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到底有没有篡改历史?太监张敏的死能说明真相!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清朝到底有没有篡改历史?太监张敏的死能说明真相!,第1张

对明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我国历史上的明朝有一位叫做张敏的大太监,他因为保护明孝宗而闻名。尽管这违背了万贵妃的之意,但是为了保全皇帝的血脉,他做到可义无反顾。不过从明史来看的话,张敏的下场是比较凄惨的,因为最后被万贵妃知道了事情,担心会被报复,所以选择了自杀。在几百年里没人会怀疑此事的真实性,毕竟《明史》可是被修订了上百年。

其内容的真实性应该可靠,而他的死,也反映了明朝的后宫丑闻,将明宪宗的腐朽麻木,以及万贵妃的歹毒凶狠表现出来。万贵妃本是一个保姆,他比朱见深要年长十七岁,而为了能够得到宠幸,她可谓是机关算尽。对那些妃子们四处打压,一旦怀孕就想办法让其堕胎。

就连明孝宗都差点被毒死。不过明史中关于这段记载却漏洞百出,此前明孝宗已经有了二十多个孩子,但书上却称他感慨老年无子。实际上当时的太子还活着,他下令将明孝宗处死后,张敏却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其藏匿起来,直到六岁时才将消息上报给皇帝。之后明孝宗生母蹊跷离世,紧接着张敏也死去。

其实在明朝其他正史中,并没有这些记载。直到专家在福建发现了《张氏族谱》,才知道史实竟然是被篡改了。至于张敏的死亡日期,族谱明确表示是在1485年,并不是明史记载的1475年。学者抓住这一线索后,随后又调查了《金门县志》等记载,结果都显示张敏是在1485年才离世。

在病重时皇帝还特意派遣太医过去医治,同时他的官职也有问题。明史中他只是一个门监,不过族谱中他却是司礼监太监,职位非常高,被人尊敬。从这就可以看出,清廷确实改了不少史实,说白了还是想要制造丑闻,衬托皇帝的无能以及后宫的乱象,大家怎么看

  有些爱岗敬业的人,即使是在带病中,也依然坚持工作。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带病坚持岗位工作事迹,希望大家喜欢。

带病坚持岗位工作事迹篇一

 福建师大附中援藏教师张敏同志3年来克服严重高原反应,在做完甲状腺、胆囊肿瘤切除手术后,每天靠吸氧和服用药物坚持留在雪域高原工作,帮助林芝地区八一中学进行教育改革,完成其援藏项目工作,在艰苦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被当地百姓称为“带病坚持工作的援藏好干部”。

 2007年6月,张敏被选拔为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干部赴林芝地区工作。由于长期高原反应强烈,援藏刚半年,张敏即因病回到福建,并进行甲状腺切除和胆囊切除两个手术。2008年4月,身体尚未痊愈,张敏又返回西藏,边工作边治疗。不久,张敏在睡眠中又出现严重的呼吸停顿现象,脉搏最低每分钟27次,氧饱和度55,处于呼吸危险状态。医生告诫他,若继续在高原工作将很危险。为了继续回西藏工作,他坚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为此,他每天靠吸氧和服用药品坚持工作,晚上带着呼吸机睡眠。三年来,作为林芝八一中学的常务副校长,他把福建先进的教育方式带到林芝,成功地进行了教师集体备课、建立教学资料库、规范教师教案、处室工作周汇报、周工作回顾与反思等20多项制度建设和教学创新。为了建设“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在三年里,张敏举办100多场讲座,撰写了近百万字的调研材料和工作笔记,制作了60多个课件,内容涉及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资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班主任工作等。他编写的《教师工作手册》已成为林芝地区教师的范本,他搭建的教师资源库,成为教师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的平台。张敏非常关心家庭经济贫困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张敏每个月用自己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至今仍同时固定资助4名贫困生,各项捐助款项已达3万余元。同时,他还通过各种方式牵线搭桥让42名林芝贫困生得到资助,资金达11万余元。三年来,张敏同志爱岗敬业,意志坚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受援学校教育在改革中跨越式发展,学校的师资水平、教学质量、校园文化环境得到了大幅提高,学校被评为林芝地区唯一一所地区级示范学校。

 张敏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号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张敏同志学习,学习他意志坚强、自强不息,为教育工作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学习他胸怀祖国、心系西部,为支援西部教育的发展勇于献身的无私品格;学习他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带病坚持岗位工作事迹篇二

