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王的历史有多久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4收藏

姓王的历史有多久,第1张

这篇文章 是我亲自找了4篇文章并合起来的,希望采纳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历史、现代的名人

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有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上网、问家长

王姓的历史由来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4出自妫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赐姓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 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堪称经典。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论》的王夫之。清末有大文学家王国维。现代的名人有:科学家王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王震……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据《通志·氏族略》载: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因此这一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在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这一支系出自于妫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的王姓,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出自于子姓;以上三支都与“王”的本身含义有关。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王朝的后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如河南的王姓,出自于可频氏;在冯翊一带的,原来是钳耳族的后代;山东营州王姓,来自高丽国;安东王姓一族,本阿史布。《广韵》中把王姓望族归纳为21处:太原(今山西)、琅邪(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甘肃)、京兆(西安)、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档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菜(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为著名。正因为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除了源自王室之外,还有不少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王丹之玄孙嘉,献符命于王莽,赐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据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将领王僧辩本乌丸氏,属鲜卑族,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故易名王罕。不仅华夏族的王室之后不少是以王为姓,许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执政者的后代也有以王为姓的,其意与上述出自姬姓、妫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头众多,分布广泛,人丁蕃盛的局面。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支王氏在山东繁衍的子孙,其子孙世代簪缨,使王氏成为一时望族。

曲(Qū)

曲姓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晋穆侯林生封他的少子成师于曲沃(今天山西省境内),其后世子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后来又改复姓“曲沃”

为单姓“曲”。曲环是唐朝的司空,曾经做过晋昌郡王。曲端是宋朝的宣州观察使,好读书,善作文章,长于兵略。曲廉,明朝县官,治理水患,政绩优良。

曲迎林 黑龙江佳木斯郊区教师

一、姓氏源流

曲(Q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上古周朝时期,周武王将第三个儿子封在晋地,这位王子叫叔虞。叔虞的第八代孙子即春秋晋国的晋穆侯,晋穆侯又封其少子成师于曲沃那人地方(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的首领,成师的支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为曲沃氏。后来又改为单姓曲,遂有曲氏,世代相传。

2、源于夏王桀的大臣曲逆,他的子孙中也形成一支曲姓。

得姓始祖:曲沃桓叔。成师,西周末东周初时晋国人,周武王第三子叔虞之九世孙,穆侯林之子,文侯仇之弟。仇子昭侯时,封其叔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曲沃之地大于晋之国都,再加上桓叔德行高尚,颇得曲沃国民拥戴。后晋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立桓叔,由于晋之臣民同仇敌忾,桓叔败回曲沃,于数年后(公元前732年)郁郁而终。其子曲沃庄伯亦曾兴兵攻晋,但不得结果。传至其孙曲沃武公姬时,族强势大,民心多附,他连杀三君(哀侯、小子侯、侯缗),尽并晋地,而代晋为诸侯,史称晋武公。武公代晋后,仍都原晋之国都一翼(今山西省翼城),而留居曲沃之宗族,后以地为氏,称曲姓,并尊曲沃桓叔为得姓始祖。 SOj+~ )A0

