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里乱了辈分的“跳门”故事
以前咱们说过,旧 社会 相声圈里的艺人因为生计问题是极讲究师承和门户的。随着 社会 的发展,这一现象曾经有一段时间被淡化。但随着 娱乐 业的“草根”化,“体制外”化,相声江湖又死灰复燃,“师父”又重出江湖,而且“辈分”这事愈演愈烈。
既然如今又把“师承”当成大事拿出来说,那咱就说说相声江湖里的一个有关“师承”的忌讳“跳门”。
所谓“跳门”就是说一个艺人放弃了原来的师父,重新投到另一个师父的门下。这种极为不尊重原来师父的做法是相声圈里的一个忌讳!因为“师父”是大于等于亲爹的,这么做,就好像不认亲爹自己再找个爹一样。所以相声圈里对跳门这事非常忌讳,对跳门的人一般是非常鄙视的。
当然,江湖规矩是江湖规矩,有时候规矩还得让位于“人情”。在某些情况下,有些跳门是可以被接受的。
比如自己师父去世了,你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再找个师傅。
王世臣先生十几岁父母亡故,拜了陈雨亭先生为师说相声。但不幸的是两三年后陈先生也因病故去。十四五岁的王世臣先生身穿重孝手持哭丧棒,沿街磕头乞讨埋葬了师父。之后年幼的王世臣先生拜在了张杰尧先生的门下。这种“跳门”谁也说不出个不行来。
还有一位大家熟知的老前辈,师胜杰先生。师先生早年间在关外拜朱相臣先生为师。师先生的父亲是张寿臣的徒弟师世元先生,家学渊源再加上朱相臣的悉心栽培,相声技艺自然是相当不错。后来在某界相声大赛中,师胜杰脱颖而出获得头名。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侯宝林先生的青睐,想要收他为徒。此时,朱相臣先生已经作古。侯宝林大师开始也对跳门这事心有顾忌,于是请了很多人去打听情况,并用一只烧鸡贿赂了高英培去当说客。最终,师胜杰又拜入了侯门。但是,自此以后,师胜杰每提及师父一事,必然要说自己有两位恩师,一位是朱相臣先生,一位是侯宝林大师。对于此事,相声界一致认同师先生有情有义。
还有一种情况下的跳门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那就是经过原来师父同意了的。原来的师父如果觉得教不了你这样的高人,或者非常理解你改换门庭可以换来荣华富贵的心情而同意了你再拜新师,那圈里其他人也是没话说的。
除了这些常见的情况外,再有的跳门就不地道了,就会引起圈内的非议了。比如当今最红的大蔓就曾深陷跳门风波。但是这事我不好议论,因为大蔓迷弟迷妹众多,皆把大蔓的文字当圣旨读。 历史 已经由大蔓书写了,我也不想拿脑袋往墙上撞。
跳门的故事在相声圈里有很多,我们今天单挑点乱了辈分的跳门给大家看看。但是,也就是看看,您乐呵乐呵得了,可千万别上头。
1、班德贵本来师从张杰尧。张杰尧本身师承不清,但奈何他老人家能耐太大,后来在张寿臣的调和下算是坐定了“德”字辈。那他的徒弟班德贵该是“寿”字辈。但解放后班德贵改拜在马三立门下,自降一辈成为“宝”字辈。据说是为了学更大的能耐。这就有点意思了。张杰尧能说四百多段,而且给相声界创造了很多家业,当时被排挤辈分不清的时候一气之下改名“张稽祖”(滑稽行业的祖宗!哈哈哈哈哈哈),这本事还小吗?
