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姓的家谱文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左姓的家谱文献,第1张

湖北新洲左氏宗谱十五卷,首二卷,(清)左国寅、左长明等创修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民国)左承祭、左祥云等六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县三店镇柳溪村。  山东青州左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明朝永乐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安徽合肥淝水左氏宗谱六卷,(清)左江等纂修,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敦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湖南左氏九修宗谱,(清)左文鐄、左茂苞纂修,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花石董南山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末。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安徽桐城左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左家修等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桐城左氏家谱,(清)左家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5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国东京市东洋文库。  山西五台左氏家谱一卷,(清)左逢原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档案馆。  安徽泾县泾川左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左骏章等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注:该谱又名《古猷左氏重修宗谱》。  江苏常州左氏宗谱六卷,(清)左元成纂修,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裕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武进左氏家谱,(清)左涵涯纂修,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安徽合肥左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区左声培处。  湖南湖潭长丰左氏十一修族谱三十卷,(清)左逢原、左云裳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诒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武岗左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山东昌阳左氏合编族谱六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四川长寿左氏续修谱五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石印本,今仅存第一~四卷。现被收藏在重庆市长寿区葛兰乡葛兰村。  左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北新洲左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左祥顺、左祥官等六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县孔埠乡王瓦村。  湖南衡阳三甲左氏六修族谱,首五卷,(民国)左雏麟纂,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翼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北新洲在氏宗谱二十六卷,(民国)左文林续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县旧街乡楼寨村。  四川万县左氏族谱三卷,(民国)左自任等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西永新左氏十二修族谱,(民国)左仁相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四川仁寿左氏宗谱一卷,(民国)左立太等续修,民国年间成都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沩宁左氏十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福建南靖左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长丰左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山西洪洞、台北左氏家谱,(现代)郭左润凤纂修,1981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信阳重修左姓家谱续稿,(现代)左金三纂修,1982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阜宁、台湾左氏家谱,(现代)左其鼎纂修,1991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省台北市文献会。  云南巍山蒙化彝族左氏宗谱,著者待考,年代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

降[降,读音作lóng(ㄌㄨㄥˊ),亦可读作jiàng(ㄐㄧㄤˋ),但不可读作xiáng(ㄒㄧㄤ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颛顼帝高阳氏之子尨降,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高阳氏,又称颛顼或帝颛顼,是继黄帝以后又一个杰出首领,传统的记载说他是华夏族人的祖先。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国学大师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曾对高阳氏的出生地空桑山和墓葬地帝匠作了详细考证,认为空桑山在山东曲阜附近,帝匠在河南濮阳,因出生地、葬地均在东方,故为东夷族。

在古籍《五德志》、《左传·文公十八年》中记载:“高阳氏之世有才子八人,苍舒、隤凯、捣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天下之人谓之八凯。”

尨降的后裔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尨降氏,后分衍为尨氏、降氏两支,实为同宗同源,史称降氏正宗。

“降”,其字在在典籍《礼记·丧服小记》中有注:“‘不以贰降’,降,一本作‘隆’。”史学太公司马迁在史籍《史记·司马相如传》中记载:“业隆于襁褓”,汉书“隆”作“降”,著名的南宋朝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注解:“隆,读如‘厖降’之‘降’。”著名明朝学者王铎也注按:“降,读为‘隆’。”即读音作lóng(ㄌㄨㄥ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子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周成王封唐叔姬虞于唐,其子为晋侯,周夷王姬燮继位后,晋侯迁国于晋水,改国号为晋,建都于晋水之阳安邑闻喜一带,其地晋国人称之为“隆”。

在春秋时期的古晋国,“隆”与“降”二字通假,因此又可称降城,秦始皇后来曾在该地焚书坑儒,并非今山西绛县。这在《潜夫论·志氏姓》中有记载。

晋国后来亡于贵胄后裔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有其降城国人以地名为姓氏,称降氏,读音作lóng(ㄌㄨㄥˊ)。

