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太监居然是书法家和佛道教徒,太监的多彩生活你知道多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3浏览:2收藏

明朝的太监居然是书法家和佛道教徒,太监的多彩生活你知道多少?,第1张

明朝的太监们其实整体生活虽然远较平常老百姓丰富多彩的多,但其实也是个平凡人。太监中有贪婪成性的,则每天重视三五成群的下棋、掷骰子、斗鸡等,又或者有喜欢口腹之欲,则约着轮流坐东,约着一起品尝美味。有些备受宠幸的太监甚至连自己的桌椅、床柜等都会置办美观大体的,还会在宫外置办房产,也有喜欢买些民间的幼童,教授他们戏曲等,每日嬉戏打闹为乐。有些太监则一旦得罪主子或其他“贵人”,横死宫中也是常有之事。可以说,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在太监身上表现的更加剧烈。

太监的文化生活:竟然与士人一般无二

整体来说,明朝的太监们大多出身贫寒,这些人在入宫为太监后本来并不识字。明朝初期,朱元璋为防止宦官干政,不准宦官读书识字。但明宣宗时期,设置了内书堂用来教习宦官,所以太监们才渐渐开始识字读书。到了万历年间,内书堂的老师们甚至鼓励宦官“有余力,学作对与诗可也”。另外,由于明朝文风比较隆盛,所以太监的文化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据考究,其实那时候的太监就会经常吟诗作对、把玩古董甚至还会修习方术。当时的太监中其实不乏风雅之人,有的太监还以擅长作诗、书法等在宫中颇为有名,甚至赢得了皇帝的赏识。

吟诗作对

比如隆庆时期,太监张维因为长期陪伴太子读书,所以文化修养与士人相差无几,因为特别上场写诗甚至还被明神宗叫做“宫中秀才”。张维颇有附庸风雅之风,在他的寝居里还种植了个小竹林,明神宗后来给这赐名为“苍雪”。

书法、弹琴

说起书法,明朝太监中可谓能人辈出。先说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明王朝1566》中的冯保,历史上的他可谓是全才,琴棋书画多有涉猎,尤其是书法水平高超,据说《清明上河图》上的题跋就是他亲笔所作。

再举个并不出名的太监叫戴义,他先后服侍过明宪宗、明孝宗。他精研书法,他的书法作品被皇帝认为可以媲美沈度,而沈度是何人?那是朱棣口中的“大明王羲之”。戴义除了擅长书法外,在音乐一道上同样卓有建树。据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南方有名女子擅长琴艺,从南方到北方,竟然没有一合之敌。后来,这位女子听说了戴义擅长音乐的名声,就决心一较高下。次日,双方约好地点,隔着帘子较量。谁知戴义先弹后,一曲弹完,竟然有“天涯何处遇知音”的高山流水之感,那女子面如死灰,从此不再弹琴。这故事可能有几分夸大之意,但也足以说明戴艺的琴技之高超。

刻书收藏、把玩古董

明朝中后期,宦官势力逐渐庞大,在宦官的有意结交和士人的争相攀附下,两个群体的联系可谓密切。比如万历年间的太监王翱、诸升就很喜欢和士人往来。至于知名太监冯保,那就更是了得了,他酷爱琴棋书画,号称有儒者之风。在他司礼监期间,刻了不少书籍,可谓风雅,比如《启蒙集》、《书经》、《帝鉴图说》等。又有太监王赐,喜好文物古董,经常就让人送来书画,且多为精品。

太监热衷信仰佛教与道教

其实太监热衷信仰的原因无外乎这两点:一是太监由于无后代,在古代的习俗下可能无人祭祀或烧纸,所以往往就会在生前就会与寺庙打点好关系,借助寺庙的香火来祭祀自己,比如北京的智化寺就是大太监王振说修建;二是太监由于身有残疾后,往往趋向于女性化,而根据明朝当时来看,妇女信教较为明显,推测可能是因为如此,太监对宗教更容易产生信赖感。

太监是因为亲近皇权而获得了权力上的加成,虽然有自己的势力集团,但是这个集团的凝聚力只能依托在权力上,往往是以某个特定的太监为中心,在核心变更时有极为明显的权力变动。

从太监的日常生活来看,他们虽然生活在宫中,但在精神生活上却基本上与民间老百姓相差无几。他们中的部分人固然权势滔天、惑乱朝纲,但其实更多的太监只是君权制度下的牺牲品。他们努力想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他们终究无法真正像正常人一样。所幸封建制度彻底被推翻了,以后这种牺牲品终于不会再出现了。

郑和:(1371年-1435年):明朝成祖三宝太监, 航海探险家。

王振: 明朝第一名当权宦官,引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

刘瑾:明朝时当权宦官,后被处凌迟处死。

魏忠贤: 明朝时宦官,以败坏朝政著名。

安德海: 清朝慈禧的最爱。后来出京办货,到山东被巡抚丁宝桢以祖训逮捕处斩。

李莲英:清朝后继安德海另一当权太监。

明代宦官: 宦官又名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史书又称寺人﹑阉人﹑奄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宦官本属内廷侍从﹐不能干预政事﹐但其上层分子往往凭借与皇帝朝夕相处的机会﹐博取宠信﹐窃夺权柄﹐广树党羽﹐凌驾百司﹐操纵朝政﹐形成宦官专权局面。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延续时间最长﹑为害最烈的朝代之一。

