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句的排版
1诗词的编辑排版,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规则常识
我觉得这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你的读者群。若你主要在校内宣传,面向的读者对国学相对来说比较感兴趣或学历比较高,那么可以按照古书的排列顺序:从左往右(现代阅读一般是从右到左),从上往下(现代阅读是水平的)。如果你面对的读者对这方面了解甚少,建议还是按现代阅读习惯排列字体。
诗词的排版一般来说分如下几类:
1、按时间:例如宋词,很多词集都是按北宋、南宋这两个时间段来划分词人作品,一般同一个人的词作会归纳到一起。唐诗有时也会如此划分,但较少。
2、按流派:这也是宋词常见的一种编辑方式。会根据词人的流派编排词作(如婉约派,豪放派)
3、按字数:这主要是针对唐诗,即常说的五言诗、七言诗。
4、个人赏析:这其实是古人喜欢用的一种排版方式,现代较少见。古代文人喜好整理前人诗作,常常会自己评判诗、词的好坏,将自己觉得最好的诗作放在第一篇、次好的放第二篇,以此类推,并不拘泥于流派或是作者,时间。
另:大多数的诗词集都会在开篇简单介绍一下诗词的大概情况,并且会对每个诗、词人的生平简要介绍。翻译个人认为可要可不要。
2关于“诗歌”总结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图题目:诗海拾贝 内容:现代诗:泪水流在我的心底,恰似那满城的秋雨 一股无名的愁绪,浸透到我的心底 嘈杂而柔和的雨,在地上、在瓦上絮语! 啊,为一颗惆怅的心而轻轻呤唱的雨! 泪水流的不合情理,这颗心啊厌烦自己。
怎么?并没有人负心?这悲哀说不出情理。 这是最沉重的痛苦,当你不知它的缘故。
即没有爱,也没有恨, 我心中有这么多痛苦! 古代诗:编辑本段古诗的意义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
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
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编辑本段古诗体,又称古风。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
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
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
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
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
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编辑本段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以下是一些经典古诗: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行路难 --李白 金樽青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你同销万古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
3关于“诗歌”总结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图题目:诗海拾贝 内容:现代诗:泪水流在我的心底,恰似那满城的秋雨 一股无名的愁绪,浸透到我的心底 嘈杂而柔和的雨,在地上、在瓦上絮语! 啊,为一颗惆怅的心而轻轻呤唱的雨! 泪水流的不合情理,这颗心啊厌烦自己。
怎么?并没有人负心?这悲哀说不出情理。 这是最沉重的痛苦,当你不知它的缘故。
即没有爱,也没有恨, 我心中有这么多痛苦! 古代诗:编辑本段古诗的意义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
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
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编辑本段古诗体,又称古风。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
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
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
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
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
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编辑本段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以下是一些经典古诗: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行路难 --李白 金樽青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你同销万古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古诗排版格式
古诗排版格式,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学习很多唐诗宋词,按照传统的习惯,古诗一般排成竖排,但是有很多人也不知道正确的古诗排版格式,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希望能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古诗排版格式1古诗排版格式
1、诗文的排版格式,请一律往左边框靠齐,诗歌的标题。不要用括弧扩住,例如《XXX》作为标题。在网站的排版规范中,这样是不正规的。在诗歌行文中,切注意,不要重复命题,和利用斜杠署名。题记一定使用破折号“——题记”进行标示。破折号是两个横杆“——”。
2、标点符号的应用,这是几乎每天,我们编辑组都会遇见的事情,大量的稿件中,都出现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例如省略号,()本是六个点,可有些作者偏偏就非要点()三个点。还有的就索性用几个句号代表。还有逗号,逗号就是逗号(,),不是(·)也不是(、)。
3、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其他的作品。我们都是一样的排版,行与行之间,行文不空行。段与段之间,行文空一行。这样给人看起很简洁,明朗!
4、关于组诗。这里做一个详细的阐述,“组诗是指由表现同一主题的若干首诗所组成的一组诗。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是每首诗与其他诗之间又有内在的感情联系,每首诗和组诗内的其他诗都成排比列式,格式相同或相近。”以上在百度中可以查询到。组诗简单的说,就是每一首。都有一个命题。看上去是独立的一首诗歌,而不是利用小结去组成的诗歌!
5、很多诗友,不喜欢用标点符号。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断词,断句,而没有标点符号的'诗歌。断词和断句,往往是最多的。这些词语,句子之间,空格的距离,一定要注意。是一个空格。这样才会使得诗面看上去很整洁,美观!
古诗排版格式2
古诗排版格式
诗词的排版一般来说分如下几类:
1、按时间:例如宋词,很多词集都是按北宋、南宋这两个时间段来划分词人作品,一般同一个人的词作会归纳到一起。唐诗有时也会如此划分,但较少。
2、按流派:这也是宋词常见的一种编辑方式。会根据词人的流派编排词作(如婉约派,豪放派)
3、按字数:这主要是针对唐诗,即常说的五言诗、七言诗。
4、个人赏析:这其实是古人喜欢用的一种排版方式,现代较少见。古代文人喜好整理前人诗作,常常会自己评判诗、词的好坏,将自己觉得最好的诗作放在第一篇、次好的放第二篇,以此类推,并不拘泥于流派或是作者,时间。
另:大多数的诗词集都会在开篇简单介绍一下诗词的大概情况,并且会对每个诗、词人的生平简要介绍。翻译个人认为可要可不要。
诗词仅凭开篇第一句直接封神,惊艳千古!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赏析
起句陡然发问,先声夺人,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通过诘问引起读者深思,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
全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离思》
唐·元槙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蒸霞蔚。据说,朝云峰的云是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貌如松,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双调·蟾宫曲·春情》
元·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赏析
起首句连用三个“相思”一下子就点明了整首曲子的主旨,展现了极为丰富的内涵,读者仿佛听到了喁喝自语,这自语中却掺杂着无尽的哀怨。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被作者的生花妙笔勾画得栩
栩如生。
此篇连用叠韵,而又婉转流美,兼之妙语连珠,堪称写情神品。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
词的开首两句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读后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
词中“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
“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
“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唐多令·惜别》
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赏析
开篇两句一问一答,凿空道来,曲折回还,平添千回百折之感!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所以感伤之本,岂在蕉雨妙妙。
此词反映了作者飘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怀。词的上阕是就眼前之景抒发离别之愁;下阕拓宽一步,展示自己的心灵背景和深层意绪,把与友人的惜别赋予了较深层的内涵,表现了词人命笔时的复杂心情和离别之际的纷纷意绪。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曰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燕9次联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
“人生若只如初见”平平一句,却击中多少人的心。不论你有没有故事,听到这一句时,都会叹息出声。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情,如果在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经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全诗借用班婕妤被弃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用“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
《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还被暮云遮。
赏析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此时,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
这首诗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赏析
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
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波达
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与诸子登呗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赏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纵观全诗,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
《王孟诗评》:起得高古,略无粉色,而情景俱称。悲慨胜于形容,真岘山诗也。复有能言,亦在下风。不必苦思,自然好。苦思复不能及。
关于诗句的排版
本文2023-10-03 01:04: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6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