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村的历史渊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3收藏

陶家村的历史渊源,第1张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陶姓由山西洪洞县徙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唐庄,后南移上官村,二处均有坟墓,后迁今址,与穆为邻。始祖陶四老,因年深无考,不知是几世祖也,世称其仁德忠厚,生五子荣、贵、敬、皋、能。生息繁衍吾陶氏数代子孙,名陶家。据家谱记载,现省内各地、东三省、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均有本村陶氏子孙,其中山东故城有1500人,长垣县城南600余人。陶氏祖坟完好,家谱齐全,全村现有十一世至廿五世陶氏子孙。在整个滑县,甚至河南省,陶家村是陶姓最集中的村落。

时(读音分shi和chi)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七。现行较罕见姓氏。

源流一

时姓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叔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时之为姓源远流长,是三千一百多年之前的高士伯夷的后裔,但其得姓的经过较为曲折。商朝末期,原姜姓封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的孤竹国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二人“拒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其后人居住在大河(黄河中游)一带。出于二人对殷商王朝的愚忠精神之敬,周武王姬发就把伯夷的后代封在申国(今河南南阳),列为诸侯之一。申国,在春秋时期的周庄王姬佗九年(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熊赀所灭,变成了楚国的一部分,而伯夷的后裔也“以国为氏”,称申氏。当时申氏家族在楚国的地位仍为显赫,嫡正一系世为公卿大夫。申叔时的后裔子孙中,为了有别于其他家族,遂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时氏,史称时氏正宗,望陈留郡。该支时氏正确读音作chí(ㄔˊ),今读shí(ㄕˊ)亦可。

时氏族人大多尊奉申叔时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来的封地时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上古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商王子微子启于商丘,建立了宋国,宋国公族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相传姓宋。据史籍《世本》记载:“时氏,子姓,出于殷。”传到春秋初期,宋国有个大夫名来(公子来),受封在时邑(今安徽阜南中岗)。这在《沙溪时氏家谱》、《河南南阳时氏家谱》中也有相同的记载:“时来公,宋大夫来,启公之孙,采食于时,因地受姓,始姓时。”周郝王二十九年(齐湣王田地十六年,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国,时邑归齐。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齐有贤人时子著书,见孟子。”时子,战国末期齐国的贤士,名时农,号博昌,为世人尊称为时子。时子,就是宋公子时来的后裔。

在宋公子时来、时农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称、尊称名号为姓氏,称时氏,世代相传至今,望陇西郡。该支时氏原读音作shí(ㄕˊ),今读音作chí(ㄔˊ)。

源流三

源于赭时国,出自唐朝时期西域古石国,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唐朝时期,著名的僧人玄奘前往印度取经,曾路过赭时国,即“昭武九姓国”中的石国。在其整理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赭时国,周千余里,西临叶河。东西狭,南北长。土宜气,序同笯赤建国。城邑数十,各别君长。既无总主,役属突厥。”古赭时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瞰羯城、柘折城,Tashkent)一带,为粟特人种,即史书中记载的白匈奴民族,为大月氏人的分支。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王朝以瞰羯城为大宛都督府。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封其君主莫贺咄吐屯为赭时国国王。唐开元元年~开元二年(公元713~714年),大食国(阿拉伯帝国)曾侵入赭时国。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伊捺吐屯屈勒嗣立,曾请求唐朝政府协助讨伐大食国。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莫贺咄吐屯复助唐朝政府擒获突骑施可汗吐火仙,被封为顺义王。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大食国的埃米尔纳斯尔入侵。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当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大军准备与大食国开战时,赭时国王子反而投奔大食国乞兵,进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城),并联合大食国击败了高仙芝的唐朝大军,十万唐军将士成了阿拉伯人的奴隶,将先进的汉唐文化带入阿拉伯地区。到了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唐玄宗又敕封赭时国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赭时国一直到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仍派遣使臣朝贡于唐王朝。据史书记载,“赭时国人”特别善舞,后有国人“挟柘枝舞入唐”,流行于唐朝都城长安,很受欢迎,一直到宋朝时期,由赭时国人传承的“柘枝舞”仍然非常盛行。

在赭时国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汉化称时氏、石氏,时氏读音作shí(ㄕˊ),世代相传至今,望出巨鹿郡。

源流四

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古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古有旹国,灭于楚国,子孙以国为氏。”古旹国,春秋中期即称临川,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的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一带。夏禹时期地处扬州域,春秋时期则为百越之地,战国时期被灭于楚国。秦朝时期,南城县一带隶属于扬州九江郡,到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改九江郡为豫章郡。古旹国人主要是百越民族,于何时被灭于楚国,史书中没有记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从临川地区很早即有著名的屈原之历史记载来看,古旹国应当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即已经隶属于楚国了。

