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姓的由来?谁知道啊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保姓的由来?谁知道啊,第1张

起源较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寻根问祖:1.《中华一家人》 (1)路史: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保氏。 (2)姓谱:周礼有保章氏,因官以为氏。 (3)千家姓:山阳族。 2.《南通历史札记》 《内蒙古新闻网》扩廓帖木儿(?-1375),元末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人,本名王保保。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甥、养子。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遇刺后,代领其军,破益都城,杀田丰、王士诚,复与元将孛罗帖木儿争夺晋冀。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他拥皇太子讨伐孛罗帖木儿,入京为左丞相,封河南王,总统天下兵马。随后进兵关中,与军阀李思齐交兵。后明军北伐,二十八年(1368年)元都陷落,他败走甘肃,成为明朝西北边患。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沈儿峪被明将徐达击败,逃往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逾年,大败徐达,斩明军数万。后病死于哈剌那海。 《南通历史札记》扩廓死,妻毛氏从亡,另一妾携幼子泛海居崇川(南通古称)。后裔取保姓。 南通部分保氏是根据家谱定的,这样南通就出现蒙古族的保氏和汉族的保氏。然而家谱作假严重,而清代攀附现象最为严重。《崇川保氏宗谱》是清代写入扩括帖木尔史迹,然而云南保氏记录与历史接近,而南通保氏问题很大。《明实录》记载扩括帖木尔之妹为朱元璋之子秦王朱樉之正妃;扩括后人从南通进入了内地。一个平民发达后修家谱往往找历史上的同姓联宗。 3.昭通《保氏族谱》 云南回族中的保姓,出自赛典赤;赡思丁家族,即“回族十三姓之一”。但昭通《保氏族谱》称:“吾族原于蒙古,初以特穆尔为氏,元之右族也。自库库台特穆尔尊号保保,而入滇始祖以阿保名,于是改姓保氏。”(《滇南丛话》)对于此话,白寿彝先生指出:“予于《族谱》所记第十三世以后,颇为相信。十三世之前,予乃不能无疑。其真实之程度如何,固不难据史籍以断。”(《滇南丛话》)对于昭通保氏“原于蒙古”究竟是指“蒙古国”还是“蒙古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4《公安部网》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缅甸境内的英国人想把云南班老乡境内一座资源丰富的矿山据为已有,十几个佤族部落王共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英斗争。当时的保家先人(原姓李)也是部落王之一。政府为了表彰保家兄弟三人在这场斗争的显赫战功,就赐姓为“保”,老大叫保卫国,老二叫保卫厂,老三叫保卫民。现在立在班洪乡政府附近的抗英纪念碑就是那场斗争的明证。老大保卫国的传人叫保洪忠。保洪忠先后担任过云南省人大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保洪忠的大儿子保明良现在仍住在上班老村,如今他身兼两职,于公,他是副乡长,于私,他又是佤族部落的“王子”。 5古兰圣训《源远流长的广州回族》 保姓,辽宁省沈阳县、新疆省,《保氏效和堂族谱》谓:“来自阿拉伯”。 6《沈阳晚报》 距沈阳市区东南约20公里的东陵区李相镇尾巴沟(原名苇芭沟)村,居住着9户极为稀少的“保氏”人家。经过查看“保氏家谱”,史学家佟悦认定,“保氏”为“随名姓”,其家族应为满族的“蓝旗”。 7《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二 ○安州刺史杜公神道碑 受正性者德之元,纂重侯者业之盛,君子体仁以合德,积厚以感通。著于神 明,光於祚允者,其惟杜公乎!公讳鹏举,字某,其先京兆人也。七代祖讳模, 後魏为濮阳守,卫人宜之。子孙世居东郡,故今为濮阳人。夏有豢龙之官,周封 唐杜之国,世载侯伯,勋藏晋鲁。周公锡命,元旗火龙;拯三代之衰,参五霸之 业,斯保姓之始也。 编辑本段各地保氏字辈 1南通《崇川保氏家谱》“钦明文思;允恭克让;亲睦九族;协和万邦”此十六派字为南通保氏自十七世始一字一世。 2寻甸保姓均为回族,字辈排列规则,共32辈,如下:世佑明德,家学渊源,汝钟真(贞)吉,尔宇清廉,隆仁成祜,泽绪广延,沾益显达,龙华肇先。在“世”之上还有“文”“如”两辈。 3沧州保姓:立世承延达,家继庆守洪。国勤进盛廷,长林金玉广。文章连云志,恩德永福详。术学兴田贵,景兆建中方。 4四川广元市保姓:天成锡汝、大道昌明、万世永继、家国代兴