©可以可以论坛 -- 可以可以论坛,真的可以 Eq3EAa

二、迁徙分布

曲姓发源于今山西曲沃一带,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繁衍生息于此。战国时,三国分晋,曲姓有因仕宦关系或其他原因进入今河北、河南之地者,而繁衍于祖居地之曲姓则由于种种原因或北徙今山西临汾一带,或南迁至今山西、河南间地的陕县一带,进而进入陕西。秦时,有御史名曲宫,便是曲沃桓叔之裔孙。两汉之际,曲姓除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繁衍迅速以外,还有一支北迁雁门郡,并在该地逐渐形成大的聚落。魏晋南北朝时期,曲姓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族大势众,人口兴旺、昌盛,为曲姓平阳郡望、雁门郡望、陕郡郡望。隋唐两代,曲姓上述郡望仍在,尤以陕州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曲环为其杰出代表。其客居陇右(今青海东郡)子孙有落籍此地者。唐末,曲承裕由于仕宦的原因进入安南,子孙留居当地。两宋时,特别是赵宋王朝偏安江东后,曲姓徙入南方者渐渐多起来。明初,山西曲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甘肃、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此后至清中叶,曲姓逐渐散居于内蒙、湖北、广西、广东、云南等广大省份。清康熙年间以后,山东、河北等地的曲姓因为谋生的原因进入东北三省,子孙遂留居当地。解放后,伴随开发北大荒、军垦、农垦之运动,有更多的曲姓落籍东北。曲姓基本上以山西曲沃为中心繁衍播迁,明朝以前,主要聚居于山西境内和山西与河南交界处,明朝初年的移民运动才使曲姓先民向中国北方各省扩散。元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明王朝,面临的是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农民军给蒙、汉贵族、地主阶级以沉重地打击,蒙古统治集团被推翻,许多汉族地主被杀,由于封建统治者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大肆屠杀,元朝统治集团的内部厮杀以及盘踞在地方上的军阀混战,使得社会经济残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山东、河南地区长期受到元朝军阀的摧残,以至道路榛塞,人烟断绝,多为无人之处。朱元璋建立的新王朝,如不设法改变这一状况,显然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组织生产的措施。其中屯田是很重要的措施。屯田计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形式,以军屯规模最大,组织也最完备。而“移民就宽乡”,实行民屯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与当时北方其他省份相比,山西一带既无兵燹之苦,也无灾荒之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口数量高达400多万,比当时河北、河南两省的人口之和还要多,所以成为人口输出的主要基地。据青岛地区周围、特别是崂山一带村庄的家谱记载。大多数村庄家谱均记载,其祖先自云南迁移而来,其中曲姓村庄亦有同样记载,如沙子口街道南姜村曲氏族谱,开篇即记有:“据传,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自云南大槐树里头迁移而来……”虽是据传,但再结合周围其他村庄及有关史料记载,应该说,南姜曲姓为明朝移民,这一点基本符合史实。但有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家谱都记载,其先祖来自云南而不是山西。对这个问题,早在文革前《光明日报》就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要问祖先何处人,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文章,引证了大量的权威性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今,曲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多此姓,二省之曲姓约占全国汉族曲姓的百分之五十五。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三、历史名人

曲 环:唐代安邑人,官至司空,封晋昌郡王。善兵法,善骑射。天宝年间(742-756年)授果毅别将。安禄山反,守邓州,平河北,败吐蕃,威名大震。后任陈许节度使,宽赋税,简条教,不三年乃五谷丰登。=Nqwue~b

曲 端:北宋人,文韬武略集于一身,惩罚了贪官污吏、奸诈小人,老百姓心里高兴,安居乐业。官宣州观察使,好读书,善作文章,长于兵略。后来被奸臣陷害,死在大牢里,人们都感到万分痛惜。HrubZ

曲 廉:明朝县官,治理水患,奖励耕种,政绩优良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阳郡:三国魏置,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雁门郡:战国赵置,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陕 郡:治所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h(g

晋昌郡:晋分敦煌郡置晋昌郡,治所在今安西东南。辖今安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时均属敦煌郡,唐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

安康郡:即金州,古地名,西魏始置。隋改为西城郡,宋曰金州安康郡,治所西城(即今陕西省安康县)。

这篇文章 是我亲自找了4篇文章并合起来的,希望采纳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历史、现代的名人

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有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上网、问家长

王姓的历史由来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4出自妫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赐姓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 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堪称经典。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论》的王夫之。清末有大文学家王国维。现代的名人有:科学家王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王震……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据《通志·氏族略》载: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因此这一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在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这一支系出自于妫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的王姓,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出自于子姓;以上三支都与“王”的本身含义有关。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王朝的后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如河南的王姓,出自于可频氏;在冯翊一带的,原来是钳耳族的后代;山东营州王姓,来自高丽国;安东王姓一族,本阿史布。《广韵》中把王姓望族归纳为21处:太原(今山西)、琅邪(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甘肃)、京兆(西安)、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档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菜(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为著名。正因为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除了源自王室之外,还有不少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王丹之玄孙嘉,献符命于王莽,赐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据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将领王僧辩本乌丸氏,属鲜卑族,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故易名王罕。不仅华夏族的王室之后不少是以王为姓,许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执政者的后代也有以王为姓的,其意与上述出自姬姓、妫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头众多,分布广泛,人丁蕃盛的局面。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支王氏在山东繁衍的子孙,其子孙世代簪缨,使王氏成为一时望族。

曲(Qū)

曲姓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晋穆侯林生封他的少子成师于曲沃(今天山西省境内),其后世子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后来又改复姓“曲沃”