 李霞,是铸造车间的一名行车工。平时待人热情,脾气好有耐心。看到谁有困难的时候总是抢着帮忙,让大家心里都感觉到很温暖;在工作中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上班期间总是积极投身到工作中,虚心向同事学习业务技能;加强与地面人员配合与语言交流,熟悉各工序流程对操作要求的区别,结合不同的工作环境及个人脾气、性格做好工作配合;她还注重团结同事,经常与班组同事进行业务交谈,与地面配合人员讨论配合心得要领,取长补短,探讨如何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严格执行上岗前的安全检查;在使用行车前,先进行例行检查、发现装置和零件不正常时,必须在使用前排除。开车前,必须鸣铃或报警。操作中行车接近人时,亦应给以断续铃声。操作时精神饱满精力集中。工作中做到“十不吊”:1、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2、物体重量不清或超负荷不吊;3、不歪拉斜吊,锐角、刃角不垫好不吊;4、吊物上站人或浮置物不吊;5、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及指挥信号不吊;6、埋在地下或凝固在地面上不知负荷量不吊;7、钢丝绳不合格捆绑、吊挂不牢不吊;8、易燃、易爆危险品不吊,9;设备带病或强烈抖动负荷不吊;10、钢铁水包过满,吊物重心过偏不吊。

 为了不耽误生产,即使生病了还坚持工作,动手术后在家中没有休息几天怕耽误工作就要来上班!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带病坚持岗位工作事迹篇三

 一 病倒在讲台下 带病坚持工作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中途,魏书堤老师突发强烈的胃痛,疼痛难忍,倒在讲台下,学生把魏书堤老师背出教室,在系部领导的护送下到附二医治,确诊为“胰腺炎”,据医学知识称:急性胰腺炎由于它对生理扰乱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 故死亡率甚高。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重型胰腺炎死亡率为20% 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经过医院的抢救,魏书堤老脱离了生命危险。

 住院治疗一个星期后,病情稍微稳定,魏书堤老师考虑到不能耽误教学工作,在医师不准出院的情况下出院了,带病坚持工作。一边工作,一边按照医嘱坚持每天三次的自己注射少量的胰岛素,这样坚持了两个来月的治疗,稳定了病情,身体开始好转。“胰腺炎”不能吃饭,不能吃油腻的食物,出院后,每天中午在办公室煮一些面条吃,坚持每天吃两餐面条,一餐稀饭。

 魏书堤同志既是教师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又是计算机系副主任主管教学工作,在这样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坚守工作岗位,体现了一个***员的先进性、模范性,是一个优秀的中共党员。

 二、有着军人的过硬素质热爱关心学生

 魏书堤同志曾经是一名军人,1994年南京大学毕业入伍,在远望三号船上从事计算机控制与开发工作。2000年因家庭特殊困难转业来计算机系从事教学工作,他有着军人个过硬素质。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对工作充满热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勇挑教学重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开拓进取,坚持“科学、求实、创新”的工作精神。

 在部队工作期间,先后于1997、1998两度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来到衡阳师范学院以后,坚持在本职岗位上把业务进修同教学、科研直接结合起来,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发展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前沿状况和教学改革动态,具有担负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能力,有很强的应用软件开发与课题研究的能力,具备大型管理软件项目的研发实力,承担过衡阳市药材公司药品分公司的“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衡阳市科技局“科技成果管理信息系统”、衡阳市“燕京啤酒厂ERP信息系统”的研发任务,其中衡阳市科技局“科技成果管理信息系统”于2003年获得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坚持外语学习不断线,外语水平不断提高,能熟练阅读英文专业书刊,进行笔译和用英文写作专业论文。

 “带好弟子”,组织与指导2000级、2001级,2004级,2005级学生参与项目制作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加衡阳地区比赛均能获奖。吸取很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我自己的项目,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效果良好,在我这里接受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十分顺利,有一定的成就感,对就业充满信心。如2000级的王介、谢柏桥、曾思亮等,其中两个谢柏桥、曾思亮考取了研究生;2001级的陈军同学,接受魏书堤老师指导3年多时间,考取了中南大学研究生,2002级的王锋、何琴考取了211工程大学的研究生。2005级的李桃成同学获得湖南省“创新性试验项目”一项。指导学生,分文不取,对学生有求必应,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魏书堤老师不仅注重“教书”,同时亦注重“育人”。曾担任2000级03班、2002级01班、2003级01的班主任工作,本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条例和班主任工作职责,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坚持每天早晨6:00晚上10:00准时到宿舍检查,其中2000级的唐林、李鹏等同学在魏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改变了许多陋习,焕发了精神面貌,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学有所成,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因此,魏书堤老师被评学院为“师德先进个人”、 “师德标兵”、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老师”,被推荐为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三、工作兢兢业业 科研成果颇丰