第三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出自朝鲜半岛古高丽王朝王建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王建有后裔以“天降斯人而承天下”为得,取姓氏为天降氏(천강성←高丽文可能显示不出来),明末清初有迁入中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者,按汉族习惯,将其姓氏省文简化为汉字单姓降氏(강성←高丽文可能显示不出来),读音作jiàng(ㄐㄧㄤˋ)。

第四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壮族降氏,祖先原为汉族,明朝初期跟随沐国公沐英元帅平定西南,最后留守在西南边疆,后迁驻广西地区,和当地的壮族同胞通婚,逐渐演变为壮族。

满族降氏,是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编外的姓氏,属于以历史事件为氏。后金初年,清太祖佟·努尔哈赤四处征伐,统一在中国东北、西北地区的各民族部落,凡在战争中俘获而又投降者,便随意赐予姓氏称呼,降氏即为其中之一,满语读音作Giang Hala,即jiàng(ㄐㄧㄤˋ)。

由于地位低下,或为包衣(家奴),或为兵勇炮灰、或为杂役,因此不入满清姓氏典籍。

二分布:

山西省的汾阳市、太原市、洪洞县、忻州市偏关、介休市,河北省的石家庄市、宁晋县、怀安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满洲里市,北京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黑龙江省的望奎县,以及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均有降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降绍瑞:(公元1937~今),曾用名降绍睿;山西介休人。著名图书馆学专家。

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59年至今一直在天津市河北区图书馆工作。

先后做过借阅、图书宣传、阅读辅导,到工厂、郊区农村进行科技服务,基层图书馆业务辅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迁入新馆整理书库、采用中图法改编图书。可以说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大都做过,比较熟练掌握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规律、特点和方法。制定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对青年同志传、帮、带。

1984年到区少年儿童图书馆担任馆长,上靠领导、下靠群众,克服人少,经济不足困难,发挥少年儿童图书馆以书育人职能。1985年起使跨入市级文明图书馆行列。1989年成为天津市十二个少年儿童图书馆中唯一的全国文明图书馆。

1989年10月起,担任区图书馆馆长兼党支部书记职务,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搞好队伍建设,开发利用文献资源,馆网协作,建设和推动本地区图书馆事业。连续十年保持市级文明图书馆称号。1990年受到文化部表彰,1994年被文化部评为二级图书馆。

多次被评为先进上作者、优秀党员。优秀知识分子。现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学术研讨,已有二十多篇论文在省市级会议或刊物交流发表获奖。1998年8月编著《走进图书馆丛书——初中生读本)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其生平收入《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

降绵续:(公元1939~今),山西介休人。著名军工企业专家。

高级工程师,二重集团模锻分厂质管科科长。

1964年以来先后参与216火炮及航空模锻件工艺编制和模具设计;自行设计了大型圆形模锻件带斜度的切边模冲头、燕尾退楔装置等。

撰写“高筋模锻件放心品率高的原因分析及其工艺改进”论文,获二重科技论文二等奖;1981年负责重型汽车复杂模锻件的工艺编制和模具设计。

降大任:(公元1943~今),山西忻州人。著名社会科学专家。

1966年9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1969年任山西忻县工交局干事,1975年5月调任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1977年调任 日报社编辑、记者。

1980年10月调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所)院任《晋阳学刊》编辑,1995年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1999年任主编兼主任。兼任全国元好问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 特殊津贴。

多年于编务之余,从事历史学、文学、哲学、文化学研究。已出版的专著有《女神的故乡》、《咏史诗注析》(与张仁健合作)、《美与艺术》、《元遗山新论》、《黄河古诗词》、《侯方域、汪琬、魏禧散文选》、《气生道成》等七种。