是真的,我家先祖就是从湖北汉阳府汉川县来的,现在我们也在寻亲

我家先祖文朝,1381年随傅友德将军从湖北来贵州,参加平定西南,后留守云南寻甸,再转辟威宁毕节后扎根毕节,现子孙遍及贵州各地,还有迁居云南四川广西等地的。

尊敬的百度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很高兴为您解答!

真是不太好找,就找到这么多!网上毕竟少,应该查清史资料 一定有的!你也可以去家谱网问一问,我也找过这方面资料!本人也姓谢!

○以克复贵州正安州城。赏布政使刘岳昭头品顶带。总兵官谢景春一品封典。参将谢景星、杨广顺、巴图鲁名号

同治三年,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加紧了对贵州号军的镇压,首先调动云南布政使刘狱昭率湘军万余人自合江人黔。刘狱昭先遣总兵李家福率湘军5营、总兵谢景春率湘军 3营人黔,其余湘军由刘狱昭亲自带领,坐镇松坎策应。

刘狱昭先遣队,进人羊坎被白号军阻击,这时,总兵李家福、谢景春、副将胡老其、参将谢景星,游击胡凤歧等集中清军主力,与白号军展开激战。经激战,打死清军1000余人,清军都司成茂清、守备黎光甫、千总陈复能、谢华山、易德贵、把总邓华书、外委吴立楷、刘 元汉等大小头目20多人毙命,给刘狱昭人黔后以沉重打击。思南白号军得讯,刘仪顺即召来各大营头领布置减保卫根据细—系列措施。赚顺亲自面刀水防御由川入龄的湘军。秦魁榜调白号军3万余人,到覃家坝一带驻防,其余各大营由主将加强防寸。

1868年,同治七年

云南的回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号称三十万大军。昆明的西面、南面和北面,起义军的壁垒延伸十多里。昆明以东的江右、馆石和虎岗,起义军也设立了卡碉。在昆明东北方一百多里处的寻甸,还驻扎着马添顺的起义军,部队十分剽悍,随时可能北进东川,东攻曲靖。

刘岳昭派谢景春等部进驻曲靖以北的沾益,派王维金等部扼守曲靖西南方约五十里处的马龙,调临元和腾越两镇兵马攻打昆明以南的晋宁,以牵制起义军的兵力。他还向四川借贷军火,接济昆明城内的守军。

护总督宋延春在昆明城内,率领兵民昼夜登城巡防。回族军官合国安打算为起义军做内应,被马如龙斩首。岑毓英率部驻扎响水坝,亲自领兵攻打昆明东北方的杨林。李家福所部湘军正在从马龙攻击寻甸,听说杨林正有战事,便赶去增援,烧毁起义军的木垒,攻破六座山寨和三座碉楼。湘军和滇军攻克甸尾、古城和厂口,打通了粮路。

此战中李家福和岑毓英都负了伤,战后疗养。参将杨玉科已经绕过四川的会理,南下云南县,攻打武定、元谋、大姚、禄劝、定远、白井和易门,每战必克,一路接近昆明。处在围城中的居民,这时才稍稍定下心来。

