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姓的来源,丁姓的族谱,丁姓的祖先,丁姓的名人 。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丁姓的来源,丁姓的族谱,丁姓的祖先,丁姓的名人 。,第1张

来源: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族谱:《上海云间丁氏谱一卷》《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浙江萧山萧南历墅湖丁氏宗谱六卷》《安徽怀宁丁氏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山东丁氏族谱四卷》等。

祖先:丁公伋。少典之子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姓。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尚,俗称姜太公。

名人:汝南太守丁通;交州牧丁宫;并州刺史丁原﹔三国时孙权的大将丁奉;隐士丁览﹐颇受曹操赞赏的才子丁冲及其二子丁仪、丁 广和兄弟丁斐等。诸葛亮帐下的丁立、丁咸;明朝画家丁云鹏;清时有丁宝桢、丁日昌、丁汝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耀亢等﹐其中丁日昌在光绪年间﹐任江苏巡抚,是洋务运动中的活跃人物。

扩展资料:

丁姓的一些文物遗存:

1、丁氏故宅,又称丁氏庄园,是清乾隆年间“丁百万”家族遗留下来的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胶东地区的民俗风情,展示了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2、丁氏故宅位于山东龙口市黄城西大街,占地3106公顷,建筑面积8042平方米。丁氏故宅是目前中国规模宏大、举世闻名、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1985年8月被龙口市政府定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姓

丁姓起源:

(1)出自姜姓。以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姜太公受封于齐。其子彶,死后谥号为“丁公”。其后支孙遂以丁为氏。(2)据《三国志孙匡传注》云:三国吴时,孙权因其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3)出自西域回族姓。赛典赤之后,其后汉化,遂以“丁”为氏。

丁姓祖籍元朝时由云南老瓦村迁入诸城丁家洼,明初时由诸城丁家洼迁入文登蔄山丁家洼,丁家洼系列丁姓辈份派字:胜希培,文学传首。

一、姓氏起源 1、出自丁侯的后裔。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2、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其始祖为姜伋,以谥号为姓氏。 3、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姓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8子康叔。 4、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宋丁公,死后,其子孙以谥号为姓氏,称丁氏。 5、历史上的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最后一个字是"丁"的很多,进入中原汉化以后往往改姓丁。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鹤年为丁姓。" 6、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 二、迁徙分布 秦汉时期,丁氏的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省境,同时已有迁至今河北、陕西、广西、湖北等省者。如,秦末项羽将丁公(名固)为薛人(今山东滕县南),刘邦部下丁义起于留(今江苏沛县);西汉时丁宽为梁人(今河南商丘南),丁外人为河间人(今河北献县东南),丁明为瑕丘人(今山东兖州东北);东汉时丁邯为阳陵人(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丁茂为合浦人(今属广西);东汉末,丁遵任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太守,在当地安家。三国、西晋时期,丁氏在江南分布更为广泛。如三国时魏国丁仪为沛人(今江苏沛县),吴国丁諝为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丁览为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丁奉为安丰人(今河南固始东南),后徙家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晋丁绍为谯国人(今安徽毫州),丁义为建城人(今江西高安)。唐初,有丁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北宋,有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丁谓,任崖州司户参军,其后裔分衍崖州(今广东崖县西北)及广州。丁氏入粤始祖还有:丁允文,南宋时开基潮州;丁肇宪,明初由潮州徙梅州;丁仑,明代徙丰顺。清嘉庆年间,闽粤丁氏有移居台湾者,此后又有人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 三、郡望堂号 堂号 "驯鹿堂":后汉丁茂,小的时候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自背了土筑坟,又栽了松柏在墓旁。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守护墓。太守举他为孝廉,拒不受。 丁姓又以"济阳"为其堂号。 郡望济阳郡:战国时为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 四、历史名人 1、丁敬:清代杰出篆刻家,善鉴别,爱好金石文字。诗、书、画俱工。尤擅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开创"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 2、丁汝昌: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黄海海战中受伤后仍指挥作战,后退守威海卫,当日军海陆围攻威海卫时,他拒绝投降,自杀身亡。 3、丁丙:晚清藏书家。喜藏书,沿用其祖"八千卷楼"为藏书室名。文渊阁《四库全书》散失后,他多方收集和抄补,撰有《善本书室藏书志》。 4、丁谦:清末地理学家,喜治历史上边疆及外围地理。撰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69卷。 5、丁恭:汉代人,曾任谏议大夫、博士。治有《公羊严氏春秋》。光武帝时,自远方来从学者达数千人,当时称为大儒。 五。现代名人(1919-1949) 丁家骏:泰国最大的油脂供应商 丁家骏,祖籍广东省丰顺县汤坑,泰油贸易公司创办人。清代名臣丁日昌即其曾祖父,其父为丁清坡,育有八子四女,丁家骏排行第五,在东芜太平出生,曾先后在丰顺、汕头及新加坡读书,毕业后先在星洲牙直利洋行工作,后回到中国从事石油贸易业务,曾任广州及香港亚细亚火水公司业务经理。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军事委员会中美合作所任中校联络官。战后于广州创丰顺行,经营石油业,曾任广州煤油公会理事长。 1952年,其赴泰国定居,设立泰油贸易有限公司、亚洲石油等公司,并获美国钟标(宝赛)润滑油及西雅图巴达油精公司产品在泰国及香港总代理权。1983年设立了润滑油及油脂调和厂,并成为泰国最大的油脂供应商。韩战期间,曾协助中国大陆进口急需的原油。 丁家骏的事业目前已交由子女处理,近年更设立了“丁家骏慈善基金会”,屡作捐献,为慈善公益福利及泰中文化事业作出贡献。他还出资协助多家医院的兴建,并出任多家医院的董事。估计家族财产约有3亿美元。 六当代名商 丁谓:原籍福建省福州,在上海出生,7岁时定成香港,完成中学课程后,先到澳洲,后再移民加拿大。他在多伦多大学取得了电子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其后又考取了博士学位。 1982年,丁谓与友人在多伦多成立中际善美电子公司。后来他将电脑及电子产品生产业务从加拿大扩展至低成本的亚洲区,成立善美环球。 善美环球集团的转折点在1989年,当时丁谓决定动用12.75亿港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缝纫机制造商--辛格公司,将原来的个人电脑制造业务转为消费产品分销,更将之转亏为盈。 在1992、1993年他分别收购其他著名但亏本的消费产品制造与分销商,如日本山水电器公司与德国百福缝纫机公司。丁谓再化腐朽为神奇,把它们的业绩扭转过来。 1993年6月,丁谓将善美环球所持有辛格的51%股权,售予母公司国际善美。国际善美在这项交易中赚得净额进账达663亿港元。目前国际善美坐拥巨资,伺机出击。 丁谓拥有在加拿大上市的国际善美32%股权,另外持有善美环球42%股权。丁谓直接持有善美环球约1%股权。今年3月底,善美环球的市值为6.2亿美元。 估计其财富为12亿美元 七.丁氏辈份备考 (一)、 清乾隆六年(1742年),位于湖北天门、京山、荆门、钟祥、襄阳、谷城、房县、宜昌等地的姜太公后裔(元末明初从江右迁鄂始祖丁朝英十一世孙视三公等)编定的丁氏派等: 派规 礼凡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不以山川,未闻其有派也。自后代名以从派,而派以著世则联属之,可以笃恩递及之,可以明分经纶之。义亦于斯寓焉。吾宗先世有定派,后以人丁稠广,错出不一。乾隆六年(注:1742年),视三公虑尊卑难辨,进退莫从。编定四言八句,自十二世而始按派命名,不得任意更改,致滋混淆。庶族众画一不独,便于异代纂修家乘。即彼此通问一称名,而悱然秩序之意,未必不隐隐其有动也已。迄后,孟育公加派续修,已易原本后六句,惟首二句仅存。然其中鸣名赐帝等字锡名仍嫌未嘉,且截为派规派约,极待修正者谨复补缀数字,以重旧规焉。 派曰 士思正大 人怀纯良 心存光明 志秉忠方 宏文启瑞 学道安邦 作述孔继 荣华其章 钟毓永秀 万代兴昌 (二)、1992年,姜太公后裔湖北省天门、潜江、仙桃新修丁氏族谱所编辈份顺序: 志忠祖先 家声克振 俊才雄伟 信义纯良 衍庆恒茂 荣华显杨

