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取名是怎么排辈份的?
《爱新觉罗宗谱》研究
《爱新觉罗宗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集庆》册为直系皇室册,甲、乙、丙、丁册为宗室册,戊、己、庚册为觉罗册。《爱新觉罗宗谱》原称《玉牒》。清初沿袭明制于顺治九年(1652年)设宗人府,掌皇族属籍,并纂修皇族谱系《玉牒》。清代《玉牒》始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嗣后每越十年续修一次,至1921年共修28次。清制定显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以下子孙为宗室(黄带子),兴祖(努尔哈赤之曾祖福满)、景祖(努尔哈赤之祖父觉昌安)之子孙为觉罗(红带子)。宗室记入黄册,觉罗记入红册,共为《玉牒》。爱新觉罗氏之宗谱,1909年以后停修三次,最后一次修续的《爱新觉罗氏宗谱》是在1938年出版的,由《爱新觉罗氏宗谱》修谱处根据沈阳故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保存的《玉牒》,将直档所记者统行编列横表之内,并改称《玉牒》为《爱新觉罗宗谱》。 新宾境内的爱新觉罗氏祖努尔哈赤的三祖父索长阿后裔均为觉罗,记入己册。索长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三兄,“宁公台”六贝勒之一,居住在“六祖城”之一河咯噶善城。该城址初步认定为新宾永陵镇草苍北沟内的罗家堡子古城址。索长阿共生5子,长子履泰,次子务泰,三子绰奇阿注库,四子龙敦,五子飞龙敦。务泰生6子,长子隆苏,次子威准,三子望喜,四子务巴泰,五子僧额,六子洞峨洛。洞峨洛生5子,长子枯迈,次子龙锡,三子禄赫,四子图兰,五子图禄。龙锡生2子,长子阿哈,次子阿塔。 新宾支爱新觉罗氏始祖为阿塔。阿塔生于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满洲镶蓝旗人。由副理事官历任,康熙七年升山西巡抚,康熙八年降为四品官,康熙二十五年九月授永陵副尉,康熙三十年六月授永陵总尉。康熙五十六年卒,年85岁。生子13,长子德特赫,次子凤库,三子福海,四子缓山,五子留格,六子察馨,七子察库兰,八子特克新,九子尹登,十子察库丹,十一子哲尔恳,十二子巴图,十三子赛必图。阿塔由巡抚降为四品,康熙二十五年授永陵副尉,乃携家带子由京城赴永陵任上,途经新宾上夹河腰站村时,见此地山青水秀,即将家小安置于该村,他另携十二子巴图赴永陵上任。阿塔自京城来关外赴任时,共携来7个儿子,即留格、察馨、尹登、察库丹、哲尔恳、巴图、赛必图。除十二子巴图安置于永陵居住,余6子皆安顿在腰站村。五子留格居住在腰站村街里,六子察馨住前街,九子尹登住胜利村(距腰站2里)北山根底,十子察库丹住西头后街,十一子哲尔恳住村东头,十三子赛必图居后台子。这六支形成了今天腰站村满族爱新觉罗氏的六大支派。 阿塔举家迁回新宾后,即形成了新宾满族爱新觉罗氏宗爱新觉罗氏今天主要居住在上夹河、下营子、永陵、嘉新宾镇等乡镇。 《爱新觉罗宗谱》现藏新宾图书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共7册,缺第一册《星源吉庆》。近年来,肇恒奇、肇毓勇、肇祥祯等肇氏子孙均在续修宗谱。他们曾数次研究出版本支宗谱,肇毓勇已编出初稿,但终因无专人投入,以及经济拮据等原因,而未能实现。<BR> 爱新觉罗氏是满族老姓,有悠久历史。这个姓氏源于金代的“交鲁”姓,在金代为小姓。经元、明、清的三四百年间的繁衍,发展为满族重要姓氏。尤觉罗脉系是个庞大的氏族“哈拉”(hala),支脉繁多,分布也很广,分化出众多的子氏族“穆昆哈拉”(mukunhala)。 爱新觉罗氏最初使用的姓氏,据文献记载为佟。明朝人和李氏朝鲜人都留下了许多有关爱新觉罗氏家族的珍贵史料。如茅瑞征说:“奴儿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傅国说:“万历戊午夏四月,故龙虎将军建酋佟奴儿哈赤初发难,袭我抚顺关,陷之。”张鼐说:“奴之祖曰佟教场,建州卫左都督佥事也,生佟他失。有二子,日奴儿哈齐,速儿哈齐。”曾经见过努尔哈赤的朝鲜主簿申忠一在万历二十四年从佛阿拉回国后,记努尔哈赤祖父名为“佟交清哈”,还说努尔啥赤自称佟姓。