为单姓“曲”。曲环是唐朝的司空,曾经做过晋昌郡王。曲端是宋朝的宣州观察使,好读书,善作文章,长于兵略。曲廉,明朝县官,治理水患,政绩优良。

曲迎林 黑龙江佳木斯郊区教师

一、姓氏源流

曲(Q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上古周朝时期,周武王将第三个儿子封在晋地,这位王子叫叔虞。叔虞的第八代孙子即春秋晋国的晋穆侯,晋穆侯又封其少子成师于曲沃那人地方(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的首领,成师的支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为曲沃氏。后来又改为单姓曲,遂有曲氏,世代相传。

2、源于夏王桀的大臣曲逆,他的子孙中也形成一支曲姓。

得姓始祖:曲沃桓叔。成师,西周末东周初时晋国人,周武王第三子叔虞之九世孙,穆侯林之子,文侯仇之弟。仇子昭侯时,封其叔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曲沃之地大于晋之国都,再加上桓叔德行高尚,颇得曲沃国民拥戴。后晋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立桓叔,由于晋之臣民同仇敌忾,桓叔败回曲沃,于数年后(公元前732年)郁郁而终。其子曲沃庄伯亦曾兴兵攻晋,但不得结果。传至其孙曲沃武公姬时,族强势大,民心多附,他连杀三君(哀侯、小子侯、侯缗),尽并晋地,而代晋为诸侯,史称晋武公。武公代晋后,仍都原晋之国都一翼(今山西省翼城),而留居曲沃之宗族,后以地为氏,称曲姓,并尊曲沃桓叔为得姓始祖。 SOj+~ )A0

©可以可以论坛 -- 可以可以论坛,真的可以 Eq3EAa

二、迁徙分布

曲姓发源于今山西曲沃一带,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繁衍生息于此。战国时,三国分晋,曲姓有因仕宦关系或其他原因进入今河北、河南之地者,而繁衍于祖居地之曲姓则由于种种原因或北徙今山西临汾一带,或南迁至今山西、河南间地的陕县一带,进而进入陕西。秦时,有御史名曲宫,便是曲沃桓叔之裔孙。两汉之际,曲姓除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繁衍迅速以外,还有一支北迁雁门郡,并在该地逐渐形成大的聚落。魏晋南北朝时期,曲姓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族大势众,人口兴旺、昌盛,为曲姓平阳郡望、雁门郡望、陕郡郡望。隋唐两代,曲姓上述郡望仍在,尤以陕州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曲环为其杰出代表。其客居陇右(今青海东郡)子孙有落籍此地者。唐末,曲承裕由于仕宦的原因进入安南,子孙留居当地。两宋时,特别是赵宋王朝偏安江东后,曲姓徙入南方者渐渐多起来。明初,山西曲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甘肃、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此后至清中叶,曲姓逐渐散居于内蒙、湖北、广西、广东、云南等广大省份。清康熙年间以后,山东、河北等地的曲姓因为谋生的原因进入东北三省,子孙遂留居当地。解放后,伴随开发北大荒、军垦、农垦之运动,有更多的曲姓落籍东北。曲姓基本上以山西曲沃为中心繁衍播迁,明朝以前,主要聚居于山西境内和山西与河南交界处,明朝初年的移民运动才使曲姓先民向中国北方各省扩散。元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明王朝,面临的是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农民军给蒙、汉贵族、地主阶级以沉重地打击,蒙古统治集团被推翻,许多汉族地主被杀,由于封建统治者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大肆屠杀,元朝统治集团的内部厮杀以及盘踞在地方上的军阀混战,使得社会经济残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山东、河南地区长期受到元朝军阀的摧残,以至道路榛塞,人烟断绝,多为无人之处。朱元璋建立的新王朝,如不设法改变这一状况,显然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组织生产的措施。其中屯田是很重要的措施。屯田计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形式,以军屯规模最大,组织也最完备。而“移民就宽乡”,实行民屯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与当时北方其他省份相比,山西一带既无兵燹之苦,也无灾荒之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口数量高达400多万,比当时河北、河南两省的人口之和还要多,所以成为人口输出的主要基地。据青岛地区周围、特别是崂山一带村庄的家谱记载。大多数村庄家谱均记载,其祖先自云南迁移而来,其中曲姓村庄亦有同样记载,如沙子口街道南姜村曲氏族谱,开篇即记有:“据传,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自云南大槐树里头迁移而来……”虽是据传,但再结合周围其他村庄及有关史料记载,应该说,南姜曲姓为明朝移民,这一点基本符合史实。但有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家谱都记载,其先祖来自云南而不是山西。对这个问题,早在文革前《光明日报》就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要问祖先何处人,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文章,引证了大量的权威性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今,曲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多此姓,二省之曲姓约占全国汉族曲姓的百分之五十五。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三、历史名人