 魏书堤老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先后主讲了《网页设计》、《MIS系统开发与DELPHI》、《离散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应用》《软件工程》等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年课时平均都在500节以上,年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本学期主持了两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魏书堤老师有严谨的治学精神。教学认真细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方法改革,能注重基础教学与学科前沿研究动向的结合,使所教课程常教常新,学生喜学爱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业务上从严要求自己,始终做到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进取;基础知识较扎实,能多面把握教学内容且能融会贯通,讲课要领清晰,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难点分析透彻,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把自己的项目开发思想融于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自己用多媒体手段编制高水平课件,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易;辅导答疑认真负责,富于启发性,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尤其注意总结教学经验,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魏书堤老师担任行政工作非常敬业。几年以来,积极主动地组织系里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积极参与教研室的各项活动,观摩其它同行或老师授课,吸取精华,并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动向,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结合自己的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参与院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持《考籍证制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学生学期管理系统研发》等课题,2007年为顺应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要求,开发了基于网络的C/S考试系统并投入使用一年时间。

 魏书堤老师科研成果也很多。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计8篇;出版《软件工程监理》专著一部;主持地市级科研课题2项,省厅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省厅级科研课题1项,其中,获地市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学方面获省级优秀课件三等奖 1项,省级优秀课件二等奖 1项,院级优秀课件一、二等奖各 1项,国家级优秀课件奖一项;主持院级重点课程一项(《软件工程》),现已结题;主编教材六部:《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铁道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基础》及《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科类,湖南科技出版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及《Visual basic实践教程》。

 四、魏书堤老师是长期以来带病坚持各工作

 由于教学等工作任务重,身体素质有明显下降,2004年春节因“阑尾炎”在附二手术并确诊患“糖尿病”,近年来身体情况未有好转,并随时诱发不明原因的胃痛,2007年在西安回家的火车上突发强烈的胃痛,到415医院检查未查出病因。2008年九月15日突发强烈的胃痛,倒在讲台下,在系部领导的护送下到附二医治,确诊为“胰腺炎”,经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魏书堤老师是我计算机科学系爱岗敬业的光荣典范。

1 带病工作的的个人事迹材料

2 带病工作先进事迹文章

3 带病坚持工作的文章

4 带病坚持工作的表扬信

5 岗位之星个人工作事迹

孩子的降生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给家庭带来的是欢乐和希望,所以孩子的成长对于做父母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不要说夫妻之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夫妻两个人在生活当中相处最重要的是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也要相互的坦诚,毕竟面对的是往后几十年的婚姻。

但是在婚姻当中,如果一个人起了猜忌,有了疑心,婚姻就很难再开展下去,所以在婚姻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坦诚,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办法一定不一样,而对另一方有猜忌。

在福建省龙岩市发生了这样的一个事情,在龙岩市的一对夫妻温强和他的妻子张敏在结婚之后,有一个儿子。

已和妻子的感情不好为理由,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虽然法院审理了温强的要求,但是双方两个人在财产分配以及儿子的抚养权上,至今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于是申请调解介入。

在之前的时候,温强在以前就怀疑妻子张敏在婚内出轨,于是就在家里安了监控。

后来调解小组也来到了温强的家里,见到了他本人还有他的妻子张敏,还有他12岁的儿子小军,根据了解的这两个人结婚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是最近因为感情不好,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根据温强的说辞,在几年前的时候,其实张敏就和他说是同学聚会,但是温强说到即便是这样说,其实在私下就有关系了,但是那个时候他并没有管妻子,所以这就导致后来发展到关系就越来越频繁。

根据张敏的说辞,在之前的时候感情就非常的不好,直到去年年底的时候,他才和我说了我和我同学的关系,并且还告诉我在家里安装了监控,最重要是他在朋友圈里骂我是小三,骂我臭不要脸。

后来根据张敏的说辞,丈夫经常不给生活费,但是这个说法遭到了丈夫的拒绝,张敏说到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只拿了3000块钱给她,在之前的时候都是2000 ,1000甚至都不给。

但温强却说,开店的所有收入都是直接进入妻子的账户,偶尔的也会拿几千给他,后来调解小组,也问了小军的意见,他希望和母亲一起生活。

调解员了解到,在之前的庭审当中,小军就写了一份书面申请,想要和自己的母亲一起生活,但是他的爸爸认为,这是在张敏的教唆之下才写的这份请愿书。

小军说的,这是他自己想写的,并没有任何人逼迫他,而调解员说到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

