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是哪个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文安县是哪个市,第1张

文安县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于西汉初年置县,地处京、津之间。古为燕赵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取“崇尚文礼,治国安邦”之寓意得名。

文安县幅员面积103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5个国有农场、383个行政村。年均气温118°C,年均降水量594毫米。属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土地资源丰富,是华北人均土地资源最多的地区。

历史

文安西汉置县,距今已两千余年。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周分封诸侯国,召公奭被封为燕国(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君主,建都蓟(今北京城西南)。文安地属幽州燕国。战国时代,韩、赵、魏分晋自立为诸侯国后,文安地属赵国。

秦并六国统一华夏,把全国分成36郡,文安地属巨鹿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置文安县,当时的县治在今大柳河东侧(遗迹已堙没)。属渤海郡(在浮阳,今河北沧县东南)。明代郭子章所撰《郡县释名》载:(文安县)“以文安潭名,潭在县北一十五里。”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大业七年(611)炀帝征高丽经此,以其地处三河合流之处,诏令割文安、平舒二县置丰利县。县治设在今文安县城,属河间郡(今文安县城战国时已形成村落,名为“太阳”)。

唐贞观元年(627),以丰利、文安两县相近,遂省丰利入文安,县治由柳河东侧迁至原丰利县城。此即文安县城之始。从唐朝初期至中华民国时期,虽朝代更替,州、郡有别,文安县治驻地始终未变。

廊坊市

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中东部,北起燕山南麓丘陵地区,南抵黑龙港流域,大部分为凹陷地区。廊坊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廊坊市地处海河流域中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称。境内有5条铁路干线,7条高速公路,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廊坊地域曾涌现出西晋文学家张华、唐代诗人王之涣、北宋名相吕端、宋代文学家苏洵、元代名相史天泽、明代农民起义领袖刘六、刘七等人物。

位置境域

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中东部,河北省中部。地处北纬38°28′至40°15′、东经116°7′至117°14′之间。廊坊境域北起燕山南麓丘陵地区,南抵黑龙港流域。北部与北京为邻,西部与保定市的涿州、雄县、高碑店接壤,南部与沧州市的任丘、河间、青县相连,东部与天津市的武清、宝坻、蓟州区交界。由于1974年的行政区划变动,北京与天津地域相交,使廊坊市形成北部三县(市)与境域主体不相连接的版图。

地形地貌

廊坊市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大部处于凹陷地区,随着地壳下沉,地面逐渐被第四纪沉积物填平,致使新生界地层沉降厚度较大,全市地貌比较平缓单调,以平原为主,一般高程在25~30米之间,平均海拔13米左右。由于洪积、冲积作用和河流多次决口改道淤积,沉积物交错分布,加上风力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境内地貌差异性较大,缓岗、洼地、沙丘、小型冲积堆等遍布,全市地貌呈现大平小不平状态。

1 翻译古文

文安之,夷陵人,天启二年考中进士。

后被贬,给了文书,到南京从事工作。福王当政时候,起用他作为詹事。

唐王又召见他任命为礼部尚书。他正在打仗,就都没去。

永明王年间因瞿式推荐,和王锡兖一同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也没去。顺治七年六月,安之到梧州拜访皇上。

安之素来有高雅情操,与皇上谈及宦官之事,(遭国变,绝意用世)。到这是发现国家情势越发危急,凛然大义想要去匡扶社稷,于是就职了。

当时严起恒是首辅大臣,王化澄、朱天麟次于他,(但)严起恒让安之在他的位置而他自己居于下位。 有几个地方不怎么会,大概翻译下,希望能帮到你。

2 翻译古文

文安之,夷陵人,天启二年考中进士。

后被贬,给了文书,到南京从事工作。福王当政时候,起用他作为詹事。

唐王又召见他任命为礼部尚书。他正在打仗,就都没去。

永明王年间因瞿式推荐,和王锡兖一同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也没去。顺治七年六月,安之到梧州拜访皇上。

安之素来有高雅情操,与皇上谈及宦官之事,(遭国变,绝意用世)。到这是发现国家情势越发危急,凛然大义想要去匡扶社稷,于是就职了。

当时严起恒是首辅大臣,王化澄、朱天麟次于他,(但)严起恒让安之在他的位置而他自己居于下位。 有几个地方不怎么会,大概翻译下,希望能帮到你。

3 文言文《故霸州文安县主薄苏君墓志铭》的翻译及答案

译文 蜀地有一个姓苏的君子,名洵,事明允,是眉州眉山县人。

苏君高洁的品行和道 义,在家里修养而成,在家乡广为传播,在蜀地的百姓中出名已经很久了。在至和、嘉佑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于苏轼、苏辙一起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苏洵 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把它献给了朝廷。