曲 环:唐代安邑人,官至司空,封晋昌郡王。善兵法,善骑射。天宝年间(742-756年)授果毅别将。安禄山反,守邓州,平河北,败吐蕃,威名大震。后任陈许节度使,宽赋税,简条教,不三年乃五谷丰登。=Nqwue~b

曲 端:北宋人,文韬武略集于一身,惩罚了贪官污吏、奸诈小人,老百姓心里高兴,安居乐业。官宣州观察使,好读书,善作文章,长于兵略。后来被奸臣陷害,死在大牢里,人们都感到万分痛惜。HrubZ

曲 廉:明朝县官,治理水患,奖励耕种,政绩优良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阳郡:三国魏置,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雁门郡:战国赵置,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陕 郡:治所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h(g

晋昌郡:晋分敦煌郡置晋昌郡,治所在今安西东南。辖今安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时均属敦煌郡,唐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

安康郡:即金州,古地名,西魏始置。隋改为西城郡,宋曰金州安康郡,治所西城(即今陕西省安康县)。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历史、现代的名人

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有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上网、问家长

王姓的历史由来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4出自妫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赐姓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 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堪称经典。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论》的王夫之。清末有大文学家王国维。现代的名人有:科学家王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王震……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 据2007年最新统计,王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王姓人口数量达92881万人。 希望采纳

1、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

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2、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3、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王昌龄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使语言有力量感、经济简练。王昌龄诗歌中的语句组合也体现着他简练清峻的语言风格。总结王昌龄的诗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

4、王勃

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5、王景弘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生卒不详。洪武年间,入宫为宦官。永乐三年六月,偕同郑和等人首下西洋,他同郑和一样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王景弘先后6次出使西洋,历30余国、60多个地区。每次使洋,都随带金银、丝绸、铜铁及各种工艺品与外国交流,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通商关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亚洲各国间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增进友谊。

-王昭君

-王羲之

-王昌龄

-王勃

-王景弘

史上王氏名人2007-11-22 11:15在发展中,王姓还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审知等都曾是一国之主;王允、王导、王安石都是名臣贤相;王翦、王离、王浚都是著名将师;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维、王守仁、王国维等都是享有盛誉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王昭君是女中豪杰;王赣骏则是当代第一位华裔太空人。据有 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在发展中,王姓还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审知等都曾是一国之主;王允、王导、王安石都是名臣贤相;王翦、王离、王浚都是著名将师;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维、王守仁、王国维等都是享有盛誉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王昭君是女中豪杰;王赣骏则是当代第一位华裔太空人。据有 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1、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汉朝的和平使者,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2、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3、王充(公元27——约96年)东汉哲学家。

4、王符(约85——162年):东汉思想家。

5、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东晋大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

6、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7、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9、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10、王维(公元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

11、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12、王小波(公元?——约995年):北宋时农民起义军领袖。

13、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宰相。

14、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15、王实甫:元戏曲作家。

16、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7、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诗人。

18、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19、王尽美(公元1898——1925年):中共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

20、王闿运(公元1833——1916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文学家。

21、王国维(公元1877——1927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

22、王若飞(公元1896——194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三、当代名人 :

1、王亚南(公元1901——1969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2、王稼祥(公元1906——1974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3、王首道: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毛泽东时期大军区司令员。

4、王浩骅:中国姓名学创始人,中国姓名文化研究会会长

5、王树声(1905--1974),共和国10大将之一。

6、王震(1908--1993),1955年被授于共和国上将军衔。

--------------------------------------------------------------------------------

王实甫:著名戏剧家,一生创作杂剧达14种之多。其最杰出的作品《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为人正直贤贞,因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入宫数年不见帝,竟宁元年请嫁出塞,与匈奴和亲。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山东琅邪临沂人,独创圆转流利的书法风格,被后人奉为"书圣"。

王 勃:绛州龙门人,著名文学家,为"处唐四杰"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腾王阁序》露绝世才华。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人。他主张"变风俗,立法度"实行变法。其诗以雄健峭拔著称。

