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王朝的军政大权经历了多少次演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9收藏

曹魏王朝的军政大权经历了多少次演变?,第1张

三国为分裂割据时期,战争频仍,因而各政权的当权者都非常重视军队,其中尤以曹操为甚,他一生始终牢牢地掌握着军权。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都清楚,掌握着军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所以三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权,总是随着执掌实权人物的职位的变化而游动。建安年间,曹操曾先后任汉献帝的大将军、丞相、魏王等职。他所建的大将军幕府、相府和王府,被后世称为“霸府”,实际上是个变相的朝廷,既管民政和财政,也管军事,是军事的最高统帅机构。霸府中设有一整套官僚机构,分掌军、民、财政。如曹操为大将军时,幕府设领军、护军各一人,为曹操的最高军事助理,平时辅佐曹操,参与军事机密与决策;战时可以代表曹操外出统帅或监护一个方面的军队。曹操任丞相后,权力更为集中,相府的编制也更加庞大,除分曹办事机构基本不变外,又增加了一大批军事指挥、管理和参谋人员:领军、护军改为中领军和中护军,为军事指挥和管理人员;军师祭酒,为军事参谋长,其中有不少参谋人员;左右司马也主军务。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代汉,原来的霸府,转化为国家的政府,皇帝成了国家元首和最高军事统帅。为防止大权旁落,曹丕废掉了丞相一职,将行政权力移交尚书、中书掌管,在军事方面,任命宗室大臣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代表皇帝统帅全国的军队。曹魏后期,君权旁落,“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执掌魏政。魏元帝景元元年(260)司马昭重演曹操之故伎,置丞相并亲自担任其职。这样,相府又成了另一个变相的朝廷,曹魏王朝的军政大权,又重新转归于相府。

中国历史上“魏”所指代的所有政权名:

西周初年分封的魏国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一”魏文侯(魏斯)所建的魏国

三国时期的曹丕所建的曹魏

十六国时期的冉闵所建的冉魏

十六国时期的翟辽所建的翟魏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的北魏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的西魏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的东魏

隋朝末唐朝初李密的地方政权魏国

而少数民族政权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的北魏和之后分裂出的东魏,西魏。

北魏(386年—557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386年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享国148年。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同时含有延续曹魏,对抗东晋政权。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曹操一直把兵权交给自己的宗亲管理,这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一群人,而这些宗亲的确非常厉害,多次帮助曹操击退强敌,立下无数战功,使得曹操能够顺利完成北方的统一。那在曹魏宗亲当中最厉害的人物到底是谁呢夏侯惇虽然声望最高和曹操关系也最好,但功绩平平,可能还是要在曹仁、曹真和曹休三人中选择。曹仁作为一代大将军兼大司马,应该算是整个曹魏战功最高的人物了,而且曹仁是曹操的族弟,这层关系就比曹真、曹休更加亲密一些了。如果曹仁能够晚生10年的话,说不定获得的成就会更高。

曹操最厉害的宗亲被称为“八虎骑”,其中五位曹姓,三位夏侯姓。如果从整个曹魏政权从起步到最后的衰落来看,长期掌管兵权的还是曹真一脉。主要是曹仁去世以后,曹真个他的儿子曹爽几乎是把兵权给垄断了。从辈分上来看,夏侯惇、曹仁、曹洪算是曹操的前辈,而曹真、曹休和曹操是同辈。夏侯惇对曹操忠心耿耿,而且口碑非常好,深得曹操敬佩,但领兵打仗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曹洪算是曹操的救命恩人,不过他自己太小家子气,而且跟曹丕也不和,所以曹操对他也就当做一般长辈。曹仁才是他们当中最有能力的一位。

曹操在平定黄巾军的时候,便看出了曹仁的文攻武略高人一筹,所以让他担任前将军,之后曹仁所表现出的能力大大高于曹操的期望值,退周瑜、破马超、还将关羽拒之门外,成为了曹魏最能倚重的将军。更有一种说法是说,曹操能决定曹魏的上限,而曹仁决定下限。只是曹仁毕竟年纪摆在那,曹操去世后过了三年,曹仁兵败朱桓,不久便去世了。这时候,曹真迎来了自己的事业巅峰,率领大军平定了西北的战乱,而且收获颇多,又带兵西进统治了西域。

这时候曹真已经成为了新的大将军,担任魏军新的统领。等曹丕去世后,曹真和曹休担任托孤大臣,同司马懿和陈群共同辅佐曹睿。曹睿是一位非常没安全感的皇帝,认为曹丕给自己留下的大臣肯定也不怀好意,所以经常让他们出征,自己好在朝中独揽大权。但是曹休和曹真先后败在了战场之上,没办法曹睿只能派出司马懿接替曹真的位置,对于曹睿来说如果能消耗司马懿的寿命并且还能击退诸葛亮那是最好不过了。只是司马懿老谋深算,坚决以防守之势退敌,最后竟是把诸葛亮给熬死了。

还好曹真在世的时候,将自己几个儿子的势力也给扶植了起来,在朝中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不然司马懿就要两边称王了。只是曹爽不像自己的父亲曹真那样沉得住气,对司马懿步步紧逼,最后却被无情反杀。

我大胆的猜想看到这个问题的人,大多数都会感觉很迷惑吧,这样一个问题要如何回答呢?

