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期的稻姬是谁的老婆?
本多小松(ほんだ こまつ、1573年-1620年3月27日),是上田藩藩主(后来移封到松代藩)真田信之(信幸)之妻。她是德川家谱代家臣本多忠胜之女,母亲是侧室乙女。幼名叫做稻姬、於小亥等等。天正十四年(1586年,或认为是天正十七年、十八年)做为德川家康的养女(又一说是德川秀忠的养女)嫁给真田信之,生下信之的次男真田信政、三男真田信重、长女万姬、次女政姬。
对於小松姬的出嫁,有这样的一个传说:据说她身为德川家的名将本多忠胜之女,自身也相当有名,当时便将做为她夫婿的候选人们聚集在一起,以羞辱他们发型、看他们做何反应来挑选结婚对象。在这些男子里,唯一一个拒绝回应的是真田信幸,因此小松姬对他很有好感,便嫁他为妻。当然,这仅是一个传说而已。
1600年的关原之战时,信之因为属於德川方,而与其父真田昌幸分别。当昌幸在前往居城上田城的途中,经过由小松姬留守的沼田城时,他向小松姬表达了「想要见孙子一面」的愿望,但小松姬却穿著一身战斗装束出现在昌幸面前说:「现在我们已经分属敌我两方了,即使您是我公公,我也不能让您入城。」拒绝了昌幸的请求。不久昌幸前往邻近的正觉寺休息时,小松姬竟然带著孩子出现了,也达成了昌幸想见孙子的心愿。对於小松姬的做法,昌幸与次子真田信繁都颇为赞同。关原之战后,西军战败,昌幸与信繁父子被流放到九度山,小松姬也常关心的派人送去食物与日用品。
由这个故事可见小松姬的人品,而且她也相当受到其夫的信赖,并有贤妻良母的美誉。晚年她因病由江户到草津温泉做温泉疗养,却在半途中於武藏国的鸿巢过世。信之为此相当消沉,在写给熟人的信里甚至写著「我家的明灯已经消失了」。小松姬的戒名是「大莲院殿英誉皓月大禅定尼」,墓所分别在鸿巢市胜愿寺、沼田市正觉寺、上田市芳泉寺,灵庙则在长野县长野市的大英寺。上田城内还留有小松姬曾经使用的轿子。
德川家定是德川家茂的养父,根据查询族谱新闻得知,安政5年7月6日(1858年8月14日),德川家定因宿疾脚气性心脏病复发而过世,享年仅34岁。之后由养子德川家茂继承。所以德川家定是德川家茂的养父。
在日本历史上,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应该是最长的,从1603年德川家康拜领征夷大将军开始,直到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把持皇权统治,其间一共经历了265年,是仅次于平安时代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 德川家康是德川幕府的开山鼻祖,他以此前"残忍且麻木不仁的禽兽"织田信长及拥有"卓越谋略家"之称的丰臣秀吉为榜样,在1600年通过关原一役,打败忠于丰臣秀吉子嗣的势力后,一举奠定了长达两个半世纪的德川霸业根基。 在受封征夷大将军后,1605年,62岁的德川家康正处老当益壮,便急流勇退,让儿子德川秀忠子承父业,继承将军一职,以确保德川家族世代顺畅,不断巩固和强化对日本的统治。 1623年,德川家康的孙子德川家光开始继承父位,他成了德川家族的第三代将军,在位28年,确立德川体制,让德川政权威信大振,声名远播,这种体制直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挺进日本家门口,才自此垮台。 其实,之所以德川幕府能够有效统治二百多年,主要还是其"三上三下"的等级制度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正是这样的等级划分,使其统治天衣无缝,坚如磐石,如果不是外力的驱使,相信这样的政权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那么,何为"三上三下"的等级制度呢? 