文章印刷后,公卿士大夫们争相传阅。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并且都在前列,在当时也因文采学识而出名。

眉山在西南方数千里之外,苏洵父于由默默无闻而一日之间名扬京城,于是苏洵父子的文章从此独占天下;苏洵的文章广博雄辩,气势宏大,读到的人感到惊讶并由此想到他(神采飞插)的样子。见面后发现他老实温和,似乎不像健谈的人。

到逐渐接近他,跟他相处越久,就会发现他越发可爱。断断续续地谈出他所知道的,越询问他,就觉得他像什么都知道一样。

唉,可以称得上是纯明笃实的君子之人了! 苏洵的曾祖名佑;祖父名杲亲;父毋名序,曾被朝廷授予尚书职方员外郎之职,三代都不显达。苏序有三个儿于,长于苏澹,次子苏涣,两人都靠文章考中了进土;而苏洵最小,唯独(他)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到读书。

他的父亲也放任他而不过问,乡邻和亲戚都感到奇怪。有人询问原因,他的父亲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而苏洵本人也依然我行我素。

到27岁时才发愤努力学习,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两次都没考中,又考秀才异等也没有考中。

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闭门读书越发用功,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

于是潜心地研究了六经和百家的学说,考证古今太平与动乱、成功与失败的变迁和圣贤们的挫折、顺利、出仕、退隐的原因,获得了它们的精华,涵养、积蓄丰富。但抑制着不表达出来。

这样很长时间后,自己感概地说:“可以了!”从此文思敏捷,顷刻之间下笔千言,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大概是他禀赋深厚,所以才表现出来得晚;他的心 志诚实,所以学到的东西精深。

从他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因为他们父于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别他们。

开始的时候,欧阳修为他向朝廷推荐文章,(朝廷)召他到紫微阁供职,他推辞没有到任,后来又授予他秘书省校书郎。恰逢太常编修建隆年间以来的礼书,于是让他作了霸州文安县主簿,使他拿主簿的俸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共同璃修礼书,写成了《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编成后,正当要上奏朝廷而还没有上报的时候,他却因病去世了。当时是治 平 三年四月戊申日,享年58岁。

天子知道后为他感到哀痛,特地赠他光禄寺丞的官职,命令有司准备船载着他的尸体回蜀地下葬。 苏洵喜欢跟人交往,惠他人之所急,友人死了他就周济抚养人家的孩子,因此乡邻都很感激他。

苏洵晚秒年喜欢《易》,曾说:“《易》的内容大深奥了,加上遗失而弄不明白的地方,一些儒生拿附会之说混淆它,去掉这些(附食之说)那么圣人的思想就显现出来了。“著有《易传》但没完成就死了。

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在了彭山的安镇乡可龙里。

4 《黎秋丈人》古文翻译

原文: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女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节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慎行·疑似》

翻译:

大梁城的北部有座叫黎丘的小山,(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村中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使他受苦。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的意识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见识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不分明而想像的迹象,不能不仔细考察。要查明这种相似而可疑的迹象,一定要找熟悉这类事物的人。孪生子长得很相像,但他们的母亲总是能够辨认,这是因为母亲对他们了解得很清楚。

5 故霸州文安县主薄苏君墓志铭译文

我是嘉兴秀洲现代的,把分给我啊!!!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宇明允,眉州眉山人也。

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祜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 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

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 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

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显。

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

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①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

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

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

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骋,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②,故得之精。

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试秘书省校书郎。

会太常修纂建隆 以来抚花掂拘郾饺淀邪丢矛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 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 有八。

天予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 君善与人交,急人患难,死则恤养其孤, 乡人多德之。

盖晚而好《易》,曰:“《易》 之道深矣,汩③而不明者,诸儒以附会之说乱之也,去之则圣人之旨见矣。”作《易传》,未成而卒。

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 (选自欧阳修《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注释:①茂才异等: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的讳改秀才称“茂才”。

异等,特别优 秀。②悫,音què,诚实。

③汩,音gǔ,埋没。 译文 蜀地有一个姓苏的君子,名洵,事明允,是眉州眉山县人。

苏君高洁的品行和道 义,在家里修养而成,在家乡广为传播,在蜀地的百姓中出名已经很久了。在至和、嘉佑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于苏轼、苏辙一起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苏洵 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把它献给了朝廷。