一、第一代:

孙坚,生五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

二、第二代:

1、孙策,生孙绍。

2、孙权,生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3、孙翊,生孙松。

4、孙匡,生孙泰。

5、孙朗无子。

三、第三代:

1、孙绍,生孙奉。

2、孙登,生孙璠、孙英、孙希。

3、孙虑,无子。

4、孙和,生孙皓、孙德、孙谦、孙俊。

5、孙霸,生孙基、孙壹。

6、孙奋,无子。

7、孙休,生孙𩅦、孙𩃙、孙壾、孙𠅨。

8、孙亮,无子。

9、孙松,无子。

10、孙泰,生孙秀。

扩展资料:

人物资料:

1、孙坚

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

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之吴国的奠基人。

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

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

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

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

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

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2、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

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

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3、孙登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

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孙吴皇太子,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

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

嘉禾元年(232年)后还居建业。

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

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希望孙权任用他们而使吴国昌盛。

孙权看到奏章后悲伤不已,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4、孙绍

孙绍(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吴宗室,长沙桓王孙策之子,吴大帝孙权之侄。

封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

其子孙奉继嗣。

5、孙亮

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

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

吴大帝孙权第七子,母潘皇后。

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建兴元年(252年),十岁登基为帝。

太平二年(257年),十五岁亲政,但一年后(258年)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

西晋太康年间,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

——孙策

——孙登

——孙虑

——孙和

——孙霸

——孙奋

——孙休

——孙亮

——孙权

——孙翊

——孙匡

——孙朗

——孙坚

——孙绍

一、第一代:

孙坚,生五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

二、第二代:

1、孙策,生孙绍。

2、孙权,生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3、孙翊,生孙松。

4、孙匡,生孙泰。

5、孙朗无子。

三、第三代:

1、孙绍,生孙奉。

2、孙登,生孙_、孙英、孙希。

3、孙虑,无子。

4、孙和,生孙皓、孙德、孙谦、孙俊。

5、孙霸,生孙基、孙壹。

6、孙奋,无子。

7、孙休,生孙𩅦、孙𩃙、孙_、孙𠅨。

8、孙亮,无子。

9、孙松,无子。

10、孙泰,生孙秀。

扩展资料:

人物资料:

1、孙坚

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之吴国的奠基人。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

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2、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3、孙登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吴皇太子,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嘉禾元年(232年)后还居建业。

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希望孙权任用他们而使吴国昌盛。孙权看到奏章后悲伤不已,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4、孙绍

孙绍(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吴宗室,长沙桓王孙策之子,吴大帝孙权之侄。封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其子孙奉继嗣。

5、孙亮

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吴大帝孙权第七子,母潘皇后。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建兴元年(252年),十岁登基为帝。太平二年(257年),十五岁亲政,但一年后(258年)就被权臣孙_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西晋太康年间,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

