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罪人?索额图背不起这么大的锅!
大清第一罪人索额图背不起这么大的锅!
评判历史人物,两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利益、人性。对于高度极权化的封建王朝而言,对错真的不重要,罪行轻重全凭皇帝一句话、一个念头,自然会有;专业人士却网罗罪名、书其大罪,甚至是玩弄文字、颠倒黑白。
事实上,仔细梳理索额图和鳌拜这两个权臣的所做所为,很难说哪个罪过更大,对朝廷的危害程度也难分轩轾,索额图之所以比鳌拜还要惨,被康熙称为大清第一罪人,是因为;康熙认为他是大清第一罪人。
一、鳌拜到底犯了什么错
如果没有鳌拜,就没有康熙。鳌拜是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追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战功赫赫,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如果鳌拜仅止于此,那也只是个出色的武将罢了,鳌拜最大的功劳是拥立之功。
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病逝,多尔衮对皇位虎视眈眈,关键时刻,鳌拜力主拥戴九皇子福临即位,并因此招来了多尔衮的打击报复,如果不是他命大,早就一命归西了。可以说,如果没有鳌拜的拼死一搏和全力支持,福临根本不可能成为皇帝。
如果多尔衮当了皇帝,哪还有福临什么事更不用说康熙了!顺治去世后,康熙即位,鳌拜成为顾命大臣,权倾朝野。那么,作为一个权臣,结党营私、打击政敌、揽权弄权,有什么问题吗难道皇帝心里不清楚这些大臣的作为吗没有皇帝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皇权的纵容,鳌拜敢这么干吗
说得再深一点,如果鳌拜勤政清正、孤节自守、官声极好、百官拥戴、百姓交口称赞,皇帝能对他放心吗一个位权人臣的顾命大臣,手握兵权却又如此深得人心,到底想要干什么
事实上,鳌拜真正的罪过就是罔顾皇权,自恃有功于朝廷、个人膨胀了,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把一把手放在眼里,所以在康熙八年被下狱论罪、囚死牢中。
二、索额图的取死之道
索额图是玩弄权术的高手,是政治投机的墙头草,在康熙一朝可谓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但索额图却始终没有弄懂人性,更没有明白何谓;皇权。或者说,他始终没有弄清自己凭什么能够身居高位。
索额图于康熙一朝确实有功,在擒拿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中出谋划策,但是这些东西与皇权相比,可谓微不足道,康熙真正在意的,是如何确保朝政的稳定、如何确保权力的顺利交接。在这一点上,索额图原本拥有着先天的优势。
索额图是仁孝皇后的亲叔叔,仁孝皇后所出的胤_极得康熙喜爱,刚满周岁就被立为太子。胤_精通诸子百家、弓马娴熟、文武双全。曾经代康熙祭祀、并数次以太子身份监国。很显然,胤_是康熙钦定的接班人,皇位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如果索额图够聪明的话,他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事,只需要隐忍等待、静待时机,康熙百年之后,他就是头号的外戚,家族必然富贵满门、延绵长久。
可是索额图作为头号太子党,急切盼望着太子早日登基为帝,这就触犯了康熙最为看重的皇权。皇权之下无父子,在帝国最高的权力面前,所有的亲情都要让步于此。
索额图能够有如此的权势地位,是康熙给予的,跟太子没有任何关系,他所有的一切,都在康熙的一念之间。而胤_的太子之位,也是康熙给予他的,康熙才是决定一切的皇帝。
索额图自认功高,但他可能错误地估计了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却不知道他在康熙眼里也就是个工具而已,康熙给予他的一切,既想让他与明珠抗衡,又想让他成为太子的助力。当太子作出挑战皇权的谋逆之举时,康熙果断处死了索额图。
康熙处死索额图的真实目的,首先是为了剪除太子羽翼,避免太子做出;人神共愤的谋逆之举,其次是为了敲打太子,让胤_认清现实、摆正位置,最后也是给太子上一课,让他认清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必要时刻可以放弃一切、牺牲一切。
最后,康熙如此处置索额图,也是想借此树立权威,给别的大臣们敲敲警钟,打个;预防针,也算杀鸡给猴看吧!
