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知名的意大利骗子?
历史较为出名“庞兹骗局(Ponzi Scheme)”,查尔斯·庞兹,就是来自意大利的“花花公子”
查尔斯·庞兹
以下是故事经历,摘自网页链接人民网,
1882年,庞兹出生于意大利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很深。庞兹的母亲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儿子能飞黄腾达,重振家族那已遥不可追的荣光。庞兹带着母亲的期盼与所谓的贵族精神,进入了古老的罗马大学。与真正的贵族纨绔子弟相比,庞兹在金钱上缺乏底气。但他却同样大手大脚地挥霍,过着极其奢华的大学生活。这使他迅速沦为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花花公子,并且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学业。
为了洗刷在罗马的耻辱,庞兹急切地想要追逐财富。他怀揣叔叔给的200美金,只身横渡大西洋,寻求他的美国梦。可是,最初的经历几乎都是挫折、厄运和失败。与数百万新移民一样,庞兹在生活的底层苦苦挣扎。从杂货店伙计、路边推销员到洗盘子的小工,庞兹都做过。最糟糕的时候,他甚至还因付不起房租而睡在路边的公园里。
无论怎样潦倒,庞兹都没有失去有朝一日飞黄腾达的梦想。比这更重要的是,他也一直没有失去人性中最宝贵的善良。当时,一位护士因汽油炉子爆炸而受到严重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身为医院临时工的庞兹竟主动捐献了自己背部50平方英寸的皮肤。
邮政代金券的机会
庞兹的发迹,始于他偶然发现的国际邮政代金券之间的利率差价。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利率波动很大。然而,国际邮政货币体系依据的是罗马条约,邮价与各缔约国货币之间的利率是固定的。例如,一张回邮代金券价值30分西班牙比塞塔,而1美元可兑换666元西班牙比塞塔,于是1美元在西班牙可购买22张代金券;运回美国,这样的一张代金券就相当于6美分,扣除手续费, 1美元换到的22张代金券再回到美国就变成价值1美元10美分。这意味着在西班牙购买代金券在波士顿兑换,将有10%的利润。随着一些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使得货币的价值由于使用地点不同而大相径庭,这的确在理论上为回邮代金券的投机提供了可能。当然,这在实际的操作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回邮代金券无法变现;同时,各邮政缔约国总共发行的代金券数量有限,并不具备大规模投资的可能。
利用汇率差价与中间的过桥货币获利,现在是外汇市场通行的做法,但是在庞兹的年代,这一理念还是非常先进的。庞兹计划的唯一问题是,如何用代金券在美国换成邮票,再把邮票换成等值的现金。
但是,庞兹不管这些,他也知道回邮代金券购买和变现的困难,但他天性乐观、富于冒险,他相信这些操作细节可以推到明天再解决。虽然到最后他都没有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甚至也没有购买多少回邮代金券,但他的生意就此展开了。因为他要销售的并不是回邮代金券这种商品,而是他的创意。
“三个月让你的财富翻倍”
1920年7月24日,《波士顿邮报》登出了一则不寻常的报道,内容是:“三个月内让你的金钱翻一倍,庞兹在45天内付给投资者50%的利息——吸引了数千名投资者,国际代金券的交易利用低汇率获得利润。”这条消息一出,波士顿的人们都为之疯狂。
在如此优厚的利润面前,尽管有人心存疑虑,但毕竟人们大都难以抵御金钱的诱惑,投资者蜂拥而至。当庞兹利用第二批投资者的钱支付了第一批投资者的利息之后,“第一批投资者获利丰厚”的消息便迅速传播开来。于是,几乎整个波士顿的人们都争着将自己的钱交给庞兹。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庞兹的个人财富也很快达到了千万美金的级别。一个令人炫目的金融传奇诞生了。当一年后东窗事发时,庞兹一共吸收了约800万美元,800万美元在现在看来并不算什么,但当时足可以导致一家银行崩溃。而他的手上其实只有价值61美元的邮政代金券。
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类似销售“让你的钱翻倍”的机器,“能治病的香烟”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那是一个敢想就有钱赚的时代。但庞兹不同于一般骗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资本运作的阶段,将他的财富创意当作一种融资的工具,他销售的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金融产品。
实事求是地说,一开始的时候,庞兹并没有想过要诈骗。他像所有怀揣美国梦的梦想家一样,渴望用诱人的条件吸纳资金,然后做出一番不寻常的事业。但是,随着整个波士顿都卷入了他的投资计划,庞兹发现国际代金券的数量很少,根本不可能支持大量的资金套利,他的投资计划面临着无法收场的尴尬。他不得不横下心,走上诈骗的道路,企图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入。庞兹一方面偿还以前的债务,另一方面幻想能够发现新的投资机会。就像所有的金字塔式集资计划一样,庞兹的资金王国以轰然倒塌告终。
波士顿警方逮捕了庞兹。在法庭为他定罪后,庞兹将一张字条递给了旁边的记者,上面用意大利文写道:“世间的一切荣誉就此成为过眼烟云。”
他被判处了9年徒刑,刑满后被驱逐出美国。1949年,庞兹穷困潦倒,病死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医院里。