努尔哈赤在其致朝鲜国王的回帖中,也自称为“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儿哈赤。”在努尔哈赤家族早已改为爱新觉罗氏以后的十八世纪末,朝鲜史家李肯翊还坚持努尔哈赤佟姓之说。因此,可以肯定爱新觉罗氏早期本以“佟”为姓。 努尔啥赤之“佟”姓如何而来?这要从他19岁结婚时说起,他的结发妻子(元妃)是佟佳氏。佟佳氏之父为辽东巨富塔木巴彦,汉译为“佟巴彦”,努尔哈赤入赘佟家,遂随妻姓佟。此外,他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提高声誉,也需要强调猛哥帖木儿家族的血统。猛哥帖木儿家族既以佟(童)为姓,那么与努尔哈赤既用“佟”姓又用“觉罗”,这是什么原因呢?“觉罗氏”就是金代的“交鲁氏”。努尔哈赤又以觉罗为姓,根据之一是他表彰功臣时多次赐姓觉罗。其继承人皇太极亦如此。另据乾隆上谕亦有“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之语。据《金史》载, “夹谷曰仝”,仝者,同也,即夹谷汉姓曰仝,同同,同、童、佟三者音同,因此,有的史书译全为童或佟。郑天挺先生说:“朝鲜李朝《太祖实录》书与《龙飞御天歌》时代相若,所据皆当时记录,而一称童猛哥帖木儿,一称夹温猛哥帖木儿,盖一用汉姓,一用对音。 ”这说得很清楚明了。努尔哈赤一会自称“佟”姓,一会又自称“觉罗”,原来是同一个姓氏。“觉罗”系以居住地而得姓,汉译角落,引申为故里老家之意。后来由于日久年深,氏族繁衍和迁徒,于是形成了人口众多的觉罗氏族。 <BR> 在努尔哈赤后期,“觉罗”的涵义又发生了变化,即由代表爱新觉罗整个家族而转为特指这个家族的旁系,即疏族——塔克世堂兄弟的后裔。于是,“觉罗”就从姓氏变成了身份地位的代称。姓爱新觉罗的人,就分成了皇家嫡系(直系黄带子〕即宗室和旁系即觉罗(红带子)。自努尔哈赤始,其宗室用爱新觉罗这个姓达300余年。满族使用姓氏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则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若姓”,因此,在官方文献中极少见到“爱新觉罗”这个字样。 爱新觉罗氏的后裔为什么有取姓为“金”、“肇”等汉姓的呢?有说,“爱新觉罗”汉译为肇姓, “爱新”汉译为肇,因此猛哥帖本儿被追封为“肇祖原皇帝”。肇者,起始者也。又说,“爱新”汉译也为“金”,“爱新觉罗”即“金姓”,清朝皇室贵族和金代统治者出于同一部族。上二说法都是因为没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质而产生的。其实,早在清朝初年顺治追封肇祖原皇帝之前,早已使用“爱新觉罗”姓氏,这点皇太极加以否认:“然大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后”。可努尔哈赤为巩固以其为首的女真贵族的统治,强化其家族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地位,在觉罗前面加“爱新”,“以示其异”,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姓氏“爱新觉罗”。其余的觉罗氏则于前俱加土“民”字,构成了“民党罗”,其族属众则以地名为氏,以与爱新觉罗氏相区别,于是,爱新觉罗氏即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成了“国姓”。这样, “爱新觉罗”就不应认同为“肇”姓、“金”姓、“金之遗族”等意思,而应是“金子般尊贵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觉罗族”的意思。这也是神女吞朱果诞育努尔哈赤家族这一神话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努尔哈赤反复强调自己的始祖为上天所生(君权神授)的基本依据。 <BR> 爱新觉罗氏家族按血统亲疏分为宗室与觉罗,“以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系黄带,六祖(其余的)子孙俱称觉罗,系红带,以别之。”另有获罪而未除氏者,系紫带子。爱新觉罗家族在有清一代享有特权,因此,无人愿舍弃其姓氏。