三、鳌拜与索额图的下场区别
无论是鳌拜还是索额图,他们确实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结党自重,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没有越过一条底线:那就是造反谋逆。
以封建王朝森严的皇权制度,以及相互制衡的八旗军事制度,除非脑子坏了才想着造反,因为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换来的可能是整个家族被屠戮一空、斩草除根。
鳌拜和索额图的权力再大也是依附于皇权之上的,纵使他们再飞扬跋扈,也不可能脱出皇权的掌控,把他们拿下,根本不需要费什么力气,也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鳌拜够跋扈吧,可16岁的康熙一句话,鳌拜就老老实实俯首就擒,根本没有任何反抗之举,所谓康熙设计擒拿鳌拜,更多的是美化康熙英明神武而已。索额图更是不用提了,老老实实丝毫不敢反抗。就连废立太子都是一道诏书的事情,何况是处置两个大臣!
所以,所谓大清第一罪人,还不是康熙一句话,康熙说是,就是,康熙说不是,就不是。所以;大清第一罪人,是以康熙自己的;观感为出发点的。索额图之所以被罗织这个罪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作为头号太子党,唆使胤_篡权而已。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康熙的掌控之下,根本无法对康熙的皇权形成实质的威胁,康熙更在意的,无非是索额图的态度而已:他已经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了。
最终康熙废掉胤_,造成了九子夺嫡的混乱局面,百官纷纷站队、攻讦不休,。康熙一生,算是清朝皇帝中少有的英明之主,却也没有跳出;继承人之乱的九王夺位的套路。让康熙烦不胜烦,最终这笔账还是记在了索额图头上,焦头烂额之下,才说出了;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
就凭索额图做的那点事,算得上;大清第一罪人清起自关外,在向中原王朝挑战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围绕皇权的归属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生死一线的大事,索额图能排得上号究其根本,也就是康熙的一句气话而已。
但也就是这句气话,索额图被牢牢地扣了一顶大帽子,康熙既然张了口,负责此案的大臣就要想方设法去罗织索额图的罪名,此时索额图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性。
如果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索额图势力过于膨胀,对于皇权来讲也是极大的威胁,将来胤_即位后,索额图就是第一等的外戚,康熙是尝过皇权旁落的苦头的,他绝对不愿意自己的继承人落到同样的境地。
封建王朝的任何一次皇权交接,可以有相互牵制的顾命大臣,但绝不可能容忍一家独大的权臣,从这一点来讲,索额图的悲惨下场早已经注定了。
结语:封建王朝的皇帝,最为在意的就是自己手中的皇权,不到驾崩的那一天,永远不会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力。
只要把握了这一点,就能够理清康熙为什么会对索额图如此痛恨。相比较之下,鳌拜的下场就好多了,康熙五十二年,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雍正时期,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即使是乾隆年间,仍旧让其后代袭一等男爵。
这实际上是为鳌拜平反了!