文章印刷后,公卿士大夫们争相传阅。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并且都在前列,在当时也因文采学识而出名。

眉山在西南方数千里之外,苏洵父于由默默无闻而一日之间名扬京城,于是苏洵父子的文章从此独占天下;苏洵的文章广博雄辩,气势宏大,读到的人感到惊讶并由此想到他(神采飞插)的样子。见面后发现他老实温和,似乎不像健谈的人。

到逐渐接近他,跟他相处越久,就会发现他越发可爱。断断续续地谈出他所知道的,越询问他,就觉得他像什么都知道一样。

唉,可以称得上是纯明笃实的君子之人了! 苏洵的曾祖名佑;祖父名杲亲;父毋名序,曾被朝廷授予尚书职方员外郎之职,三代都不显达。苏序有三个儿于,长于苏澹,次子苏涣,两人都靠文章考中了进土;而苏洵最小,唯独(他)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到读书。

他的父亲也放任他而不过问,乡邻和亲戚都感到奇怪。有人询问原因,他的父亲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而苏洵本人也依然我行我素。

到27岁时才发愤努力学习,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两次都没考中,又考秀才异等也没有考中。

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闭门读书越发用功,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

于是潜心地研究了六经和百家的学说,考证古今太平与动乱、成功与失败的变迁和圣贤们的挫折、顺利、出仕、退隐的原因,获得了它们的精华,涵养、积蓄丰富。但抑制着不表达出来。

这样很长时间后,自己感概地说:“可以了!”从此文思敏捷,顷刻之间下笔千言,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大概是他禀赋深厚,所以才表现出来得晚;他的心 志诚实,所以学到的东西精深。

从他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因为他们父于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别他们。

开始的时候,欧阳修为他向朝廷推荐文章,(朝廷)召他到紫微阁供职,他推辞没有到任,后来又授予他秘书省校书郎。恰逢太常编修建隆年间以来的礼书,于是让他作了霸州文安县主簿,使他拿主簿的俸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共同璃修礼书,写成了《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编成后,正当要上奏朝廷而还没有上报的时候,他却因病去世了。当时是治 平 三年四月戊申日,享年58岁。

天子知道后为他感到哀痛,特地赠他光禄寺丞的官职,。

6 关于陆九渊这个人的文言文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日:“闻人诵伊川语,自觉若伤我者。”又日:“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陆九渊传》)

翻译:

陆九渊,表字子静,长到三四岁时,问他的父亲天地为什么无边无际,父亲笑着不回答他,他竟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到了他十三四岁时,行为举止不同于其他的小孩,人们见到他都敬重他,他对别人说:“听人诵读伊川的语录,自我感觉伊川之学不合口味”他又说:“伊川(程颐)所说的话,为什么与孔子、孟子的言论不相类似,最近我发现他学说里有很多有不对的地方。”初读《论语·》,就怀疑他们的言论有些矛盾;一天他读到古书

有对“宇宙”二字解释,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他忽然醒悟说:“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宇宙内的事”。

7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在明朝出没出过礼部尚书

明末的礼部尚书文安之!找死我了,分拿来吧!

