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明代,我祖宗是徐达堂兄徐通宗谱原籍 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潘桥村(徐家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寻根....明代,我祖宗是徐达堂兄徐通宗谱原籍 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潘桥村(徐家村),第1张

江西丰城秀市潘桥徐家原来叫角陂徐家,由于58年建潘桥水库,现全部搬迁,徐姓主要迁往今秀市镇新街村委会徐家村(又叫徐黄村),原来的村庄全部被渑,原址有国公坟,国公帽(一个帽子样的大山头),有时间你们可以找找年岁大的人(如徐良明,也是个老干部),他们也有谱,把你们的也带过来对对看,我也姓徐,秀市人,但祖籍在丰城城里(原在秀市镇政府工作,现已进城),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这是明史当中对于徐达的记载,其中濠人指代的是濠州,说的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这也意味着他和朱元璋是老乡。

由于家中世代为农,所以生活可能和朱元璋差不多,连块埋父亲的地都找不到。当年郭子兴造反的时候,徐达也加入了进来。在这个过程当中结识了朱元璋,成为了他的部下。

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徐达没事

接着就是正常套路,建功立业,成立明朝。但是建国之后,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为何徐达能够躲过一劫

其实如果你真的翻开明史,你会发现虽然朱元璋杀了功臣,但是并没有传说当中的这么多。

这里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假设上面的罪名成立,朱元璋为何大肆屠戮功臣,又为何没有杀徐达

很简单,就是因为衷心,而且两次给朱元璋表露过。比如说朱元璋曾经把自己的老宅子送给徐达(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但是达固辞,意思是坚决不要。

先不说老宅子的事情,就单独以兄弟相称,可见朱元璋还是非常信任徐达。其实信任这种东西最廉价,这不可能成为朱元璋不杀他的理由,关键是徐达表现的足够忠诚。

朱元璋有一次故意把徐达灌醉,然后把自己的被子给他盖上。等到徐达醒过来的时候,吓得魂都没有了,趴在地上大呼死罪。朱元璋看到之后非常高兴,这是第一次试探。

除此之外,野史当中还有胜棋楼的记载。朱元璋有一次要和徐达下棋,并且不允许他让子。结果这盘棋从早上一直下到了中午,整个棋盘都摆满了棋,徐达突然停下来手中的动作。

朱元璋问他为何不继续下下去徐达让朱元璋仔细看棋盘,原来徐达所执的黑棋,全部摆成了万岁的字样。朱元璋非常高兴,就把下棋的这栋楼赏给了徐达,并且改名为胜棋楼。

从这两件事情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徐达对于朱元璋的忠心。不过由于太子朱标实在是太过宅心仁厚,朱元璋不放心等他百年之后,朱能否镇住各位叔伯,于是开始了大清洗。

整个过程异常的惨烈,牵扯人数之广史无前例,不过徐达全部都活了下来。可惜最后还是不明觉厉的死掉了,史书上如此记载: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意思是徐达后背长了一个疮,朱元璋派遣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过去看看,第2年徐达突然去世。不过民间当中的说法,还是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赐死。

朱元璋在徐达长子临走之前,给了他一只烧鹅,让他带给徐达。当时这种背部生疮,医书当中记载。需要好生休养,不能吃发物。

何为发物比如一些过于营养和刺激性的食物,容易造成伤口病变。不过还要给这种说法打一个问号,毕竟明史当中后来这样记载: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徐达的后人如何了

从上面的记载当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是非常重视徐达的,对于他的后人自然是优待处理。徐达一生留有四子三女,且看他的后人情况如何

徐达的大儿子名叫徐辉祖,也是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准备着手削藩事宜。在燕王朱棣之前,已经革去了周王、齐王、湘王、岷王、代王等人的职位,燕王朱棣眼看造反在即。

不过在真正造反之前,他派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先行前往南京请安,假意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削藩,也是讲了礼。

当时就有人建议,先把他们三个扣留,这样燕王就不敢造反了。可惜这个建议朱允炆并没有同意,但是徐辉祖认为这是最好的时机,又私下里去找朱允炆。

并且给他一个一个的分析这三个儿子的性格特点,要知道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燕王,他还是这三个人的舅舅。这三个儿子当中,他最担心的就是燕王的二儿子朱高煦。给他的评价也是:

勇而且悍,异日不独叛君,抑且叛父。

意思是朱高煦就算现在不背叛朱允炆,将来也会背叛他的父亲。根据后来的情况来看,徐辉祖说的可谓是非常之准。

朱棣登基之后,曾经让朱高煦前往云南,但是由于此地太过荒凉,和流放没有区别。于是朱高煦不愿意前往,朱棣非常生气的把他骂了一顿。

但是朱高煦不愿意悔改,甚至是私自练兵,朱棣一气之下,把他贬成了庶民。最后朱高煦气不过起兵造反,结果在宣宗时期被其处死。

当然这都是后话,虽然话说到这个份上,但是朱允炆仍然没有同意。

由于徐辉祖是这三个人的舅舅,所以他们来京城的时候也是住在徐辉祖的家里面。然而徐辉祖面圣的消息被泄露,朱高煦连夜骑马逃走。

后来燕王起兵造反,徐辉祖前去阻击,可惜是一败再败。等到朱棣进南京的时候,徐辉祖待在徐达王府里面,不愿意出去迎接。不过朱棣并不好杀他,因为上面有人罩着。

第一是朱棣的皇后是徐辉祖的妹妹,小舅子这个关系放着。第二是徐达一家有朱元璋的免死金牌,朱棣反的是朱允炆,而不是朱元璋。所以只是囚禁了他,五年后徐辉祖病逝。

虽然徐辉祖气节可加,但是不代表徐达的所有儿子都这样。他的小儿子徐增寿,就曾经力保朱棣,也是他主张把朱棣三个儿子放走。也是他通知的朱高煦逃跑。

所以等到朱棣造反之后,朱允炆召他进宫问罪,最后死在了皇宫的地板上。朱棣进南京之后,也是悲痛万分,给他追封了武阳侯。虽然留了个儿子,但是后来因为奢侈放纵,被扒去了官服。

徐达的大儿子和四儿子都因为靖难之役而死,二儿子早年因为病重夭折。唯独三儿子还算好,一直在朝廷里面做官,最后也留了一个善终。

至于徐达的三个女儿,则是都嫁给了朱元璋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燕王朱棣,代王朱桂,安王朱楹。嫁给燕王朱棣是长女,之后被封为皇后。生了两个儿子,不过后来下场也不是特别好。

民间一农民自称是徐达后人

吾徐氏自贵八公分支避明初靖难兵,由姑苏昆山,迁至如皋东掘港场西北乡银杏村,而卜居为传十有余。

位于江苏如东的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他自称是徐达的后人,并且还拿出了家谱作证,上面确实从明朝开始编纂,如今已经是22代人了。

这位老人名叫徐永德,他自己只知道是徐达的后人,但是并不清楚是哪一脉。当年是由于靖康之变,才搬到了如东,如今只剩他们这一脉人。为了纪念曾经的祖辈,特意修建了一座宗祠。

徐永德以前家里面比较穷,不过父亲还是咬着牙把他送到了私塾,就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17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扫盲教师,后来在如东县的一所初中教书,一直到退休。

他是在偶然之间,到村子里面徐永泉的家中做客,看到了一本清朝版本的家谱。在这份家谱当中,他看到了自己祖父和父亲的名字,于是寻根究底,发现自己这一脉竟然是徐达的后人。

到底是真是假,其实并不好考证。因为在明清交际时期,民间习惯攀龙附风,经常篡改自己祖籍,说成自己是某一个名人的后人。

大学中挖出一座古墓,竟是徐达后人

这件事情发生在2011年的4月19日,地点是在南京林业大学的新校区。在校区建设过程当中,发现了一座墓穴。不过陪葬品比较磕碜,只有几件还算精美的瓷器。

根据考察研究发现,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来自于明朝时期。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能够把墓留在南京的人,可谓是非富即贵。不过在后来的考古发现中,还是发现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瓷器。

最后经过研究发现,这座墓的主人是明朝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此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后来经过推测,这座墓穴距离徐达的墓穴不足几百米距离,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后人。

岗村宁次竟然和徐达有关

这种说法比较鬼扯,大家就当做是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较真。意思是说在明朝灭亡之后,徐达的后人逃到了日本,投奔岗村的家中。

日本当时还只是有名无姓,只有地位高的人才有姓的权利。而岗村家是中下级的武士,相对来说还是有可能收仆人的。具体情况如何,历史并没有明确记载。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这是明史当中对于徐达的记载,其中濠人指代的是濠州,说的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这也意味着他和朱元璋是老乡。

由于家中世代为农,所以生活可能和朱元璋差不多,连块埋父亲的地都找不到。当年郭子兴造反的时候,徐达也加入了进来。在这个过程当中结识了朱元璋,成为了他的部下。

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徐达没事?

