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公主的人物生平
高阳公主生年不详,根据资料《新唐书公主传》的顺序判断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第十七女。现从贞观十五年已高阳公主已经下嫁开国名相房玄龄第二子房遗爱、而现有记载中最小出嫁的唐太宗之女的年纪12岁观之,高阳公主出生于武德之末或者贞观之初,应最为可能 。
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唐太宗有早夭公主诸位没有列出,新唐书的公主列传中排名也存在很大争议,因此高阳公主是否为第十七女待考。《全唐文》玄宗卷有一份《封高阳公主制 》,不能确定是否是资料误放还是玄宗有哪位公主改册为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的生母不可考,但是多数人根据高阳公主的境遇认为庶出可能性最大。
如高阳公主为庶出,亦可因为韦贵妃确凿资料表明只和太宗生有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认定韦贵妃可能小。唐太宗高级嫔妃中其他妃嫔的可能性较大,唐太宗有二十一位在世公主,高阳公主能得到唐太宗的另眼相待也有可能是经常得见天颜承欢膝下所致 ,同时也可能与唐太宗脾气相投分不开。正史记载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深得太宗喜爱。 清河房氏出身山东高门,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房玄龄又以“房谋杜断”成为唐太宗建国治国的左膀右臂,高阳公主能嫁入房家足见太宗对高阳公主相当的重视。高阳公主深得太宗器重,在已经出嫁的所有嫡庶公主当中,房遗爱以高阳公主得宠的缘故在太宗前的待遇比其他驸马都尉要优惠,礼秩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 。
房遗爱官至太府卿后为房州刺史,太府卿乃从三品,是太宗朝驸马都尉中少有的财物实权肥缺 。同时高阳公主的家姑范阳卢氏也性格刚烈非常有名,在《新唐书》列女传中记载了卢氏剜目明志的典故,又有《隋唐嘉话》趣事“千古风流一坛醋”的名号(真实性待考)。卢氏在房家家谱中也有记载,可有佐证。想来高阳公主嫁入房家遇到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婆婆,想要为所欲为也当有所顾忌。房玄龄见诸史料有三子一女:长子房遗直为嗣,妻杜氏未见有载,次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第三子房遗则娶荆王李元景之女,女为韩王李元嘉王妃,传说名曰奉珠 。根据发掘的房氏墓志发现房玄龄可能还有一子名房遗义 ,妻吴氏,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还有一女嫁给当时莱州刺史兼莱州港造船使郑仁恺。房家子女可谓个个攀龙附凤,地位显赫,故而家庭关系错综复杂易生事端。加之房玄龄在贞观朝局中举足轻重,尽管房玄龄如履薄冰但仍无法避免政敌的攻击,为房家后来的倾覆埋下了伏笔。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高阳公主和《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高僧辨机的风月案,成为其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起因是与房遗直争嗣,直接导致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失宠。在这个时候御史又发现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私情得到物证宝枕。唐太宗才知道高阳公主与和尚*乱,于是震怒下旨赐死辩机,杀奴婢十余 。在《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赐死又改为腰斩 。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荡史料形象的开始。
整个史料描述详细,似乎证据确凿。然而后代研究者发现,此史料前后矛盾,迷雾重重。首先较早成书的《旧唐书》根本没有提及此事,宋太宗朝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中亦未高阳公主和辨机事,不知《新唐书》看到何种史料将此事编入史书。因为《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时期,又因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故而这段史料来源较为可疑。
其次,《新唐书》中记载的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因为此事失宠,与《旧唐书》中记载矛盾较大。《旧唐书》记载在房玄龄病重的时候,尚通过高阳公主对太宗上表,可见至少在唐太宗驾崩前,对高阳公主尚正常,公主没有任何失宠的迹象。当时房玄龄一直在宫中治病,如果高阳公主已经因此事失宠,那么太宗是不太可能这样语重心长和她心平气和的对话而被起居郎记载。此事在永徽三年立的房玄龄墓碑上作为荣耀雕刻示人,可见至少在房玄龄死后近四年内高阳公主“丑行”暴露可能性较小,否则高阳公主断难顺利晋封长公主并刻上碑文。