王 蒙:湖州人,元杰出画家,以画山水著称,创"水晕墨章"法。为"元四家"之一。

历史名人

王 导 王 旦 王 敦 王 铎 王 宠 王 弼 王 播 王 勃 王 充

***高级将领

王树声 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 王新亭 王必成 王近山 王尚荣

王宗槐 王秉章 王恩茂 王道邦 王紫峰 王辉球

国民党高级将领

王天培 王陵基 王铭章 王缵绪 王以哲 王东原 王甲本 王家烈 王敬久

王靖国 王耀武

王氏名流

王 栋 王 滨 王 彬 王 进 王 宽 王 明 王 良 王 力 王 苹

王独清 王钝根 王尔琢 王尘无 王春泉 王萃仁 王大觉 王东明 王成组

在王姓历史上,出了36位皇后,这样的累代帝后之族,在炎黄子孙中还找不出第二个。而王家的36位皇后,又集中在西汉至明12个王朝中。另外一些朝代,或者因缺乏史料无从稽考,或者由于民族习俗不立汉人为后,所以登上皇后之位的,只有她们36人。由于她们是皇帝的配偶,有母仪天下之责任,所以自古被抬到极高的位置,向来被认为是巾帼第一人。自然界中,日月同辉,阴阳相辅,彼此依存,不可缺少。人类社会中,皇帝与皇后又是男女之中最为尊贵者。

王姓36位皇后的第一人是西汉景帝皇后王氏。她是右扶风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南佐村)人,生母是原燕王臧荼孙女。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长陵田氏。及长,嫁金王孙为妇,生女一人,后迫于母命,与金氏离婚。景帝为太子时,她与妹儿姁同入太子宫,得太子爱幸,生三女一男;儿姁生四男。及景帝继位,她被立为皇后,所生之子也被立为太子。景帝死,太子继位,即汉武帝,她被尊为皇太后。三女分别封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儿姁四男,分别封广川王、胶东王、清河王、常山王。武帝尊崇外家,封外祖母为平原君,追封外祖父王仲为共侯,舅父王信为盖侯,族中男女无不荣耀于时。太后也居母后之尊25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去世时,又举行了极为隆重的葬礼,与景帝合葬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的阳陵中。

王家最后一位皇后为明熹宗生母孝和王太后。她是顺天府(今北京市)人,少女时被选为神宗太子(即光宗)才人,生熹宗。可惜红颜薄命,她在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去世,没有能等到被册封为皇后或皇太后的一天,她的太后名号,是熹宗即位后追封的,全称是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后。熹宗把天下所有的优美词语都加到了亡母的头上,其哀思之情,借此得到寄托。王家另外的34位皇后是:

汉宣帝母悼王皇后,涿郡蠡吾平乡人。

汉宣帝王皇后,长陵人。宣帝时立为皇后,元帝时称皇太后,成帝称太皇太后,又称邛成太后。居后位49年,年七十余崩,与宣帝合葬杜陵,称东园。

汉元帝王皇后,讳政君,魏郡元城人,王莽姑母。生成帝,成帝时尊为皇太后,哀帝时称太皇太后。至平帝时,因帝年方9岁,她垂帘听政。王家于是大兴,其后,王莽终移汉祚。

汉平帝王皇后,王莽女。平帝时立为皇后,刘婴时尊为皇太后,时年15岁。及王莽代汉,她自投于火中而死,时年18岁。

吴主孙权大懿王皇后,琅玡人,生太子和,薨于孙权时。及太孙孙皓继位,追尊她为皇后。

吴主孙权敬怀王皇后,南阳人,生吴景帝孙休。

晋文帝明王皇后,讳元姬,东海剡人,魏中领军王肃女。生晋武帝及辽东王司马定国、齐王司马攸、城阳王司马兆、广汉王司马广德和京兆公主。武帝时尊为皇太后,卒年52岁。

晋怀帝王太后,讳嫒姬,籍贯不详。初入武帝宫,生怀帝,拜中才人,早卒。怀帝时追尊皇太后。

晋哀帝靖王皇后。讳穆之,太原晋阳人。哀帝时立为皇后,在位3年崩。

简文帝顺王皇后,讳简姬,太原晋阳人。简文帝为会稽王时,纳为后,生世子司马道生,早卒。及道生子继位为孝武帝,追尊为皇后。

晋孝武帝定王皇后,讳法慧,哀帝靖王皇后侄女。年21岁崩。

晋安帝僖王皇后,讳神爱,琅玡临沂人,王献之女。初为太子妃,后立为皇后,年29岁崩。

南朝宋孝武帝文穆王皇后,讳宪嫄,琅玡人,初为武陵王妃,武陵王入京继位后拜皇后,生废帝及豫章王刘子尚、山阴公主刘楚玉、临淮公主刘楚佩、皇女刘楚琇康乐公主刘修明。废帝时尊为皇太后,崩后与孝武合葬于景宁陵。