接着就是正常套路,建功立业,成立明朝。但是建国之后,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为何徐达能够躲过一劫?

其实如果你真的翻开明史,你会发现虽然朱元璋杀了功臣,但是并没有传说当中的这么多。

这里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假设上面的罪名成立,朱元璋为何大肆屠戮功臣,又为何没有杀徐达?

很简单,就是因为衷心,而且两次给朱元璋表露过。比如说朱元璋曾经把自己的老宅子送给徐达(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但是达固辞,意思是坚决不要。

先不说老宅子的事情,就单独以兄弟相称,可见朱元璋还是非常信任徐达。其实信任这种东西最廉价,这不可能成为朱元璋不杀他的理由,关键是徐达表现的足够忠诚。

朱元璋有一次故意把徐达灌醉,然后把自己的被子给他盖上。等到徐达醒过来的时候,吓得魂都没有了,趴在地上大呼死罪。朱元璋看到之后非常高兴,这是第一次试探。

除此之外,野史当中还有胜棋楼的记载。朱元璋有一次要和徐达下棋,并且不允许他让子。结果这盘棋从早上一直下到了中午,整个棋盘都摆满了棋,徐达突然停下来手中的动作。

朱元璋问他为何不继续下下去?徐达让朱元璋仔细看棋盘,原来徐达所执的黑棋,全部摆成了万岁的字样。朱元璋非常高兴,就把下棋的这栋楼赏给了徐达,并且改名为胜棋楼。

从这两件事情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徐达对于朱元璋的忠心。不过由于太子朱标实在是太过宅心仁厚,朱元璋不放心等他百年之后,朱能否镇住各位叔伯,于是开始了大清洗。

整个过程异常的惨烈,牵扯人数之广史无前例,不过徐达全部都活了下来。可惜最后还是不明觉厉的死掉了,史书上如此记载: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意思是徐达后背长了一个疮,朱元璋派遣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过去看看,第2年徐达突然去世。不过民间当中的说法,还是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赐死。

朱元璋在徐达长子临走之前,给了他一只烧鹅,让他带给徐达。当时这种背部生疮,医书当中记载。需要好生休养,不能吃发物。

何为发物?比如一些过于营养和刺激性的食物,容易造成伤口病变。不过还要给这种说法打一个问号,毕竟明史当中后来这样记载: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徐达的后人如何了?

从上面的记载当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是非常重视徐达的,对于他的后人自然是优待处理。徐达一生留有四子三女,且看他的后人情况如何?

徐达的大儿子名叫徐辉祖,也是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准备着手削藩事宜。在燕王朱棣之前,已经革去了周王、齐王、湘王、岷王、代王等人的职位,燕王朱棣眼看造反在即。

不过在真正造反之前,他派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先行前往南京请安,假意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削藩,也是讲了礼。

当时就有人建议,先把他们三个扣留,这样燕王就不敢造反了。可惜这个建议朱允炆并没有同意,但是徐辉祖认为这是最好的时机,又私下里去找朱允炆。

并且给他一个一个的分析这三个儿子的性格特点,要知道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燕王,他还是这三个人的舅舅。这三个儿子当中,他最担心的就是燕王的二儿子朱高煦。给他的评价也是:

勇而且悍,异日不独叛君,抑且叛父。

意思是朱高煦就算现在不背叛朱允炆,将来也会背叛他的父亲。根据后来的情况来看,徐辉祖说的可谓是非常之准。

朱棣登基之后,曾经让朱高煦前往云南,但是由于此地太过荒凉,和流放没有区别。于是朱高煦不愿意前往,朱棣非常生气的把他骂了一顿。

但是朱高煦不愿意悔改,甚至是私自练兵,朱棣一气之下,把他贬成了庶民。最后朱高煦气不过起兵造反,结果在宣宗时期被其处死。

当然这都是后话,虽然话说到这个份上,但是朱允炆仍然没有同意。

由于徐辉祖是这三个人的舅舅,所以他们来京城的时候也是住在徐辉祖的家里面。然而徐辉祖面圣的消息被泄露,朱高煦连夜骑马逃走。

后来燕王起兵造反,徐辉祖前去阻击,可惜是一败再败。等到朱棣进南京的时候,徐辉祖待在徐达王府里面,不愿意出去迎接。不过朱棣并不好杀他,因为上面有人罩着。

第一是朱棣的皇后是徐辉祖的妹妹,小舅子这个关系放着。第二是徐达一家有朱元璋的免死金牌,朱棣反的是朱允炆,而不是朱元璋。所以只是囚禁了他,五年后徐辉祖病逝。

虽然徐辉祖气节可加,但是不代表徐达的所有儿子都这样。他的小儿子徐增寿,就曾经力保朱棣,也是他主张把朱棣三个儿子放走。也是他通知的朱高煦逃跑。

所以等到朱棣造反之后,朱允炆召他进宫问罪,最后死在了皇宫的地板上。朱棣进南京之后,也是悲痛万分,给他追封了武阳侯。虽然留了个儿子,但是后来因为奢侈放纵,被扒去了官服。

徐达的大儿子和四儿子都因为靖难之役而死,二儿子早年因为病重夭折。唯独三儿子还算好,一直在朝廷里面做官,最后也留了一个善终。

至于徐达的三个女儿,则是都嫁给了朱元璋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燕王朱棣,代王朱桂,安王朱楹。嫁给燕王朱棣是长女,之后被封为皇后。生了两个儿子,不过后来下场也不是特别好。

民间一农民自称是徐达后人?吾徐氏自贵八公分支避明初靖难兵,由姑苏昆山,迁至如皋东掘港场西北乡银杏村,而卜居为传十有余。

位于江苏如东的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他自称是徐达的后人,并且还拿出了家谱作证,上面确实从明朝开始编纂,如今已经是22代人了。

这位老人名叫徐永德,他自己只知道是徐达的后人,但是并不清楚是哪一脉。当年是由于靖康之变,才搬到了如东,如今只剩他们这一脉人。为了纪念曾经的祖辈,特意修建了一座宗祠。

徐永德以前家里面比较穷,不过父亲还是咬着牙把他送到了私塾,就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17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扫盲教师,后来在如东县的一所初中教书,一直到退休。

他是在偶然之间,到村子里面徐永泉的家中做客,看到了一本清朝版本的家谱。在这份家谱当中,他看到了自己祖父和父亲的名字,于是寻根究底,发现自己这一脉竟然是徐达的后人。

到底是真是假,其实并不好考证。因为在明清交际时期,民间习惯攀龙附风,经常篡改自己祖籍,说成自己是某一个名人的后人。

大学中挖出一座古墓,竟是徐达后人?

这件事情发生在2011年的4月19日,地点是在南京林业大学的新校区。在校区建设过程当中,发现了一座墓穴。不过陪葬品比较磕碜,只有几件还算精美的瓷器。

根据考察研究发现,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来自于明朝时期。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能够把墓留在南京的人,可谓是非富即贵。不过在后来的考古发现中,还是发现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瓷器。

最后经过研究发现,这座墓的主人是明朝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此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后来经过推测,这座墓穴距离徐达的墓穴不足几百米距离,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后人。

徐达,素有明朝第一大将军的美誉,他同朱元璋一样,都是农家出身,也是朱元璋正儿八经的凤阳老乡,都是古濠州钟离人。

据民间传说,徐达年少时同朱元璋、汤和、周德兴一起给地主刘德家放过牛,因为实在太饿了,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偷偷杀了一头小牛犊吃掉了。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回乡募兵,徐达应募。从此,徐达跟随了朱元璋,帮朱元璋打下了大明的江山基业。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徐达因功改封魏国公。徐达在赶走了北元残军后,长期留守北平,戍守北方边境。洪武十七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并于洪武十八年,因病情加重去世。

徐达去世,朱元璋悲痛不已,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并御制神道碑文。同时,朱元璋特旨徐达“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徐达的器重。

根据御制神道碑的碑文记载,徐达共有四子四女。这个可信度较高,毕竟是当时的人,记录的当时的事情。长女嫁给了朱棣为妻,后来成了皇后,一共为朱棣生了三子四女,其中包括明仁宗朱高炽。也就是说,明朝自仁宗之后的历代皇帝,都有徐氏的骨血。