所谓"三上三下"的等级制度,就是在德川幕府时期,大名、天皇、武士阶层为上等人,村民、町人、边缘人为下等人,各司其职,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达到维护德川政权统治的目的。 上等人之大名 大名是日本幕府时期的产物,曾经以武力霸占一国或多国,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德川家光在位时,曾将大名划分为"谱代大名"、"亲藩大名"和"外样大名"。 家康要求大名,不管有多少领地,一个藩内的城堡不得建有两个,在忠于德川幕府的前提下,每个藩可以有一定的自 ,藩位实行世袭制。 此外,德川家康还规定,不管藩与藩之间关系如何之好,都不得结盟,如果结为姻亲,必须得到幕府的首肯;大名的领地,将军有权没收,亦有权赐给信得过的领主。 所谓"谱代大名",就是对德川幕府忠贞不二的封建领主,家光在位期间,谱代大名曾获得不少从图谋不轨的大名手中没收的土地。 "亲藩大名",顾名思义,就是与德川家族是亲族关系的封建领主。"外样大名"即为在关原一战中站在德川家康对立面的大名。 德川家光出于保卫江户城的需要,将外样大名一度安排到日本列岛未开化的蛮荒之地,而将谱代大名和亲藩大名留在江户城德川家地的周围,这就保证了德川家族基业能够经久不衰。 在江户和藩地,任何大名都必须按照德川家光的要求在两地各建一居所,他们在两地居留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回到藩地时家眷不可同往,住在江户时须参拜将军,这就在政治上对所有大名进行了有力控制。 上等人之天皇 幕府统治时期,天皇的威望固然崇高,不过权力已被架空,只能算作象征性的国家最高统帅,真正拥有实权的却是幕府将军,是幕府"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工具。 德川家康虽然严苛,却不乏谋略,也颇有耐性,他知道要想获得长治久安,让社会各阶层听命于幕府,就得名义上维护天皇的权威,以便让天皇为幕府效劳。 安土桃山时代,幕府统治者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都能对天皇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这样在使天皇家族避免过去一个世纪所受窘迫的同时,还能赢得社会的广泛拥护,同样,精明的德川家康自然会"东施效颦",采取与信长和秀吉一样的措施。 在得到天皇赐封的象征统领武士最高舵手征夷大将军后,德川幕府便名正言顺地对国家进行统治,对皇室进行操控。 德川幕府曾不失时机地颁布法律,规定朝廷公卿文武百官必须由幕府来任命,他们的封地也一并由幕府来赏赐。 德川幕府的高明之处在于,对一些不重要的事务,往往征求天皇的看法,但仅此而已。按照幕府的要求,天皇必须安排一子嗣与德川家族同住,这与人质一角并无二致,同时幕府还在天皇所居住的京都附近"二条城"安插官员,以便对皇室的一举一动进行监视。此项政策,就把幕府将军的地位置于天皇的平等位置,天皇就处在幕府的绝对掌控之下。 上等人之武士 在丰臣秀吉时期,有本事的大名不下数百个,在他们的带领下,参与战争的武士多达几十万之众。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一战获胜后,便对武士论功行赏,他们可以领取并管理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封地,连同封地上的农民。 不过,后来很多武士并不在自己的封地上定居,从事的职业也就各有不同。一方面,按照幕府将军的规定,在江户和藩地各建有寓所,在藩内的叫城堡,在江户的叫藩邸,这样不少武士就按照大名的意旨或居于城堡,或居于藩邸。 