寻甸的起义军于5月份向北出兵,攻击功山驻军的军营,昭通镇杨盛宗所部抵挡不住,落败而逃。刘岳昭令全祖凯率部奔赴东川助防,奏请擢拔李家福为昭通总兵。

李维述和岑毓英所部又攻克三座起义山寨。5月下旬扩大战果,攻克石虎岗、古佛寺和买米市。何秀林等部则在呈贡击败了起义军。

杜文秀听说湘军和滇军屡战告捷,派出几万名精锐,从大理东北方的宾川出兵东援。马如龙分出两千兵力,到昆明西北面的武定阻击。

昆明附近的起义军已有很久闭垒不战,现在突然出兵夺取大虹山,在这里修筑两座壁垒。马如龙亲自领兵攻击,攻破其中一座壁垒。

刘岳昭自从4月份进入云南之后,面对云南境内强大的起义武装,深感自己手下兵力不足。他想到一个最方便增兵的办法,就是从四川借调兵力。

于是,他于6月下旬上了一道奏疏,陈述自己的想法。他说,云南的战乱一日不平,四川的防御就一日难撤。请求朝廷命令四川提督胡中和率领川军增援云南,将防御转变为进攻。

清廷批准,命令代理四川总督崇实照办。

崇实不愿把川军派到四川,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派刘岳曙率领二千八百人进入云南,川军按兵不动。

刘岳昭还是觉得兵力不足,便于7月下旬增募了五营黔勇,交给副将贺连璧统领,大举进攻寻甸。

从这时开始,湘军大帅招募湘军,大多数都是随地补充兵员,很多湘军部队,只有将领是湖南人,或者保留了湘军的名义,但勇丁当中真正的湖南人越来越少。

刘岳昭在寻甸周边集结了大批部队。李家福从马龙出兵,谢景春从沾益出兵,全祖凯与贺连璧从东川出兵,约定在寻甸城外会师。

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望您给个最佳答案,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

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服务广大网民。顾问团 现招募知道名人、达人、热心知友。顾问团时刻等待你的加入。感谢大家对顾问团http://zhidaobaidu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 的支持与关注,祝大家天天快乐。

地理位置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简称寻甸县)地处东经102°41′~103°33′,北纬25°20′~26°01′,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昆明市北部,属昆明市郊县。横跨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东连曲靖市马龙县、沾益县;西接富民县、禄劝县,南邻嵩明县、官渡区;北依东川区、会泽县。县境东西宽(横距)8450千米,南北长(纵距)75千米,国土面积358838平方千米。境内昆曲高速公路、沪昆高铁斜跨东南,东川铁路支线、嵩待高速公路穿境而过,7204公路贯通西部,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是昆明市北出四川、东北出贵州的重要通衢。县人民政府驻仁德街道,海拔1873米,距昆明市90余千米,曲靖市87千米,东川区86千米。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褐煤、磷矿、硅藻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全县共发现煤(褐煤、无烟煤)、磷、硅藻土、水泥用石灰岩、石膏、玄武岩、大理石、硅石、水泥配料用白云岩、重晶石、建筑用砂石料、砖瓦用黏土页岩、铅、锌、铁、铜、铝(铝土矿)、锰、钛(钛砂矿)、钴(钴土)、矿泉水、地下热水等22种矿产。已开发利用的有褐煤、磷、灰岩、石膏、硅石、白云岩、铁、钛(钛砂矿)、砖瓦用粘土、页岩、砂石料、矿泉水、地下热水13种,占总矿种的5416%。褐煤资源储量360亿吨,为露天煤矿;磷以Ⅱ、Ⅲ级品矿石为主,资源储量126亿万吨;硅藻土与褐煤共生,为富含有机质、高烧失量型易选硅藻土,主要分布在先锋镇,资源储量190亿吨。

  森林资源县境气候温暖湿润,山地面积辽阔,森林资源丰富。1986年,全县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境内有种子植物153科416属800余种,其中,温带植物分布最为广阔,占境内森林资源的50%,以华山松、云南松、旱冬瓜为最常见树种;热带植物占28%,以木棉、余甘子、梧桐、荆条居多;其他气候带植物占22%。境内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红豆杉、大树杜鹃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黄杉、冷杉、银杏3种,残存于县域部分地区,数量极少。县境森林资源属中山、亚高山植物体系,在海拔1500~2300米之间,原生林以亚热带阔叶林为主,伴生有云南松;海拔2300~3300米之间为栎类、华山松和灌木;境内针叶林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3种,滇油杉生长于海拔1800~2500米云南松林与阔叶林间;阔叶林与常绿相间,以旱冬瓜、各种栎类、杨梅、杜鹃为主,其中旱冬瓜垂直生长于海拔1600~2800米山坡中部、下部及林箐潮湿地带,多为块状或带状分布;栎类主要树种有麻栎、刺栎、青冈栎等,多分布于背风且土壤潮湿的脊谷地带,多呈纯林小块状分布,常与云南松林混合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柏树类有圆柏、刺柏、藏柏、侧柏、翠柏等品种,多为人工造林,灌木为小乔木组成的自然群落,主要分布于2500~2800米之间的高寒山区。2019年,稳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全县28614万亩林地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对全县1710名护林员加强监管,完成天保工程人工造林3000亩。 抓好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1670亩、封山育林4240亩、森林抚育11800亩。按照占补平衡、占一补一的原则,完成异地造林4000亩。以交通沿线、城市面山为重点,完成廊道面山绿化造林1000亩,市级低效林改造(桉树替换)1000亩。完成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18400亩;全县义务植树138万株。做好封育管理,完成市级封山育林32600亩。狠抓苗木质量管理,注重特色苗木培育,完成乡土苗木培育155亩。对全县112株古树名木开展保护,重点对20株进行抚壮保护,其余92株树立标识、标牌进行保护。