毕竟这个问题和其他的问题那完全是不一样啊,怎么不一样呢?很明显嘛,问题之中已经带着答案啊。

这得要怎样去回答。

曹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权,说是割据政权也行,说是继承自汉高祖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的正统王朝也可以。

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有认可蜀汉为正统或者以曹魏为正统的两种观点。

贬低曹魏大概始于《晋书》:

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耐为汉亡而晋兴。

当然了这主要是因为晋朝司马家是篡魏建立晋朝的,自然是要贬低前朝,借以表明晋朝是继承自正统的汉朝的。

曹魏,顾名思义,指的是姓曹的人家建立的以魏为国号的政权。

这个曹家人,众所周知,是曹操及其子孙。

曹操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汉献帝之时,先是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

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

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在其子曹丕之时,汉献帝禅让帝位,由此建立了曹魏。

至于为什么会以魏为国号,其中考量的原因《三国志》之中有这样一句简单的记载:

所云邾王天下者,谓魏之兴也。邾,曹姓,魏亦曹姓,皆邾之后。

就是说,曹和魏有着同宗同源的关系吧。

综上所述,曹魏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奠定的,曹丕建立的一个雄踞在北方大部的政权,和西南刘备建立的蜀汉,东南孙坚孙策奠定的,孙权建立的吴国政权为三足鼎立之势,这就是三国时代。

不过在历史上,也有不认同曹魏是割据政权的看法。

虽然刘备建立的汉,是以汉为国号,刘备自己也自称是汉景帝的后人,但毕竟他的皇位那是自立的,而曹魏政权的皇位是从汉献帝手中接过的。

 东晋末年,拓跋建立了北魏政权,晋朝司马氏皇室无不惊呼“魏国复辟了!”

 关于这样的说法是有依据的吗?晋朝的司马氏为什么如此惊慌。我们知道历史上著名的大奸雄曹操建立起来的魏国政权就是被后来的额司马氏给取代了的。在公元265年,三国时期著名的曹魏权臣司马昭身患重病不治而亡,他的儿子司马炎逼迫当时的曹魏国主曹奂退位,夺取了曹魏政权,还建立了西晋,是为晋武帝。司马炎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在古代,传国玉玺是一件很重要的信物,有了它,就等于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因为传国玉玺只能皇帝使用,在下一任皇帝继位之前,快要卸任的皇帝就会把传国玉玺交给下一任皇帝。有的皇子为了争夺储君之位,甚至会做出**传国玉玺这样的事情来。

 因为司马炎拿到了曹魏的传国玉玺,所以,在曹魏之后的司马炎所建立的西晋政权就可以算作是名正言顺的。西晋就是曹魏政权的接替者,是正统的。

 但是,西晋发生了一场八王之乱,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成员争夺皇权的皇族内乱之一。这场八王之乱整整持续了十六年,而就是这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的国力渐渐衰微。

 当时的晋怀帝司马炽为帝,结束了这场八王之乱。然而八王之乱之后,北方的鲜卑族首领拓跋极善于打仗,有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之后,被封为了代王。后来前赵的开国皇帝刘曜灭亡了西晋,曹魏的传国玉玺就这样失去了踪迹。

 在拓跋统一了中原以后,传国玉玺不知为何就出现在了他的手里。拿到传国玉玺的拓跋,他自称自己是曹魏东海王曹霖的后人。当年,魏元帝曹奂的妃子拓跋夫人在曹魏灭亡时受到元帝嘱托逃回扶余。魏元帝希望她在北方招募大量的鲜卑勇士,将来有机会就光复大魏。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拓跋夫人的后人拓跋就打着曹奂的旗号称帝了。

 拓跋将新建立的政权命名为“大魏”,他就成为了道武帝,还将曹魏政权视为正统,把曹操的画像供入了祖宗太庙。北魏就这样建立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西晋和北魏谁才是曹魏政权的真正继承者呢?

 西晋的司马炎虽然是夺取的曹魏政权,他的手段不太光明,所以不能被世人所接受。但是西晋得到了曹魏的传国玉玺,有了名正言顺的证物。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证物最后竟然让他们给弄丢了,西晋的皇室成员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展开的夺权的行为大大加重了整个国家的灭亡。而北魏的真正建立者是拓跋,拓跋在建立了北魏之后,一直都为自己的政权的来源找一个合理的、上得了台面的理由。最后,拓跋选择了利用传国玉玺和有意拉近自己和当年的曹魏大权的关系,让民众以为他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为了达到此目的,拓跋还让《魏书》的编撰者记录下了一些有关于拓跋家族和曹魏皇室的关系的事情,从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拓跋其实真正来推导的话,他和曹奂就没有亲属关系,就不存在顺应天命一说。

 可是,西晋时候消失了的传国玉玺却突然出现在了拓跋的手里,这给人们一种暗示,拓跋就是真正的天子。而东晋是没有玉玺的,因此东晋的皇帝就被讽刺为“白板天子”。

 拓跋以北魏为国号,延续了曹魏政权,同时他又拥有曹魏的传国玉玺,看起来似乎更加具有可信度和正统地位。

 而北魏和魏国,大家在历史上不会刻意去分辨这两个朝代,如果是北魏的皇帝,大家也都称呼他为“魏帝”。魏国的时候,也是这样称呼的。所以,北魏其实就是拓跋打着曹魏政权的旗号而建立的新的政权。

曹魏王朝的军政大权经历了多少次演变?

三国为分裂割据时期,战争频仍,因而各政权的当权者都非常重视军队,其中尤以曹操为甚,他一生始终牢牢地掌握着军权。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都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