文安之,夷陵人,明末大臣。

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除南京司业。崇祯中,

就迁祭酒,为薛国观所构,削藉归。久之,言官交荐,未及召而京师陷。

福王时,起为詹事。唐王复召拜礼部尚书。安之方转侧兵戈间,皆不赴。永

明王以瞿式耜荐,与王锡兖并拜东阁大学士,亦不赴。顺治七年六月,安之谒王

梧州。安之敦雅操,素淡宦情,遭国变,绝意用世。至是见国势愈危,慨然思起

扶之,乃就职。时严起恒为首辅,王化澄、朱天麟次之,起恒让安之而自处其下。

孙可望再遣使乞封秦王,安之持不予。其后桂林破,王奔南宁。大兵日迫,

云南又为可望据,不可往。安之念川中诸镇兵尚强,欲结之,共奖王室,乃自请

督师,加诸镇封爵。王从之,加安之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

处军务,赐剑,便宜从事。进诸将王光兴,郝永忠、刘体仁、袁宗第、李来亨、

王友进、塔天宝、马云翔、郝珍、李复荣、谭弘、谭诣、谭文、党守素等公侯爵,

即令安之赍敕印行。可望闻而恶之,又素衔前阻封议,遣兵伺于都匀,邀止安之,

追夺光兴等敕印。留数月,乃令人湖广。安之远客他乡,无所归,复赴贵州,将

谒王于安龙。可望坐以罪,戍之毕节卫。

先是,可望欲设六部、翰林等官,虑人议其僭,乃以范矿、马兆义、任僎、

万年策为吏、户、礼、兵尚书,并加行营之号。后又以程源代年策。而僎最宠,

与方于宣屡劝进,可望令待王入黔议之。王久驻安龙,可望遂自设内阁六部等官,

以安之为东阁大学士。安之不为用,久之走川东,依刘体仁以居。

李赤心,高必正等久窜广西宾、横、南宁间。赤心死,养子来亨代领其众,

推必正为主。必正又死,其众食尽,且畏大兵逼,率众走川东,分据川、湖间,

耕田自给。川中旧将王光兴、谭弘等附之,众犹数十万。

顺治十六年正月,王奔永昌。安之率体仁、宗第、来亨等十六营由水道袭重

庆。会谭弘、谭诣杀谭文,诸将不服。安之欲讨弘、诣,弘、诣惧,率所部降于

大兵,诸镇遂散。时王已入缅甸,地尽失,安之不久郁郁而卒。

8 夷陵县至喜堂记的原文及翻译

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贩夫所售不过鱐鱼①腐鲍,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贾皆无为而至。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州居无郭郛②,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之肆不可入,虽邦君之过市,必常下乘,掩鼻以疾趋。而民之列处,灶、廪、匽③、井无异位,一室之间上父子而下畜豕。其覆皆用茅竹,故岁常火灾。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书荆以狄之,而诗人亦曰蛮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

景祐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公治是州,始树木,增城栅,甓④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以变其俗。既,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起敕书楼,饰厅事⑤,新吏舍。三年夏,县功毕。某有罪来是邦,朱公与某有旧,且哀其以罪而来,为至县舍,择其厅事之东以作斯堂,度为疏洁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堂成,又与宾客偕至而落之。

夫罪戾之人,宜弃恶地,处穷险,使其憔悴忧思而知自悔咎。今乃赖朱公而得善地,以偷宴安,顽然使忘其有罪之忧,是皆异其所以来之意。

然夷陵之僻,陆走荆门、襄阳至京师,二十有八驿;水道大江,绝淮,抵汴东水门,五千五百有九十里。故为吏者多不欲远来,而居者往往不得代,至岁满或自罢去。然不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作至喜堂记藏其壁。

夫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耳。

峡州治所夷陵,地临长江,虽然有椒、漆、纸可以流通于商人,然而民间习俗节俭简陋,常常自产自足,没有什么需要依赖各地的。小商贩所出售的,不过是干鱼咸鱼,老百姓所喜欢的东西罢了,大富商都因无利可图而不到这里来。地方偏僻而且贫穷,所以夷陵是下等的县,而峡州是小州。

州居没有外城,大路不能通行车马,市面没有商铺排列,而咸鱼店铺腥臭得不能进去。即使是州君经过街市,也一定常常下马,捂着鼻子快步走过去。而老百姓居住的地方,灶屋、仓房、厕所、水井混杂在一起,一个房间里上层住人,下面养猪。覆盖屋顶都使用茅草竹子,所以每年都常常发生火灾,而当地风俗信奉鬼神,百姓相传说修建瓦屋的人家不吉利。夷陵这地方,是楚国西部边境,以前《春秋》记载楚国时把夷陵当做少数民族地区,而写《诗经》的人也称之为“蛮荆”,难道夷陵的陋俗自古就这样吗?

景佑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庆基)先生治理峡州,开始栽树,修筑城栅,用砖铺砌南北街道,规划街市区域。又教百姓建造瓦房,把灶屋和仓房隔开,把住人与养猪分开,来改变夷陵的习俗。这些事情完成后,又命夷陵县令刘光裔加以治理这个县,建造供奉皇帝诏书的楼阁,整修官府办理公务的正堂,翻新官吏宿舍。景佑三年夏天,夷陵县的这些工作都完成了。我犯了罪来到此地,朱先生和我有老交情,而且同情我因贬谪而来,为我来到县府,选择正堂东边的地方修建至喜堂,规划宽敞洁净高大明亮而朝阳,让我住在这里调养心情。至喜堂建成后,他又和宾客一起来到这里庆贺落成。