——孙策

——孙登

——孙虑

——孙和

——孙霸

——孙奋

——孙休

——孙亮

——孙权

——孙翊

——孙匡

——孙朗

——孙坚

——孙绍

——孙松

——孙奉

三国东吴名将

(一)六大元老

1张昭(156年 - 236年),字子布,出生于彭城,是三国时期孙吴的一个重要的大臣。在《三国志》中张昭排列在吴国所有大臣之首。

《三国志》对张昭的评价是“昭容貌矜严,有威风……举邦惮之。”。

2程普(生卒年不详),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

3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荆州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

4韩当( - 227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5朱治(155年—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三国时代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6吕范

(二)五大丞相

1孙邵(163年 - 225年),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未年,他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后来,孔融投曹操,孙邵便随振武将军刘繇南下江南,后孙权封他为卢江太守。222年,孙权封为吴王,孙邵为宰相。

2顾雍

3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大臣和主力军师。自孙权赋予大都督以来,曾是多次率领吴国军队抵御北方的魏国及西方的蜀国的核心人物。后任吴国的丞相 (244年至245年)。

陆逊最著名的战役则是防御刘备来袭的“夷陵之战 ”(222年)。在这场战争中,刘备的军队于密林扎连营三百里,陆逊趁机以火攻大破之,大败刘备于夷陵,使刘备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里,也以致于蜀国后期一蹶不振。

顾雍死后,陆逊被委任为丞相,但不久因支持孙权的太子孙和而被孙权多次谴责。陆逊于245年去世,享年62岁。据《三国志》记载,陆逊是被孙权反覆的责备气死的。

4步骘

5濮阳兴

(三)超级大将

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省庐江县东南)人,东汉末年群雄孙策、孙权的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2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国三国时代人物。孙权手下一谋士,为人宽厚,甚得孙权重用。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东吴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3吕蒙(178年—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东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四)十二名士

1张纮

2诸葛谨(174年 - 241年),字子瑜。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人物。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供职与孙吴政权,也是孙吴太傅权臣诸葛恪的父亲。

3虞翻

4严畯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文臣之一。据《三国志•吴书•张严程阚薛传》中所载“严畯字曼才,彭城(现江苏徐州)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

5阚泽(170年~243年),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的学者,性谦恭笃慎,孙权称尊号后为尚书,嘉禾时为中书令、侍中,赤乌时为太子太傅,去世后孙权曾因痛惜感悼而食不进者数日。《三国演义》描写阚泽是第一个识破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后自告奋勇向曹操献诈降书,曹操识破后人面不改色,哈哈打笑,妙言让曹操相信了诈降书,是苦肉计中的关键人物。

6程秉

7薛综

8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东汉末年孙权麾下官吏,官至郁林太守、偏将军,为《二十四孝》中怀桔遗亲的主角。

三国志评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权不能容,非旷宇也。陆绩之于扬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严周矣;以瑚琏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贼夫人欤!张温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备,用致艰患。骆统抗明大义,辞切理至,值权方闭不开。陆瑁笃义规谏,君子有称焉。吾粲、朱据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二十四孝》诗曰:“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事堪奇。”

9骆统

10张温

11陆瑁

12吾粲

(五)十二战将

1太史慈(166年 - 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群雄孔融、刘繇将领,后投靠孙策。

三国志评曰:“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土,非其长也。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士燮作守南越,优游终世,至子不慎,自贻凶咎,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使之然也。”

2朱然(181年—249年),字义封,本名施然,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3蒋钦

4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中国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的武将。

5陈武( - 215年),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下将领。曾任别部司马,最后官至偏将军。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6董袭( - 215年),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下将领。历任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威越校尉,最后官至偏将军。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后汉书对于董袭的评价:“慷慨志节、武毅英烈”

7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的人物,通晓诸子,少有气力,好游侠。少年时是混帮派的不良少年。后来成为黄祖部下将领。经周瑜、吕蒙推荐后,在孙权帐下为将,立下数功。

据《三国志》记载,“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8凌统(189年 - 237年,一说为217年),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9徐盛

10潘璋(—234年),字文圭,东郡发干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11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12朱恒

(六)中期四大要臣

贺齐、吕岱、潘浚、陆凯

(七)孙权的两个女婿

全琮、朱据

(八)名门之后

张休(张昭子)

顾谭(顾雍孙)

韩综(韩当子)

陈表(陈武子)

太史享(太史慈子)

周循(周瑜子)

陆抗(陆逊子)

诸葛恪(诸葛谨子)

吕据(吕范子)

薛莹(薛综子)

朱异(朱恒子)

东吴主要人物列表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大概孙武后代,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后在行岘山侦察,被刘表将军黄祖军士射杀。

孙羌,字圣壹,孙坚兄。

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昭义中郎将。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讨逆将军,吴侯。

孙绍,孙策子,上虞侯。

孙奉,绍子,上虞侯,被吴帝孙皓杀死。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大皇帝。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东中郎将。