后来了解到夫妻两个人有一套88平方米的套房,但是目前没有办理产权证,温强想买下这套房产。

张敏想要50万来买这个房子,但是温强不接受,调解员说,如果双方这样僵持不下就指定的让儿子继承。

张敏还是希望这套房子能够写一个书面的约定,如果这个家庭的房子留给儿子,他会拿去出租,但是儿子的抚养费要额外算。

后来经过双方的沟通解决,还是把房子留给儿子,房子的出租收益作为小军的日常开销。

至于小军的抚养费和抚养权最后会交给法院,确认无误之后双方会在协议上签字,作为父母一定不要伤害到孩子的未来,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明朝的一些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明朝的皇帝还是有好皇帝的,很多人总结出了明朝的五位杰出的皇帝,那么下面给大家来简单的介绍介绍这明朝的五位杰出的皇帝分别是谁吧,还有这五位皇帝的排名顺序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揭秘分析看看。

1、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一1398年)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为地主牧童。元至正四年(134年),因家乡遭灾,投皇觉寺为僧。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第二年,他加入濠州郭子兴起义军,以骁勇多智受到器重,成了军中有威望的人物。后扩充队伍,领兵南下滁州、和州。郭子兴死后,他实际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至正十五年(1355年),韩林儿建宋政权,任命他为左副元帅。第二年他率军攻克集庆,改名应天,把应天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力量。

朱元璋在发展自己力量过程中,特别注意礼贤下士,罗致人才。他重用李善长掌书记,铭记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又礼聘刘基、宋濂、叶琛、章溢四先生到应天,为他出谋划策。在这些人的辅佐下,他亲征江西,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大获全胜,自立为吴王。他围攻平江,消灭张土诚势力,进军浙东,迫使方国珍投降。他派人沉杀了韩林儿,南征福建、广西,取得成功。这为他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经过充分准备,朱元璋决定北伐。1368年正月,他在应天登上皇帝位,定国号为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这一年的八月,明朝大军攻克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

朱元璋即位后,力改元政之失,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主要有奖励垦荒,蠲免赋役,编造黄册和鱼鳞图册,整顿户籍,清查土地,兴修水利,振兴农桑;移徙豪强,抑制兼并势力;严禁官吏贪污,约束功臣;实行军屯、商屯,减轻民间军费负担;放还奴婢为民,改善劳动者地位等。这些措施使人民得以安养生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促成了明初经济的繁荣,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为了巩固初建的明王朝,他分封诸于为藩王,镶守重地对百官实行特务统治,屡兴大狱。其中最主要的两次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株连杀了数万人,开国功臣几乎被除去大半。这些做法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治国之初采用一些严厉的手段,对巩固封建政权是有利的。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当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病死,终年71岁,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火文继位。葬于孝陵,谥曰高皇帝,庙号为太祖。

2、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一1424年)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燕王,镇守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他出兵攻伐元残余势力乃儿不花获得全胜,得到太祖的嘉奖。太祖命他节制北部边境兵马,多次统率诸将出征,名声大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病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惠帝。用齐泰、黄子澄策,下令削藩。朱棣以清君俺除去齐泰、黄子澄为由,起兵靖难。自建文元年(1399年)起,经过4年内战,攻陷京师,夺取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乐。

朱棣即位后,为了避免重蹈惠帝覆辙,削夺解除诸王兵权,巩固了中央集权。明朝初年,退到漠北的蒙古族势力始终是一个威胁,朱棣常常亲临北方边防指挥部署。永乐四年(1406年),他下令营建北京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北京成为了明朝-、军事的中心,这对抵抗蒙古族的进攻,保证国家统一和长城以内社会环境的安定,有着积极的意义。他设置了奴儿于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等地,捍卫了领土的完整。他派遣郑和六次出使西洋建立和发展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友好关系,为明朝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前来通好贸易的有三十余国。他五次亲征漠北,解决明太祖治理南方民族地区的遗留问题,设置贵州布政司等,都有利于全国的统一与安定。

朱棣在内政方面也有许多建树。他知道民间疾苦把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重要地位。刚即位时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免去山东、北平、河南被战争蹂躏的州县三年赋役。他关心受战火破坏最重的北京地区经济的发展,兴修苏松水利,掀起军屯的高潮。他完善内阁制度,整肃吏治,重用人才,组织编纂《永乐大典》等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安定、文化的发展。但他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明代宦官于政之弊端,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第5次北征斑师途中,不幸病死,终年65岁。死后葬于长陵,谥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嘉靖皇帝时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

3、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年号洪熙。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今北京)。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寺,阴谋夺嫡;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由嫡长子朱瞻基继位。

4、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1397—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洪熙皇帝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帝死,其长子朱高炽即位,同年立朱瞻基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洪熙皇帝去世,朱瞻基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宣德。朱瞻基在位10年,他继承了洪武时代的政策,宣宗朝是明朝初期统治秩序最稳定的时期。

