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是哪里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1收藏

李宗仁是哪里的,第1张

李宗仁是广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的。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人(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本人感想:李宗仁李宗仁开始作为国民党的地方军阀,对统一广西、建设广西是有贡献的。后来和蒋介石进行中原大战,造成生灵涂炭。抗日时期作为五战区司令,创造了台儿庄大捷,歼灭日军两万人(中共承认1万人),是抗日名将,中国的英雄。晚年回国,承认一个中国,拒绝与蒋介石合作。一生功过,我认为可以28开。

过:

他曾经是个军阀,地地道道的军阀,在宁汉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等内战中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湖北,他的桂军在占领武汉的时候无恶不作,被湖北人民称为虎狼之兵。

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命令广西部队大肆残杀工农群众,桂系成为反共的极先锋。

他的部队参加围剿红军,湘江之战中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他在30年代在广西实行全省皆兵的民团制度,与中央对抗,使广西被外人称为“斯巴达式”的广西,而且他统治下的广西成为半独立于中央的省份。

抗日战争中后期,他的桂系部队也参与了与我八路军、新四军的摩擦。

解放战争初期,他的那些广西部队在华东中原战场给解放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功:

他率领精锐的广西第7军加入北伐军行列,参加了北伐战争,第7军称为北伐最精锐的主力之一,被誉为北伐“钢七军”。

他在抗日战争时提出了“焦土抗战”,号召全国军民誓死与日军血战到底,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的气节。

他的桂系部队是全国第一支主动接受改编成中央军的地方军阀部队,他起家的那桂系十万老兵几乎全部在上海、徐州、武汉与当时最凶猛的日军撕杀中报销掉了。

他指挥了台儿庄大战,名扬四海。指挥一只由杂牌组成的哀军与倭寇最精锐的师团血战,予敌重创,功彪青史。但军事专家一致认为,战役后,李面队日军合围,指挥所部几十万人巧妙摆脱敌人,成功突围,为国家保存抗日血脉的功德甚至比台儿庄战役更有意义。 日军战史里曾评价道:“桂系钢七军是中国军队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军队”。

他开放了以前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广西,同意中央政府在广西征兵,在抗战时期,全省人口总共才1200多万的广西,由于此前实行的“寓兵于农”的民团制度,大部分青年都接受过比较系统的训练,兵员比较优秀,所以有130多万广西青年应征入伍,差不多近8个广西人中就有1个出省当兵抗战(这还不包括那些留在广西后来参加游击和修铁路的人),其中大部分被老蒋编入他的中央军。

他在流亡美国的时候,提出国共应该和谈,海峡两岸应该统一,中国应该统一,最后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毅然回国,给台湾国民党政府以巨大的心理打击。

伟人评价:

周总理曾经这样评价他:李将军一生做过三件大好事,第一是北伐,第二是台儿庄大战(我觉得应该说是抗日),第三是回归祖国。

毛泽东评李宗仁:请多保重身体,***不会忘记你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毛泽东会见李宗仁的特使刘仲容时说“广西这几年跟蒋介石闹独立。名气很大啊!广西是个有名的穷省份,闹起饥荒来,灾民常逃到湖南来。湖南的农民讨不到老婆的,就娶广西的妹子。李先生凭什么闹独立?据说,这几年,没有南京政府的财政支持,不仅撑得住局面,还被人称赞为全国的模范省。我看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1965年7月李宗仁偕妻回国。毛泽东于7月26日李宗仁先生和夫人。 毛泽东说:“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德邻先生,你这一次归国,是误上‘贼船’了。台湾当局口口声声叫我们做‘匪’,还叫大陆为‘匪区’,你不是误上‘贼船’是什么呢?!” 李宗仁答:“我们搭上的这一条船,已登彼岸。”

临桂区是一块风水宝地,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唐代以来共出了5名状元、2名榜眼、291名进士。李宗仁故居位于临桂区两江镇,座落在气势雄伟的马鞍山下,旁边的崇山峻岭,宛如两条巨龙盘旋交汇于此,属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这里阡陌交错,河流纵横,小山罗列,峻峭秀美,姿态各异。故居的选址颇有讲法,宅地正好对着靠近天马山的穴位,引进山上的泉源,可谓难得的祖荫地,实为李宗仁成名的根本原由。

浪头村距桂林市30公里,座落在风光秀丽的田园林木之间。这个村名也有点特殊,称为“木田木”,字典里没有这个字,村里老百姓说专门为他们选的,用音读便成为浪头村。李宗仁家的房子是他当上总司令盖的。建于20世纪20年代,背靠两座桂林特有的山貌——天马山脚下。

不知李宗仁当年是如何选址的,在浪头村的天马山脚下盖起这座这座宏伟的建筑。天马山像南天一柱,使人想到李宗仁在“近代中国”的支柱作用。那天马山像南天一柱耸立在平原上,不仅使人想到靠山的风水,使人想到李宗仁是怎样在“近代中国”发生其支柱作用的呢?我们试翻史册,就不难一目了然了,他也是“近代中国”这座高楼大厦中的一根主要支柱。