孙璠,登子。

孙希,登子。

孙英,登次子,吴侯。

孙虑,字子智,登弟,建昌侯,镇军大将军。

孙和,字子孝,虑弟,孙权子,南阳王。

孙皓,字元宗,孙和子,吴国末帝。

孙瑾,孙皓长子,中郎。

孙德,孙皓弟,钱唐侯。

孙谦,孙皓弟,永安侯。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鲁王。

孙基,霸子,吴侯。

孙壹,霸子,宛陵候。

孙奋,字子扬,霸弟,孙权子,齐王。

孙祺,孙奋弟,孙权子,都亭侯。

孙纂,孙祺子,都亭侯。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琅邪王,吴国第三代皇帝。

孙(雨+单),孙休子,豫章王。

孙亮,字子明,孙权少子,吴国第二代皇帝,废为会稽王。

孙翊,字叔弼,孙坚三子,偏将军,领丹杨太守,为左右所杀。

孙松,孙翊子,射声校尉、都乡侯。

孙匡,字季佐,孙坚四子,孙翊弟。

孙泰,孙匡子,长水校尉。

孙秀,孙泰子,前将军、夏口督,后被迫去晋。

孙韶,字公礼,孙策赐姓孙,列入家谱,幽州牧、假节,扬威将军,建德侯。

孙楷,孙韶子,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后被迫去晋。

孙越,孙韶子,楷弟,右将军,建德侯。

孙异,孙韶子,楷弟,领军将军

孙贲,字伯阳,孙羌子,豫州刺史,都亭侯。

孙邻,孙贲子,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都乡侯。

孙苗,孙邻子,都乡侯。

孙旅,孙邻子。

孙辅,字国仪,孙贲弟,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孙兴,孙辅子。

孙昭,孙辅子。

孙伟,孙辅子。

孙昕,孙辅子。

孙皓,孙静长子。

孙绰,孙皓长子。

孙綝,字子通,孙绰子,大将军,假节,永宁侯。

孙超,孙皓次子,偏将军。

孙恭,孙皓三子。

孙峻,字子远,孙恭子,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富春侯。

孙瑜,字仲异,孙静次子,丹杨太守,绥远将军。

孙弥,孙瑜子。

孙熙,孙瑜子。

孙耀,孙瑜子。

孙曼,孙瑜子,将军。

孙纮,孙瑜子。

孙皎,字叔朗,孙静三子,左部大督。

孙胤,孙皎子,丹杨侯。

孙曦,孙皎子,丹杨侯。

孙咨,孙皎子,羽林督,为滕胤所杀。

孙弥,孙皎子,无难督,为孙峻所害。

孙奂,字季明,孙静四子,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孙承,孙奂子,昭武中郎将。

孙壹,孙奂子,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后被迫逃魏。

孙封,孙奂子,自杀。

孙谦,孙静五子。

孙河。

孙桓,字叔武,孙河子,建武将军,丹徒侯。

孙安,孙旅叔父。

孙熙,孙旅叔父。

孙绩,孙旅叔父。

吴景,孙坚舅舅,丹杨太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折冲中郎将。

太史享,太史慈子,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左将军。

士廞,士燮子,武昌太守,因为士徽一事被废。

士徽,士燮子,自署交址太守,被诛。

士祗,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干,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颂,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壹,士燮二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匡,壹子,中郎将,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黄+有),士燮三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武,士燮四弟。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二张之一,绥远将军,由拳侯。

张承,字仲嗣,张昭长子,卫尉,都乡侯。

张休,字叔嗣,张昭次子,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扬武将军,由拳侯。

张奋,张昭弟,平州都督,封乐乡亭侯。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丞相,平尚书事,醴陵侯。

顾邵,字孝则,雍长子,豫章太守。

2 东吴人物资料

顾谭,字子默,顾邵子,太常,平尚书事。

顾承,字子直,顾邵子,奋威将军,领京下督。

顾裕,雍次子,醴陵侯。

顾济,雍少子,骑都尉。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宣城侯。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大将军,荆、扬州牧,恪阳都侯。

诸葛竦,恪子。

诸葛融,瑾子,恪弟,奋威将军。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临湘侯。

步协,骘子,抚军将军,临湘侯。

步阐,协弟,西陵督,昭武将军,西亭侯。

步玑,协子,临湘侯。

步璿,玑弟。

周昭,字恭远,中书郎。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张玄,纮子,南郡太守、尚书。

张尚,玄子,侍中、中书令。

秦松,字文表,广陵人。

陈端,字子正,广陵人。

裴玄,字彦黄,下邳人,太中大夫。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卫尉。

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太子太傅。

刘略,刘颖弟,零陵太守。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太子太傅,领中书令。

唐固,丹杨人,尚书仆射。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长史,太子少傅。

薛珝,综子,威南将军。

薛莹,字道言,珝弟,综子,光禄勋,著《新议》。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周循,瑜子,骑都尉。

周胤,循弟,瑜子,兴业都尉,都乡侯。

周峻,瑜兄子,偏将军。

周护,峻子。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汉昌太守、横江将军。

鲁淑,肃子,昭武将军,假节,夏口督,都亭侯。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候。

吕霸,蒙子,孱陵候。

吕琮,霸兄,孱陵候。

吕睦,琮弟,孱陵候。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荡寇将军,江夏太守。

程咨,普子,亭候。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偏将军,武锋中郎将,武陵太守。

黄柄,盖子,关内侯。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石城侯。

韩综,当子,石城侯。

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汤寇将军,领濡须督。

蒋壹,钦子,宣城候。

蒋休,钦子。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陵阳侯。

周邵,泰子,裨将军,陵阳侯。

周承,泰子,陵阳侯。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偏将军。

陈修,武子,校尉,修都亭候。

陈表,字文奥,武庶子,偏将军,都乡侯。

陈敖,修子,别部司马。

陈延,修子,别部司马。

陈永,修子,将军。

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威越校尉,偏将军。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升城督,折冲将军。

甘瑰,宁子。

淩操,破贼校尉。

淩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操子,偏将军。

淩烈,统子,烈亭侯。

淩封,统子,烈亭侯。

徐盛,字文响,琅邪莒人,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都亭候。

徐楷,盛子,都亭候。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襄阳太守,右将军。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大将军,左右都护,假节,领徐州牧,安丰侯。