古旹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旹氏。“旹”即为“时”的古体字,因而亦称时氏,是为岭南时氏一族之始,世代相传至今,望抚州郡。该支时氏正确读音作shí(ㄕˊ)。

源流五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僳僳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时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时氏,世代相传至今。[1]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申叔时。春秋时楚国公族,名叔时,因封地在申(今河南南阳),人称申叔时。春秋时,陈灵公无道,与大臣孔宁、仪行父一起与夏姬通奸,夏姬之子征舒知道后羞恨交加,就弑杀了陈灵公。时,楚国正欲争霸中原,即以此为借口,楚庄王率兵亲征,斩杀了征舒,然后灭掉陈国。班师回楚都后,庄王设宴庆功,群臣纷纷祝贺,独有申叔时持有异议,认为庄王除掉弑君的征舒,陈人会感激不尽,而灭掉陈国,只会适得其反,犹如蹊田夺牛(即牛踩了田里禾稼,田主为追偿而夺去其牛),非王道之举。庄王听后,连连顿足,遂下令撤回军队,恢复陈国。庄王之举,赢得了北方诸侯的信服,为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了坚实基础。而申叔时因此谏也名声鹊起,百世流芳,其后世子孙中有一支以王父字为氏,称时姓。并尊申叔时为时姓得姓始祖。[1]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时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九位,人口约六十六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1%左右。

时姓发源于今河南南部,而该地春秋时属楚,楚国一度十分强大,而时姓作为楚国公族,由于仕宦等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在战国时代,像被孟子所推崇备至的齐国贤人时子,以及越国的谒者仆射时轨等,都是见诸史册的时姓杰出人物,这就说明,此际在齐(今山东北部)、越(今浙江一带)等国已有时姓人落籍。汉时有时农,以及寿春令、巨鹿郡(今河北巨鹿)人时苗。魏晋南北朝之际,在巨鹿郡繁衍的时姓发展迅速,并昌盛为时姓巨鹿郡望。同时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开封的时姓也繁衍得 颇为兴盛。另外经陕西徙居于今甘肃临洮一带的时姓也呈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以后全国各地的时姓也多由此三地分衍而出,由于中国人有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之古训,多数时姓搬迁以邻近之地为主,举家远徙他乡者少,所以从此际至隋唐,邻近此三地的周边省份,如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山西等地都有时姓人迁入。北宋时,由于建都开封,故时姓陈留郡望依旧兴盛。南宋时,江浙一带之时姓名人渐多,由北方迁居江南之地者也渐渐多起来,如时光、时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苏镇江。明初,山西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间以后,有河南、河北、山东之时姓闯关东谋生,并定居于东北三省。如今,时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山东为多,二省时姓约占全国汉族时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时姓分布颇广,今江西彭泽定山镇,北京,天津武清,江苏连云港东海,江苏徐州州沛县,江苏扬州,内蒙古乌海,河北尚义、鸡泽、平乡、阜平、武强、河间;山东平邑、莱芜、青州,甘肃庆阳、平凉,河南新郑、开封、荥阳、漯河、禹州市、郏县、鲁山、许昌、长垣、南阳、新蔡,上蔡,安徽蚌埠、安徽阜阳,湖南芷江,广西田林、全州枧塘、灌阳水车乡(陇西郡-孝思堂,为明洪武年间由安徽入),贵州从江,云南河口,辽宁抚顺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僳僳族有此姓。《孟子》有时子,齐贤人,著书;《新论》有时农;汉代有时苗,巨鹿人,寿春令;唐代有时溥,彭城人,武宁节度使;宋代有时青;明代有时中;又有时瑞,邵武人,长沙府通判。[1]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巨鹿郡:亦称钜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地大破秦朝军队主力。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朝至北魏因袭沿用。汉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北及晋县一带。

抚 州:江西抚州历史悠久。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县之一部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抚州市,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国之地,孙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临川郡初属江州,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唐朝时期,抚州属江南西道。五代时期,属杨吴,升为昭武军。宋朝时期,分为抚州和建昌军,属江南西路。元朝时期改为抚州路、建昌路,另置南丰州,同属江西行中书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不久易名抚州府,同年农历2月升建昌路为肇昌府,农历9月改为建昌府。明朝洪武初期,仍设抚州府、建昌府,南丰降州为县,属建昌府,均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时仍称抚州府、建昌府,属南抚建道。辛亥革命后,废府及直隶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全国实行县制,次年,全省划四道分领八十一个县,原抚州府、建昌府境内各县隶属豫章道。民国十五年(公元1916年)废道,各县直隶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划全省为十三个行政区时,原抚州、建昌两府各县分属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以后,行政区屡有变更,除广昌县属第八区外,域内各县均为第七区。1930~1934年间,黎川、资溪、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均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分属苏区闽赣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东乡珀玕一带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属苏区赣东北省。1949年5月9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抚州,7月1日组建抚州分区,江西省抚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川市(今抚州城区)。1950年9月13日,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1952年8月,更名为抚州专区。1967年3月,改名为抚州地区。1968年2月,复称抚州专区。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为抚州地区。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抚州地区,设立地级抚州市。2000年10月20日,抚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另外,还有一个古抚州,就是今河北省的张家口市一带。

