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周恩来是我们淮安人,最近无意中听说是绍兴人,不能理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1收藏

我一直认为周恩来是我们淮安人,最近无意中听说是绍兴人,不能理解....,第1张

事实很简单:绍兴师爷到淮安做师爷(周总理爷爷)他的儿子(总理父亲)娶了淮安媳妇(总理母亲)生下了周总理 可懂? 周总理祖坟在绍兴,族亲基本都在绍兴。

用总理自己的话说:祖坟在绍兴,绍兴的家谱有我的名字,我不能不承认是绍兴人。但我生长在淮安,满嘴的淮安口音,也不能不承认是淮安人。所以我说我是‘原籍浙江,淮安生人,江浙人也’

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56代 57代 58代 59代 60代 61代 62代 63代 64代 6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代 67代 68代 69代 70代 71代 72代 73代 74代 7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代 77代 78代 79代 80代 81代 82代 83代 84代 8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86代 87代 88代 89代 90代 91代 92代 93代 94代 95代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代 97代 98代 99代 100代 101代 102代 103代 104代 105代

1,山东莱芜莱城邹氏一支字辈:“青而玉复法、志学笃忠正。”

2,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东支字辈:“尚云国发文王廉凤天景学元恒利贞祥”。

3,山东烟台龙口邹氏西支字辈:“尚云国发文王廉凤天景学丕显忠功大德承世继长”。

4,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东一承宏显龙文通大(明凯)风令长振世德润永广嘉天开瑞光吉熙兆登芳升”。

5,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一志喜永云书世祖”。

6,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同书世兆”。

7,山东威海邹氏字辈:“居恒立本、积德存良、守先延嗣、庆余绪昌”。

8,山东莱阳邹氏字辈:“克(立)学(本)世(积)德广仁敬宗裕嗣庆成绪昌”。

9,山东莱西邹氏字辈:“发振明元西王允克金国(曰)水殿土”。

10,山东邹氏一支字辈:“本仁吉永远”。

-邹姓

展氏主要有四个来源,其中之一源于姬姓,始自柳下惠的父亲展无骇,他是汉族展姓人的受姓始祖。

  kāi

  开

  同姓名人:

  开 方(生卒年代待考):春秋时卫公子,为齐桓公宠臣,后与易牙、竖刁乱齐。

  开 赵(生卒年代待考):本姓赵,今山东临沂人,曾为南宋开国将军之一。

  姓氏分布:

  山东境内:巨野、济宁、菏泽等地有开姓人居住。全国范围内,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河南、四川、广东、吉林、黑龙江、甘肃等地有开姓人分布。

  得姓于卫公子开方

  “巨野开氏”是为望族

  巨野开官屯

  90%村民姓开

  开百鹏祖籍山东菏泽市巨野县大义镇开官屯,“我们村属于因姓而得名的村子,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一看就知道‘开’是我们这儿的大姓,有两三千人,占了全村人的90%吧。”

  开百鹏告诉记者,他们这一带的开姓多为满族,但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户籍证件上却显示为汉族,“我们村有族谱,字辈排行和汉族开姓的一样,起名字大多严格按照族谱来。不过,现在也有些家长希望自己孩子的名字能够标新立异,所以也有‘开心’、‘开天’、‘开怀’这样的名字,比较特立独行。”

  据网友开远生介绍,开氏主要有三大分支,一为西周文王后裔,现主要集中在安徽桐城;一为开赵后裔,现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开姓也是重要的一支,大多为满族那拉氏后裔。“其实应该说是‘富达那拉’,对应着汉语就是‘开’的意思。”开百鹏继续向记者介绍,“开”是个古老的姓氏,清初时,先是满族的乌雅氏、西林觉罗氏结为同盟加入开氏,随后才是富达那拉的加盟。“虽然曾经加盟开氏,但这三个典型的满族姓氏现在仍被保存下来,主要集中在辽宁凤凰城一带。”开百鹏说。