班德贵后来收徒弟范振钰,后来范振钰收了德云社的高老板。
2、插播一个小段。赵小林和马桂荣。这两位创作了不少的相声段子,很多知名演员都演过他们的作品。比如王谦祥、李增瑞两位当年合作的《换包装》、李金斗等多个版本的《省略语》等。
这对夫妇在三十余年的相声创作生涯中已累计创作了超过两百段新节目。单从数量上看,在行业中绝对算是高产的相声作家。后来马桂荣开班办学教学生说相声,收了一些学生。但当时马桂荣没有师承,没法收徒,而她老公赵小林有师承。他的师父是张喜林,赵小林是“文”字辈。所以当初马桂荣相声班里的应宁、孙越等就拜在了赵小林名下。后来,赵小林跟马桂荣离婚了。
3、熟悉相声的朋友应该知道应宁吧。
他原来算是赵小林的徒弟,算是“明”字辈。但后来应宁跳门拜在了王谦祥的门下,王谦祥也是“明”字辈,所以应宁降了一辈跳门。当然据说这次跳门是经过赵小林允许的,目的是为了进入体制内的煤炭文工团。要进团就得拜在这个团的台柱子门下,这已经有点“潜规则”的意思了。除了煤炭文工团,其他比如铁路文工团,北京曲艺团等都有这规矩。提起铁路文工团的侯耀文,北京曲艺团的李金斗,你能想起点什么吗?另外,孙越也跳门了。他弃了赵小林拜在了石富宽门下。据说这个跳门,赵小林并不知道。
4、这不,紧跟着铁路文工团就出场了。这次男主角是奇志。
奇志当年是常宝华的徒弟,是“文”字辈的。但后来他拜在了同是“文”字辈的侯耀文门下。原因是什么呢?跟应宁一样,要进入铁路文工团就得拜个新老师啊。所以奇志跳门自降一辈的目的就是进入体制内。他只比侯耀文小5岁。
5、曾几何时,进入体制内的文艺团体是很多草根艺人的梦想。比如郭德纲就公开说过当年低三下四地讨好就是为了能混进“主流”,但他始终没如愿。后来,相声园子在以德云社为首的各路团体的努力下又火了起来,于是体制内的院团好像又不那么香了。于是一些相声艺人为了前途又出现跳门现象。德云社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李云天,一个叫李云杰,想必有些人知道这二位。他们原来都是李立山的徒弟。李立山是“文”字辈,而且号称第一个相声“将军”。他的徒弟都是“明”字辈。但李根(李云天)李伟(李云杰)降辈跳门到郭德纲门下,并被德云社写进了“家谱”。对此,李立山也没有反对,估计毕竟要为徒弟的前途着想。而且相声行业内也没引起什么非议。
另外,李将军可能真的军务太忙,顾不上自己的徒弟。他手下的弟子跳门的还真不少,除了上面那两位还有一位现在德云社的杨进明,他跳门到了侯耀文门下,至于原因大家肯定清楚吧。
6、周炜,妥妥的根正苗红的主流相声演员。
他从一个北方曲校的小毕业生一路到文工团团长,可以说也是位传奇人物。他刚到北京拜的师父是唐杰忠,他也就是“明”字辈了。没想到后来突然改拜姜昆了,从姜昆师弟变成了徒弟。据说这是他们单位要求的,姜昆一开始不同意,毕竟是自己搭档的徒弟。但是耐不住周炜单位的请求最后在唐杰忠同意的情况下收了周炜。从此,周炜就成了春晚常客。不得不说,这一跳海阔天空!