再次,高阳公主和辨机事发地点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 。辨机的草庐在高阳公主封地,因公主打猎与之相遇,两者遂发生苟且之事。而事实上隋唐时僧侣管理十分严格,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不被允许,因此辨机的行为在当时实为违法,不可能多日不归而不被发现惩戒;何况辨机后来被选为玄奘的译经大德,实为当时佛教界翘楚,更不可能无视严厉的寺庙管理制度随便出入而无人关注不加追责。
最后,许敬宗为《瑜伽师地论》所作后序 ,乃唐太宗过目钦定,其文字肯定要考虑到太宗当时和之后的想法。如果辩机真与高阳公主有染,许敬宗必会知道,更不会在此文里详细提到辩机。而在《大唐内典录》和《续高僧传·玄奘传》中提及另一名大德道宣追怀往事,对辩机耿耿思念之情难以抑制。必须要说的是,“律宗”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道宣是“律宗”的创始人,却对辨机多有怀念,实在是与辨机“破戒”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让人不得不怀疑辩机之死是否另有缘由。
事实上,高阳公主和辨机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可能在十岁以上。加之房家关系错综复杂,高阳公主如果确有数年此等行径,那么作为婆婆的卢氏,作为姑嫂的韩王妃,作为弟弟的房遗则等都不会对其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将实情上报太宗知晓。
相比较这种让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月案,终唐一朝,真正具有足够杀伤力的罪名其实是史书里并未大肆描写的短短一句话:高阳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在禁宫之内伺候她向鬼神祈福问祥,并且推演星宿的排位 。而此种行巫蛊、窥天象的举动,在千年前的社会,不啻于谋大逆的同义词,而这恐怕才是日后高阳公主被赐死的真正死因之一。然而尽管后来研究者对此事提出种种考证质疑,仍需进一步的证据才能重新定位《新唐书》里高阳公主的形象。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新皇帝李治登基。史书中特别提及,高宗即位后,曾专程亲自拜访过高阳公主的府邸,意在怀柔。然而,永徽四年(653年),史载高阳公主骄纵,擅自谋求罢黜房遗直的爵位而夺之,于是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被长孙无忌彻查而诱发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发,房家遭受灭顶之灾 。
对于这次皇室谋反案历来众说纷纭,结论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与长孙无忌元老势力较量后失利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想推举新人取代李治而遭到政治清洗,也有人认为是房遗爱参与魏王党谋反遭到诛杀等等。总之这次皇室清洗案涉及的人数众多,皇室勋贵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以及九江公主驸马执失思力,一时成为永徽年间的大案载入史册。高阳公主夫妇诸子流放岭南,根据其他资料显示高阳公主夫妇共有四子,家族覆灭后二代孙房沼,监察御史;三代孙房绛;四代孙房晦、房勋;五代孙房凝(字玄俭,晦子,郢州刺史,著有《支谟墓志》)、克让(凝子,光州剌史);六代孙房邺(邺,字正封,作有《少华山佑顺侯碑颂》)、房复,各人事迹留存较少。
房遗则无后,长子房遗直,受二弟的牵连贬为铜陵尉之后,举家迁往任上,遂在铜陵传嗣。房遗直身后四世之内,子孙皆已失考,据传世代均有在九华山入寺为僧者:五世孙名叫房阶,中唐时期做过大理司直;房阶的儿子名叫房鲁,字咏归;房鲁有个儿子名叫房重,字慕,曾任武功尉;房重有个儿子名叫房谔,曾任大理寺评事;房谔有四子,乃是房从约、房从绎、房从绚、房从绾。房遗直一支至今有后,均以铜陵为祖业,是为房玄龄之嫡脉薪传。
也有人怀疑,房遗直唯一保留性命十分可疑,而且高阳公主夫妇案发也与他密切相关。《新唐书》里起因是高阳公主窥视其“银青光禄大夫”这一散官之衔,考《全唐文》中亦有诏书可证,房玄龄可因开国之功加封一子为郡公 ,因尚高阳公主之故而备受唐太宗恩宠的房遗爱必当仁不让,贞观末又重新擢升至右卫中郎将,故《新唐书》中所述实在匪夷所思。
而在《龙城录》中,相士给房玄龄说,房遗直会使房家绝后,房玄龄不信,但后来的人都认为这个相士说的是对的 。通过此民间传说,我们可以肯定一点:房遗直是让整个房家绝后的人。再联系上永徽年间房遗爱谋反一事,遗爱和高阳公主被诛杀,房玄龄的儿子都被配流岭表,唯独房遗直因为继承父亲爵位而被留了下来,只被废为庶人,可以肯定,虽然不知房遗直究竟是何问题,但高阳公主意夺其爵位,她的死与房遗直也密切关联,房遗直本人亦存在重大的隐情。
不少人认为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女儿,除了是受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外,主要是因为《旧唐书》中的一句话:“初,主(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故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