朱瞻基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生于燕王府邸。幼年深得祖父永乐皇帝的宠爱,永乐九年(1441年),永乐皇帝立朱瞻基为皇长孙,巡幸北征皆令其相从,还选用翰林诸臣为其讲经史、习政务、增广见识。不受永乐皇帝信赖的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因朱瞻基受永乐帝宠爱之故。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忽然病危,一夕而死于钦安殿。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

宣德帝当政10年,在洪熙帝奠定的基础上,倚靠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及尚书蹇义、夏原吉,组成了志在守成的稳健的统治核心。在解决了前朝遗留的问题后,重点转向治理内政方面。首先平定了汉王高煦之叛。早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深得永乐帝宠信的汉王朱高煦夺嫡失败后,受到永乐帝惩罚,徙封安乐州(今山东惠民)。但他不甘失败,宣宗少主初立,汉王妄图重袭靖难故事,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举兵反叛,宣宗在三杨等人支持下亲征安乐州,平息了反叛,将汉王父子废为庶人,禁锢京师,巩固了中央政权。

为休兵养民,宣德帝一改永乐时的讨伐政策,主动从交阯撤兵,减轻了人民负担,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交阯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

宣德帝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对那些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和老疾者,予以罢免,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派遣廷臣出任地方知府,而这些通过荐举和赐敕委派的知府,多为当时最干练的官员。另外,宣德帝在一些重要省份设置巡抚,主要目的是整理赋税。

在用人方面,宣德帝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目的在于任官得人和责成治效。宣德帝还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宣德皇帝的亲笔绘画和反映他射猎、戏游活动的绘画,如《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射猎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射猎图》)、《行乐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行乐图》等。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于乾清宫,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5、明孝宗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朱祐樘(公元1470-1505年),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5岁。葬于泰陵(今北京十三陵)。

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派充到内廷书室看护藏书。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纪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该宫女心生恻隐,不忍下毒手,便谎报说纪氏是病痞,并未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曰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就这样朱祐樘一直被偷偷地养到六岁。

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时,宪宗叹息说:我眼看就要老了,还没有儿子。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说出了真情。宪宗听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当宪宗第一次见到自已那因为长期幽禁,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不禁泪流满面。当天召集众臣,说出真相。次曰,颁诏天下,立朱祐樘为太子,并封纪氏为淑妃。但随之纪氏却在宫中暴亡,门监张敏也吞金-。显然,纪妃与张敏之死皆与万贵妃的迫害有直接关系。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官内,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宫中。

有一次,万贵妃请太子去吃饭,周太后叮嘱道:你去之后,千万不要吃东西。因此太子赴宴时果然不沾任何食品,只称自己已经饱了。当宫人捧上汤羹时,年幼的太子说:我怀疑此中有毒。万贵妃既惊且怒。嚷道:这孩才几岁就如此,他曰必加害于我!此后,她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宪宗在妃嫔中走动不再受限制,妃嫔们有孕也能顺利出生,皇子渐渐多起来。万贵妃想以此要挟皇帝另立储君,废掉皇太子的地位。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从,便有了更换太子之意,朝中众臣极力反对。而此时泰山一带突然出现地震,占卜者指地震的原因是上天警示如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宪宗心中恐惧,于是下令不准再议废太子之事。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贵妃病死,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曰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是为明孝宗。

事实上,宪宗留给儿子孝宗的,不仅是一个紊乱的朝政,而且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对于这些情况,孝宗在宫中为太子时已经是有所了解的。他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起初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朝廷要员的人事安排上,待到这些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他便开始注重于对内忧外患的治理。

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罢免了以外戚万安为首的纸糊三阁老。同时,孝宗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象王恕、怀恩、马文升等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贤臣。为于谦建旌功祠,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时称朝序清宁。

在万安的被逐罢之前,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孝宗其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出生于冷宫的一个身份卑贱的宫人之子,后来虽得到宪宗承认,但一直受嫉于万贵妃,甚至到成化末年,还有废立之危。因此,当这个十七岁的青年登极为帝的时候,除去得到一些正直大臣们的拥护之外,恐怕多少还有些同情,他的皇子生活实在太坎坷了。但是人们很快就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皇帝刮目相看,斥佞用贤的弘治初政,给成化后期混乱的朝廷打了一针兴奋剂,使明朝有了中兴的希望。

而这位皇帝又出奇地宽和善良,即使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溢议罪。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

孝宗在内-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知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孝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他不仅没有宠妃,而且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只是与皇后张氏过着民间恩爱夫妻式的生活。

