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门三进士是指谁姓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河北一门三进士是指谁姓王,第1张

据史料记载,关帝庙原址位于明代通往蒙古的大道路旁。清乾隆二十九年,先由族人开渠灌地,变瘠土而成膏腴,田肥民埠,临古延水(今西洋河)筑舍定居。后又从内蒙兴和壕堑碾房窑迁来亲兄弟王姓五家,初称六合坝,后改称六合房子。这王氏老二家的一个孩子是武人,屡考不第,就一心调教他的三个弟弟习武,以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其中两个孩子是老四家的,一个孩子是老五家的。数年后,小哥仨陆续考中武进士,在外镇守边关。现在后人还保存三块练功石。

先公望子成龙,均以“龙”字为三子冠名,即王浮龙、王宝龙、王光龙。三兄弟相继应试由武举直至武进士,功名如泮,敕造府第,门前竖双斗旗杆四根,题挂匾额“泮藻长春”,并设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100步的“上马牌坊、下马牌坊”标志。据王氏族人73岁的王富贵说,当初他家藏有皇帝颁发的圣旨若干,还有御赐的“泮藻长春”匾额3块,可惜在“文革“中被毁。

王浮龙,(?~1862年)。

自幼勤勉嗜学,酷爱武术,性情耿直侠义。清道光中进县学读书习武,为武童。道光十七年(1837年)乡试考取丁酉科武举。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殿试中式辛丑科武进士。朝考录取,功名既得,奉命南行,初任浙江丽水营守备,因战功卓著,又擢升宁海参将,又转宁波府参将,赏戴花翎,为正三品武官。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领村民首建关帝庙。竣工后,将原六合房改名为关帝庙,村名以庙得名至今。王浮龙御外守疆,屡建战功。一次赴诸葛村进剿倭寇,因救兵不至,力战身亡。

从《丽水县志》查得,王浮龙,咸丰军功二年任丽水营守备,军功七年升任宁海参将,丽水营守备由王炳春接任。这样算下来,他在丽水工作了五年时间。

王浮龙是怎样阵亡的?丽水市档案局传来的《太平天国资料》,其中有一篇《谈严州四次失守及兰溪富阳事略》的文章,对王浮龙阵亡时的情况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初三,张玉良率兵由严州进兰溪,欲报民团之仇,纵部曲掳民财,遂下令肆杀,老弱妇女无一得免者,既杀其人,又纵火焚其屋,七十里皆灰烬。时军饷奇绌,三四月只给一月粮,行营掌支应者无粮可给,往往开船避去,饷无可闹,兵乃肆掠,有以激之,则变羞为怒,愈以杀人掳财为得计。其起寡之始,所杀所掳,尚在与之争斗之民团,已而杀焰外昏,贪火内炙,凡见可掳之船,无不竭力残杀,以饱填其欲壑焉。三衢被难,士民舟居兰溪下游者,同时杀其人,掳其财,踞其舟以千百计。金华知府程兆纶激舟往救,乱兵残其幕友,血染程衣,程愤甚诉其张,无一语亦不出一令,乃赴省上诉,王壮愍慨叹而已无如何。程呕血死于杭……有参将王浮龙者,带奋武军千名赴兰溪防堵,归张玉良节制,张分其军三:以三百守兰城,以三百守界址岭,留四百交与王浮龙带守小方岭,以扼寿昌之冲。至四月二十三日,兰溪失守,张玉良之兵先退,王浮龙腹背受敌,仍鏖战杀贼,至五月初五,卒以众寡不敌,血战捐躯。其时小方岭之百姓全未迁移,赖王浮龙捍卫十数日之久,居民得以奔避。又其驭军有法,不准扰民,故兰溪之团每与兵相仇,惟见奋武军之腰牌号衣,则无不互相救护,其感人可谓深矣,亦以见民团之非好与兵仇矣。王,直隶宣化武进士,以战功擢至宁海参将,予任宁海,知其贤,之王壮愍,壮愍未即用,令守太平门城楼。浮龙夜不解衣,日不下城者半年。壮愍异之,乃令募勇千人,卒以苦战死。恪靖伯奏云:“其先未能专任而尽其长,卒以分兵而孤其势,孤忠伟绩,掩抑堪伤”,洵足以慰其忠矣。