意思就是,因为高阳公主受到唐太宗的宠爱,所以房遗爱待遇优厚,和别的驸马受到的礼遇都不一样。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高阳公主的确是挺受唐太宗的宠爱的,所以连带的,她的驸马房遗爱也受到一定优待。但是,就因为高阳的丈夫“与诸主婿礼秩绝异”,就能以此断言高阳是太宗最心爱的女儿吗?恐怕还不能。
高阳公主受太宗宠爱,与她的出身并没什么关系。《旧唐书》无公主传,对高阳生母也无记载,但对长孙皇后的七个子女记载得很清楚,所以高阳的生母为长孙皇后或太宗四妃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高阳是因谋反而被赐自尽的,若是四妃之女,四妃及其诸子不可能不被连坐。可见高阳与唐高宗同母的可能性也是极低。所以高阳的生母应当身份较低,也可能早逝,高阳受宠于太宗与生母的关系不大,应该是她本身的个性比较对太宗的脾气。
而根据《旧唐书》《唐会要》等史料的记载,可以称为唐太宗爱女的一共有如下六位公主:长乐公主,豫章公主,城阳公主,高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不过有意思的是,除了高阳公主外,其他的几位公主都有事例可以辅证她们的确是受到唐太宗的宠爱的。
比如贞观七年长乐公主出嫁的时候,唐太宗诏令有司为其准备的嫁妆比自己的妹妹永嘉长公主多出一倍。然而早在贞观六年的时候,御史大夫韦挺便曾上表批评时风道:“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侈,不顾礼经。非所谓嗣亲之道,念别离之意。正始之本,实在于兹。若不训以义方,将恐此风愈扇。”结果唐太宗竟然“顶风作案”,要为自己的爱女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此举自然而然招徕了魏征的严厉制止。
“长乐公主将出降,太宗谓房玄龄等曰:‘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房玄龄等咸曰:‘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何为不得?请倍永嘉公主。’”(《魏郑公谏录》)
而长乐的驸马正是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长孙冲此时极受帝宠,被任命为从四品上的宗正少卿,驸马都尉,后来官至秘书监(从三品)。只可惜长乐红颜薄命,贞观十七年便病逝了。不过根据考古的发现,长乐公主的墓并没有遵照公主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门——这不仅是在昭陵现已发掘的陪葬墓中独属一份,即便是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属这一情况。可见唐太宗对长乐的宠爱,比之高阳,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豫章公主与长乐相似,虽然嫁了人但贞观十六年左右便过世了,太宗为此穿了很长时间的素服,超过了礼法规定的父亲为子女服丧的时间,惹得群臣悚动不安,最后被魏征劝止。
“豫章公主薨,公奏:‘自豫章公主薨逝,陛下久著素服,群情悚栗,咸不自宁。臣闻古之王者,绝于期服,此乃前书典礼,列代旧章。陛下发上圣之慈,深下流之恸,素服以来,遂经旬月;悼往之义,足为加隆。伏愿割无已之痛,従先王之礼,改御常服以副群下之心。臣滥蒙重任,不敢寝默。’太宗从之。”(《魏郑公谏录》 )
城阳公主的第一任驸马是杜如晦之子杜荷,《旧唐书·杜如晦列传》中说得很明白,“初,荷以功臣子尚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授尚乘奉御。”显而易见,杜荷的郡公爵位是因为尚主得来的。而根据《唐六典》中的记载:“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户。”只可惜贞观十七年的时候,杜荷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被处决,之后城阳改嫁的薛瓘任左奉宸卫将军(从三品)。而城阳改嫁时,太宗曾专门为她卜卦,并欲打破黄昏行吉礼的婚制而改由白天行吉礼,不过被马周谏止了。
“公主改适薛瓘,太宗使卜之。卜人曰:‘两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之礼,则终吉。’上将从之。马周谏曰:‘臣闻朝谒以朝,思相戒也。讲习以昼,思相成也。燕饮以昃,思相欢也。婚合以夜,思相亲也。是以上下有成,内外有亲,动息有时,吉凶有仪。先王之教,不可黩也。今陛下欲谋其始而乱其纪,不可为也。夫卜筮者所以决嫌疑,若黩礼乱常,先王所不用。’上从其言。”(《唐会要》)
新城公主,既是唐太宗嫡出子女中的最幼者,也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儿,八岁时初封衡山公主——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则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可见唐太宗将衡山作为封邑册封了自己最年幼的小女儿,究竟有着何等的宠爱之心了。
衡山后来被许配给了魏征的嫡长子魏叔玉。魏征在太宗朝的重要性不需要多强调,而魏叔玉身为嫡长子将来是要继承从一品郑国公的爵位的。不过出人意料的是,魏征去世不久后就被人安上了荐人失当邀名卖直的罪名,太宗亲自写诏书下令悔婚仆碑,并为衡山另选了一门婚事。贞观二十三年二月,衡山出降长孙诠,太宗因此特意将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升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风,与京兆尹、冯翊并列为三辅,地位非同一般。