我是犯罪的人,应该贬弃到偏僻恶劣之地,安置在穷困险恶之处,使自己身心劳苦愁思,然后才知道悔恨过错。现今竟依赖朱先生而得到好地方,得以苟且快乐安逸,欢快地使人忘掉有罪在身的忧愁,这都与我贬谪而来的原意不一样了。

然而夷陵偏僻,从陆路经过荆门、襄阳到达京城,有二十八处驿站的路程;水路取道长江,渡过淮河抵达汴京的东水闸,共五千五百九十里。所以做官的人多数不愿意来,而已到夷陵做官的人常常不能交卸职务,到任期届满后有的便自行辞职离去。然而不了解夷陵习俗原始质朴,很少盗窃争讼,县令每天的饮食有米有鱼,又有橘、柚、茶、笋四季时令鲜味,江山秀美,县府居室修整完善,没有不令人满意的。这并不是只有犯罪的人可以忘掉忧愁,而是凡来夷陵做官的人无不开始来时不高兴,来到后又喜欢了。作了《至喜堂记》,嵌砌在墙壁之间。

县令地位虽然低微,但负有守土安民的责任,应该记载地方风俗变化的好坏,让后来接任县令的人有所考证啊。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宇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祜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 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显。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①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骋,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之厚②,故发之迟;其志也悫③,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予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君善与人交,急人患难,死则恤养其孤,乡人多德之。盖晚而好《易》,曰:“《易》之道深矣,汩④而不明者,诸儒以附会之说乱之也,去之则圣人之旨见矣。”作《易传》,未成而卒。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

(选自欧阳修《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注释:①茂才异等: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的讳改秀才称“茂才”。异等,特别优

秀。②禀之厚:禀承深厚。③悫,音què,诚实,谨慎。④汩,音gǔ,埋没。

明代文安人张茂、刘六、刘七,高举“英雄吞海岳、气势转乾坤”的义旗,威震大江南北,震慑了封建王朝。名振华夏的一代武术宗师董海川,于清末创立的阴阳八卦掌享誉海内外,最近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清著名的书画家高松、井玉树,技艺妙臻三昧,名扬当世;今天的书画家郑山麓、胡立民等继承传统技艺,开一代书画新风。此外,像西河大鼓朱派创始人朱大官、戏曲家常永基、王伯华,当代著名歌唱家戴玉强等杰出人才,都令文安人感到自豪骄傲。

宋代大文豪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史称“三苏”,曾官拜文安县主簿。 唐代大诗人王之焕,曾任文安县令 明代画家高松字守之,号南崖子,又号我山,文安(今河北文安)人。甘贫不仕。写山水小景,并梅、菊、兰、松、墨竹,钩勒竹甚佳。有竹谱等行世。工诗文,能书,兼真、草、篆、隶,大字。著变化永字七十二法。《明画录、无声诗史、画史会要、图绘宝鉴、历代、画史汇传》。

陈仪,字子翔,号一吾,直隶文安(分属河北)人,祖居大清河畔的西码头村。其书房自名“兰雪斋”,故有“兰雪先生”之称。是清代著名学者、治水专家。他与稍晚的纪昀(字晓岚)并称京南二才子,时人称之为“济世奇才”。其事迹广传民间,至今为人所称颂。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1797年—1882年)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人。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牛房村旁,1980年过葬京西万安公墓,有碑铭数幢环墓前后。后世编有多种崇尚董海川武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话本小说《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该书中以董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给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渊源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五家谱文献

1介绍:

作为中国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乘谱牒,亦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概言之即家谱,因其专以特定姓氏家族的世系传承和人物事迹为中心内容的撰述特点,往往是古代封建宗法制度辨亲疏别贵贱的重要依据,一向受到历代名门望族的重视而不断以增补和修订,社会影响至为深远。

尽管钱氏得姓甚早,但其修撰家谱始于何时,今却无从可考。不过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全面兴盛,谱牒之学泛为盈学,以致“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的史实来看,钱氏家谱至迟于此时即已出现,只可惜皆亡佚无存。现存钱氏家谱多修纂于清朝与民国时期,这些家谱大多有比较固定的体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传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年谱、吉凶礼、艺文、名绩录、仕官记、字辈谱、续后篇、领谱字号等内容,其中谱名、谱序、遗像,先世考、世系、传记等都是最常见的内容,也是各种家谱的核心。对了解和研究这些家族支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现实和学术价值,可补正史之不足。