直至清亡后,族人则皆冠以汉字单姓,只宗室支,仍姓爱新觉罗,但“宗室与人私生子,则不入属籍,赐姓口觉罗禅,犹言非正支也。” <BR> 爱新觉罗姓氏400余年的演变,首先表现在-名字的汉化上,如福临、玄晔、乾隆等名,即已汉化。据史载:乾隆“命取‘永绵奕载’四字为近支宗室命名行派。……道光丁亥,钦定续拟‘溥毓恒启’四字。咸丰丁巳,又钦定续‘焘闿增祺’四字,均见谕旨。”取名已经汉化,但“爱新觉罗”这个姓依然不变。 辛亥革命以后,爱新觉罗氏族成员,除极其个别的,多冠以汉字单姓。起冠汉字姓规律为:一、以满语意思冠以汉字。爱新,汉译为“金子”,即以“金”字为姓,如清末肃亲王善耆之女金璧辉、清高宗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七世孙金启孮。另如金寄水等。二、以名为氏。清末以后,以父祖名字得姓者,有汤、英、祝、荣、永、万、成等。如新宾支迁于黑龙江哈尔滨的几个分支,“溥”字辈的汤武涉之子孙,即以“汤”字为姓至今。汤武涉生有五子,为“毓”字辈,长子汤毓琮,次子汤毓琰,三子汤毓琢,四子汤毓瑁,五子汤毓睁。他们的子女则为汤伟刚、汤洋、汤巍(女)、汤伟红(女)、汤伟玉(女)、汤隽东、汤隽王嬴。汤伟刚之子,即汤武涉之曾孙,为汤灵岳。溥哲后改名为洪哲,其子孙即以“洪”为姓。沈阳的肇凤来(毓字辈)之侄肇恒增,据其父辈名之首字而改肇姓“凤”。恒增同辈亦有用“恒”为姓的。三、以“肇”(或赵)为姓。居于新宾的爱新觉罗氏除上述冠以“汤、洪”等姓氏者外,绝大多数冠以肇姓,乃缘因肇祖猛哥帖木儿。但索长阿一支之后裔则没有冠以“赵”姓。其他地方爱新觉罗氏有冠“赵”姓者,如努尔哈赤第十三子赖穆布之后裔在20世纪40年代改姓肇(或赵)为金,辽宁省北镇县赖公堡一带赖穆布的后裔也以金、赵为姓。美术学家爱新觉罗·溥仙,又名赵师兴。四、将爱新觉罗简化为“罗”,并以之为姓。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即是。五、原姓不变。极少数爱新党罗氏之人仍然使用原姓,如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溥杰、爱新觉罗·毓(上品下山)等。一些地方的爱新觉罗氏,也有冠以其他姓氏的,但都不忘其爱新觉罗的旧姓。如居于北京等地的爱新觉罗氏冠以金、罗等姓,居于辽阳的冠以海姓,居于沈阳的冠以肇、德、洪、凤、恒、铁、毓、涛等姓,新宾这支除冠以肇姓外,还有冠以依、罗姓的。<BR> 爱新觉罗氏字辈问题。《爱新觉罗宗谱》自清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儿以下24代世系,自18世以后改汉字姓“肇”。可在《宗谱》中既没出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又没出现汉字“肇”姓,这是满洲个氏族修谱的共同特点,即姓、名不连写。爱新觉罗氏字辈是有史可查、有据可证的。近几年来,一些书刊杂志上刊登的爱新觉罗氏的字辈多是不正确的,原因都是以《玉牒摘要》《肇白山世代要则》序中的《肇白山百字派》来作为爱新觉罗氏字辈的。 此字辈中只有“胤弘永增祺”是爱新觉罗氏字辈,其余的根本不是爱新觉罗民字辈。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阁(错字,应该为“闿”)其余的根本不是爱新觉罗字辈。<BR> 正确的爱新觉罗氏字辈应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这14个字辈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玉牒》上所定的字辈序和字辈数。爱新觉罗氏宗谱从1909年以后停修三次。最后续修的《爱新觉罗氏宗谱》是在1938年出版的,是由爱新觉罗氏宗族修谱处根据沈阳故官光绪三十二年保存的《玉牒》,将直档所记者统行编列横表之内而成,并改《玉牒》为《爱新觉罗宗谱》。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至此,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觉、塔、努、皇、福、玄(这是肇氏宗族自认的字辈首六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BR> 《爱新觉罗宗谱·己册》世系中所记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三子索长阿的后裔。