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记系列6——曾国藩说,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还可以改变骨相
前篇稿子还说曾国藩是不是个相面先生呢,今天就看到,他居然说读书可以改变骨相。
这是他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说的。他先写道,人的气质是天生的,本来很难改变,唯有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紧接着又写道,古代精通相法的,说读书可以改变骨相。
他没说这是自己说的,但既然告诉儿子,应该是相信这一点的。
能不能改变骨相这个先不说,读书改变气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不是常听说嘛,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对人的精神和气质的影响,大概和吃饭对人的身体的影响差不多吧。
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吃不饱就萎靡不振。相应的,书读多了人才有气质,不读书,就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说的那样:三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我们说某人腹中空空,大多时候说的不是肚子,而是头脑。
吃不同的饭菜,吸取不同的营养,对身体的影响是不同的。读不同的书,对人精神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培根就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在这封信里,曾国藩还告诉儿子,应该针对自己的体质,临摹什么样的字帖,以习字治体质之病。临摹的字体不对路子,可能对体质有害。读书大概也是这样吧,读不同的书,对自己的精神气质,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吃饭要讲究卫生、科学,腐烂变质的饭食肯定无益,所谓的好东西吃多了,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吃出了“三高”,吃出了大腹便便,吃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女。
读书也是一样,我们说开卷有益,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就是读好书。不好的书,可能把人带沟里去了。
曾国藩对他儿子,和我们对子女一样,都希望把自己一生的阅历和经验告诉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所以这里说的应该是真心话,不是忽悠别人的。
能不能改变骨相这个见仁见智,但腹有诗书气自华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
为了变得气度不凡、气宇轩昂、玉树临风、风流儒雅,让我们读书吧!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书生门第家庭。下面是我带来的晚清第一重臣曾国藩读书之法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晚清第一重臣曾国藩读书之法名人故事 篇1曾国藩认为,读书的方法,在于专门研究一类学问,这类的学问能研究透,其他的各门各类学问自然可以触类旁通。但急于想对一门学问领会,也是不能算研究深透,因为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思维的沉淀。“为学之道”即做学问,要深入探求其中的规律,然后考核所知,做出文章来。人要是想进步,最好的办法便是记日记,日记可以记录自己每天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如内心的欲望,内心的深思反省皆可以记录。
为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加剖析,曾国藩立下了日课,分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日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早起临摹字帖,夜不出门十二条。
这十二条,为曾国藩的一生成就,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乃至于官居一品,位居宰辅,每日一炷香的静坐,每日的日记都不能停止。到老来在两江总督的任上,头晕目眩,手脚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
晚清第一重臣曾国藩读书之法名人故事 篇2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晚上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为了连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晚清第一重臣曾国藩读书之法名人故事 篇3亲爱的同学们,翻开历史书,或者,问问老师,你们会发现,有一个名字自己可能没有听说过,但却大名鼎鼎啊,那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号称晚清“第一明臣”,学问着实了得,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最有争议的人物呢?好啦,现在,我就要给大家讲他的一个小故事喽。
话说曾国藩小时候,也像现在的同学们一样,要读书,要考试,当然,也要背课文啦。一天夜里,他又在做这样的功课。手捧一篇文章,摇头晃脑地念呀念。时间悄悄流逝,眼看夜色越来越深,天上的月亮都被云儿遮住了,小油灯一闪一闪地昏昏欲睡,曾国藩依然没有背会那篇文章。这可气坏了一个人!那人躲在屋檐下,蘸湿手指头,捅破窗户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瞄着屋里的曾国藩,已经很长很长时间了!他一直在等待,等待曾国藩背会文章翻身上床呼呼大睡,自己便可入室偷盗。哦,原来是一个贼呀!接下来的情节真是富有戏剧色彩。贼人终于等不得了,忍无可忍,跳将出来,愤怒地对曾国藩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把那篇文章从头至尾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哈哈,我想,这个故事或许有演绎的成分。贼的郁闷有点过火,贼的聪明有点夸张。但是,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一想吧,它告诉我们的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常谈常新的道理,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永远无敌。
看到一篇篇精彩的作文,总有同学满怀期待地问我,自己怎么做也能写得那样好?我的锦囊妙计嘛,一定有这样一条:坚持练笔。天天写,月月写,年年写,何愁作文不提高?