明代的宦官机构 明代宦官机构主要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宦官二十四衙门﹐此外﹐还设有内府供用库﹑司钥库﹑内承运库﹑御药房﹑御茶房﹑牲口房﹑文书房等。洪武时十二监各设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后渐更革。各监的设置和职司为﹕司礼监﹐设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及掌司﹑典簿等。提督掌管皇城内一应礼仪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其中掌印太监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 。内官监﹐设掌印太监及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等﹐掌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小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国家营造宫室﹑陵墓铜锡妆奁﹑器用及冰窖诸事。御用监﹐设掌印﹑把总﹑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掌造办御用围屏﹑床榻诸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诸玩器﹐其仁智殿监工掌武英殿中书承旨所写书籍画册等奏进御前。司设监﹐设掌印太监及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等﹐掌卤簿﹑仪仗﹑帷幔诸事。御马监﹐设掌印﹑监督﹑提督等太监﹐掌腾骧四卫营并管皇城内外草场﹑大坝等二十四马房。神官监﹐设掌印太监及佥书﹑掌司等﹐掌太庙洒扫﹑香灯等事。尚膳监﹐设掌印太监及提督﹑总理﹑管理﹑佥书﹑掌司等﹐掌御膳及宫内食用并筵宴等事。尚宝监﹐设掌印太监及佥书﹑掌司等﹐掌宝玺﹑敕符﹑将军印信。印绶监﹐设掌印太监及佥书﹑掌司等﹐掌古今通集库﹐并铁券﹑诰敕﹑帖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诸事。直殿监﹐设掌印太监及佥书﹑掌司等﹐掌各殿及廊庑扫除事。尚衣监﹐设掌印太监及管理﹑佥书等﹐掌御用冠冕﹑袍服﹑靴袜等事。都知监﹐设掌印太监及佥书﹑掌司﹑长随﹑奉御等﹐初掌各监行移﹑勘合等事﹐后惟随驾前导警跸清道。

四司包括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明初各司设司正(正五品)及左﹑右司副(从五品)﹐后渐更易。惜薪司设掌印太监及总理﹑佥书﹑掌通﹑掌司﹑写字﹑监工﹐外厂﹑北厂﹑南厂﹑新南厂﹑新西厂各设佥书﹑监工﹐掌宫中及二十四衙门所用薪炭等事。钟鼓司设掌印太监及佥书﹑司房﹑学艺官等﹐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等。宝钞司设掌印太监及佥书﹑管理﹑监工等﹐掌造粗细草纸。混堂司设掌印太监及佥事﹑监工等﹐掌沐浴堂子之事。

八局包括兵杖局﹑巾帽局﹑针工局﹑内染织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浣衣局﹑银作局。明初各局设大使(正五品)及左﹑右副使(从五品)﹐后亦多有更易。兵仗局设掌印与提督太监及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等﹐掌制造军器。巾帽局设掌印太监及管理﹑佥书﹑掌司﹑监工等﹐掌宫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针工局设官与巾帽局同﹐掌造宫中衣服。内织染局设官同上﹐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酒醋面局设官同上﹐掌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诸物。司苑局设官同上﹐掌蔬菜﹑瓜果事。浣衣局设掌印太监及佥书﹑监工等﹐惟其设在皇城之外﹐凡宫人年老及罢退废者发此局﹐待其自毙﹐以防泄漏大内事。银作局设掌印太监及管理佥书﹑写字﹑监工等﹐掌打造金银器饰。

二十四衙门是明代阁部寺院之外的皇帝直接掌管的又一套行政权力机构。其设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后期﹐宦官已有十二监(其中有孝陵神宫监﹐后不属于二十四衙门)﹑二司﹑七局等二十一个衙门。永乐以后﹐逐渐增至二十四衙门。它既服务于宫廷生活﹐又参与政事。司礼监为二十四衙门之首﹐其余大小各衙门﹐遇有应题奏事情﹐皆先关白司礼监。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红﹐其掌印者秩尊如内阁首辅﹔掌东厂者权重如总宪兼次辅﹔其次秉笔﹑随堂如同众辅。司礼﹑掌印﹑秉笔各家又有私臣﹐如内阁﹑六卿之亲近官吏。其它如御马监﹑内官监﹑尚宝监﹑印绶监等﹐也都与政事相关。二十四衙门的太监还常被派出使或派充外地守备﹑镇守﹑监军﹑织造﹑市舶﹑监督仓场﹑采办﹑矿监税使等。