中国人谈自己,不可能避免谈到自己的家族。我的家族一直居住在云南怒江的双柏地方,祖宅位于半山腰上,山下是怒江,对门是碧落雪山。双柏是个艰于生计的地方,山腰以下属于白族人,山腰到雪线是僳僳人的地盘,而怒族人生活在雪线以上,据说裹着羊皮毡就能在雪地里赤足睡上一整夜。

和是我的族姓,在双柏只有我一家姓和,是白族而非纳西人。白族分为三支,其中最著名也最发达的是大理的民家,另外两支都在怒江地区。一支叫勒墨,一支叫那马。我们家属于白族的勒墨家支。有人根据我们家的姓氏,推断我们家是纳西木氏的逃奴。白族没有文字,也就没有家谱,不知道过去是怎么一回事。

关于家族的记忆最远能追溯到我高祖,他生平只有三大爱好:喝酒、抽叶子烟、吃大肥肉。此公经常暴跳如雷,老年之时儿子稍拂其意,必然绑在家门口的大树上,亲自动手用马鞭抽打。但是他活到了九十多岁,因此我们家的人对于医生的建议从来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而且,暴躁的脾气一脉相承到了我祖父、我父亲和我身上。

我祖父是我高祖的三子,以赶马为生,来往于中国和缅甸之间。由于马帮收入不稳定,他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由我祖母种地抚养成人。我父亲在家中排行第二,是家中生性最顽劣的人。在他考取了高中以后,祖母一度因为家中贫穷不想让他继续念书,觉得念到高中已经足够。我祖父劝她说:“你不要只看见脚板底下的霜,却看不见对面碧落雪山上的雪。”于是我父亲一路读了下去,最终考上了云南大学物理系,成为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

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家里请了巫师。那人说父亲“要远离开祖先的宅居地”。祖母听了非常忧虑,巫师解释说可能是要出门经商或者当兵一类的事情。父亲修完核物理专业以后报名参了军,送到北京集训半年,然后就被派遣到了新疆的核实验基地。那基地早已于80年代废弃,所以现在说说也无妨。从乌鲁木齐西去100多公里,有一个很小的地方叫乌什塔拉,四面环山,中间穿过一条孔雀河的支流,永红基地就在那里。

基地男多女少,父亲已经34岁,但是坚持要回云南找老婆。他在昆明的大学同学介绍了我母亲给他,那时候军人很吃香,两人很快完婚。然后我父亲就返回了基地,从此开始了两人近20年的夫妻两地分居生活。结婚后很多年里,我父母因为没有生育而烦恼,一直到我父亲39岁上终于有了我,一时大快人心。因为是医学奇迹,关键是要成果,所以我造型很是丑陋,不能与3年后精雕细刻的妹妹相比。很多朋友见了我以后再看我妹妹,惊为天人。

母亲在怀着我的时候,曾经带着我和父亲回过一次老家,那是我到现在唯一一次回乡。我出生在母亲的老家,由于父亲远在新疆,所以母亲只能回到娘家寻求照顾。那地方也在云南,以生产铜矿而著名,叫做东川。出世是在早晨7点的样子,下了一阵雨,顺产。由于母亲是家里第七个孩子,没有什么带孩子的经验,所以母亲带我并不得法,因为疼爱我经常重重包裹。而且,那时候一周工作六天,周日还要半天政治学习,我得到的照顾并不周全,开始生病。