丁封,奉弟,后将军。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扶义将军,毗陵侯。

朱才,治子,偏将军,毗陵侯。

朱琬,才子,镇西将军,毗陵侯。

朱纪,治子,才弟,校尉领兵。

朱纬,治子,纪弟。

朱万,治子,纪弟。

朱然,字义封,治姊子,本姓施,后为治继子,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

朱绩,字公绪,然子,左大司马,乐乡督。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大司马,南昌候。

吕先,范长子。

吕据,字世议,范次子,骠骑将军,平西宫事,南昌候。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兴侯。

朱异,字季文,桓子,镇南将军,大都督,嘉兴侯。

朱据,异叔父,骠骑将军。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骑都尉。

虞汜,翻第四子,监军。

虞忠,汜弟,宜都太守。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郁林太守,偏将军。

3 东吴人物资料

陆宏,绩长子,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绩次子,长水校尉。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本名仪,江东大族,丞相,荆州牧,江陵候。

陆延,逊长子。

陆抗,字幼节,逊次子,大司马、荆州牧,镇军大将军,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诸军事,治乐乡,江陵候。

陆晏,抗子,

陆景,抗子,晏弟,裨将军、夷道监,江陵候。

陆玄,字士仁,抗子,晏弟,偏将军、中夏督,毗陵侯。

陆机,抗子,晏弟。

陆云,抗子,晏弟。

陆瑁,字子璋,陆逊弟,议郎、曹尚书。

陆喜,瑁子,曹尚书。

陆苟,逊族子弟。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逊族子,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左丞相,嘉兴侯。

陆祎,凯子,陆式从兄,太子中庶子,嘉兴侯。

陆胤,字敬宗,凯弟,西陵督,都亭侯。

陆式,胤子,柴桑督、扬武将军,都亭侯。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人,辅义中郎将。

张祗,温弟。

张白,温弟。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偏将军,新阳亭侯。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屯骑校尉、少府,太子太傅。

朱据,字子范,吴都吴人,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熊,据子,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损,据子。

谢景,字叔发,南阳宛人,豫章太守。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安东将军,山阴侯。

贺达,齐子。

贺景,齐弟。

全综,字子璜,吴郡钱唐人,右大司马、左军师,徐州牧,钱唐侯。

全怿,综子,钱唐侯,降魏。。

全祎,怿兄子,降魏。

全仪,怿兄子,降魏。

全静,怿兄子,降魏。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上大将军,都乡侯。

吕凯,岱子,副军校尉,都乡侯。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人,裨将军,关内侯。

周处,鲂子,东观令、无难督。

钟离牧,字子干,会稽山阴人,汉鲁相钟离意七世孙,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秦亭侯。

钟离袆,牧子,秦亭侯。

潘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奋威将军,刘阳侯。

潘翥,浚子,刘阳侯。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本姓氏,偏将军,都亭侯。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右领军,乡侯。

吴范,字文则,全稽上虞人,骑都尉,领太史令。

刘敦,字子仁,平原人,军师。

赵达,河南人,会异术。

滕胤,字承嗣,北海剧人,都下督。

濮阳兴,字子元,陈留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领青州牧,外黄侯。

王蕃,字永元,庐江人,常侍。

王著,蕃弟。

王延,蕃弟。

楼玄,字承先,沛郡蕲人,大司农。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左典军,中书令,领太子太傅。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太史令。

