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祖先的牌位需要在家设供养祭拜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历代祖先的牌位需要在家设供养祭拜吗?,第1张

在过去,家里有家谱,所谓的家谱就是历代祖先的牌位,上面有各个祖先,各个时代的人物名称,这样挂在家里就称为祖先,大家都应该败绩,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应该上供烧香,如果没有家谱,或者是没有传下来,那就是近代的亲人去世了,可以在家里祭拜的

生活在东北的人,多数是闯关东过来的。想当年太爷爷一辈或是更上一辈,领着妻儿,挑着挑子奔向东北求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肯丢下背在身上的家谱。虽然家谱上只是记载家族已逝先人的名字,但那就代表着祖宗,家在祖宗在,祖宗在,家也就在。无论在哪里落脚,每逢春节的时候,他们都会把代表祖宗的家谱请出,背北朝南,也就是朝着先人家乡的方向供奉起来,以此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时至今日,不但供祖宗的记忆一直还在,祭祖先的传统也一直没丢。

每年腊月二十九或三十,也就是除夕当天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开始张罗供老祖宗。

爸爸准备祭祀用具:拿出家谱掸去灰尘,悬挂在北墙上,粘好祭祀用的对联,上联是“金炉不断千年火”,下联是“玉盏长明万岁灯”,横批是“祖豆千秋永”;家谱下面一般是一口大木柜,在上面摆一对烛台、一个插香碗、四双、六双或者八双红筷子。

妈妈准备上供的食品:用白菜切花刀在水缸里泡成花,再用红纸染上色;把粉条油用油炸成团状,也用红纸点上色;烀好的大块肥肉螺旋着切,做成宝塔的形状;猪肚里面塞上东西,肚头插一根白绿相间的小葱当鼻子做成大象的形状;大小适中的小鲤鱼用油煎到发黄;满满的四小碗米饭,两两对扣到一起,形成圆圆的小山形状;专门蒸一锅上供的馒头,上面要用筷子头沾红印泥点缀上梅花的团图案。

在妈妈准备供品和午饭的这段时间里,爸爸带领我们贴对联和福字。大约中午十点左右,对联贴完了,供品也基本做好了,爸爸妈妈开始摆供品,一切就绪后,点上一炷香。

老祖宗虽然供好了,但实际祖宗还没有回来,需要天黑以后由家人接回来过年。

一点到两点是吃午饭的时间。吃过午饭,为了保证晚上能通宵守岁,大人们一般让孩子们先睡一觉。有的孩子也会先去找小伙伴玩,总之天黑之前尽量都找时间休息。

夜幕降临了,到了家家接神的时间。接神就是接神仙的意思,也就是接自己家的祖先回家过年。民间认为,过年的时候天上地下都放假,只有这个时候自己的祖先才能回来和家人团聚。

接神的地点在村里的十字路口。去接神的时候需要拎一盏灯笼,拿一撮香和一些纸钱。到达十字路口后,把香点燃插在雪地上,再把烧纸点燃烧掉。然后冲着西南方向跪地磕头,嘴里念叨:“老祖宗回家过年了,老祖宗回家过年了”。然后起身,大人拎着灯笼带孩子们往回走。回去的路上不许说话,大概是因为老祖宗跟在身后,怕惊扰了祖先。

回到家中,把蜡烛点上,香点燃,再用铁盘子倒点白酒用火柴点燃,蓝色的火焰燃烧完毕后,爸爸带着我们给祖宗磕头,老祖宗算是正式接回来了。这时候,妈妈煮好了上供的饺子,用盘子盛两盘摆在供桌上,老祖宗吃过年回家后的第一顿饭。因为下午刚吃过饭,一会儿还要吃年夜饭,所以这一顿全家人都象征性地吃几个饺子,算是陪祖先共进晚餐。

这顿饭吃过后,爸爸会和我们打扑克,或者我们去找小伙伴玩,大人们可以乘机休息一会儿,然后又接着准备年夜饭。

夜半子时左右,到了吃年夜饭的时间。年夜饭前,有个“发纸”的环节,这时,万家鞭炮齐鸣,芝麻秆点燃的篝火映彻整个村庄。孩子们会从火中跳过,试图烧去身上的晦气,也会手把门框的上坎,一边抻一边念叨“某某长大高个啦!”。

发完纸,全家人洗手洗脸,洗去过去一年的晦气,然后给祖宗上香、磕头,之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年夜饭。

年夜饭结束后,就到了去亲戚家拜祖宗和长辈的环节。在爸爸哥哥带领下来到亲戚家,先到供祖宗的房间给亲戚家的祖宗磕头,嘴里念叨着:“给老祖宗磕头”,就好像不念叨亲戚家的老祖宗就收不到似的。给先人磕头后,紧接着就要给亲戚家的长辈磕头。依然是一边磕头一边念叨:“给舅姥爷磕头”、“给舅姥姥磕头”、“给大叔磕头”、“给大婶磕头”。磕完这家,再去另一家,照例是“给老祖宗磕头”、“给舅爷磕头”、“给舅奶磕头”……

如果除夕夜没有去亲戚家磕头,那么初一也要一大早就去磕头,拜先人拜长辈的仪式绝对不能省略。

那时候磕头拜年,有时长辈会给一元两元的压岁钱。对于孩子来说是那是一笔极大的收入,很可能会让孩子们兴奋一整个正月。

按照传统要么是放进祠堂,如果说没有就放在长子家里。其他的兄弟族谱上会有记载的。其他支系自己会修族谱的,如果说还有后人的话。至于族谱,有的家族有的,有的没有。有的是放进 祠堂,没有祠堂的由族长或是长老保管。

三根即可。

祭拜祖先属于传统文化,中国人比较讲究守规矩,所以三根是最合适的。

因为祭拜这种习俗据说是在商周时期开始发展,当时延续的传统就是三根。

第一根祭天,第二根是拜地,最后一根才是祭拜自己的祖先。

因为古代认为天地是最大的,现有天,再有地,才有了我们人类。

从俗话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也可以判断出三者之间的重要性。

因为古代认为天象是宇宙的表象,或者说是神明的情绪表现,天象不好就是大灾,所以把天放在第一位,古代主要以农耕为主,所以,有地才能有庄稼,才能生存,地是仅次于天。

再者,就是人类本身了,所以放在天地之后。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一、由于时代在改变,每个地方的文化习俗又有差异,所以,不必太过注重上香的数量,态度上虔诚尊重即可,因为没有祖先就不会有下一代,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二、传统上来说,是需要左手拿香,右手拿火,顺序不要错了,香引燃后,不能立即插入土里,必须先祭拜过后,顺带心里默念一些想对祖先说的话语,然后才能将香固定,这个了解即可,只是分享。

三、清明和7月半这两个时期上香,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有孤魂野鬼,处理方法是在祖先附近的地方,也给孤魂野鬼烧香和纸,避免他们过来抢夺祖先的香火,如果条件可以,画一个圈在这个圈里进行就可以了。当然,这个也是听老一辈的人说的,老家的习俗也一直是这样子。

其他没什么了,仅供参考。

河北、山西、内蒙、东北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祭祀祖先时用,将其称为yun,我理解应为:“殒”,也有人解释为“云”,上面写着“昔故本音 × 氏门中先远历代宗亲”,类似于昭穆表,或世系表的一张纸。

历代祖先的牌位需要在家设供养祭拜吗?

在过去,家里有家谱,所谓的家谱就是历代祖先的牌位,上面有各个祖先,各个时代的人物名称,这样挂在家里就称为祖先,大家都应该败绩,在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