索长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三兄,为清前宁公台六贝勒之一,住河咯噶善城,此城位于永陵镇后沟罗家堡子后的台地上,距赫图阿拉城9公里,为清前六祖城之一。索长阿有5子,为努尔哈赤的伯、叔。此5子在努尔哈赤起兵“复仇”的过程中,参与了阻止和加害努尔哈赤的活动。史料对绰奇塔和龙敦二人的活动记述,尤为详细。 <BR>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被明军李成梁部下杀害与古勒城后,年轻的努尔哈赤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征讨仇人尼堪外兰,这在爱新觉罗宗族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宗族中五祖子孙在龙敦的煽动下,听信明朝边臣的传言和威胁,“皆归尼堪外兰”,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努尔哈赤刚刚兴起的势力。在五祖子孙中,索长阿的第四子龙敦成为宗族中反对努尔哈赤的核心人物。以龙敦力代表的族人千方百计地阻挠瓦解努力哈赤的势力,史料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颇多。明“万历十二年初!王祖之子龙敦…¨唆萨木占口:‘尔妹见在我家,汝可与我谋杀噶哈善(努尔哈赤妹夫)’”。萨木占听其言,带领族人遮杀于路。太祖闻之,聚众往寻其尸,兄弟中皆与龙敦同谋,竟无往者。太祖带数人往寻之,族叔尼玛兰城主棱敦止之曰: “族人若不怨汝,焉肯杀汝妹夫,汝且勿往,恐受其害”。当努尔哈赤率部欲攻取兆佳城时,龙敦亦暗中遣人将此密告兆佳城主李岱,致使努尔哈赤劳师往返,一事无成。龙敦又频繁地策划刺杀努尔哈赤,五祖子孙“同誓于庙,欲谋杀太祖”,使努尔哈赤寝卧不安,每“睡到半夜,闻门外有步履声,即起佩刀执弓,将子女藏于僻处,令后故意如厕,太祖紧随,以后之体蔽己身,潜伏于烟突侧。”竟致利用妻子的身体掩护自己,以防族人的刺杀。甚至当他抓到族人派来的刺客,仍惧怕其势力,不敢杀掉,以免族人以此为口实,兴兵问罪,而以窃牛名释之。此时努尔哈赤是何等的艰难。 <BR> 刺杀努尔哈赤不成,索长阿的第三子绰奇塔又与六祖宝实之子康佳和觉善三人同谋,“纠合哈达国万汗兵,以浑河部兆佳城主李岱为向导,劫掠努尔哈赤所属的瑚济寨而去”。<BR> 索长阿的子孙在努尔哈赤创业时,全力地阻止遏制其势力的崛起,在分化宗族势力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当努尔哈赤建立政权挥师西逆时,其宗族,包括索长阿的子孙们又在其率领下奋力冲杀,为建立清王朝树立了汗马功劳,其后人被赐“红带子”。 <BR> 满族肇氏,经《宗谱》与史料相互印证,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的兄长德世库的后裔,原为觉罗,后被革退,系紫带子,沿用祖姓觉尔察氏,其家中存有《福陵觉尔察氏谱书》。《福陵觉尔察氏谱书》在谱序及奏折中都有其先世居呼兰哈达山下觉尔察地方的记载,并“因以为氏”。该氏的先世与努尔哈赤所居毗邻,称努尔哈赤为兄。当觉尔察氏的先世在努尔哈赤起兵后因故受到努尔哈赤的处罚,“抽了红带子,降为陈满洲”时,德世库的后代!尚以觉尔察为姓氏。此足证,努尔哈赤宗族此时尚没有以爱新觉罗为姓氏。 <BR> 对改用汉字“肇”为姓的满族人,《兴京县志》载:“肇氏即爱新觉罗氏”。此记有错。在有清一代,同为六祖之一的德世库和索长阿二人之后裔,前者为觉尔察氏,后者为爱新觉罗氏,非皆为爱新觉罗氏。 <BR> 综上,清朝发祥地新宾的《爱新觉罗宗谱》,虽远不如爱新觉罗氏宗室《玉牒》完整全面,但它全面书录了索长阿的后裔世系,并佐证了《满洲实录》和《太祖武皇帝实录》中,爱新觉罗氏宗族内部的纷争,揭示了清前努尔哈赤创业的艰难和蹉跎生涯。《爱新觉罗宗谱》和《福陵觉尔察氏谱书》两部民间谱书,无疑是研究清前努尔哈赤家族发展的两部重要文献,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的民间资料。
简单的说:
觉、塔、努、皇、福、玄(这是肇氏宗族自认的字辈首六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http://postbaiducom/fkz=100311767