韦隆,曜子。

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中书丞,除陵亭候。

随春,偏将军。

戴良,交州刺史。

陈时,交址太守。

宋谦,将领。

鲜于丹,将军。

吴硕,裨将军,关内侯。

张梁,裨将军,关内侯。

饶助,永安人,襄安长。

颜连,无锡人,居巢长。

马普,济阴人。

A

阿会喃:八十七回,孟获管下第三洞洞主,蜀军南征被张翼所擒,释后为获所杀。

B

鲍信:三回,初为济北相。剿青州黄巾军,被害。

鲍忠:五回,鲍信之弟。为华雄斩。

鲍隆: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猎户出身,为赵云所杀。

鲍素:一百十一回,蜀将,姜维帐下。

边让:十回,九江太守,为夏侯敦截杀。

边洪:三十八回,孙翊从人,杀孙翊后。被斩。

卞喜:二十七回,并州人,汜水关守将,善使流星锤,为关羽杀。

卞氏:六十八回,曹操妻,生曹丕等四子,被立魏王后。

步骘:四十三回,字子山,东吴谋士。

步阐:一百二十回,晋西陵太守,为陆抗杀。

邴原:六十六回,与华歆、管宁善,号为龙腹。

卑衍:一百六回,公孙渊将,为夏侯霸杀。

毕轨: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昭先。为司马懿斩

白寿: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C

陈蕃:一回,汉灵帝时太傅。

陈耽:二回,司徒,为十常侍害。

陈琳:二回,袁绍主簿,字孔璋。降曹。

陈宫:四回,字公台,初为中牟县令。离操后为东郡从事,后投张邈,再助吕布,为徐晃擒,杀。

陈翔:六回,汝南人,字仲麟,江夏八俊之一。

陈生:七回,襄阳人,黄祖部将,为韩当斩。

陈登:十一回,广陵人,字云龙。

陈炜:十一回,太中大夫。

陈武:十五回,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吴将,为庞德斩。

陈兰:十五回,袁术将,

陈珪:十六回,陈登父。

陈纪: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陈震:二十六回,南阳人,字孝起,袁绍谋士。归刘,

陈横:十五回,刘繇部将,为蒋钦射死。

陈孙:三十四回,江夏贼,为张飞杀。

陈氏:三十四回,刘表前妻,生子刘琦。

陈就:三十八回,黄祖将,为吕蒙斩。

陈矫:五十一回,曹将,为刘备军擒放,后为兵部尚书。

陈应: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会使飞叉,为赵云斩。

陈群:五十八回,字长文,治书侍御史、镇军大将军,司空。

陈式:七十一回,蜀军牙将,为夏侯渊擒,后放回。后取箕谷,兵败,为诸葛亮斩。

陈造:九十五回,魏将,为马岱斩。

陈泰:一百七回,魏尚书。

陈泰:一百七回,郭淮副将。

陈骞:一百十一回,魏安东将军。

陈俊:一百十二回,魏将。

陈元:一百二十回,羊祜部将。

程旷:一回,十常待之一。

程远志: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所杀。

程普:五回,右北平土垠人,字德谋,使铁脊蛇矛。

程昱:十回,东郡东阿人,字仲德。

程秉:三十八回,字德枢,汝阳人。东吴谋士。

程咨:四十四回,程普长子。

程银: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

程畿:八十一回,蜀军参谋。兵败,自刎乱军中。

程武:九十二回,程昱子,参军。

岑晊:六回,南阳人,字公孝,江夏八俊之一。

岑壁:三十二回,袁谭将,为吕旷斩。

岑威:一百二回,魏镇远将军,为王平斩。

岑昏:一百二十回,吴中常侍。为众臣碎割。

成廉:十一回,吕布将。为乐进射杀。

成宜:五十八回,韩遂将,为夏侯渊杀。

成何:七十四回,于禁督将。

成倅:一百十二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成济:一百十四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曹节:一回,十常待之一。

曹操:一回,沛国谯郡人,字孟德,小字阿瞒。遇鬼惊风病故。

曹嵩:一回,操父,本姓夏侯,曹腾养子。为张闿乱军所杀。

曹腾:一回,中常侍。

曹仁:五回,字子孝,病亡。

曹洪:五回,字子廉,

曹德:十回,曹嵩之弟。为张闿乱军所杀。

曹豹:十回,吕布之泰山,为张飞杀。

曹性:十一回,吕布将,射瞎夏侯敦一眼,为其所杀。

曹氏:十六回,曹豹女,吕布次妻。

曹昂、十六回,曹操长子,张绣军杀。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张绣军杀。

曹丕:三十二回,字子桓,卞氏长子。废献帝为王。后感寒疾亡。

曹植:三十四回,卞氏三子。字子建。

曹氏:六十六回,曹操女,献帝贵妃,伏后死,为后。

曹纯:五十一回,曹仁弟,

曹休:五十六回,大将军,大司马,兵败石亭,疽发背而亡。

曹永:五十八回,曹仁部将,为庞德杀。

曹彰:六十八回,卞氏次子,字子文。黄须儿,勇而无谋。

曹熊:六十八回,卞氏四子,曹操死不奔丧,自缢。

曹真:八十四回,大将军,大司马,字子丹,为诸葛亮气死。

曹睿:九十一回,字元仲,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

曹遵:九十三回,曹真宗弟,为魏延斩。

曹宇:一百六回,曹丕子,燕王

曹芳:一百六回,曹睿乞养之子,字兰卿,为王。被司马师废。

曹爽:一百六回,曹真子,字昭伯,大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羲:一百六回,曹爽弟,中领军。为司马懿斩

曹训:一百六回,曹爽弟,武卫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彦:一百六回,曹爽弟,散骑常侍。为司马懿斩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从弟。

曹据:一百九回,曹睿弟,彭城王。

曹髦:一百九回,字士彦,曹霖子。高贵乡公,为王。为成济杀。

曹霖:一百九回,曹丕孙,曹髦父,东海定王。

曹奂:一百十四回,曹宇子,原名璜,字景明,司马昭立为王。为司马炎废为陈留王。

蔡邕:一回,议朗、侍中,字伯喈。王允缢死。

蔡瑁:六回,襄阳人,赤壁之战为曹操杀。

蔡阳:二十六回,曹将,为关羽所杀。

蔡氏:三十四回,蔡瑁姊,刘表妻,刘琮母。为于禁军杀。

蔡中: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甘宁杀。

蔡和: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周瑜祭旗。

蔡勋:三十四回,蔡瑁族弟。

蔡(王熏):四十五回,蔡瑁弟,为甘宁杀。

蔡琰:七十一回,即蔡文姬,蔡邕女。

蔡林:一百八回,吴都督,降魏。

淳于琼:三回,左军校尉,袁绍将。失乌巢,为绍斩。

淳于导:四十一回,曹仁部将,为赵云杀。

淳于丹:八十四回,吴将。

崔毅:三回,十常侍乱政辞官归庄,救献帝。

崔烈:三回,崔毅兄。死于国难。

崔勇:十三回,郭汜将,为徐晃杀。

崔琰:三十三回,字季珪,清河东武人,青州别驾,为操待为上宾。后不满操为魏王,杖杀狱中。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诸葛亮友。

崔禹:八十二回,朱然部将,为张苞擒,斩。

崔谅:九十二回,魏安定太守,兵败诈降,为张苞杀。

崔夫人:一百十八回,刘谌妻。

昌豨:十八回,泰山寇,

昌奇:六十七回,杨任部将,为夏侯渊斩。

单于:三十三回,乌桓老大。

车胄:二十回,曹将,车骑将军。为关羽杀。

常雕:八十五回,曹仁将,为朱桓杀。

爨习:九十一回,蜀偏将军。

彻里吉:九十四回,西羌国王

D

董卓:二回,陇西临洮人,字仲颖。

董重:二回,国舅,骠骑将军。自刎。

董太后:二回,刘苌之妻,汉灵帝之母。为何后废害。

董旻:三回,董卓弟。

董璜:八回,董卓侄。

董母:九回,董卓母。

董承:十三回,国舅。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董昭:十四回,济阴定陶人,字公仁,洛阳令。进言加九锡。