  另有说法认为山东开姓人多为开赵后裔,而满族开姓人多集中在东北地区。

  得姓始祖开方

  “忠君”而乱齐

  说到开姓的得姓始祖,人们多指向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开方,认为开姓从根本上来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和《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开方是卫国王族公子,本为姬姓,是周文王姬昌之子康叔的后代。

  春秋时期,齐桓公姜小白在贤相管仲、鲍叔牙的辅助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日益强盛,齐桓公也成了诸侯中的霸主。齐桓公身边有三个宠臣, 其中,竖刁本不是宦官,为了能贴身服侍他所敬爱的国君,自愿接受宫刑;易牙,是一位精于烹饪的专家,因为齐桓公一句”没吃过人肉”的玩笑话而用自己三岁儿子的肉为齐桓公做了一盘味道异常鲜美的蒸肉;而开方,为了表达自己对齐桓公的忠心,竟然自己父母去世都不回国奔丧。《韩非子·难一》中记录了齐国宰相管仲的一段话:“……闻开方事君十五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草其母,久宦不归。其母不爱,安能爱君。”所以, 公元前645年,管仲在病危时特意警告齐桓公说:“您的三位亲信竖刁、易牙、开方,绝不可使他们掌握政治权力!”

  然而,齐桓公当时对于管仲的劝谏不以为然,结果,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而不能起床。竖刁、易牙、开方三人知道齐桓公已没有利用价值,效忠并不能带来利益,便决定杀掉太子姜昭,拥立齐桓公的另一个儿子姜无诡为君,这样他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取得宰相的高位。于是,由开方出面下令,禁锢桓公于室,筑高墙不准入,后来桓公活活被饿死,尸体在床上放置了67天,蛆出于户外却无人敢收葬。随后,太子姜昭逃到了宋国(今河南商丘),竖刁、易牙二人杀群吏,拥立姜无诡为齐国之君,而开方则拥立另一位公子姜潘为君,同时又有两位公子姜商人、姜元也自称为齐国国君。齐国的四位国君各自宣称是合法继承人,于是就在齐国首府临淄一带争相厮杀混战,一直混战到次年,直到宋国军队护送姜昭回国,才结束了乱局。开方与竖刁、易牙三位宠臣的“乱齐”之举最终使齐国这个时代霸主走向了没落。

  “巨野开氏”

  或为开赵后裔

  关于开姓的由来,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出自南宋朝初期开国将军开赵,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文献《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宋朝时,有沂州临沂人(今山东临沂)浙西路总管开赵,本姓赵,是一位爱国志士。宋高宗赵构绍兴28年,开赵在沂州集结诸多豪杰起义兵,曾拥有兵将数万,一度收复了被金国占领的密州及日照县等处。后来,开赵被宋高宗任命为山东河北路忠义军马都统制,加官濮州团炼使,浙西路总管等职。开赵是南宋战功显赫的开国将领之一,为避讳君主的“赵”姓,且取“开国之疆”的意义,开赵因此改为开氏。据说,开姓人中开赵后裔这一支的望族在山东巨野,史称“巨野开氏”。

  zhǎn

  展

  姓氏分布:

  山东境内,平阴、东平、莱西、新泰、汶上、兖州等地有展姓人居住。全国范围内,北京、天津、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有展姓人分布。

  同姓名人:

  展禽(前720~前621)即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因此有“和圣”之称。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渤海(今山东阳信县)人,被后人称为“唐画之祖”。

  因谥号而得姓

  名人有柳下惠

  柳下惠本姓展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他因此而享有“和圣”之称。如今,“柳下惠”的名字可谓世人皆知,然而,知道他是中国柳姓得姓始祖的人却不多,了解其名字的由来,以及他与稀有姓氏“展”的渊源的人就更加寥若晨星了。

