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注释,第1张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原文: 

字谕纪泽儿: 

八月一日,刘曾撰来营,接尔第二号信并薛晓帆信,得悉家中四宅平安,至以为慰。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 

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

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

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邹叔明新刊地图甚好。余寄书左季翁,托购致十幅。尔收得后,可好藏之。薛晓帆银百两宜璧还。余有复信,可并交季翁也。此嘱。 

父涤生字 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取材于《曾国藩家书》)。

译文:

字谕纪泽儿:

八月初一,刘曾撰来到军营,带来了你的第二封信和薛晓帆的一封信,得知家中四宅都平安无事,心中感到十分高兴。你虽然在读《四书》,但却没有什么心得体会,原因是不能作到“虚心涵泳,深切体察”。这两句话说的是朱子教人读书的方法,而且最为精辟。你现在读《离娄》,就应当用心体会,就应当像《离娄》第一章的“上无道揆,下无法守”。

我当初读到这里也没有深入理解。这些年在外办事,才知道处于高位的人必须遵守道德,处于低位的人应当遵守法规。如果每个人都以遵守道德自居,只从心愿出发而不遵守法律,就会以下凌上。“爱人不亲”这一章,以前我读到这一章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贴切的,近些年来阅历渐渐深了,才明白治人者不能治人,是因为智力不够的原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涵泳二字的含义,理解起来很困难。我曾解释说:涵者,就像春雨滋润鲜花,又像清澈的渠水浇灌稻田。雨水滋润鲜花,太少了就不容易浇透,太多了就会全部倒下,不多不少才能使花儿得到充足的水分;渠水灌溉稻秧,太少了稻秧就会因缺水而枯死,太多了就会造成洪灾,不多不少才能使稻秧茁壮成长。

泳者,就像鱼儿嬉戏于水中,像人在水中洗脚。程子说鱼跃进水潭,非常活跃;庄子说,在濠梁上看鱼,怎么知道它不快乐?这是鱼在水中的快乐。

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的语句,苏子瞻有夜卧洗足诗,还有浴罢诗,这些诗句都是人天性喜欢水的一种快乐。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把书看做水,而把这种心情看做鲜花、稻秧、鱼儿、洗足之类的事物,这样对涵泳二字,就能有所体会了。你读书时,单纯理解书中的意义是很容易的,但往往却不能深刻体会。

希望你能从朱子的涵泳、体察这两句话,体会读书的要点,用心追求更高的境界。邹叔明新刊刻的地图十分好。我给左季翁寄了信,拜托他购买十张,你收到后,一定要好好收藏。薛晓帆的一百两银子应当按时还给他。我有回信,请你转交给左季翁。再次嘱咐。 

父涤生字。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江氏家族,尤其是曾国藩的外祖父江良济对曾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江良济本是湘乡处士(注:未有功名之人),号云峰。江氏迁到湘乡后的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来,江良济的祖父积蓄颇多,在当地是个有名的富人。

江良济的父亲江宏辉本是国学生,颇有豪侠气概,加之家业丰厚,因此远村近邻都很敬重江氏一家。比起曾家来,显然要富裕得多。

由于多次科场失意,江良济决心“弃场屋为族之领袖”,于是“轻财好义,家遂中落”。 江良济有着山里人铁一样的性格,“虽然贫困不遏,其志未少损”。

将女儿许给曾家时,他曾对曾麟书寄予厚望,说:“吾人为学,苟能不以外物移其志,不以世不录用向迂其业,但优游渐渍,自能得乎?古人深造之义,吾知汝固能力学者,汝后嗣昌大有成,足以重为吾道之光,勉乎哉!当及她戚之也。”意思是说,一个家族、一个人的发达不是马上可成的,而要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像跑接力赛一样,不能停下来。这就是“深造之义”。

曾国藩的母亲江氏,正是在这种环境的薰陶下成长起来的,坚强豁达,深明大义。可以说是集中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众多优秀品德。 她生长于教养之家,入曾家后勤俭简朴,贤良淑惠。她的娘家人也如其外祖父一样,对曾国藩兄弟的影响不可低估。