董袭:十五回,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吴将,濡须战,淹死江中。

董贵妃:二十四回,董承妹,为操缢死。

董和:六十四回,刘璋将,益州太守,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董祀:七十一回,蔡琰夫。

董衡: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董超: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董治:七十九回,治曹操陵事。

董允:八十五回,蜀黄门侍郎。

董厥:八十七回,蜀掾吏。国亡忧死。

董荼那:八十七回,孟获第二洞元帅。为张嶷擒。释后为获所杀。

董禧:九十二回,曹将,为关兴杀。

董寻:一百五回,魏司徒,谏言被废为庶人。

董朝:一百十三回,吴中书郎。

丁原:三回,字建阳,荆州刺史,为吕布杀。

丁管:四回,尚书,为董卓害。

丁奉:三十八回,庐江人,字承渊。

丁斐:五十八回,渭南县令。

丁夫人:六十八回,曹操元配,无出,被黜。

丁仪:七十九回,字正礼,与丁廙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丁廙:七十九回,字敬礼,与丁仪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丁咸:九十一回,蜀笃信中郎将。

丁立: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丁谧: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彦靖。为司马懿斩

丁封:一百十七回,吴将,

典韦:十回,陈留人。张绣军杀。

典满:十七回,典韦子。

邓茂:一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邓龙:三十八回,黄祖将,为甘宁杀。

邓义:四十回,荆州治中。降曹。

邓芝:六十五回,蜀将,降刘。义阳新野人,字伯苗,汉司马邓禹之后。为田续杀。

邓铜: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邓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玄茂,邓禹之后。为司马懿斩。