另一方面,住在小镇上的武士就扮演着土地丈量官、田产评估官、赋税征收官和治安维护官的角色,他们的封地及田地收入,会由幕府或大名安排专人去管理。 此外,住在城市的武士,一部分充当警察安保人员,一部分从事行政之职,很少武士无所事事,不学无术,但即便存在,他们照样获得大名施于的"米禄",这些俸禄实际上来自于他们封地的收入。 事实上,武士也有上中下之分,处于中上阶层的武士,由于家庭出身好,文化程度高,逐渐走向社会精英阶层,成为幕府官员,抑或成为大名的得力助手,他们的身份也就由武士向官僚过渡。而那些下级武士,由于多种原因,俸禄日渐稀少,处境愈发堪忧,越来越穷困潦倒。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地位也比下等人高。 下等人之村民 村民,顾名思义就是世世代代从事田地劳作的人,他们无权无势,只能任人宰割。德川家光继承将军之位后,对村民身份进行登记造册,他们的户籍一经落实,再不能变更,即便到异地去旅行,也必须得到批准。 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村民人口有八成,鉴于这类人口众多的事实,幕府乃至大名的藩 对农村事务几乎很少过问,而是将村作为一个单位,进行税收征管,至于村上的秩序管理、村民违反乱纪,一并交由村头处置。 好在幕府对村民并没有一棍子打死,他们在出行、搬到城市上居住也都有一定的自 ,这样人心得以安抚,不易造成激烈的反抗,有利于幕府统治。 下等人之町人 町人指生活在城市的各色人等,与村民一样,身份一旦确定,便世代不得变更。商人和工匠是町人中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管理,也是与农村大同小异。 町人虽然居住在城市,但他们依然无权无势,受人摆布,除了缴纳一定的赋税,还要接受市町头目的安排,进行治安管理,对不同行业的商业行为加以规范,协助罪案的侦查,以保证法律的有效执行。 下等人之边缘人 幕府时期的边缘人包括三种,其一是以娼妓、僧侣为代表的身份难以确定的人;其二是生活在日本诸岛的原住民虾夷人;再则就是当时幕府既看重又敌视的外国人。 这些人虽然在幕府统治时期真实的存在过,但不被主流社会认可,就娼妓而言,她们的存在引起部分正直官员的不快,认为有辱伦理道德,会引诱武士不思进取,一事无成;就僧侣而言,幕府担心宗教势力扩大,继而对权力构成挑战;就岛上原住民虾夷人而言,他们总人数在25万左右,打渔狩猎是其主要的生存手段,这种近乎原始人的生存状态,不被受过文明洗礼的幕府统治者重视;就那时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而言,德川幕府对他们的商人和传教士身份非常反感,一直担心对国民有所蛊惑。 总结 以上所列德川幕府时期的"三上三下"之人,就是那时实行等级制度的产物,每一种人在社会中所固定扮演的角色,牢牢打上了历史的印记,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在幕府的掌控之下,一起维系着幕府统治跨越两个多世纪,其中有繁荣,也有辛酸。 实际上,除了"三上三下"之人外,当时还生活着为数不多的"贱民"与"非人",他们与"三下"之人一样,受尽了屈辱,内心的苦水只能随着历史的长河黯然流去。
:最上义姬。日本战国时期奥州最上家最上义守之女,最上义光之妹,有「智勇双全之鬼姬」的称号。。当时伊达家有意与最上家联姻,派中野宗时做使者到最上家提亲,但有反叛之心的中野宗时与最上义守、义姬密谋假意联姻,等与辉宗成婚并生下一子后,谋杀辉宗并带儿子回最上家山形城。两人成亲后,在龟冈文殊堂度蜜月。当晚,义姬梦到独眼神僧万海上人希望转世。因为这个吉瑞之梦而怀孕,於永禄十年(1567)生下了政宗,父亲辉宗为爱子起名“梵天丸”。1590年四月五日,最上义姬於黑川城西丸设宴,招待准备出兵小田原的长子伊达政宗,於食物中下毒,幸政宗立刻服用拨毒丸得以保命。事发后10日,最上义姬出走最上家山形城出家,法号保春院。1623年七月十六日,保春院殁,法名保春院殿花悉久荣尼大姊。