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抚州堂:以望立堂,亦称豫章堂。

钜鹿堂:以望立堂。三国时候的时浒,本居陇西郡洮河之边,后率儿子时苗从陇西郡迁到河北省钜鹿郡居住,以居地为望开创了“钜鹿堂”。而其子时苗,因官封安徽寿春县令,上任之时带了一条牛前往。时苗在任清廉勤勉,离开之时那牛生一小牛,时苗因小牛属于当地资产,因此不肯带小牛离任。寿春人民为了表示对时苗的尊敬,特地在寿春建立了一座留犊祠,至今尚在。时苗之后人为了纪念先祖时苗,形成了现在的“留牛堂”和“寿春堂”号。

留牛堂:同钜鹿堂、寿春堂。

寿春堂:同钜鹿堂、留牛堂。

编辑本段居住区

目前全国各地都有时姓人分布。

山东荷泽单县,为我时氏人口最大的集居区之一!两个乡镇(时楼和张集)加上在周边生活起居的宗亲本家,可能人数超过五万人!

据单县时氏家谱记载:单县时氏,自明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到山东,共分四支,其中,单县为一支!

单县始祖:时兴浩,与东阿时执亮为兄弟!

单县家谱,是以东阿时执亮的一块碑文为基础!

安徽安庆大枫乡,六安霍邱县,有时姓分布!

河北省武强县、河间市,亦有时姓分布,

编辑本段宗族特征

1、 时姓是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2、时姓多名人贤士。如战国时齐有贤人时子,汉有去官留犊的时苗,晋有跟许真君学道,并且同时得道的洪施真人时洪,唐有以孝行见称的时惠询等。

编辑本段著名人物

时珍

时珍,字国宝,泰山郡平阳(今新泰市天宝镇时家庄)人。元初著名将领。 时珍为人性情温和敦厚,处事明识果断,受到同乡人的爱戴和信任。一次,村民王信有事去石莱村,过了好多天没有回来。其父去寻找,在路边草丛中发现王信的帽子,上面有血迹和刀斧痕迹。认为是村里某某所害,于是找到时珍陈述。时珍询问某某后认为他没有杀人。这时,乡里有两位妇女,死后又醒,说:“我是王信,是某某杀了我。”王信家里人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要抓某某送官服罪,时珍不准,他确信王信没有死。不几天,王信果然回来了,大家都佩服时珍判断高明。

金末,地方大乱,匪患四起,官吏逃走,百姓惶惶。时珍自告奋勇,率领青壮年坚守天宝寨。起初,天宝寨居民在寨外设置大量鹿寨,时珍来到后,命令烧掉。大家问其原因,他说:“这些鹿寨连老鼠都挡不住,现在土匪将要来了,如果点火,烟焰四起,他们再乘机擂鼓呐喊着冲上来,那么我们人心就会畏惧,形势就危险了。”土匪见天宝寨有防,未敢进攻。天宝百姓平安无事。

宝庆元年(1225),元兵南下。翌年,元将严实在东平开府,时珍率众人投归,被授予昭勇大将军、泰定军节度使、兖州营内观察使、元帅左监军。是年,率兵攻益都城,封镇国上将军,右副元帅,镇守兖州。绍定六年(1233)改封左副元帅、陇西郡开国侯,食邑千户。嘉熙二年(1238年),辞官还乡。东平路万户总管府参议宋子贞对其评价:“草昧之初,海内豪杰疾策诡遇,以趋功名者为不少,而珍独盘恒后尘,不失其正,可谓厚德君子者矣。”

时苗

时苗,字德胄,(三国时魏国)钜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扬州治在其县,时蒋济为治中。苗以初至往谒济,济素嗜酒,适会其醉,不能见苗。苗恚恨还,刻木为人,署曰“酒徒蒋济”,置之墙下,旦夕射之。州郡虽知其所为不恪,然以其履行过人,无若之何。又其始之官,乘薄軬音饭。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馀,牛生一犊。及其去,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苗不听,时人皆以为激,然由此名闻天下。还为太官令,领其郡中正,定九品,於叙人才不能宽,然纪人之短,虽在久远,衔之不置。如所忿蒋济者,仕进至太尉,济不以苗前毁己为嫌,苗亦不以济贵更屈意。为令数岁,不肃而治。迁典农中郎将。年七十馀,以正始中病亡也。