王浮龙阵亡后,州府、省宪将其事迹上报。《清·翁心存日记》载:“同治元年5月3日,都察院奏叶维藩在籍带勇剿贼捐躯,升用丽水营游击王浮龙血战阵亡,着左宗棠查明请恤。”《左宗棠全集·奏稿》载:“谨将浙江殉难文武官绅开列清单,恭呈御览……”王浮龙也“蒙大宪详报,奉旨入祠,春秋二祀。”并参照阵亡参将例抚恤,赐银500两,照录其子王生魁为世袭云骑尉,并在其故里建祠堂,塑木像一尊,陈设香案,每逢节日供奉祭奠。遗憾的是,木像在“文革”中亦被毁坏。旧志列为烈士,以资纪念。

王宝龙,生卒年月无考。

自幼延师习武,清道光间入县学,宣化府试为武秀才。道光二十年(1840年) 经直隶省乡试中式庚子科武举。二十四年(1844年)兵部会试又殿试中式武进士。时值中英鸦片战争,南疆边事纷起,奉诏任广西怀集营守备,为正五品武官,披坚执锐,统领军务,威震边陲,名扬当时。

王光龙,生卒年月无考。

清道光间进县学习武。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乡试考取癸卯科武举,三十年(1850年)兵部会试再行殿试中式庚戌科武进士,累官陕西神木守备营,加副将衔(副总兵),为从二品武职官员,隶属于总兵,统理一协之军务。至是威抚边疆,使百姓安宁守业,商贾流通,士民咸重德之。

王氏之浮、宝、光三龙,同一朝代,同出一门,又是同胞兄弟,同取进士,在封建社会的科举时代,实属罕见。在怀安的历史上“一门三进士”的称誉,一直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关于一门三进士,还有黑虎星下凡的说法。当年王浮龙夜间浇地,人们眼见一黑虎扑向地头熟睡的王浮龙,但王浮龙毫发无损,人们就觉得奇怪。在宣德府考举人时,考官梦见衔着骨头的三个黑虎下界,在考试比赛射箭时,别的考生都手戴金套银套玉套拉弓搭箭,而王浮龙哥们家境贫寒,只能用骨头垫手拉弓搭箭,射完箭后又习惯性地把骨头在嘴里含一下,考官惊异,就都点了举人,后来三兄弟陆续考中了进士。当时人们回忆曾经往事,都认为他们是黑虎星下凡。

现有的遗迹唯有当年三人的练功石三块,分别重360斤、320斤、280斤,以及拴马石和喂马槽等遗物。现在浙江也有王浮龙的后人,前些年有后辈子孙(国民党的军长)曾回故乡考察,见关帝庙已不复存在,便扫兴地回去了。

王富贵老人保存着一张他们王氏的家谱,说他的高太爷王海龙是个武举人。接下来,祖太爷王声景;太爷王万祥;爷王树德,二爷王树英;父亲王用先,叔父王守先;他还有叔伯兄弟:王富宪、王富彦、王富强;他的儿子王广文。

  去喀喇沁啊。

  喀喇沁旗是北京通往塞外草原的咽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赤峰市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接地带,属七老图山脉东北麓,东经118°08′-119°02′,北纬41°53′-42°14′,具有明显的华北、东北向内蒙古草原过渡的特点。山势奇特,森林茂密,东西长 104公里 ,南北宽 75公里 ,总面积37018平方公里。处于内蒙古、河北、辽宁三省区交界地带,具有鸡鸣三省的区位优势。旗政府锦山镇距赤峰市 43公里 ,距承德市 160公里 ,距北京 360公里 ,人口37万,处于环渤海经济区。发源于茅荆坝的锡伯河日夜不停地奔向西辽河。

  喀喇沁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喀喇沁汉译“守卫者”,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立旗,清代为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民国年间属热河省管辖,东北沦陷时期为伪热河省辖区,抗日战争结束后喀喇沁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建立,1949年改为喀喇沁旗。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 7°C ,平均湿度 60-80%,年日照时间2900小时,≥ 10°C 积温1900- 3100°C ,年平均降水量 4207毫米 ,无霜期130天,风速 24米 /秒,冰冻深度13 -14米 。

  喀喇沁旗旅游资源丰富。在其境内,主要的人文景观有:内蒙古自治区目前保存最完整、品级最高、规模最大的清代蒙古族亲王府,清代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圣地福会寺、灵悦寺,清代公主陵,辽代古刹龙泉寺、遮盖山石窟,辽代耶律琮墓等。主要自然景观有:人颂“塞外黄山”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川秀美的皇家猎苑茅荆坝自然风景区,神秘的楼子店月牙山溶洞,充满异域风情的美林谷私人山地牧场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0897348html