7、说来说去,又得说回德云社,因为德云社如今大火啊。德云社不但相声出名,师徒恩怨也是精彩异常。郭龙飞,在德云社叫郭鹤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曲艺天才,当年郭德纲在台上唱曲的时候,伴奏的往往是郭鹤鸣。
郭德纲曾经夸他什么都会,一个人顶一个乐队,而且是德云社御用的乐队领班,擅长三弦、笙管、四胡、琵琶、笛箫各种伴奏。郭鹤鸣不光在乐器方面很擅长,在表演方面也擅长很多,比如相声、快板、太平歌词就不用说了,还擅长竹板书、山东快书、评书、莲花落、单弦、发四喜等多种曲艺,曾经郭鹤鸣在德云社的时候,每次上台一个开场板加上太平歌词,气场十分强大,观众甚是喜欢。
8、既然提到了何伟,那就再说说这位“何大能耐”。他曾经是郭德纲的大徒弟,而且从当年和后期的很多记载可以看出,郭德纲对这位大弟子是很偏爱的。有时候这种偏爱到了溺爱的程度,连曹云金这个跟郭德纲沾亲带故的徒弟都很嫉妒的。而且真的论及相声本身来说,何伟的艺术还是不错的,很有点老艺人的“范”,真的显老。从他身上可以看出郭德纲的影子,这一点,现在德云社众弟子都还做不到。
但尽管郭德纲百般溺爱,依然挡不住何伟那颗“驿动的心”。在眼见德云社“小楼将倾”的时候,何伟果断抽身离开,背后给了郭老板一刀。我们不去评价当时谁对谁错,但就这种做法本身的确是不地道。被自己最疼爱的人,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捅了一刀!郭老板内心的悲伤我们多少也能体会的到。
离开德云社,何伟一度跟刘洪沂走得很近,肯定也提出了跳门的想法。但刘洪沂很聪明,他没有趟这道浑水,但还是收了何伟做干儿子。何伟并不甘心,继续为自己寻找靠山,终于他碰上了跟郭德纲有血海深仇的侯耀华。于是二人一拍即合,侯耀华收何伟为徒!何伟一跃成为郭德纲的同辈师兄弟。
9、说到最后说位洋人:大山。此君真得是聪颖异于常人。因为单从语言方面来讲,能把不是母语的语言运用到母语的程度这本身就是非同寻常的。更何况大山并不是从小就学习中文,而是上了大学才学的,所以能把世界上最难的语言掌握到母语程度,除了个人努力,一定还有极高的语言天分。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关于相声里面的一些方法、技巧等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为中国人来讲可能都得琢磨好半天,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讲难度可想而知。
但尽管如此,大山还是很好的体会到了相声的内涵,这说明此人太聪明了。近期看过大山在加拿大华人晚会上表演的单口,不得不说真有点老艺人的感觉了。
大山说相声是跟丁广泉先生学的,丁先生独辟蹊径,对相声的传播是有功劳的。对于洋学生来讲虽然不好拿中国相声圈的规矩去套,但说大山开始算丁先生徒弟是不为过的。但后来大山也降辈 “跳门”拜在了姜昆的门下以求更大发展。据说这个跳门丁先生也没说什么,因为先生初心就是传播相声。
大山自然也知道中国相声圈的师徒文化,但作为外国人他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什么束缚。既然师父们都不在乎,他也乐得“跳出三界外”,并自我调侃。据说他后来还写信给丁广泉先生的弟子们,勉励他的“师叔、师婶”们跟丁老师好好学习。
曾经相声界的师承代表着什么呢?一个字”饭“,我说的曾经应该可以追溯到解放前,那个时候信息不发达,大多数艺人们还挣扎在贫困线上,不被这个社会高等阶层认可。
大到曲艺界小到相声界只能抱团取暖,怎样选择抱团呢?就靠师承,郭德纲总说”天底下说相声的是一家“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从源头上说是如此,但相声一传就是几代,再亲的也不亲了,所以就靠这师承来区分远近,这是师承的一个重要作用。
有了师承那么你就在祖师爷的家谱上有了自己的名字,同行同业都会承认你,那么在那个时代你就容易在相声界立足,同行同业的还会帮衬帮衬,这叫行里的义气,如果你没有师承还要说相声那你就是海清(外行人),你就会被这个行业所有的成员排斥,打压,方式方法郭德纲的窦天宝传奇里有很详细的描写我就不赘述了。那么这时你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不在说相声,要么就在这个相声界找一个师承,说白了就是找个靠山,上一份贡,你就能继续说相声了。这是师承第二个重要作用,确保利益不外流。
相声界从古至今都隶属江湖行当,走江湖跑码头必不可少当一个相声演员在外地跑码头的时候突发急事,一时不便,那么他就可以凭借师承获得当地相声演员的帮助,要么可以说几场攒点盘缠,要么就是能借点钱,当然这要通过盘道来互相认识,这就是当时春典的重要作用,你是谁的徒子徒孙,我是谁的师傅师爷,说来说去,就是一家人了,那么我帮你就是应该的了,说相声之间的关系再远在那个时候也透着近了,这就是师承第三个重要作用,江湖救急。
解放后侯宝林,马三立等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相声大师依然保持着这样的观念和看法,师承很重要,这个观念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正是因为这些执相声界牛耳者有这样的观点所以在那个新相声最鼎盛的时代,师承依然被所有相声演员认可,谁是老大谁说了算,至于师承在那个时候真的那么重要?我想只有天知道了。
曹云金有没有师承,曹云金不在乎但社会一直在发展,时至今日,就算一个没有门户的人想说相声,只要你说的真好,以上那四点已经不能制约对方了,今天的年轻的相声演员大多都是高学历人才,不可能从小坐科,德云社也不例外,所以有没有门户师承,观众不在乎,其实那么相声表脸艺术家们在乎吗?