父亲中年得子,自然宝贝得不得了。一岁时回家省亲,见我诸病缠身,“咳嗽得跟个小老头一样”,就决定他亲自带我。走的那夜,据说我拍着火车车窗玻璃大喊“妈妈!妈妈!”,竟然将我母亲的心脏生生拍碎,多年后她得了心脏病,说是就是在那时落下的病根。成年以后,母亲说到那一夜都会落泪。

于是,我在一岁多一点的时候去了新疆。从上火车开始,我就被扒了个精光,开始了我近十年的放养生涯。到了永红基地,我和父亲住在一起,楼道就是我的天堂。我们那一层就两个身上有香味的阿姨,我经常一头撞进她们怀里,就可以骗到大白兔奶糖吃。为了补充营养,父亲每晚要给我用电炉开小灶吃。大家都用电炉,宿舍楼也就经常断电。一次,在漆黑一团里大家修保险丝,有叔叔气愤地问道:“谁家用电炉了?“我奶声奶气地立即回答:“我们家!”当即就挨了我父亲一耳光,想来那是我人生的第一课。

新疆是个很美丽的地方,四季分明。我记得基地澡堂在河对岸,夏天里每次洗澡需要从大石头上跳跃而过。等到开春的时候,河里有巨大的冰块飘下,我们就站在冰上,用竹竿划到对岸去,然后再把竹竿扔回去。当时从来没有觉得危险,至少我父亲是那么觉得的,而我只觉得有趣。有一次回家,我父亲得意地谈及打狼和黄羊的故事。说是怕我被狼给吃了,他们就把我放在一块巨大的圆石顶端,狼绝对爬不上去。我就乖乖地坐在那里,看他们在下面提了枪四处杀戮—我父亲小时候是猎手,追踪术和枪法一流,当时广受群众欢迎。我母亲反问:那么孩子爬了掉下来呢?我父亲当时瞠目结舌。

我们当时每隔一年回一次昆明,由于路费很高,需要借钱回去。第二年全年还钱,第三年借钱再上路。我被托付给了无数士兵,在车站,在售票处,在汽车站。父亲是军官,四个兜,背着个孩子相当显眼。士兵一见四个兜,都会敬礼,然后就把我接过去。从乌鲁木齐出发到永红就没有车了,每次我都被托付给兵站运煤的士兵,请他们把我带到永红去,居然没有一次弄丢。记得我三岁那年,汽车兵带着我到了永红,问我住在哪里?我记得两点:一、家门口有个大烟囱。二、烟囱前面的地上有个坑,养了几只小白兔。士兵带我找到了烟囱,我下车检查,发觉地上没有兔子,于是就摇头说不是我家。兜了几个圈子,才终于找见父亲。由此可见,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一个理科生的严谨治学精神。

父亲的工作经常需要出差,而我没有脚踏车坚决不出门。所以,在北京、在武汉、在上海,经常能够看见我父亲背着我,脖子上一边挂一辆童车,一边挂一个煤油炉。武汉是我童年去过最多的地方,而渡口是我最爱。每次到了那里,我都要求自己把那个塑料币投进巨大的木箱里,且乐此不疲。喜欢武汉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到武汉的时候往往很夜了,投宿时敲门,只要喊一声“我们从新疆来”,旅馆服务员会立即起身,非常之热情地接待我们。据说,那时候有很多武汉知青在新疆,武汉人对新疆来的人都有一种特别的关切之情,更何况看见我和我父亲的造型。

在那一段时间里,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全国呆过不下三十家托儿所和幼儿园。最惯见的场景就是挥别刚认识一周的小朋友,在父亲怀里扭过头去,看着我的那些小朋友们在铁门背后朝我挥手,喊着:“菜头,再见!”再见!菜头!在北京。再见!菜头!在大武汉,再见!菜头!在上海。再见!菜头!在西安。再见!菜头!在昆明。