时洪

时洪,晋朝道士

时澜

时澜,北宋学者,公元1156年生,1222年卒。婺州兰溪(今属浙江省)人,字子澜,一字书观,号南堂拙叟,祖籍开封,师事吕祖谦。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监潭州南岳庙。历温州天富盐官,泰宁尉,临安府教授、西外宗学教授,知宁国县,通判袁州。宁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通判台州,次年,卒于任(《嘉定赤城志》卷一○)。有《南堂杂著》,已佚。车见《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二二《通判南堂时公墓志铭》、《敬乡录》卷一一。

时光

时光,宋代画家

时大彬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据后人简要统计,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

时逸人

时逸人(1896-1966年),现代医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少攻岐黄术,自学成才,早年即创办“江 左国医讲习所”于沪,后赴山西任中医改进研究会任理事,并主编《山西医学杂志》。后曾避乱于武汉、重庆。胜利后至南京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任教。1955年由卫生部聘至中医研究院,任西苑医院内科主任,后于1961年派赴宁夏自治区医院中医内科主任。时氏学识渊博,古今中外,融会贯通,致力于中西医汇通,著述颇丰。

时传祥

时传祥(1915-197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

时少章

字天彝,号所性。宋朝金华人。拜吕祖谦为师。博 读经史,对子史尤精,谈经论史,多出新意。乡贡入大学,年逾50,登宝祐进士。历任教授山长、史馆检阅、保宁节度掌书记等职。著有《易诗书论盂大义》,《所性集》等书[2]

时大彬

明末宜兴人。制作陶壶名家,所制壶具朴雅坚致的特色。初仿供春,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等论茶,改作小壶。前后诸家,并不能及。其壶以柄上拇痕为标识,畅销各地。

江苏毘陵锡山时氏宗谱十四卷,(清)时载富等修,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九江沙溪时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彭泽县时运宏处。

河南南阳时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彭泽县时运宏处。

而江苏邳州时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彭泽县时运宏处。

山东滕州时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彭泽县时运宏处。

江苏徐州时氏家谱,著者待考,明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被大水冲毁,后在明朝晚期依残本和记忆重修。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彭泽县时运宏处。

编辑本段字辈排行

山东济宁、邹城、滕州时氏字辈:“泽榜龙常应良邦恒文国运来公名显培修广庆吉洪福锡临昭瑞祥赐嘉宜荣茂兴法绪景陇传继德”。

山东莒南时氏字辈:“仁寿文彦佰……庆”。

山东济宁时氏字辈:“运来公名显培修广庆吉……洪福”。

山东菏泽时氏字辈:“念米圣佩……”

山东日照时氏字辈:“德培延百庆”。

山东即墨时氏字辈:“可庭克振家业远保本继思先贤声丕承孝友延宗德永守忠良显世贞”。

山东单县时氏字辈:“……念维(mi)圣丕(培)启世绪……”

山东巨野、江苏丰县、沛县时氏字辈:“克念维丕启嗣绪”。

江苏睢宁时氏字辈:“学庆风得启”。

江苏泗阳时氏字辈:“克万广立一心为善以振家声”。

江苏徐州时氏字辈:“长有善蕴……”

江苏宿迁时氏字辈:“克首先训孝敦伦敬尔宗”。

江苏灌云、上海时氏字辈:“学际启恒明良宽厚”。

安徽亳州时氏字辈:“景振明金……”

安徽凤阳时氏字辈:“颜贵永(文)金(锦)”。

四川眉山时氏字辈:“太北万起金弘元刻光明国正天兴顺乾坤永远平”。

河南上蔡、太康、江西九江时氏字辈:“成树景艳”。

河南新蔡时氏字辈:“效中汉国……”

湖北郧县时氏字辈:“明忠建国……”

辽宁大连时氏字辈:“景忠善传家远”。

河北巨鹿时氏字辈:“启宗礼若阙良本显君颖”。

江西九江时氏字辈:“启宗体若厥良本显均应兴永”。

广西全州时氏字辈:“纯良光祖业世代彬荣昌”。

云南文山时氏字辈:“云方文正……忠俊成”。

时氏一支字辈:“传家有道圣诗书春新殿英明定国安邦”。

时氏一支字辈:“由中从金传”。

时氏一支字辈:“瑞昌仁义……”