未必,所以曹云金有没有师承,曹云金不在乎,相声界不在乎,相声同好们也不会在乎。说句不好听的,相声界的师承就如同相声演员的一块遮羞布,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用,要我看来有的相声演员没有师承比有师承好
所以我个人觉得师承这个问题在曹云金这里不是问题,即便没有人愿意收下这个二五仔,但也不妨碍他今天的大富大贵,他和老郭的撕逼也许还会继续下去,师承只是曹云金博眼球和老郭互掐的一个借口而已。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郭德纲如果没有遇到张文顺和李菁的话,德云社不可能发展得起来,尤其是张文顺老先生的作用,郭德纲曾说“德云社有老爷子的半壁江山”,这还真不是夸张。德云社作为传统相声的代表,在创立之初就学习旧时戏班的坐科之法,由创社元老张文顺先生按照“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定好了家谱的排字,而且声明每四年一科,一切科均为同辈,现在现已排到“霄”字科。
德云社的由来德云社的前身叫北京相声大会,成立于1995年,当时三个创始人,郭德纲二十多岁,李菁只有十几岁,由此可见张文顺在这个团队中到底多重要。北京相声大会成立了几年生意都十分的惨淡,当时的一场演出,三个人分工很明确。
逐出师门二人收回所赐的“云”字现在德云社对外发布的家谱,还是郭德纲2016年由于“清理门户”而宣告的家谱,该家谱中将原先位列云字科的何云伟和曹云金除掉在外,相当于将两人正式逐出师门,并回收所赐的“云”字,至于两个人归不偿还就是两个人的事了。不过,从现在的状况来看,何云伟现已改名为何伟,但曹云金却揭穿宣告绝不改名。
岳云鹏仅仅排到了第七位“云”字辈是郭德纲最早收的一批学徒,总共16人,去掉退出门户的何云伟、曹云金和几进几出的赵云侠,现在家谱在列的共13位,其间现在最红的相声演员岳云鹏在这13人中,位列中心方位,仅仅排在了第7位。
而于谦的大儿子于云霆排名还高于岳云鹏,据第五位,于谦的小儿子2013年出生,取艺名于云田,排在第十三位。
如今德云社忽然爆红的张云雷,在云字科中排第二位,云字辈的大师哥就是闫云达。闫云达很有意思,郭德纲还没进北京之前收了这么个徒弟,后来失去了联系,直到2007年,德云社火了,闫云达才重新找到了师傅郭德纲。
最可惜的就是何云伟了,如果没有退出的话,即使闫云达回归,大师兄的位置何云伟肯定也坐得很稳。好了对于现在德云社家谱的排名,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德云社刚建社时就三名演员:张文顺,郭德纲,李菁。张文顺是长辈,也是德云社的元老,郭德纲十分尊敬他。德云社的是由张文顺先生命名的,张先生非常喜欢"德"、"云"两字。相生兴起时有大名鼎鼎的"相声八德",还有就是郭德纲一辈是新字德辈。而"云"则是因为当时张先生的书房名叫云什么,我忘了。所以张先生给起名叫德云社,这是郭德纲说的。包括德云社后辈成员的排字,"云"、"鹤",都是根据张先生提的"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来排的,足以见德云社对张文顺的尊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鹤字科不是比云字科小一辈,而是小一科,就像我们上学的低一年级,而他们的辈份高低,则要看正式拜师了 郭德纲
郭德纲1973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民间艺术。