欢迎光临清史爱好者吧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三字经》介绍的学习顺序,最基础的人做好了之后,就要知晓自然规律,然后解决文字关,按照四书——六经——诸子——历史这个顺序去学习基本理论。这样一路下来的话,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是十分完备的。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这样的读书顺序已经是把经、史、子、集所有内容的主干都涵盖了。
《三字经》写到这里,在教给具体的历史知识之前,先传授的是研读历史的方法。
首先是什么时候去看历史。《三字经》作者的建议是在读通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之后。因为我们去看历史,不仅仅是看故事、看热闹,而是要以古鉴今,用前人的经验教训来引导自己少走弯路。如此才能看出门道,在自己遇见类似事情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的做出最适宜的选择。看历史,切忌跟着前人的传统思维定势去评价。因为每个人所站立场不同,人生阅历、所处环境都不一样,对同一件事、同一个人的评价就会有出入。这个时候不能单纯的用对错好坏这样简单的二分法去进行评价,那样往往误人误己。其实《三字经》的这个研究历史的观点,跟我们当年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样的内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完了那些理论,那些规律,那么其中的道理能不能真正的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个实践其实不用我们自己去实践,古人早就都实践完了,那些史书就是实践报告。但是这些实践报告,要掌握了相当程度的理论基础才能看得懂哦。这就是为什么说“经子通,读诸史”。
第二就是,研究历史,具体是要研究哪些内容。《三字经》点出了两个最主要的。
首先是“考世系”,这个可不是简单的皇家谱系那么简单的事情。其实这三个字点出的问题是要去研究如何育人、选人、用人、评价人。这方面看历史,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选这个人接班,或者说是为什么这个人能接上班。接班以后做的怎么样,这个接班人选的是不是成功。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相对于历史长河以及人类的繁衍历程来讲,个体存在的时间太短暂了。那么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是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去不懈努力才有成功的希望。这样,培养能接班的人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是关乎成败的事情。除了选接班人之外,选做事的人同样重要。“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说的就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性。因为所有事情,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人去做。而育人、选人、用人、评价人的这一课题。人类社会一直没能有效解决。
其次是“知终始”。这里面要看两点。第一是“终始”的问题。我们现在都习惯说“始终”,这是西方人的观念。一件事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孤立的线段。中华民族的智慧是讲“终始”的,让一件本已结束的事情在更高的一个起点上再度开始。正是因为这一思想观念的差距,中华文明能几千年来一脉相承,因为我们即便一段结束了,我们仍然能够再度开始。而讲“始终”的其它民族不行,他们结束了就结束。第二点就是这个“知终始”的重要性。自然规律就是生老病死,对应事物的话就是生长消亡。那么我们研究历史,一定要着重看一个事情繁盛是如何繁盛起来的,这里的经验哪些值得借鉴;一个事情衰败是如何衰败下去的,这里的教训必须引起警惕。
