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姓杜,有谁知道杜这个姓氏的来历啊?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3收藏

我老婆姓杜,有谁知道杜这个姓氏的来历啊?,第1张

一、姓氏源流

杜(D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祁姓,以邑为氏。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2、出自上古杜康之后。据《世本》所载,相传是黄帝时酿酒的发明者杜康的后代。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3、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时有鲜卑代北独孤浑氏,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满族都善氏、图克坦氏、鄂伦春族杜宁肯氏、裕固族杜曼氏、达斡尔族德贡氏、达力德尔氏等改姓杜,其它如满、蒙、土家、京、回、俄罗斯、壮、藏、朝鲜等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杜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杜姓以陕西西安为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杜姓已有徙居楚、鲁等国的,《新唐书》云:“在鲁有杜泄,避季平子之难,奔于楚,生大夫绰。绰生段,段生赫。”杜赫为秦将,食采于南阳衍邑,时人称为杜衍。赫少子杜秉,任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太守;秉子杜札,任南阳太守;札子杜周,任御史大夫,于汉武帝时以豪门望族被朝廷强迫迁徙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后形成杜姓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望郡——京兆郡。京兆杜姓,出自汉建平侯杜延年之二十世孙杜文、杜瑶。其后的几百年间杜姓又形成许多分支地望:襄阳杜姓,出自当阳侯杜预少子、晋弘农太守杜尹;洹水(今河南省安阳一带)杜姓,出自戴侯少子杜宽;濮阳杜姓,出自杜赫之子杜威,世居濮阳,裔孙杜谟,后魏时任濮阳太守,因家焉。总之,先秦至汉之际杜姓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其播衍过程,从陕西至山东,再至河南,终又复归陕西。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板荡,狼烟四起,杜姓为避战乱大举南迁,其先后于湖北之襄阳、襄樊,四川之绵竹、成都及浙江之钱塘,繁衍成为大族。唐末杜让能任山南节度使,遇战乱避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让能裔孙杜仁为避元乱又迁福建同安安仁里马銮乡,称为马銮杜姓始祖。明初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明清之际,杜姓已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远播海外,东南亚、欧美都有杜姓后裔的足迹。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三、历史名人

杜 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汉代书画家,汉章帝时曾为齐相,以善章草知名,与崔瑗并称“崔杜”。

杜 诗:河南汲县人,汉代著名廉吏,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近臣。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即水力鼓风机),冶铁铸农具,比欧洲早一千一百多年,他治池陂、开田园,发展农业生产。时称“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杜 康:相传是周代善於酿酒的人。《汉·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 密:河南省登封人,东汉名臣,曾任北海相、尚书令、河南尹,时人称其为“天下良辅”。

杜 林: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治有《古文尚书》,长于文字学,撰有《仓颉训纂》、《苍颉故》等。

杜 畿:曹操的高参,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要贡献。

杜 预:京兆杜陵人,西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征南大将军。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

杜 杲:北周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

杜 甫:今河南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称为“诗圣”、“诗王”,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 佑:京兆杜陵人,唐朝史学家,编《通典》二百卷,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官至宰相。

杜 牧:字牧之,号樊川,杜佑之孙,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为人刚直有奇节,曾指时弊,深忧藩镇、吐番的骄纵,后果言中。其诗风骨遒上,豪迈不羁,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於杜甫;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宫赋》、《泊秦淮》等。

杜 琼: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画家,其画开吴门派先声。

杜 堇: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明代画家,作画取法南宋院体,最工人物,笔法细劲畅利,时推白描高手。

杜审言: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唐朝文学家,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孙为杜甫。

杜秋娘:唐代金陵人。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錡之妾。錡谋叛被杀后入宫,善诗词及唱金缕衣曲,受唐宪宗宠爱,后赐归乡,穷老无依。因此古代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初唐时期李世民的名相,参与发动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史称:“玄龄多谋”,如晦善断,当世语良相,常称房杜。”

杜光庭:道教天师,唐末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杜荀鹤:池州石埭(今安徽省太平)人,唐末诗人,其部分诗篇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惨痛境遇,在当时较突出,有《唐风集》。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渭县、濮阳、范县,山东省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

汉阳郡:治所在今湖北省汉阳。

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

2、堂号

诗圣堂、少陵堂: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此外,杜姓的堂号还有:“京兆堂”、“永言堂”、“振德堂”等。

============================================================

杜姓宗祠通用对联

〖杜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民歌慈母;

世号诗王。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侍御史杜诗(?-38)。杜诗,河内汲县(今属河南省)人。字公君,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大,较欧洲早一千一百年。他又征发民工修治陂池,广开田地,发展农业生产。时称“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下联典指“诗王”,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巩县人,字子美)的颂称。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又有政治抱负。靠献赋得官,历任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诗作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显示出唐代由盛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风格以沉郁为主,语言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唐代冯贽《云仙杂记》:“鹅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谪,为唐世文章海。九云诰已降,可于豆垅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诗王本在除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

书成通典;