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曾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曾受到许多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于梨园,工文丑、工铜锤,对丰富自己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技艺全面,成为青年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2004年拜师相声艺术家侯耀文。他现居北京,在北京德云社相声团体发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见的传统相声,上演节目达六百余段,深受京津相声迷喜爱。
于 谦
1982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曾跟随相声名家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1995年毕业于北京**学院影视导演系大专班。参加诸多影视作品拍摄,代表作品《九九归一》《天下第一丑》《人虫》《新刀马旦》等,并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地方台的长期栏目中担任节目编导及主持人。2002年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演出节目达数百段至多,深受观众喜爱。
张文顺 (已故)
北京相声名家,北京市曲艺团第一科学员,师承佟大方先生。复跟随“架冬瓜”先生学习滑稽大鼓。退休后与郭德纲搭档表演传统相声。其捧哏风格幽默含蓄,自成一家,并发掘保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见的传统单口相声。
李文山
1938年生人,自幼生长在北京天桥,酷爱相声。50年代曾与郭全宝先生创作合说相声《历书与皇历》,60年代曾在邮政文工团与李文贵合作创作相声《杂谈空城计》、《南来北往》、《女英雄》、《一比吓一跳》等。70年代创作的相声代表北京唯一一段相声参加全国曲艺调演。80年代曾与郝爱民合作,并调入北京宣武说唱团至退休。90年代至今发挥余热,继续创作演出。
邢文昭
自幼喜欢相声,1959年加入中国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学员班,专攻相声表演。1961年拜刘宝瑞大师学习,代表作品《官场斗》、《韩复渠演讲》。50年代曾与马季、李文华、李国盛等在北京工人艺术团工作。60年代参加全国第一届文艺汇演,并在全国工会曲艺汇演中获表演奖。2001年在全国小品比赛中参演的《四个老头》获一等奖。
谢天顺
谢天顺:(1946— )天津人。五十年代末参加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师承相声名家郭荣起。他生于曲艺世家,受环境熏陶和名师指导,加之自己勤奋的学习和不断的舞台实践,成绩突出,进步很快。他擅长捧哏,多年来先后与马志明、赵伟洲、刘俊杰、刘西雨等合作,演出了《白事会》、《拴娃娃》、《报菜名》、《论拳》以及《纠纷》、《话说天津卫》、《治病》等相声。他的功底扎实,火候恰到好处,表演火爆,大方自然,善于把握现场效果,能够掌握不同风格的新老节目。在2003年10月的“津门曲荟”上与魏文亮、刘俊杰、张永久等合作重排了传统相声剧《张古董借妻》。
张德武
自幼酷爱曲艺,有多年演出经验,拜北京相声名家张文顺先生为师,擅使文哏,柳活节目。
高 峰
师承相声名家范振钰先生,勤奋好学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捧逗俱佳。并跟随金文声先生学习王派快板表演。
史爱东
现年37岁,师从梁厚民先生学习快板书,很好的继承了师傅的代表段子,如《酒迷》、《隐身草》等。后期学习相声捧哏,与孔云龙合作,颇受好评。
王 惠
女,自幼学艺,九岁登台,十四岁于天津成功举办个人专场,轰动曲坛。王惠勤奋好学,深得天津所有白派名家亲传,更得京韵大师骆玉笙先生指教。使得技艺突飞猛进,并于2002年赴台演出,大获成功。王惠的演唱特点行腔委婉、韵味醇厚、吐字讲究、妩媚多姿,善于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郭德纲夫人,现德云社大管家。
