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都有哪些历史古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1收藏

长沙都有哪些历史古迹,第1张

1、蔡锷墓

蔡锷墓是护国军领袖、中华民国名将蔡锷墓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区白鹤泉左后方的山上,蔡锷于1916年11月8日病逝于日本,1917年4月12日自日本归葬于此。

蔡锷墓占地197472平方米,系岳麓山民国名人墓葬之一。1956年被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

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

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此外,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以及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

4、天心阁古城墙

天心阁古城墙位于长沙市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处西北,是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明洪武年间(1368~1398),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建长沙城垣,将元代所筑土城墙全部改用石基砖砌。今仅存天心阁古城墙一段,余已拆除。

明末,张献忠率部攻入长沙,城墙曾遭破坏,清顺治十一年(1654),洪承畴驻节长沙,拆运明藩王府砖石修筑城墙,使长沙再度"城池崇屹,甲于他郡"。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

顾名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5、曾国藩墓 

曾国藩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桐溪寺后伏龙山上,是清末名臣、湘军创始人曾国藩的墓地。清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归葬于此。墓冢为三合泥拌碎石混合封堆,上铺砌花岗石,呈半圆形,底径5米,残高2米。

茔地以花岗石墙围护。墓后立碑三通,白玉石碑心,主碑高3米,宽2米,刻楷书碑文"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计22字,附碑均为龙纹浮雕。墓前有拜台,祭坪约50平方米,东西各立石阙一个。

参考资料:

-长沙

黄飞鸿、黄歇、黄霸、黄兴、黄道婆等。

1、黄飞鸿: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生于佛山市南海县,原籍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清末民国武术家、中医外科名医、舞狮名家。

2、黄歇:黄歇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人,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3、黄霸: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授侍郎谒者,候补左冯翊。

4、黄兴:黄兴,汉族,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5、黄道婆:黄道婆,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由于推广纺织技术以及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清代时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简史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中国各省独立响应起义。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来,抵达上海。29日,各省代表会议在南京选出了临时主席。革命先驱孙中山以绝对多数当选临时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1月3日,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南京成立,黄兴任作战部长官。1月9日,陆军部正式开始办公。南京临时政府在准备北伐的同时,更加积极地争取南北媾和,以袁世凯为总统作为和谈条件。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被推翻。2月13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参议院职务,推举袁世凯为接班人。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参议会主席,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窃取。南京临时政府成了昙花一现。

二。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军事机构和军事力量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参议院于1912年1月2日通过,规定“临时总统有权指挥海军和陆军”,同时规定这一权利可以通过总统的陆军部、海军部和总参谋部行使。兵部和海军负责军政,总参谋部负责国防使用。1月3日,临时政府任命黄兴为陆军参谋长,黄忠英为海军参谋长。陆、海、申属于平时的指挥机构;战时,总统设立大本营,直接执行军事指挥。此外,直隶南京巡抚许受命负责南京驻军和治安。

武昌起义后,省盟和立宪派相继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军政府和人民军队。由于各省人民军队基础不同,装备、组织、战斗力也参差不齐。其中云南、浙江、福建、武汉、南京有新军作为骨干,所以他们的官兵素质更好,战斗力更强。而那些依靠帮派成员为骨干,招募流浪儿,将绿林编入军队的,纪律差,战斗力弱。至于每个省的人民军人数,连总参谋部都不清楚。它只收到地方人民军的电报,询问他们的人数和工资,最后没有派人去编。

1月16日,孙中山下令颁布陆军部制定的《陆军暂行编制》,规定各级组织单位名称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军、营、排与清末新军相同。其余镇、协、标、队、棚等称谓取消,规定各级编制。

陆军部随后开始根据新的编制重组其部队。自1月26日任命第一至第六师师长后,到4月,共整编了约5个军、20多个师,其中第一军辖3个师,第二军辖2个师,第三军辖2个师,第四军辖2个师,第五军所任命的军、师大部分是人民军

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100多名仁人志士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人制定了一整套《革命方略》,明确提出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并起草了《军政府和国军的条件》“纸上谈兵”。《军政府与国军条件》中,不仅规定了军队的编制,还设置了一套“分配等级”,第一级称为“警司”,中间一级称为“尉”,第二级称为“副警司”,低一级称为“校”。