“操……(贞观)二十三年,以子诠尚太宗女新城公主,拜岐州刺史。”(《旧唐书·外戚》)
遗憾的是,太宗虽然希望能在临终前看到自己的爱女出嫁,但是很可惜,由于公主出嫁的仪式十分繁琐,分为“册公主、公主受册、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同牢、见舅姑、盥馈舅姑、婚会、妇人礼会、乡丈夫送者、乡妇人送者”等步骤,且“诸土冠婚,公主降嫁等并筮日于南门之外,择日举行吉礼”。所以一直到五月份太宗去世,衡山的婚礼也没能完成,等到永徽三年除掉丧服后,唐高宗将自己最年幼的胞妹改封为新城郡长公主,这才正式完成了婚礼。
所以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六位得宠公主中已出嫁的有长乐、豫章、城阳与高阳这四位,新城则是许婚待嫁。然而无论是从驸马的地位来看,还是就公主们本身所受到的特殊优待而言,很明显,长乐、城阳、新城都要比高阳有宠得多。不过同样有意思的是,虽然《旧唐书》说房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但是纵观整个贞观年间都没能发现房遗爱因为尚高阳公主而得到了什么好处。
杜如晦之子杜荷还能够因为娶了城阳公主,得封正二品的郡公——不要以为杜如晦死得早,杜家就渐渐没落了,房谋杜断就不能相提并论了。要知道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唐太宗建立凌烟阁,将杜如晦排在了第三名,房玄龄还落后了两名排在了第五位。而那时杜如晦已经死了十三年了,房玄龄仍健在,可见唐太宗仍时时挂念着杜如晦。长孙操也因为儿子尚新城公主为驸马,得以升为从三品的刺史。唯独不见房遗爱因为尚高阳公主而得到了何种特殊待遇,反倒是贞观二十二年的时候,因为房玄龄病危,唐太宗亲至其病床前与之握手诀别,并当即授予了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正四品下),房遗则为中散大夫,让房玄龄能够在活着的时候亲眼看见儿子们的显贵。
这样看来,虽然史官说了房遗爱是因为娶了高阳公主而在众多驸马中脱颖而出的,然而就史实而言,房遗爱备受优待更多的是托了他父亲的福而不是妻子的福。更别说房遗爱在贞观一朝的地位根本不能与长孙冲、杜荷等人相提并论了,即便是在同样尚庶出公主的一干驸马里,比起萧锐、高履行等人身为凌烟阁功臣长子承袭的从一品国公的爵位,房遗爱得到的待遇也是毫无出彩之处。所以若要由房遗爱受到的待遇来推断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女儿,证据未免太过单薄,何况高阳公主固然“有宠于太宗”,不过一旦与晋阳公主相比,明显是小巫见大巫了。
《唐会要》:“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史书里明明白白地记载了,李治与晋阳因为长孙皇后早逝而被唐太宗亲自抚养。这一殊荣别说是在唐太宗年间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便是放眼历朝历代,恐怕也就只有清朝康熙皇帝那个两废两立的太子可以稍相媲美。而高阳虽然有宠,却从未能像晋阳那样日日都与父亲相亲相见,陪伴左右。更何况史书中所记载的关于晋阳深得太宗宠爱的事件还有很多。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尝见喜愠色。帝有所怒责,必伺颜徐徐辩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誉爱。……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新唐书》)
晋阳能够临得一手飞白体,与太宗的亲笔真假难辨,想必是时常与太宗一起待在书房的缘故;晋阳不幸夭亡后,太宗悲伤不能自己,又下令将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为晋阳的往生祈福求祷;而晋阳这个封号本身就饱含了太宗对这个爱女的宠溺之情——孰不知晋阳正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
在了解了晋阳公主的事迹后,还会有人草率地认为高阳公主才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女儿吗?
高阳公主,唐太宗爱女。公主约贞观初年生人,《新唐书》称唐太宗第十七女,母不明。约贞观中期下嫁房玄龄次子房遗爱。高阳(沈傲君)房遗爱拜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唐高宗永徽初年晋封高阳长公主,永徽四年因谋反罪赐自尽不得陪葬昭陵,诸子配流岭表。唐显庆年间追封合浦公主。
高阳公主,唐太宗爱女。公主约贞观初年生人,《新唐书》称唐太宗第十七女,母不明。约贞观中期下嫁房玄龄次子房遗爱。高阳(沈傲君)房遗爱拜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唐高宗永徽初年晋封高阳长公主,永徽四年因谋反罪赐自尽不得陪葬昭陵,诸子配流岭表。唐显庆年间追封合浦公主。
正史记载
旧唐书 列传第十六
高阳公主……玄龄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为韩王妃,男遗爱尚高阳公主,实显贵之极,频表辞位,优诏不许。……即日授其子遗爱右卫中郎将,遗则中散大夫,使及目前,见其通显。……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次子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初,主有宠于太宗,故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主既骄恣,谋黜遗直而夺其封爵,永徽中诬告遗直无礼于己。高宗令长孙无忌鞫其事,因得公主与遗爱谋反之状。遗爱伏诛,公主赐自尽,诸子配流岭表。遗直以父功特宥之,除名为庶人。停玄龄配享。