肖佳玉
出生于曲艺世家,自幼喜爱曲艺。从六岁起跟随父亲肖四北学习扬琴,并参加各种演出。中学毕业后又在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继续学习乐器。现在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专业。现在北京德云社担任主持人。
曹云金
2001年经田立禾先生开蒙,2002年拜师郭德纲先生学习相声艺术至今。经常表演的节目有《拴娃娃》、《大保镖》、《兵器谱》、《托妻献子》等。
刘云天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本科生,11岁拜孟繁贵为师,2001年毕业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2004到2005年参加中法文化年表演话剧《一日烦》。后拜郭德纲为师学习评书。
孔云龙
自幼喜爱艺术,2004年跟随郭德纲老师学习相声至今。常演的节目有《地理图》、《竹城水寨》等贯口类作品。
李云杰
自幼喜爱艺术,曾学习京剧青衣,后拜杨进明学习相声,拜郭德纲学习太平歌词。能演唱数十段太平歌词。
岳云鹏
自幼喜爱相声艺术,2004年跟随郭德纲老师学习相声、太平歌词、竹板书。能表演数十个曲目,为当今为数不多的太平歌词演员。
栾云平
自幼酷爱相声,师承郭德纲。捧逗兼擅,尤擅演出《反八扇》之类的节目。
朱云峰
1991年出生于哈尔滨。曾随来宝刚先生学习快板。2004年拜郭德纲为师。
崇云昆
自幼喜爱曲艺,拜师李菁学习快板艺术,颇具梁派特色。
德云社的家谱有了2020版,三年一修订内容也早已经尘埃落定,这三年里有人走也有人进,只是对于人员变更的回应更加的低调。在新的家谱中云字科有十三人,鹤字科有四十三人,九字科为三十六人,而霄字科也已经有了六人,郭德纲的云鹤九霄四科已然摆知收徒。
郭德纲每科的徒弟里都有一位门长,张云雷即是如今德云社众徒中的大师兄也是云字科的门长,曹鹤阳已经晋身为鹤字科的门长,要说“小四”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在德云社学习演出,再加上如今的成就也是实至名归,九字科的门长自然就是张九龄,而一直被众人误解的霄字科门长却并不是人气旺盛的秦霄贤,而是张霄白。
对于当初很多人都误解秦霄贤是霄字科的门长,或许主要是因为霄字科里秦霄贤的名气最大,这种误会当初秦霄贤自己也有过解释。而张霄白的功底也不错,他的亲人也有在传统曲艺行业工作的,而且实力和口碑都不错,也算是家有传承,但据说霄字科是按照年龄排的,跟其他的无关。霄字科这一次正式摆知拜师的也仅有六人,下一次的人数想必会有不少。
当德云社新家谱流传在网络的时候,有的人在计算云字科那十三个人有那几位,有的人在惋惜霄字科门长不是秦霄贤,还有人关注的是德云社的十大班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也都有各自的规章制度,德云社自然也有自己行当里的规矩,这也是借助了梨园行的一些资讯。
德云社的十大班规:一不准欺师灭祖;二不准结党营私;三不准在班思班;四不准狂妄无耻;五不准误场蹲工;六不准刨活阴人;七不准吃空挖相;八不准带酒上台;九不准赌博嫖乱;十不准打架斗殴。这十条班规也是为了演员更好的演出,还是相当的严格的,对于违反道德法律的事情也是严厉禁止的,当然对于听惯了相声的网友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找不到“调侃”的机会的。
网友们对于德云社十大班规的调侃,主要集中在那几条,一来就是“八不准带酒上台”那条很多人想起了当年于谦老师和郭德纲的“翻车版”《汾河湾》,当然自那以后于谦老师也严以自律,不会带酒登场,可是那个相声段子至今也被很多人视为经典之作,那是需要有强大的基本功和舞台应变能力才能够撑得下来的。