天马山从平地而起,形如一匹昂首嘶啸的骏马,南边有一个低矮的山头,中间形成马鞍状,头向东北方抬起。有人指点:李家人要在东北方向建功立业,“出将入相”。说来也巧,故居落成时的1928年,李宗仁沿天马山和大门所朝的东北方向,从广西一直打到山海关,威震全国,成为民族英雄。

在李宗仁故居前转来转去,有二十分钟。忽然发现,李宗仁故居南边有一山相撑,西南两面有靠山,虽向南发展有碍,但可保稳定。李宗仁终身在危险中拼打,但无性命之忧。觉得现在门前的路狭窄,车也太多,轰隆隆的响,像是县乡公路,紧挨着故居的墙通过。路垫高了,故居像是矮了。这条路,修的不是地方,按老说法有点破环风水。我觉得,临桂区在有钱的时候,应把这条路挪一挪。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李宗仁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宗仁的生平简介

 李宗仁,字德邻,1891年出生于广西。李宗仁是陆军一级上将,是中国国民党中“桂系”的****,曾在蒋介石下台后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虽是国民党派但是在***中的评价也很好,顾全大局,顺应时代的潮流,再身后留下了“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评价。

 李宗仁早年在纺织厂当学徒,后考入广西陆军堂,1910年加入同盟会, 毕业 后参加过护国战争,1921年,自任司令,防区达7个县。1923年加入国民党,次年成立“定桂讨贼联军”,击败陆荣廷,之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击败沈鸿英,同一广西。

 1926年,李宗仁率领2万大军参加北伐战争,屡建战功。1929年,爆发蒋桂战争,蒋介石以“叛乱党国”的罪名,开除了李宗仁的党籍,免其职务。之后李宗仁长期驻广西与蒋介石对抗。“九一八”事变后, 抗日战争 爆发,李宗仁任第五路军总司令驻徐州,指挥徐海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其中台儿庄战役取得重大获胜,在徐州失守后,李宗仁创立游击队,率军参加武汉会战。1948年,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在蒋介石下台后担任代总统,后与***议和失败后,远走美国,直到1956年再次回到祖国,1969年,因 肺炎 逝世。

李宗仁该如何评价

 李宗仁作为一个桂系军阀, 自然 有他过错的地方,但大抵 历史 给他的评价是好的,在周恩来的评价里认为李宗仁一生最好的两件事就是台儿庄战役和回归祖国,毛泽东也认为李宗仁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李宗仁的功最大的就是在台儿庄大战中,声名远播,还有在广西期间,他的广西军是北伐战争中的主力军,被称为“钢七军”,还有抗日战争中,李宗仁表现出一个中国军人的气节,在流亡美国时,顶着压力回到中国,提 出国 共和谈。当然李宗仁的过就是在内战中给中国老百姓造成了许多麻烦,比如在在湘江大战中使红军损失巨大,在抗日战争后期,他的桂系不对也与八路军、新四军有过摩擦,还由当时李宗仁占据的广西是独立的省份,被外人成为斯巴达式的广西。

 我认为李宗仁的功过应该四六开,还是功大于过的。李宗仁能放下个人恩怨联合***一致对外,在台儿庄战役中为中国抗战史留下辉煌的一页。虽然李宗仁权利欲望很强,但是他在徐州会战中保留下来的70万大军为抗日战争留下了强大的战斗力,总体还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

李宗仁指挥的战役

 李宗仁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占据了十分关键的地位。他在几次历史的转折点中所做出的抉择,都让人钦佩不已。在北伐战争的时候,他竭力促成了广西共和的统一,这为国民党和***联手抗击北洋军阀打下了坚实的进出。但是李宗仁更大的贡献还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李宗仁指挥的战役中就有著名的一次大胜——台儿庄战役。

 那是在1938年3月的时候,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日军七八万人向山东的南部发起攻击,同时左路的第五师团和右路的第十师团也开始进攻,企图夺取台儿庄,攻克华东重镇徐州。此时的李宗仁担任的是国民政府军第五战区司令官的职位,他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运用阵地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战略, 命令 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下的第二十七、三十、三十一军担当防御重任,同时命令第二十军团的两个军诱敌深入,等到日军进入台儿庄时联手孙连仲的军队一起歼灭日军。在3月20日的时候,日军矶谷第十军团开始进攻台儿庄,与驻守在这里的第三十一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4月上旬的时候,完成了对矶谷军团的和前来增援的日军第五师团的包围,随后一共集结了六十万兵力对日军发起总进攻,最终歼灭了日军两万余人,取得了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就是李宗仁指挥的战役,这一战充分体现了李宗仁的作战才能和谋略,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的士气。

1 国民党军衔

2 民国陆军上将王劲哉生平简介

3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张发奎简介

4 国民党陆军上将朱培德简介

5 冯玉祥的主要事迹

李宗仁与白崇禧都是当时国民军的一级上将,虽然抗日战争前,两个人为了“桂系”利益,不顾民族危难,私下称日军为友军。但是站在民族角度来看,八年抗战时期,两个人都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李宗仁的台儿庄大捷,白崇禧的昆仑关大捷。