曾国藩,年少时天分并不突出,但后来多厉害;大家看出来了吧,是勤奋创造了奇迹。呵呵,曾国藩把贼都惹火了,那个夜晚,到底翻来覆去,将书读了多少遍?
《曾国藩》这本书,是一套,共三本,我买的是唐浩明写的那一版本,人物传记,也是非常厚的三本书,是以小说的形式叙述的,我现在还没有读完。
曾国藩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都很熟悉了,并且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本传记书籍,我在好几年前就想读曾国藩的人物传记。最早知道是在一本书里发现的,时间的原因,就不说了。
最近想读他,一是因为得到的创始人罗振宇在去年的跨年演讲上开篇就提到了他,而且罗胖一直都有提及他,就是以他为榜样的,这是一层原因;
二是我在去年看白岩松的那个视频,他在视频中也提到了曾国藩,白岩松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的焦虑,后来遇到了曾国藩,他把曾国藩的家书及传记通过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对白岩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悟到了很多,主要是解决了他的问题;
第三就是作家冯唐也经常提起曾国藩这个人,并且在演讲与作品中有所提及,去年并出版了关于曾国藩的书《成事》,我读过一遍,确实写的好,并且很多的方法论在里面;
第四是因为上个月读了曹德旺的传记《心若菩提》,曹德旺先生也在书中提到了曾国藩这个人,以及曾国藩的传记,曹德旺把曾国藩的传记读了三遍,才悟出来一个道理,要懂得吃亏。并且,他在他的书房把和尚救曾国藩的命的十二个字挂在自己的书房,一挂就是几十年。
这十二个字是:“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后面的六个字出自于道德经第28章。也有可能出自于更古老的书。
通过冯唐写的《成事》那本书,书里面就有很多关于曾国藩的方法论。通过这一次读曾国藩的人物自传,就是要看看省人大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他是怎样做到自律,对生活有什么样的感悟与态度,只有真实的了解这个人,我们才能从中学习到他的一些优秀的品质。这本传记,我只读了一小部分,还没有读完。曾国藩是大器晚成的一个人物,而且在他的一生中遇到了很多的磨难。书中有一段曾国藩拜师的故事,他的老师是唐鉴,通过老师的指点,关于检身、读书,曾国藩思索多年而不得要领,老师八个字就提纲挈领了。这八个字是:整齐严肃,主一无适。
至于读书之法,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专精,则万不能通一经。唐鉴给曾国藩推荐的书是《朱子全书》为宗,读朱子全书重在于践行。践行的要点在五个字:诚、敬、静、谨、恒。
自从跟唐鉴学习以来,曾国藩开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加修饬,并立下了日课,分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日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早起临摹字帖、夜不出十二条。
曾国藩的成功与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曾国藩并不是一般的勤奋,是非常勤奋非常勤奋的。曾国藩最大的优点是他是一个长期的践行者,不光只是说说,而且是要做到!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我的一点读书心得。
不一样的曾国藩(121)
第十八章
衣锦还乡遭家变 新贵入世心态显
再来看看道光十九年下半年的情况:
七月
“七月十二日,晴,身上发癜疯,不能写寿序。陈雁门蒙师来”。“七月十三日,晴,仍发癜疯。作寿诗一首,接朱尧阶信”。
儿时的蒙师、曾多次戒尺掌心的陈雁门老师反过来看他这个有身价的学生来了。身上的皮癣症状又开始发作,身体上的皮肤无缘无故地开始角质化,坚硬结痂,酥痒难耐。应确定是牛皮癣。