名列瀛洲。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史学家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出生于世代显贵之家。历官岭南、淮南等节度使,贞元末年,升任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宰相),王叔文改革时,充度支、盐铁等使,主持财政,封岐国公。官位虽高,仍勤奋不倦,白天处理政务,夜晚灯下苦读,博览典籍,精通古今,用三十年左右时间,著《通典》二百卷,内容翔实,源流分明,详而不繁,简而有要,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下联典指唐初大臣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唐王兵入关,他助李世民筹谋,临机善断,参预玄武门之变,协助李世民夺得政权。历官天策府从事中郎兼文学馆学士,太宗时官至尚书右仆射(宰相),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主持制定中央组织机构设置、规模及典章制度。贞观年间,太宗选出十八位功臣画像于凌烟阁,杜如晦居首位。后因病辞职,太宗常派人探望,病死后,太宗甚至废朝三天,以示哀悼。

耽思经籍;

图像凌烟。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杜预,博学多通,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成一家之言。下联典指唐·杜如晦,太宗时为尚书右仆射,封莱国公,与房玄龄共管朝政,图其像于凌烟阁。

金陵度曲;

玉简遗珍。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杜秋娘,年十五为李錡妾。尝为錡唱词云:“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下联典指杜兰香,自称东汉人,降于洞庭包山张硕家,留玉简唾盂等具,授硕以道,硕成仙而去。

南阳世泽;

莱国家声。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杜诗事典。下联典指唐·杜如晦事典。

-----------------------------------------------------------------

〖杜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耽思乎经籍;

图像于凌烟。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将领、学者杜预(222-284)。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以灭吴功,封当阳县侯。多谋略,时称“杜武库”。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左传》注解流传到今的最早的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中。下联典指唐初大臣杜如晦(585-630)。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隋末曾任滏阳尉。唐兵入关中,助李世民筹谋。官至尚书右仆射。卒谥成,绘像于凌烟阁。

学业醇儒富;

星斗焕文章。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杜甫诗句联。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朱德(1886-1976)撰书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联。

-----------------------------------------------------------------

〖杜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守道还如周柱史;

著书曾学郑司农。

——杜牧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杜牧(803-852)诗句联。

云霞晴光转物候;

春夜喜雨知时节。

——杜甫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杜甫诗句联。

枫林绿树丹青合;

玉杯锦席风云流。

——杜甫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杜甫诗句联。

梦醒扬州甘薄幸;

心忧社稷老风尘。

——杜审言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杜审言(约645-约708)诗句联。杜审言,字必简,原籍襄阳(今属湖北省)人。有《杜审言集》。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何绍基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撰杜工部(杜甫)祠联。“人日”,指农历正月初七日,人多到此旅览。

-----------------------------------------------------------------

〖杜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花折应时,金陵度曲;

兰谪降丽,玉简留珍。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文学故事人物杜秋娘,唐代杜牧《杜秋娘诗序》说是唐代金陵女子,十五岁时为浙西节度使李錡的妾,曾为李錡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后入宫,为宪宗所宠爱,穆宗时曾为皇子保姆,文宗时因皇子被废,她返回故乡。下联典指东汉仙女杜兰香。相传有渔夫在洞庭湖岸边捡一个三岁女童,养到十多岁时,出奇的美丽。忽然有一天从空中下来青童仙人,携女而去,临走时说:“我是仙女杜兰香,有错被谪人间,现在要回天上去了。”后来,她又降于洞庭包山张硕家,传授给张硕道术,又留下玉简等物,张硕也成仙而去。

卜筑草堂,误传严武宅;

驰名武库,癖好左氏书。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下联典指西晋将领、学者杜预事典。

============================================================

附录:杜姓典故、趣事

〖杜康与酒〗

杜康字仲宁,是康家卫人,善造酒。在《中州杂俎》、《直隶汝州全志》里,都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杜康造酒的过程。

据说河南汝阳杜康村的酒泉沟,有一棵老桑树,这便是杜康发明酒的地方。杜康小时候牧羊,每天日出,就把羊赶往母羊坡放牧。晌午,就到酒泉沟吃饭看书。酒泉沟古时称空桑涧,桑树丛生。一股清泉穿林而过。泉边有棵老桑树,因年代久远,树身已空。杜康就在树下吃饭。他常缅怀祖选,饭难下咽,就把剩饭扔进桑树洞里。乡亲们见杜康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就给他送来曲粉充饥。无意中,他又将曲粉扔进了树洞。这样饭曲发酵变成了酒。杜康饮了此酒,才知酒能解忧助兴。于是他总结了经验,从此以酿酒为业。

以后人们命名的除“杜康沟”、“杜康泉”、“杜康河”,还有“杜康墓”和“杜康庙”。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杜康是古代酿酒的专家。

参考资料:

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ID=70383&boardID=112

回答者: 言之午 - 首席运营官 十二级 1-2 13:48

四川、河北等省。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江苏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句容,江苏淮安,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而尧祖居江苏金湖三、郡望堂号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宝田堂”,"宝莲堂"等。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四、家乘谱牒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花县田美乡杜氏族谱http://cngeocitiescom/hxds2004/ 田美杜氏创辑族谱序昆仑特作群山之祖脉,发千支河海,实为众水之宗,源分万派,故吾族数传以后,或仍居旧址,或远徒他方,共庆椒蕃之盛假令家传无谱,何以寻脉溯源,使人共知支派所自出咸晓然于尊祖敬宗之义也当见世人家乘篡修,往往特书前代名人辄欲生辉谱轶,岂知郭崇韬冒认京兆,世所羞称狄武襄不祖黄公,人皆赞美想我杜氏由汉以迄唐宋,文经武纬,代有其人,不胜指数,苟非的派,何以谬为扳援以贻识者所窃笑也唯自盘天祖公,始祖之后而递溯三世伦肇公所生五子,长文秀,次文善祖,世守蓝溪,三文广祖,建居花县横潭七里余大岭下,后改立田美乡四文仲祖,迁小港地近河南(广州河南)五文进,其子孙里居至今未悉时万历三十六年戊申,与河南小港房迁蓝水白沙览谱而悉详其系於是岁岁清明节,我房与小港必皆至白沙始祖祠,咸集同往凤头岗大郁处省墓,以尽其孝思焉今五房子孙要知祖宗血脉之源流而家谱详明,可以辩名而定份,是以知田溪之派,衍亦由蓝水而枝分,足见井井绳绳不亦知览群山而知昆仑之一脉,观众水而识河海之同源乎杜氏族谱序杜氏之有姓,始于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迁封杜伯,后为宣王所灭,子叔隰奔晋为刘氏,杜泄奔鲁因氏焉极盛于汉唐,宋朝绍兴年间,因避金人之乱,由南雄珠玑巷来此后经黄萧养之乱,始迁之,原谱失矣至吾田美乡之有杜氏,则由四世祖文广来自南海神安司白沙乡至前明万历间,始与河南小港文仲子孙同迁蓝水白沙乡往凤岗村大郁山扫墓其详谱实得于此及前清光绪十八年壬辰重修今祠曾一度将族谱修过,计大小主位由四世祖起至十五世共得一百七十九个,至於余已二十一传矣各房散轶,妨有挂漏,不敢撰也唯搜求可稽者,将本祠主位,校对无讹,并付诸于民,印成数百帙,分给于各房,俾后人有所易于继笔云尔,夫族谱者,系阖族之人立为谱系,俾知源流之远,支派之分也五世不修谱,为大不孝后之人其勉诸民国十四乙丑二十一传孙蔚文识于宝田学校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有一支从江西迁移至湖南茨利,其中最为有名的杜心武就为其中的优秀人才。后分成两支,梓芬公一支留于今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南竹铺,现散布于常德、龙山、湖北、云南等地共有族民上万名众。据听说,现宝田堂正三修族谱。现正收集各房族民。

杜姓网同第一馆 秋风堂 (杜甫) 建馆于2000-3-1 11:28:44

杜姓网同最新馆 杜庞纪念馆 (杜庞) 建馆于2005-7-26 10:58:09

杜姓网同人气馆 杜牧 (杜牧) 当前访问量为13450人次

杜姓网同第一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最新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人气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你好!

1吃面更容易口臭

2肯定不会了(同性恋除外)(要不是因为天冷,可能连衣服都不会再穿了)

3(1)金指的就是大金朝,女真族兴盛时期建立。

女真族出现于10世纪初,至1635年(清天聪九年)清太宗皇太极以“满洲’、族称诏告中外,前后活动于历史舞台凡700余年,大体说来,其间经历了发展(辽代)、兴盛(金朝)、衰弱(元至明初)和再度兴起(明中叶以后)四个时期。本章叙述的,是其前两个时期的历史。在这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女真人经过艰难奋斗和顽强拼搏,使一个被契丹贵族分而治之的民族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金王朝的建立,既大大推动了女真社会历史的发展,又在巩固祖国北部统一,发展北方社会经济,促进中华民族进一步形成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2现居地/3文化传统)

探访女真族后裔:恪守三大族规 至今不和岳姓通婚  除去甘肃省泾川县的完颜村,河南省的完颜姓分布于5个乡镇、闽台女真后裔改姓粘、北京女真后裔改姓王或汪,他们都坚守着祖宗的一个遗训——

  

  女真后裔不和岳姓通婚

  

  凡姓完颜者,皆女真后裔,即满族人。女真人的第一次辉煌是建立大金国,伐辽灭北宋,与南宋划淮而治。在与南宋的攻伐当中,完颜宗翰、完颜宗弼等与南宋的岳飞争斗,流传下来的《精忠报国岳飞传》脍炙人口,可是女真完颜氏后裔与岳飞后裔也因此成了永远的仇敌。在第四届金源文化节期间,来到阿城的女真后裔都表明了一个祖训:女真后裔不和岳姓通婚。

  

  河南完老家村:

  

  恪守三大族规

  

  像在甘肃泾川繁衍生息八百多年的完颜部落一样,河南鹿邑完老家村的完颜姓村民也仍然守护着女真完颜氏的文化符号和民间信仰,恪守着三大族规:一是不听不看《说岳全传》;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礼》、《八大锤》等戏曲,据说,1978年古典戏解禁后,有一个剧团在邻村演《朱仙镇》,被完老家村村民上台阻止,并发生打斗;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可与汉姓通婚,但不得与岳姓通婚。

  

  来到阿城祭祖寻根的完颜三坤就是来自河南省鹿邑县完老家村的,他告诉记者,年轻时的他也参与了那次和剧团的打架。“我们也是完颜宗弼的后代。”三坤如是说。

  

  完颜三坤告诉记者,在河南共有5000多名姓完颜的女真后裔,分布在马铺、老庄、太清、贾滩、杨湖口等五乡九村,共750余户,近3000人。另外,汝州市完颜庄、许昌县完门村尚有2000余人,是从鹿邑迁入的。

  

