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街畲族乡的乡土建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5收藏

青街畲族乡的乡土建筑,第1张

作为历史上乡村聚落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古廊桥、古建筑、碇步、河埠等历史遗存为青街的环境空间增添了几分灵秀。青街至今保留着一批极具明清特色的建筑物,李氏、池氏大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无论从规模、木作、款式、雕刻都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溪古建筑群有异曲同工之妙,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街当地先祖大部分由福建迁徒而来,民居建筑形式受福建影响较深。一般为三合院、四合院,以穿斗式梁架为主,规模较大,聚族而居,雕刻精美,出檐深远。四合院中的二楼走马廊颇具福建民居特色,沿街门面使用可拆卸门板,二楼木板做拼封或栏杆,有的以竹廉做装饰。大户人家院落一般由较高大的石墙包围。

“四面环山,三水汇源,白石望月,玉带盘腰”,是古人对睦源桥的生动写照。睦源桥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跨睦源溪而得名,在世界廊桥名录上占有一席之地。属典型的古廊桥,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建。桥长12米、高46米、宽44米。桥为拱形,石结构,建有抬梁式木结构廊屋,廊屋两侧筑有亭式栏杆长椅。侧边长有一棵古樟,树龄近500年,奇妙的是,在樟树主杆上长出一株梅树,成为“樟抱梅”的奇观。众人赞此景为“桥架亭,坐亭乘凉;樟抱梅,望梅止渴。”

下睦源桥,便是青石街道,青街因此而得名。街道总长200米左右,宽约3米。路面由青石铺设,呈弧线型,时而连续,时而开敞,空间变化丰富。古时,村民进出往往步行于石板小道,或沿溪竹筏漂流,青街则是联系山内外的主要交通要道。街道两侧集中了较多的商业和大宅院,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均保留着明末清初的遗风。顺着青石街道走100多米便是李氏大屋。大屋墙体由溪流石头垒砌而成,足有3米高。始建于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前厅、正厅以及两厢构成,均为楼房。重檐悬山顶,前檐均设廊道,四周贯通,二楼置拼花美人靠,工艺精细,总建筑面积达1440平方米,别有气势。

青街古民居中雕刻最精致的要数池氏大屋。据《池氏家谱》载:“池氏路基始祖在明万历初年自闽入浙,徒迁睦源,本房九世祖发迹后,特聘浙闽赣三省土木名师巧匠18人整营三年而成。”池氏乃是当地望族,因慕此地山清水秀,耗巨资建深宅大院,以谋丁财两旺。大屋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系二进四合院式建筑。布局恢宏,技艺精湛,内外设甬道、青石八角石磉,光滑透亮。池氏大屋以木刻花雕最富特色,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护价值。自跨进池氏大屋,跃入眼帘的是各种木质雕饰,几乎所有的木构件上都有雕刻,用“无木不雕”来形容绝非夸张。木雕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宗教神话、名胜古迹、山水花卉、几何纹饰等。堂壁共有218幅木雕,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使人眼花缭乱。雕刻中的《蜜蜂采蜜》、《鲤鱼跃龙门》、《寿桃蝙蝠》、《松鹤图》、《花瓶成对》、《东吴招亲》等,无不体现了畲乡丰富多彩的文化,被专家盛赞为 “明清民间木雕工艺美术馆”。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村里都要举行盛大的“三月三歌会”,畲民们都欢聚到一块,一起欢庆一起歌舞。现在的畲族文化广场已成为畲民举行畲族风情文艺表演、游客唱歌、跳舞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广场南侧有一棵雀榧,是大路畲族村文化历史悠久的见征,据畲族家谱记载:雷八始祖玉炼公,曾从福建老家挖了桂花、罗汉松、雀榧三棵树栽在大路村中,因历史变迁,如今人们只能看到唯一这棵保护完好的雀榧,树龄大约有280多年了。

洋坑村在福建、浙江都有同名村庄,而衢江区举村乡洋坑村是一个汉畲杂居的畲族民族风情村落,与大洲镇、黄坛口乡和丽水市遂昌县交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洋坑村有木偶戏、茶灯戏、喝山节等三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保存有朱氏宗祠、关公廊桥、里仓古桥等古老建筑。