李宗仁白崇禧两个人虽然都同为广西人,并一起从广西起家,最后都成为国民军的一级上将,但是两个人最后走了完全不一样的路。由于双方追求不同,政治立场也不同,白崇禧最终选择和蒋介石一起,前往台湾,并任国民党国防部长,至今未回归祖国,也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李宗仁则相反,解放战争后,他没有选择追随蒋介石,而是去了美国,几经辗转后,从瑞士转机回到了中国,并受到了周总理的热烈欢迎。周总理曾经说,李宗仁是一位有爱国之心的政治家,他对民族解放战争有过贡献。

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一年,白崇禧不顾李宗仁劝阻,只顾小团体的利益,在面对民族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打着抗日的旗号反蒋,实际上却私下与日军来往甚密,甚至接受了日军的武器和装备。在此之前,两个人都一致认为蒋没有能力当军统的一把手,所以多次逼蒋下野。好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白崇禧和李宗仁能统一战线,一致对外,他们的军事能力确实突出,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大捷,白崇禧指挥的昆仑关大捷,对我国抗日战争有巨大的贡献,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虽然李宗仁和白崇禧有狭隘的军阀主义思想作祟,但是他们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能顾及民族大义,率先响应号召一致对外抗日,而且立场坚定。

李秀文,李宗仁原配夫人,生于1891年,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抗战时期,李宗仁率军浴血奋战,李秀文则长住广西。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李宗仁客居美国,李秀文则艰难辗转他乡,于1958年到达美国。1973年遵从李宗仁遗嘱,在新中国政府周密安排下,回国定居,1992年于桂林去世,享年102岁。

1

唱过“别娘歌”,我便被两个女人簇拥上花轿,一路吹吹打打,鞭炮齐鸣,直到婆家,就是例行的结婚仪式了。

做女子的一经行过婚礼,进入洞房,她所想的事便不一样了。娘家的一切,已都不用再去想,心里惴惴不安的是,不知丈夫的模样如何?人品怎样?还有公婆以及家中小姑小叔又是怎样?真是满腹心事,红烛已烧去小半,只听得脚步声响,是新郎入洞房来了,两个送嫁的女人赶忙准备新郎新娘吃合卺酒,谁想到事情倒新鲜了,只见新郎大大方方地亲自把酒斟满递到我面前,说声:“吃酒,吃酒,吃我斟的,我俩一起吃!”不但那两个女人感到意外,我也惊讶得情不自禁地看了新郎一眼,一看之后,心中原来揣着的一块石头一下子便落了下来。男人是个英俊青年,他笑容满面,喜气洋洋地端着酒站在我的面前。他,就是我终身所托的丈夫李宗仁。

吃过合卺酒,丈夫便出到堂屋去应酬。直到红烛烧了大半,才又见他微有醉意,快步入房。等陪伴我的那两个女人出去之后,他自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便递给我,说:“你也喝口茶嘛,今天实在太累了。”我只摇了摇头,但并不觉什么腼腆。我从小性格爽朗,不同一般女孩子,洞房中与丈夫见面时,虽略有拘束,并不局促。觉得他不同农村中那些男子,倒像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

更新鲜的是,他边喝茶边问我:“你识字么?”我摇头:“不识字,女人识字有什么用?”他说:“要识字!要识字!不识字便等于是个盲人,以后我写个信回来你也看不出,受人骗你也不知,我教你!只要你肯学,日子长着呢。”这一席话,就似给我喝了一碗甜酒,又甜,又暖,又心跳身热。那时,谁听见过有男人愿意让女人认字的,还是新婚的夫妻在洞房中讲的话呢。这事以后我回娘家给姐妹们讲开了,都传为美谈。人人都说李宗仁读了洋书,与众不同,以后不知还有什么新鲜事呢。

后来,丈夫做了我的开蒙教师,他教我认写“李”字,他说得很有趣:“‘李’字有意思,你我都姓李,会写这‘李’字,其他字便不难写了,因为‘李’字有横有竖,有撇有捺,有弯有钩,笔画不多,各样齐全,容易认也容易写,学会写‘李’字,其他字便不见难了,就先从李字开始学吧!”他还给我取了“秀文”这个名字,说这三个字中,有两个字差不多,“秀”字和“李”字是很相像的,“文”字也很容易写。这样,我既做了李宗仁的妻子,又做了他的学生。

2

可惜,他在家日子不长。他结婚时已在广西陆军小学习武,婚事是假期回来办的,婚后开学便又离家去了。以后每逢休息日,他总是要回家看看。陆军小学在桂林城,离家乡有六十多里,早晨上路,晌午过便赶到家了。后来他一直在外习武,回家的次数便越来越少,但他并没有忘记让我读书识字的事,每次回来,都向父亲提出要让我们妇女念书。

民国七年二月,我在新会,生下幼邻,他是我与李宗仁唯一的儿子。丈夫在新会时当了营长还兼代理县长之职。新会县是个侨乡,比广西桂林开通得多,有医院,也有专事接生的接生婆。我生幼邻时样样方便,丈夫还请了个中年妇女来照料我坐月子。

丈夫是个新人物,要破除旧习,所以他一听见孩子哭声,便快步入房,那接生大婶还来不及阻挡,他已走近我床前了,及至知道我平安生下个男孩,他才一路笑着出去。营部传开李营长弄璋之喜,县政府也沸沸扬扬的,一时许多人都来道喜,丈夫自然高兴应酬。