2家谱: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永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杭州钱塘沈氏家乘十卷,(清)沈绍勋辑,沈祖帛系增辑,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西泠印社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西吉安钱溪胡氏族谱及文献,(清)胡家璜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毘陵钱桥里金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金震一等续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广东番禺金钱村候氏族谱不分卷,(清)侯子城志,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清)潘沄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江苏溧阳广德钱氏家谱不分卷,(民国)钱又选撰,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保阳钱氏宗谱不详,(清)钱漱泉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9年)手抄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川钱氏世谱不分卷,(清)钱华辑,清钞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辑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山钱氏世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兆鹏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修,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至道光年间重修。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川钱氏世谱十二卷,首两卷、附钱氏一家言十二卷、末一卷,(清)钱元焕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南通钱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清)钱炳川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锄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志遥等跋,清乾降十二年(公元174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六修宗谱十二卷,首两卷,(清)钱铭盘、钱之善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京江分支七修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清)钱止庸、钱之洤等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镇江润州南朱钱氏族谱十卷,(民国)邵凤翔等序,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射湖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钱氏宗谱十二卷,(清)钱潮海等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北湖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毗陵钱氏宗谱十四卷,(清)钱世坤、钱德行等汇稿,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钱氏伯仲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五~八卷、第十卷。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钱氏菱溪族谱十八卷,首一卷,(清)钱履荣等六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享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钱氏菱溪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民国)钱增伟等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享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溧阳钱氏家谱二十八卷,(民国)钱亨等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锦林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金匮吴越钱氏宗谱,(清)钱维城等编,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吴越钱氏五修流光宗谱十二卷,(清)钱人麟等修,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蔗川钱氏念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吴越钱氏清芬志十种,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日煦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撷云阁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宗谱六卷,首一卷、世谱二十二卷,(清)钱逸楼、钱子芬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宗谱十卷,世谱三十卷,(清)钱熙元等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四卷,(民国)钱基博编,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上卷八卷,下卷十卷,末一卷,(清)钱邵霖辑,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上卷八卷,首一卷,下卷一百○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两卷,(清)钱士炳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八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分支马桥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附遗芳略二卷,(清)钱承康纂,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宗谱八卷,(清)钱承康修,清光绪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宗谱三卷,(民国)钱一珠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钱王祠神牌谱,(民国)钱一璜等编,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庆系堂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钱王祠神牌谱,(清)钱一珠等编,钱鸿申、钱王禾辑,增订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江苏江阴钱氏宗谱四卷,(清)钱德荣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北门五保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钱叙森等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宜兴新渎钱氏续修宗谱八卷,(民国)钱俊彩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诒燕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苏州彭城钱氏支谱,(民国)钱寿崧等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家乘八卷,(明)钱岱纂,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家乘不分卷,(清)钱谦益撰。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山西省文物管理局、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秀峰公支世谱图一卷,(清)钱禄泰纂,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修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江苏常熟海虞禄图钱氏振鹿公支世谱六卷,(民国)钱昌谷、钱昌运等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石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彭城钱氏世谱文传八卷,首一卷,(民国)钱时棣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安山钱氏宗谱两卷,(清)钱元怡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彭城钱氏支谱不分卷,(清)钱庆戴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太仓彭城钱氏谱一卷,图像二卷,履历二十卷,宝录六卷,文传八卷,(民国)钱泰阶等编,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文安钱氏宗谱三卷,(清)钱元观等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文安钱氏宗谱三卷,(民国)钱思岳等纂,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钱氏家乘六卷,(民国)张謇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档案馆。

浙江杭州钱武肃王集附录四卷,(清)钱云冲纂,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修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武肃王集附录四卷,(清)钱槐等编辑,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手抄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临安钱氏庆系谱十一卷,(清)钱学文等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一卷。现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浙江临安钱氏宗谱四卷,(民国)钱佐用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小锡堂重修本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十四卷,附录一卷,(民国)钱文选辑,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宁波甬东钱氏宗谱九卷,(民国)钱抚惠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具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余姚武林钱氏宗谱一卷,(清)钱惟辑,钱泳校,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表忠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鄞东月宫山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黄宝琮、钱礼明等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表忠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钱氏正宗谱不分卷,(清)钱尚志等纂,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传抄本三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奉化横山钱氏宗谱不分卷,(清)叶敏斋辑,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象山吴越钱氏象派宗谱六十卷,首一卷,(民国)史翰章纂,钱鸿纪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嘉兴钱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日本。