八月
“八月十七日,阴,早雨,余教国正勤俭忠信”。“族中有个叫国正者,在宝庆营。其父故衡阳,随母至湘乡,因徙寓宝庆,娶金氏,生国正兄弟四人。余因修谱事,踪迹其源流,悯其孤苦,因教之勤俭忠信。复至两营及协镇都督处,托其照拂。最早由宝庆起程,行六十里宿”。
意指同族一个叫曾国正的人。开始主动协调一些族人的事务,自觉承担族谱等公事;显然,因身份不同而开始变化了。
九月
“九月十七日,大雨,挽功杰知县”。“由官庄行八里,至杉木桥曾功杰家。功杰曾为直隶河间献县知县,本年六月故。是日开吊,丧事即办得整齐。余有挽联云:壮岁宫袍,耆年昼锦;陔南丛桂,蓟北甘棠”。
曾国藩冒雨去参加一个葬礼,死者名叫曾功杰,曾经是一个知县。虽是应酬,分明是在参与政务类的事务了。
十月
本月对于曾家来说,确实发生两件大事。
“十月十四日,晴,四妹出阁”。“昨夜未睡。是日黎明,送四妹出阁。父亲、母亲、余及二妹送亲,共夫七十八名,并朱家来夫百一十二名。日中,饭黄巢山。夜,宿梓门桥。早,与朱家约黄巢山媒轿来往及亲轿来往共四餐,皆余家办;紫门桥来往四餐,皆朱家办。四妹出阁,哭甚哀,余亦甚难为情”。
曾国藩四妹妹出嫁,这应是其首次出面组织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活动,总计112名轿夫的往来餐饭,确是需要仔细协调的大事。此事颇为不解,为何秉持 勤俭的曾氏家族却如此铺张 ?此事待后专门详述之。
“十月廿六日,晴,叔父高轩欲以温甫为嗣”。“以三弟温甫出抚与叔父高轩为嗣。先是,温甫少时,星者言其当作叔父义儿乃得长生,乡俗呼干爷也。后叔父无子,婶母病十余年,祖父屡次欲以温甫出抚,未果。本年七月,叔父以见嘱托,母亲不允,至是再四劝谐。是日请族戚四席”。
曾国藩兄弟姐妹九人,排老大的大姐嫁得最惨,刚嫁过门丈夫就精神错乱,从此苦寒一生。曾国藩排第二,但他是长子,所以上面的大姐不作数,他被称为大哥。 二弟曾国潢 ,字澄候,比哥哥曾国藩小9岁,是曾国藩日记家书中经常提及的澄弟。 三弟曾国华 ,字温甫,比曾国藩小11岁。日记记载说,曾国华小时候,有算命先生说这孩子夭寿,但如果让曾国华过继给叔叔曾骥云的话,就能够长命百岁。 四弟曾国荃 ,字沅浦,他比曾国藩小13岁。 五弟曾国葆 ,字季洪,比曾国藩小17岁,后来他改名叫曾贞干,字事恒。他被曾国藩称为季弟。
此外,按照家族的大排行,二弟澄弟曾国潢,又称四弟;三弟温弟曾国华,又称六弟;四弟沅弟曾国荃,又称九弟,他也是历史上最经常提到的曾老九。最小的五弟季弟曾贞干,他仍然被称为季弟。
十一月
“十一月初二日,晴,寅刻得一子(曾纪泽生)”。“是日,起行进京,寅刻生一子。二月初一,儿子桢第夭后,内人不时啼泣,昨夜涕零不止也。九世祖妣屈太孺入葬衡阳白果鸡公头周人入屋后,后失挂扫。今年祖父至白果,寻出。本日,合族走坟上竖碑,共百馀人,在余家同云,夜宿白果。下半日阴,北风”。
“十一月十三日,阴,议定修谱事”。“住白庐家。白庐之尊人名衍咏,号雩台,尝请于有司求为莱芜候世袭翰博。后又倡修曾子庙,求为曾氏南宗子。曾氏有修谱者就之余家议续谱,本年六月有成议。至是,余与家叔及上增叔同至仙舫、白庐家订修谱事,议每丁出钱百三十文;翰博印谱一部,圆印谱三部外,需谱者每部钱四千文。白庐之母丁氏,本年余曾为作寿屏也”。
先由其祖父牵头,对本族事务专心主事,为曾国藩做了一个好的榜样。自此,曾国藩开始花心思用心族事了。出人头地的曾国藩,重修曾氏家谱( 后章专述曾氏为修谱事远涉他地核查,颇令人感动 ),是让每户人家掏钱,如果想收藏这本族谱,还要出更多的钱。自此,曾国藩已自觉将族事视为已事,已然变为公共事务之主事之人。
十二月
“十二月初七日,晴,霁,夜与啸山登岸步月。由陈池望逆风行六十里,至鹿角。夜,与啸山登岸步月。积雪未消,月明如昼。船甚多,远火高低,与星荧荧,二更登船始睡”。这则日记,记录了曾国藩即将动身返京。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从文字的记述上可知: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大多极其平淡,但细心的朋友或许早已看出了曾国藩的心态、行为渐渐发生变化。同时,有心之人也知,一个人发生改变极少会突变或骤变,大多是于平凡、平淡之中渐变。一般而言,哪有常常发生惊天动地之事之理?