儿子满月,做爸爸的说,这孩子叫幼邻吧,希望他承继父志。

幼邻满月那天,想到会有许多人来庆贺,自然得要请酒。丈夫也兴高采烈地忙了一整天。这一天,我们收到好多贺礼,其中有金锁、玉锁、金佛十八罗汉、金脚镯、金手镯等,都是给新生小儿的。我看这么多黄金礼物,一时觉得惊异,生个小孩子要送这么重的礼,合适吗?我丈夫笑笑:“本来不合适嘛,这些人却非送不可。几大的礼我都挡开过了,这一次说是主在生子吉庆,不得不收,算了!算了!”后来我才知道,我丈夫在新会县,只要松松口,立即可以腰缠万贯,只是他不肯松口,因此还得罪了一些当地豪绅富贾。

3

民国十二年冬,战局渐告平静,德邻他们旅部设在桂平。公婆在上海得知消息后,便主张我携幼儿到桂平去,由我的一位族叔相送。谁知这一去,我的命运起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丈夫在桂平经人介绍,娶了郭德洁,卧榻之上,已另有新人,我的地位又将是如何的呢?在上海时,公婆已收到德邻来信,并将此事告我,我心中自然感到酸楚。但在旧时代,达官贵人,有个三妻四妾是平常事,不足为奇,况且我丈夫身边也需要有个贴身照料的人。而我呢,一是不习惯官场应酬;二是带着个孩子,随军行旅多有不便。因此,丈夫多娶一个女人,我也认为无可非议的。公婆主张我去桂平,是怜恤我,怕我受冷落,我则一心只想看看丈夫如何待我,才风尘仆仆地来到桂平。

到得旅部,丈夫早站在厅外台阶下等着我了,他毫无芥蒂地瞧了我,便笑呵呵地抱起幼儿说:“哈,儿子都这么大了,看看可更像老子了!”幼儿那时已有五岁,似乎还记得抱他的这个人是爸爸,他睁大眼,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叫爸爸。丈夫边亲儿子边问:“路上走了几天?发生过什么事没有?那年民船在平乐触礁,真叫人担心……”送我来的族叔随即上前一一回答。之后,另有庶务招呼去了。

到厅上坐下之后,丈夫叫了声:“德洁快出来。”话音未落,一个身材苗条、模样俊秀的年轻女子走了出来,我估摸这女子就是丈夫的新宠了。她大大方方地朝我点头含笑,转过身去,倒了杯热茶给我。等我接过茶,她便从丈夫手上把幼儿接过去抱着逗弄。谁知幼儿很怯生,一脱身滑下来,仍然倚我站着,郭氏转身入内去了。还是丈夫开了口:“我娶了德洁来,为的是外面应酬多,身边有个照应。你来了,大家做个伴嘛,你看好吗?”我听丈夫说得轻松、坦然,仿佛这种事对我毫无伤害似的,我也不好说什么。何况我从来不曾对他使过性子,便说:“好嘛。”就此算是见过面了。看郭氏那样子,颇知礼数,我看她立着,我坐着,还有点过意不去,也想起来让坐,还是丈夫按我坐下说:“看你,看你,一家人嘛,不用客气,她叫德洁,她年轻,应该尊敬你。这两年你我不同在一起,很多事没人照料,德洁来了,好多了,你以后少操点心。她是个女学生,懂道理的,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她吧。”听了丈夫这席话,我更不好再说什么,只有和气的份儿了。

我本是个农家女子,尽管性子也强,但想想也不能违忤丈夫。况且丈夫说话得体,眼前的德洁,又人品温和,而且生米已成熟饭,还能怎么样呢?一路上原来担心有什么为难之处,竟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丈夫觉得高兴,立即吩咐勤务兵为我摆酒洗尘,并叫把我的行李搬到左边的房间去。

吃饭时,丈夫亲手为我斟酒洗尘,郭氏也把盏敬酒。在这般情况下,只能心平气和。我也想过,若是我撒赖,扫丈夫的脸,他会好受吗?他出生入死的,想多个人照应,我也容不得,外人又怎么说呢?丈夫对我一个劲地尊重,我算是面上有光了。如果他们不理我,我的脸又往哪儿搁呢?就这样我和郭氏也就有问有答,叙起家常来。

4

奇怪的是尽管郭氏怎么喜爱和逗弄幼儿,幼儿却不愿意亲近她,不理睬她,只知叫爸叫妈,不肯叫声姨娘。我多次教他也不依,我亦无可奈何。日后幼儿长大了,才与郭氏点首为礼,但也不作称呼的。幼邻脾气从小就是倔强,他父亲也奈何他不得,还要多方迁就他,但求他高兴。郭氏处处依着幼儿的性子,也算难为她这么忍耐得。幼儿跟我说过:“妈,这个女人说,只要我肯叫她,我要多少钱她都给我。我说我不要你给钱,我父亲有。”幼儿父亲倒看得开,从不生气,照样携幼儿去赴宴,有时还去上茶楼,最喜欢的是抱着幼儿骑在马上去游西山。郭氏有时随着丈夫学骑马,每去,三四匹马走在路上,马蹄嘚嘚,招得路人跟着观看。