斋藤归蝶(1535年-1612年?),父亲为斋藤道三,母亲为正室小见之方。1549年时,嫁给织田信长做正室。由于她从美浓嫁来,后来她被通称为浓姬,也被称为鹭山殿。由于母亲小见之方本姓明智,因此有说法指出她与明智光秀是表兄妹的关系,但这个说法只是部份学者的推测,并没有实据。
斋藤道三号称美浓的蝮蛇,以阴谋盗国闻名天下,原来他只是个山城卖油商人出身,在侍奉了美浓的守护土岐家后,依靠高明的权谋术获得了重用,后来在天文十一年(1542年)把主公土岐赖艺赶出领地并取而代之,成为美浓一国的国主。之后流浪尾张的土岐赖艺不甘心失败,请求织田信长的父亲信秀出兵复国,从此展开了尾张美浓两国间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信秀与道三都十分善战,谁也未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使得局势变成了僵持的状态。几年过去了,双方都认识到再继续下去并没有益处,于是在天文十七年 议定了归蝶与信长的婚约,借此平息两国间的战事。
天文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归蝶来到尾张与信长举行婚礼,自此改称浓姬,意思是美浓来的公主。据传说她出嫁临行时,道三曾送给归蝶一把短怀刀,对女儿说:如果信长真是传说那样的大傻瓜,那么就用这把刀杀死他。而浓姬的回答却是:或许这把刀也会刺向父亲呢。这段逸话非常有名,凡涉及这段历史的小说和时代剧里,都以重笔墨来描写当时的情景。生长在乱世中最具代表性的下克上武家家庭,归蝶对于自己在权力漩涡中扮演的角色了然于胸。另外也有个传说,是信长使用反间计,向归蝶散布假消息,指出斋藤家有人会谋反,结果归蝶把这假消息写成信送回娘家给父亲,使道三将无辜的家臣杀害,当然这也是一个传说而已。
擅长谋略的道三是把女儿当作间谍来使用,而信长反过来利用翁婿关系寻求来自美浓的支援。谁更有实力,对方就会成为自己的饵食,联系这种关系的媒介就是归蝶。然而明晰一切的归蝶,并不会简单服从其中某一方,她会以她自身的意志来决定未来的命运,作为战国时代的女子,这种独立性与魄力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也正是其本身魅力所在。道三之所以如此宠爱浓姬,独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与浓姬的聪慧和独立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归蝶与信长的婚姻生活,也一直是后世感兴趣的话题。被政治婚姻绑在了一起的少男少女,各自心中对隐藏的利益关系又非常了解,个性也都是不输给对方的强悍和高傲,确实是非常奇妙的组合。一直以来的感觉是,信长和归蝶之间并非没有感情,只是这种感情并非是一种男女的爱情,而是一种英雄相惺的亲情。她与其说是内助,倒不如说是信长的战友。在信长统一尾张,打败信行时得到了来自美浓的大力支持,这一切当然都是归蝶在幕后的努力。她最大的成果是策划了信长与道三的见面,使得道三充分的了解了女婿的才华,以真心展开了合作。由于斋藤道三对自己儿子义龙并不满意,有意将美浓一国送给女婿信长,从此引来杀身之祸,在长良川之战时战死,在道三临死时,立下遗书,将美浓送给了夫婿,并替他报仇。这遗书给予了信长进攻美浓的正当理由,由此踏出天下布武的第一步,信长后来便以为道三报仇为名,屡屡与斋藤家战争,终于在1567年时得到美浓。