次女嫁给了代王朱桂,生有一子。三女嫁给了安王朱楹。小女儿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在野史中名叫徐妙锦。朱棣在徐皇后去世后,想纳徐妙锦为妃,之后再册立为皇后。可能是因为靖难之役的缘故吧,徐妙锦拒绝了朱棣的请求,并出家为尼。朱棣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

徐达的四个儿子及其后人徐达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靖难之役,他坚定的支持朱允炆,反对朱棣,并数次率军击败燕兵。靖难之役后,徐辉祖守在徐达祠堂中,拒不迎接朱棣。朱棣虽然恼怒,但看在徐达和姻亲的关系上,并没有直接处死徐辉祖,而是将其削爵禁锢在家中。徐辉祖五年后病逝。

朱棣作为一代贤君明主,如果只是简单的用残暴无情来形容,就不免有失偏颇了。不管是出于感情,还是政治需要,朱棣对徐家还是很有情分的。《明史》记载:“辉祖与齐、黄辈谋危社稷。朕念中山王有大功,曲赦之。今辉祖死,中山王不可无后。”朱棣就让徐辉祖的长子徐钦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

虽然之后因为徐钦有过,被朱棣褫夺过魏国公的爵位,但是朱棣在略施惩戒后,又恢复了徐钦的爵位。魏国公一爵之后又经徐显宗(徐钦子)、徐承宗(显宗弟)、徐俌(承宗子)、徐鹏举(承宗曾孙)、徐邦瑞(鹏举子)、徐维志(邦瑞子)、徐弘基(维志子),一直传到了第11代徐文爵(徐弘基之子)。

满清攻陷南京后,徐文爵在南京投降,被贬为庶民。推测其后人应该还留在南京,及其附近。徐达次子徐添福,早卒,后人不详。徐达三子徐增寿,靖难之役时支持并暗中帮助朱棣,屡次向朱棣密报京城的消息。结果被建文帝察觉,“手剑斩之殿庑下”,将其亲手诛杀在大殿之上。很多人说建文帝仁慈,还真未必。

朱棣攻入南京皇宫后,看到徐增寿的尸体,“抚尸哭”,并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世袭罔替。就凭朱棣和朱允炆的所作所为,唉,朱允炆还真不是朱棣的对手,差太远了。

徐达家族似乎因为靖难之役遭遇了劫难,但也正因为靖难之役,荣耀达到了最高峰,成为了明朝唯一的一门两国公,即魏国公(徐达大宗,居南京),定国公(另立徐增寿大宗,居北京)。

清朝张廷玉都不免在《明史》中感叹:“洪武诸功臣,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定国公的传承多为父传子,一共传了9代,即徐增寿、徐景昌、徐显忠、徐永宁、徐光祚(永宁孙)、徐延德、徐文璧、徐希(文璧孙),徐允祯。

最后一代定国公徐允祯投降大顺,后被杀害,其后人记录不详。徐达四子徐膺绪,世袭指挥使一职,靖难之役中保持中立,也并未受到牵连,因为姻亲的关系,反而受到朱棣重用。据史料记载,他共有六个儿子,应该都开枝散叶了不少。徐膺绪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徐氏家族墓地之中。1983年,考古人员还对其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

徐达家族的显赫与荣耀,跟明朝息息相关。明朝灭亡,徐达家族也在史书之中消失。目前能够了解到的徐达后人的信息,都是自己宣称的,多以家谱为证。最有名的一支在江苏南通如东县,据称耗费10年,跋涉大半个中国,终于修缮了一套《徐氏家谱》。这本家谱中,始祖为徐达之孙贵八公。

持有家谱的徐氏族人说不知道贵八公到底是徐达哪一个儿子的后代,只是说靖难之役中,贵八公和他的两个兄弟开始了漫长的逃难,然后迁至了如东。现在,这支徐氏家族成为了如东的一个大姓。从史料上看,朱棣没怎么样徐达的孙辈呀,特别是在世三子的后人还都过的不错,两国公,外加一个世袭指挥使。

他们同样有一本《徐氏家谱》,这个家谱的传说比靖难之役更早,而是直接追溯到了徐达吃烧鹅,被朱元璋赐死的故事。说是徐达的子孙,惧怕朱元璋的阴险狠毒,就有一支避难到了焦作修武。这一徐氏家族,明清时,在当地都是显赫大族。