从翁源古村出发,下高速后,便缓缓驶入了去往洋坑的乡道上,一路山清水秀,桃源人家。车到山顶,天蓝日丽,回望山下,白云飘袅在层峰叠岭间,煞是壮丽。过了山顶大门,往下开十多公里,才到洋坑。行至洋坑村,只见翠竹深处层林尽染,白云生处屋舍俨然。 

洋坑村民居顺山势由上而下依半山而建,错落有致,群山掩映、绿荫环绕,白墙青瓦之间浸透着传承百年的历史印记,宁静的院落,鸡犬相闻,还有始终如一的淳朴与安详……

来到洋坑村,宁静、古朴的翁源村,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匆忙的脚步;只有溪水在流动,阳光在瓦背上跳跃,悠悠往事尽付流水中……泥墙黑瓦之中,散发着村子独有的气质,展示那段神秘厚重的历史。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畲族崇尚龙凤图腾,有自己的语言,但无自己的文字。百分之九十九的畲族使用汉语客家方言,通用汉文。畲族虽然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在一起,但在婚嫁习俗、服饰着装等诸多方便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独特的习俗风情。在畲族人生活中有着各种民俗信仰,以盘瓠崇拜为主,从衣食住行无不体现这一崇拜。

洋坑村以蓝姓为主,有保存完好的家谱,村里人都自称是畲族人,会说畲族话,但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发式也不似于福安、宁德畲族人的“凤身髻”发式。

村口一座关公廊桥,是衢州境内仅存为数不多的几座风雨廊桥,又称“关帝桥”,建于清道光元年,比由**《廊桥遗梦》而出名的美国麦康逊的那座廊桥要早60多年。世代相沿,廊桥成了洋坑村的平安代名词,在洋坑村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远看廊桥,全身黯淡,桥身上的木材也呈现出一种悠久的黑色。从建筑风格上看,关帝桥将亭、桥、关帝崇拜融为一体,内涵独特,文物研究价值要比一般的廊桥丰富精彩得多。

关公廊桥横跨洋坑溪,桥梁用4根香榧树平铺,廊屋分二间,小青瓦阴阳铺设,有佛庙、过道、廊屋多重作用。走上桥面,古桥板发出吱吱的声音。抬头望天花板,虽然只留下黯然无光模糊不清的装饰画,但是牛腿雕花还在,屋顶小青瓦呈阴阳铺设。

桥上佛座的关帝像,供远行人和送行的家人跪拜,唯愿浪迹天涯的亲人一路平安。依窗默对流水,眺望远山逶迤,更烘托出廊桥上离别的悲情愁绪。世代相沿,廊桥成了洋坑村的平安代名词,在洋坑村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到古道前,只见陡峭的山坡上,一条崎岖蜿蜒的石路通向山外。这里名叫矮岗岭,长约5里,以前交通不便,村民们就翻过山岭,沿着古道,徒步80里路到县城,这里有着洋坑村祖祖辈辈人的足迹。

洋坑的美,就在于它的含蓄内敛,清雅脱俗,村庄很整洁,环境很舒适。走在村里的石子路上,山风徐徐,清凉阵阵!偶有鸟儿飞过头顶,缕缕花香沁入心脾。

 大路是浙西一个美丽的畲族小山村,位于衢州城东南28公里处。这里生态原始,景色迷人,青山、秀水、古树、山寨、流云、飞瀑、湿地、古村落……让游人留连忘返!大路村历史文化悠远,传说婀娜妖娆,畲族风情独特,是浙西的西双版纳。聚居在这里的畲族后裔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和语音,古遗风情淳厚;境内高山林立,最高峰六春湖海拔1390米;约有大小景观60多处,构成了雄、奇、险、秀、幽、特的神奇畲族风情文化旅游村。

  [浙西小三峡]

  走进大路坑,迎面出现的是一“v”字型深谷,谷底如阶梯,弯弯曲曲,如龙折身。谷中溪流白浪涛天,两侧悬崖峭壁,礁石露骨,形貌千姿百态。峡谷以奇峰、绝壁、飞瀑见著,长约4公里,它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探险解迷,散心寻幽等于一身。

  [大路畲族村]

  大路自然村地处高山深谷,四面环山,形似“大箩”,故古称大箩。1982年,村里修通了公路,因路与箩同音,故改名“大路”。唐宋时期这里就是衢州通往龙游、遂昌等地的主要交通要道,如今仍保存不少古驿道和古代客栈遗迹。清雍正三年(1725)前,雷姓始祖就在这里以狩猎为生,村落环境、民风习俗等依然保存完好,独具地域文化魅力。

