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的全文和翻译
如下:
原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翻译: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
原文: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翻译: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曾国藩家族家训》内容简介
主要讲述了曾国藩家族后裔人才辈出,尽管与曾国藩本人独特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为数众多的有关曾国藩及其家族研究的出版物中,尚未见有曾国藩家族家训的专辑供读者品评、探析。
通过多方收集资料,从中节选出有参考价值的篇章,按照“训主简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进行编著。
读《曾国藩家书》颇有感悟,曾国藩修身之观吾等应习之,敬听其言,时常自省。
1进德修业唯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可以自主。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2力除牢骚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
3须有恒心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4专心致志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5言多必失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嚚讼,即多言也。
6心平气和余常用为虑。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中年以后,则肝肾交受其病。盖郁而不畅,则伤木;心火上烁,则伤水。故以平和二字相勖,幸勿视为老生常谈,至要至嘱。
7戒骄戒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指出议论他人的长短、讥笑他人的缺点、揭发别人的过错等行为,都是“骄”的表现)
8常以劳、谦、廉自惕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需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
9自立自强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指出以柔克刚,刚柔并济
10面对指摘宜自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11恪守倔强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12豁达光明、恬淡冲融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13以明强为本常存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第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挠。若全不明白,一味横蛮,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证之以后效,又复俯首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谓瞎闹者也。
14自修处求强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15不忮不求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
16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谦,《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傀、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四曰习劳则神钦。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1养生之道贵在早起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2养生之秘在饭后散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第一秘诀。
3艰苦则筋骨渐强吾所以屡教家人崇俭习劳,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4静心独处每日无论如何忙迫,总须略有抽闲之时,或静坐,或渴睡,或散步,火不动,则水得所养矣。
5治失眠的方法惟夜不成寐,却是要紧之症,须用养心和平之法医之。
6听天命亦是养生之道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余八本匾中,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尝教尔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
7养身有五事养身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8志强而身亦不弱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而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养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亦不弱。
1盈虚之理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凡遇之丰啬顺舛,有数存焉,虽圣人不能自为主张。天可使吾今日处丰享之境,即可使吾明日处楚善、宽五之境。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
2仁心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
3学习万不可徒看考墨卷,汩没性灵。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叶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虽当其应试之时,全无得失之见乱其意中,即其用力举业之时,亦于正业不相妨碍。
4专业将来百川分流,同归于海。则通一艺即通众艺,通于艺即通于道,初不分而二之也。
5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懒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练习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6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命果应富,虽无私产亦必自有饭吃;命果应贫,虽有私产多于五马冲倍蓰什佰,亦仍归于无饭可吃。
7礼物与情意大抵富贵人家气习,礼物厚而情意薄,使人多而亲到少。
8施薄礼不受厚亦以余之施薄,不欲受厚;且恐彼此赠送丰厚,彼此皆趋奢靡。
曾国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的立德,立功,立言主要是修身齐家,他是传统社会修身齐家的典范。
所谓家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 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就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书中主要由书,勤,和,俭,敬,省,恕,健八个篇章展开。
书,即读书。读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进德,二是修业。曾国藩还在自己的读书生涯中总结了一套看,读,写,作的读书方法。所谓看,即泛读,不要求做到熟练,主要用来扩大知识面。读,为精读,要求弄懂和熟记。写,为写字。作,为作文。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升自己,写字和作文是一个需要长期练习的事情,只有长期坚持下来,才会有收获。