这应该算是国民党军衔制度的起源。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后,黄兴受湖北军政府之邀,在武昌主持军务。一直视孙中山为师友的黄兴也开始整编鄂军。而且联联的《将校之等级》也实行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军官的军衔标志为竖肩章:一级全为银色,中级为红色,有两个银宽条,二级为红色,有两个银宽条,“主管”饰有三颗金色的五角星——这也是五角星作为我国军衔标志的由来,“副”饰有两颗星和“指”。大多数省长和副省长由省临时议会选举产生,而不是由中央政府任命。但随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这些措施很快就消失了。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军士制服令》年1月5日颁布。沿用了刚实行不到一年的清末军衔制度,但做了一些改变,主要是废除了清末军衔制度中的军官称号,废除了所有军衔,仍按原来的三等九等规定新的军衔。士官和士兵全部改为二等,军衔改为六级和十四级:

上级军官称一般学校:第一级是一般学校,第二级是中等一般学校,第三级是少校一般学校;

中级军官称为领:一级为大领,二级为中领,三级为小领;

下级军官称为魏:一级是魏,二级是,三级是;

增设军官级别;

士官分为一等兵和二等兵两个等级;

士兵有两种等级:一等兵和二等兵。

南京临时政府战争部于1912年1月16日颁布了《陆军军官佐士兵阶级表》,并修改了军衔和职衔。新修订的职级改为6级和16级:

高级军官:第一级为将军,第二级为左将军,第三级为右将军;

中级军官:一级为总队长,二级为左队长,三级为右队长;

初级军官:第一级是大军校,第二级是左军校,第三级是右军校;

官方助理的额外职级;

士官分为三级: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有三个等级:一等兵、一等兵和二等兵。

同时规定,在上级军官军衔前不得加挂兵种服役衔,上级助理设军需、军医、兽医三科;以及中下层增设军官和助理,军官分为行军队、骑马队、炮兵队、工兵队、辎重队等五类,军事助理分为军需、军医、药师、兽医师等四类。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海军官佐士兵阶级表》,军衔、衔级与陆军相同,但更加复杂,并重服役。

右军校升左军校2年;左军校升大军校3年;

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只有三个月的历史,实际上只有两个将军,一个在陆军,一个在海军,是临时总统的法令任命的,都是军种的长官。

2追赠将军

1912年2月22日,临时政府以“临时总统令”的形式追授烈士邹容、余培伦、彭为陆军上将,谢凤岐为左将军,开创了民国政府追授军衔的先河。

南京临时政府追授的将军有11位,都是陆军上将。这些人大多是辛亥革命前为推翻封建统治而牺牲的烈士,并非都是军人。

3加将军军衔。

此外,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采用原清政府的“加军衔”制度,5人被授予左将军、陆军上将军衔,均为陆军军长。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获得“将军”或“大将”军衔的有18人,其中陆军17人,海军1人。

动词南京临时政府将领名单

正式任命并追授陆海军将军

1黄兴

2黄忠英

3吴禄贞

4王金明

5石从云

6白玉坤

7邹容

8余培伦

9彭

10焦大丰

1陈

12赵胜

13饶郭亮

军队中左将军加将军的军衔

1白文薇

2徐宝山

3王志祥

4姚玉萍

5朱瑞

唐群英(1871年12月8日-1937年6月3日),女,字希陶,号恭懿,湖南省衡山县新桥镇黄泥町人。中国清末民初女界领袖。

1871年12月8日,唐群英生于湖南省衡山县新桥镇黄泥町的一个武将家庭。1890年,唐群英19岁时,其父逝世。20岁时,唐群英遵照其母之言嫁给湘乡县荷叶乡(今属双峰县)的曾国藩堂弟曾传纲。此后她结识秋瑾、葛健豪。27岁时,她因女儿夭折,丈夫去世,遂打破过去寡妇在夫家守节的传统,离开夫家,回到娘家,在其“是吾家”书屋读书。1901年秋,她听秋瑾言及亲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情景,慨然说道:“国之兴亡,匹妇亦应责无旁贷。不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是人皆有责!”。