即便是平淡之中,也已可见曾国藩的变化了:他即由原来的自卑、持重,变得自得、自喜、自负,甚而骄燥、骄傲、骄盛了;往日整日的读书习字之类也被各种事务所冲淡;行为上也开始由无人问津,转而有人攀附、围聚、跟随、追随,于族事、公事始有人相商、到略有所涉,再到主动介入、主事,后到全面主导,而初显入世之行,已不似以往只顾埋首故纸中之腐儒教条刻板;随其话事权、影响力渐渐扩大,感觉愈来愈好,慢慢有了自我膨胀的心理铺陈与资本,直到多次碰壁之后,才方知天高地厚。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照录曾氏一年又一月有余的日记,绝不是无话找话,而是有意让有心的看官细心阅读其日记,从其日记的婆婆妈妈、了无生趣、甚至有些无聊琐碎的内容中,以主人翁的角色代入其中,感受曾氏之为人处世。笔者之意图,亦想通过展示“ 日记抄录 ”给看官以参考,实有以下几点考虑,不知以为然否:
一是给有心者示例如何记日记 。日记本无他,就是自己记自己看,如果记录者觉得要学习主人翁,也要与人看,则属于较高层次而另当别论。日记体例上,无非是将日期、天气、心情、所做事项记下而已;有时甚至流水帐也无所谓。如果可说内容较多,也可尽叙感想、收获之类不一而足。
二是展示曾氏的坚持如一习惯。 正如其不断强调的“恒”,他就是这么坚持的,而且长期坚持下去,于修身、律已尤为重要。同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积累资料性的原始记录就特别有意义了。因此,本书也大致有如此笔调,并不以情节跌宕起伏、悬念环环相扣而有意或刻意取悦读者,而是保持较为严肃的态度展示如常,让读者从中感悟曾氏人生所历、所思、所学、所为。
三是有意以白描手法努力再现原貌,让人觉得伟人的日常也并非天天惊天动地、充满惊险或有趣 。使人觉得曾氏之如常是何等的平常,足见其可见可学。虽平淡如常,能否学到精髓,则关键是当事人是否有恒、有志、有心而学。
四是展示伟人于发生重大变故时如何如常地处世 。正如主人翁常说的:“每到大事有静气”,而不以已或家变而受干扰,导致重要事项与场合缺位。此则为 伟人与常人大不同之处 !