勤,曾国藩勤而有方,不一味埋头苦干,善于总结方法。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尺之楼,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铢一两之所累也。勤,是成大业的基础。勤之道有五:身、心、眼、手、口。“身到”即是亲身去做,“心到”是凡事都要用心,认真,细心的 分析事物发生的宏观、微观、初始和最终等原因,并综合起来反复分析比较研究。“眼到”是看人、看事的时候要认真仔细。“手到”是勤动手、勤动笔,养成动笔的习惯,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口到”是勤动口,在传达信息的时候,能口头确认。
和,家和万事兴,这句话我们从小就听过,可见一个家庭的和气是多么重要。古来很多家族的衰败皆由于家族内部矛盾重重。中国古人认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庭或国家,甚至宇宙天地万物,要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和”的内外条件,如果没有和谐的关系、环境或秩序,很难有发展。
俭,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我们物质不缺乏的年代,很容易养成骄奢的习惯,而现在我们也开始推崇极简的生活,只买必须品,不随意浪费。
敬,是古人的立身之道,也是修身之方。在应该保持敬意的事物中,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身体保持敬意,要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居“敬”分为四个方面,收敛身心,要求收敛身心,不使其放纵或散逸。保持敬的状态,身心收敛后,要保持敬意,这里没有特定对象,而是要求时时保持在敬的状态。保持内心专一。整齐严肃,在日常行为中保持端庄肃穆。以上四个方面要长期修炼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意。
省, 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一过。每日反省有助推人生蜕变,反省能让我们总结生活中的不足,因而进行改进。人的自强之道,不外乎孟子提出的北宫黝的勇敢、猛施舍的仁厚、曾子的义理三种。真正的强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心的坚定,特别是经过反省后的坚定,会有一往无前的气势。
恕,由如和己构成,意为如己之心。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从己心来忖度人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从自身出发,从自身观照他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想要的也是别人想要的,要懂得成全别人。
健,曾氏家族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重视养生强身,健康是幸福和事业的基础,失去了健康,幸福生活、美好事业都会远去。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译文如下:
曾国藩家书原文:
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
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人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穷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弟,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本欲抄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故不及抄。十一月有折差,准抄几页付回也。
译文:
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九弟在长沙所发的信,里面有路上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二十二日接到九月初二家信,欣悉一切聊以自慰。
自从九弟离京城后,我没有一天不忧虑,深怕道路变故多端,难以预料。等读了来信,果然不出我所料,千辛万苦,才能够到家,幸运!真是幸运!与郑同行不足以依靠,我早知道了。郁滋堂这样友善,我实在感激不尽。在长沙时,没有提到彭山屺,为什么?
四弟来信写得很详细,他发奋自我勉励的志向,流露在字里行间;但一定要出外找学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说家塾学堂离家里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外出安静。然而出外从师,自然没有耽搁,如果是出外教书,那耽搁起来,比在家塾里还厉害。
而如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六弟埋怨自己的命运不佳,我也深以为然;但只是小试失利,就发牢骚,我暗笑他志向和心中忧虑太小。君子立志,需有为民众请命的器量,有内修圣人的德行,外建王者称霸天下的雄功,然后才不负父母生育自己,不愧为天地间的一个完整的人。所以他所忧虑的,是因自己不如舜皇帝,不如周公而忧虑,以德行没有修整、学问没有大成而忧虑。
所以,顽固的刁民难以感化,则忧;野蛮的夷、狡猾的夏不能征服,则忧;小人在位,贤人远遁,则忧;匹夫匹妇没有得到自己的恩泽,则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悲天命而怜悯百姓穷苦,这是君子的忧虑。如果是一个人的委屈和伸张,一家人的饥和饱,世俗所说的荣与辱,得与失,贵与贱,毁与誉,君子还没有工夫为这些去忧虑呢。
六弟委屈于一次小试,自称命运不佳,我暗笑他所忧的东西太小了。
我从十月初一日起,每天一个念头一件事情,都写在册子上,以便随时看见了加以克服,也写正楷。冯树堂和我同日记起,也有日课册子。树堂非常虚心,爱护我如同兄弟,敬重我如同老师,将来一定有所成就。我向来有无恒心的毛病,从写日课本子开始,可以保证一生有恒心了。良师益友,一重又一重挟持我,只能进不能退。
本想抄我的日课册给弟弟们看,今天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所以来不及抄。十一月有通信兵,打算抄几页寄回。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解释如下: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月廿二,奉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①已解。
男人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其详具载示弟书中。
耳鸣近日略好,然微劳即鸣。每日除应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虽欲节劳,实难再节。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
萧辛五先生处寄信,不识靠得住否?龙翰臣父子,已于十一月初一日到;布疋线索,俱已照单收到,惟茶叶尚在黄恕皆处。恕皆有信与男,本月可到也。男妇及孙男女等皆平安,余详于弟书,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译文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月二十二日,收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栅那里,小小嫌隙已经解决。儿子以前对于过失,每每自己忽略了。自十月以来,念念不忘改过,问题虽小也要惩戒。详细情况都写在给弟弟的信中。
耳鸣近日稍好了些,但稍微劳累一点便又响起来了。每天除应酬外,不能不略为自己用功,虽想节劳,实在难以再节了。手谕训示儿子节劳,节欲,节饮食,我一定时刻牢记遵守。
萧辛五先生那里寄信,不知可靠不?龙翰臣父子,已在十一月初一日到了。布疋、线索,都已照单子收到,只是茶叶还在黄恕皆那里。恕皆有信给我,本月可以到。儿媳妇和孙儿和孙女都平安,其余的详细写在给弟弟的信中,谨此禀告。(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曾国藩家训的全文和翻译
本文2023-10-03 01:05:4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