我和德邻,也有取笑的时候,别看我农村女子,人老实,有时说起话来,倒也带点刺的。有一次我问他:“你和德洁怎么认识的?难道也是托媒人,合八字的吗?听说还是坐花轿的呢。”德邻他毫不介意地说:“不是经由媒人撮合,更不是合八字,我还信这一套吗?是我的一位营长做介绍人的。讲来也话长———在桂平县驻军多时,一次,我和几位军官去女校参观,看到两位年纪较长的女学生,十分惹人注目,我多看两眼,给那位营长注意到了,便对我说:‘旅座,你太太有了孩子,难得在身边照料你了,何不多娶一位夫人,也好随时照应,有个伤风咳嗽,头晕身热,要茶要水的也方便。’经这营长一说,我倒无心变成有意了。那营长立即介绍我们认识。不久,我决定娶她。我和德洁是文明结婚,她家虽也要花轿迎娶,但并不拜堂,只是请酒庆贺一番。想起拜堂,真是一桩极愚蠢的事,记得我们结婚那时,把你我弄得像耍猴子,哈哈!以后,一定要提倡新礼结婚,免受愚弄。”他见我不再出声,便继续说:“哦,你不怪我吧?我是觉得你有了孩子,不便跟着我东奔西跑了,随军的生活,你和孩子都受不了。而我,如今作为高级军官,身边又确实需要有个贴身照料的人,社交应酬也得有个人陪伴。你办不到的事,有人办了,岂不是好?你就安安逸逸地享福吧。把幼儿带好了,你我都开心!我这军人是最讲信用的,日后绝不亏待你。”

“绝不亏待你!”这话他是说到了,也做到了。的确,我享受过荣华富贵,但一个人难道只图个吃好穿好就满足了么?特别是女人,我从三十多岁起,就缺少了家室温暖,难道这是金钱物质能补偿得了的么?

不过我和德洁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和睦相处的,谁也不曾口出恶言。丈夫处理得体,并无什么悖谬之处。就是德洁,其本人也是明理的,对我从来没有不尊重,只不过后来她涉世深了,社交应酬多了,经不起一些人的挑拨,才逐渐回避着我。在请宴的时候,我去,她就借故不去。就这么我们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消遣日子。

李宗仁出生于1891年8月13号,广西桂林府临江县西乡两江墟榔头村,始祖据李说是陇西人,后来秦始皇派史禄来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时跟从史禄的两个李姓将军,他们都是这两个人的后代,在当时这个村还有200多户李姓人口,而李宗仁家就是其中一家。

李家在李祖父(如玺公)时,因为李家人丁不旺,一直世代单传,生活还算富裕,到李的父亲(春荣公)时,由于洪杨革命和中法战争,家道中落,一直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还算吃的饱饭。

李家在本村还算是有点名头的,如玺公喜抽鸦片清谈,大度,好客,晚年经常躺在塌上邀请亲朋好友开讲年轻时的经历,如玺公年青时喜游乐,曾经单独考查长江水源,中原风俗,后来在广州珠江一代游历,晚年回到家乡,学习中医,犹善小儿科,因为当时家里比较富裕,义务出诊,所以又为本村的一名儒医,被乡里称道。如玺公年轻时由于战争频繁曾被清政府抓壮丁,后如玺公趁人不备偷跑出来,九死一生。所以本就讨厌清政府,在家好评时政,李从小就接受这种教育。

春荣公自称“革命党”是一位思想比较开明人士,破除迷信,捣毁庙宇,兴办实业,开办学堂,所以经常和本乡乡绅闹矛盾,1904年听说有去外国打工的机会,经香港去马来西亚,没想到是英国人出卖华工上当受骗,经过种种努力才回家,春荣公喜交任侠好义人士,李的初学功夫,就是春荣公的莫逆之交李植甫先生教的。

母亲刘氏克勤持捡,养育五男三女,因春荣公是读书人,办私塾教课,种地,纺织,洗涤,做饭,养育幼儿,都一人承包,李家小孩能活这么大不至于饿死,全因刘氏一人,刘氏简朴,善良,在挫折中总能挺受过来(这里故事有时间会细讲)。

因为春荣公不能下地,德明(李宗仁哥),德邻(李宗仁的字)会经常帮助母亲下地干活(李母共生下11人,夭折三人,还剩8人,李宗仁大排行老三,但大哥夭折,实排行老二,在族谱里排行老九),母亲问德明德邻,长大后想干什么,德明说做米贩子(当时非常好的职业,把谷米压出来后在市场买,剩下的米糠可喂牲畜,有毛利可赚)。德邻说做个养鸭的,当地里的谷米成熟后,每家都会收谷米,在地上总会洒落一些,所以买了小鸭子,直接放在田地里,不用很用力的喂养小鸭子也不会饿死,鸭子再生小鸭子,就会挣钱)。母亲对两人的志向很满意。所以李宗仁并不是从小就很有革命的志向,现在人给人写传记,总会写从小素有大志,我看未必。