旧唐书 本纪第四 高宗上
冬十月戊戌,幸同安大长公主第,又幸高阳长公主第,即日还宫。……二月乙酉,遗爱、万彻、令武等并伏诛;元景、恪、巴陵高阳公主并赐死。
旧唐书 列传第十五
敬宗奏言无忌谋反有端,帝曰:“我家不幸,亲戚中频有恶事。高阳公主与朕同气,往年遂与房遗爱谋反,今阿舅复作恶心。近亲如此,使我惭见万姓。”
新唐书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合浦公主,始封高阳。下嫁房玄龄子遗爱。主,帝所爱,故礼异它婿。主负所爱而骄。房遗直以嫡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让弟遗爱,帝不许。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主益望,帝崩无哀容。又浮屠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主。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永徽中,与遗爱谋反,赐死。显庆时追赠。
新唐书 列传二十一房杜
……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亲握手与决。诏皇太子就省。擢子遗爱右卫中郎将,遗则朝散大夫,令及见之。……次子遗爱,诞率无学,有武力。尚高阳公主,为右卫将军。公主,帝所爱,故礼与它婿绝。主骄蹇,疾遗直任嫡,遗直惧,让爵,帝不许。主稍失爱,意怏怏。与浮屠辩机乱,帝怒,斩浮屠,杀奴婢数十人,主怨望,帝崩,哭不哀。高宗时,出遗直汴州刺史,遗爱房州刺史。主又诬遗直罪,帝敕长孙无忌鞫治,乃得主与遗爱反状,遗爱伏诛,主赐死。遗直以先勋免,贬铜陵尉。诏停配享。
新唐书本纪三 高宗
四年二月甲申,驸马都尉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高阳巴陵公主谋反,伏诛;杀荆王元景、吴王恪。
资治通鉴 第一百九十九卷
三年(壬子,公元652年) 散骑常侍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公主骄恣甚,房玄龄薨,公主教遗爱与兄遗直异财,既而反谮遗直。遗直自言,太宗深责让主,由是宠衰;主怏怏不悦。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宝枕,云主所赐。主与辩机私通,饷遗亿计,更以二女子侍遗爱。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上即位,主又令遗爱与遗直更相讼,遗爱坐出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又,浮屠智勖等数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祥。 先是,驸马都尉薛万彻坐事除名,徙宁州刺史,入朝,与遗爱款昵,对遗爱有怨望语,且曰:“今虽病足,坐置京师,鼠辈犹不敢动。”因与遗爱谋,“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元景女适遗爱弟遗则,由是与遗爱往来。元景尝自言,梦手把日月。驸马都尉柴令武,绍之子也,尚巴陵公主,除卫州刺史,托以主疾留京师求医,因与遗爱谋议相结。高阳公主谋黜遗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遗直无礼于己。遗直亦言遗爱及主罪,云:“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上令长孙无忌鞫之,更获遗爱及主反状。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恪母,隋炀帝女也。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为类己,欲立为太子,无忌固争而止,由是与无忌相恶,恪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无忌深忌之,欲因事诛恪以绝众望。遗爱知之,因言与恪同谋,冀如纥士承基得免死。 四年(癸丑、公元653年) 春,二月,甲申,诏遗爱、万彻、令武皆斩,元景、恪、高阳、巴陵公主并赐自尽。上泣谓侍臣曰:“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兵部尚书崔敦礼以为不可,乃杀之。万彻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爱杀之乎!”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 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爱交通,流岭表。节与遗爱亲善,及遗爱下狱,节颇左右之。江夏王道宗素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协,故皆得罪。戊子,废恪母弟蜀王为庶人,置巴州;房遗直贬春州铜陵尉,万彻弟万备流交州。罢房玄龄配飨。
太平御览 公主下