时氏一支字辈:“同永恒维重”。

时氏一支字辈:“春兰玉宝西曾免”。

时氏一支字辈:“履式惇庸克念维圣丕启嗣绪凝祥延庆征献毓恩垂裕裔昆泽传奕世与国咸存”。

编辑本段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代;望出陇西:全联典出时氏的源流和郡望。

红闺得婿;紫盖成仙:上联典指南宋时期的崇德人时檄,字传之,官和州知州,廉政爱民,尤其善于鉴别人。长女嫁给词人张孝祥之后,要将次女嫁同县的莫元忠,莫元忠清贫节俭,自以为不配,时檄笑着说他:“你还发愁不及第吗?”后来,莫元忠果然及第,成为名士。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时荷,相传跟从许真君学道,后来一起成仙,有遗迹在紫盖峰(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

廉吏执亮;陶神大彬:上联典指明洪武时期的时进士时执亮,东平人。知同安县,公勤廉恕,以礼让导化,不事刑罚,吏民安之。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制陶家时大彬,宜兴人。其所做大小陶壶,工艺均极精,无有能及者,被供为“陶神”。

南堂载誉;时堡流芳: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学者时澜,字子澜,闽溪人。淳熙进士。累官朝散郎,通判台州。有《南堂集》。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高邮司理时丹立,兴化人。莅政仁恕,民多德之。卒后,秦少游挽诗,有“青史载于公”之句,乡人称其所居曰“时堡”。

寿春留犊;巨鹿封王: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巨鹿人时苗,字德胄,建安年间入丞相府,出任寿春令,到任时用黄牛拉车。一年以后,牛生一犊,离任时把牛犊留下,说:“我来时本没有牛犊。”后官至典农不郎将。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彭城人时溥,初为州牙将,僖宗时任武宁节度使,因战功封巨鹿郡王。

五言通用联

誓师伏波庙;倚马剑门山:此联为民初反袁将领蔡锷书赠时杰联语。

七言通用联

短松怪石皆成画;落叶芳草亦入诗: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画家时光,大名人。习贺真山水,笔迹细碎,喜作短松怪石。下联典指清朝乾隆时期的进士时铭,字佩西,嘉定人。官齐东知县。有《扫落叶斋诗文稿》、《唐宋诗选》等。

八言通用联

令治和明,得民善政;王封钜鹿,陷阵丰功: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知州时檄,字传之,崇德人。居官廉正惠爱。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武宁节度使时溥,彭城人。因功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钜鹿郡王

1 唐诗三百首关于菊的诗句

唐诗三百首关于菊的诗句 1 唐诗三百首中带花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

(李颀《送陈章甫》)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道潜《临平道中》)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4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15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

(文天祥《金陵驿》)16、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唐·元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正月迎春金样黄,二月杏花粉洋洋,三月桃花红千树,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桂花满枝香,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冬月水仙案上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宋·陈亮: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里藏。

宋·曾巩: 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望凉。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唐·韩愈: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杜甫: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洌红。宋·汪藻: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

宋·王安石 ★咏石榴花: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兰花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

——李白 荷花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梅花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和令狐楚公别牡丹》 刘禹锡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灵隐寺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自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花,花!落早,开赊。对酒客,兴诗家。

能回游陭,每驻行车。宛宛清风起,茸茸丽日斜。

且愿相留欢合,唯愁虚弃光华。明年攀折知不远,对此谁能更叹嗟。

春,春!柳嫩,花新。梅谢粉,草铺茵。

鸯啼北里,燕语南邻。郊原嘶宝马,紫陌广香轮。

日暖冰消水绿,风和雨嫩烟轻。东阁广排公子宴,锦城多少赏花人。

酒,酒!邀朋,会友。君莫待,时长久。

名呼食前,礼于茶后。临风不可无,对月须教有。

李白日饮一石,刘伶解酲五斗。公子沾唇脸似桃,佳人入腹腰如柳。

山,山!突兀,回环。罗翠黛,列青蓝。

洞云缥缈,涧水滑琴。峦若干山外,岚光一望间。

暗想云峰尚在,宜陪谢履重攀。季世七贤虽可爱,盛时四皓岂宜闲。

松,松!节峻,阴浓。能耐岁,解凌冬。

高侵碧汉,森耸青峰。亿奚形如盖,虬幻势若龙。

茂叶风声瑟瑟,繁枝月影重重。四季常持君子操,五株曾受大夫封。

庄,庄!临堤,傍冈。青瓦屋,白泥墙。

桑麻映日,榆柳成行。山鸡鸣竹坞,野犬吠村坊。

淡荡烟笼。

2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名字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

1、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3、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4、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5、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6、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7、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10、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1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2、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咏菊》