到了1980年,父亲在部队服役已经超过十年。在回昆明省亲的时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听说驻云南寻甸大石洞的24基地需要人,于是就找上门去,要求调动。事情出奇地顺利,按照我妈的话来说,“连一分钱的礼都没送”,父亲就顺顺利利地调回了云南。记得离开永红基地是在夜里,我坐在高高的行李包上,等待军车来接我们。从很远处有两道雪白的灯柱转过来,人群挤挤挨挨地把我们往车门送。很多叔叔阿姨都落泪了,因为父亲能够回家的缘故。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永红结婚生子,不知道哪一天能够离开。看见战友离开,想着自己将在戈壁深处继续留下去,想来滋味一定不那么好受。

我很想再看一眼基地的红山,那是永红基地的标志。永红基地的人永远不自称是永红人,而是会说我们是红山的。我很想再去爬一次基地的小白楼,俄式的四方建筑,父亲就在那里工作。曾经在小白楼上,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核弹爆炸。那天父亲如风一般冲进了幼儿园,一把抄起我就走,说是“看原子弹去”。小白楼上站满了人,都冲一个方向翘首以待。一会在山峰之间看见巨大的黑云升起,四周掌声如雷。再过一会,冲击波到了,窗玻璃剧烈颤抖,我在一边看了觉得非常有趣。我还想去看看我的小学,就在小河对岸,在澡堂旁边。父亲每次洗澡的时候都指着那里告诉我说,等我六岁时就送我去哪里读书。

在车上,我问父亲,那我现在去哪里上小学呢?父亲摸着我的头,什么话都不说。我又问父亲,我们还会回来吗?他还是不发一言。军车在夜里向前进发,窗外只有荒凉的戈壁,长满了枯黄的骆驼刺。这一幕荒凉的景象我一直难以忘怀,我不知道是因为景色的缘故,还是那一晚军车上异样的沉默。

大石洞距离昆明83公里,隐藏在一个山谷里。从公路上转进去,边上是一条河。走过约2公里就豁然开朗,整个基地在公路下徐徐展开。后来看《桃花源记》,觉得那就是大石洞。父亲分到了一间教研室下的宿舍,开了门,地上落了很多灰。我如同一条小狗一样跟在他后面跑出跑进,看他拖地,看他在床上铺报纸,安顿一切。我们这就算是到家了。

第二天,我被送进了幼儿园。记得第一堂课的时候,所有小朋友都坐成一个圈子。就在那时,我突然发觉全班就我的鞋最破最脏。于是,我用力把脚往小板凳下塞,塞,塞,想把它们藏起来,不让他们看到。那天我什么事都没有做,满心就想着我的那双鞋。周日的时候,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新军用胶鞋,我的心情才终于好起来。

很快的,我适应了在那里的生活。而且由于过于活跃,令老师屡次找我父亲投诉,这样一来就使我更加不愿意呆在幼儿园。基地很小,但是父亲把我办了全托。有一天晚上出来散步,我看见父亲和另外一个军人走在路上,就挣脱老师,疯了一样叫着“爸爸”奔过去,求他带我回家一晚。如今想起来觉得那是件很神的事情—父子都在巴掌的大小小基地里,但是我居然要和父亲路上邂逅才能回自己家一次。

五岁半的时候,幼儿园已经太小,父亲决定送我上小学。报名那天,老师请我写自己的名字,又叫我写了几个字,居然就获得通过,编在大石洞子弟小学一年级二班。能上学了,我自然兴奋得不得了。一晚上拿出新书包和新铅笔盒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新军用书包有种特别的味道,用牙咬背带会让牙齿感觉很酥。

第一天上课,学的是韵母啊哦呃依乌虞。上午教,中午放学前默出来就可以走。我怎么都记不住那六个字母,只觉得它们曲里拐弯,记得前一个立即就忘了下一个。我考了三次,都没默全。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背起书包离开教师,基地的喇嘛声声吹着午餐号,我觉得心里乱做一碗水。想来想去,我做了一张小纸条,抄上了六个字母,放在听写本下,准备作弊。可惜的是,班主任董老师法眼如炬,当场发觉,给了我脑门上一竹棍。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作弊,就在小学第一天的第一课上,因此要说我本质不错,那是假话。此后,我生平作弊无数次,仅被再抓过一次而已。