孝宗统治的后期,他对佛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一些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庞信。后来李广畏罪-,孝宗以为李广家中有天书,命人搜寻,却搜出了李广贪污、受贿的帐本,孝宗这才醒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沉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重新远佞臣而重用刘大夏、戴珊等贤臣。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三十六岁的孝宗与世长辞。他在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命传位于太子朱厚照,并叮嘱诸卿说:太子人很聪明,但是年龄还小,又好逸乐,诸卿要好好辅佐他,使他担当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

后世史家给予明孝宗给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力挽危局,清宁朝序,恭俭有制,勤政爱民,为中兴明主,其功绩不亚于太祖、成祖。在个人品德方面,更胜于太成。

您好,若开通的网上银行是有带U盾的,请先通过以下链接下载安装个人银行专业版的登陆软件:http://wwwcmbchinacom/cmbpb/v36/pbhtm。安装完成后打开登录界面,并接好U盾,在登录界面上选择移动证书及硬件类型(类型是您U盾背面的型号),可以看到“设置用户密码”、“确认用户密码”,设置完密码点击登录使用。

如有其他疑问也可登录在线客服询:https://forumcmbchinacom/cmu/icsloginaspxfrom=B&logincmu=0 ,非常感谢您对我行的关注与支持!

万贵妃有可能是被明清文人黑了。

第一,按照《明史》的记载,万贵妃是个心理变态的人,自己没孩子,便强迫后宫怀孕的妃子打胎,导致明宪宗长时间都没儿子。

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

但根据《明宪宗实录》的记载,万贵妃还活着时,虽然言官多次弹劾她,列举了很多

但在言官的弹劾中,却没提到“善妒杀嗣”。

要知道,《明宪宗实录》是明孝宗在位时期命人修撰的。

都已经是孝宗时代了,揭万贵妃老底,还担心被打击报复?不可能嘛。

如果万贵妃真的是个打胎队长,宪宗的实录里面就不可能完全没记载。

所以,

也就是说。万贵妃确实是个小心眼的人,这点不能否认。女人嘛,谁都希望自己的男人专宠自己。但要说她逼其他妃子打胎,这就是在抹黑了。她只是小心眼,并不是一个变态毒妇。

第二,成化六年之前,明宪宗之所以只有三个儿子。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宪宗当时只有三个后妃。

一个是宪宗专宠的万贵妃,另外两个是明英宗生前,为宪宗指定的王皇后和柏贤妃。

其实还有一个吴皇后,也是明英宗生前为宪宗指定的妃子。但吴皇后担任皇后仅一个月就被明宪宗打入了冷宫。

成化四年以前,宪宗只临幸万贵妃一人。而万贵妃由于年纪大,生下一个儿子后,就再也不能生育了。

故而,也就导致了在此期间,宪宗只有一个儿子。

到了成化四年,满朝文武都为宪宗的儿子问题操心。为了堵住众人之口,宪宗便临幸了柏贤妃。而柏贤妃也很争气,在次年就为宪宗生了皇次子,这便是悼恭太子朱_极。

成化五年,明宪宗偶然临幸女史纪氏,明孝宗因此于次年出生。

现在很多人都说明宪宗是色批,后宫一群后妃不临幸,看见一个女官就睡了。

这可真是冤枉明宪宗了。因为成化五年的大明后宫,仍然只有三个后妃。

一个是明宪宗不愿意碰的王皇后。

一个是已经生不出孩子的万贵妃。

还有一个是正在坐月子的柏贤妃。

后宫没人,宪宗自然只能找女官生孩子了。

这里要注意了。明孝宗出生时,他的二哥朱_极还活着。

因此《明史》说万贵妃善妒杀嗣,专盯着孝宗的母亲纪氏迫害,是因为她担心纪氏会诞下皇子,影响自己的地位,这明显是错误的,也不符合逻辑。

我要是万贵妃,肯定是优先弄死朱_极。毕竟这孩子已经被封为太子了。而纪氏当时还只是怀孕了而已,谁也不知道她肚子里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孝宗出生后,至他被册立为太子期间。宪宗为什么一个儿子都没有,我不知道原因。

但很有意思的是,宪宗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兴献王朱__的母亲邵氏,她在生下朱__之前,地位也不高。直到朱__出生之后,她才被封为宸妃。

另外,朱_槟和朱__的母亲张德妃;朱__和朱_楷的母亲杨恭妃。也是一样情况。

她们原本也是身份不高的宫女或嫔,是在生下皇子后,才陆续晋升为妃子。

这说明,宪宗中前期的后宫,正儿八经的妃子很少。而宪宗不广纳妃子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太爱万贵妃了,太想让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给自己生孩子。