(《唐书》)又曰:房玄龄之子遗爱,尚高阳公主。玄龄病,上表谏征辽。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忄�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又曰: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初,主有宠於太宗,遗爱既骄恣,谋黜遗直而夺其封爵。水徽中,诬告遗直无礼於己。高宗令长孙无忌鞫其事,因得公主与遗爱谋反之状。遗爱伏诛,公主赐自尽。
大唐故左仆射上柱国太尉梁文昭公碑
……尚假朝宗之助,增天益峻,意在兹乎。寻而(阙)拨乱饮雪披榛,晚赞天成,忧深责厚,罄其心力,遘此沈(阙一字)古人有言曰:形大劳(阙)太宗惊其色忧。亲加察问,方依实奏,帝用怃然,驰遣良医,并赍御药。(阙)殊不(阙一字)身忄曷视光阴,益深忧国。高阳公主为其子妻,附(阙一字)谏(阙二字)逾(阙)将第三子遗则为朝散大夫,使及目前,见其通显,恩波(阙四字)无(阙)太宗俯阅巨川,悼藏舟之夜失,今上缅惟过隙(阙三字)之(阙三字)绍(阙)阳(阙十一字)鼓(阙一字)班剑册人,葬事所须,并令优给,仍特降旨,许(阙一字)墓碑(阙二字)遂(阙二字)臣之(阙)并(阙三字)神契德洞天经体孝(阙四字)形(阙一字)少(阙一字)徒谶(阙一字)瑶光而识(阙二字)岁逾(阙)山不复,逝水无追,家(阙四字)与而谋曰昔(阙一字)国怀(阙三字)音(阙)辰精降说,华灵诞震。台岳资神,齐光含峻。(阙一字)我(阙一字)纲(阙二字)掩(阙一字)道契文(阙一字)声(阙)圣贤同德,君臣协志,穹壤(阙一字)平幽遐必(阙一字)革(阙一字)从(阙一字)羁(阙)郁�词雕焕,始发如纶,俄成壮观,(阙二字)总务玉铉调(阙一字)仪形济济(阙)门当鲁馆,邸照姬车,卜居昭俭,(阙二字)防奢礼崇身约,(阙一字)迩情遐。(阙)易(阙二字)道难明德晖不昧,环景齐明。
生平考证
排行不明
高阳公主约贞观三年前后出生,《新唐书》根据资料认为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第十七女。但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唐太宗有早夭公主诸位没有列出,新唐书的公主列传中排名也存在很大争议,因此高阳公主是否为第十七女待考,《全唐文》玄宗卷有一份《封高阳公主制》“用嘉成德,将及推恩,疏封锡号,礼典攸在。第二十女资身淑慎,禀训柔明。克备肃雍之仪,允彰图史之德。而方营鲁馆,宜启沁园,俾承宠於中闱,复增荣於列赋。仍食实封一千户。”目前不能确定是否是资料误放还是玄宗有哪位公主改册为高阳公主。
真实面貌不明
高阳公主因《新唐书》公主列传记载和《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高僧辨机过从甚密败露和参与永徽四年皇室谋反案被赐死而成为唐太宗诸位公主最有名的一位,但是这两桩疑案历经千年早已面目全非,其中细节至今仍引发不断争议,从而为高阳公主的真实面貌笼罩上层层迷雾。
生母不明
高阳公主的生母不可考,但是多数人根据高阳公主的境遇认为庶出可能性最大。太宗诸女中涉及谋反案的几位公主下场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有城阳公主(长孙皇后生)驸马都尉杜荷(杜如晦子)参与贞观十七年太子谋反案被诛,巴陵公主(母不明)驸马都尉柴令武(平阳昭公主子)和高阳公主(母不明)驸马都尉房遗爱(房玄龄子)参与永徽四年谋反案被诛,新城公主(又衡山公主,长孙皇后生)驸马都尉长孙诠显庆四年因长孙无忌案流放巂州。在这四位公主中,两位嫡出公主城阳公主和新城公主都因驸马都尉获罪而改嫁他人死后亦陪葬昭陵,而相同性质获罪的巴陵和高阳公主在高宗朝却连同驸马都尉一起赐死不得陪葬昭陵,等于从政治地位上被彻底清洗出皇室,直到显庆年间才分别得以追赠北景、合浦公主。 高阳公主生母究竟何人,就无史料佐证。长孙皇后和韦贵妃可能小,长孙皇后分别在贞观二年和贞观三年左右先后生皇子李治和城阳公主。而韦贵妃确凿资料表明只和太宗生有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唐太宗高级嫔妃中可能性应该较大。唐太宗有二十一位在世公主,高阳公主能得到唐太宗的另眼相待也有可能是经常得见天颜承欢膝下所致,同时也可能与唐太宗脾气相投分不开。正史记载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深得太宗喜爱。于是约在贞观十五年前后高阳公主十二岁左右时候由太宗许配下嫁于当时的开国名相房玄龄第二子房遗爱,算是太宗女中册封和出嫁较早的公主之一。已知册封较早的是太宗女清河公主李敬(贞观二年册封,食邑三千,时公主约五岁),而韦贵妃所出的临川公主李孟姜到贞观十五年十八岁时才册封公主出嫁。
驸马家世
清河房氏出身山东高门,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房玄龄又以“房谋杜断”成为唐太宗建国治国的左膀右臂,能嫁入房家足见太宗对高阳公主相当的重视。高阳公主深得太宗器重正史亦有佐证,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以主宠“故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也就是说在已经出嫁的所有嫡庶公主当中,房遗爱以高阳公主得宠的缘故在太宗前的待遇比其他驸马都尉要优惠,礼秩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房遗爱官至太府卿后为房州刺史,太府卿乃从三品“掌财货、廪藏、贸易,总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凡四方贡赋、百官俸秩,谨其出纳。赋物任土所出,定精粗之差,祭祀币帛皆供焉”是太宗朝驸马都尉中少有的财物实权肥缺。