在封建王朝时代,一个权臣及其家族的兴衰,往往在皇帝的一念之间,但谁忠谁奸、功过是非,皇帝的心里还是有数的。被;牺牲掉的,往往会以别的形式来作为补偿,自古至今,并无不同,一切为了大局而已。
没有一个臣子从一开始就专权跋扈,鳌拜的末路都是大清一步一步扶着,让他走出来的。
1643年,皇太极去世后,豪格与多尔衮开始争夺皇位,一时之间两黄旗和两白旗的士兵犹如水火,随时将会爆发战争。
起初,鳌拜是豪格的拥护者,在看到豪格没有胜算之后,鳌拜选择妥协一步,与其他支持豪格的人一起同意了多尔衮的提议,拥立了福临为帝。这位皇子福临就是康熙帝的父亲顺治帝。从某种意义上说,福临一脉能够继承大统,鳌拜也起到了不少作用。
此后,鳌拜开始效忠顺治帝,从顺治元年开始,鳌拜辅助阿济格击败李自成,又和人一起在四川斩杀了张献忠。在帮助清王朝镇压起义的过程中,鳌拜出了不少力气。
其实,在军事作战能力上,鳌拜很强。
比如,其他清朝将领很难击败的姜瓖,就被鳌拜轻松击败,可见,巴图鲁之名在当时并不是虚话。随后,鳌拜还升任接议政大臣和侍卫内大臣,不久更是成为了太子太傅,这可是明清时期臣子能得到的最高职位和封号了。
顺治十八年,也就是1661年,鳌拜顺利成为辅政大臣。随着索尼的衰老,年纪更轻,实力更突出的鳌拜逐渐成为辅政之首,其态度也是越来越嚣张。鳌拜早年因为被多尔衮的属下接连构陷,几次面临牢狱之灾,几乎濒临死地。1650年,多尔衮罗织了一个包庇贝子锡翰的罪名给鳌拜,想要直接杀了鳌拜,好在在顺治帝的坚持下才改成了罚赎降爵。这次险些到来的血光之灾,使得鳌拜明白只有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会令人宰割。
逐渐的,鳌拜开始滥用职权,公报私仇,杀人灭口,引起其他大臣不满。又镶黄旗的圈地质量不好为由,逼迫正白旗将遵化等地换给镶黄旗,为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鳌拜还以辅政的身份帮助两黄旗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相争,仅仅因为苏克萨哈曾经抗议过自己的更换圈地的想法,鳌拜就假传圣旨将已经要求去守陵的苏克萨哈下令绞死。久而久之,康熙皇帝逐渐对鳌拜不满。
苏克萨哈被杀,索尼病死,遏必隆保持中立,鳌拜的态度越来越不可一世,甚至开始侵犯康熙帝的行政大权。凡是重要的政务,鳌拜都是和自己的手下一起商议后推行。不仅如此,鳌拜还禁止言官给皇帝提建议,蔽塞言路。还强行将自己认为不错的官员安插为户部和工部的长官,这些举动使得康熙皇帝更加坚定了,放倒鳌拜的决心。
为了麻痹鳌拜,康熙帝假装还是喜欢摔跤游戏的顽童,暗地里选拔年轻又力气大的少年放在自己身边做侍卫,每天在自己面前表演扑击游戏。一天,鳌拜在进见时,康熙帝一声令下就让这些侍卫们抱住了鳌拜。鳌拜被扑倒在地无法动弹,之后就被绑了起来。随后,鳌拜被议政王大臣会议判决为族诛之刑,考虑到鳌拜曾经的功绩,康熙帝最终将鳌拜囚禁,不久之后,鳌拜就死在了囚禁之地。
鳌拜去世之后,他的子孙后代们的命运自然也被改变。他的侄子讷莫被杀,其家产随之充公。他的儿子纳穆福险些被处死,幸好考虑鳌拜以前的功绩,康熙才让纳穆福免死,不过,也把纳穆福关了起来。鳌拜死后,纳穆福出狱,成了二等公,但是不久又被革职。
雍正帝即位之后,鳌拜的孙子达福继承了一等公爵位。达福死后,其子岱吞又继承爵位。乾隆四十五年,岱吞的儿子德胜的爵位被要求停止袭爵。直到嘉庆帝在位后,德胜的儿子庆玉才被恢复了袭爵的权利。此后,鳌拜的子孙随着大清一直延续。
那么,鳌拜如此嚣张,罪大恶极,为何清朝皇帝要留他子孙血脉,甚至还世袭爵位呢?