  泰山青年学者马东盈著有《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一书,据他介绍:春秋名贤柳下惠本为展氏,名获,字禽,一说字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记载云:“无骇生禽,字季,为鲁士师,谥曰惠,食采于柳下,(其后)遂姓柳氏。”相关记载还见于《广韵·有》、《元和姓纂·四十四有》、《姓考》等文献中,“柳下惠乃鲁国公族之后,父亲是无骇,‘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马东盈说。《姓氏急就篇·下》是权威姓氏书籍,有关于柳氏来源的最权威解释,据其记载,柳下惠之后本氏复姓“柳下”,后省略为“柳”,“所以,柳下惠乃是展姓的名人,还是柳姓的始祖。”据马东盈介绍,历经2700多年繁衍传承的展姓如今不在百家姓前100位之列,全国仅有30多万人。

  山东是展姓分布的大省

  网名为“柳荫鸣蝉”的展姓网友介绍说,山东是展姓分布的大省,仅泰山西展家洼及其周边大约就有数万人。胶东、青岛、莱阳等地大约有1万人,泰安城周边道朗汶口等7个自然村也有约8000展姓人。新泰北师周边的3个自然村、莱芜城子坡3个自然村各有3000多展姓人。另外,济宁、兖州、滕州等地的展姓人也有不少。

  致力于姓氏寻根的柳哲,以柳下传人为荣,前几年曾发现了一部“连续”记载了柳下惠家族2000多年历史的《展氏族谱》,该族谱由莱芜的柳下惠84世孙展广瑞、85世孙展希奎和柳下惠后裔柳明瑞所提供,资料非常珍贵。“谱系从柳下惠至今一代不缺,非常完整,已接近90代。该族系一直追溯到黄帝,单从柳下惠算起,该家谱也比近年媒体报道的世界上最长的孔子家谱要早160多年。”柳哲说,“新发现的《展氏族谱》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家谱之一,我们准备将它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做好《展氏族谱》的研究、宣传与保护工作。”

  据柳哲介绍,柳下惠的曾孙展卓与公子子仲同相而后遭诬告而罹难,遭遇灭门之祸,唯一一个幸存者是柳下惠5世孙展溱,他当时在外面成家,听到凶变后逃至齐国并改姓柳。柳哲以家谱记载为依据,指出柳姓是展溱因避祸而改姓,与柳下惠“食采柳下,因以柳为姓”传统的说法有很大的区别,“该族谱的发现,也许能纠正历史上柳姓来源的传统说法。”而马东盈进一步指出:“无论由展姓改为柳姓,还是因柳下简为柳姓,都是柳下惠后裔,这是没有疑问的。”

  柳下惠之父乃是展姓始祖

  “展”作为姓氏是从何而来的呢?《左传·隐公八年》中有详尽的记载:“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展姓的由来,它也是最早、最系统地记载我国古代赐姓命氏制度的珍贵文献,在姓氏研究史上占有不同寻常之地位,从古至今,史学家们无不奉为圭臬。”原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解读柳下惠》一书的作者柳明瑞介绍说。

  无骇乃鲁孝公三子之一,字夷伯,又字展,谥亦曰展。“羽父”名翚(hui),史称公子翚,和无骇皆为鲁公室大夫。鲁隐公八年,无骇卒,羽父便出面请求隐公赐给无骇本人一个谥号,赐给其家族一个称号。众仲乃隐公从兄弟,也是鲁公族大夫,他知识渊博且对典章制度十分熟悉。

  据《逸周书·谥法解》载:“谥者,行之迹也。”即一个人死后,根据他生前的行为进行综合评价,而赐予一个恰当的新名,供人们称呼,这就是谥号。除“行之迹”之外,“大夫或用字为谥”(郑樵注《仪礼·特牲馈食礼》),“按照《谥法解》,谥号用哪些字,每个字的含义是什么,都有明确界定。无骇字展,他属于以字为谥。”