江氏与曾麟书结婚四十多年中,先后生有九个子女,除两个女儿夭折外,全家十多口人的衣食都由她一人操持。

偌大的家庭,吃穿等事筹划极不容易,但她把这些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曾麟书也不时为家中人口众多忧郁烦闷,但江氏常以宽广的胸怀温方劝慰。这种贤德性格都得益于娘家时的耳濡目染,早已融入到血脉之中,形成了极为坚强的性格品质。正是由于她的家境相对于曾麟书家来说稍贫一点儿,加上父母,两个哥哥、一个弟弟,这使得她在娘家就养成了一种人口众多的大家族的胸怀,并养成了勤劳俭朴的习惯。且将这种思想作风直接带到曾家,给予曾国藩兄弟以直接言传身教,影响极大。

曾麟书一直十分敬佩岳丈,象仰望其父曾玉屏一样,因此,经常携妻儿回外家,除有探望之意外,也有亲近学习的因素。另一原因是曾国藩十岁时,还曾到外祖父门下读书(江良济在家设馆课徒,招收了几百门生)。

据说,江家旁有一水井,一次曾国藩跟外祖母去提水,与表弟相挤,掉进井里,幸被江良济救出。江良济晚年信佛,认为这是江家与曾家的祖德相报,并从外孙掉进井里险些“浸死”二字的谐音预言:外孙将来一定会成为“进士”。这说法固有迷信之处,但与江良济大气、自信、幽默的性格不无关系,你想呀,孩子掉水井差点儿淹死,还不把家人吓个半死?!

这么幽默风趣的一说,岂不是把大家从惊魂未定中释放出来了。这与不小心打破碗碟,有心人一句"岁岁(碎碎)平安"有异曲同工之妙。

曾国藩的母亲不仅勤奋坚强,更是在不停劳作下锻炼成了强健的体魄。如曾国藩的父亲写信给他时:"每告知宽一曰:'予夫妇强健'。宽四(国潢)、宽六(国华)、宽九(国荃)、厚二(国葆)兄弟也多次来信告诉兄长:“母亲大人身体康健。”

特别是:宽九于咸丰二年(1852)二月二十三日《致长兄》信中说:"黎月翁处寄来细茶三篓,曝笋一篓,若犹未到,必须详查。两样土产,母大人皆亲手经营,颇觉得意……"

既可见江氏勤奋且体健,又可见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那种舔犊之情。

可惜江氏未等到见子荣归故里而一笑仙逝。虽然此事为曾家避讳,怕传出有损老母形象,颇有乐极生悲之嫌。但历史总是留有痕迹,还是被有心者发觉。现辑录如下:

时间:咸丰二年六月十二日,这一天有点特别。是日宽一接到圣旨,蒙放江西乡试主考官。

地点:在离京师三千里之遥的湘中荷叶塘。

事件:宽一(曾国藩)的母亲江太夫人突然逝世了。

简况:当时江氏未满68周岁,且体格强健,无半点疾病。江太夫人也欲去京师儿子处养老。

原因:后来,双峰县的文豪朱尧阶先生在他的《淡禄堂杂著》几首联语中,记载了江太夫人“一笑成仙”的事情。

欲知后事如,请看下回:

不一样的曾国藩:第十三回      欧阳出书香门第    秉钰奉耕读人家

曾国藩总结其祖父星冈公平日"家训"之言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永为家训"。

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

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对这八个字,曾国藩自己作了简单的解释。“早,起早也;扫,扫屋也;考,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字诀,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此言虽涉谐谑,而拟即写屏上,以祝贤弟夫妇寿辰,使后世子孙知吾兄弟家教,亦知吾兄弟风趣也。”书:读书;

蔬:种菜;

鱼:养鱼;

猪:喂猪;

早:起早;

扫:打扫洁净;

考:诚修祭祀;

宝:善待亲族邻里

如下:

原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翻译: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

原文: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翻译: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曾国藩家族家训》内容简介

主要讲述了曾国藩家族后裔人才辈出,尽管与曾国藩本人独特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为数众多的有关曾国藩及其家族研究的出版物中,尚未见有曾国藩家族家训的专辑供读者品评、探析。 

通过多方收集资料,从中节选出有参考价值的篇章,按照“训主简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进行编著。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月廿二,奉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已解。

男人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其详具载示弟书中。

耳鸣近日略好,然微劳即鸣。每日除应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虽欲节劳,实难再节。

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

萧辛五先生处寄信,不识靠得住否?龙翰臣父子,已于十一月初一日到;布疋线索,俱已照单收到,惟茶叶尚在黄恕皆处。恕皆有信与男,本月可到也。男妇及孙男女等皆平安,余详于弟书,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译文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月二十二日,收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栅那里,小小嫌隙已经解决。儿子以前对于过失,每每自己忽略了。自十月以来,念念不忘改过,问题虽小也要惩戒。详细情况都写在给弟弟的信中。