由于战争频繁,家道已大不如前,祖父如玺公晚年只有有田地60多亩,在1898 年析产,父春荣公得地20多亩,叔春华公得地20多亩,祖父自己留10多亩过下辈子。此地完全不够一家10口人的口粮,不免借贷,买地,生活十分艰苦。

作为半耕半读的世家,当然德邻兄也会从小读书,8岁多开蒙描红识字,学三字经,幼学诗,百家姓,开始三年跟从父亲私塾学习,后来跟从龙均时老先生读书两年,再后来父亲受外婆的聘请到古定村教私塾,有跟从父亲学习两年,四书五经粗可理解,后父亲只身去南洋,所以又跟随李庆廷(此人颇懂医术1920年后李宗仁率领粤桂边防军第一路驻守玉林兴业县城隍墟时聘请老先生为军医,此人还会算命,给李宗仁算的还颇准)老先生学习。

李庆延被邀去桂林法政学堂讲课,李得到母亲同意,同李老师来到桂林,李在临桂县就读于县里两等小学,由于是新式学堂,不同于旧式私塾。数学,博物,英语一窍不通,由于年龄的关系,李一来就分在高等班,没有一点新式学科基础打底,难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一个学年两个学期两次期末考试,李一直坐稳最后一名。李是从乡下来的说的“土”,穿的与其他同学不太同步,因此常常被同学讥笑为“乡下的傻瓜”。李上完两个学期就结束了新式学校的教育。

1905年回到家种地,由于家里的土地少,家里的人口多,家里又没钱继续升学,作为家里的老二(当时15岁),这时父亲还在南洋,自己又健壮,该找份正当职业就业,养活家里,恰好,这一时期清政府这在办新政,广西也凑风,在广西设立奖励工商业的“劝业道”在桂林城设立“省立公费纺织习艺所”招收200学徒,学习纺织,父亲也刚从南洋回来,也觉得这是一门非常好的手艺,于是李就在这年,在桂林学习下水,浆纱,到织布所有流程,1906年春结束学习。在这半年由于吃公费,不但自己不用花钱,也可接济一下家里,在厂里不但学习技艺,还开阔眼界,由于当时清政府的新政,主办实业厂子的都是一些地方官员,官员不免就有应酬,南来北来的官员经常来厂里找厂长吃吃喝喝,晚上厂里经常灯火辉煌,排场相当大。李第一次看到,不知是痛恨还是羡慕。

1906年春回到家,一开始家里都很高兴,买了个木织机,过了半年后家里就不太感兴趣了,随即就撂下了。

在家一段时间后,父亲被姑丈约到家里教馆,李变跟着父亲一块去念书,姑丈到对李的织布技术颇感兴趣,让表姐学习一下,于是买了木机,李浆纱时把纱浆焦了,织起布来随织随断,才知道自己根本没学到手,场面颇为尴尬。

“青春戎马,晚节黄花”,这是桂系大佬李宗仁一生的真实写照。

守护广西,致力北伐,在抗日战争中也是身先士卒。

抗日名将李宗仁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让广西几县统一,为北伐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宗仁

“桂系”是由广西人形成的,李宗仁是桂系首领。

民国时期,派系之争愈演愈烈,小到各地师范派之间的斗争,大到几次蒋桂战争。

这样一个为祖国献身的伟大人物,却也不被 蒋介石 所容,后以看病要去美国就医为由出走美国。

在美国十几年的时间,李宗仁终在晚年,74岁,选择回归故土,叶落归根。

李宗仁的一生只留下一个儿子 李幼邻 和一个养子 李圣志

他的两个儿子都留在美国发展,各有各的优异,生活也是幸福美满。

桂系大佬戎马一生,回归祖国

李宗仁1891年生,广西桂林人。

李宗仁幼年时期如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未曾展露出什么过人的才智,兜兜转转尝试几番后上了陆军学校。

在抗日征战时期,李宗仁所领导的第五战区在抗日战场上是中流砥柱,尤其他领导的 台儿庄战役 ,更是体现了他主张直面打击日军的思想,而不是避战。

这场战争,我军以5万多人的伤亡击败了日军两万余精英,此后日军锐气大挫。

李宗仁是民族英雄。

李宗仁更是在三大战役后,被蒋介石任命暂代“大总统”一职。

看似蒋介石“下野”了,但其实上他是利用了李宗仁,让李宗仁成为他“垂政听帘”的棋子。

李宗仁又怎会不清楚,可他却心系人民疾苦,了解深受战争的残害,渴望帮助中国人民早日脱离苦海。

对于荣誉、地位等身外之物,他从不曾在意。

他有着身为军人的勇武,面对敌人的机关枪,都不曾眨眼。

作为“桂系”大佬,亦或是作为一名将领,他志军严谨,即使旁边就是“ 娱乐 天地”,他也不允许有一丝旁念。

他亦能做到最为可贵的公平公正,在广西时,他能向所有人公开财政情况,而这也成为他统一八桂的关键。

对于李宗仁,他为祖国统一和平所做出的贡献,为世人称道。

唐德刚 在评价他时,说到 “李宗仁是中国最后一位末代帝王。”

