不好好惹他,也会来找你大吵一架。

以上三种人各有弱点。如果我们能避开这三种人,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少很多烦恼,就会快乐,就能安心做更多的事情。

二:年轻人成功。

清朝道光年间,张之洞的故乡南皮县举行县考,众多秀才争相参加。那时候张之洞还是个10岁的小宝宝,张之洞也去考场参加考试。考官看不起这个年纪的张之洞,对他说,小孩子在这里干什么?这让张之洞很不高兴,趾高气扬地说,我是来应试的,不是年龄竞赛。考官出一对刁难张之洞,说能配就考;如果不行,他就回家。没想到,第一副对联出来,张之洞就振振有词。第一联南皮县男孩十岁,第二联北京皇帝万岁。

这让考官很佩服他,让他去考。这次考试,张之洞是秀才。

清道光十七年(1837),张锳之子张之洞出生于贵阳六洞桥孔明洞侧(今贵阳市博爱路一带),故取名“之洞”,乳名官保。襁褓中的之洞生性爱哭,只有母亲朱碧筠的琴声才能使他安静下来,并露出笑容。父亲张锳说,这是胎中常听琴瑟之鸣的缘故。朱碧筠系广西桂林人,出身名门(其父朱绍恩进士出身,官至四川邛州知州),聪颖贤淑,喜棋诗画,特别擅长弹奏古琴。

之洞在母亲的琴声中长到四岁,不幸母亲病逝。之洞收获母亲遗物就是那架母亲心爱的琴。从此,之洞只要一想母亲,就会抚琴凝思。母亲的遗琴一直伴随张之洞一生。朱碧筠死后,张锳没有续娶正室,之洞由侧室魏氏抚养,魏氏未生育,视之洞为己出,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照顾。魏氏喜爱四季常开的月季花,常常将亲手盆栽的月季摆满之洞的房间。受养母的这种喜好熏陶,之洞也酷爱月季。

张之洞母亲去世那年的正月十八日,张锳吩咐仆人在客厅摆下香案,备好酒席。时近中午,仆人领着一个年约四十岁,衣着青布长袍、风度儒雅的人来到客厅。这个人就是张锳为张之洞请来的家塾教师何养源,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他从三字经教起,每天教20个字,之洞念过三、四遍即能背诵,不到一个月,基本上三字经就背完了,何先生称他为神童。

一天,张锳公余来到书房,让之洞把《三字经》背诵一遍,见背得轻松如流;又从书中选出一些字写在纸上,让张之洞认读,之洞一一确认不误。张锳这才捻着胡须不胜欣喜地勉励道:“好,好!跟着何先生好好学习!长大成才,为家争光,为国效力。”转脸又对何先生说:“我虽略通文字,之洞这孩子的聪颖,强我十倍。先生博学卓识,执教有年,还望先生对之洞严加训诲,培养成人。”何先生喜悦地说:“是啊,是啊,之洞确是难得的好学生。我正想同您商量一下,以后该如何教他呢!说罢,便和张锳商定教之洞读《论语》,学描红。之洞听到父亲和老师的夸奖,脸上露出矜持的笑容。他对父亲的嘱咐,虽不全明白其中含义,但父亲殷望他读书的话,却已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平添了一股思学若渴的力量。何先生写了一篇方寸大小的赵体字,让之洞套在宣纸下练字。时间不久,又改描写为临摹。之洞兴趣盎然,勤摹苦练。同时,他对读书苦求甚解,读《论语》时,对章节字句,必弄明白才算完事。何先生对其聪明好学、务求甚解的精神极为赞扬。张锳也为其子长进之快欣喜不已,越来越偏爱这个儿子了。读完《论语》,又开始读《孟子》。之洞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白天,他在家塾听先生讲课;夜晚,便秉烛夜读。困倦难耐时便伏案而睡,醒来又接而复读。

养母魏芷香对他极其慈爱,陪坐在身旁,看着他在烛影摇曳里那清瘦的脸庞和专注的神态,听着他那如歌似曲一样抑扬动听的朗诵,心中便涌起一种爱怜和殷望的感情。炎炎夏日,她给之洞摇扇纳凉,驱赶蚊虫;漫漫长夜,她给之洞披衣送暖,端上夜餐。她用全部身心抚慰着之洞,也把一生寄托在他的身上。  经过五年孜孜不倦的苦读,之洞九岁就读完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十九卷“四书”和《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部儒家经典作。不久,他又读完了《周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四部书。到此,科举制度规定的教科书,他已全面读完,结束了家塾生活后进入府学继续攻读。  府学紧挨府衙,是张锳为官吏的子弟读书而修建的。府学庭院宽敞,轩明窗亮,院内古木参天,翠竹丛生,假山峻石叠趣,溪水清漪缠绵,环境十分幽静。被延请到府学执教的,都是名冠府地的饱学之士。在府学,张之洞开始学习写诗和作文。11岁所作《半山亭记》,为贵州全省学童之冠,名噪一时。其云:“万山辐凑,一水环,雉霅罗,鳞原星布者,兴郡也。城东北隅,云峰耸碧,烟柳迷青,秋水澄空,红桥倒影者,招堤也。绿堤数量,蒹葭苍苍,有阁巍然峙于岩畔者,魁阁也。穿绿阴,梯白石,禅房乍转,画槛彻通,石壁一方,茅亭三面者,半山亭也。作亭者谁?吾家大人也。翠萝红蓼,罗列于轩前,竹榭茅檐,欹斜于矶畔,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全文刻于招堤半山亭。12岁时完成了诗文集《天香阁十二龄草》。  张锳看张之洞小小的年纪即掌握了许多人终生难以学好的课程,心中自然高兴,便思量让之洞早些参加科举考试,而想到自己六次会试皆不中,最后又大挑才走上仁途,又不由得迟懔然生畏。于是,他重礼请来了一位作八股文的名士,专门为张之洞授业。这个人就是贵州独山府署理知府韩超。韩超是道光甲午年的进士,直隶昌黎人,秉性沉勇慷慨,人称血性奇男子,与张锳交谊很深,听说张锳请他教导神童张之洞,很乐意培养这位奇才,便一口答应。韩超只教了之洞两个月,就见之洞学业日见精进,心里十分欣慰。一天,张锳从书房取来一方古砚,对之洞说:“这方竹节砚,是你祖父在京城任四库全书馆誊录时,纪文达公纪晓岚赠送的。这是宋代的旧物,上面有竹节一样的纹理,极其罕见,故而叫做竹节砚。这铭文,是纪文达公亲手刻下的,异常珍贵且不说,铭文讲了做人的道理,你长大了就会懂的。这可算是咱家的传家宝,你祖父传给了我,我再传给你,你将来再传给后代子孙吧!”  之洞细看那数行砚铭,写的是:

介如石,直如竹。  史氏笔,挠不曲。  笋不两歧,竽无曲枝。  孤直如斯,亦莫抑之。  其断简欤?乃坚多节。  略似此君,风规自别。  ——纪晓岚识

道光29年(1849)秋天,13岁的张之洞在老家人张喜的陪护下,启程从贵州回原籍南皮县参加县试。途经武昌时,他来到黄鹤楼观览,心中异常激动,题下了一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县试这天,之洞早早来到考场前等待入场,全县来应试的几十名童生也都陆续来临,这其中最小的,就是张之洞了。不仅年龄小,个儿也长得小。在连考的五场中,不论是八股文、试帖诗,还是经论、律赋、策问等,场场驾轻就熟,挥笔而就。不久,县试发榜,在所取的十五名生员当中,张之洞名列榜首,中了秀才,为以后步入政坛打下了基础。咸丰二年(1852),张之洞参加了顺天府乡试,又名列榜首,中了第一名举人。喜讯飞来,张锳高兴万分,就连时任贵州黎平知府的好友胡林翼、之洞老师韩超,得知之洞中举后,喜上眉梢,笑声连连。张之洞27岁入京会试及殿试,跻身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随即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后来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晚年擢升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大臣。在清末的政治舞台上,他位高权重,声名显赫,与曾国蕃、左宗棠、李鸿章一起同为晚清四大名臣。在专家们的眼里,他是近代中国的实业巨头,清末洋务派领袖,政治活动家、学者,近代中国教育家。著有《张文襄公全集》行世,其《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名噪一时。

国内外的许多伟人和名人,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孙中山先生说过:“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毛泽东这样评价他:“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美国著名学者威廉·艾尔斯说:“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1、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3、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4、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扩展资料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都是清朝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代表,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欣、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宗亲贵族官员。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

“香帅”张之洞是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老臣,从巡抚、总督等地方大员官至军机大臣等朝廷重臣,上马统帅大军,抗击外侮,下马兴办洋务,求富求强,改善民生,兴办实业,忠君勤政,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晚清朝廷的一位重量级政治人物。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摄政王载沣前往探视重病中的张之洞,赞其“公忠体国”。弥留之际,张之洞遗言告诫后人“勿负国恩、必明君子小人义利之辨、勿入下流”。撒手西去的一代名臣张之洞若地下有知,他的十三个儿子中,竟有两个儿子在日后置父亲的遗言于不顾,投敌卖国,定死不瞑目。

张仁乐,生于1898年,早年留学日本。1926后曾任天津特别区市政管理局长、直隶石门警察厅长、交通部参事、吉林实业厅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熙洽投敌,出任伪吉林省长官公署长官。张仁乐随熙洽投敌,任伪吉林实业厅厅长等职。后任伪政府实业部总长,外交部大臣等职。抗战胜利后,张仁乐因其卖国行为被捕,后疏通关系,得以获释赴日,于1971年在日本终老。

张仁蠡,张之洞十三子。在其九岁时,张之洞病逝。张仁蠡受其兄张仁乐影响颇深,也是这位兄长,最终把张仁蠡拉下水。

张仁蠡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在河北一带做过十余年县长,华北事变后投日,出任伪冀东自治政府民政厅长,曾赴日访问。抗战全面爆发后,出任伪新民会副会长。1938年10月25日,日军攻陷武汉,驻汉口的日本特务拟请张仁蠡的兄长张仁乐出任伪武汉市长,因张仁乐正在怂恿吴佩孚出任伪总统,进而他自己也谋求伪总理一职,因此就推荐张仁蠡出任武汉市长。1943年张仁蠡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伪天津市长。抗战胜利后,张仁蠡被捕入狱,1951年被处决。

张之洞身为四朝元老,勤恳务实,从封疆大吏到中枢重臣,忠君爱国。他家教甚严,告诫儿子要以振兴国家为已任,一世英名的香帅不会想到身后出了这么两个不肖子孙。

张姓的现状人口2020?

作者:谢建国一、张姓:中国第三大姓2020年初,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公布“2019年百家姓”,其中张姓位列第3名,排在王、李之后,刘陈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