  鹿邑女真后裔本为完颜氏,后改姓完氏。据《完氏宗谱》记载,他们是明朝万历年间从安徽肥东迁徙而来的。元末明初,宗弼后代完颜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因战功被封为“女真将军”,封地在潞州(今安徽肥东,现有完颜牌坊村)。明万历年间,完颜佩的10世孙完颜必重由肥东赴京赶考中得探花,为官河南,落户鹿邑。

  

  必重的三个儿子各有自己的住所,三兄弟的住所竟然选在了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距离在20公里左右,必重的长子所居地形成了现在的北完楼村,三子所居地形成了今天的南完楼村,而位于中间的完老家村则是必重次子的原居地。

  

  闽台粘氏:

  

  无比艰辛寻觅祖脉

  

  在2000年6月18日的阿城首届金源文化节上,台湾粘氏宗亲会会长、台湾亿丰集团董事长粘铭带来了近百人的寻根团。“千万里我追寻着你……”这句歌词始终萦绕在粘铭先生的脑海中,闽台粘氏豁然意识到粘氏的祖脉来自金源,粘氏的根在阿城。在第四届金源文化节上,粘铭先生带来了30多人的祭祖团。

  

  闽台粘氏本是金国开国元勋、都元帅、金源郡王完颜宗翰的后代,可谓望族贵胄。八百年前的粘罕难以预料自己的后裔辗转到当年欲征而不能的华南地区,如今又回故乡访祖寻根。完颜宗翰,本名粘没喝,亦称粘罕,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侄。《金史》称其:内能谋国,外能谋敌,决策制胜,有古名将之风。他姿貌雄杰,善于马上用剑。宗翰在金国的地位和功绩不亚于人们熟知的金兀术。宗翰在金国历史上最大的功绩当算攻陷汴京,抓获徽钦二帝,押宋俘数万返回上京。粘罕病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真珠、割韩奴商决,以父亲粘没喝之名冠粘为姓氏,表明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思,以避猜忌生变。后来,其后人辗转南迁,因避乱世不忍杀戮继续南下,至元代落脚泉州、晋江、南安、石狮等闽东沿海地区。

  

  自20世纪80年代初,闽台粘氏开始以谒祖、修复宗祠的形式频繁开展恳亲欢晤活动。开始,他们把元朝时的八世祖粘博温察尔在石狮的墓地作为始祖墓,后又修复闽台粘氏大宗祠。后来,闽台粘氏在追寻中发现自己的根在金上京,在金源故地阿城。

  

  粘罕天性异常严酷残忍,特别是消灭辽国和北宋后,居功自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国事无论大小都得他说了算,虽一品大臣跪拜在他的面前也不还礼。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太宗皇帝的头上。金太宗吴乞买是个非常平民化的皇帝,论辈分是粘罕的叔叔,他时常到田野中放牧,光着屁股到阿什河中与牧童一起洗澡。一次,太宗违背先帝遗训私下动用了国库少许银两,结果这事被粘罕知道了,他竟领着众大臣将太宗从龙椅上拉下来,噼里啪啦一顿臭揍。然后,亲自搀扶太宗坐在龙椅上,向皇帝谢罪。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上,大臣(不包括篡政者)动真格的打皇帝,粘罕也算创下了空前绝后的纪录。

  

  粘铭说,宗翰还有一个大功劳,在宋人洪皓的笔记《松漠纪闻》里记载,公元1128年,宗翰率兵占领曲阜,几个辽籍汉人要打开孔子墓。粘罕问通事高庆裔:“孔子是什么人?”高答:“古代大圣人。”粘罕大怒:“大圣人的坟墓怎么可以侵犯!”遂处死盗墓人,使孔林得到保全。

  

  北京皇族后裔:

  

  对故土一片深情

  

  《金史》记载,完颜姓相对于汉姓是王,金国灭亡后,宗室完颜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逃归东北的后裔自为部族。到了明末,完颜部(又称“王甲部”)归顺了清太祖努尔哈赤,成为满族共同体的组成部分。清末,其族人多冠汉字姓王或汪。

  

  王昭,又名完颜昭,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30世孙,旅日画家。其出生在北京,后东渡日本。本届金源文化节,由于王昭事务缠身未能赶来,但是他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前来阿城祭祖寻根。

  

  王晴雪、王响逸和王阳三姐妹告诉记者,她们的家庭是真真正正的女真人皇族后裔,其父姓完颜,名为完颜爱兰,其母姓爱新觉罗,名为爱新觉罗·溥韫娱,都是皇室。她们的父亲完颜爱兰是大名鼎鼎的擅长画兰草的画家,人称“兰草王”;她们的母亲是清朝摄政王载沣的六格格,即末代皇帝溥仪的妹妹。1993年,她们的父亲就曾来到阿城寻根,留给博物馆许多书画,并将珍藏的溥仪的四幅行书扇面赠予博物馆,表现了对祖辈与故土的一片深情。

  

  三姐妹说,她们小的时候根本不敢说自己姓完颜,妈妈姓爱新觉罗,也不敢承认自己满清皇族的身份。尤其是在学校上历史课的时候,只要老师讲到满清时或是同学们谈论到满清时,她们都赶紧离开,以避免尴尬。

  

  景爱在《北京完颜氏遗族考》和《当代中国的完颜氏遗民》等文章中认为,至今留在北京居住的一支金国皇族后裔,也就是三姐妹这一支。他们的始祖完颜守祥,与金哀宗完颜守绪为兄弟,据说出自金世宗庶子。

  

  女真后裔分布广泛

  

