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灭三族”和“灭九族”有什么区别?
九族”也是指亲属。但“九族”所指,同样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例子
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戴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我国古代有诸多刑罚,其中最残酷的大概就是诛九族这一种了,因为古代的家族观念比较重,株连九族,那就等于是整个家族的人都要被抹杀,而且是永远的消失。
这个诛九族的灭族刑罚最早出现在商朝,当时的君王要迁都,遭到很多朝臣和宗亲的反对,君王就很生气,下令把反对者全家都杀死,这全家上上下下加起来追根问祖的牵连了九代人之多都被杀了。后来秦朝还把这项刑罚写进了国家法典中,叫族刑,秦朝的宰相李斯就是全家都被胡亥用了族刑。
汉唐时期对于诛九族重新有了规定,只有谋逆之类才会被判族刑,而且家族中未满十四周岁可以不杀,东晋时期规定施族刑时,妇女可以不杀,不过不杀的孩童和妇女都会成为奴隶。明朝的大学士方孝孺因为不给朱棣拟写即位诏书,为被施族刑,而且不是灭九族,是灭十族,上上下下数千人受牵连,场面想一想就很惨烈。
那这种灭族之刑对于已嫁出去的女儿算不算施刑的范围内呢?
诛九族上至高祖一辈,下到玄孙,如果按血亲关系算,那连侄女也都包含在内了,更何况身为女儿了,甚至女儿的孩子都要算在内了。那要是按家谱算,在父系社会中女儿是上不了家谱的,俗话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连族谱都没入,那自然就不算家族内的人了,所以如果以族谱为准的话,女儿嫁到夫家,那就随夫家了,或许还可以幸免于难。
九族里面包含有父辈的四族,即爷爷,父亲以及自己和儿子的兄弟,母亲的三族,即姥爷,姥姥,母亲三辈人,妻子的两族,即岳父岳母一辈的人,加起来称九族,但是执行的时候怎么抓那就由皇帝定了,甚至有时候住得近的邻居和关系好的朋友都会莫名受牵连,诛九族可以理解为灭门之灾,目的就是斩草除根,除去后患。
答:
1、灭三族的范围其实比灭九族要大的多。
2、灭三族是指父族母族妻族,基本上沾亲带故的都得杀光了。
3、灭九族是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九代,实际上只是灭掉原来三族中的父族而已。
4、隋代以前一般是实行灭族和灭三族两种族诛方式,灭族只是灭父族,灭三族就是沾亲带故全杀光。隋代后采取了减轻刑罚的措施,灭三族也就变成了灭九族,后来基本上族诛就很少牵连到母族妻族了。
:
1、诛九族来自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九族”指亲属。“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古代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2、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3、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伍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来越来越残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
资料来源::诛九族
晋景公诛灭赵氏一族的事情,历史上称之为“下宫之难”。《史记•赵世家》记载的时间是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而《左传》和《史记•晋世家》记载的却是晋景公十七年,即公元前583年,两种记载整整相差了十四年。然而,根据史料的记载,下宫之难不是发生在景公三年,而是景公十七年。
如果假设下宫之难发生在晋景公三年,那么赵氏一族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应该从当时的舞台上消失。但是,根据《左传》和《史记•晋世家》的记载,赵氏同、括、婴齐及其侄赵朔在景公三年之后还活跃在晋国的政治中。所以,显然《史记》的记载不仅前后矛盾,而且也与《左传》的记载不符合。
《史记•晋世家》说赵氏一家被灭的原因是因为奸臣屠岸贾的谄媚和陷害。为了铲除赵氏一族,屠岸贾甚至借赵氏的先人赵盾的事为借口,诛杀赵氏家族。此时,赵氏家族的唯一幸存者——赵庄姬,赵朔的妻子,毅然而然地担当起延续赵家香火,替赵家含辛茹苦地生下唯一的后人——赵武。而《左传》里则说赵庄姬不仅和叔叔赵婴齐私通,而且在叔叔因此被放逐异地后对赵氏家族怀恨在心。趁赵氏危在旦夕之际,煽风点火,鼓吹赵氏家族有野心,最终加速了赵氏一门的灾难来临。那么,赵氏灭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了解赵氏灭族原因之前,首先谈谈屠岸贾和赵庄姬,这两个与赵氏灭族息息相关的人物。据《赵世家》,屠岸贾于晋灵公时得宠,景公时任司寇。从他敢于向景公请示诛灭赵族,且不受责罚的情况来看,似乎应是专擅国政的权臣。但《晋世家》灵公、成公、景公时期的全部记载却对他不置一词,且《左传》也从未提及他,更不要说他率领诸将讨赵氏了。据《左传》及《晋世家》,至少在晋景公十七年之前,晋国势力较大的卿大夫是栾氏、韩氏、郤氏、赵氏。如若屠岸贾处权臣重位,《左传》及《晋世家》不应遗漏如此,至少在记述晋国的一些重大事件中应有所披露。因而以梁玉绳、杨伯峻为代表的历史上众多学者前后考证,都认为屠岸贾极其有可能是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杜撰的人物。
世界历史上因为战争被灭族的有许多让汉朝对匈奴的二百多年战争后匈奴族就逐渐消失了。古代蒙古国经过二十年的不断进攻西夏国被灭,大部分西夏人被杀,党项族连同文字都灭亡了。其实这种事例不少。
在古代“灭三族”和“灭九族”有什么区别?
本文2023-10-03 02:48:2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