再一个被调侃的班规就是第十条“十不准打架斗殴”,在舞台上没有这样的事情,如果要算在舞台上那有的演员可就是违规了。爱薅头发的九字科是被调侃的重点,还有秦霄贤以及七队貌似也是经常会在舞台上有这样的“表演”。不过就像经常说的那样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德云社的班规自然是为约束演员台下的行为,台上只是一种舞台效果罢了,网友们自然也是知道的,不过看到不“调侃”一下,总有一种不过瘾的感觉。
相声师承关系:
第一代——第二代
张三禄——朱绍文、阿彦涛、沈春和
第二代——第三代
朱绍文——春长隆、冯昆治、范长利、桂祯、徐长福、沈竹善
阿彦涛——恩绪、高闻奎
沈春和——魏昆治、王有道、李长春、高闻元、裕二福
第三代——第四代
恩绪——李德_、李德祥、张德泉、华子元、来德如、王葆山、广阔泉、高玉峰、谢芮芝、骆采舞、戴致斋、陈子贞
桂祯——裕德隆、玉来子
徐长福——焦德海、徐茂昌、刘德智
冯昆治——高德明、吉坪三、高德光、高德亮、常葆臣、郭伯山
春长隆——马德禄
高闻元——唐玉福、李万兴、张杰尧、韩子康、刘月樵
范长利——周德山、郭瑞林、李瑞丰、张德俊、杜茂林、徐瑞海、朱凤山、马良臣
魏昆治——张伯俊、丁伯品、阎伯山
李长春——恒瑞丰
沈竹善——冯振声、孙伯珍、卢德俊、张星武、范瑞亭
扩展资料:
《相声演员师承关系谱》中对全国相声演员的师承关系在原有行内谱系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完善。从于谦这一支上看,自上而下的师承关系是朱绍文—冯治昆—高德亮—高凤山—石富宽—于谦,而郭德纲这一支上,自上而下是朱绍文—沈竹善—范瑞亭—焦寿海—赵佩茹—侯耀文—郭德纲。
从“穷不怕”朱绍文先生传承下来的这两个支脉来看,似乎郭德纲比于谦真的矮着一辈。但相声界家谱里两位确实又是平辈的原因:这就是行内时常会出现的自降一辈。而于谦的自降一辈要追溯到师祖辈的高德亮先生。
高德亮的父亲就是当年北京城大名鼎鼎的高闻元,中国第二代相声艺人。高德亮在家行三,上面两个哥哥高德光、高德明。没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说《造厨》的高德明。
弟兄三人原本都拜在冯治昆门下,位列德字辈,但由于高德明、高德亮两位与马德禄、周德山等德字辈艺人年龄相差悬殊,故而情愿自降一辈,与张寿臣、尹寿山、李寿增等寿字辈同行论哥们。
这样一来,德字辈上就出现了断档,高德亮排在寿字辈之后徒弟高凤山徒孙石富宽自然都矮了一辈,再到于谦这只能顺理成章的算作第八代明字辈艺人。
因此说郭德纲与于谦两位兄弟相称是说得通的。在相声界自降一辈的并非高德亮一人,还有陈涌泉的父亲陈子贞,原本是“万人迷”的带拉师弟,属德字辈,却情愿自降一辈与张寿臣结为盟兄弟。
参考资料:
其实在很多传统曲艺圈都存在家谱,相声也不例外,相声界的家谱是有人专门负责的,不管是谁,只要你正式收了徒弟,就要报给这位负责人,登记到族谱上。而收徒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正式的,记入族谱的,一种就是口盟,就是口头上的师徒,并不会被记到族谱里。这样的口盟徒弟郭德纲也有很多。
不仅进入德云社家谱,就是因为口盟徒弟曾经天津卫视也举办过一个节目叫《笑傲江湖》,郭德纲在这个节目上收了一个11岁的小男孩,他当时的名字叫张金宝。虽然当时只是口盟弟子,但是两年之后,郭德纲正式把张金宝收到门下,排到九字科,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张九驰!
同样经历的还有房鹤迪,也是在这个节目上被郭德纲收的口盟弟子。他的原名叫房小满,第二年正式被郭德纲收到鹤字科门下,取名房鹤迪。不过房鹤迪并没有在德云社常驻,而是自己成立了社团,房鹤迪这个做法是经过郭德纲允许的,现在房鹤迪还有时候回德云社演出!