但是从此以后,浓姬的消息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完全消失。有说法是既然信长已得到美浓,浓姬的存在已无价值,所以将她杀害(一说流放);也有说法是在安土时期,归蝶作为安土殿成为安土城的女主人,或早在这个时候以前,浓姬已经病故。由于她并没有为信长生下一儿半女,在信长的私生活里,吉乃比归蝶更加重要,但归蝶一直保持着正室的地位,而史书往往对没有生育的妻妾记载也并不多,尤其她完全没有被记载。
有小说家写说在本能寺之变时,浓姬与信长共生死,但这并不是事实,因为据记载,当时在本能寺遇害的女性是一位叫阿能局的侍女,恰好“能”与“浓”的发音相同,就被拿来作文章了。而在本能寺事变时随众逃出来的女眷们,后来都被送回安土城;而后依照当时的惯例削发为尼,再后来,蒲生贤秀与蒲生氏乡父子则从安土城将信长的妻妾都迎到日野城去。在这些妻妾中,有一位叫“安土殿”的,后来在清州会议后由织田信雄以六百贯知行奉养照顾;而这个安土殿后来在庆长十七年(1612年)亡故,享年七十九岁,法名“养华院殿要津妙法大姊”,葬在京都的大德寺总见院。
由于信雄不可能无缘无故照顾一位和自己没血缘的父亲妻妾,因此有些人认为所谓的安土夫人就是信长的正室浓姬。不过信长另外有一位爱妾阿锅也是在这一年过世,也葬在大德寺总见院,因此也有人不认为这个养华院是浓姬。总之,浓姬的后半生完全是一个谜团,除了她是斋藤道三之女、嫁给信长又无子之外,其它的可以说是令人一无所知。
阿市
出身高贵,拥有绝世的美貌不一定能带来,反之因此招致不幸的例子却不少,尤其在动乱的历史年代中,因其貌美不仅使自己而且使所爱的人也陷入不幸的悲剧也时有发生。
从室町时代的后半期到安土桃山时代被称为战国时代。武将们争夺霸权,到处有战火在蔓延。
绝代美女阿市(1547~1583年)于战国时代最激烈的时期出生在尾张(爱知县)的领主织田信秀家里,长兄为著名的织田信长,阿市比织田信长小13岁。织田信秀另外还有五个女儿。阿市从小就十分可爱,伶俐,其温顺而开朗的性格使很多人都喜欢她。随年龄的增长,她的美貌越来越光彩耀眼,博得天下第一美女的美称,成了年轻的武将们爱慕的焦点。哥哥织田信长也格外喜欢这个妹妹。
阿市以16岁年华,听从哥哥的安排,嫁给北近江的豪门,领主浅井长政。长政当时18岁,是一位容姿端丽,刚毅豁达的年轻武将。她真心爱着阿市,没有纳妾,夫妻俩过着令人羡慕的恩爱生活。因为她住在城内小谷馆,因此被尊称为小谷夫人。她的婚姻虽是策略婚姻,却得到了幸福的生活。她生了二男三女,平稳地过了数年时间。
然而这种幸福并未持续多久,便发生了战国时代常见的事件。浅井长政身不由己,终于与阿市的兄长织田信长交战,展开决死战斗。1573年,最后一个堡垒小谷城被攻破,长政和他父亲剖腹自尽。当时阿市请求殉死,长政不允许。他先将两个男孩子托人逃出,然后派人将阿市和三个女儿送回织田信长处。信长对于一直信赖,并把自己心爱的妹妹嫁给他的浅井长政的背叛十分气愤。一年后,信长命部下羽柴秀吉抓住阿市两个年幼的儿子并处死,然后把阿市和三个女儿送到他弟弟那里,在那里阿市度过了10年孤寂的生活。
1582年发生了“本能寺之乱”。织田信长因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被迫自杀,这件事又左右了阿市的命运。信长死后,有不少武将要求和阿市结婚以保护她和三个女儿,其中最热心的是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阿市痛恨杀死了她两个儿子的秀吉,因而嫁给了秀吉的对立面柴田胜家。那时阿市36岁,已经是成熟的女性,但她的美貌丝毫也不减当年。柴田胜家已经开始老了,二人年龄相差很大如同父女,胜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阿市惊喜若狂。秀吉痛恨夺走阿市的胜家,便举兵攻打胜家。这是1583年的事,距阿市他们结婚还不到一年。阿市让三个女儿逃脱,自己则和丈夫一起为避免被秀吉抓住,登上安置有火药的天守阁自尽。天守阁顿时火光冲天,两个人的尸体粉碎散落。