浙江嘉善钱氏家传四卷恩纶二卷,(清)钱以皑撰,清康熙五十八(公元1719年)研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浙江海宁钱氏考古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清)钱保塘、钱国鎔编,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海宁钱氏清风室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

浙江海宁华园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德桢辑,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海盐钱氏家谱十一卷,(清)钱臻等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显忠祠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项里钱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桂芳、钱枝康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漓渚钱氏宗谱不详,(民国)钱从善、钱显曾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昭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诸暨暨阳钱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道光间焕文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钱纪勋辑,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衍庆谱八卷,首一卷,(清)钱昆元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钱纯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虞西蒋桥钱氏支谱十二卷,(民国)钱钟瑜纂,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射潮堂铅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五~七卷、第十三卷、第十五~十七卷、第十九~二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西长乐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大宗庆系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张崇筒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第四~十七卷、第十九~二十五卷、第二十七~二十八卷、第三十二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北钱氏宗谱六卷,(民国)钱以法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忠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剡北钱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兰溪双溪钱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长陵乡。

安徽广德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安徽广德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安徽屯溪彭城钱氏宗谱五卷,(清)钱坤修,清光绪木刻活字印本六册。安徽图。

安徽绩溪唐昌钱氏宗谱八卷,(清)钱能左、钱德才纂,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老屋下村。

江西永新钱氏家乘六卷,(清)钱柏园修,清雍正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福溪钱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卷、卷末。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新余钱氏分房支谱,(清)钱戟门等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新余马坡钱氏重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清)钱国瑞等纂,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祟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钱氏家乘,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一册。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湖南钱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续修钱氏族谱十一卷,首两卷,(清)钱序事纂,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钱氏五修族谱十三卷,首三卷,(清)钱永青、钱永志等纂,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全乘,(明)钱氏族人纂,明朝时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钱氏世谱,(清)钱培桢辑,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曜纂,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清)钱文元钱廷梅修,清同治年间手抄本两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清)钱钧主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茶亭钱氏宗谱六卷,(清)钱士培主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思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六卷,(清)钱廷济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贻忠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八卷,(清)钱氏族人修,清光绪间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藻钱氏宗谱,(清)钱承佑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贻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江藻钱氏宗谱,(民国)钱氏公修,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七十册。现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张泽桥钱氏宗谱八卷,首两卷,(清)钱洪泉等增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世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凤林派宗谱不分卷,(清)钱经一纂,清钱氏远释堂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支谱不分卷,(清)许享诗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刻民国时期墨笔续修本两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手抄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萧山钱清钟氏宗谱六卷,(清)锺廷灿辑,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钱清钟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钱福球等重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承曾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歙县徐坑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六年丛桂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嘉兴庐江钱氏年谱,秦孟秋等修,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徽和州吴越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七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书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日煦纂修,清光绪四年务云阁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京江分支七修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清)钱正庸纂修,清光绪六年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湖头分支马桥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附遗芳略一卷,(清)钱承康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虞钱氏秀峰公支世谱,(清)钱录泰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民国)钱乃勤纂修,民国十年活字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菱溪族谱,(民国)钱兴烈、钱廷选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考古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民国)钱保墉纂修,民国六年清风室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三年铅印本七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象派宗谱六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史翰章纂修,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民国)钱文选纂修,民国十四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彭城钱氏谱,(民国)钱人骏重修,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傅芬集,(清)钱泳辑,民国二十五年影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王祠产补编,(民国)钱文选纂辑,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著者待考,时代出版社纂修,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庆系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辛亥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潭钱氏六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钱锡主修,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邓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清)史悠诚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黄严黄邑钱山陈氏宗谱二十卷,(清)陈晓严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清)潘元礼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邓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清)史悠诚修,清光绪三十二年木衍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潭钱氏六修族谱十五卷,首四卷,(民国)钱锡主修,民国三十三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庆系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辛亥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六字辈排行:

江苏常熟钱氏一支字行派语为:“世宏泽远,书启康昆。”

云南昆明钱氏一支字行派语为:“铸本广济远,宏以宜泰人。”

资料有待补充。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zhummzykingbokeecom/tbbdiaryId=11477410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