  [畲族文化广场]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村里都要举行盛大的“三月三歌会”,畲民们都欢聚到一块,一起欢庆一起歌舞。现在的畲族文化广场已成为畲民举行畲族风情文艺表演、游客唱歌、跳舞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广场南侧有一棵雀榧,是大路畲族村文化历史悠久的见征,据畲族家谱记载:雷八始祖玉炼公,曾从福建老家挖了桂花、罗汉松、雀榧三棵树栽在大路村中,因历史变迁,如今人们只能看到唯一这棵保护完好的雀榧,树龄大约有280多年了。

  [牛上坪古村落]

  距大路自然村15公里有个牛上坪古村落,村口有棵三衢木荷王,枝叶在一边张开,微风吹动,好像是在向游客频频挥手致意。牛上坪村有村民23户,86人。房屋皆为泥墙老屋,古色古香,袅袅炊烟,鸡鸣狗吠,你会感受到古代人们狩猎、耕作的乐趣。

  [竹海园]

  大路自然村毛竹资源丰富,全村现有毛竹林面积千余亩。青青翠竹、茫茫竹海是大路生态旅游的一大景色,步入竹林幽径,风吹竹涌,风止竹静,观满目苍翠,探万顷竹波,听涛涛竹声,犹如踏进“满盈素室”之境地,领略世间竹子风韵,游人恍若置身于绿色梦幻之中,将会思维顿开,去尽情遐思,别有一番情趣。

  [九瀑十八潭]

  由于山高林密,岩石整体性好,地势起伏大,独特的地貌在这里形成了群体性瀑布。数百米深的山溪中瀑布一个接一个,如明珠成串、长藤结瓜,“山间一夜雨,树梢百重泉”,水滴石穿,受瀑布亿万年的冲击,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深潭,水深莫测。到此观赏,真是“陡壁垂白练,一步一景天”,令人乐而忘返。

  [石涧坑滑道]

  石涧坑象“u”字型的天然滑道。石坑光滑曲折,整段滑道呈25-30度倾斜,岩石深**,有200米长,宽度约5米,形成一道独特自然风景,是游客深山漂流天然滑道的好地方。

  [古代山寨]

  古代山寨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山上古树参天,峭壁上古松倒挂,古藤盘绕,山中一脉清泉,终年不竭。据畲族老人介绍:此山寨是历代战乱时期山区农民避难处,清朝咸丰时曾有众多畲族人家在此居住长达7年。雷姓十二世祖与妻子吴氏曾在这里搭山棚打猎为生,一直衍生数代。后来人们在山寨上发现了许多当时生产、生活用具。山寨夏季清凉,昼夜温差大,是游客理想的休闲、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十里生态长廊]

  大路村到六春湖火山湿地有10里山路,这里丛林茂密,奇花异草,美不胜收,是十里次原始森林景区。景区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有千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到97%以上。林区保存着大量面积较好的原始阔叶林,还有大量野生珍贵保护动物在这里“安居乐业”,有时还有群猴嬉耍,令人触景生情,乐趣无穷。

  [六春湖火山湿地] </B>

 这是江南罕见的大湿地,常现雨时一山雾,晴时一天云景致。六春湖湿地是在火山地质地貌条件下形成的,在我国湿地资源中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山体由碎屑夹火山岩构成,呈南北走向。山顶地势平坦,不长树木,多草甸,湿如沼泽,连绵不绝,面积万余平方米,状如蒙古大草原。

  [龙井]

  六春湖火山口——龙井方圆百米杂草丛生,柔软的草地,每走一步就有相互震动之感,龙井深不可测。这山顶的“湖”,包含着许多难解之谜。此处是以前衢龙两地农民“祷龙水”之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解放前夕才消除。就在龙井下面有一条澄清碧透的水流悠悠而下,一年四季长流不息,令人称绝。“红五月”时节,满山遍野啼红了杜鹃;“黄七月”时节,黄花菜花谢又花开,同样美不胜收。

青街畲族乡的乡土建筑

作为历史上乡村聚落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古廊桥、古建筑、碇步、河埠等历史遗存为青街的环境空间增添了几分灵秀。青街至今保留着一批极具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