明代的宦官专权 洪武初年﹐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不得御外臣冠服﹐不得兼外臣文武衔﹐官秩无过四品﹐并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禁令铸成铁牌﹐悬置宫门。此时虽有少数宦官被委任外职﹐但对于宦官的控制还是很严的。燕王朱棣起兵夺取帝位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朱棣以获胜曾得助于宦官﹐故即位后﹐便把他们视为亲信﹑畀以重任﹐先后派李兴使暹罗(今泰国)﹐郑和下西洋﹐侯显使西域﹐王安等督军营﹐马靖巡视甘肃。永乐十八年(1420)﹐又在锦衣卫之外增置东厂﹐委宦官主持﹐专门侦伺臣民(见厂卫)﹐宦官开始取得出使﹑专征﹑监军﹑分镇以及刺探臣民隐情等大权﹐为后来的宦官专权提供了条件。

明朝的宦官专权﹐始于英宗时的王振。明英宗朱祁镇九岁即位﹐王振以少侍于东宫而得宠﹐执掌司礼监。正统七年(1442)后﹐权势益炽﹐跋扈不可制﹐甚至盗毁朱元璋所立禁宦官预政的铁牌。英宗无事不从王振﹐呼振为“先生”。公侯勋戚尊振为“翁父”﹐对其不满﹑不敬者﹐或下狱至死﹐或谪戌边地﹔趋炎附势者均得高升﹐荫及子侄。王振之祸﹐直至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才告结束。英宗复位(见夺门之变)后﹐王振党羽曹吉祥多次出镇﹑监军﹐蓄有私人武装﹐因与石亨等拥英宗复位有功﹐迁司礼监﹐总督三大营﹐气焰益张﹐朝野侧目。但天顺五年(1461)因谋夺帝位被杀。

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增设西厂﹐宦官汪直为提督﹐权势居东厂之上﹐屡兴大狱﹐得专刑杀﹐致使士大夫﹑商贾﹑庶民不安。大学士商辂因劾直被罢﹐九卿被罢者达数十人。以至天下臣民但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至成化十七年后其势渐衰。

武宗正德时期﹐刘瑾等八个宦官﹐勾结成伙﹐人号“八虎”。瑾掌司礼监﹐总督团营﹐马永成﹑谷大用则分掌东﹑西厂。他们与阁臣焦芳﹑尚书张彩勾结﹐结成阉党﹐权擅天下﹐威福任情﹐公侯勋戚以下﹐莫敢钧礼。其后﹐刘瑾另设内行厂﹐亲自掌管﹐为害更为酷烈。东﹑西两厂亦被置于其侦伺之下。大学士刘健﹑谢迁﹐户部尚书韩文等先后因劾瑾而被免官﹐并被列为“奸党”。司礼监之权居内阁之上﹐官员奏事﹐须先具红揭投瑾﹐号“红本”﹔然后才上通政司﹐号“白本”。刘瑾还令朝觐官每布政司纳银二万两﹐广置庄田﹔又劝武宗令内臣镇守者﹐各贡万金﹐并奏置皇庄﹐致天下大扰。正德五年(1510)﹐刘瑾以谋反罪被诛后﹐籍其家﹐得金二十四万锭﹐银数百万锭﹐其它珍宝古玩无数。

明世宗朱厚熜统治时期﹐宦官势力一度被压抑﹐但到明神宗朱翊钧时又发展起来﹐矿监税使﹑关吏采办遍布天下﹐为害不小。司礼监太监冯保可左右内阁﹐权势极显赫。熹宗天启时期﹐宦官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相勾结﹐升任司礼秉笔太监﹐后又提督东厂﹐独揽内外大权﹐魏氏亲族皆列公侯﹐同朝内文武大臣结成阉党﹐文臣则有崔呈秀等“五虎”﹐武臣有田尔耕等“五彪”﹐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秩等“十狗”﹐以及“十孩儿”﹑“四十孙”之类。自内阁﹑六部至总督﹑巡抚﹐尽是忠贤党羽。他们竞相为忠贤修建生祠﹐并尊其为“九千岁”﹐大有权倾帝王之势。其党羽还编造《天鉴录》之类的黑名单﹐对东林党人及其它正直官员进行迫害﹐使杨涟﹑高攀龙等大批东林党人先后惨遭杀害﹐以致朝署一空。天启七年(1627)熹宗去世后﹐信王朱由检嗣位﹐魏忠贤被贬置凤阳﹐途中畏罪自杀﹐客氏被诛。忠贤党羽被定为逆案六等﹐获罪者达三百二十余人。崇祯帝虽然定逆案﹐逐阉党﹐但最后仍不免走上宠信宦官的老路。宦官高起潜﹑曹化淳等先后得势﹐直至明朝灭亡。

明朝长时间的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封建专制主义腐朽性的集中表现﹐它在全国形成恐怖的特务统治﹐加速了吏治的腐败﹐助长了官吏的贪赃枉法﹐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削弱了边防力量﹐严重地摧残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最后导致明王朝的覆灭。

明朝的太监居然是书法家和佛道教徒,太监的多彩生活你知道多少?

明朝的太监们其实整体生活虽然远较平常老百姓丰富多彩的多,但其实也是个平凡人。太监中有贪婪成性的,则每天重视三五成群的下棋、掷骰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