从幼儿园搬回家里住,实在是件很痛苦的事。中国人所谓“阴天打孩子”,我从那时候开始经常遭到体罚。我六岁多一点的时候,我父亲心血来潮,说是要教我背99表。方法是带着我从基地的山路上往下跑,跑到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他就问我“六七多少”之类?如果回答错误,立即赏一耳光。一趟山路跑完,九九表背完,而我的脸已经被打得麻木了。父亲美其名曰物理刺激教育,说人类是灵长类动物,肉体上的疼痛能够加深记忆。

我至今对体罚深恶痛绝,也对夫妻两地分居深恶痛绝,更对知识分子深恶痛绝。打就打了,还要他妈寻找理论根据,还不如根本不说话,揍了再说,我心里还好受一点。当时号称“三天一小打,七天一大打”,我怀疑我父亲根本是打人上瘾。尤其是打我之前还要叽叽歪歪说一番道理,更是让人觉得烦恼已极。

根据我和同学交流,基地里打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家家都打,似乎那是当时的流行娱乐。想一想,距离文明城市只有83公里,但是根本回不去,挤在那么个山谷里,不打打孩子,这日子简直不知道怎么过下去。值得安慰的是,我们当时流行一种说法:打到一定程度,就会习惯,怎么打都不疼了。我一直盼着那天早日到来,在此之前我尝试过往裤子里放铅笔盒,塞木板,但是总是被发现,而且被打得更加厉害。

如果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我很小就不爱回家。每天放学,同学们都住家属区,就我一个人住在很远的教研楼。很多年后,当我看**《洗澡》,看见痴呆儿子用小棍划拉着墙往家走,一下子就会想起自己来。告别了最后一个同学,我自己有很长的一段山路要走。我就那么拿着根棍子,一路上东游西荡,慢慢晃回家。或者追逐一只蝴蝶,或者跟踪一只草蜢,可以在一路上玩很久,然后回家领一顿打。

因为惧怕挨打,我甚至因此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回,我玩高兴了,回到家才发现自己的书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里面的书全掉了。这事根本不能和我父亲讲,不能的意思就是小孩子心里理解的那种“不可能”,那是泼天的大祸,不知道要被打成什么样子呢。没有了书,要上课,要做作业,那怎么办呢?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解决方法:我用下课的时间,强背下一整本语文课本—在还没上那些课之前,我把一本书全背了下来。

过了几个星期,我父亲叫我问话。他手里拿着几本被红泥水染成红色的书,问我是不是我的。当然是我的,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和班级。我当时一看见自己的书,觉得头嗡地一声就大了N倍。心里想着,今天完了,全完了。书丢了,我准备就这么混到下学期的,没想到竟然有人那么多事,还把书送了回来。不过想想也没办法,整个基地就我们一家姓和。我父亲接着问我,你丢了书,那么这两个星期你怎么做的功课呢?我告诉他,我把书给背下来了。父亲大惊,叫我默写,我随手就默完了一本书的内容。这一下他大为惊叹,不但没有打我,反而大加赞扬。我因为能默一本书,所以那学期成绩很好,父亲也就放了我的羊。大概他觉得我身上有种不可思议的东西吧?

从此我父亲改变了一些对我的态度,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带我进山。父亲本身是个山民,现在回到了山里,整天晚饭后就带上一帮单身汉进山散步。周日的时候,吃过早饭还要带我进行专门的拉练,在山里窜上一整天,挖些野杜鹃和野山茶回家种着。在山里,他教我辨认植物,教我挖掘可食的块根,教我查看草叶折断的痕迹判断有什么动物经过。一路走,我一路吃各种他找到的野浆果和树叶,有一种生漆树的嫩尖,我很是喜欢。半年以后,我就出师了。根据他的教导,我的痘里随时放了一把小刀,为的是被蛇咬了以后在伤口上开一十字口,吸出血来,再划破衣服做成布条扎上。

当时在大石洞的山林里,经常流窜着一只叫和菜头的小兽。那牲口瘦若豺狗,行动如风。基地的人经常可以看到山上绿军装一闪,那就是我在窜行。我父亲走在路上,很骄傲地指着山上的绿影,对边上的同事说:“看!我儿子!”进山这种事我父亲从来不加阻止,而且从来大加鼓励,并且承诺我等我再大些就带我回老家狩猎。家里吃饭的时候,他偶尔会问一声:“今天在XX岩石上的,就是你吧?”我点点头,继续狠吃。他也只说一句:“爬太高了,危险。”