邓艾:一百七回,义阳人,字士载,口吃。

邓忠:一百十一回,邓艾子,

邓程:一百十三回,吴官。

邓敦:一百十五回,魏前将军。为司马昭斩。

邓良:一百十八回,蜀驸马都尉。降魏。

邓贤:六十回,刘璋将,为黄忠射杀。

邓贤:九十四回,孟达甥,出首孟达。

杜远:二十七回,廖化同伴,为其所杀。

杜袭:六十六回,汉侍中。

杜袭:七十一回,夏侯渊部将,

杜琼:八十回,蜀议曹、谏议大夫。

杜路:八十二回,洞溪汉将,兵败降吴。

杜微:九十一回,蜀尚书。

杜义:九十一回,蜀裨将军。

杜祺: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杜睿:一百二回,蜀将。

杜预:一百二十回,晋镇南大将军。

段珪: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闵贡杀。

段煨:十七回,杀李傕有功封汉荡寇将军。

戴员:三十八回,丹阳督将,谋杀孙翊,为傅婴、孙高杀。

戴陵:九十九回,魏将,

窦武:一回,汉灵帝时大将军。

督邮:二回,官名。

貂婵:八回,王允歌伎,吕布妾。

党均:一百十三回,魏官,襄阳人。

朵思大王:八十九回,秃龙洞洞主,死于乱军。

带来洞主:九十回,孟获妻弟,八番部长。

大乔:二十九回,孙策妻。

E

鄂焕:八十七回,高定将,使方天戟,为魏延、王平、张翼合擒,降,封益州牙将。

俄何烧戈:一百九回,羌将。兵败自刎。

F

傅婴:三十八回,孙翊心腹,报仇后封牙门将。

傅巽:四十回,字公悌,荆州东曹掾。降曹,封关内侯。

傅干:六十六回,曹参军,字彦才。

傅士仁:七十三回,关羽将,荆州失,降吴,后归蜀为刘备剐。

傅彤:八十一回,蜀将。军败,于阵中吐血亡。

傅嘏:一百八回,魏尚书。

傅佥:一百十二回,蜀将。兵败自刎。

伏皇后:十三回,汉献帝妻。为华歆捕,操杀。

伏德:十三回,国舅。

伏完:二十回,伏皇后之父。为操杀。

樊稠:三回,董卓将,韩遂友,被李傕杀。

樊能:十五回,刘繇部将,为孙策喝死。

樊氏:五十二回,赵范嫂。

樊建:八十七回,蜀掾吏,

樊岐: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费观:六十四回,刘璋妻弟,降刘,

费祎: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字文伟,长史,

费诗: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前部司马。

费耀:九十七回,曹真中护军大将。中计自刎。

范滂:六回,字孟博,山阳高平人,江夏八俊之一。

范康:六回,字仲真,渤海人,江夏八俊之一。

范成:十四回,洛阳令。

范疆:八十一回,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

冯方女:十七回,袁术妻。

冯礼: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审配射杀。

冯习:八十一回,蜀将。兵败,死于乱军。

冯(纟枕):一百二十回,晋臣。

封谞:一回,十常待之一。

方悦:五回,河内名将,为吕布杀。

逢纪:七回,袁绍谋士,辅袁尚,为袁谭杀。

法正:六十回,字孝直,右扶风郿人,父贤士法真。归刘,张松、孟达友。亡故。

G

郭胜:一回,十常待之一。

郭汜:三回,小名郭阿多。为伍习杀。

郭妻:十三回,郭汜妻。

郭嘉:十回,字奉先,颖川颖阴人,水土不服,死于易州。

郭图:二十二回,袁绍谋士,辅袁谭,

郭常:二十八回,某庄主,留宿关羽。

郭常子:二十八回,盗关羽马。

郭奕:三十四回,郭嘉子。

郭恩:六十九回,家中有鬼,为管辂卜出。

郭淮:七十回,太原阳曲人,字伯济,魏雍州刺史。为姜维射杀。

郭永:九十一回,安平广宗人,郭贵妃之父。

郭贵妃:郭永之女,号女王,后为曹丕后。

郭攸之:九十一回,蜀侍郎。

郭夫人:一百五回,得曹睿宠,被立后。

顾雍:二十九回,字元叹,蔡邕之徒,东吴谋士。

妫览:三十八回,丹阳督将,预占徐氏,为傅婴、孙高杀。

干休:一百十三回,吴曲阿老人。

公孙瓒:一回,刘备友。北平太守,号白马将军。为袁绍败,自焚。

公孙越:七回,公孙瓒弟,为袁绍手下乱箭射杀。

公孙康:三十三回,辽东太守,襄平人,公孙度之子,斩二袁归曹。

公孙度:三十三回,汉武威将军。

公孙恭:三十三回,公孙康弟。

公孙渊:一百六回,公孙康次子,魏辽东太守。自称燕王,反魏,为司马懿军擒杀。

公孙晃:一百六回,公孙康长子。

公孙修:一百六回,公孙渊子。为司马懿军擒杀。

甘夫人:二十二回,小沛人,刘备妻,生子刘禅。病亡。

甘宁:三十八回,字兴霸,巴郡临江人,锦帆贼,降刘表,曾救黄祖,后投吴。患痢疾出征为沙摩柯射杀。

巩志:五十三回,武陵从事,降刘备。

关羽:一回,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败走麦城,为马忠擒,斩。

关纯:七回,韩馥别驾,为文丑杀。

关定:二十八回,某庄主。

关宁:二十八回,关定长子。学文。

关平:二十八回,关定次子,学武,过继为关羽义子。败走麦城,为东吴擒,斩。

关兴:七十四回,关羽次子。字安国。病亡。

关索:八十七回,关羽三子。

关彝:一百十九回,汉寿亭侯,死于乱军。

高升:二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高顺:十一回,吕布将。为操擒,杀。

高览:二十二回,袁绍将,降曹。

高干:三十一回,袁绍外甥,为王琰杀。

高沛:六十一回,刘璋将。为刘备军斩。

高定:八十七回,蜀越(山隹冏)郡太守,结连孟获反,后又降蜀,封益州太守。

高翔:九十一回,蜀玄都侯。

高柔:一百七回,魏司徒。

龚景:一回,青州太守。

龚都: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后随刘备,为夏侯渊杀。

龚起:九十七回,蜀禅将,为王双杀。

戈定:五十三回,太史慈将,刺杀张辽不成,死。

谷利:六十七回,东吴牙将,合淝救孙权。

管亥:十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杀。

管宁:六十六回,与邴原、华歆善,号为龙尾。后与歆割席坐,不仕魏。

管辂:六十九回,字公明,平原人,善周易。

管辂舅:一百六回。

官雝:九十一回,蜀典军中郎将。

苟安:一百回,蜀都尉,解粮误期,为诸葛亮杖责,降魏。

耿武:七回,韩馥长史,为颜良斩。

耿纪:六十九回,字季行,洛阳人,侍中少府,讨曹操,被斩。

葛雍:一百十回,毋丘俭将。

H

侯览:一回,十常待之一。

侯成:十一回,吕布将。降曹。

侯选:五十八回,韩遂将,降曹。

何进:一回,大将军,起身屠家,国舅,为十常侍所杀。

何顒:一回,南阳人。

何太后:二回,何进妹,贵人,生刘辩。为李儒摔死。

何苗:二回,何进弟,钩结十常侍,为乱军杀。

何仪:十二回,黄巾军,为李典擒杀。

何曼:十二回,黄巾军,为曹洪杀。

何宗:八十回,蜀祭酒。

何平:一百五回,蜀将。

何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平叔。为司马懿斩

何曾:一百十九回。

何氏:一百二十回,孙皓母。

何植:一百二十回,吴司徒。

韩忠:二回,黄巾军,乱军射杀。

韩馥:五回,初为冀州刺史。

韩当:五回,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大刀。

韩遂:十回,西凉太守,与马腾交厚,后降曹。左手为马超断。

韩暹: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北将军,降袁术。关、张杀。

韩胤、十六回,袁术将,吕布擒,曹操杀。

韩融:十三回,汉太仆。

韩嵩:二十三回,刘表从事中郎将,归曹。加为大鸿胪。

韩福:二十七回,洛阳太守,为关羽杀。

韩猛:三十回,袁绍将。

韩莒子:三十回,袁绍将

韩珩:三十三回,幽州别驾,不降曹。

韩浩:三十九回,韩玄弟,曹将,为黄忠斩。

韩玄:五十三回,长沙太守,为魏延杀。

韩德:九十二回,西凉大将,开山大斧。为赵云杀。

韩瑛:九十二回,韩德长子,为赵云杀。

韩瑶:九十二回,韩德次子,为赵云擒。

韩琼:九十二回,韩德三子,为赵云杀。

韩琪:九十二回,韩德四子,为赵云杀。

韩祯:九十四回,蜀西平关守将。

韩暨:九十八回,魏太常卿。

韩综:一百八回,魏将, 为丁奉杀。

黄盖:五回,字公覆,零陵人,使铁鞭。

黄琬:六回,太尉,为董卓罢为庶民。

黄祖:七回,刘表心腹将,为甘宁射杀。

黄劭:十二回,黄巾军,为许褚擒杀。

黄承彦:三十七回,诸葛亮岳父。

黄忠:五十三回,南阳人,字汉升。初为韩玄将,归刘备

丁姓的来源,丁姓的族谱,丁姓的祖先,丁姓的名人 。

来源: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族谱:《上海云间丁氏谱一卷》《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浙江萧山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