唐德刚

便是这样优秀的人,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

桂系部队被歼灭,李宗仁失去了他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

同时,他早已预感到国共内战的胜败,大局已定,必然不能出走台湾。

此时,他与蒋介石争夺的“总统”位置也没有得到,未免于被蒋暗杀,李宗仁借病前往美国。

李宗仁在美国漂流了16年。

在这16年里,他孤独不已,终日只得靠打麻将消磨时间。

虽然两个儿子也都在美国,但各自有各自的工作需要忙碌,只有到周末才能带着妻子和孩子到李宗仁在美国的住所看望,享受一家人短暂的天伦之乐。

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他也不会摆出在外面的那套架势,相反和孩子们玩得非常开,是说: “外面有外面的样子,家里有家里的样子,孩子开心最重要。”

在外面他是威严不容冒犯的领导者,在家里他的身份只有一个就是孩子的父亲。

胸怀宽阔,也是他为人敬佩的品质。

在美国时,有他的妻子 郭德洁 陪伴,过得也算是顺意。

1958年曾托 陈思远的女儿林黛 带话说,自己在美国住不惯,想要回国,并将一批文物献给祖国。

郭德洁

1964年原子弹爆炸,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了他的开心, 他为自己的错误而开心,因为新中国愈发强大,过往的苦难终于不再。

看到祖国的繁荣,看到我国志愿军在 朝鲜战争 中拼死将美军赶会三八线,李宗仁心里油然而生敬畏。

早就有归国之心的他真正下定决绝心要回到祖国,即使台湾和美国方面不断地阻挠。

也是自己年老,又或是没有知己旧友聊天陪伴,此时,郭德洁又患病,不堪忍受孤独寂寥的李宗仁决定回归祖国。

1965年,74岁居于美国做“寓公”的李宗仁带着郭德洁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航班,临行前,大儿子李幼邻给了他一笔美金,让他带回国。

看到大儿子的生活一切顺遂,李宗仁也感叹幸亏没有强逼大儿子从事军政,落得和他一样。

1965年7月18日,两人在周总理的帮助下终于双脚站立在祖国的土地上,也算叶落归根。

前半生为祖国戎马,亦对***有过善举。

西安事变 他答应释放了 张学良和杨虎城 ,只为促成国共停战,但那次两位将军没有如愿被释放,当时大批***将士借机逃了出来。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此事***从未忘记,在他回国时,祖国也以很高的礼遇欢迎他回国。

回国后,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心中感慨万千,甚至有一份侥幸,幸好谈判没有成功。

在1966年国庆节,他与毛主席一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他写信给毛主席和周总理时,曾表明自己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决定的正确,也表明了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士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回归祖国是他们唯一的道路。

回国不久,郭德洁离世,李宗仁再次陷入了孤独。

后来,李宗仁迎娶了最后一任妻子—— 胡友松

胡友松

最后的几年时光,因为胡友松的陪伴,李宗仁过得很好。

1969年1月30日,这位戎马一生的护国名将,结束了他78年的人生旅程。

在最后,他将他的全部财产都上交给了国库。

回顾李宗仁的一生,敬佩、感恩于他为祖国所做的一切以及他的伟人风骨,虽然他曾想过把台湾归入美国的版图,但一生的功绩无法被遗忘,最终也是游子叶落归根。

不从军政的大儿子

说起这个李宗仁唯一的儿子,是和发妻在广东新会所生,名李幼邻。

李幼邻

因李宗仁自德邻,李宗仁给儿子起这个名字, 包含着对儿子的期望,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的衣钵,从事军政。

但似乎是冥冥之中,李宗仁这个儿子从小体弱。

李宗仁自李幼邻幼年时期便在陪儿子玩耍中,总会不经意间教儿子许多兵法。

躲迷藏时,还能让儿子看到什么叫“声东击西”。

还会让儿子玩单杠,锻炼体能。

李宗仁从未放弃过对儿子的培养。

甚至还请蒋介石前去开导。

在李幼邻留学之前,蒋介石曾请他到 黄埔军校 感受一番。

在交谈中,蒋介石不经意间问了他未来有何打算。

当时他回答,先读书,后独立,什么都靠自己。

李幼邻和父亲一样是个倔脾气,只要他认定的就不会改变。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从小的见闻。

父亲李宗仁常会带他去官场应酬,他见惯了官场的腐败风气,深感厌恶。

他说:“当老百姓好,只要有能力,不用求人讨生活。”