很小的时候,我就习惯了这种独来独往的生活,而且觉得山林就是我的家。能一个人在山里转一天,累了就采集一堆松针铺床,睡上一会儿。一身泥汗地回到家,被我父亲提着耳朵拉到对面基地饲养场,脱光了用冲猪圈的水龙头一气猛冲,然后就神清气爽地回家吃晚饭。后来看《西游记》,我老觉得孙猴子就是我,而且还不如我呢。

一个人闷在家里的时候,我逐渐发现读书是件很有乐子的事。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最先翻完了一本《365夜》,找我父亲换书。父亲不相信,说你字都没认全呢,怎么可能看得完?我说我可以根据前后文猜啊!他找了几段叫我念,我还都能结结巴巴念完。父亲大乐,从此每周带我去服务社的书店买新书。那地方距离我们的宿舍有3公里,每次去之前都要问我:要书还是要冰棍?我总是选择要书。一个小孩子,在大日头下来回走5公里,但是为了书坚决不要冰棍,这是我父亲一直以来津津乐道的事。他不知道我的算计,冰棍吃完了就完了,最多咂咂棍子的滋味,但是书可以随时再翻出来看啊!

1983年的时候,记得先下了一场50年不遇的大雪,然后我们就要返回昆明了—父亲调到了昆明陆军学院。在大石洞我一直过着不知寒暑的日子,甚至忘记了以前在新疆的种种。但是等大雪下起来的时候,我起初有些困惑,而后又觉得亲切。隐隐约约之间想起了以前在西北的种种,好像是在做梦一样。我想起了以前曾经有过这样的大雪,有个地方,有座红色的山。事情想起来就再不能忘记,我一次次走出家门,让雪落下来,落满一身。然后再走进门,拍去肩膀上的雪花。不是为了别的,只因为我想起我在很久以前有这么一个动作,已经多年不做了。我怀念起了北方,心里第一次感觉到悲伤。(节选)

全文见:http://wwwhecaitoucom/blogs/hecaitou/archives/119054aspx

寻甸民中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生活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寻甸民中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传统而闻名,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探寻和了解。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寻甸民中的文化和传统。

一、寻甸民中的起源与历史

寻甸民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他们是由回族和彝族的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国西南地区迁徙而来的,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二、寻甸民中的语言和文字

寻甸民中使用的语言是彝语和回语的混合体,被称为寻甸话。寻甸话是一种口头传承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然而,寻甸民中的一些长者仍然保留着一些彝族和回族的文字,这些文字被用来记录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传统。

三、寻甸民中的宗教信仰

寻甸民中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回教和传统的彝族信仰。回教在寻甸民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寻甸民中的人都是虔诚的穆斯林。此外,寻甸民中还保留着一些彝族的传统信仰,他们崇拜自然界的神灵,并进行一些仪式和祭祀活动。

四、寻甸民中的传统节日

寻甸民中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回族的开斋节和彝族的火把节。开斋节是回族的传统节日,寻甸民中的穆斯林会在这一天进行祈祷和庆祝活动。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寻甸民中的人们会点燃火把,跳舞和唱歌,以庆祝丰收和祈求好运。

五、寻甸民中的传统服饰

寻甸民中的传统服饰丰富多样,不同的族群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回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和白色为主,注重简约和实用。彝族的传统服饰则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为特点,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六、寻甸民中的传统美食

寻甸民中的传统美食丰富多样,以米饭、面食和蔬菜为主食,搭配各种肉类和野菜。寻甸民中的人们喜欢辛辣的口味,他们常常使用辣椒和各种香料来调味。其中,寻甸米线是寻甸民中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细腻的口感和丰富的味道而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七、寻甸民中的传统艺术

寻甸民中的传统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刻等多种形式。寻甸民中的音乐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器为主,节奏鲜明,富有激情。舞蹈则以彝族的传统舞蹈为主,舞姿优美,富有民族特色。绘画和雕刻则是寻甸民中人民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他们常常用绘画和雕刻来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

保姓的由来?谁知道啊

起源较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寻根问祖:1.《中华一家人》 (1)路史: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保氏。 (2)姓谱:周礼...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