  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女真族后人,其中安徽肥东和山西一些地方也都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女真后裔。

  

  据史书记载,金国亡国之后的女真人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金国时留居金源故地的女真人,到了元朝,他们被分别称为女直、水达达、吾者、乞列迷、骨嵬等,居住在松花江流域、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地区,后来发展成为满族;另一部分是金国时南迁中原的女真人,自金国中叶以后,他们汉化程度逐渐加深,至元朝时已不再被视为女真人,而一概以汉人称之。

  

  金国以来,因战而迁的女真后裔以家族形式聚居并成为当地居民的不在少数,目前,人数较多的有安徽的肥东、福建的泉州、台湾的彰化、甘肃的泾川以及山西的安邑。

  

  据了解,在安徽肥东县的女真后裔目前约有2000余人。据《完颜氏家谱》记载,金国亡国后,有一支完颜氏的女真人流落到云内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为避免蒙古人的民族歧视,他们改完颜氏为完氏。元末,这支女真人的首领完颜佩投身朱元璋麾下,位至将军,洪武初年,奉命屯田庐州,从此便定居于肥东。

  

  本报记者张金辉谭立顺

  

  金兀术与岳飞

  

  谭立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虽然海沟河无法与长江相比,但是在这里却诞生了一个奠定时代格局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鼎鼎大名的金兀术。随着传统评书《岳飞传》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热播,岳飞和金兀术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

  

  也正因为如此,岳飞及与其有关的人、故事、文学作品、戏曲曲目都极具影响力,比如有些人想到岳飞就热血沸腾,而有的却掩耳不闻。如今的女真人后裔,甘肃省泾川县完颜村金兀术后裔、河南鹿邑完老家村金兀术后裔都信奉着一个祖宗传下来的遗训:男人不能娶岳姓女子、女子不能嫁岳姓男子。金兀术的后人和岳飞的后人已经成了不可能和好的仇人。

  

  说英雄,贬坏蛋,中国历史上的哲学从来都缺少辩证法,所以岳飞就成了民族英雄,金兀术成了侵略的洋鬼子。但是,在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从金源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做出了极为出色的贡献。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金宋对峙,出现了两个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主战派人物,这就是金兀术和岳飞,然而这两个人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金宋对峙,不论是谁成就功名,都会生灵涂炭,于是站在两个主战派的对立面,秦桧、挞懒也就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于是乎,金宋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战战和和、和和战战。在挞懒的主张下,金兀术经营多年的陕西、河南归还给了宋,于是岳飞要直捣黄龙、迎取二帝。当金兀术除掉主和的挞懒后,再次伐宋,夺回陕西、河南,当力有不殆的时候,金宋签下和约划淮而治,而此时的南宋主和派也大占上风,除掉了岳飞,保住了江南一隅的百年和平。

  

  两个主战派,两种结果。令人叹惜,将遇良才,谁更胜一筹?历史没有给这个机会。但是,主战的金兀术却意识到了和的必要性,于是有了金宋南北对峙的格局,而岳飞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打,还固执地以为很快就会直捣黄龙,完全不考虑偏安的朝廷根基尚未稳,急需休养生息。

  

  从这一点来说,金兀术看清大局,是要胜岳飞一筹的。更高的是,金兀术在临死前拟定了对南宋的5条策略,第一条就是“如宋兵果举(进攻),势盛敌强,择用兵马破之”;如果胜不了南宋,就采取以北宋亡国之君钦宗赵桓(兄)“安坐汴京”,扼制南宋享国之君赵构(弟)的办法,并断言:“其礼无有弟与兄争”。

34现在基本上都讲汉语,推广普通话嘛!呵呵

北京家谱传记机构

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由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时代绘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家谱传记书店等实体与《个人出书网》、《 家族文化网》等网站组成,机构致力于“个人文化、家族文化、姓氏文化”的应用开发与社会传播,提供“定制出书、采编创作、家谱编修、 家族文化堂设计制作、家谱传记写作培训、姓氏文化寻根游学”等特色文化服务。专业编修家史家谱、家谱制作、定制出书(个人传记、文集 、回忆录、专著),50本起印。

编修家史家谱、族谱,祖宗根脉传承是家族的大事,华夏文明根脉传承更是国家的大事。北京家谱传记机构自2008年10月至今,我们为全 国各地客户定制出版家谱传记近六千种,开办了全国首家“家谱传记书店”,举办姓氏讲座与修谱培训。央视、凤凰卫视、新华电讯、环球日 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均有专题报道。中华文明讲究敬祖归宗,没有家族祠堂与祖宗牌位的城市居室只是寄身客舍,不是灵魂家园,这就是传统 节日城市移民大返乡、导致交通大拥堵的根源所在!怎样在城市新家接续家族文化根脉呢?借鉴客家祠堂文化经验,结合城市居民单家独居的 现实情况,我们设计了新式“家族文化堂”。家族文化堂设在我们城市居室的书房或客厅:上方是以户主名字命名的“某某某家族文化堂”牌 匾;中间是以“祖宗中堂、家族谱系、字派家训、亲戚图表”等组成“家族文化墙”;下端是以“人物传记、家史画册、家谱族谱”等组成的 “传世家书组合柜”;其它牌位香案自行配置。“家族文化堂”聚合了家族文化的传家宝典,让我们在城市新家也能祭祖、查谱、孝亲、教子 ,真正实现在第二故乡的安居乐业。作为专业的家史家谱族谱编修制作公司,具有丰富的家谱族谱制作经验,可根据家族的实际情况,选择最 合适的家谱族谱表现形式,将您家族的血脉很好的传承。鉴古知今、继往开来,顺应时下寻根怀旧文化热,我们开办了“姓氏文化讲座与寻根 旅游学习班”,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姓宗亲学员聚集一堂,听本姓学者讲祖宗传奇与文化精华;然后一起踏上寻根旅程,瞻仰祖庭家庙、祭奠 族姓先人,追寻先辈遗迹、体味迁播甘苦,查阅老谱古籍、摘抄族规家训,拜访宗亲名人、借鉴成功经验等。以旅游学习的形式,寓教于乐, 从根文化的深处吸收祖脉营养、培育人文情怀与家族自信,利国利家,不亦乐乎!北京家谱传记机构可以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家谱资料的收集、 设计、印刷等服务。