《东沙王氏支谱·家规》

《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

《润州王氏族谱》

《凤林王氏宗谱》

《赣榆王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金山乡保存

《王氏族谱》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绪四年刊印

《王氏家谱》 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保存 写本。

《王谢世家》 明天启二年刊刻的30卷现 美国

《王氏通谱》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王姓字辈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规定的字辈:

十六世到三十五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

三十六世到七十六世: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润州王氏族谱》中议定的族人必须遵守的排行字为:

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宗谱》咸丰年间定的排行字是:

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

同治年间修的宗谱排行字为:

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

光绪年间修的宗谱排行为:

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1 翻译古文

文安之,夷陵人,天启二年考中进士。

后被贬,给了文书,到南京从事工作。福王当政时候,起用他作为詹事。

唐王又召见他任命为礼部尚书。他正在打仗,就都没去。

永明王年间因瞿式推荐,和王锡兖一同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也没去。顺治七年六月,安之到梧州拜访皇上。

安之素来有高雅情操,与皇上谈及宦官之事,(遭国变,绝意用世)。到这是发现国家情势越发危急,凛然大义想要去匡扶社稷,于是就职了。

当时严起恒是首辅大臣,王化澄、朱天麟次于他,(但)严起恒让安之在他的位置而他自己居于下位。 有几个地方不怎么会,大概翻译下,希望能帮到你。

2 仲尼之贤文言文阅读题目的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加试题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6分)

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

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2请说说子贡回答齐景公所用的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断句(6分)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该断而未划的,错一处扣1分,扣满6分为止;其它可不考虑)

2子贡回答齐景公所用的方法(4分):子贡用打比方(类比)的办法(2分),将少长贤愚皆知道天很高,却无法说出天究竟有多高,来比喻孔子的贤能谁都无法说得清。(2分)

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回答说:“我的老师是仲尼。”齐景公问:“仲尼有才干吗?”子贡回答说:“有才干。”齐景公问;“他的才干怎样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齐景公说;“你知道他有才干,却不知道才干怎么样,这行吗?”子贡回答说:“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天有多高呢?都说不知道。因此知道仲尼有才干却不知道他的才干怎样。”

是这个吗?如果是请采纳O(∩_∩)O~

3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D “及明帝初”为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其后断句,排除A、B;“肇独曰”这里“肇”为主语,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到了明帝初年,参与恭迎的亲近侍从和百官,从侍中崔光以下全都受到加封,封游肇为文安县侯唯独游肇说道:“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是古今的常事,因为这一点而获得加封,将怎么自居?”(2)C “文中指诸子百家的重要代表作品”错,“经”文中指儒家经典著作(3)C 张冠李戴,“游肇召集公卿聚会”错,原文为“及元叉废灵太后,将害太傅元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应是元叉召集公卿聚会(4)①见:表被动;以:因为;扶侍:服侍句子翻译为:游肇谦虚朴素敦厚庄重,温文尔雅受到信任因为父亲年老,请求辞职服侍②以:认为;执志:执意;嘉:称赞句子翻译为: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赐,执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称赞他刚正耿直答案:(1)D(2)C(3)C(4)①游肇谦虚朴素敦厚庄重,温文尔雅受到信任因为父亲年老,请求辞职服侍②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赐,执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称赞他刚正耿直参考译文:游肇,字伯始,孝文帝赐给他名博通经史孝文初年,担任内秘书侍御中散皇帝南下亲征,游肇上表劝阻,皇帝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不久迁任太子中庶子游肇谦虚朴素敦厚庄重,温文尔雅受到信任因为父亲年老,请求辞职服侍孝文帝想让他以俸禄供养,于是令他出任本州南安王元桢镇北府长史南安王去世后,又担任高阳王元雍镇北府长史游肇为政清廉简约,加以匡正辅佐,历辅二王,很有政绩因为父去世解除官职又被任命黄门侍郎,兼侍中,任畿内大使,罢免坏的官员,提升好的官员,赏罚分明 游肇是位儒者,时常注重礼教,以法度制裁所纠举的,没有一个不是伤风败俗的他执法仁明公平,断案务求怜悯宽恕尚书令高肇,是宣武的舅舅,百官畏惧,因为游肇的名字与自己相同,想让他改名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赐,执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称赞他刚正耿直迁任侍中梁军的主将徐玄明斩杀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的脑袋,率郁州归附朝廷,朝廷商议派兵赴援,游肇

文安县是哪个市

文安县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于西汉初年置县,地处京、津之间。古为燕赵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取“崇尚文礼,治国安邦”之寓意得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