与世无争,无特殊的才能,更无任何罪过的平凡女人,只是因为上天赋予的高贵出身和超乎寻常的美貌,竟导致了自己和家人的不幸和毁灭。阿市的悲剧在许多小说,戏剧和**里被反复描绘,深深打动人心。阿市的肖像被传留下来,她典雅的容貌流传至今
德川家康 日本江户时期似乎学习了中国先秦的分封制,不仅分封了德川家打天下时的一众亲族功臣,甚至连投降的敌对势力都有分封。乍一看这似乎和中国西周的分封很像,可是后来的发展上,先秦分封走向了「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春秋战国;反观日本却维持了二百多年的和平,直到西方列强的到来。实际上,江户幕府的分封在实质层面上大大不同于先秦分封,幕府虽然分封,可幕府不仅自己掌握全国膏腴之地,控制海关、金山,也通过历代效忠德川家的谱代大名控制险要地方,和臣下建立极强的主从关系,维持稳定,不安势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德川家康 一、战国时期的德川氏 德川氏前身是松平氏,德川家康往上追溯八代为松平亲氏,即松平初代,亲氏是三河国土豪(地方领主)。「 ”应仁之乱”后,松平氏趁机伸张势力,在占有三分之一的三河之后就分封了十八支族(据中村孝也《德川家康文书研究》所说,目前已确定十四家、剩余四家有争议。),将酒井、本多、大久保等松平支族降为臣下,编入家臣团,以此吸收国内小领主,强化主从关系,此时松平氏主城在安城,因此这些家臣称「 ”安城谱代”,这是支撑德川氏政权的重要支柱。 永禄七年(1564),当时已改名为德川家康的松平元康,成功统一三河国,并进一步向东方扩张。为了管理现在辽阔的土地,德川氏开始改变家臣制度。此前,德川氏(就是松平氏)仍维持始祖的制度,以「 ”安城谱代”为骨干,以一族中的支族为主要依靠,进行战争、管理地方。现在,因为势力的东扩,很多被灭旧领主的家臣也加入了己方。惯例,还是要让过去的敌人照旧治理他们自己的领地,但德川家康又不放心,所以要建立新的家臣团,让过去的敌人和自己建立主从关系,通过这种办法,德川家康不断吸收、扩大家臣团。 天正十年(1582),德川氏已经统治了五个领国,此时德川家康已经严格了家臣团制度,即承认部下(包括过去敌人的部下,这些人被灭国后,转投家康)的旧土地占有权,保障他们的利益,同时打破其编续方式,把这些人编入自己安城谱代的麾下,让他们成为安城谱代的「 ”同心”「 ”与力”。通过这种强化谱代力量的方式,加强了自己的军力。 德川家康 二、关原合战前德川氏的谱代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战国,对昔日的敌人德川家康采取了转封的办法,削减德川家康的势力。从领地上看,德川家康得到了更多的土地,但实际上却因离开了世代经营的根据地,面对新领地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应对旧领主的叛乱。「 ”天正十八年(1590)八月一日,德川家康离开五国领地,以江户城为新的根据地”(北岛正元《江户幕府的权力构成》)。初到关东,家康就设计了新制度,规定自己直辖地在江户城周围,中小家臣的领地分配在一昼夜可达江户的距离内,上级家臣则分配在边远地区。 谱代之一井伊氏 根据北岛正元《江户幕府的权力构成》一书所统计,关东时期获封万石以上的家臣共42名,从人员构成来看,姓松平的10名,这10名中5名是德川家康的支族,5名是赐姓松平,剩下的32人皆为谱代;再从出身来看,42人中,37人出身德川五国旧领,5人为关东新招入的家臣;而37人中又以安城谱代最为众多,有27名。47人中,井伊直政、本多忠胜、神原康政这三名安城谱代各自的领地超过十万石,结城秀康作为丰臣秀吉的养子也获封十万石。「 ”上野箕轮的井伊直政十二万石负责警戒越后信浓等地的其他势力,上总大多喜的本多忠胜十万石负责警戒安房的里见氏,上野馆林的原康政十万石负责警戒常陆的佐竹氏”(北岛政元《德川家康的全部》)。