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北方风俗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元宵节北方风俗有哪些?,第1张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在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中,南北方都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差异,但是也是各有特色。正月十五是中国的元宵节,元宵节北方风俗有很多,和大家介绍一下北方元宵节饮食风俗和地方风俗习惯

一、北方元宵节饮食风俗:

1、吃元宵

北方元宵节吃的圆子,叫作“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山楂、巧克力等,其在制作上要比汤圆繁琐一些,首先需将事先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上一层面,之后再过水,继续放回笸箩内“滚”,这么反复“滚”上几次,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一个小圆球,方才大功告成,这样制出来的元宵,表面是干的。

2、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3、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4、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二、北方部分地方风俗习惯介绍如下:

1、山西挂花灯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的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

2、山东游艺活动

开展游艺活动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杂耍的形式各种各样,狮子舞、龙灯舞、高跷、旱船、花棍、秧歌、赶毛驴……应有尽有,内容以戏曲为主。曲阜城周围村村玩龙灯,每个村的龙灯都要到孔府中表演。孔府耍龙灯的地方在二门里大堂前,平时不得入内的孔府,这时也准许外人入内看耍龙灯。耍龙灯时,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在一旁燃放焰火。

3、在河南祖坟前点灯

长兴河南人最独特的习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户户都得在祖宗墓前,用竹蔑和红纸扎上灯笼,点燃其间的蜡烛任其燃尽。元宵节一般的习俗是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舞狮,即使是河南人,也少见在祖宗坟前点灯的习俗。

4、陕西放天灯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除大闹花灯外,还流传一种“放天灯”的风俗。这种风俗由来已久,据史可查唐时已有此举。“伴灯馍”流行于陕西铜川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期间,各家各户在自己房屋里,设香案点烛焚香,鸣放鞭炮。屋内处处点灯,灯旁放着各式各样的花馍,称为“伴灯馍”。

总之,在北方元宵节风俗也因为地方生活差异等问题而不同,但是在我们老家山西农村,元宵节一般会吃饺子,团团圆圆回忆小时候,在老家过去的人们吃饺子是因为条件所限,那时候经济贫困,一年都难得吃上一顿面,因为面少,不够吃,所以就用菜做馅儿包饺子吃,一家人可以其乐融融地吃上一顿用面做的饭。元宵节吃饺子,团团圆圆才是一家人

莆田元宵节风俗是摆棕轿。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南门村里社的棕轿队在绕境之后回到纠察庙大埕,休息过后,当代表各社的数堆干草被点燃时,多支棕轿队便同时上场,围着代表自己里社的火堆表演,看谁摆得快、转得猛,直到百担干草烧完为止。

莆田元宵节风俗摆棕轿的特点

摆棕轿带有一定体育动作元素。表演者随着锣鼓声节奏,或边走或边跳,或抬轿或摆轿跳步,既有腿部动作,也有手臂及躯干动作,既有直线又有曲线运动,是一种独特强身健体活动。而且表演者与围观者在活动中相互呼应,淋漓尽致抒发情感,不仅带来视觉冲击,还引发心灵震撼,人们在表达对神敬仰的同时也享受生活乐趣。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汤圆。按照我国传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人们逛花灯逛庙会吃元宵。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民间流传着因周勃、陈平去除了吕室的势力,而日子刚好为正月十五日,汉文帝为纪念此日,往后每年到民间与民同乐,并并把此日订为元宵节,至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太初历中把元宵节列为民间节日之一。盛于隋宋,有“宋时汤圆隋时灯”的说法。北方的元宵宋时称为牢丸、浮圆,南方则称汤圆、圆圆、团子。吃元宵取月圆人团的吉兆之意。“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见说谁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而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也是民间道教“三官大帝”的寿诞,天官大帝主司赐福之事,而“天官赐福”便由此生。(道教三元说分上、中、下元节,而三官主职天、地、人三界,因天官喜乐故民间家家户户均张灯结彩、燃放烟火来庆祝天官之寿诞)。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

相比南方的汤圆,元宵的优点是没裂缝,个头大,缺点是馅粗粉糙,板滞质硬。由于干粉太多,使汤变糊,往往浊而不清。 元宵馅料多样,色白如雪,糯软细润,香甜微酸,食用方便经济。

原料:

面粉、糯米面、白糖、核桃仁、金糕丁、瓜子仁

制作方法:

●将核桃仁、金糕丁与面粉、白糖、瓜子仁一起放入盆中加入适量凉水拌成馅,再制成五分见方的馅块,放在通风处晾二十四小时

●将馅块过凉水,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再在凉水中蘸一下放入糯米面中滚动,如此四次,使糯米面全都沾在馅块上即成元宵

●用旺火将水烧沸,把元宵分批下入沸水中,用勺沿一个方向在锅底推动,待元宵漂起后改用微火煮,并向锅内洒一些凉水,等元宵涨起,馅心煮化即成

◎元宵的食法

煮元宵也有技巧:

◇轻轻捏。下锅前,用手轻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这样煮出来的元宵,里外易熟,软滑可口。

◇开水下。锅内水开后,放入元宵,用勺背轻轻推开,让元宵旋转几下,就不粘锅底。

◇文火煮。元宵入锅煮至浮起后,要迅速改用文火,否则,元宵不断翻动,受热不均匀,外熟内硬不好吃。

◇点冷水。元宵入锅后,每开一次应点入适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开两三次后,再煮一会儿,即可捞出食用。这样煮出的元宵质软不硬,香甜可口。元宵除了煮食外,还有多种食法:

◆油炸元宵 如果是生元宵,可将元宵先粘上鸡蛋清,再放进锅里炸。这样炸出来的元宵有鸡蛋香味。炸时要不断翻动,以免炸得不透不匀。油炸元宵时,有时会发生元宵在油锅里突然炸裂溅伤人的现象。如在元宵下锅前用针在元宵上扎两个小针眼,即可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另外,炸时要用小火温油,这样炸出的元宵香甜可口,皮酥里糯。

◆拔丝元宵 将元宵炸好备用。用食油滑锅底,放入白糖和适量清水,用文火熬成糖稀,当糖稀冒大泡呈**时,放入炸好的元宵,与糖稀搅拌,迅速出锅,趁热食用,宛如金珠缠丝,别有情趣。

◆穿衣元宵 将芝麻炒酥研末,放入熬稠糖糊的锅中,再倒入炸好的元宵滚粘均匀,出锅上盘,逐个摆开,互不粘连,冷食、热食皆宜。

◆蒸元宵 将元宵摆入抹了一层油的瓷盘或金属盘里,入锅蒸熟,取出后撒上绵白糖即可。食之香糯可口,做法方便易行。

◆烤元宵 将元宵摆入抹有底油的金属盘内,连盘放进烤箱,烤至色呈金黄、熟透,取出装盘,以绵白糖佐食,口味清香甘甜。

元宵节又被称作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继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关于元宵节的习俗也不一样,元宵节主要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以及逛花灯等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一、吃元宵

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惯,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吃元宵代表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二、猜灯谜

猜灯谜是自古流传的元宵节传统习俗,也叫打灯谜,最早出现在宋代,好事者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测,用雅致、趣味的方式为节日助兴。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人们在元宵节这天,在赏花灯的同时,相互讨论和思考灯谜的谜底,不仅能增添节日气氛,还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三、舞狮

舞狮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盛于唐。舞狮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狮子,一人充当狮子头,一人充当狮子的身和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站立、摆尾等动作。每逢元宵节和集会庆典,民间都要请舞狮艺人前来助兴,以饱观者眼福。

狮子作为祥瑞之兽,被认为可以带来好运。这项民俗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佳节时用舞狮助庆祈求吉利,通常有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四、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还有一些信仰性的活动,就是“走百病”,也叫“散百病”、“烤百病”、“除百病”。

“走百病”在民间是很讲究的,参与者多为妇女,元宵节夜晚她们相约出游,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明清时,正月十五日,妇女们通常会把孩子交给丈夫,由丈夫带着孩子去闹市玩耍,而她们则约齐外出行走,约定好一人持香前导,一行完成“走墙”“过桥”“摸钉”等必须的程序,目的即为驱病除灾。

五、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明帝时期。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供佛”。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就又宫廷中流传到民间,每逢元宵节,无论士族还是平民,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大街小巷都会灯火辉煌。

如今,元宵节张灯的习俗仍旧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历经千年时光的洗礼,依然是我们欢度佳节的重要方式。

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标志着中国农历新年的正式结束。元宵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美味的食品,让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尽情享受团圆和美食的喜悦。

传统习俗

元宵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赏灯和猜灯谜。

1赏灯

赏灯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到公园、庙会或者街头巷尾欣赏各式各样的彩灯。这些灯笼造型各异,有的是动物形象,有的是传统文化符号,还有的是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夜晚里,整个城市都被五彩斑斓的灯光所照亮,犹如仙境一般。

2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受欢迎的传统习俗之一。在元宵节的夜晚,人们会在灯谜摆放的地方聚集,争相猜解灯谜。灯谜是用来隐藏在纸上的谜语,猜对了可以得到小礼物或者奖品。猜灯谜不仅考验智力,也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美味食品

元宵节的美食是这个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元宵。

1元宵

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也是这个节日的名字来源。元宵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糯米粉和各种馅料,如花生、豆沙、黑芝麻等。制作元宵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备好糯米粉和馅料。

步骤二:将糯米粉加水搅拌均匀,揉成面团。

步骤三:将面团分成小块,搓成圆形。

步骤四:将馅料包入面团中,搓成圆形,确保馅料完全包裹。

步骤五:将元宵放入开水中煮熟。

步骤六:捞出元宵,沥干水分。

步骤七:撒上花生碎或者黑芝麻作为装饰。

元宵的口感软糯,馅料丰富多样,是人们品尝的美味佳肴。

2汤圆

除了元宵,汤圆也是元宵节的传统食品之一。汤圆的制作相对简单,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备好糯米粉和馅料。

步骤二:将糯米粉加水搅拌均匀,揉成面团。

步骤三:将面团分成小块,搓成圆形。

步骤四:将馅料包入面团中,搓成圆形,确保馅料完全包裹。

步骤五:将汤圆放入开水中煮熟。

步骤六:捞出汤圆,放入糖水中。

步骤七:待糖水沸腾后,继续煮一会儿。

步骤八:捞出汤圆,沥干水分。

汤圆的汤汁甜美,口感糯软,是人们喜爱的传统元宵节美食。

结尾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还有美味的食品。赏灯和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让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元宵和汤圆是元宵节的传统食品,它们的制作过程简单而有趣,口感糯软,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参与传统习俗还是品尝美食,元宵节都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在元宵节里,与亲朋好友共享团圆和美食的喜悦吧!

元宵节北方风俗有哪些?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