1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6、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郑思肖《寒菊》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0、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21、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22、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王如亭《菊城吟》

23、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2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2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2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2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画菊》

2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29、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袁崧《菊》

30、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

3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32、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唐·太宗《赋得残菊》

33、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宋·梅尧臣《残菊》

34、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35、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唐·杜甫《宿赞公房》

36、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李师广《菊韵》

3 关于 菊的古诗

黄巢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黄巢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郑谷 《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范曾大 《重阳后菊花三首》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 《重阳后菊花三首》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刘克庄《菊》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朱淑真《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写下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袁崧 菊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忆菊 蘅芜君(薛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访菊 怡红公子(贾宝玉)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对菊 枕霞旧友(史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咏菊 潇湘妃子(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画菊 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采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簪菊 蕉下客(贾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残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 暂时分手莫相思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 刘禹锡 数丛如雪色,一旦冒霜开寒蕊差池落,清香断续来 思深含别怨,芳谢惜年催千里难同赏,看看又早梅 和令狐相公九日对黄白二菊花见怀 刘禹锡 素萼迎寒秀,金英带露香繁华照旄钺,荣盛对银黄 琮璧交辉映,衣裳杂彩章晴云遥盖覆,秋蝶近悠扬 空想逢九日,何由陪一觞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 村路菊花 崔橹 袅风惊未定,溪影晚来寒不得重阳节,虚将满把看 神仙谁采掇,烟雨惜凋残牧竖樵童看,应教爱尔难 严州多菊然率过重阳方开或举东坡先生菊花开 陆游 无人唤醒赋归翁, 满把清香谁与同? 但办对花频举酒, 莫横重九在胸中 题菊花图 唐寅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 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饮酒二十首(其中两首) 东晋陶。

4 关于菊的古诗

菊花

诗词名:菊花 作者:黄巢 朝代: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

诗词名:菊花 作者:元稹 朝代:唐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城吟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尽醉醒,残花烂漫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5 关于菊花的古诗句

菊花名句、古诗一瞥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黄花》)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中写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是大文学家曹雪芹的心境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写下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代诗人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

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

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

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菊 袁崧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6 有关菊花的诗句 古诗大全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 :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宋] 李清照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唐] 岑参3、《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 黄巢4、《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 元稹5、《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

重风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

[宋] 晏几道6、《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 白居易7、《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 李白8、《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

[宋] 辛弃疾9、《惜黄花慢·粉靥金裳》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

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

[宋] 吴文英10、《满江红·露浥初英》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

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爱玲珑、筛月。

[宋] 吴文英11、《长安晚秋》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

[唐] 赵嘏12、《华下对菊》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

[唐] 司空图13、《菊》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唐] 郑谷14、《庭前菊》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唐] 韦庄15、《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 黄巢16、《和郭主簿 其二》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魏晋] 陶渊明17、《饮酒 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

[魏晋] 陶渊明18、《饮酒 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魏晋] 陶渊明19、《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

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宋] 苏轼20、《题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 郑思肖21、《题菊花图》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明] 唐寅22、《送菊》卧病高秋留海浦,明日重阳更风雨。杜门不出长苍苔,令我天涯心独苦。

篱角黄花亲手栽,近节如何独未开。含芳。

7 关于荷花,菊花的古诗

1、荷花的古诗

莲 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

至今莲蕊有香尘。

莲 唐

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

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

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

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

无人问的中。

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

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

早晚双飞池上来。

2、菊花的古诗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题菊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陶家庄村位于莱城东北7公里,地处丘陵。东至莱博高速公路,西傍孝义河,南邻张家庄,北面与南孝义村交叉。耕地184亩,102户,358口人。

据《陶氏家谱》记载,陶氏祖人陶伯通于明朝洪武四年由莱阳迁居莱芜县城里北冶街,后迁此建村,以姓名村陶家庄。

据《莱芜市志》载:民国初年陶家庄为“芦城保•陶家庄”;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莱芜县(亦称莱北县)分12区,陶家庄村属矿山区;1945年至1947年属广禅乡;1948年至1953年隶属莱芜县汶阳区:1953年至1955年隶属矿山区泉子乡;1958年至1968年隶属孝义人民公社;1961年至1963年隶属矿山人民公社故事管区;1964年至1985年属泉子管区;1985年至2000年隶属孝义乡泉子管区;2001年隶属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10月22日划归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至今。