  马东盈告诉记者,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说明:“诸侯以字为谥”赐予死去的大夫以后,又可“因以为族”,即以变为谥号的那个字作为这个大夫氏族或家族的名称。大夫死后得到善号是对他一生的肯定赞许。以他为首的这个氏族或家族由此得到名号,便可名正言顺地从大宗族中分离出来,独立门户,对分得的土地、财产以及人员直接行使管辖权、支配权,直至自立祠堂,单独进行某些祭祀活动。于是,隐公便以无骇字“展”作为赐予他的谥号,并准予用这一谥号作为其家族称号,曰“展氏”,展氏曾建有“夷伯之庙”。按礼制,只有受氏始祖才有资格立庙享祀,“夷伯之庙”供奉的即是无骇,而“夷伯”是无骇的另一个字,且在古代,“夷”与“展”同义。由此可见,展无骇是展氏的受氏始祖。

  少数民族中亦有展姓

  据柳明瑞介绍,展氏主要有四个来源,其中之一源于姬姓,始自柳下惠的父亲展无骇,他是汉族展姓人的受姓始祖。

  另一种说法认为“展”属于以国为氏。据《姓考》记载:“古有展国,帝喾师展上公是也。”展国,地在今河南许昌北。展上公原为何姓,史籍无载。按照惯例,显然是以国为氏。展上公与五帝之一的帝喾同时,是中国最早的展氏名人,但其后人却无闻于世者。

  展姓的又一个来源是后魏时期鲜卑族中的辗迟氏一支,据《广韵·狝》、《姓解·六三》等记载,辗迟氏后来改为展氏,晚于汉族姬姓展氏一千多年。

  回族中也有展姓人,他们在山东主要分布在泰安、聊城、济宁等地,据肥城市史志工作者展广植援引东平展衍振(回族)主编《东平县回族伊斯兰教简史》,“现在散居东平展营等十多个村庄的回族展氏,原系元代仕官后裔,本住北京春树胡同。明正统三年(1438),‘展营’奉旨南迁东平,至今已传20代。回族展氏,人才辈出。原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即为兖州回族展氏之翘楚。”

不同省份《任氏族谱》辈分表不一样:

贵州省任氏字辈:洪文济莲王,光先明景兴,启发正仕有,孟中永乐清;

贵州遵义一部分:清 炳 培 金 玉

湖南省任氏字辈:湖南湘潭县一部分:派、演、治、觉、鼎、思、仁、廷、任、学、开、体、应、先、恒、文、章、永、世、卓。湖南邵阳的一部分:祥、建、忠、凤、朝;印、国、正、学、仕;文、景、良、志、相;家、道、永、光、昌湖南岳;

云南省任氏字辈:云南省威信县:九廷相元荣,茂国兴周,家申云南文山:望国有景,家传世代

北京市任氏字辈:北京房山任家营村、村书记任廷臣,提供、祖父叫任自新,自之后的辈分为:自、弘、天、景、硕、玉、永、国、文、廷、万、振、洪、这是他家排下来的。北京房山的一部分:显。成。全。正。国。和。顺。灯。明。荣

扩展资料:

当代任姓的人口已达420万,是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600年中任姓人口由31万增到420余万,增长了约13倍多,任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

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陕西、辽宁、四川、安徽、江苏,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约占了全国任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豫冀晋鲁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布区、长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在近600年期间,任姓人口流动的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

任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鲁大部、冀京津、陕晋、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和江西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任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06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5%以上,上述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3%,居住了大约51%的任姓群体。

在河南东南、山东南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川渝、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大部,任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一06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26%的任姓群体。

陕西 商南 蒋氏 〔陕西商南〕蒋氏宗谱&S226;陕西省商南县红庙分支(九修)二卷 1999 商洛3

陕西 商南 冀氏 〔陕西商南〕冀氏宗谱不分卷 2000 商洛4

安徽 潜山 蒋氏 〔安徽濳山〕濳山县蒋氏八修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 1904 商洛5