说是明朝灭亡时,徐达后人中,有一名叫徐青山的,因为抵制满清的强制剃发制度,逃亡了东瀛,之后入了江户武士冈村之家为仆,也就改姓了冈村。

传言说是他的后人冈村宁次,曾透露他是华人之后。这个故事都是传言,并无实证,真假难辨,更多出现在关于二战的小说中。按照史料的记载,徐达的三个儿子都已经开枝散叶,有了血脉传承。而且徐氏一门两国公,如此显赫的地位,除了两大宗、一小宗的嫡出一脉之外,旁支庶出应该也很多。特别是经过清朝之后,徐达后人应该已经散落在华夏各处了。

明朝大将徐达墓毗邻朱元璋的明孝陵,要知道古代能够陪葬皇帝的,不是和皇帝关系铁,就是对国家有着无与伦比的功绩,徐达就是这样一个人。那么,徐达墓在哪里呢?朱元璋去世没几年,明成祖就篡夺了建文帝的皇位,在此期间徐达的后代也遭到了杀害,那么,徐达的后代现状如何呢?

徐达肖像画

明朝徐达墓在哪里

公元1385年2月,徐达在北平逝世,但是他并没有被就近埋葬,也没有被遣送至老家安徽凤阳埋葬,而是得到了朱元璋的恩典,让他陪葬陵寝,得以安葬在明孝陵的附近。

徐达墓在哪里的问题也好回答了,明孝陵在现在江苏南京的紫金山,位于紫金山南麓。徐达墓则是在紫金山的北麓一带,也就是明史中所载的钟山之阴。更确切的地址就是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外板仓街192号。

由此可见,徐达死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属于明智的状态,又念及两人彼此的情谊,以及徐达对自己的帮助,朱元璋是非常感念徐达的。徐达死时,朱元璋悲痛万分,不仅仅是因为徐达在情谊上的重要性,还为徐达的将帅之才所惋惜,同时他还急需将领,来帮助自己对抗侵军。

其实朱元璋和徐达之间的情谊是很深厚的,朱元璋亲自为徐达写墓碑上的碑文。

明朝功臣徐达的后代现状

虽然徐达只有一个老婆,但是徐达的一生却有7个子女,儿子4个,女儿3个。他的这些孩子中,3个女儿都许配给了朱元璋的儿子,由此可见,朱元璋和徐达之间的深厚情谊。

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思想: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因此,徐达的后代现状,看的就是徐家男子的传衍现状。在朱棣篡夺自己侄子的帝位这一事件中,徐达的后代也受到了波及,不管是支持哪一方,徐达的后代都受到了损害。

从1400年到现在的2015年,已经经历了不下600年,徐达的后代又会如何,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按照各大网站报道出来的信息显示,已知的徐家后代分布在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现今的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达的后人已经传承了将近22代。就目前所知,徐达后人的人数也在4000人上下。

鸟尽弓藏乃是帝国建立之初的常事,明朝更是如此,很多功勋等身的大臣都难以善终,徐达却是少有的能功成身退的人物。他作为开国的军事统帅,为人谨慎,为明朝戎马一生,死后也被称为明朝开国的“六王”之首。徐达如此声名显赫,那么他的后人如今又在何处呢?

徐达一生共育有四子三女,三个女儿都与皇室结亲。虽然所嫁之人皆是人中龙凤,但她们下场却都不尽如人意。比如嫁给朱棣的长女,虽然最后母仪天下,但她多忧心朝堂之事以及百姓民生,思虑过重,逝世时年仅四十六岁。徐达的四个儿子,次子徐添福因病过早夭折,剩下的三个儿子存活下来,那么他们又是何下场呢?

作为长子,徐辉祖是徐达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他颇有其父之风,不仅在带兵打仗上极有建树,也对帝王忠心耿耿。在朱元璋祭日时,按照惯例燕王朱棣之子当进宫祭祀,此时的燕王已有谋反之心,徐辉祖便建议朱允炆趁机将这三人扣留,以免放虎归山。可是当时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心疼外甥,屡次求情。朱允炆一时心软将他们放回,日后他们果然成为朱棣的左膀右臂,在靖难之役中出力极多。

在的靖难之变中,徐辉祖一直不肯投降,坚持带兵抵抗。后来朱棣称帝,徐辉祖宁愿入狱也不肯认他为君。由于徐家有子孙免死的铁券而幸免于难,所以徐辉祖只是被革职。后来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但关于他的事迹已经鲜有记载。