陶家庄村人极富革命精神。1939年,日寇侵占莱城,陶家庄村也遭到敌人的骚扰,村民毫不畏惧,积极帮助八路军奋起-。解放战争时期,村民更是踊跃参军、参战,五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陶家庄村民团结互助、沿着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奋勇前进。1953年成立以陶文森、陶汝合、陶汝俭为首的第一个互助组;1955年由陶文森、陶汝合、陶士兴等17家农户成立第一个农业合作社;1956年全体村民加入高级社,1958年成立矿山人民公社后,陶家庄村深翻整平土地,大搞水利建设,村民生活有所改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陶家庄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村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陶家庄村人发挥地处莱城城郊的地理优势,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以种植芹菜、菠菜,苔菜等蔬菜为主,所产芹菜、菠菜除销往莱城以外,还远销泰安、博山等地。

陶家庄村历来崇尚读书,注重教育。陶氏家族自占以来为名门望族,兴旺发达,文人雅士颇多。至清末废科举止,获取功名者不下十余人。据《陶氏家谱》记载,陶氏四世祖陶忠“以明经起科,任商南令,政绩卓著,以廉吏而为名宦,尔时读书种子,数世不绝。”五世祖陶贞吾为儒官,六世祖陶肖贞举孝廉,七世祖陶尧俞食廪禄。另外,陶氏家族乡间耆老、清朝太学生,庠生也很多。其十四世祖“陶五先生”的故事广为流传。

崇尚读书之风气世代流传。建国后,陶家庄人也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1972年建起村办小学一处,1997年与南张小学合并。自1982年陶希亮第一个考上淄博一高校以来,村中先后已有多人考上中专、大学。

2001年5月,莱芜经济开发区建立。陶家庄村处在开发区之内,陶家庄村将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经济。相信,陶家庄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陶家庄村附近有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龙山、莲花山风景区、雪野蓝湾欢乐岛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

陶家洵

陶家洵男,1941年1月生,浙江嘉兴人。2967、1981年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及化学系,获双硕士。现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清华大学骨干讲员。曾任FX系列核磁共振谱仪中国用户协会副主席。

中文名:陶家洵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嘉兴

出生日期:1941年1月

职业:副教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现代化学基础》

人物简介

陶家洵,从事大学化学基础教学、配位化学、核磁共振等教学、科研、大型仪器管理及涂料研制工作。

学术著作

他编写(主编之一)“现代化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编写“化工百科全书”第4卷中核磁共振波谱和电子自旋共振谱两部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曾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95年)等。在“微乳状液形成与萃取有机相结构研究”项目中侧重以核磁共振方法阐述微乳状液形成过程与结构。该项目获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并生产系列水基可肃离涂料(保护型专利ZL951035972;法污型专利ZL951036564)。获1995年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类涂料适宜于一般工业,尤其是核工业的多种场所、设施、设备表面的去污、保护和封闭等之用。它的使用可大大减少二镒污染,而具有高的总体经济效益。从事核磁共振、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量子化学等科研。设计合成了新型双金属(铁锡)有机化合物(二茂铁羧酸有机锡类)等。

学术成就

他已发表论文37篇,其中SCI收入6篇。验收进口仪器严格把住技术关使中国获16万美圆索赔(1984-87)。多次获清华大学校管仪器使用三等奖(1986,1987,1988年)。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大型仪器协作奖(1988年)。

方氏聚居于岳阳县高垅石墨港竹山坡一带,清朝中叶人才辈出,出了不少官场人物。该谱仕进表中,记有清朝以来的进士、举人及贡生、监生、庠生名录189人;自巡检、县丞至京官、封疆大臣各类职官383人;荫袭、封典(文职封奉政、中议大夫等,武职封武功、建威将军等)107人;晚清以来,中学、大学毕业生22人。其中四川巡抚方显、广东盐运使方功惠、浙江宁绍台海防道方桂、山西雁平兵备道方应清、广东惠潮嘉兵备道方应元、江南道监察御史方雪浦、山西布政使方大氵是、甘肃总兵方秋帆、兵部主事军机章京方稼轩、开封知府方宗钧等均有传。 编辑本段方

  源出 ;

  出自「姬」姓,以字为氏。周宣王有大臣方叔。见《诗经.小雅.采芑》云﹕「方叔止。」「方叔,卿士也。支孙以王父字「方」为氏。又,《风俗演义》云﹕相传为古帝榆罔之子方雷氏之后。 编辑本段复姓 方雷氏

  (一)出自方雷氏,为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相传方雷氏是神农氏的九世孙。黄帝娶方雷氏之女为次妃。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司马贞索隐引晋皇甫谧曰:“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榆罔二十六年(公元前4513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平定四方,迫榆罔让位,正式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方雷氏因协助黄帝平定四方有功,受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方雷氏是黄帝时代的重要方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编辑本段家族名人

  方叔 : 西周宣王(前八世纪)时的卿士,征伐古族玁狁有功。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宁海人。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工文章,名书室曰正学,官侍讲学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着有侯成集﹑希古堂稿等。