1、鳌拜的战功确实很多
除了早年支持顺治帝时立下的功绩之外,鳌拜还在皇太极与明朝军队作战时立下了功绩。他曾经帮助阿济格攻克了皮岛,联合洪承畴辅助皇太极打赢了松锦之战,帮助皇太极奠定了夺取全国的基础。对于他的功绩,清朝皇帝并没忘记。所以,在对待鳌拜后代的问题上,皇帝还是会选择网开一面。
2、鳌拜子孙们所作所为还算规矩
讷莫作为鳌拜的侄子,和鳌拜一起,自然会下场凄惨。而纳穆福虽然作为鳌拜之子,鳌拜给他安排了官职,但是没做过过分的事情。不过,雍正帝即位后,鳌拜的孙子达福审时度势,主动成为雍正征讨准葛尔的将领,虽然后来战死了,但还是重现了家族的光辉。1780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五年,此时正值乾隆帝处理伊犁政务的关键时期,事务繁多,鳌拜五代子孙德胜在此时被剥夺袭爵的权利,应该是招惹了皇帝,这才招致祸端。
3、清朝皇家的权衡利弊
作为机智的皇帝,康熙帝不能一下子朝廷大臣失衡,这可能会催生出又一个鳌拜出来。于是在其他大臣认为鳌拜儿子纳穆福该死的时候,他还是网开一面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出于稳定人心的角度,皇帝推行善政,拉拢臣子,鳌拜的后人达福重新被提拔。
公元1669年,荒凉又简陋的禁所中,鳌拜悲惨离世。
也许,想到鳌拜昔日的专横跋扈,还有对朝廷的忠心,康熙皇帝的心情非常复杂。他当然明白,鳌拜是大清朝的猛士,却也变成了大清朝的祸害,而对于他后代的处理,不得不仔细斟酌。留下一条血脉,也许是在给功臣留后,其实,这也是清朝皇帝给其他大臣的一颗“定心丸”:只要对大清忠心耿耿,起码子孙后代是有保障的。
乾隆帝去世后,鳌拜后人庆玉在嘉庆帝的宽恕下重新恢复了爵位。此后鳌拜一脉一直以男爵身份世袭,直到清末之后才逐渐分散。据说,鳌拜有很多后代还居住在大连,变成了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真可谓世事无常了。
/来自网络,侵删。
只不“盛极而衰”,索额图最终的结局却是最为凄惨的,远比不上这些由他一手选拔、培养出的布库少年们。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后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住曹寅家。与康熙关系极好。最后的结局是:亏空。被雍正抄家。隐而不发,见自己现在斗不过鳌拜,他就暂时避其锋芒,任由他胡作非为,自己在暗地养精蓄锐,静静等待反击的时机。简单说,直接用武力,康熙几乎不可能打败鳌拜,估计都要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身边的侍卫是否忠心。鳌拜虽是一介武夫,但对造反这事还是深思熟虑的。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开创康熙盛世,在康熙皇帝一生中发生过不少重要的大事,比如智擒鳌拜、三藩之乱、雅克萨和准噶尔战争、统一台湾。康熙当皇帝时才8岁,所以只能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帮康熙辅政。但是几年以后,鳌拜逐渐成为4位大臣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其他三人不是老了就是惧怕他。鳌拜是除多尔衮,费英东之外,清朝开国的最大功臣之一,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曾被皇太极冠以“满洲第一勇士”的荣誉称号。
这些少年并不知道将他们挑选出来是要干什么,只知道凡事必须要听索额图的指令,自此,这些少年开始了每日的训练,同时陪着和他们大小差不多的康熙帝,练习摔跤。就是摔跤的意思。就是他们在武英殿里亲手拿下了鳌拜。事成之后,康熙也没有解散这个摔跤队,而是继续招募新的成员,改名为“善扑营”。只不过是鳌拜的傀儡,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鳌拜的同意。康熙毕竟是皇帝,心里一直盘算着如何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索尼一般指赫舍里索尼,是活跃在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元老,尤其是在皇太极死后力主由皇太极的儿子登基,所以有保社稷之功。
在顺治帝时期受到重用,顺治死后成为康熙的辅政大臣,他的孙女成为康熙的原配皇后。
其后代索额图最为出名,在康熙朝初期忠心耿耿,收复台湾,签订尼布楚条约,亲政葛尔丹,降三藩等过程中贡献很大,后期由于为了维护家族利益,成为太子党,结党营私,专权乱政,康熙把他和他的儿子阿达里处死。