四子徐增寿与长兄一样,是靖难之役的受害者,但他支持的是朱棣,他曾多次暗中告密。当时劝说朱允炆放走朱棣之子,通知外甥逃走,都是他所为。但是在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十分恼怒,捉拿他进宫兴师问罪,后来他被朱允炆当场诛杀,他的儿子在朱棣继位后袭爵。徐增寿的后代一直到崇祯当政时仍然活跃于朝堂之上,第九代后人最后在城池沦陷时,被贼人所杀。

最后三子徐膺绪,关于他的叙述虽少,但却只有他却能善始善终,一路升迁。后来世袭了指挥使一职,在二十年代时他的墓葬还被发现,可见生活并不艰难。至少比起三个兄弟,他的命运要更好一些,没有性命之虞。

徐达的子女命运尚可考证,但经过历史变迁,现在关于他的后代的消息也是真真假假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多为以下三种,其一,江苏南通有徐氏后人,此地的徐姓人氏不在少数。当地又有诸多传说,指明他们与徐达关系密切。其中有一老人还目睹过清朝的一个族谱,上面记载了这支家族的来龙去脉,虽然难以考证,但还尚可相信。

其二,江苏南京有徐达之后。据他们族谱证实,他们是徐氏后人,但这份族谱也是疑点重重,首先部分父子关系混乱,其次记载过于简略,不符合族谱的特点,极为让人生疑。

最后一种说法最为离谱,那就是说日本人冈村宁次是徐达后人,传说明灭亡时,徐家后人流落到日本安家落户。这种说法实在缺乏证据,让人难以置信。

不论徐达后人如今何在,都无法影响徐达的光辉,他作为明朝最被器重的臣子,他的种种作为在后来都成为群臣的典范,包括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在现在仍有借鉴价值。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混迹于江湖草莽,无名无望,但是,却最终能够扫平各路豪杰,将蒙古人赶回大漠,为大明打下两百多年的江山,可谓是一代雄主了。虽然,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皇帝,但是,他却和大多数开国之君一样,都喜欢在天下太平之后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杀功臣。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可以共患难,但是,却不能同享福。

而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见多不怪的。都知道,春秋时候的范蠡很有智慧,他在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以后,没有过多的贪恋名位,而是潇洒地离开了朝堂,从此,消失于江湖之中,成为无数后人推崇的例子。而他的战友文种,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他对勾践抱有太多的幻想,认为自己和勾践好歹也是一同吃过苦的人,他总不至于翻脸。但是,正是这种幼稚的想法让他身名两灭,最终,成为后人的一个反面例子。还有大汉在立国之时,刘邦对自己的老部下,也是一点都不手软。韩信、彭越和英布三人在楚汉之争中,哪个不是顶天立地的豪杰?

结果呢?他们个个都在天下太平之时,不得好死。然而,宋朝的情况,要相对好一些。赵匡胤用一顿酒席,便把众将的兵权解了,虽然,这个事情听起来还是有那么一点忘恩负义的意思,但是,他跟其他老前辈比起来,赵匡胤算得上是很仁慈了。总之,在处理功臣这个事情上,各朝有各朝的办法。

不过,这些办法在朱元璋眼里,都是一些小学生的手段。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杀功臣不仅是让你死,还要让你死的时候感谢他的隆恩。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就是因为吃了一碗皇上赏赐的鹅肉,而死的。

此人乃是明朝开国名将徐达,他和朱元璋同是安徽人,并且,和朱元璋一样,出身于底层。二十出头的他,选择投身到朱元璋的军中,跟随朱元璋打过各种大仗小仗。

不过,他这个人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特别低调,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功劳。在早些时候,朱元璋还不是一军统领,而是郭子兴起义军中的一个头目。某天,有一个叫孙德崖的人找到朱元璋,说他的部队缺乏给养,希望得到朱元璋的帮助。

而朱元璋,看大家都是出来混的,谁也不容易,于是,就顺手帮了他一把。但是,这个孙德崖在此前,却跟朱元璋的顶头上司郭子兴,有一些过节,使得郭子兴听闻此事后,十分不满,专门从外地赶来把朱元璋大骂了一通。这时候,孙德崖就有些坐不住了,出于安全起见,他赶忙跟朱元璋告辞。

然而,朱元璋看到事情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放他走了,并且,还亲自为他送行。当时,朱元璋和孙德崖的部分部队先行出城,而孙德崖和一些后续人马尚在城里处理一些事情。但是,等到朱元璋他们走到一半时,队伍后面却传来消息,说郭子兴带人把孙德崖抓了起来。