如此知荣之所以荣,衰之所以衰。让自己在做事的时候,永远能够做出向荣避衰的选择。人生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赵普立了大功,宋太宗当然要有所回报,于是赵普父子留在京城,不久就成了司徒,做了仆从。赵普重回丞相之位,现在轮到卢多逊不安了。赵普多次暗示卢多逊,要他主动退休,但卢多逊拒绝了。
于是赵普攻打卢多逊,把赵廷美拖了进来。赵普指责卢多逊派下属官员赵白去见秦王赵廷美。宋太宗大怒,任命御史调查此事。卢多逊承认,他确实让赵白把中书的一些机密事通知了秦王。去年九月,赵白被请去对秦王说:“希望宫车驾到,尽心为王效力。”
秦国的赵廷美派范德明去见卢多逊说:“你的主意正合我意。我也希望宫车快点开。”同时,秦王给了卢多逊许多马箭。
两个人之间的这些私人谈话是不可原谅的。与大臣宋太宗商议如何在法庭上处罚赵廷美和卢多逊。共有170多名大臣发表意见,认为卢多逊与太子交朋友,诅咒皇帝,行事不敬,要求处死卢多逊。
最后,宋太宗裁定将卢多逊及其家人流放到亚洲,并处决了秦官员赵白、颜弥、王继勋、范德明、赵怀禄、颜怀忠等人。剥夺赵廷美在西京的留守职位,并命令他返回洛阳住在私人住宅。的儿子仍然被称为皇帝的侄子,他的女儿带走了云阳公主的名字,他的女婿带走了徐的名字。
这里的事情还没完。赵普认为把赵廷美放在西京洛阳是不合适的。在赵普的授意下,开封知府李福写了一封信给他,指责赵廷美心怀怨恨,死不悔改。他应该被安置在一个更偏远的县,以防万一。
宋太宗当然同意,太平兴国七年五月,赵廷美被降为涪陵县,降职周放,儿子们一起去,妻子朱夫人也被剥夺了诰。与此同时,宋太宗特意安排崇义让闫妍去周放当知州,御史袁括担任周放的总判官。同时,他们每个人都被授予三百两白金。说白了,这两个人是去周放担任赵廷美的特别监督员的。
有一次,宋太宗向赵普提及皇位继承问题,重提杜皇后最初的想法,即宋太祖继位给宋太宗,宋太宗继位给弟弟赵廷美,赵廷美继位给赵德昭。太宗对赵说,“过去,赵匡胤犯了一个大错误。陛下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赵普的话记在了宋太宗的心里。在这里,赵廷美完成了他的使命,他的存在成为了一个障碍,这也决定了他的最终结局。
当赵廷美到达周放时,他很担心,生病了,不久就死在那里,时年38岁。
听到弟弟的死讯,宋太宗痛哭流涕,感动了身边的大臣。一边哭,宋太宗还不忘批评这个弟弟的缺点:“梅婷从小任性,长大后越来越嚣张。我无法忍受总是和他打交道,安排他去周放,只是为了让他反思过去。最近我想把他招回来,但是他死了。真的很疼!”
后来,宋太宗向李云总理讲述了在赵廷美的一些旧事:“梅婷的母亲耿士也是我的乳母。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叫赵的男人,又生了一个儿子,赵廷俊。当初因为梅婷的缘故,我让赵庭筠做宫廷侍卫,他却偷偷把宫里的许多事泄露给了梅婷。”
宋太宗提到了梅婷的另外两块地,听起来很吓人:“当初在宫苑里挖了西池,在池中建了水心堂。那时候,去水心寺的桥还没有建好,我打算坐船去水心寺。卡廷密谋反对我,但没有成功。卡廷谎称她生病了,并准备在我参观宫殿时攻击我。有人告发了这件事,如果公事公办,梅婷就是死罪。我不想出丑。直到他和卢多逊的私情被揭露,我只是让他住在洛阳,没有进一步调查。卡廷从未悔改,但她私下抱怨。所以我把他贬到周放让他反省。赵庭筠,我也没有深责,我只是在贬损他。因此,我对梅婷的事情问心无愧。”
说完宋太宗又显得很难过。对于一个大臣来说,听皇帝讲这种事情其实是很累的,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李云的回答很有技巧:“赵廷美的行为很荒谬,世界上所有人都听说过。西池的阴谋被皇宫禁止了。若不是陛下亲口说的,我们朝臣怎么会知道?”
我可以告诉你,李云不想让皇帝把他当傻瓜。他在宫殿里保守秘密。当然,朝臣不知道详情,所以无法判断真假。皇帝怎么说?你怎么想呢?宋太宗因为一些小事剥夺了赵廷美的皇家头衔,并把他唯一的兄弟作为罪犯送到了遥远的周放。如果赵廷美谋杀宋太宗是真的,很难想象宋太宗能和平相处,保持沉默。
赵廷美死于雍西元年正月。宋太宗原计划在今年11月关闭泰山禅院。5月,一场雷火袭击了宫殿,导致大火烧毁了甘源寺和文明寺。异常的灾难导致宋太宗取消了禅宗的关闭计划。
清朝皇室取名是怎么排辈份的?
本文2023-10-03 09:02:4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