  喇沁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勋臣者勒篾,属乌梁海氏。乌梁海氏,是近代蒙古民族的著名大姓,同时也是蒙古族历史中的一个古老悠久的氏族称号。乌梁海在古代历史典籍中,也被译写为:“兀良哈”“兀良孩”“兀良海”“兀良罕”等等,音译字样虽不相同,其实内容相同,都是对乌梁海一词的译写。

  史料记载,乌梁海曾是一个森林部落,乌梁海部生活于高原森林中的年代,要远早于《蒙古秘史》所叙的成吉思汗时代,据波斯人拉夫德所著《史集》记载:兀良哈人,原来栖居于巴尔古真滩的森林百姓,后来徙至不而罕哈喇敦。

  乌梁海氏族是较早归附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之一。《蒙古秘史》中记载:札儿赤兀歹老人的儿子者勒篾弟兄二人,来到成吉思汗身边后立下了汗马功劳。扎儿赤兀歹与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曾为一代挚友,所以,当成吉思汗忙于统一蒙古各部的时候,扎儿赤兀歹便将自己的两个儿子者勒篾和速不台送到成吉思汗那里,做了成吉思汗的“伴当”。当成吉思汗成就一代伟业时,者勒篾兄弟二人成为了成吉思汗麾下的佐命功臣。

  者勒篾,也译为“济拉玛”,喀喇沁王的远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时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性命,特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被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后来,成吉思汗又将女儿花茵公主嫁于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的称号(驸马)。成吉思汗1206年在斡难河源宣布建立大蒙古国。

  明朝,乌梁海蒙古七传至和通(又译成“花当”),其领地为明朝屏藩福余卫、泰宁卫、朵颜卫。1627年,包括乌良哈三卫在内的喀喇沁属地向南抵张家口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雄心勃勃一直想重振黄金家族雄风的北元政权林丹汗,对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抗拒汗庭的行为进行讨伐,击败喀喇沁部,喀喇沁余部东迁至乌梁海三卫地。但由于林丹汗长年征讨和残酷的剥削,引起了其他诸部的反抗,后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赵城之战。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喀喇沁部封建主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等纠集内喀尔喀等部,联军10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也称赵城)消灭了林丹汗4万多人马。这便是著名的朵颜反击战.同年七月,朵颜卫首领苏布地,色楞等害怕遭到林丹汗的报复,遂率喀喇沁部投靠了后金皇太极,行青牛白马之誓。皇太极出兵相助苏布地,在西拉沐沦河边,突袭林丹汗营地,林败走青海,皇太极诏封苏布地仍驻喀喇沁故地,赐号为都固棱。

  喀喇沁部远祖为游牧于中亚草原今伊朗境内的的乌古思人,东迁后与朵颜乌梁海合二为一,仍以喀喇沁为部落名称,而乌梁海人其首领是者勒篾的后裔:革兰台之子恩克为者勒篾的10世孙,长昂为11世孙,色楞为第12世,长昂之子赖洪大为第12世,赖洪大之子苏布地为第13世,也是明代朵颜卫的最后一任首领。 现喀喇沁左翼档案馆藏有其家族族谱.

  苏布地归附后金之后,为满清入主中原攻锦州、破长城立下汗马功劳,后病死,其子固鲁思奇布继任喀喇沁部首领。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诏编喀喇沁部为左、右二旗,以固鲁思奇布掌右翼旗(今喀旗),并授扎萨克衔,编95佐领,治所在锡伯河北岸龙山。也是清朝开始喀喇沁旗的第一任首领。其叔色楞掌管左翼旗(今辽宁喀左)。

  清崇德六年 (1636) ,皇太极诏令蒙古诸部清查户口,编制牛录: 300 人为一牛录, 150 箭丁为一佐, 50 丁为一马甲。整编后的喀右旗有 22 牛录, 44 佐领,计 6600 户, 33000 口,晋封固鲁思奇布为固山贝子,赐多罗杜棱号。(清代,在蒙古地区推行七等爵制,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塔布囊)统称王公贵族。“台吉”是只有成吉思汗血亲后裔才享有的称号,是汉语太子之意;塔布囊是喀喇沁贵族享有的品位,因其先人曾是成吉思汗的女婿,即附马的意思。)其后,喀喇沁右翼王旗历经十二代、十四袭。家谱世次如下:

  清顺治七年(1605)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固鲁思奇布崐晋封贝勒,顺治十五年(1685)死,其长子图巴色楞袭扎崐萨克多罗杜棱贝勒,不久,病殁,由其弟班达尔沙继任,崐康熙七年,晋封班达尔沙为郡王。班达尔沙卒后,其兄崐札什袭任札萨克郡王。(康熙十四年(1675),札什向清延密报林丹汗之孙崐布尔尼谋反,康熙皇帝重赏札什。又曾先后多次巡视塞崐外,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巡幸至哈拉和屯(今宁城崐黑城),札什奉献土地充行围之地。康熙三十一年(1692)康熙帝封其第五女端静为和硕公主,下嫁札什之子噶尔崐藏。康熙三十二年(1693)康熙巡视塞外,驻跸锡伯之勒(崐今锦山镇),幸端静公主府。次年,康熙再巡塞外。驻崐喇嘛洞山(今宁城头道营),赐喀喇沁郡王札什冠缨、蟒崐缎及银两。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北巡,驻和硕崐端静府第。)道光十六年(1836)喀喇沁郡王布尼雅巴拉卒,诏崐其子色伯克多尔济袭爵,仍命御前行走,戴三眼花翎,崐道光二十七年(1847)色伯克多济之女被清廷指定为恼亲崐王妃,咸丰五年(1855)卓索图盟盟长色伯克多尔济,因崐奉剿太平军有功,谕令表奖优叙。同治七年(1868)清廷崐诏准已故郡王色伯克多尔济之子旺都特那睦济勒袭爵。崐光绪二十四年,旺王病卒,其子贡桑诺尔布袭爵,一直到民国时期。

  风土人情

  虎围:喀喇沁旗地处东木兰围场,乾隆年间建有虎枪营分健锐、劲强、坚固、扶翼、精壮、素通6队,每队10个人,各持虎枪一把。每次围猎时每队后面各备10名炮手。参加虎围的人穿戴也很讲究,一律灰色马褂、战裙、秋帽、貂尾、足履战靴,腰带火镰、小刀,还有短柄镰、斧、铁腿齿等。每年自农历九月十五起,扎萨克衙门每天4人值班,发现被老虎咬伤的牲畜,急速报告,然后王爷召集虎围人员布置任务,请喇嘛诵经。虎围人员在出发前都要吃启程饭叫猫耳汤(一种荞面食品)。临出发时候王爷祝吉祥之词“罕山之福无疆,所适收获无量,神佛保佑五私,立盼捷旗飞扬”。

  出发后,众人履迹寻踪,寻的踪迹确认并报总管,在山进口处驻队,查明地势鱼贯而入,当看到蓝旗会于谷口及知合围成功。见到老虎先辨毛色,再分雌雄。雌者性柔狡猾难制,雄者刚猛气大易捕,同时还要看虎是熟睡还是警醒,卧地不起亦不怒者在枪头绑爆竹向其燃放,激怒老虎,同时高声大喊,报告虎位。老虎受惊张口伸腿,以尾左右击地当前爪抓地欲跃时,虎枪手各将枪柄插地,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双手紧握枪柄,枪头向前待立,激怒的猛虎张口一跳,在其即将落地时,猎手将枪头刺入口中,借虎扑之势,从舌根刺入颅内,两旁炮手立即开枪,老虎毙命,猎手大喊“罕山之主,赐于无疆”。有虎假死者,寻隙逃匿时不可紧追。,立呼虎之去向,使其他队围捕,捕得老虎,载虎回府,请扎萨克郡王过目,然后论功行赏。接着大摆筵席,杀虎英雄坐首位,扎萨克郡王赏酒赏肉并赐纪念品,虎围结束。

  民族服饰:喀喇沁旗蒙古族清初以前过着游牧生活,着长袍,穿为衣,脱为被,骑乘护膝盖。喀喇沁右旗建旗后,旗内人民开始过上定居生活,所以服饰方面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男女都喜欢穿蒙古袍,其特点是瘦长。服装也分四季,有柴木其(单衣长袍),夹柴木其(夹长袍),得勒(皮长袍),马甲(坎肩),原尔摩(马褂)颜色喜艳,尚兰。

  妇女穿长袍有标志:老年妇女穿白布“柴木其”;中青年妇女穿旗袍,未婚妇女穿鲜艳的长袍套马甲。蒙古靴子多为牛皮革制作。男帽有礼帽、便帽之分,礼帽又分冬夏,夏为仿清代圆锥形红缨凉帽;冬为卷边红缨暖帽。喀喇沁蒙古族妇女的头饰受满族妇女头饰的影响。