除了专业编修家史家谱,打造家族文华堂,我们还提供个人定制出书,出版个人传记、文集或回忆录。根据作品内容及作者需求决定出版 形式,可以选择无书号出版、国内丛书号出版、单书单号出版、或香港书号出版,1-50本起印,为作者提供广泛选择,使您花合适的钱,达到 最满意的效果。

北京家谱传记机构还自主开发了百家姓寻根文化书院系列项目,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巨大,名标青史,名利双收,欢迎有投资华夏根脉文 化兴趣的企业家来我公司考察合作。

北京家谱传记机构服务项目如下:

一、专业编修家史家谱,设计家谱,印刷家谱,经验丰富。

二、个人文集:文化作品、戏剧、影视、游记、个人随笔,个人博客、作文集或专著、或结集,有书号、无书号皆能做。

三、生平传记:革命史、创业史、苦难史等回忆录。

四、学术著作:学术著作、论文结集、旧闻结集、旧书翻印。

五、实现个人出书、自费出书梦想。代理机构/个人文集、画册出版业务。

六、字录入、扫描修图、排版校对,印刷,出版。

七、书籍杂志文图排版、全书整体装帧设计。

八、宣传册/广告页排版设计印刷和出版:企业简介、宣传画册、产品样本、说明书、内部刊物、企业年报、用户手册等。

我机构办公地址[北京中关村海淀图书城25号“家谱传记楼”]

1

南渡声名曾降疏

东平窜粤史流芳

2

石可点玄机伏阙上书一片丹心昭日月

梁能胜大任科场登仕千秋俎豆照山河

3

西雍龟山常毓秀

南盘蛇转默吐馨

4

东回蛇诞濒藻洁

西山长乐远朝宗

5

青史杨名历代先贤留雅韵

云门献瑞满园桃李育芬芳

6

沙岸分派源流远

益敬宗枝奕叶长

7

望族肇中州祖德长流礼乐诗书荣百代

嘉苗蕃粤海宗风永继衣冠孝弟耀千秋

7

延绵世泽祖德功宗流芳远

威振家声子孝孙贤奕叶长

9

益泽子孙祖砚文田垂燕翼

敬怀先贤阶兰庭桂肇鸿图

10

益溯祖德宗功奕叶簪缨推望族

敬贤兰孙桂子万年诗礼继先声

11

祖脉溯源文英流芳远宗枝

宗枝默本魁首家声继世长

12

祖灵穆乎不远水源木本承先泽

旧德焕然其新春露秋霜展孝恩

13

系承伯国礼乐家声祖功宗德流芳远

派衍莘村士农工商子孝孙贤世泽长

14

奉之以乐满门忠节传宇内

家规有训世代宗亲在人间

15

启宇自南天望族尊荣安定群

发祥源汉代名门富出黄歧乡

16

曼声流广海

硕厦响塘溪

17

世代源流远;

宗枝奕叶长。

18

宗祖千秋长祀典;

儿孙万古绍书香。

19

胙土自赢康上承伯益衍夏阳万派之本;