之后,他也确实坚持了自己,大学时没有按照父亲的期望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

但他却如父亲一般是个爱国人士。

李幼邻幼时是生活在广西临桂的乡下,家乡青山绿水,家人对他也是呵护备至,他的童年生活过得亦是无忧无虑。

只是经常不能见到父亲。

自从,母亲与父亲在祖母祠堂产生矛盾之后,李幼邻更是不常见到父亲。

这也让年幼的李幼邻对母亲的生活深感惋惜,长大之后,更是理解了母亲,也更加同情母亲的孤独。

之后,他深知自己才是决定母亲后半生是否幸福的关键,于是他在学校更加努力读书。

他到过父亲朋友 钟祖培 的私塾读书,又在南宁年过初小。

后于1927年随母亲移至在香港的父亲那里,在那里念了书。

在两次 蒋桂战争 失败后,又移至广州,在广州培正中学毕业,这是他在国内的最后一次教育经历。

1937年,日军飞机轰炸广州,李宗仁无暇顾及儿子,于是只能让他去美国。

出国后,他继续在美国威斯康星州贝莱特学院读大学。

在大学的前两年,他学的都是基础课。

后两年也是读了政治和经济,和军事一点关系也没有。

进入大学后,他更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却也在游泳方面拔尖,还代表参加比赛。

大学毕业后,李幼邻又去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

在大学期间,李幼邻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太太 珍妮

1942年,他们结婚了。

婚后生活也是幸福美满,一起育有四个孩子。

1945年后,他和太太就将家移到了纽约。

对于他们来说,家在哪里都没所谓,重要的是他们的感情好。

新中国刚刚成立,李幼邻也是初入 社会 ,很是生涩。

去择业,没有人看上他,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巨大的商机。

创办实业就是他当初的想法。

因为无法筹集到人一起工作,他搬出了很有声望的父亲,果然几人就被说服了,每人出资4000美元生产电容器。

1946年初,一伙人来到香港,开始创业。

经过两年的准备,产品得以最终成品,准备投放到市场赚钱。

但他们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产品无法进入市场。

一群年轻人想办法,4年时间还是无法解决,只能忍痛割爱。

1950年,李幼邻将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的产品低价卖给美国的一个小公司,自己只得到一点薄利。

反观那家美国公司,同样变卖,却获得巨大的利润。

李幼邻虽然痛心,却也无济于事。

毕业初期在美国,李幼邻过得稍有些艰难,但也好在有太太在身边。

经历了几年的低迷期,1958年,李幼邻迎来了新生。

茧一朝得以破除,李幼邻也得以长出翅膀。

因为朋友的不幸早逝,李幼邻一夕之间成为了纽约华尔街的老板。

自此,李幼邻在美国的日子愈发得意。

休息日,也能有时间带妻子和孩子去看遍世界风景,带孩子去体验登山、滑雪等 娱乐 活动,生活充实惬意。

李幼邻那段时间可谓人生赢家,什么都有了。

但他婚姻的后半段还是没能美满,他与太太珍妮分居了。

那段时间,李幼邻的母亲也在,看到他们分居也很忧心。

1973年,李幼邻陪同母亲回到祖国。

那段时间,除却婚姻不顺之外,他的事业,也遭受到了打击。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日货崛起。

他在华尔街上的公司,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但到底还是资产雄厚,李幼邻硬是将这家公司苦撑了10年。

好在只是一时低沉失意,在与第一任太太分开之后,李幼邻幸运地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 梁尚莹

她也是一个博士,高知分子。

也因为高知,她四十余岁还未能有婚嫁。

1982年暑假,李幼邻带着梁尚莹回到桂林看望年迈的母亲,顺便 旅游 。

有了梁尚莹之后,李幼邻的生活又明朗了起来。

他们一起看山川湖泊,看四季变换,李幼邻的晚年生活也是幸福的。

但在李幼邻的一生中,始终有一个遗憾,从小到大,那就是对母亲的同情。

在母亲百岁诞辰那那日,李幼邻带着二女儿雷诗从美国专门回来给老人做寿。

一位老人活到百岁,是很不容易的,所有人都很高兴,只有李幼邻。

他看了母亲的孤独,也深知母亲七十余年等同于守寡的生活。

母亲之于李幼邻,是一个不可割舍的存在。

他的一生回国探亲观光13次。

1992年,母亲在102岁这一年去世了。

之后的李幼邻郁郁寡欢,终于在一年之后去找母亲了。

1993年美国,李幼邻73岁,与他敬爱的母亲在地下团聚了。

李宗仁回国这一年,李幼邻早已接手华尔街的公司,日子过得顺风顺水,财富、地位都在手中。

中晚年的李幼邻也渐渐对父亲放下了执念,理解了父亲许多,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结,卸下了自己的心理包袱。

1985年尚在美国的李幼邻在得知大陆导演正在拍摄** 《血战台儿庄》 时,他特地坐飞机赶往大陆,观看了**剪辑合成片。

这是父亲最得意的一场战役,也许他是想再看看回想起父亲当时的英勇。

即使之后又经历了人生失意,但也是短暂的一瞬。

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起起落落才是常态,好在最后还是圆满。

次子李志圣,子承父志

李志圣是李宗仁与郭德洁的养子,因郭德洁一直未有生育。

“志”和对大儿子一样,李宗仁对次子也有同样的期望。

李志圣也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016年当选台儿庄战役研究会名誉会长。

李志圣的一生没有像哥哥一样起起落落。

他12岁前往美国,大学毕业之后,老老实实得在一家公司做广告设计。

在父母回国之后,他前去与兄长同住。

之后,选择与四川人龚怀磊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过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

于烟火中体味人生,生活得也是幸福美满。

李宗仁回归祖国寻求叶落归根,晚年也算是所想皆为所得。

他留在美国的两个儿子,也是做着各自的工作,没有大落,但生活难免有一些小波澜,也都不是大事。

在自己所钟意之人的陪伴下,走向下一个“旅程”,没有留恋,美好而圆满。

李宗仁是哪里的

李宗仁是广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的。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人(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