看样子,郭子兴是想把孙德崖给灭了。

跟朱元璋先走的那部分人,听到这个消息,瞬间就炸了窝。他们怀疑是朱元璋从中作梗,遂把朱元璋也扣压了下来,并且,向外放话说若是不放人,那么,他们就把朱元璋也砍了。在这一危急关头,作为朱元璋部下的徐达却挺身而出,决定用自己来替换朱元璋充当孙德崖军中的人质。

不过,后来双方经过协商,各自都把对方的人放了,使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在此事件中,徐达舍身救主的行为,让朱元璋牢记在了心里。但凡古今名将,对部下的约束都比较严格,徐达亦是如此。在攻破张士诚大本营平江城之时,徐达严令自己的部下,不得擅夺老百姓的财物,不得损坏当地居民的住房,不得离开军营超过二十里,否则,格杀勿论。

正是因为这一军令,朱元璋的队伍才得以在张士诚的旧地赢得民心。在后人看来,徐达所领的队伍所向披靡,威风八面,但是,他本人在朱元璋面前,却一直是毕恭毕敬,从不敢做逾越臣子之位的事情。有一天,朱元璋请徐达吃饭,期间,他想考验一下徐达是否真的像他表现出的那么忠诚于自己。于是,他便不停地给徐达灌酒,在徐达不省人事之时,他将徐达安排在自己的官邸中歇息。

等到第二天一早,徐达醒后才发现自己居然睡在老朱的床上,深感大事不好,于是,连忙向朱元璋谢罪。此时,朱元璋看到他如此惶恐,便对他放下心来。

然而,这种放心并没有永久持续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深感自己时日无多,他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儿孙们镇不住这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为了自己朱家江山的未来着想,他决定把那些有能耐的人一一除去。

某一年,徐达背上生了个疖子,朱元璋便借此机会,调他到南京养病。之后,朱元璋专门抽空去徐达的家里拜访,想要看看他的病情是否好转。朱元璋到了徐达家里,无非拉些家常,说些安慰之语,本来没什么状况,直到朱元璋看到徐达床上的一册兵书,瞬间脸色大变。

照理说,徐达作为一个武将,喜好军事实属正常。在晚年之时,翻翻兵书回想自己早年的峥嵘岁月,也算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可是,朱元璋却不这么想,他认为徐达这个人靠不住,只要他还活着自己晚上就睡不好。但是,此时徐达在朝中威望极高,直接将其处理掉难免会惹人非议。

于是,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赐给徐达一碗鹅肉。按理说,皇上赐美食于臣子,本是一件谁也批驳不得的好事情,但是,徐达的病却最忌吃鹅肉,一旦吃了便会病情加重。当徐达看到别人送来的那碗鹅肉时,他不仅什么都明白了,还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按着朱元璋的意思吃了下去。

果不其然,吃完没多久,他就病发去世了。

像徐达这么低调内敛的人,都不能好好地安享晚年,可见,朱元璋心胸之狭窄。一代名将没有死在跟中原豪杰的争锋之中,没有死在与蒙古人拼杀的战场上,却死在了一碗鹅肉上,不免让人大为叹息。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赠三世皆王爵。

据史料记载:徐达有4子3女,孙9人。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幼子徐增寿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时给他通风报信,死在建文帝的剑下,后被明成祖追封为定国公。一门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达一家。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于燕王朱棣,次女嫁于代王朱桂,三女嫁于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夺权称帝后,徐妃被册立为皇后。

根据如东县苴镇的《徐氏族谱》记载,现今的徐达后代已经传至22代了,1946年,在时代的剧烈变革中,如东县苴镇曾供奉过历代徐氏先人的祠堂被拆除后,改建为小学,近年撤并后也不复存在,现在,只剩了一片破旧校舍了。但是,直到现在,徐达的后裔还是以位于刘埠村的祠堂原址为中心,居住在如东县的苴镇和掘港,目前人数有三四千人。

寻根....明代,我祖宗是徐达堂兄徐通宗谱原籍 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潘桥村(徐家村)

江西丰城秀市潘桥徐家原来叫角陂徐家,由于58年建潘桥水库,现全部搬迁,徐姓主要迁往今秀市镇新街村委会徐家村(又叫徐黄村),原来的村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