可见,此时德川家康的主要依靠力量已经变成了外姓谱代。 德川家康 三、德川家康的制度设计 家康被发配关东后,他在制度上,不仅是重用外姓,而且重用以三河出身的谱代为核心(井伊氏非三河出身,但他是远江豪族)。把42名上级谱代分封为万石以上的附庸大名主,再给这些附庸大名主配置「 ”与力”等中小名主,同时把关东旧豪族纳入这些附庸大名主麾下,构成这些附庸大名主的家臣团。配置中小名主可以监督大名主,防止了这些大名主尾大不掉。把关东旧豪族纳入这些大名主麾下,不仅可以让大名主震慑这些关东旧豪族,也可消耗大名主的精力,让他们互相牵制。而建立大名主的家臣团,可提升大名主的战斗力,最终自然加强了家康的力量。当然,这种分封是被逼出来的,德川家康此时名义上还是丰臣氏的家臣,家康通过看似分散自己权利的办法,消除丰臣氏的猜疑,实际上也强化了自己的权力。 电视剧中的德川家康 四、江户幕府初期分封体制的形成 丰臣秀吉死后,家康叛乱,庆长八年(1603),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府。家康、家康之子秀忠、秀忠之子家光被认为是「 ”江户幕府的支配体制的基础形成和确立时期”(根岸茂夫《近世武家社会的形成与构造》)。此时只有关原合战前投靠家康且万石以上才称谱代。 关原合战后,实际掌握日本的家康已经开始论功行赏,剥夺了很多敌对大名的领地,这些空白地则被德川谱代瓜分。此时德川氏谱代分两类,一类是战前已经附庸德川氏的半独立大名(即上文的42人),此时赏为独立大名;另一类则是给这42人的分族加封,又给德川关东时期的一万石以下、五千石以上的中级领主加封,让他们也成为新谱代。这些谱代被配置在关东之外,防守要冲。井伊氏被封在扼守京都与东日本连接地的近江、山城地区,领地十八万石。这一时期主要出于军事考量,让亲信守要冲,震慑各地不安势力。关原合战时期及后来大阪之战的反德川势力被称为外样,则纷纷被远封、改封、裁撤。德川幕府的封建领国体制初步形成。 德川家康 二代将军秀忠时期,这些身居要职,责任重大的谱代世袭罔替,形成了门阀谱代阶层。这一时期,将军秀忠也分封了一批新人,但仍不脱离这些门阀之姓,但这一时期分封的最大特征,不是出于军事考虑才分封,而是因为行政职务。一部分门阀阶层的人职业官僚化,这些人身居幕府高位,出于强化幕府机构和权威的考虑,才分封了这些人。 三代将军家光时期确立了亲近谱代合议制度,小事他们合议,大事上报将军,即后世的若年寄,随后制度化,更是建立了大老、大目付,将各职务的权限明确规定。当然这些幕府的高官只能在谱代中轮流坐庄,直到幕府灭亡。如彦根藩井伊家家主直澄、直兴、直幸、直亮、直弼皆出任过幕府宰相。幕府最终的目的要到达以谱代为支柱拱卫将军、维护统治这一目的。 德川家光 文史君说 关原合战前投靠德川氏的大名和关原合战后投降德川氏的人待遇就不同。关原合战前投靠德川氏的人又有划分,德川旧五国出身的就比关原前投靠德川(德川改封关东后投靠的人)的待遇好。旧五国中还要划分,三河国出身的就又比其他四国的的人待遇好(井伊氏是例外)。这些关原合战前的名主,由于较早和德川氏结成主从关系,在打天下过程中,被德川氏充分信任。谱代大名就以德川旧五国出身的属下为主,在江户幕府建立后仍被委以重任。在江户时代,不论是幕府官僚还是要地藩国都被谱代所垄断,因为日本是家族社会,个人荣辱要与家族荣辱联系在一起,此时各谱代家族已经和德川得幕府荣辱与共,为了自家利益就得维护幕府。所以此时的分封,更多的是展现幕府政权的统一权威,而非先秦分封可比。 参考文献 1 李玉明,《浅谈「 ”亲藩、谱代与外样大名”》,商业文化2011 2 张晓刚,《德川幕府体制的形成与确立时期的谱代大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 3 张波,《刍议构建幕府体制的基本要素》,延边大学学报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德川幕府的灭亡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首先,德川家康成立自己的幕府,就任征夷大将军。