陕西 洛南 童氏 〔陕西雒南〕雁门郡童氏宗谱三卷 1964 商洛6

陕西 洛南 李氏 〔陕西雒南〕陇西郡李氏宗谱二卷 1963 商洛7

陕西 洛南 杨氏 〔陕西雒南〕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1963 商洛8

陕西 洛南 刘氏 〔陕西雒南〕刘氏宗谱不分卷 1963 商洛9

陕西 洛南 罗氏 〔陕西雒南〕罗氏宗谱一卷 1963 商洛10

湖北 黄冈 陈氏 〔湖北黄冈〕陈氏续修合谱八卷,首三卷 1901 商洛11

陕西 商南 罗氏 〔陕西商南〕罗氏宗谱 一卷 1954 商洛12

陕西 商南 李氏 〔陕西商南〕商邑李氏家谱 二卷 1999 商洛13

陕西 商洛 〔陕西商洛〕〔 氏四修家谱 〕不分卷 1987 商洛14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商洛15

陕西 洛南 汪氏 〔陕西雒南〕舒邑晓天汪氏宗谱 六卷 1991 商洛16

什木罕 〔 〕什木罕家谱一卷 清末 市档案1

陕西 洵阳 〔陕西洵阳〕〔?氏〕廷辉公续修支派一卷 1911 市档案2

日本 奈良 原田 〔日本奈良〕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不分卷 1939 市档案3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第十二修王氏族谱三卷,首一卷 1996 市档案4

陕西 户县 仝氏 〔陕西户县〕仝氏族谱第三谱不分卷 1999 市档案5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户县庞光镇炉丹村西堡杨氏族谱一卷 2001 市档案6

陕西 户县 贾氏 〔陕西户县〕牛东贾氏宗谱(车门支系)一卷 1993 市档案7

江西 弋阳 刘氏 〔江西弋阳〕彭城刘氏福四公裔重修族谱三卷 1826 市档案8

陕西 户县 姬氏 〔陕西户县〕姬宗世谱录不分卷 市档案9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王氏族谱四卷 清 市档案10

刘氏 〔 〕刘氏宗谱一卷 1889 省档案1

湖北 黄冈 方氏 〔湖北黄冈〕方氏宗谱十二卷,首四卷 1901 省档案7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省档案8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白河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9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双溪常系谱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10

湖北 蕲春 程氏 〔湖北蕲春 〕 蕲阳程氏宗谱六卷 1823 省档案11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2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3