索尼的其他后代在乾隆时期被迁居到拉林一带戍边,成为普通人。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智擒鳌拜,并给鳌拜定下了三十大罪状。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驾崩。临终前,顺治皇帝将大清皇位传给了皇三子玄烨,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同时,顺治皇帝安排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全力辅佐当时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
起初,这四人还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济”,但是原本排名四人中最后一位的鳌拜,权势不断提升,逐步开始专权施政,并与年轻的康熙皇帝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最终,在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在索尼的儿子索额图的全力协助之下,在武英殿通过十多个布库少年智擒鳌拜,并且当众宣布了鳌拜的三十大罪状,决定处死鳌拜。
然而作为“满洲第一勇士”,又是“第一巴图鲁”的鳌拜挣脱了控制他的布库少年,脱下了自己的上衣,露出了满身的伤痕,康熙皇帝不免为之动容,最终改为将鳌拜囚禁起来。
两个月后的康熙八年(1669年)七月,鳌拜在狱中是郁郁而终,结束起跌宕起伏的一生。
鳌拜之罪,罪在其本身,康熙并没有迁怒与其家人。
康熙去世后,其谥号为“仁”,在处理鳌拜一案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康熙的“仁心”和“仁政”。
首先,鳌拜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鳌拜自皇太极时期就开始南征北战,攻皮岛、战松锦、追剿李自成、征讨张献忠,鳌拜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和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他始终站在皇太极一边,坚决支持拥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对于顺治皇帝也是有恩的。
其次,鳌拜只是专权,但是并没有谋逆。
鳌拜掌握大权是顺治皇帝的旨意,只不过鳌拜把辅政变为了专政,进而威胁到了皇权,但是鳌拜自始至终都没有谋逆之意,对于朝廷依然非常的忠诚。
再次,鳌拜只能算作是八旗内部的矛盾。
所谓鳌拜的罪状,多半是八旗内部的矛盾,甚至只能说是两黄旗和两白旗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包括换地之争、擅杀苏克萨哈等,这些都是属于多尔衮专政时期留下的后遗症。
也正是鉴于这种情况,康熙没有杀掉鳌拜,也仅仅是将其进行了囚禁。至于鳌拜的家族的其他人,康熙也没有进行过多的为难,特别是鳌拜家族的女眷,并没有受到处罚。
而实际上,受到鳌拜牵连的也就只有鳌拜的儿子纳穆福。纳穆福由于在鳌拜专政期间飞扬跋扈、仗势欺压同僚,因而康熙将其与鳌拜一同囚禁,在鳌拜死后,康熙随即释放了纳穆福。
至此,康熙对于鳌拜家族的处罚也宣告结束。
从康熙晚年开始,便开始了对鳌拜的平反工作。
年轻的康熙皇帝为自己能够除掉鳌拜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兴奋,并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件功绩加以炫耀。然而,过了三十多年后,康熙皇帝终于明白了鳌拜的功绩与付出,但是碍于情面,只是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将鳌拜的家人洗脱了罪名,进行了重新的录用,并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恢复了鳌拜的名誉。
而在康熙去世后,雍正皇帝继位之后,更是为鳌拜做了彻底的平反昭雪,恢复其名誉和地位,并且恢复了鳌拜一等公的爵位,由其子达福袭承,并将其任以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到了乾隆朝时期,再一次重新平定了鳌拜的功过是非,最终中和了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对于鳌拜的评价及封赏,重新厘定鳌拜家族的一等男爵位。
大清第一罪人?索额图背不起这么大的锅!
本文2023-10-03 01:59: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