奠居从朝请下绍修武开魁冈奕叶之源。

20

宗族自有权衡派别分支醮子姓讲前贤首诵退思理学

家声何其显赫源流绵远念所生思世系先言修武功勋

21

曼支衍奕凭祖德涵濡安定长塘八百载春秋瓜瓞繁盛

硕果传承赖宗亲泓灏夏阳贵胄三千年手足情谊挚诚

22

安定发宗枝德业长兴情系炎黄同一脉

夏阳传祖泽心香永继心连华萼及千秋

23

道德传承家庙新姿安定繁荣今胜昔

书香世代塘溪焕彩文明昌盛锦添花

24

安定溯源一脉相承尊祖敬宗传礼乐

繁荣奕禩千秋共庆承先启后铸辉煌

25

家庙喜光重春祀秋尝祖德流芳开泰运

塘头开淑景兴家创业先贤荫泽展新猷

26

日转星移家谱犹记八百载时六天兄弟同一脉

朝更代换族系长存十万尺间五地裔孙贺千祥

27

南粤风光朝秀色三千年承前启后曼硕云祁绵世泽

塘溪气象沐新枝八百载继往开来澹齐奕叶壮鸿图

28

堂构焕新猷大宇恢宏从此桂茁兰芬咸仰宗功祖德

源流仍旧贯千枝蕃衍于兹竹苞松茂共贻子孝孙贤

29

宗枝泓灏广通四海络绎渊流开地运

世代兴隆宏达九州欣荣润裔得天机

30

簪缨世胄

钟鼎家声

31

兴怀前代入圣门登鼎甲继继绳绳更有宰辅力持国政

福庇后人辉武库耀文魁跄跄济济不独大夫隆祀乡贤

32

长远安定世泽

堂皇大都风光

33

东平世泽长

安定家声远

34

闽粤萃一堂自宋迄今千载旌常昭炳蔚

衣冠排两祀远追近溯万年俎豆荐馨香

35

聚朝穆于一堂有眷有伦允矣享祀不忒

集衣冠于两祀即匡既敕洵哉威仪孔时

36

庙庆重新恩施远近

社开盛会义结西东

37

源通吉水

派衍名山

38

宗联岭表

祠起坡头

39

宗功昭日月

祠宇祀千秋

40

五岭书香胤育精英扬祖德

名家风范传承孝悌振纲常

41

同敦孝友

福荫贤孙

42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43

笔架山朝呈秀色

贪狼星照显文章

44

安邦定国宏图振业家声远

定海图基大志兴华族望高

45

道范仰尼山千乘侯封光史册

勋名昭大地七星魁焕耀青云

广东怀集县梁村梁氏大宗祠:

46

祖德威灵礼乐颂风雅

宗恩显济诗经易春秋

47

功酬社稷根立夏阳西征跃马雄风在

德效贤良志存寰宇后继腾龙浩气长

48

乔木发千枝无非一本

长江分万派总是同源

49

儒林登第洊水升荣惠风仁政诗书永;