江西 庐陵 周氏 〔江西卢陵〕新修周氏族谱四卷 1940 省档案14

福建 厦门 庄氏 〔厦门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省档案15

陕西 紫阳 伍氏 〔陕西紫阳〕伍氏宗谱 1934 省档案16

山东 黄县 丁氏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1909 陕师大1

江苏 苏州 文氏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1929 陕师大2

江苏 吴县 王氏 〔江苏吴县〕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师大3

福建 闽县 王氏 〔福建闽县〕西清王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4

山东 滕县 生氏 〔山东滕县〕滕县生氏族谱四卷,卷首一卷 1936 陕师大5

江西 婺源 朱氏 〔江西婺源〕紫阳朱氏宗谱二十五卷,卷首一卷 1925 陕师大6

河南 安阳 朱氏 〔河南安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1906 陕师大7

河北 交河 李氏 〔河北交河〕李氏族谱不分卷 1937 陕师大8

湖南 汝城 朱氏 〔湖南汝城〕大村朱氏族谱四卷 1931 陕师大9

山东 乐陵 宋氏 〔山东乐陵〕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10

辽宁 海城 李氏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一卷 1901 陕师大11

浙江 绍兴 杜氏 〔浙江绍兴〕会稽杜氏家谱十二卷,卷首一卷 1899 陕师大12

浙江 绍兴 阮氏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1928 陕师大13

陕西 蒲城 屈氏 〔陕西蒲城〕屈氏族谱不分卷 1984 陕师大14

河北 营城 邵氏 〔河北营城〕邵氏宗谱不分卷 1939 陕师大15

江苏 吴县 周氏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周氏支谱不分卷 1916 陕师大16

多罗钟端 宣宗成皇帝位下多罗钟端郡王家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17

四川 井研 胡氏 〔四川井研〕井研胡氏族谱不分卷 1936 陕师大18

江苏 镇江 唐氏 〔江苏镇江〕京口唐氏重修族谱二卷 民国 陕师大19

江苏 吴县 秦氏 〔江苏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 1873 陕师大20

河北 沧州 孙氏 〔河北沧州〕渤海孙氏家谱不分卷 1921 陕师大21

章氏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编十六卷,四编十卷 1919 陕师大22

浙江 杭州 许氏 〔浙江杭州〕高阳许氏家谱二卷 1849 陕师大23

天津 静海 马氏 〔天津静海〕马氏族谱一卷,世系表一卷 民国 陕师大24

江苏 常州 张氏 〔江苏常州〕毘陵张氏宗谱十二卷 1929 陕师大25

河南 项城 张氏 〔河南项城〕项城张氏族谱十二卷 1936 陕师大26

满洲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1735 陕师大27

四川 云阳 程氏 〔四川云阳〕云阳程氏家乘四卷 1919 陕师大28

河北 南皮 杨氏 〔河北南皮〕杨氏族谱不分卷 1933 陕师大29

平江 叶氏 平江叶氏族谱十二卷,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5 陕师大30

江苏 吴县 叶氏 〔江苏吴县〕叶氏祖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31

江苏 常州 卞氏 〔江苏常州〕胜西卞氏族谱十六卷 1940 陕师大32

江苏 常熟 归氏 〔江苏常熟〕京兆归氏世谱十二卷 1913 陕师大33

江苏 无锡 荣氏 〔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三十卷 1935 陕师大34

河北 丰润 赵氏 〔河北丰润〕浭阳赵氏西门统谱七卷 1932 陕师大35

辽宁 开原 颜氏 〔辽宁开原〕颜氏支谱一卷,附优复恩例一卷 1935 陕师大36

上海 潘氏 〔上海〕上海潘氏家谱六卷 1935 陕师大37

山西 汾阳 韩氏 〔山西汾阳〕汾阳韩氏支谱四卷 1884 陕师大38

河南 荣阳 郑氏 〔河南荣阳〕郑氏族谱二十卷,卷末一卷 1932 陕师大39

浙江 临安 钱氏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0

浙江 武进 钱氏 〔浙江武进〕钱氏宗谱十六卷 1878 陕师大41

江西 婺源 吴氏 〔江西婺源〕环溪吴氏家谱四卷 1904 陕师大42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世谱稿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3

河北 满城 宋氏 〔河北满城〕清苑宋氏宗谱四卷,卷首一卷 1923 陕师大44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壬午年谱不分卷 1932 陕师大45

陕西 长安 罗氏 〔陕西长安〕罗氏族谱二卷 1938 陕师大46

陕西 泾阳 王氏 〔陕西泾阳〕宝田堂王氏家乘八卷附特命录一卷 清 陕师大47

蒙古 蒙古世系 1979 陕师大48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师大49

广西 田阳、忻城 岑氏 〔广西田阳〕〔广西忻城〕广西土官岑氏莫氏族谱 1965 陕师大50

广东 花县 洪氏 〔广东花县〕洪氏宗谱 1982 陕师大51

云南 晋宁 郑氏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 1937 陕师大52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宗谱 1938 陕师大53

吉林 他塔拉氏 〔吉林〕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九篇 1989 陕师大54

孔氏 孔子世家谱卷首,初集六十二卷,二集34卷,三集10卷,四集12卷 1990 陕师大55

广东 台山 赵氏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族谱(增订初编 续编 补遗 附录)二十四卷,卷首一卷 1966 陕师大56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陕师大57