宋明帝恭王皇后,讳贞风,琅玡人。生晋陵长公主刘伯姒、建安长公主刘伯嫒。废帝时尊为皇太后。崩于齐初。

齐文帝安王皇后,讳明,琅玡人,初为文惠太子妃,至废帝郁林王时,尊为皇太后。齐末一度垂帘听政,崩于梁时。

齐废帝海陵王王皇后,讳韶明,琅玡人。废帝在位时立为皇后,及废为海陵王,亦降为海陵王妃。

齐和帝王皇后,讳蕣华,琅玡人。和帝时立为皇后,及齐亡于梁,降号为妃。

梁简文帝王皇后,讳灵宾,琅玡人。生哀太子萧大器、南郡王萧大连、长山公主萧妙。薨于简文帝称帝以前。及简文入继大统,追崇为皇后。

梁敬帝王皇后,琅玡人。敬帝时拜皇后,及梁亡于陈,降号江阴王妃。

后梁宣帝王皇后,琅玡人,宣帝建国初为皇后,明帝时尊为皇太后。

陈废帝王皇后,琅玡人。废帝时为皇后,废帝被废为临海王,亦降为王妃。生太子陈至泽。

北魏平文帝王皇后,广宁人,生昭成帝。

唐高宗废王皇后,并州祁人。高宗初为皇后,后因与武则天争宠。败,被废。及武则天当权,尤恨之,改其姓为蟒氏,囚于别室之中,断其手足,投之酒瓮,遂不堪折磨而死。

唐玄宗废王皇后,同州下邽人,梁冀州刺史王神念之后。玄宗初立为后,后因预符厌之事被废。代宗时追复皇后之号。

唐德宗昭德王皇后,籍贯未详。生顺宗。

唐顺宗庄宪王皇后,琅玡人,生宪宗及福王李绾、汉阳、安、云遂安三公主。宪宗时尊为太上皇后、皇太后。

唐穆宗恭僖王皇后,越人,生敬宗。敬宗时尊为皇太后,文宗时称宝历太后,又称义安太后。崩,葬光陵东园。

唐武宗王贤妃,邯郸人,容貌颇似武宗。武宗初为颖王,后得嗣位,多赖贤妃之力。及南面登极,将立贤妃为后,因宰相李德裕进谗而止。及帝崩,自刭以殉。

唐懿宗惠安王皇后,籍贯未详,生僖宗,早卒。僖宗即位,追尊为皇太后。

唐懿宗恭宪王皇后,籍贯未详,生昭宗,早卒。及昭宗立,追尊皇太后。

宋太祖孝明王皇后,邠州新平人,宋初立为皇后。生子女三人,皆夭。年22岁崩。

宋徽宗显恭王皇后,开封人,生钦宗及崇国公主,年25岁崩。

明宪宗孝贞王皇后,上元人。宪宗时立为皇后,孝宗尊为皇太后,武宗时又进太皇太后,上尊号为慈圣康寿。

明神宗孝端王皇后,余姚人,万历六年(1578年)立为皇后,正位中宫42年。

明光宗孝靖王太后,籍贯未详。生光宗,早卒。光宗即位,追尊为皇太后。

综上述可知,王家36位皇后是12个王朝32位皇帝的配偶,又是16位皇帝及4位太子、6位王爷、15位公主的生母。在其所配皇帝之中,有吴主孙权、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等盖世名主;在所生皇帝之中,有汉武帝刘彻、晋武帝司马炎、北魏昭成帝什翼健等英明帝王。通过这种血缘上的关系,使王姓与历代帝王之间联系起来。王姓人的鲜血,同样在这些帝王身上流淌。

王姓由来和起源如下:

1、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2、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荒*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

3、源出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灭商后,虞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至陈完在齐国任官后,改为田氏。

4、源出燕国太子丹之后。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

姓王的历史有多久

这篇文章 是我亲自找了4篇文章并合起来的,希望采纳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