直到宪宗30岁,见到万贵妃已经47岁,已经无法生育了。他这才改变想法,为了明朝的江山社稷考虑,开始临幸其他女人,陆续又生了11个儿子。

第三。按《明史》的记载,万贵妃让张敏弄死还未出生的明孝宗。但张敏没有遵万贵妃的懿旨杀害孝宗,而是瞒着宪宗和万贵妃,将孝宗偷藏在宫中供养。直到有一天,他见宪宗感叹自己一把年纪还没孩子时,才把孝宗的事情和盘托出。

而宪宗看到孝宗后,说这孩子像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便直接就认了儿子。

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

也就是说,六年未见一面的儿子,宪宗直接相认。依据是宪宗认为孝宗长得像自居。

但是,我们只要看宪宗和孝宗的画像就可以发现,这父子俩人,根本就不像。

明英宗和明宪宗一看就是亲生父子。

但明宪宗和明宪宗,长得根本不像。

既然不像,那《明史》的说法就不成立。

所以,《明史》

宪宗之所以相信孝宗是自己儿子,真正原因是宪宗从一开始就知道孝宗的存在。

能证明这个论述的史料有很多。

如商辂的奏折《商文毅疏稿》;

如尹直所著的《謇斋琐缀录》;

还有陈宏谟的《治世余闻》。

成化中,皇妣纪氏得幸,有娠。万贵妃既觉,恚而苦楚之。宪庙乃密托病,出之安乐堂,以痞报,而属门官照管——《治世余闻》

孝宗还在娘胎时,宪宗就知道了消息。

只是宪宗听说万贵妃因为这事吃醋了,才以纪氏生病为由,将其安置在安乐堂,让万贵妃眼不见心不烦。

之后的几年,孝宗从出生,到长到六岁,宪宗都派了心腹内侍全天候照顾孝宗和纪氏。

既诞,密令内侍近臣,谨护视之——《治世余闻》

直到张敏把孝宗的事实告诉万贵妃。加之当时乾清门起火,宪宗认为这是老天爷对他隐藏儿子的报应,这才大大方方地把孝宗和纪氏接回了宫里。

而万贵妃在知道事情后,还埋怨宪宗,说怎么能只瞒着我一个人呢?

为了表达诚意,万贵妃以极高礼仪接待了孝宗和纪氏。

注意,前面说了,王皇后是摆设,而宪宗又专宠万贵妃。此时的万贵妃,实际是仅次于周太后的后宫二号人物。所以,不要小看了她对纪氏和孝宗的客套之举。

因为这相当于是后宫真正的皇后,接纳了纪氏和孝宗母子。很有标志性意义。

至是,太监张敏厚结贵妃主宫太监段英,乘间说之,贵妃惊云:“何独不令我知?”遂具服进贺,厚赐纪氏母子,择吉日请入宫——《謇斋琐缀录》

孝宗回宫后,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万贵妃与明孝宗的关系。

按《明史》的记载,周太后因为担心孙儿被害,不允许万贵妃靠近孝宗。所以他们的关系很一般。

但是按照当时一手史料的记载,明孝宗被接回宫后,负责抚养孝宗的人,是万贵妃。不是周太后。

证据就是商辂的奏折。

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_于巳出。凡内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门闻之,莫不交口称赞,以为贵妃之贤,近代无比,此诚宗社无疆之福也。但外间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揆之人情事体诚为未顺。伏望皇上_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商文毅疏稿》

这份奏折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万贵妃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扶养孝宗,大家知道后,都对万贵妃称赞有加。但孝宗生母纪氏的身体不好,大家希望皇帝能把纪氏安置在离孝宗近一些的地方,能让孝宗尽孝。

明孝宗和万贵妃的关系可能不太好,但肯定也不是仇人。

第二是纪氏的死因。

众所周知,孝宗和纪氏回宫后不久,纪氏就病死了。

按《明史》的记载,是万贵妃害死了纪氏。

可无论是商辂,还是尹直,他们都知道纪氏的身体不好,也都猜测纪氏可能命不久矣。

这就说明,纪氏患病的事,其实很多人一早就知道了。不仅内廷的人知道,就连外朝的官员也知道。这并不是秘密。

如果,孝宗生母真是万贵妃害死的,这事能瞒得住?

外朝的那些言官岂不是要喷死万贵妃!