上海 嘉定 周氏 〔上海嘉定〕嘉定周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8

浙江 杭州 陈氏 〔浙江杭州〕陈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9

古氏 新编古氏宗谱 1994 陕师大60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陕师大61

苏氏 新编苏氏大族谱 1994 陕师大62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1 咸阳1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3 咸阳2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张氏家世一卷 1981 咸阳3

陕西 礼泉 张氏 〔陕西礼泉〕张氏家谱四卷 1809 咸阳4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旬邑族谱一卷 1963 咸阳5

陕西 旬邑 马氏 〔陕西旬邑〕马氏世系考一卷 1920 咸阳6

陕西 旬邑 蒙氏 〔陕西旬邑〕蒙氏家谱底稿一卷 1973 咸阳7

陕西 长武 马氏 〔陕西长武〕马氏家谱三卷,末一卷 1990 咸阳8

陕西 长武 鱼氏 〔陕西长武〕鱼氏宗谱二卷 1996 咸阳9

陕西 永寿 张氏 〔陕西永寿〕张氏宗谱稿三卷 1984 咸阳10

陕西 永寿 任氏 〔陕西永寿〕〔任氏影〕一幅 咸阳11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影〕一幅 咸阳12

陕西 永寿 王氏 〔陕西永寿〕〔王氏影〕一幅 咸阳13

陕西 旬邑 吴氏 〔陕西旬邑〕吴氏族谱一卷 1995 咸阳14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一卷 1869 咸阳15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五卷 1997 咸阳16

陕西 长武 魏氏 〔陕西长武〕魏氏族谱一卷 1987 咸阳17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家谱〕一卷 2000 咸阳18

山东 郓城 张氏 〔山东郓城〕张氏族谱一卷 1997 咸阳19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北岳王庄王氏宗谱一卷 1987 咸阳20

陕西 旬邑 李氏 〔陕西旬邑〕〔李氏影〕一幅 1996 咸阳21

陕西 旬邑 第五氏 〔陕西旬邑〕〔第五氏影〕一幅 咸阳22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影〕一幅 咸阳23