庚子肇基清山振业和族睦邻世泽长

50

绳其祖武永怀千乘

慎终追远源系珠玑

51

脉本夏阳安徒岭南均共祖

源流怀邑定居洊水总同宗

52

宗族垂衍泽南粤兰桂腾芳族强

祖德绍长远分支鼎盛峙振箕裘

53

欣逢盛世太庙重光肯构肯堂能承祖业

喜庆升平安定再造美轮美奂复振家声

54

祖堂重光福禄寿三星永拱照

宗宅焕彩丁财贵万代源流长

55

庆梁氏大典文人蔚起能治国

贺宗祠落成武杰腾飞安定邦

56

宗庙呈胜概众志成城安富贵

祠堂籍英灵光前裕后定荣华

57

庆太祖升座人杰地灵千秋盛

贺群宗登殿竹苞松茂万代兴

58

宗功昭日月流芳不息永千秋

宇貌仰巍峨轮奂常新垂万古

59

庙貌庆新成喜羡竹苞松茂

堂阶初上进欣观桂馥兰馨

60

安定国泰爱人人尊祖敬祖宗族和睦

梁氏族气愿世世孝子贤孙长爱亲恭

61

杕盛经典文章才学传万古

笃志业儒诗书礼乐载千秋

62

安踞龙盘人杰地灵芳千古

定德爱国门第风骚庆万年

63

梁氏祖座气象鼎新定卜文人蔚起

宗祠华堂规模雄伟依然杰士频兴

64

栋宇更新万家衣冠赛玉步

庙堂安定四时风月粲琼楼

65

大宇重新更宜儏构竹苞松茂

高堂焕彩尤是鸿图乌革巩飞

66

列祖上瑶台宗祠增新龙腾凤舞

群仙登宝座堂宇衍庆麟趾螽斯

67

庆祖座基开人杰地灵千秋盛

贺庙堂奠启物华天宝万代昌

68

竹木可参天雨露滋生成国栋

中华普丽日和风竞送蔚人文

69

绕祥云丁财两旺

生瑞气富贵双全

70

安祖隆基硕德传世代

定宗胜地宏恩贯春秋

71

禴祀蒸尝千秋盛

兴邦敦化万代香

72

勅旨红门弘世系

赐扬丹柱振宗邦

73

立志步蟾宫金榜题名绵后叶

回瞻应顾祖丹墀受爵振先声

74

举步重辅家喜遇登堂荣祖德

进身堪弼国欣瞻题柱耀宗祊

75

根从夏阳源远流长基永固

族开怀邑枝繁叶茂泽龙田

75

安定溯本源源复溯源继继绳绳世系均从千乘派

龙田开望族族又开族跄跄济济芳辰工祝十三公

76

庆盘桃以祝嘏螽斯赫赫荣祖诞

采椒花而献颂孙子源源获先灵

77

端月庆悬孤祝嘏盘桃且喜坊坊凝骏福

元阳庚纪箕馨香俎豆还欣处处结祥光

78

祖诞值元春春酒介眉庆祝辰春不老

孙枝承令德德音在耳颂歌明德流芳

79

昆仑发迹千秋盛

山韵呈祥万代昌

80

迎宗进楼集千祥

接祖归座添百福

81

祖德巍峨源远流长千秋盛

宗恩浩荡枝繁叶茂万代昌

82

祖座重新人旺财兴福星长高照

厅堂焕彩孙贤子孝英气永留存

83

大启中门迎贵客

宽开走道接宗亲

84

祖泽滋玉叶棣萼联芬长富贵

孙枝撒金花竹林竞秀永祯祥

85

先祖建基德智流芳千世著

后人立祠丁财并进万年兴

86

祖座重新功高昌百世

厅堂焕彩德厚耀千秋

87

情浓凉棚宴贵客

意深随地酬嘉宾

88

祖座英灵启后裔

宗祠焕彩振前声

89

宗功赫赫千秋庆

祖德隆隆奕世长

90

祖座迎春春常在

孙枝接福福频临

91

柱石巍峨添祠貌

河山壮丽萃人文

92

宗族耀华邦武蔚文兴绵世代

堂皇新祖座丁添财进振家声

93

旧址创宗宫龙气回旋房房发达宏骏业

元针营祖座地灵人杰代代兴隆展鸿图

94

祖座复维新祖荫嗣昌兴万代

宗功添焕彩枝繁叶茂旺千年

95

祖德显宗功兄弟怡怡欣顾祖

宗堂绵后裔人丁赫赫喜朝宗

96

香火呈祥兴富贵

烛光耀彩旺丁财

97

香烟篆出平安宅

烛蕊生成富贵花

98

问祖寻根郴州源流远

承前启后安定世泽长

99

太祖喜登龛金枝永发荣华叶

列宗欣就座银树常开富贵花

100

千秋伟业儿孙志

万代宏图祖德荣

101

回进新居扬和谐

龙焕醒颜乐民生

102

新居新造新景新荣华

进宅进丁进财进富贵

103

新居焕彩幸得和谐结硕果

兄弟浓情深蒙庆贺谢热心

104

祖座重建祥光满院丁财两进

宗宇再修瑞气盈庭富贵双全

105

回发新枝开芬芳远景

龙吐瑞气创美好明天

106

叔侄盈门欣添喜

兄台满座乐增光

107

清茶薄酒酬雅客

粗饭淡蔬待亲朋

108

弘管奉齐五福临

笙笛追足三多进

109

文光万丈凌霄汉

武气千秋冠斗星

110

三清居士

七序名言

111

夏阳绩绪

沂谓流源

112

眉齐鸿案

庐结石门

113

建阙修宫周翰献五凤楼赋

为官作宰清慎勤三字符方

四川、河北等省。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江苏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句容,江苏淮安,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而尧祖居江苏金湖三、郡望堂号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宝田堂”,"宝莲堂"等。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四、家乘谱牒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花县田美乡杜氏族谱http://cngeocitiescom/hxds2004/ 田美杜氏创辑族谱序昆仑特作群山之祖脉,发千支河海,实为众水之宗,源分万派,故吾族数传以后,或仍居旧址,或远徒他方,共庆椒蕃之盛假令家传无谱,何以寻脉溯源,使人共知支派所自出咸晓然于尊祖敬宗之义也当见世人家乘篡修,往往特书前代名人辄欲生辉谱轶,岂知郭崇韬冒认京兆,世所羞称狄武襄不祖黄公,人皆赞美想我杜氏由汉以迄唐宋,文经武纬,代有其人,不胜指数,苟非的派,何以谬为扳援以贻识者所窃笑也唯自盘天祖公,始祖之后而递溯三世伦肇公所生五子,长文秀,次文善祖,世守蓝溪,三文广祖,建居花县横潭七里余大岭下,后改立田美乡四文仲祖,迁小港地近河南(广州河南)五文进,其子孙里居至今未悉时万历三十六年戊申,与河南小港房迁蓝水白沙览谱而悉详其系於是岁岁清明节,我房与小港必皆至白沙始祖祠,咸集同往凤头岗大郁处省墓,以尽其孝思焉今五房子孙要知祖宗血脉之源流而家谱详明,可以辩名而定份,是以知田溪之派,衍亦由蓝水而枝分,足见井井绳绳不亦知览群山而知昆仑之一脉,观众水而识河海之同源乎杜氏族谱序杜氏之有姓,始于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迁封杜伯,后为宣王所灭,子叔隰奔晋为刘氏,杜泄奔鲁因氏焉极盛于汉唐,宋朝绍兴年间,因避金人之乱,由南雄珠玑巷来此后经黄萧养之乱,始迁之,原谱失矣至吾田美乡之有杜氏,则由四世祖文广来自南海神安司白沙乡至前明万历间,始与河南小港文仲子孙同迁蓝水白沙乡往凤岗村大郁山扫墓其详谱实得于此及前清光绪十八年壬辰重修今祠曾一度将族谱修过,计大小主位由四世祖起至十五世共得一百七十九个,至於余已二十一传矣各房散轶,妨有挂漏,不敢撰也唯搜求可稽者,将本祠主位,校对无讹,并付诸于民,印成数百帙,分给于各房,俾后人有所易于继笔云尔,夫族谱者,系阖族之人立为谱系,俾知源流之远,支派之分也五世不修谱,为大不孝后之人其勉诸民国十四乙丑二十一传孙蔚文识于宝田学校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有一支从江西迁移至湖南茨利,其中最为有名的杜心武就为其中的优秀人才。后分成两支,梓芬公一支留于今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南竹铺,现散布于常德、龙山、湖北、云南等地共有族民上万名众。据听说,现宝田堂正三修族谱。现正收集各房族民。

杜姓网同第一馆 秋风堂 (杜甫) 建馆于2000-3-1 11:28:44

杜姓网同最新馆 杜庞纪念馆 (杜庞) 建馆于2005-7-26 10:58:09

杜姓网同人气馆 杜牧 (杜牧) 当前访问量为13450人次

杜姓网同第一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最新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人气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我老婆姓杜,有谁知道杜这个姓氏的来历啊?

一、姓氏源流 杜(D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祁姓,以邑为氏。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据《通志·氏族略》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