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弘治十二年状元是谁,前四名是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明朝弘治十二年状元是谁,前四名是准,第1张

弘治十二年,大明科举出现了一件大事,江南才子唐伯虎落榜,主考文学泰斗徽州人士程敏政因此郁郁而终。

但本届恩科仍选出了一批名扬天下的饱学之士。

本届状元是广东怪才伦文叙,

榜眼宁波丰熙,

探花山西刘龙,

二甲第一名河间府孙绪。

“潜心奋志上天台,瞥见嫦娥把桂栽。偶见广寒宫未闭,故将明月抱回来。”这是明孝宗朱祐樘为了选择谁是头名状元所提出的命题诗作《明月》,这是伦文叙的根据命题做的诗。当时湖广考生柳先开和广东南海考生在考试中并列第一,皇帝只得命题即兴诗作,评判两个人的优劣。柳先开的诗作如下:“读尽天下九州赋,吟通海内五湖诗。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

柳先开的诗作充满了状元非我莫属的霸气和自负,因明孝宗不喜,因此只能屈居第二名。

伦文叙是明朝时期的南海人,南海县隶属于佛山,现在称佛山市南海区。

岭南地区开发较晚,本地文化底蕴相对于开发较成熟地区自然比不了,在科举考试中考中的状元自然而然也就相对少了。自隋唐开始科举考试到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度以来,广东总共出现了9位状元。

伦文叙

伦文叙家庭贫寒,根本上不起学,而且因头颅周长2尺,被人戏称为“大头仔”。因为穷,所以他只能偷听私塾老师讲课。老师看到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好学,经常问问题,于是破例免费让伦文叙听课。私塾老师去世之后,伦文叙一边卖菜贴补家用,一边学习。

弘治二年(1489年),23岁的伦文叙进入明朝的国子监学习,这也多亏了巡按御史的赏识。弘治十二年(1499年),33岁的伦文叙以会试第一,殿试第一取得状元。状元及第后的伦文叙作有《及第》诗一首:“天榜今朝揭九重,状元人是广之东。光摇四海飞金电,文耀长空驾彩虹。翰林检讨知星者,国史先生识马翁。从此岭南文运转,满江风雨化鱼龙。”因此,伦文叙的家乡人对他特别推崇,有很多实际的事实和演绎的故事诉说他的传奇。

伦文叙小时候就有“神童”、“急才”、“鬼才”的称谓。状元及第之后历任明孝宗、明武宗两朝,担任过翰林院编修、明朝安南(今越南)正使臣、经筵讲官、右春坊右谕德(从五品)兼翰林侍讲(从四品)、编纂明朝皇室族谱、应天府主考官等职务。他的著作有《迂冈集》、《白沙集》等。

伦文叙

伦文叙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对联,他的对联充满了岭南风物,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顽童无心读诗书;先生有意赏冰雹。”“杏坛七十二贤,贤贤希圣;云台二十八将,将将封侯。”“大蝴蝶遍体锦绣;小蜘蛛满腹经纶。”“梁上鳌鱼,难炒难煎难供客;门中将军,不饮不食不求人。”“一介寒儒,攀龙、攀凤、攀丹桂;三尊宝佛,坐鳌、坐象、坐莲花。”

伦文叙家族在明朝的科举考试中可谓大家,父子四人一个状元,三个进士:伦以谅,伦文叙长子,乡试第一名,成化年间中进士,最高担任南京通政司;伦以训,伦文叙次子,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二名,翰林院编修;伦以冼,伦文叙第三子,嘉靖年间进士,南京兵部武选郎中。因此伦文叙一家有“一门四进士,父子三魁元”的称谓,明朝皇帝赐匾“中原第一家”。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自从隋唐之后就一直是科举制度,到了明朝自然也不例外,那么每一年的科举所出的状元在当时都是人中龙凤,最终肯定是会成为高官的,可是大家关不关心在明朝时期最年轻的状元是谁呢?他最终又坐到了什么位置?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出名的文人,用尽一生也没有考取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比如说蒲松龄等等,但是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有这么一个人,他在20岁的时候就达到了别人一生都无法达到的成就,那就是成为明朝科举考试的状元,说出来简直是要让蒲松龄他们羡慕嫉妒恨了,这个人就是费宏。