陕西 长武 张氏 〔陕西长武〕张宅家谱一卷 1825 咸阳24

陕西 长武 刘氏 〔陕西长武〕刘氏族谱一卷 1957 咸阳25

陕西 三原 毛氏 〔陕西三原〕〔毛氏影〕一幅 咸阳26

根据我现在掌握的个人资料,我知道以下一些孔子今人的资料: (1)在十年浩劫期间,孔林被毁,而且孔子第76代孙孔令贻的坟头被刨开,撒骨扬尘。 (2)在80年代中后期,有过一部纪念孔子的电视连续剧,在正式开播前,曾请孔子第78代孙孔德懋老太太亲身观看与评阅。 (3) 孔庆东,北大中文系教授,系孔子第七十三代直系传人,人称“北大醉侠” 孔令辉,著名乒乓球员,现女乒总教练,系孔子第七十六代传人孔令奇七十五代孙孔祥东,国际乐坛最优秀、最活跃的当代中国青年钢琴艺术家之一。1986年莫斯科国际钢琴大赛与1987年的西班牙桑坦德尔国际大赛中,他两度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从而引起世界乐坛的注意;1988年19岁的孔祥东成为了美国吉纳巴考尔国际比赛金奖得主;1992年的孔祥东更是在国际乐坛大放异彩,一举获得第五届悉尼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大奖以及四项特别奖。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听了孔子的演奏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要继续练习这首,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再弹给老师听,师襄又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还要继续练习这首曲子,这样反复了数次。孔子认为只是弹出乐曲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它的内部逻辑,还要深刻理解曲意达乐曲的意境。师襄正是利用学生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让其发挥主动。怎么不提孔乙己啊孔令奇孔令辉孔令奇孔令奇孔庆东孔令奇孔令辉孔令辉孔骏亮孔庆东孔令奇孔令辉孔融孔庆东孔令辉好像没有的孔融孔令奇具体的在这里啦 wwwgx778com 孔祥东孔令辉老子恐龙孔庆东孔庆东只知道孔令辉姓孔,不知道他是不是孔子的后人孔子后代 台湾有3000人 经过十年编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已近尾声,目前已完成全部调查工作,全世界将收录一百八十万名孔子后裔,台湾部分有三千人,二○○九年完稿付印。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墉告诉记者,“孔子世家谱”第五次续修工作在一九九六年启动,孔子后裔最近一代已繁衍到第八十三代,是一名“念”字辈的辽宁省十多岁小女孩。 联合报报道,孔德墉说,台湾部分,台湾孔氏后裔的调查工作进行很顺利,共有三千名孔子后代被收录;台湾最近的一代是孔子第八十代孙的孔佑仁(今年一岁),孔佑仁也是前考试院长孔德成的曾孙。 孔德墉指出,“孔子世家谱”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距上次大修已七十年,那次就是由孔德成主持编修,始于一九三○年,成于一九三七年,当时收录五十六万人,称为“民国谱”。根据现有资料估计,目前健在的孔子后裔至少有三百多万人,大陆最多,有二百五十万人,其余分布较多的地区有香港、台湾、南韩、美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 “孔子世家谱”因为繁衍时间之长、族系复杂、编辑之广、核查严谨与保存完备,二○○五年被列为金氏世界纪录的“世界最长家谱”。孔德墉表示,“孔子世家谱”目前已排至一百零五代,各代都遵循着既定辈分,从辈分就可知道自己的一支繁衍到哪一代。目前发现重名者以“孔宪明”最多,共有一千一百九十二人。 孔德墉说,“孔子世家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家族史与正史、地方史志一样是国家历史的组成部分,透过“孔子世家谱”能与同时期的文化相辅相成,发现更多的历史人文价值,也提供研究儒家学说及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孔子孔庆东猛自孟子孔令奇孔庆东孔龙孔孟学孔祥熙春德孔令辉孔府孔令辉老子孔令辉孔祥东孔庆东孔令辉孔令辉孔庆东孔小明孔小东孔小三,孔小四第10代西汉孔藂(-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谥“夷”。第11代西汉孔臧,孔藂之子。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 第11代西汉孔安国 第14代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迁大将军,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汉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师,称病辞职。卒谥简烈侯。 第19代东汉孔宙(103- 163),字季将。少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附近动乱,孔宙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门人立碑示后,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 第20代东汉末年的孔融 第26代晋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有集传世。 第32代南朝孔奂(514-583),字休文,居会稽。好学善属文,通经史百家。侯景之乱,孔奂独傲然自若,自谓不以取媚凶丑以求全。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任晋陵太守,后为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有集传世。 第32代唐孔颖达,经学家。最重要的著作为《五经正义》,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第37代唐孔巢父(-784),字弱翁,冀州人。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河、裴政隐居徂徕山,称“竹溪六逸”。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授左卫兵曹参军,累官至给事中、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兼御史大夫。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受命为魏博宣慰使,成功劝说藩镇田悦归顺。后为藩镇李怀光部众所杀。 第38代唐孔述睿(730-80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召为大常寺协律郎,转国子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升为谏议大夫兼皇太子侍读,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复为史馆修撰。“述睿每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赠工部尚书。 第45代北宋孔道辅(985-1039),字原鲁。 由此推断,现在孔子的后人应是第80代左右,至于名字倒不太清楚了,请楼主原谅

我一直认为周恩来是我们淮安人,最近无意中听说是绍兴人,不能理解....

事实很简单:绍兴师爷到淮安做师爷(周总理爷爷)他的儿子(总理父亲)娶了淮安媳妇(总理母亲)生下了周总理 可懂? 周总理祖坟在绍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