耳鸣近日稍好了些,但稍微劳累一点便又响起来了。每天除应酬外,不能不略为自己用功,虽想节劳,实在难以再节了。手谕训示儿子节劳,节欲,节饮食,我一定时刻牢记遵守。

萧辛五先生那里寄信,不知可靠不?龙翰臣父子,已在十一月初一日到了。布疋、线索,都已照单子收到,只是茶叶还在黄恕皆那里。恕皆有信给我,本月可以到。儿媳妇和孙儿和孙女都平安,其余的详细写在给弟弟的信中,谨此禀告。(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曾 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 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 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 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 辉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 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 布北宋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佑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间为相主张调和新旧两派。 曾 慥今福建晋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能诗文曾编有《类说》又广辑有关遒教的文献资料编成《道枢》。 曾 几今江西赣州人南宋诗人曾历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诗学江西派风格清隽。陆游曾从他学诗。 曾 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1019-1083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 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第六篇  乐趣哲学

第五集我们讲了曾国藩教育子女的智慧,本集我们为大家讲述曾国藩的乐趣哲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生活压力巨大,各种家庭事务头绪纷乱,工作中有干不完的活,每天辛苦不说,犯一点小错误就被领导批评,还是总是得不到同事的支持。有木有感觉自己很苦逼?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遇到这些不如意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看看曾国藩的乐趣哲学,学习他是如何机智地和同事沟通,又是如何面对生活的逆境。

什么是乐趣?一般意义上我们会认为乐趣就是幽默,但是这里讲的乐趣哲学是从广义范围上讲的,不仅仅是包括幽默。我们总结曾国藩的乐趣哲学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幽默,二是智趣(这里的智是智慧的“智”),三是志趣(这里的志是志向的“志”)。

首先,我们讲曾国藩的幽默。

听过前面几集的讲述,大家对曾国藩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感觉他要求对自己各种高要求,平时肯定是一个不苟言笑、很严肃的人,然而,曾大帅其实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平时没事还喜欢讲讲段子呢。

你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啊?请听这个故事。

在第四集中我们讲到这样一个场景,在军营曾国藩早上要和大家一起到餐厅用餐,在饭桌上曾大帅谈笑风生,十分和气。

有一次,曾大帅在饭桌上和大家聊天,谈到自己家里的一则小趣儿事:那时候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刚刚结婚,可是新媳妇晚上不早睡觉,要在织布机前面叮叮咣咣地织布,这使得曾纪泽很受不了。为啥新媳妇不早睡觉?她不敢早睡啊,因为曾国藩律己律人,要求家中的女眷(包括夫人欧阳氏、四个女儿和新来的媳妇)也要有严格的作息,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纺织或者缝衣,所有女眷每人一辆纺车,而且要求每天每人要至少纺出四两线。

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每天织布到半夜,婆婆不睡媳妇哪敢睡觉,可这新媳妇天天晚上不早睡觉,愁坏了新郎曾纪泽,有天晚上他实在受不了,就大声喊道:“妈,求求你明天把你大儿媳的纺车砸掉吧,她天天晚上织布,吵死我了。”

寂静的深夜这个喊声显的尤其大,整个总督府院子里的人都听到了,曾国藩也没睡着呢,他于是也大喊:“老婆,要砸就先砸你那台纺车吧,我也吵着睡不着啊!”

曾国藩向来家教严格,更别提是对儿子了,所以曾国藩完全有可能起来训斥纪泽一顿,太不像话了,深更半夜这样喊,下人们都能听见,丢不丢人啊。可事实证明,这只是我们印象中的曾国藩,并不是那个鲜活的曾国藩,他没有训斥儿子,而是逗家人一乐。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把家里发生的糗事编成段子,在单位食堂公开讲出来,让幕僚们笑到喷饭,给艰苦的军营的生活添加一点色彩。

幽默是一种生活重压下的润滑剂,不时地给自己、家人和同事带来一点欢乐,能让家庭气氛更加和谐,也拉近了自己与同事的距离,给一层不变的生活涂一些润滑剂,我们会有更多前进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讲曾国藩的智趣(智慧的智)。