1904年秋,唐群英得知秋瑾赴日留学后,也前往日本留学。在日本,她自费入青山实践女校,秋瑾为其同学。两年后,她转入成女高等学校师范科,后因成绩好而被湖南官方改为官费生。 在日本期间,1905年5月,经赵恒惕介绍,她加入华兴会,是该会当时唯一的女会员。7月,她经黄兴介绍而结识了孙中山。8月,华兴会、兴中会等革命组织合并成立中国同盟会,她成了中国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1906年7月,她和王昌国发起成立留日女学生会,她当选该会书记。1906年10月,黄兴、宁调元在日本创办《洞庭波》,唐群英积极为该刊物撰稿。1907年12月,唐群英从成女高等学校师范科毕业。

1908年2月,唐群英从日本回国,奉孙中山之命,找到已经回国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张汉英、陈荆,先后在湖南湘乡县、衡山县、醴陵县以及江西西部等地策划组织武装起义,并且在1909年先后组织了在湘乡县永丰镇、湘潭县花石镇的两次武装起义,但均告失败。1910年6月,经黄兴安排,她再次赴日考入东京音乐专科学校,同时在中国留日女学生中开展运动。

1911年秋,她归国和张汉英在上海筹组女子北伐队。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她将黄兴护送到武昌。不久,她和张汉英组织女子后援会,向各界募集钱物以支援民军。11月初,江苏、浙江组织了江浙联军进行北伐。唐群英所率的女子北伐队列入了江浙联军编制。11月下旬,江浙联军进抵南京,女子北伐队与何奇伍团奉命于玄武门进行助攻,成功攻入玄武门。此后南京光复。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2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召开庆功会,会上孙中山称赞唐群英“不愧是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总统府授其二等嘉禾章以示嘉奖。

以下是 整理的《孙中山故事精选:孙中山和洪门》,希望大家喜欢!

洪门是中国历的秘密结社系统,清代迅速在南方诸省传播。

“歃血为盟、异性结拜兄弟、反清复明”是洪门的特征。

在清代,洪门举行过多次大规模起义,满清对洪门实施了严厉的镇压政策。为了生存,洪门便利用各种名目进行活动,如天地会、三合会、三点会、小刀会、致公堂等等、后来还派生出一个强大的支派哥老会(这些由洪门派生出的支派统称“会党”)。到清末,洪门已经成为相当强大的社会力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哥老会及两广的天地会,会、堂并立,活动频繁。当时的孙中山曾经说过“三府,其人民十居八九已入反清复明之会”。同时,从清中叶起,已经有洪门人士在海外立足,到清末势力也日益强大。同盟会资深会员冯自由在《革命党与洪门会之关系》中指出:“旅英华侨挂名致公堂者逾十万人。”

总之,清末的洪门已经是任何革命者都不可忽视的反清力量。

早在孙中山创建反清的兴中会时,其成员有很多就是洪门中人。不过,那时的孙中山尚未加入洪门。为了增强势力,孙中山亦有意进一步联络洪门。1899年:“三合、哥老两会首领虽有推崇孙总理为总会长之举,然仅属洪门一部之特殊动作”孙中山并未出任。

孙中山真正加入洪门的时间是在1903年,当时,孙中山听胞兄等人的建议在美国正式加入致公堂,并被封为“洪棍”。“洪棍”在洪门内部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呢后来有洪门中人指出:“三合会中的职位比较简单,大致分为红棍、纸扇、草鞋三类。红棍是主持人,是当家,是执行者;纸扇是幕僚,是参谋,是秘书;草鞋是外勤,是交通员,是联络员通讯员。三合会中,所有的职位都是由会中传斗师扎封的(“斗”与“道”同音,可能由此讹传)。传斗师是一代传给一代的。相传三合会的创始人陈近南,就是第一代传斗师。这个职位是洪门三合会中“清贵”之职,地位很高,但无实权。”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横滨创建同盟会,并被推为总理。同盟会总理在同盟会中,是地位最尊贵的、权力的。然而,此时的孙中山除了同盟会总理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洪门致公堂“洪棍”。值得注意的是,“洪棍”在洪门致公堂中地位并非是最尊贵的、权力也并非是的。此外,同盟会中的另一位黄兴是哥老会的“龙头”(类似于三合会的“洪棍”),同时,同盟会中有很多人都是洪门中人。