同时高阳公主的婆母范阳卢氏也性格刚烈非常有名,在《新唐书》列女传中记载了卢氏剜目明志的典故,又有《隋唐嘉话》趣事“千古风流一坛醋”的名号(真实性待考)。卢氏在房家家谱中也有记载,可有佐证。想来高阳公主嫁入房家遇到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婆婆想要为所欲为也当有所顾忌。房玄龄见诸史料有三子一女:长子房遗直为嗣,妻杜氏未见有载,次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第三子房遗则娶荆王李元景之女,女为韩王李元嘉(宇文昭仪出)王妃,传说名曰奉珠。但是根据近期发掘的房氏墓志发现房玄龄可能还有一子名房遗义妻吴氏,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唐故朝议郎行东海郡缘事参军房府君吴夫人墓志铭并序),还有一女嫁给当时莱州刺史兼莱州港造船使郑仁恺。(唐故密亳二州刺史赠安州都督郑公碑)。房家子女可谓个个攀龙附凤,地位显赫,故而家庭关系错综复杂易生事端。加之房玄龄在贞观朝局中举足轻重,尽管房玄龄如履薄冰但仍无法避免政敌的攻击,为房家后来的倾覆埋下了伏笔。
辩机迷案
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的疑案成为高阳公主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但是在较早成书的《旧唐书》根本没有提及此事,而是由百年之后宋朝编纂的国史《新唐书》欧阳修等史学家权威提出,于是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荡史料形象的开始。目前因为没有更为详实的史料佐证,所以尽管后来研究者对此事提出种种考证质疑,但仍不足以推翻《新唐书》为高阳公主的定位。 高阳公主和辨机到底有没有关系?《新唐书》为我们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言之凿凿。“主负所爱而骄。房遗直以嫡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让弟遗爱,帝不许。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从史料看我们大致梳理一个过程,起因是房遗爱和房遗直争嗣,直接导致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失宠。在这个时候御史又发现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私情得到物证宝枕。唐太宗才知道高阳公主与和尚*乱,于是震怒下旨赐死辩机,杀奴婢十余。等到了《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上即位,主又令遗爱与遗直更相讼,遗爱坐出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又,浮屠智勖等数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祥。”赐死又改为腰斩,高阳公主的罪名除了*乱还有擅行巫蛊之术窥伺天象等。
研究者的质疑
整个史料描述精彩纷呈,跌宕起伏堪称一部小型小说。然而后代研究者发现,此史料前后矛盾,迷雾重重。目前研究者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以下观点均为研究者论文提出,仅此转述) 第一,高阳公主和辨机相遇相恋地点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比如高阳公主和辨机在浮屠庐主之封地相遇。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研究者认为唐代高僧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还能不被立刻发现不符合常理。即使辨机是玄奘的高徒是大德也不可能无视寺庙管理制度随便出入而无人关注。 第二,高阳公主的年龄和辨机相遇时差异较大,高阳公主十几岁而辨机很可能已经三十几岁了。加之房家关系错综复杂,高阳公主的恶行如果肆无忌惮,那么作为姐妹的韩王妃,作为婆婆的卢氏,作为弟弟的房遗则等都不会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将实情上报太宗知晓。(论文《辩机死因初探》) 第三,《新唐书》中记载的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因为此事失宠与《旧唐书》中记载矛盾较大。《旧唐书》记载在房玄龄病重的时候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当时已经贞观二十二年五六月,而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驾崩。可见至少在唐太宗驾崩前,唐太宗对高阳公主还是比较正常的,公主没有任何失宠的迹象。当时房玄龄后期一直是在宫中治病,因此作为儿媳妇的高阳公主跟随进宫从而见到唐太宗的机会较大,如果高阳公主已经因此事失宠,那么太宗是不太可能这样语重心长和她心平气和的对话而被起居郎记载。此事在永徽三年立的房玄龄墓碑上作为荣耀雕刻示人,可见至少在房玄龄死后近四年内高阳公主“丑行”暴露可能性较小,否则高阳公主如何顺利晋封长公主并刻上碑文呢。 第四,作为宋朝太宗时期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中史料也未提及高阳公主和辨机事,不知《新唐书》看到何种史料将此事编入史书。“又曰:房玄龄之子遗爱,尚高阳公主。