  饮食:猪、牛、羊肉为喀喇沁蒙古族传统肉食品。每年农历五月后草茂羊肥开始宰杀,随宰随食。初冬小雪后,天气转寒,牲畜膘情好,进行一次集中宰杀,备足冬春肉食,俗称“卧羊”。喀喇沁蒙古族肉食品通常吃法有全羊席、手把肉、烤、炖、炒、涮火锅等,其中最具特色的为喀喇沁烤猪。

  烤猪是喀喇沁郡王专为祭祀神灵和向清朝皇帝进贡而烧制的食品。每年正月、五月十八、八月十五,王府举行祭礼大典,供奉家庙及祖宗神灵,都烤制整猪整羊。腊月,王爷进京值班前,伙房都要备好这些熟食,以备孝敬皇上,馈赠在京亲友。

  婚俗: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婚俗吸收了汉、满族部分的礼节,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礼仪程序。分定亲、娶亲、婚礼。

  待客:喀喇沁蒙古族热情好客。客至,全家出门迎接依次问安,男子屈右膝,俗称“打单千”妇女双手相握,屈双膝“打双千”。请客人吃饭时,晚辈男女垂手而站伺候客人。禁止晚辈陪客,但要向客人献茶敬酒,以示尊敬。

  王爷出行:[ 府门前,月台,四带刀护卫从侧门出,四名典仪随后。 典仪官:黎民百姓听真:今日大清康熙爷五公主奉旨下嫁,王爷与世子率队出迎。吉时已到,大开府门! [ 音乐起,府门缓缓打开,刀旗队、护卫队,由府门而出,分列阶下,仪仗、文武官员分列月台两侧 典仪官:恭请王爷、福晋、世子! [ 王爷、福晋、世子上 典仪官:敬酒 [ …… 鸣炮 [ 放号声音乐,后鸣炮 …… 擂鼓 [ …… 典仪官:鸣锣开道! [ 音乐起 [ 鸣锣开道,刀旗队、护卫队、随从等依次而行 …… 安 代 舞 [80 名身穿**蒙古袍的少女,分别从府门两边侧门涌入广场,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进行舞蹈。

  公主下嫁:[ 送新队伍至府门月台前 太 监:多罗杜棱郡王喀喇沁扎萨克扎实、世子嘎勒藏皇封,晋见和硕端静 公主! [ 三人下至台前,公主下轿 王 爷: 福 晋: 参见公主! 世 子: [ 公主示意,三人起。王爷、福晋上至台上,世子台下。 典仪官:请贵宾入府 [ 太监、王爷、福晋、世子 ( 由典仪搀扶 ) 公主、公主队伍、王爷队伍依次入 府。 [ 留在回事处的有:太监、小太监、福晋、王爷、世子、四典仪、四带刀护 卫、文武官员、品级牌

  [ 四带刀护卫、典仪官上 典仪官:世子与公主大婚,即时举行,文武官员排班就位 ( 品级 牌、文武官员从丹陛桥上至台上 ) 典仪官:恭请王爷、福晋 [ 王爷、福晋上,一典仪陪同。 众文武:恭喜王爷、恭喜福晋! 典仪官:恭请钦差大人! [ 大太监、小太监上,一典仪陪同,王爷、福晋迎。 典仪官:恭请世子、公主! [ 世子、公主上至台前,一典仪陪同。 太 监:多罗杜棱郡王喀喇沁扎萨克扎实 —— 接旨! [ 王爷、福晋、世子接旨。 太 监: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多罗杜棱郡王喀喇沁扎萨克体恤 民情,爱护百姓,致使民心安定,百业兴旺,功绩卓著。特将 五公主和硕端静许尔长子嘎勒藏为妻,即日完婚,望尔等再接 再励,效忠朝庭,钦此! 老王爷: 福 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世 子: 典仪官:先请世子射三箭,驱邪避祸无灾难。 再请公主迈火盆,红红火火福满门。 还请公主跨马鞍,步步登高保平安。 典仪官: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地久天长! 典仪官:龙凤呈祥结良缘, 揭开盖头见红颜! 太 监:公主与世子大婚,万岁爷还有封赏哪! 金宝玉册, 御前行走, 御赐黄马褂一件, 皇缰一付 三眼花翎一顶 雅乐乐班一支 [ 交接仪式结束,雅乐就绪。 典仪官:世子与公主大婚,普天同庆,万民同乐,歌舞起来! (1) 雅乐表演 (2) 搏克摔跤舞 (3) 旗枪舞 (4) 时装表演等

河北一门三进士是指谁姓王

据史料记载,关帝庙原址位于明代通往蒙古的大道路旁。清乾隆二十九年,先由族人开渠灌地,变瘠土而成膏腴,田肥民埠,临古延水(今西洋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