参与编辑了《山西地方史论丛》(第一辑)、《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山西人名词典》等,编有《唐风集》、《新诗精华》、《名联集锦》、《古人家训》等书。在国家一级报刊发表论文有《诗歌形式发展的历史趋向:自由体与逼近口语》、《评价历史人物宜用“阶段论”》、《论元好向的气节问题》、《对文化史研究的一些反思》、《文化研究15问》、《论 的文化扬弃论》等,被多种报刊转载,摘介。

另发表其他报刊文章三百篇左右。论文《仓央加措情歌的思想性及艺术特色》,获1980年 自治区文艺评论二等奖。国务院古籍整理简报153期、227期分别对专著《咏史诗注析》、《黄河古诗词》专文评价,认为填补了古典诗歌分类选注的空白,两书注释准确简要,足见功力。《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专文评介《元遗山新论》,认为该书系建国后大陆学界对金元之际文化名人元好向研究的第一部论著,该书被中国民族大学中文系列为研究生教材。

降玉琳:(公元1945~今),笔名降于斯;河北怀安人。著名现代国画工笔大师。

198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现任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矿务局工会组宣部部长,海勃湾矿务局文联秘书长,副研究馆员,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美术家协会理事,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乌海市美术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曾下乡当知青,也当过煤矿工人,中学时曾从师于著名国画家白铭先生。

一直从事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自治区、乌海市展览,并在一些刊物上发表,同时有十余幅获奖。其中,《四季花鸟屏》获内蒙第三届煤矿职工书画展二等奖;参加《中国煤矿第二届美术书法展》,作品《残荷图》在中国职工画廊展出;作品《荷塘》获内蒙古第四届煤矿职工书画展一等奖,入选《晋煤杯全国煤矿职工第四届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作品《仙人头》获全国花鸟画展优秀奖;作品《荷塘情趣》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年大庆美展优秀奖。

多年来潜心于工运理论研究,有十篇论文在自治区论文评选中获奖,如论文《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文化》获内蒙古自治区工运理论论文评选一等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会工作运作的构想》获1994年度全国工会理论政策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优秀奖。十余篇次文章被收录于《中国工会理论文库》等十余部国家级论文典集。

曾入编《中国当代艺术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文学艺术家与文房四宝专家传集》、《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个人传略先后被编入,当代中国英才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当代中国人才库》、《中国高级专业干部实绩大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中华百科英才大典》。

1992年荣获“全国煤炭系统群众文化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内蒙古总工会与内蒙古自治区职工读书自学指导委员会联合授予“自学成才”奖。

降 绛:(公元1945~今),壮族;广西上思人。著名民族文化专家。

摄影师。助理研究员、四川省侨光东方文化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副主编《可爱的上思》一书被地市、省区、全国性报刊、出版社采用的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章、三百多篇(幅),其中有二十多幅照片被《广西年鉴》、《广西画报》、《民族画报》采用。

论文《发展糖蔗生产对上思脱贫致富的作用》不仅被《防城港日报》、《中国乡镇、社科要论文摘》等九家报刊采用,还应邀到大连、西安、武汉参加学术研讨会,该文被评为全国财政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论文《开发十万大山旅游资源的探讨》、《开发十万大山三大工程的思考》等分别获第二、三、四、五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二等奖或三等奖。选入《中华大地之光获奖作品选》、中国当代社科文论丛书《改革开放文论》、《世纪文典》等十多部巨著。

二十多年来,先后获地厅级以上先进或奖励三十余次,其中省部级奖九次,晋升一级工资。学术研究成果选入《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世界文化名人辞海》。

1998年被四川省侨光东方文化科技研究院授予研究员,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

降经元:(公元1946~今),山西介休人。著名地方戏剧艺术家。

1965年毕业于山西晋中艺术学校。

1959年参加山西介休晋剧团,1960年随介休新艺晋剧团划归四川成都市。1961年回山西和原晋中青年晋剧团合并,送晋中艺校学艺,学业期满后,在晋中青年晋剧团和晋中晋剧团担任须生演员。