玄龄病,上表谏征辽。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又曰: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初,主有宠於太宗,遗爱既骄恣,谋黜遗直而夺其封爵。水徽中,诬告遗直无礼於己。高宗令长孙无忌鞫其事,因得公主与遗爱谋反之状。遗爱伏诛,公主赐自尽。”因为《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时期,又因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故而这段史料来源较为可疑。 第五,整段史料逻辑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更类野史笔记小说。例如:“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如果这段史料可信的话,那么应当是在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逝世后发生,那时候唐太宗也身患重病。在短短一年之内唐太宗还能:“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那么看来唐太宗最后一年的经历还是很丰富的,不仅要安排后事还要处理高阳公主的风月案。诸如此类逻辑混乱在《新唐书》中比比皆是,不得不令人生疑。而房遗爱在后期的官职已经坐到太府卿,掌金帛财帑的官职会无缘无故去窥伺房遗直的房产举动令人生疑。 第六,对高僧辨机研究较深的学者们认为,辨机一直受到佛学家的尊敬,只是其死因扑朔迷离,不太可能和高阳公主有不伦之恋。又《瑜伽师地论后序》云:三藏法师玄奘,敬执梵文译为唐语。……弘福寺沙门玄谟,证梵语大总持寺沙门玄应,正字……《摄决择分》,凡三十卷,大总持寺沙门辩机,受旨证文……臣许敬宗,奉诏监阅……僧徒并戒行圆深,道业贞固。这是许敬宗为《瑜伽师地论》写的后序,是呈给唐太宗看的。其文字肯定要考虑到太宗现在和以后的想法。如果辩机真与高阳公主有染,另外再加个宝枕的话,许敬宗绝对会知道,就不会在这个给太宗看的序文里详细提到辩机法师。也不会那么肯定的说,译场的僧团清净。就自然会找一些圆滑的词语,相信这个对许敬宗来讲不是难事。(论文《辩机死因初探》)
谋反疑团
此后,随着唐太宗驾崩,新皇帝李治登基。高阳公主同时与房家失去了唐太宗的庇护,永徽四年因为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发而遭到灭顶之灾。对于这次皇室谋反案历来众说纷纭,结论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与长孙无忌元老势力较量后失利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想推举新人取代李治而遭到政治清洗,也有人认为是房遗爱参与魏王党谋反遭到诛杀等等。总之这次皇室清洗案涉及的人数众多,皇室勋贵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吴王李恪被冤杀其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一时成为永徽年间的大案载入史册。高阳公主夫妇诸子流放岭南。根据其他资料显示高阳公主夫妇共有四子,家族覆灭后二代孙房沼,监察御史;三代孙房绛,四代孙房晦、房勋,五代孙房凝(字玄俭,晦子,郢州刺史,著有《支谟墓志》)、克让(凝子,光州剌史);六代房邺(邺,字正封,作有《少华山佑顺侯碑颂》)、房复,各人事迹留存较少。 房遗则无后。长子房遗直,受二弟的牵连贬为铜陵尉之后,举家迁往任上,遂在铜陵传嗣。房遗直身后四世之内,子孙皆已失考,据传世代均有在九华山入寺为僧者。五世孙名叫房阶,中唐时期做过大理司直;房阶的儿子名叫房鲁,字咏归。房鲁有个儿子名叫房重,字慕,曾任武功尉。房重有个儿子名叫房谔,曾任大理寺评事。房谔有四子,乃是房从约、房从绎、房从绚、房从绾。房遗直一支至今有后,均以铜陵为祖业,是为房玄龄之嫡脉薪传。 也有人怀疑,房遗直唯一保留性命十分可疑,而且高阳公主夫妇案发也与他密切相关。如果不是高阳公主诬告他非礼,高宗则不会派遣长孙无忌去查案,也不会发现高阳公主夫妇谋反罪状。怎奈目前无史料佐证,只在《龙城录》中《房玄龄为相无嗣》云:房玄龄来买卜成都,日者笑而掩象曰:“公知名当世,为时贤相,奈无嗣相绍何。”公怒。时遗直已三岁在侧,日者顾指曰:“此儿此儿,绝房氏者此也。”公大怅而还,后皆信然也。此文说,相士给房玄龄说,房遗直会使房家绝后,房玄龄不信,但后来的人都认为这个相士说的是对的。这应该是民间传说,通过此传说,我们可以肯定一点:房遗直是让整个房家绝后的人。再联系上永徽年间房遗爱谋反一事,遗爱和高阳公主被诛杀;房玄龄的儿子都被配流岭表;唯独遗直因为继承父亲爵位而被留了下来,只被废为庶人。因继承父位,就被留一条活命,又房家遭此劫难,起于高阳公主诬遗直非礼于她。加上《龙城录》的说法,可以肯定房遗直有很大问题。虽然不知究竟是何问题,但可以肯定,这是高阳公主与房遗直争夺爵位的真正原因。从这些可以看出,高阳公主的死与房遗直脱不了关系。(论文《辩机死因初探》) 诸多谜团围绕高阳公主,可见高阳公主一生身处政治斗争漩涡,虽然有唐太宗的宠爱和庇护但仍在后来摆脱不了被害的命运。至于她是否真的像后代史料所说参与了与丈夫的政治谋反并和和尚道士私通布星次行巫术则不得而知了。我们只有取其信者择之,而继续在研究中拨开笼罩在她身上的重重迷雾了。究竟她是聪慧明理的太宗爱女还是*乱骄横的公主,诸位看官自有见地,岂非一言以蔽之?!
高阳公主的人物生平
本文2023-10-03 04:44: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