费宏从小时候开始就聪明绝顶,在考试上面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他13岁便中当地童子考试“文元”,16岁又高中江西地区省试“解元”,20岁的时候便状元及第,可以说是一个天才。

而费宏此后的升官之路,也正如同他早年考试一样,一路青云顺风顺水,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什么阻碍,这也和他深受当时的皇帝明宪宗赏识有关。他先是留京任职,后来有被封为文渊阁大学士,第2年又被加封为武英殿大学士,直到最后成为内阁首辅。

与此同时,费宏这个人并没有因为顺风顺水的政治生涯而忘记自己的初心,他不论是在早期还是在颇为曲折的后期,始终都是以高风亮节的形象被百姓们所称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一直被人们铭记的原因。

南北榜是明代科举的一大特色,虽然类似于当今高考分为全国统一卷和省卷,但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且状元也只有一个。

在明朝,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是每三年在省城进行考试,考试通过的考生叫举人并取得参加会试的名额,乡试第一名的叫解元。会试则是每三年在京师进行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主考官,取成绩靠前的考生为贡士并取得参加殿试的名额,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那就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地点在大殿之中,由皇帝提出问题,贡士做答,然后由皇帝决定出名次,被录取的贡士称为进士,第一名就是状元。

而明朝的南北榜则是在会试阶段,朝廷根据考生出生地域的不同,按照一定南北比例录取为贡士,并参加最后的殿试。这样做既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教育差距,缓和南北考生之间的矛盾,也起到平衡朝廷之中政治派别的作用。而南北卷制度的起因便是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那场南北榜之争。

那一年“蓝玉案”刚落幕不久,京师还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到处充满了肃杀之气,恰巧京师迎来了每三年一次的会试,朱元璋任命刘三吾为主考官,刘三吾乃当世大儒,非常耿直,可见朱元璋对此次会试的重视,对刘三吾的信任,而刘三吾也是感激涕零,尽心尽力,他和助手们仔细阅卷,为朝廷选拔人才!经过一个多月的考核后,刘三吾选出了51名贡士参加殿试,之后状元,榜眼,探花等也都一一被选出,可是令朝廷,令刘三吾,令朱元璋,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刘三吾选出的这51名贡士竟然都来自南方,北方学子无一人入选!

当放榜之后,没多久礼部大门便聚集了一大批北方学子击鼓喊冤,京师之中,街头之上到处都是北方学子喊冤,认为此次会试存在科举舞弊。而朱元璋也非常痛恨贪官污吏,所以他也认为存在考官徇私舞弊,立即下令彻查,可是彻查的结果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因为这51名贡士确实都是刘三吾按照成绩择优录取的!从考官到阅卷都是公平公正的!

结论一出,北方学子还是不肯罢休,认为朝廷存在地域歧视,而朱元璋也出人意料的做出反应,把刘三吾发配边疆,主持考试和阅卷的二十多名官员被凌迟处死,之后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开出了另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录取名单,51名中榜贡士全都是北方学子!也就是这一年大明朝的科举取士分为了南榜和北榜。

从此之后,明朝科举的南北榜制度算是确定了下来,以后的会试朝廷都是按照比例从南北各省录取贡士,然后再统一参加殿试,保证最后被录取的进士都北方人也有南方人,当然了状元依旧只有一个。

明朝弘治十二年状元是谁,前四名是准

弘治十二年,大明科举出现了一件大事,江南才子唐伯虎落榜,主考文学泰斗徽州人士程敏政因此郁郁而终。但本届恩科仍选出了一批名扬天下的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