历任艺委会主任、副团长、团长。现任晋中晋剧团党支部书记、晋中文化局党委委员、兼任晋中剧协理事。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山西剧协会员。

从事地方戏曲工作近四十年,演出剧目有四十多个。1982年获晋中地区优秀演员奖。1984年主演《杨儒传奇》参加华北四省振兴晋剧调演获表演一等奖。1987年在新编历史剧《齐宫外史》中饰晏要参加晋中地区调演获主角一等奖。1991年再获地区现代戏调演一等奖。1995年10月以《下河东》一折参加全国中老年戏曲汇演获《牡丹奖》,1996年10月在新编历史剧《绵山祭》参加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出中扮演《晋文公》又获优秀配角奖。

1995年12月被授予山西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戏剧出版社为其录制了《墙头记》、《杨儒传奇》、《二进宫》、《将相和》等唱片。

1984年山西广播电台为其举办了戏曲专题节目。先后在省电台播出的节目有十几出戏的选场和选集。

降 云:(公元1952~今),女,笔名绛云、雨兆;北京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

民革成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编辑室副主任,编审。北京市人民 特邀监察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委员。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作品集《李姓与公子》、《孔子》、《工熙凤》,评论集《艺苑撷草》、《拾遗集》、《艺海给珠》,工具书《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作者篇目索引》,论文有《鲁迅论我国古代神话的散亡》、《评三泽玲尔否定屈原作 的五点理由》,编校《诗林广记》、《竹庄诗话》,主编、撰稿《中外小说大辞典》,编撰《中外儿童文学精华》、《新编世界童话一百篇》,编著《历代诗话论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史记》、《友谊词选》、《鹧鸪天词选注》、《贺新郎词选注》等,编辑图书数十种。

其所编《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料》丛书、《屈大均全集》、《屈原与他的时代》等,分别获国家、省部级图书奖。

  首先要从你的家谱来查,如果没有冢谱,那么只能确定大概的范围。请家族中的老人回忆一下本家族的典故,以及传闻什么的。然后推算一下大概的时间,接下来就要根据有记载的安姓迁徙分布,粗略的匡算一下了。同时,在网上一联络一下其他安氏家族,将你所在分支的情况尽可能详细的提供好,请对方查自己的家谱,看能不能查出分支情况。

  安姓迁徙分布如下:

  安息国的安姓自入居中原后,分居于河南洛阳、甘肃民勤和武威、湖南溆浦和常德等地,其中尤以甘肃、湖南二省安姓繁衍迅速,后安姓发展史上三大郡望:凉州、姑臧、武陵郡皆出此二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繁,烽烟四起,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安姓也不外其列。由于湖南所处地理位置属较安定地带,故南迁安姓,多出甘肃支脉。此期,北方安姓虽笼罩于战火的阴影中,却也有发展。

  三国曹魏有安同,辽东人,太武帝时进爵高阳公,曾以高官佐辅曹家王室,晚年又大兴寺塔,其族大支多,甚为兴旺。

  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姓安,居于河南洛阳,后渐与汉族安姓融合,不分彼此。

  唐代以后,安姓日渐活跃,名人不断涌现。唐代有安禄山,为居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县)的胡人,本康姓,因父死随母改嫁而姓安,由此,安姓中加入了胡人的血脉。后安禄山叛乱遭镇压,安姓分逃于各地。

  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和蒙古军队南下,致使北方再度处于混乱状态,由此,中原人士大举南下,安姓族人也多携家南徙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明清时期江苏无锡、金匮多安姓。

  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安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地。清代有闽、粤沿海之地安姓渡海入台,进而徙于新加坡等国家。

  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另安徽、河南二省也多安姓,上述三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

左姓的家谱文献

湖北新洲左氏宗谱十五卷,首二卷,(清)左国寅、左长明等创修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民国)左承祭、左祥云等六修,民国二十六年(公...
点击下载
上一篇:易姓的家谱文献下一篇:家谱是什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