可实际上,并没有人因为纪氏之死而向宪宗弹劾万贵妃。

包括继位后的明孝宗,也没有把母亲的死归罪于万贵妃。

插一句,商辂是宪宗时期的内阁首辅,尹直是宪宗时期的兵部尚书,陈宏谟是武宗时期的江西巡抚。陈宏谟的年纪稍小,成化年间的事情应该是听说的。但商辂和尹直都是成化时期的见证人。他们留下的资料,是有可信度的。

第四,按《明史》的记载,太监张敏把孝宗活着的秘密透露给宪宗后,就在万贵妃的胁迫之下,吞金自杀了。

但在尹直和陈宏谟的史料中,供养孝宗之事与张敏无关。在整个事件中,张敏只是把孝宗活着的消息透露给了万贵妃。

这方面的史料记载,前面已经列举了,这里不再赘述。

由此来看,张敏不仅不是万贵妃的眼中钉。

相反,他应该还是万贵妃的宠臣。

而另据福建《金门县志》的记载,张敏的死亡时间是1485年,比《明史》的记载时间晚了九年左右。

二十一年,敏疾,帝遣太医诊视。讣闻,震悼,遣司礼、御马二监治丧,赐宝钞二万贯、冠帽、牙牌、玉带;祭二坛,户部给斋粮麻布、工部造坟——《金门志·张敏传》

这从侧面也能证明,张敏应该不是万妃的眼中钉。他也没有搭救过儿时的明孝宗。

历史上真正的张敏,可能是个墙头草,为了巴结万贵妃,不择手段。

既然张敏不是万贵妃杀的。那万贵妃明显就是被《明史》泼了脏水。

值得一提的是,《明史》

在万贵妃的传记中,说他死于成化十一年。

但在著名清官杨继宗的传记中,却记载张敏在成化十三年,构陷杨继宗,然后被明宪宗骂了一顿。

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杨继宗传》

难道当时有两个叫张敏的?也不是啊。无论是《明史》中的张敏,还是《謇斋琐缀录》中的张敏,都是大太监。不是小角色。很多事迹还是重叠的。这就说明成化朝只有一个叫张敏的大太监。

那么,作为正史的《明史》,为何会有这种明显的低级失误呢?

众所周知,《明史》不是一个人编的。

编《明史》后妃部分的史官叫毛奇龄。编大臣本传的人,另有其人。

很可能是这些清朝史官在修史过程中,只负责自己的部分,没有相互比照。于是也就产生了内容上的冲突。

第五,

纯皇之诞孝庙也,时万贵妃宠冠后廷,宫中有孕者,百方堕之。孝穆太后旧为宫人入侍,已而有孕。贵妃使医堕之,竟不能下,乃潜育之西宫,报曰:“已堕。”上不知也。——《古山笔尘》

于慎行是万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在朝中的地位很高。但他毕竟是万历时期的人,并不是成化朝的见证者。

所以,他所著的《古山笔尘》,相比于尹直的《謇斋琐缀录》,可信度并不是很高。

也正因为可信度不高。所以,于慎行在文章的结尾处,还专门强调——“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

这是我从一个宫中的老太监那里听来的,至于是不是真的,我就不知道了。

说到这里,明朝史料对万贵妃的记载,已经很清晰了。

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成化年间的人,以尹直为代表,记载了万贵妃是个小心眼,但没有

二是明朝万历、崇祯时期的人,以于慎行为代表。不仅说万贵妃是小心眼,而且还说她善妒杀嗣,心理极其的变态。

这两种史料,明朝人其实更相信前一种。

比如创作《万历野获编》的沈德符就曾说过:“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

那些宫里的老太监,净喜欢胡诌,传前朝的宫廷事,十句话里有九句都是假的。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毛奇龄编《明史》的过程中,却收录了于慎行的记载,而忽略了尹直等亲历者的记载。并且,毛奇龄还抹掉了于慎行在原文里的“免责声明”。

把于慎行强调的“我也是听说的”,直接变成了正史。以致影响了后来的人。

对于《明史》对万贵妃的记载,有人说这是清朝故意抹黑明朝,有意而为之。

但是,乾隆皇帝在看过《明史》

乾隆这篇论文叫《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内容就不列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所以我觉得万贵妃被黑,应该不是清朝统治者的意思。

有可能,是明末的部分文人为了黑明宪宗而有意之为。

毕竟,只有如此写,才最能突出明孝宗的人生传奇性。

至于为什么要抬高明孝宗,这显而易见。

明朝皇帝中,孝宗对文人士大夫的态度最恭敬。不夸张地说,明朝文人最接近宋朝文人的时代,就是孝宗在位的十八年。

这种对文人客客气气的好皇帝不捧,难道要捧重用宦官的明宪宗吗?

清朝到底有没有篡改历史?太监张敏的死能说明真相!

对明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我国历史上的明朝有一位叫做张敏的大太监,他因为保护明孝宗而闻名。尽管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