郭德纲在花样男团中认识了欧弟,也把他收做了口盟弟子,欧弟不太可能会走相声这条路,所以正式拜师也不太可能。老郭在《笑傲江湖》中认识了苗城齐,也成功将他收作口盟弟子,不过苗城齐现在年龄比较小,郭德纲说等大一点再说,不过这些口盟弟子相声界是不会承认的。
郭德纲的徒弟郭鹤鸣他就是原本德云社的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徒弟郭鹤鸣。可以说在当时的郭德纲心里,郭鹤鸣才是德云社未来的担当,而郭鹤鸣确实是多才多艺,除了相声他还会快板三弦,而且都是相当优秀的那种。
所以郭德纲对他有这么一句评价,那就是台上要是没有郭鹤鸣的话,演出开头都不好开。可惜的就是,即使郭德纲对他如此重视,他还是在曹云金等人离开之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他退出德云社之后,立刻拜师贾庆华,这位贾庆华大师那是和侯宝林一样的辈分,所以郭鹤鸣拜师贾庆华之后,和何云伟不同,何云伟只是成为郭德纲的师弟,而郭鹤鸣则是成为了郭德纲的师叔。
郭德纲在电视上说过一段经历郭德纲在电视上说过一段经历大家应该都听过,就是他当年在沙子口找了一个小剧团唱戏,答应一个月给一千块钱,但是后来唱完了没给钱,晚上自己走回家,边走边掉眼泪,这是真事。他还真有一次从是走回的大兴,因为晚上散场了,演出了一天。
而当时走到公交车站的时候,公共汽车已经没有了,当时身上只有2块多,也没法打车,然后他就只能走,用身上仅有的两块多买了几个包子,吃完了接着走。
现在的德云社,已经不再需要郭德纲卖力演出,他的徒弟们都已成角儿,“五环飙歌”的岳云鹏,国风美少年张云雷等,都可以独当一面了。据说张云雷的专场演出一票难求,来的绝大部分是拿着荧光棒听相声的女孩。曾被戏称为元气少女的郭德纲,绝对想不到,德云社出了个偶像派。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相声界的十大秘密分别是:
1、天津某相声前辈,世家出身,自幼学艺。青春年少时入伍,意气风发,颇得嘉许,后因犯罪囹圄凄惨。出狱后卖过糖,炒过栗子,剃过头,卖过布,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后诱骗少女至家,灌醉后脱衣拍照,将照片出售而被警方抓获。事关重大,轰动一时。
2、天津相声界某前辈,自幼学艺,极得早期街头行艺之真传。台风洒脱,常于话中夹杂津门谩骂,颇受部分观众青睐。青年时代因与茶园门外卖豆纸(旧时手纸)之妇女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而被押于板桥农场改造,多年后释放,遣于某废品回收部门工作。该部门业余喜好评剧之人甚多,遂成小剧团自娱自乐。
3、某年,接一记者电话:请您谈谈某相声艺术家嫖娼的事。我不解:为什么问我?记者道:×城相声俱乐部秘书长著名相声演员宋××让问您。
4、某相声大师素以淡泊名利著称。一日看望,大师心情甚好,言道:这回闹心脏病可值了,挣了两万多。问何故,其道:家里一来企业家串门,我就说不好受,这个给五千,那个给八千。
5、某相声前辈,以七十高龄姘居二十岁少女,后年事高,倒手转荐某洗浴中心老板。老板温存月余,遣之还乡。
6、津门二相声大师不睦,甲骂乙:我用×××你!乙则于全体会议上说:我觉得甲长得不像他父亲,所以我觉得他是个杂种!自此两位艺术家情同水火,楚河汉界。
7、津门某相声演员,谎称办一部队文工团,可称胆大包天。男学员交钱,女学员陪睡,后事发远遁,近几年又复出。结交京中名流,谈吐间也依稀普通话也。
8、津门某相声演员,以野生花子装袋售卖,充外国花卉。后我邀其参加电视剧拍摄,任制片之职。某日深夜叩门,惊问何故,因嫖娼欠资故借钱脱身。后组内发生变故,制片人携款而逃,此人大怒:我不管!我的账还没结呢!反正最后郭德纲也得给我!
9、某曲艺前辈居北京,娶妻某氏。某氏不生养,遂认一干女。后女大,生得极水灵。遂父女有染又生一女,未几,前辈与某警员之妻暗结连理。遭遣,出京入津,复成家落户。其女之女今已四十余,其亲口所述也。
10、某单弦名票,自幼熏陶,拜师后常以业内大辈自居,一日师寿日,遂献文玩核桃为礼,师大悦。未几,核桃价大涨,复登师门讨要而归。
相声界里乱了辈分的“跳门”故事
本文2023-10-03 07:38: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