《被统治的艺术》([加] 宋怡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O1wEx3sS-4fvjsIBAHGPg
提取码:u0iw书名:被统治的艺术
作者:[加] 宋怡明
译者:钟逸明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12
页数:392
内容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作序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全新力作
从明清日常政治入手,深入剖析中国文化肌理,透视“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套利”等深植中国社会的潜规则
◎ 编辑推荐
☆ 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8年度“ 杰出学术著作奖”
☆ 厦门大学教授郑振满、耶鲁大学教授濮德培、《逃避统治的艺术》作者詹姆斯·斯科特盛誉推荐,《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科大卫倾情作序。
☆ 由小历史见大历史,由百姓小故事讨论时代大问题。从明代军役制度及军户的因应策略入手,再现政策与人性的博弈,反思明朝治国得失,促使我们思考什么是好制度。
☆ 宋怡明教授普通话流利,熟知福建风土人情,有近三十年田野调查经验,收集了大量家谱、地方志等第一手民间资料。他作为以历史人类学研究为标志的“华南学派”第三代学者之翘楚,经常引用他口中的“祖师爷”傅衣凌先生的话:历史研究不可以在图书馆做,要去跑田野。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官府的互动,着重描述和总结了承担兵役义务的军户如何趋利避害,制订出种种策略以优化自身处境。他们既未公然蔑视权威,亦非俯首帖耳,而是在反抗与服从的“中间地带”运作,以期将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同时使利益最大化。
本书分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福建军户在原籍、卫所和军屯的生活。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大量家谱、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间资料,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军户生活中有趣的故事。真实而鲜活的案例,辅以严谨、细致的考辨,构成了这本讲述百姓自身历史的社会史著作。
◎ 媒体推荐
在中国大一统的王朝体制中,民间社会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应对机制。《被统治的艺术》论述明代军户群体的生存策略,对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形态富有启迪意义。
——郑振满,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部颇具启发性的著作运用了大量史料,创造性地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是近年来出版的对明清中国社会关系最复杂、最生动的描写之一。
——濮德培(Peter C Perdue),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书睿智而有力地将微观历史与宏观历史融为一炉,在长时段中探索人们如何在表面的顺从下进行抵抗。作者通过历史的放大镜审视明代的征兵制度,意在展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操纵策略。
——詹姆斯·C 斯科特(James C Scott),耶鲁大学政治系教授
◎ 获奖情况
★ 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8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作者简介:
◎ 著者简介
宋怡明(Michael Szonyi),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明清及中国近代社会史学家。擅长利用历史人类学和田野调查方法研究中国东南亚地区的社会史。著有Practicing Kinship: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2002),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2008),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Everyday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2018);编有The China Question: Critical Insights into a Rising Power(2018),A Companion to Chinese History(2017)。
◎ 译者简介
钟逸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就读于牛津大学圣十字学院。研究兴趣包括中国现代史和华人华侨史。曾翻译毕可思(Robert Bickers)著The Scramble for China:Foreign Devils in the Qing Empire,1832—1914(尚未出版)。
有什么知名的意大利骗子?
本文2023-10-03 09:15: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