孙中山为同盟会制订的誓词,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个誓词与致公堂新章规程的誓词相同。(在同盟会成立之前,孙中山为致公堂手订《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之《纲领》,其中就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誓词。)另外,同盟会盟书所用“天运”年号,亦源自洪门三合会之年号。

从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加入洪门、创建同盟会到辛亥革命为止,孙中山发动了着名的“十次起义”,在这些起义中,洪门会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是1885年的广州起义,这次起义由兴中会领导,起义的基本队伍则企图依靠会党及绿林。然而起义未及发动因秘密泄露而失败,兴中会会员陆皓东和洪门首领丘四、朱贵全被捕遇难。

第二次是1900年的惠州起义,起义的基本队伍为嘉应州一带会党及新兴一带之绿林。有郑士良、陈少白,还有洪门首领黄福,起义高潮时投军者达二万多人,其中大多数为洪门中人。义军首先聚集于三洲田,并于8月15日晚袭取沙湾,后屡获捷,惜无弹药接济,卒至自行解散。

第三次是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起义的基本队伍为会党,直接有许雪秋、余丑、陈涌波等,均为会党首领。此役于4月11日发动,义军占领黄冈,后在井州与清军八营激战,义军势渐不支,退回黄冈,以无弹药接济的缘故,最后自行解散。

第四次是1907年的惠州七女湖起义,起义的基本队伍为惠、潮一带的会党,首领为洪门的陈纯、林旺、孙稳。此役孙中山派邓子瑜回国领导,于4月22日在七女湖起义,首战获胜,接着连克泰尾、杨村、三达等圩,进抵柏塘、八子低、公庄等处,后因无弹药接济,义军最后自行解散。

第五次是1907年的钦廉防城起义,起义的基本队伍仍然是洪门会党中人,首领为王和顺、粱植堂、粱建葵、柴少庭、刘显明等。此役,孙中山派出黄兴、胡毅生回国领导。7月下旬,义军从三那出发,取防城。后因攻钦州失利,被迫退入十万大山。

第六次是1907年的镇南关起义,起义的基本队伍是由洪门首领黄明堂、王和顺、梁兰泉、关仁甫等率领的会党武装。起义由黄兴策划及领导,于10月25日发动。义军从越南进入国境,镇守镇南关的官兵多系受招安的原会党武装,义军事先已经对其进行过策反,因此比较顺利攻占镇南关北、中、南三座炮台,与清军鏖战七天,后因清军来援之军达四千余人,义军遂由镇南关撤入越南境内。

第七次是1907年的钦廉上思起义,起义的基本队伍是钦廉一带的洪门会党,由黄兴领导。2月25日,义军从越南进攻钦州,转战钦廉、上恩一带,经过数十乡镇,历时四十余天,先后与两万清军交战。后因弹尽粮绝自行解散,余众遣归十万大山,图谋再举。

第八次是1908年的云南河口起义,起义的基本队伍是由洪门首领黄明堂、王和顺、关仁甫等率领的会党武装。起义发动后,孙中山派黄兴回国担任领导。3月29日夜,义军从越南进入国境,联络部分防营及警察,攻占河口、兰溪、新街。清军大举来援,义军退回越南,以图再举。

第九次是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这次广州起义革命党人筹备多时,可惜因军警冲突,新军仓促起义,而防营、民军未能及时响应而失败。

第十次是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3月29日,黄兴率部攻击两广总督府,总督张鸣岐逃逸。革命党人因遭到闻讯而来的清军的围堵而败退。此役结束之后,经人检收革命军战死及就义者遗骨,得七十二具,葬于之黄花岗。烈士大部分为洪门中人。

综观孙中山发动的“十次起义”,除了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之外,其余九次起义的基本队伍都依靠洪门会党武装。

孙中山发动“十次起义”受挫之后,为了进一步得到洪门会党的支持,于1911年五月赴美,在旧金山与洪门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协商,决定将同盟会并入洪门。凡同盟会成员以前未有加入洪门的,一律加入洪门致公堂。