正是与此看似平常的年月里,曾国藩却是干出了一件足以影响后世的大事。欲知后事如何,敬请关注后文。
曾国藩日记原文 (成丰十年十二月十四日)
剽袭就是抄袭,抄袭可以有吗?曾国藩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只是对抄袭太多发出了一声感叹:诸子百家中,除了老子、庄子、荀子、孙子是自成一家之言,其余都免不了有剽袭的嫌疑。
近日,广西某大学,导师要求81名学生“自愿退学”,理由是这些学生涉嫌论文抄袭,抄袭的风险很大。
如果这一事件成了定案,这所大学也将成为国内首所因结课作业抄袭而开除学生的大学。
常言道,自古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不会抄。抄也有高下之分,高级的抄袭是借鉴,留下的痕迹很少,又有自己的创新,一般人还看不出来;低级的抄则是照搬,没有融和自己的元素,只有浓浓的山寨味道。
文学作品的抄袭,屡见不鲜。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很多故事来源于《酉阳杂俎》,前者中许多人物都可以在后者找到原型,国外畅销书《指环王》、《哈里波特》、《冰与火这歌》等大作,其实都是作者在深入研究历史上真实事件后,把各种人物、事件和神话掺杂在了一起,将时间、地点和场景进行了错位和翻新,而呈现给读者的,这样看起来似乎有点熟悉,但又有新颖的创意。
科技产品的抄袭,随处可见。不要以为只有国内有,科技行业历来有抄袭的传统,苹果的视窗是抄袭Windows的,FaceBook的时间轴功能是抄的Snapchat(当然不是微信),更不用说国内各种APP,有些简直就是竞品的复制品,连配色都没有换,称之为像素级的抄袭,他们的理由很充足,这样不用重新培养用户的习惯,可以让用户用起来更爽。
这样看来,借鉴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突显新意和创意。
那么,该如何去借鉴呢?
模仿是最佳的学习路径,从模仿开始,开以少走很多弯路。
书法是一项投入产出比很低的项目,练书法的唯一途径就是临帖,即把前人写的字帖拿来比着写,任何书法家都是从临帖开始的。刚开始的时候,别人这一横是如何写的,你照着写就是了,千万别发挥!如果你非要来点创新,按自己的想法来,那就走偏了,基本也就练废了。
如果一开始就要创新,总想加点自己的东西,那么,永远都无法入门。
有了积累,才能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融百家之所出,自成一家,成为真正的高手。
掌握方法论,既重技巧,也要有系统。
用第一性原理。任何学科都有一些基本原理,称之为“第一性原理”。比如在物理学中,就有牛顿的经典力学三大定律、相对论;经济学中有“看不见的手”、边际效应等十大原理。掌握一门学科,学习一门技能,都要从这些基本原理入手,这些是根本的东西,以他们为基础去建立自己的框架,就会事半功倍。
建立思维模型。思维模型是对具体理论、事件的抽像,查理-芒格就有100个思维模型,建立思维模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将理论能应用起来,为什么学了那么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懂了那么多道理,一遇到具体事情就蒙圈?都是没有建立思维模型的缘故。思维模型就是锦囊,能够帮你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跨越知与行的鸿沟。
进行刻意练习。流行的“一万小时理论”说,熟练地掌握一门技能,至少需要投入一万个小时。很多人认为有天赋就能成功,其次并非如此,天赋并不算什么,成功都来自于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首先要清晰地确定目标,想提升什么就去练什么,有的放矢。成功者盯住某个特别方面进行练习,直到取得进步,然后再针对其它方面进行练习,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
找准需要在哪方面提升,比如何去提升更重要,前者是战略,后者是战术。
刻意练习脱离舒适区,在学习区练习,并接受即时的反馈。在舒适区不断重复某个特定动作是大多数人的练习方式,这样的效果并不是最好。刻意练习一是要在学习区选择合理高强度的活动,还要有人即时地给出反馈,立即纠正过来;二是要保证重复练习的量,伟大的成功者重复练习的量,达到了令人单调乏味的程度。
刻意练习需要思想高度集中地去练习。这种高水平的练习一小时就足够了,因为你不可能长时间都保持高度集中的练习状态。
大胆地尝试去突破。
就拿写文章来说,努力地去挖掘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理解、解读一件事情,一个现象,哪怕不成熟也不要紧。即使观点是错的,也比没有自己的观点好得多。
正如高斯所说:一个自尊的建筑师不会在盖好的房子里留下脚手架。所有的来源和辅助,都会随着房子的完工而清理一空。
高手,不会留下脚手架。
道理总是相通的,智慧处处可通用,其实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曾国藩传记系列6——曾国藩说,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还可以改变骨相
本文2023-10-03 10:11: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