  方苞 (1668~1749): 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人。官至侍郎。论学以宋儒为宗,说经推衍程朱之学,尤致力于春秋三礼。文学韩欧,严于义法,为桐城派之宗主。着有周官辨﹑春秋通论﹑礼记析疑﹑望溪文集等。

  方本仁

  方本仁(1880--1951),号耀庭。湖北黄冈陶家楼人。幼入塾读书,年20做塾师。后投

  武昌右旗马队营当兵,被选送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毕业后仍回马队。 编辑本段地望分布

  河南河南郡。

  湖北黄冈等。

  山东济南,泰安,济宁。 编辑本段入谱资料

  :根据公元1924年(民国十三年)湖北黄冈籍方本仁将军倡议创修之《方氏联宗

  统谱》,1995-1997年湖北孝感方××、方××等发起编纂之二修全国《方氏联宗统谱》为线

  索,参考福建省云霄县云阳联谊会方福林、方建寅、方赋水等编纂之《云阳方氏谱牒》,福建

  福清市龙田方氏宗祠理事会、方氏宗亲联谊会方守祥、方友彬、方家章等根据明代方元会重修

  《莆阳金紫方氏族谱》及福州十邑方氏宗亲联谊会提供的各地谱牒世系等编纂的《六桂方氏源

  流》,河南固始《金紫方氏族谱》,河南禹州河南堂《方氏源流总图》、湖南平江《方氏光源

  族谱》、湖南郴州桂东文房《方氏族谱》、江西广昌致申公支系《方氏六修族谱》、《南昌方

  氏支谱》以及几十个省市有影响力的《方氏宗(族谱》若干套等为骨架,加上此次参与之支系

  提供的本支《方氏宗谱》,按统一要求整理到位之谱料为主要内容,上溯至清代方祖善、方大

  成等编纂的《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宋代方桂森公纂修之《汉歙丹阳河南方氏衍庆

  统谱图谱》、西晋方藏公纂《西晋诏定方氏历代谱志》,等历朝钦定的《方氏宗谱》,并依据

  史籍、方志和参考国家珍藏的吾族历史资料编纂而成,全书约400万字。 编辑本段立本堂流传字派

  湖北黄冈立本堂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元末)。兄弟

  九人方万二、方万三、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

  方万八、方万九因避元末战乱,自江南豫章丰城迁至黄州府。

  后因韩福通倡乱,屠陷蕲黄等处,兄弟星散仅万一公、万二

  公、万七公之后人仍居于黄。万一公支下流传字派1至60世:

  01世至10世:万省元福钜,志胜添凤一;

  11世至20世:应逢希世思,懋极道昌华。

  21世至30世:大学先明德,继之以新民;

  31世至40世:其成在止善,宗绪乃克行。

  41世至50世:物格后知至,身修必意诚;

  51世至60世:齐家治国本,天下乐太平。

  万七公支下流传字派:

  01世至05世:万召太人广;

  06世至12世:仕欲本绍目隐瞪,

  13世至19世:仰献观之日从轮,

  20世至26世:一恭志同修显尚,

  27世至33世:来迟进作四逢成,

  34世至40世:衣冠叠侣天颜观,

  41世至47世:甲第联绵海内名,

  48世至54世:运会璇推尊道德, 编辑本段立本堂方氏宗谱序1

  古者设官以奠世族固合天下之公卿大夫士庶俾知尊祖敬宗收族其亲睦化民一道同风之意至

  深且厚也唐宋以来其法寝衰眉山苏氏广陵欧阳氏始以其族属辑为一书一时士大夫效之各亲

  其亲各祖其祖而宦籍表记较前代为尤详我族 连源公元祐中御史代有才名 逢辰公保佑间

  吏部尚书以忠直其顾纪载之宝亦必有比美欧苏者惜乎南宋以后一摄于辽再逼于金终灭于元

  户口之存者百不获一而昔年之记载亦寥匕无岁矣 元季万一公由江右迁黄历十余世椒衍瓜

  绵文人蔚起虽各有传记而卷贴未成 明万历乙巳岁一仁公 一奇公剑修谱稿片十一世未编

  之序一旦条分缕析洵可谓 万一公之肖子贤孙而后世之指南宝鉴也然其遗亡散佚者已不可

  复考矣

  国朝道光癸卯岁 极荣公重其事而未竟同治癸亥岁 道修公昌福公复续辑成卷圆纪

陶家村的历史渊源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陶姓由山西洪洞县徙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唐庄,后南移上官村,二处均有坟墓,后迁今址,与穆为邻。始祖陶四老,因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