但是日本当时的整个国体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依旧是封建领主制度。家康依旧效仿室町幕府采取了对亲戚,功臣,重臣的分封制度。这样一来等同于类似中国的西周。分封制度的最大弊端在于,一旦中央政府权力削弱,地方军阀自然就不听命令。轻者无视中央,重者起兵造反。后期之所以长州藩和萨摩藩结盟造反,原因就在于此。若幕府实力强大,二藩断然不敢造次。其次,幕府采取的是取用中国儒家的一套理论来教化民众,让日本国民甘心当顺民,但是对外却闭关锁国。当顺民的前提是经济好,国家不穷,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所以前期幕府统治的很顺利,但是到了后期,被叩开国门之后,资金大量外流,物价飞涨,幕府对外软弱无能,对内频频施暴,连年战争,百姓怨声载道。想让他们甘心做顺民,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幕府第二次征伐长州藩时,居然出现了暴民抢粮的举动。这样下去很有可能爆发一揆众起义。另外,闭关锁国的最大弊端就是,新鲜的事物传不进来,消息闭塞落后,国外什么事情均不知道。严重阻碍了国家的进步发展。结果美国人佩里仅仅用了五艘船只就轰开了日本国门。《龙马传》这部电视剧描写的很形象,很多日本人压根不知道本国的领土有多大,没见过地球仪,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国家,没见过蒸汽动力船等等。和清朝的愚昧如出一辙。再次,最严重的就是日本的等级制度极为不平等。日本把国民分为多个等级,就连武士都分为上级武士和下级武士两个等级。上级武士享有很多特权,下级武士却没有,而百姓则连下级武士都不如。更别指望享有什么特权。这种等级不平等的分类,让很多百姓敢怒不敢言。但是因为过去闭关锁国,加之经济良好,百姓没有造反的。但是等到“黑船事件”后,西方的理论传入日本,终于让很多有识之士觉醒了。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不平等。终于爆发了以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为首的农民起义,虽然仅仅一天就被镇压下去,但是却开了日本救国主义的先河。之后,坂本龙马等爱国人士积极奔走救国,促成了萨摩,长州结盟。又促成了高知藩(土佐藩的正式名称)藩主山内丰信的建白。终于,德川幕府第十五代,也就是最后一代将军德川庆喜,在内外夹攻之下,同意大政奉还。幕府名义上倒台。然后大政奉还的次年,幕府军和倒幕军在京都郊外的伏见,鸟羽打了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幕府军失败,德川庆喜终于死心塌地交权,享受了不一般的待遇,活了大概77岁才死去。所谓的内外夹攻,内就是指百姓不满,萨长造反。外,则指的是外国势力。幕府第一次征伐长州藩,在英,法,美,荷四国的海军支持下,幕府军陆上进兵,四国海军炮轰长州藩的下关,逼得长州藩不得不屈服于幕府。但是随着幕府势力渐弱,英,美逐渐抛弃幕府,打算扶植新的代理人,于是选中了萨长藩。加之法国和英美之间有利益矛盾,幕府又抱着法国大腿。所以逐渐演变成了帝国主义势力的角逐。然而,随着法国内阁的倒台,新内阁不支持幕府。最终令幕府失去了外国势力的强有力支持。所以内外失势指的就是这个。
日本战国时期的稻姬是谁的老婆?
本文2023-10-02 21:34: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