曾国藩做两江总督的时候,有一个县里面的团练把总叫李元,给他写公文用了“移”这样一种文体。

我们知道公文文体主要分为三种: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上行文就是下级单位对上级单位的行文,例如请示、报告;下行文是上级单位对其所属的下级单位的行文,比如批复、通知等;平行文是同一级别单位之间的行文,例如“函”这种文体。

我们现代已经不使用“移”这种文体,但是在当时这算是一种平行文。一个县里的团练把总官阶也就是七品,曾国藩是两江总督官阶一品,按说这个公文肯定该用上行文的文体来写,但是李元却用了“移”这样一种平行文的文体。

曾国藩的办公室主任收到这个公文,吓坏了,李元这个同志太不懂事,怎么这样不尊敬领导。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李元肯定是没有系统学过公文,所以才会犯这样的错误,应该不是故意的,但是在当时,这样藐视领导是犯了“僭越”的大罪。

但不巧的是,曾国藩正好进来已经看到这个公文,大家都在担心,心想李元这下玩完了。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发作,他默默地批示完公文,把文件还装回信封,在封皮上批了一首小令:“团练李把总,行个平等礼,云何用移封敌体。”意思就是说,你这个李把总有意思啊,是想和我平起平坐吗,怎能用“移”这公文体呢,你是真不懂还是故意的?

你看,曾国藩并没有责罚李元,只是调侃了他一下。等这批示出来,办公文的同事们感觉这位曾领导真是太有意思了,大家都在传阅这首小令,整个办公室一团笑声,曾国藩自己假装听不见,心理却也在偷偷乐。

这是就是智趣,曾国藩用和谐包容的态度原谅了李元,机智地用一首小令挽回了尴尬的局面。李元一定会明白领导的用意,会感激曾大帅能够原谅他犯的错误,日后对曾大帅也会更加敬重;而办公室的同事们会看到曾领导的才能,更会佩服领导的胸怀。

记得有一次自己给领导做PPT,不小心把最后一页”谢谢大家”提到了前面,领导在会上打开PPT首先看到最后一页,他机智地说,我们的PPT用了倒金字塔的结构,想先感谢大家,然后开讲,同事们一笑而过。

虽然领导没有批评我,但是我知道这是领导给足了我面子,也是一种间接的提醒,自己暗暗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认真做好。自己犯的小错误导致的尴尬场面,领导适时开了个机智的玩笑缓和了一下气氛,对我来说却比哪些大而空的说教更加有效。

智趣也是团队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这种智慧和胸怀。如果自己犯了错误要努力学习相关技能,弥补不足;如果队友犯了错误可以机智而不失尴尬地提醒他,这样我们的团队才能越来越优秀。曾国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幕僚们的建议才能制定合理的作战方案,最后打败太平军。

最后,我们讲曾国藩的志趣(志向的志)。

曾国藩在家训中讲一个人要“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 忧就是忧患意识,一个人有了忧患意识才会有志向;乐就是志趣,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志趣就是要求我们不管面对顺境还是逆境,总应该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其实就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在第一集中我们就讲过,曾国藩在他人生的第三阶段建湘军、平战乱,忍受着种种苦难。

在江西,湘军三次败给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的部队,曾国藩的水军基本全军覆灭,当时的江西总共十三府就有九府被太平军占领,曾国藩所在的南昌三面被围,加之他身边的两大将领塔齐布去世、罗泽南被调走,他当时的处境如同一个江中心的孤岛,稍微有点风浪,他便有被拍下水的危险。

我们讲过,湘军不是朝廷的正规军,朝廷不派拨粮饷,可那时候江西官场的同僚们也不支持曾国藩,他自己筹措粮饷又四处求告无门,湘军几乎到了末路。

加上曾国藩本人有牛皮癣的老毛病,心情不好的时候病情会更加严重,残酷的现实加上身体的疾病,我们可以想象曾国藩当时有多惨。

可是他自己并没有觉得很苦,在给弟弟的信中竟然调侃自己的病情,他说自己最近全身是疮,奇痒难耐,公事很多,事情多了病情就愈发厉害,有一次下棋,边挠边下,等下完棋以后,棋盘上画的格子都被皮屑覆盖了,问弟弟自己厉害不?!

听起来有点瘆人哈,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他的病情是有多严重,因为曾国藩这个病和心情有很大关系,心情好就好病情就好点,心情差病就更加严重,他自己都惨到这个程度了,还不忘记调侃病情,也是没谁了!