这是孙中山继1903年加入洪门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至此,同盟会亦成为洪门一组织。孙中山既为洪门“洪棍”,则在洪门内部被尊称为“大哥”;洪门组织一般称“山”或“堂”,(除了“山”、“堂”之外,还有“会”、“社”,例如“三合会”、“洪兴社”等、大同小异。)其中“‘大陆山’由孙中山开立。”

  兴中会

  中国清末由孙中山创立的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光绪二十年)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于秋间前往美国檀香山。11月24日,20多个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聚议成立兴中会,通过了孙中山草拟的《兴中会章程》。1895年2月,孙中山等与香港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缵泰达成联合协议,于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筹划在广州举行起义。总会几次集会,定同年九月九日重阳节(10月26日)举义;推杨衢云为会长。重九前夕事泄,孙中山逃离广州,偕陈少白、郑士良东渡日本,创立兴中会横滨分会。1896年,杨衢云创立兴中会南非分会。1897年,陈少白创立台湾分会。1899年,他又在香港筹办《中国日报》,年底创刊。是为最早宣传反清革命的报纸。1899年冬,孙中山、陈少白、梁启超等与唐才常、林圭谈论合作事。后因双方分歧较大,合作之议遂寝。不久�杨衢云辞去兴中会会长职务,兴中会和三合会、哥老会代表共推孙中山为总会长。别名为兴汉会。1900年8月底,唐才常组编的自立军被镇压。兴中会联络的湘、鄂一带会党势力因被卷入自立军起事而全部散失。年底,杨衢云被清廷所派刺客杀害。次年夏,郑士良暴病去世。兴中会领导骨干损伤过半,海外各处机构也渐次涣散。因此,孙中山有另行组织大的革命联盟的意念。此后,兴中会新建立的组织还有河内分会和旧金山分会。1905年3月同盟会成立后,兴中会并入同盟会。

  同盟会

  中国清末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简称。孙中山联合黄兴、宋教仁等人,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本部暂设于东京。本部机构在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国内在上海、重庆、汉口、香港、烟台分别设东、西、中、南、北5个支部,国外在新加坡、布鲁塞尔、旧金山、檀香山分别设南洋、欧洲、美洲、檀岛4个支部,支部之下则为各省区分会。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在黄兴离开日本期间,曾接任或代理庶务并暂行主持本部工作者,先后有张继、朱炳麟、孙毓筠、宋教仁、刘揆一等。同盟会以《民报》作为机关刊物。张继、章太炎、陶成章、汪精卫等先后任《民报》编辑人。1906年秋冬之间,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等共同制订《革命方略》,规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程序、规章、制度和纪律,使各地武装起义有所遵循。同盟会作为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其领导体制渐形完备。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同盟会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的激烈论战,批判和清除保皇派君主立宪主义的影响,向人民广泛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二是举行多次武装起义。如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的防城和镇南关起义、惠州七女湖和潮州黄冈起义,1908年的河口起义、钦廉上思起义,1910年(宣统二年)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的广州黄花岗之役。这些起义虽然由于孤立无援和指挥失当而先后失败,但不断扩大了影响。

  华兴会

  中国清末由黄兴在湖南创立的反清革命团体。1904年2月15日成立,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华兴会主张主要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1904年初,黄兴亲赴湘潭,会见洪江会首领马福益,商洽起义计划。相约当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70岁生日“万寿”前,于长沙皇殿埋置炸药,炸毙来行礼的湘省大吏,乘机起事。并在两湖、四川、上海等地及留日学生中,做了大量联络工作。9月初,起义计划泄露,湖南官厅即着手戒备。至中旬,长沙城厢内外差弁密布,搜查起义据点,缉捕首事诸人。黄兴化装逃离长沙,旋赴日本。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等也相继东渡。马福益逃他省以图再起,次年在长沙遇害。1905年夏,孙中山在日本会见了黄兴等华兴会***,商洽联合组织全国性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筹备期间和成立以后,华兴会员绝大多数先后加盟入会;不少人成为同盟会的领导骨干。华兴会的成立和起事,推动了两湖革命运动的勃起,并对同盟会的组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长沙都有哪些历史古迹

1、蔡锷墓蔡锷墓是护国军领袖、中华民国名将蔡锷墓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区白鹤泉左后方的山上,蔡锷于1916年11月8日病逝于日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