这其实就是身处逆境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虽然内心很苦闷,但是日子总要一天天过,高兴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何不为自己找点乐子?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大概也不会有曾国藩这样惨了,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充满生机的阳光心态。

毛主席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鼓舞了士兵,他最终带来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这种乐观精神不是让我们盲目快乐,而是在忧患中寻找一种宣泄口,在困难面前给自己鼓励、给队友打气,没有这种精神,或许我们国家不会取得这样大的成就。

正如苏东坡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在世如同一场旅行,难免回碰到各种问题,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应该有志向,也应该有趣味。

生活实苦,愿你在重压之下仍能够学会寻找乐趣,学会享受生活!

自此,六集曾国藩的故事就为大家讲完了,我们最后借用曾国藩弟子为他写的挽联来概括他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大家是不是意犹未尽啊,甚至反问难道曾国藩就没有缺点全是优点吗?欢迎各位听众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根据您的留言抛出论点,在第七集让大家热烈讨论。

关闭

书籍简介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目录

全部课程 >

同学们还在听这些课:

换一换

精选学习笔记 / 52

发表学习笔记

蓝色的记忆

04-27 23:58

乐趣的哲学是自信的浪漫主义精神,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能看得透看得开。这就要求多读书,多修德,能自律。人生是一场旅行,有苦有累有磨难,困境中要学会寻找乐趣,才能放松心情,调整好心态,继续前进。快乐开心是一天,郁闷伤心也是一天,何不选择前者。

118

分享

青紫

04-27 10:52

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可避免,但用机智豁达的心态巧妙处置,就可以像圣贤一样不被问题所扰,生活会有滋有味,工作效益会非常可观哦!

38

分享

深圳木林森幼教曾楚秦

04-21 00:13

人从一出生,就知道了最终的相同结果,无论贫富异或强弱。因此常有人问:人为什么而活?我这大半年里也因为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今天的课文里,我了解到伟人曾国藩如何在逆境中面用幽默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故事,很受启发。乐观之人无敌!

35

分享

开心果

04-13 23:46

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身处逆境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拥有充满生机的阳光心态。虽然内心很苦闷,但是日子总要一天天过,高兴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何不为自己找下乐子

51

分享

渔翁

03-24 00:21

乐观是一种心态,幽默是一种智慧。你能看透、看开就会乐观,你想幽默就得多读书,多留意生活,做一个有智趣的人。

60

分享

虹(La vonne)

03-23 23:48

曾公的乐趣哲学:幽默 智趣 志趣1)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 有了它才会有更多前进的动力2)智趣是团队建设中必不可少的3)志趣是不管面对顺境还是逆境 都应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 这样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人生如同一场旅行 我们都是匆匆过客 应有志向和趣味

54

分享

随缘

03-23 23:17

生活确实很苦,我们一定要在重压之下像曾国藩那样寻找乐趣,学会享受生活。要幽默,有智趣和志趣,这样才不会被困难所束缚。

37

分享

查理:B190胡13762110884

03-23 22:50

人生在逆境中更应该充满乐趣与幽默,更要鼓励同志们坚信必胜的正能量,最终会战胜困难取的成功!

32

分享

start all over again

03-23 22:02

曾国藩在家训中讲一个人要“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 忧就是忧患意识,一个人有了忧患意识才会有志向;乐就是志趣,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9

分享

start all over again

03-23 22:01

如果自己犯了错误要努力学习相关技能,弥补不足;如果队友犯了错误可以机智而不失尴尬地提醒他,这样我们的团队才能越来越优秀。

23

分享

球大哥15717510920

03-23 20:50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每人都需逆流而上。

为人处世,当内正外圆;内正很多人都能做到,而外圆则更显示做人处事的技巧与智慧。

生活有苦有甜,乐观每一天,更能体会生活的甜美,也能促进更好的生活!

25

分享

start all over again

03-23 20:18

幽默是一种生活重压下的润滑剂,不时地给自己、家人和同事带来一点欢乐,能让家庭气氛更加和谐,也拉近了自己与同事的距离,给一层不变的生活涂一些润滑剂,我们会有更多前进的动力!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原文: 字谕纪泽儿: 八月一日,刘曾撰来营,接尔第二号信并薛晓帆信,得悉家中四宅平安,至以为慰。汝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